七十七天影评
《七十七天》影评观后感
《七十七天》影评观后感《七十七天》影评观后感《七十七天》是中国首部极地探险电影, 即是风景片,爱情片,励志片,动物片,探险片,还是文艺片。
电影画面每一帧都风景秀美,气势磅礴的高山,沉静大气的雪峰、辽阔壮丽的草原,水流清澈的河流、水面平静的湖泊、无限透明的蓝天,气势磅薄,让观众感叹中国山川之大美。
真实呈现了主人公横穿羌塘所要面临的各种挑战,人与人的挑战,人与自然的挑战、人与动物的挑战、而最大的挑战是自我的挑战。
结选片中男主人公经典台词——在浩瀚的宇宙里,在短短的一生中,鼓起勇气,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
羌塘整片区域总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东临青海省可可西里保护区和三江源保护区,北接新疆阿尔金山保护区,介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是青藏高原的腹地。
这片区域保存了独特的高寒生态环境,内部地势平坦开阔,有不少大小不一的湖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现代冰川,尽管风景美不胜收,堪称大自然的魅力之地,却由于其海拔高、地形复杂、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因素,让人类很难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令其常常被称为“无人区”,包括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西藏棕熊、黑颈鹤、藏羚羊、藏狐、高原兔、藏雪鸡……..在内的野生动物,它们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存环境。
大多属于青藏高原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
高压、高寒、高危,是羌塘无人区摆在人类面前的主要阻碍。
但对于大量野生动植物而言,这里却是难得的天然乐园。
也是国家级自然重点保护区。
影片开场男主人公为了寻找迷失生活的方向去寻找内心腹地,决定独闯在世人眼里无法跨越的西藏奇幻无人区探险之旅。
在去西藏的客栈偶遇女主人公,女主人公是一位高位截瘫的女孩,是一名职业摄影师。
在西藏墨脱徒步旅行时,为了拍摄冈仁波齐山峰星空而不幸摔伤,不得不接受高位截瘫手术。
面对这样的巨大打击,她并没有就此消沉,她似乎并没有因为意外的降临而就此沉沦,而是选择继续坚持活下去,只能与轮椅相伴,用轮椅看这个世界、用轮椅去想去的地方。
七十七天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想
七十七天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想《七十七天》观后感今天看完《七十七天》,觉得好久都没有看到那么好的影片了。
可能这个评价比较主观。
因为这个影片和自己有太多的共鸣。
电影中的很多场景和元素,都是自己曾经经历过或熟悉的:绿野的绿色小旗,拉萨的小客栈,冈仁波齐,代青塔娜的静寂的天空,甚至男主的彩图GPS等等。
看完后,大概看了下了网上的评价。
很多觉得这个影片不真实,立意不高,无病呻吟,太鸡汤等。
我不知道如何评价。
只说一个我最感动的片段。
女主和男主在冈仁波齐前告别,男主依依不舍。
因为他似乎知道,女主的目的地就是死亡。
所以他越骑越难过,最终反转回来,帮助女主实现了未完成的梦想。
其实这不仅仅是拍一张冈仁波齐星空的照片,而是挽救了女主,给了她生的希望和理由。
这个时候静寂的天空响起,女主也在男主的怀抱中撒出了风马。
对于这个片段,深有体会。
能体会到女主的那种无耐和决定。
这种无耐,是除了死亡而无法回避的残酷。
去年得了糖尿病。
住院期间,参观了透析病人的治疗。
觉得这种生活绝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很有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这之后,就经常想自己以后怎么结束自己生命,苟延残喘绝对不是自己的选择。
想来想去,基本和女主的选择差不多。
这种无耐,是对于曾经的拥有,无可挽回的无助。
曾经的雪山,草原,星空离自己越来越远,登山,徒步,滑雪,骑马,摄影,这些爱好似乎也渐渐在生命中消失。
前两个月,就参加了一次拔河,居然晕倒在电梯里。
去社区开二甲双胍,由于年纪太轻,被医生当成了骗药的。
现在偶尔还去爬爬周边的一些野山,也常常在思考为什么还要继续走进荒野。
以前,确实是为了体会那份自由。
但现在真正认识到,要活的绝对的自由,是无法办到的。
所以自由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人生的终极追求是真真切切地活着。
而只有离死亡越近,思考过如何面对死亡,才能越觉得自己还活着,才能真切地活着。
PS. 之前每年都要去海坨一次,那是向LP求婚的地方。
每次上去不干别的,就是听听黛青塔娜的《静寂的天空》。
《七十七天》影评:生命总是在妥协中前行
《七十七天》影评:生命总是在妥协中前行看完《77天》,感受良多。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有思想的电影。
故事在壮阔的青藏高原背景中徐徐拉开帷幕。
人的内心都有柔弱的一面;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不如意。
女主人公在一次事故中高位截瘫,虽然故作坚强地活着,但内心世界却是痛苦,绝望,屈辱的。
看到男的要穿越无人区,被触动了,不想再这样活着,决定重返无人区,恣意地放纵一次,然后自杀。
男主人公应该也是一个在感情方面受过伤害的人(电影中没交代,能够猜到),想通过穿越无人区,释放,或者说放纵,或者说独自咀嚼自己内心的伤痛,有一种浓浓的落寞在内心里。
总之,两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不幸者。
两人相遇后,在一起行进的途中,朝夕相处,互诉衷肠,女的冰冷的心开始被融化。
当女的选择轻生,闭着眼睛,让轮椅不加操纵,顺着下坡路任意飞驰的时候,男的舍身救下了他,女的长期压抑的情感喷涌而出。
原来残疾给她造成的痛苦是那样痛彻心扉,是那样让一个处在花一样季节的女子绝望、无助和无法面对。
男的没有用语言安慰她,因为他知道语言对一个遭受重创的人是苍白的。
这个深沉的男人一直在用行动默默地引导她,使她不断走出伤痛。
后来,男的背着她来到了那个她一辈子也不愿面对的地方,那个伤心地。
就是在那里,她拍摄星空的时候,摔倒,导致终生残废。
他们再次一起观看星空。
经历几十天的旅程的她,内心已慢慢归于平静。
星空仍然安静、美丽而浩瀚。
当她躺在地上,完全放松地和大地融为一体,痴迷地看着星空那一刻,我们可以想象,她内心总归释然。
后来两人分开后,女的回了拉萨,男的继续穿越。
女的内心终归平静,重新燃起了对生的依恋,甚至对生活有了某种期待;男的依旧落寞孤独,但内心却有了一份柔软的东西。
在穿越途中,遇到了狼群尾随,遇到了充满攻击性的落单牦牛,遇到了雪水泛滥的洪水危机,遇到了龙卷风的冲击,经历了断粮,断水……越是这样,也更加激发了他对生的热情,坚强地要活下去。
在期间,他遇到了被洪水困住的小狼崽。
有着前面被狼群追赶,攻击的经历,开始他对小狼是冷漠的,甚至憎恨的,所以在救与不救之间是矛盾的。
《七十七天》影评:帐篷质量太好
《七十七天》影评:帐篷质量太好看完《七十七天》走出影院,我心里最感慨的是——那帐篷质量太好了!居然连续几天以薄薄的一层抵制住了2只野狼的围攻。
而对导演精心想要通过影片想传递的情怀,我并不以为然。
我很同意媒体人张丰的观点,《七十七天》是献给文艺青年的麻醉剂。
孟非在他的节目里曾经说过,在一些人眼里,总觉得去了西藏心灵就会得到洗礼,灵魂就会得到救赎。
这真的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偏见。
电影是以探险家杨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创作的。
无人区啊——当然风景非常美,可是连生物都鲜有,没有任何外援,过程也就非常容易单一枯燥。
当然电影拍摄挺有技巧,为了缓解这些乏味的过程,不时的穿插男主在拉萨认识的女主故事。
值得称赞的是女主江一燕,她饰演了一个漂亮的下肢瘫痪却一样渴望远方的客栈女老板。
尽管电影真实再现了羌塘的壮丽风景,然而我依旧不以为然。
首先我不理解电影里对探险者初衷的解释——怎么单单是为了自由呢?如果把一场探险简单的归结成为了自由,那么肯定是我对电影最大的失望。
那么无数人孤独地苦行僧般去远游为了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当一个人既没有遭遇情感困境,也没有事业危机,什么都不是,就是想出来走一走时,我觉得不需要什么理由才是最好的理由。
为什么一定要说为了自由为了信仰为了拯救灵魂这些鬼话呢?好比我们每天都要去公园逛一圈,一定是为了健身或减肥吗?老实说,男女主角把为什么探险都归于为了自由,一下子就拉低了电影的格调。
这是我对电影最失望的地方。
在很多有文艺情结的青年的眼里,旅游圣地基本就是丽江,西藏。
不过大多数人止步于拉萨客栈而已。
真正勇敢地独闯无人区的,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有更多更多。
尽管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电影类似《致富经》里的一个创业故事——一个中年离异女性,独自抚养女儿,独自创业数年,明明已经有一个亿的身价了,快60岁了,居然去包了一片山一座鹿场,养鹿。
天天在山上和工人一起干活吃住一起,十多年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电影《七十七天》好看吗豆瓣影评解析
电影《七十七天》好看吗豆瓣影评解析电影《七十七天》有没有人为其打call?七年前,一篇题为《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的帖子出现在8264论坛。
作者叫杨柳松,是一名探险者。
他讲述了自己孤身一人穿越羌塘无人区的故事。
文章发布后,迅速引来了大批的读者群,原帖阅读量迅速突破两千万,引起了不少共鸣,杨柳松也被誉为“中国户外运动最伟大的探险旅程”。
电影正是根据杨柳松77天无人区之旅改编的,而拍这部电影致敬勇士杨柳松的正是赵汉唐,他也是本片的主演。
赵汉唐最广为人知的身份其实是演员,大二的时候,这名个性十足的四川人选择退学,北上北京追逐梦想。
原本想考导演专业的他,因为较好的外形条件,却以演员的身份开启了演艺之路。
赵汉唐致敬勇士杨柳松:杨柳松在论坛上发布那篇帖子的时候,赵汉唐就看到了。
他十分钦佩这样一个完全把自己暴露在荒野里完成穿越的探险者。
决心拍摄《七十七天》,一方面源于自己对户外探险的热爱,一方面,则是对杨柳松这个真实事迹有所触动。
女主角江一燕在娱乐圈绝对算是低调二特别的存在,她拥有多种身份:女演员、音乐创作人、写作者、摄影爱好者、山区支教老师。
江一燕默默支教十几年,为乡村的孩子带去知识,带去温暖。
一个永远为自己梦想而活,做自己内心最虔诚的信徒,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零片酬出演。
赵汉唐通过朋友打听到杨柳松的电话,做了一个简单的沟通。
不久之后,他俩就相约在成都见面,谈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基本就此敲定。
七十七天电影豆瓣影评解析:于是电影《七十七天》进入到筹备期。
赵汉唐找来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零片酬出演的江一燕、超资深的摄影师李屏宾的加入,成立了剧组。
拍这样一部电影是不容易的,这种不容易主要体现在环境带来的各种阻碍之上:高原反应、高寒天气,对于剧组的人和设备,都是考验。
加上剧组为了保护环境,都必须选择合适的场景拍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要在专注拍摄的同时,还要留意周边的环境以及安全。
全剧组人员最多的时候80多个人,20多辆四驱皮卡,3辆卡车,1辆六驱牵引,辗转阿尔金、昆仑山、格尔木、柴达木盆地、双湖、藏北等多个地方。
《七十七天》影评:穿越生死塘,去想去的地方
《七⼗七天》影评:穿越⽣死塘,去想去的地⽅作者:韦其江《七⼗七天》是由浙江红珊瑚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品的冒险剧情⽚,由赵汉唐执导,赵汉唐、江⼀燕主演。
赵汉唐、曹⾦玲、⾼正、周侯衡编剧。
这是中国⾸部户外探险剧情⽚,它创造了华语电影史上拍摄地海拔最⾼纪录,也是中国电影⼈⾸次探秘五⼤⽆⼈区。
这部电影的拍摄来源于机缘巧合,本⽚导游⾃⾝是⼀位演员,也是⼀位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
他因⼀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杨柳松的《北⽅的空地》⼀书,激发了他的奇思妙想,“我⽣不为逐⿅来,都门懒坐黄⾦台。
”,他萌⽣了⼀个念头:“活了半辈⼦,就想⼲⼀件⾃⼰想⼲的事⼉”。
难能可贵的是他也这样做了,于是他付诸⾏动在世界第三极——羌塘⽆⼈区进⾏艰苦拍摄,拍⼀部只取悦⾃⼰的作品。
于是⼀部属于世界第三极羌塘的探险电影就这样诞⽣了。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星球,除了为⼴⼤⼈民所熟知的南极和北极,⼈类⽆法⽣存居住的地⽅,还有⼀个命叫羌塘的第三极。
羌塘,“靡靡逾阡陌,⼈烟眇萧瑟”,是我们地球上最⼤的超级荒原,连被世⼈所⼴为熟知的可可西⾥,也只是羌塘的⼀部分,所以这样超攀登珠峰的穿越之旅极其凶险,鉴于此,这趟旅途被外界称为“中国户外运动最伟⼤的探险旅程。
”所以说要把这样⼀部传奇性,特殊题材的影⽚搬上⼤银幕,显然并⾮易事。
据说这部电影拍摄历时三年,拍摄组深⼊⽆⼈区腹地,克服⾼寒缺氧、冰雪风暴、后勤补给等各种困难。
“星垂平野阔,⽉涌⼤江流”。
这部电影第⼀次完美呈现了壮阔⽽⼜震撼的第三极羌塘,再加上影⽚曲折动⼈的故事线及细腻的情感,可以说拍摄的相当壮美,也是⼀次真正从⼼出发的旅程的记录。
这激动⼈⼼的77天,⼀⼈⼀车,1400公⾥的藏北羌塘,伴随杨男主⾓柳松的只有荒原的狂风暴雪,及⽆边⽆际的孤寂、绝望。
⼀个⼈在野外⽣存的极限时长是50天,⽽杨柳松却在长达70多天时间⾥独⾃⼀⼈穿越“第三极”——“⼭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他是全球第⼀⼈。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迷失了⾃我的男主徘徊在雪域⾼原独闯⽆⼈区,影⽚⼥主江⼀燕饰演的⼥摄影师蓝天由于拍摄冈仁波齐绝美的星空时不⼩⼼摔伤,导致胸椎受损,⾼位截瘫,虽然她⾝体残疾却仍然乐观⾯对⽣活,正是她的乐观让男主⼈公坚定了去尝试世⼈眼⾥⽆法完成的⽆⼈区奇幻探险之旅。
电影七十七天的观后感
电影七十七天的观后感电影《七十七天》的观后感《七十七天》是一部真实改编的电影,导演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深思人性的本质以及能量的力量。
电影以一个普通人的命运为线索展开,讲述了他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克服巨大困难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年男子,他被错误地判决成终身监禁犯,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影片通过描绘他七十七天内的生活,呈现了一个激发人们勇气、希望和坚持的故事。
首先,电影展现了人性的脆弱性和坚韧性。
主人公在背井离乡、无法掌控生活的困境下,逐渐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
他面对监狱中的暴力和不公正的待遇,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并通过学习和沉思提升自己。
他的行为让人们感到钦佩,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自己在面对逆境时的反应。
其次,电影中展现了团结与友情的重要性。
主人公在监狱中结识了一群有趣而真诚的人物。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但他们相互支持和理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能量。
这个群体的友情和团结无疑是主人公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也给了观众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启示。
再者,这部电影也给观众带来了对生活的思考。
主人公在监狱中体验到了一种与外界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他学会了从容面对生活的不公和无奈,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电影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让观众们想起自己的生活,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否也能像主人公一样坚定信念,勇敢面对。
最后,电影也展现了希望的力量。
尽管主人公身处监狱,生活极为艰难,但他始终相信世界上还有美好和可能。
他通过对书籍和知识的追求,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希望和出路。
这种希望的火花没有因困境而熄灭,反而越来越耀眼,给了观众们强大的启示,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综上所述,电影《七十七天》以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生动呈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坚韧、团结与友情、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希望的力量。
这部电影让人深思,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
它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给了我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盼。
七十七天观后感
七十七天观后感引言《七十七天》是一部由导演张一白执导的电影,该片以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位患有肝癌晚期的患者在医生建议下进行七十七天的自愈实验的故事。
本文将对影片进行观后感的分享,探讨其中的情感和思考。
情感共鸣观看电影《七十七天》让我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电影中主人公在面对绝症时并没有放弃,反而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去面对生活和死亡的考验。
在临终之际,他选择了去为生命寻求一次奇迹,丢开一切束缚和枷锁,敞开心扉去追求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这种勇气和坚持让我非常敬佩和感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们有时候却选择放弃,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七十七天》提醒了我要珍惜每一天,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就算前路困难重重。
死亡观的思考电影《七十七天》涉及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那就是死亡。
在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时,主人公并没有无谓地抱怨和呼喊,而是选择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这种正面的思考方式让我思考了自己对死亡的看法。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死亡,但是我们经常会对死亡感到恐惧和无力。
观看《七十七天》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面对死亡,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不要虚度光阴。
虽然电影中的主人公最终没有成功自愈,但是他在接下来的七十七天里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这让我明白到,面对死亡,我们不能抱有幻想,但是我们可以为生命注入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对医疗体系的思考在电影《七十七天》中,主人公选择了一种非常偏离传统医疗体系的方式去寻求自愈的希望。
这给了我对医疗体系的思考。
传统医疗体系往往更加注重疾病的治疗和控制,但是在面对绝症时,传统医疗体系似乎显得无能为力。
电影中的医生在主人公寻求医疗建议时,建议他进行实验性的自愈尝试,虽然不一定成功,但却给了患者一线生机。
这让我思考医疗体系在面对绝症时,是否可以在治疗和控制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刚刚看完这场电影的时候,心久久不能平静,被影片中的美景所震撼到了,像画一样,不,像走动的画,美极了。
电影刚开始展现给人们的就是一路上的蓝天、白云、水墨山以及它们的豁达。
本部电影由赵汉唐执导,只有导演自己与江一燕主演,全程影片,人员极少。
讲述了都市迷失自我的老杨与一名高位截瘫但积极乐观的女摄影师,他们共同携手用了七十七天走出羌塘无人区的故事。
这部影片是由徒步旅行家杨柳松真实经历和他撰写的《北方的空地》小说改编而成的。
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我一度没有看懂结局,还专门去查了影片的原主人公。
羌塘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北方高地,其平均海拔都在000米以上,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而杨柳松也是一个极强的徒步旅行者,他的双腿到过很多地方,想想看,这样的人生是极度危险的,却也是极度幸福的。
怎样的一个人?能用双脚去看整个世界。
影片中有一段对好我记得特别清楚:蓝天说:很多人来这里都是无病呻吟,像老杨这么有决心横穿羌塘的,她还是第一次看见。
老杨说:“在别人眼里,我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就是生活中遭遇了不幸的失败者,可我都不是,活了半辈子,就想干一自己想干的事,就像那样的话,很多人三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埋,我就是想让自己觉的,我还活着。
”对呀,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大部分也是这样的吧,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房子,车子还是别的什么,那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了房子车子还是会不知所以,患得患失呢。
又有多少人活的明明白白,实实在在。
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很少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这一辈的人是怎么了?难道真的是无病呻吟吗?生活之中其实也充满了无奈,看到蓝天拿起酒来干杯时,为点什么吧?他大喊,为了自由,为了梦想。
为了远方,去TD命运。
他喊的好大声,是不满,是释放,也是宣泄。
对现在生活的不满,就像他说的,“我都这样了,还得装成一副很坚强,很伟大的样子去给别人做演讲,去鼓励别人”,可他没有办法,因为他得生活,而现在的我们远远比蓝天好得多,她身残意坚,但残却成了他永远的痛。
七十七天影评
七十七天影评
《七十七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让观众们深刻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珍贵。
影片讲述了一个白血病女孩与一名男孩之间深刻的友情故事,他们在医院里度过了七十七天的时光,共同面对生死的挑战。
首先,影片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
女主角扮演者用她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不禁为她的坚强和乐观所感动。
男主角也将自己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坚韧和不离不弃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其次,影片的情节设计非常打动人心。
在面对生死的抉择时,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友情和爱情让人感动不已。
他们在一起度过的七十七天,每一天都是那么宝贵,每一天都是那么珍贵。
这种珍贵的感觉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最后,影片的音乐和画面也非常出色。
音乐渲染了影片的氛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画面的渲染也让人印象深刻,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导演对于影片的用心。
总的来说,《七十七天》是一部非常打动人心的电影,它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友情的伟大。
观影过程中,观众们不禁被影片中的情感所感染,深深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
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无人区最的表达——《七十七天》观后感1200字
无人区最的表达——《七十七天》观后感1200字由于有了期盼,所以不负众望。
早在几年前,就知道赵汉唐导演要拍摄这部《七十七天》,关注了几年这件事,由于从事并喜爱户外,对这部片子始终都有深厚的兴趣,除了它是中国首部极地探险电影以外,更多的是我知道这部影片背后的故事。
作为户外人,总在想究竟拍摄这部片子需要多大的士气。
有幸在电影正式上映之前去观看了首映式。
看完就更加疯狂想要为它宣传一番。
呈现电影精彩之余,由于我穿越过无人区、真实的体验过,所以知道他们背后不与人知的艰辛。
想说你们在照片中的看到的羌塘无人区真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它的魅力与美是相机里无法表达的震撼,震撼画面的背后是创作团队难以想象的付出,汉唐导演介绍,这部电影的拍摄本身就是一次探险,影片深入无人区腹地,在可可西里、阿尔金、昆仑山、藏北、柴达木,五大无人区实景拍摄,在无人区拍摄难度每一个户外人都可想而知。
汉唐导演说了“活了半辈子,就想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儿”,所以他义无反顾的去做了。
女主江一燕虽然在看起来全是男人的一部戏里戏份并不是许多,可是她的一言一行却演活了这个角色,成为这部片子的点睛之笔,在拍摄前期,她在知道这部片子经费有限的状况下告知导演自己不要经费,由于她说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还有这么一帮纯粹的电影人为电影付出这么多。
自己能参加就已经很幸运。
靠着这样一股豪情与壮志,他们开头了羌塘无人区的征程。
沙漠、雪山、荒原、沙尘暴、龙卷风、暴风雪这些极端的恶劣环境,在平常看来离大家那么遥远更没想过有一天,有一个团队,会“特意”去直面它们八十余人的团队,一群“电影疯子”历时三年三进三出被喻为“生命禁区的---世界第三级羌塘”置身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区7天前行1400公里七次遇狼、五次遇熊、与牦牛对峙只为一部电影影片《七十七天》取材于真人真事,再现了杨柳松单独徒步穿越羌塘无人区七十七天的真实故事、以及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女摄影兼职“奇葩”客栈老板娘蓝天的真实经受。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800字高中生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800字高中生《七十七天》是一部由吴天明执导,邓超、刘亦菲主演的电影。
该片改编自凤非凡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因为一场车祸而陷入昏迷状态的男子,在恢复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故事。
这部电影充满着哲理和感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电影中的人物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男主角陈末在车祸后陷入了长达七十七天的昏迷状态,觉醒后却无法再用说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只能通过一种特殊的眼神交流方式与人沟通。
这种情景让我深思,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正与人真心交流,是否能真正倾听他人的内心世界?在陈末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应该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真正用心去聆听。
其次,电影中的画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运用了许多唯美的画面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电影中有一场陈末梦见自己蹦着蹦着就飞了起来的场景,这个场景让我感受到了陈末内心的自由和梦想。
而在陈末苦苦挣扎的训练场景中,导演通过快速的剪辑和镜头的晃动来表达出他的痛苦和努力。
这些画面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意识到电影并不仅仅是表达一个故事,更是通过画面、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来传达导演的情感和想法。
再次,电影中的音乐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电影中的配乐非常精心,每一首音乐都与情节紧密相连,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特别是片尾的主题曲《七十七天》更是让人仿佛回到了电影的故事情节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真挚,让我联想到陈末的坚持和努力,也让我想起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音乐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要坚持不懈地追逐梦想。
最后,电影中的主题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
电影通过陈末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电影中,陈末一直努力训练自己的身体,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地站了起来。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让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我的梦想也会实现。
拆书-电影《七十七天》生活没有那么多的诗和远方
电影《七十七天》生活没有那么多的诗和远方之前错过了电影《冈仁波齐》,觉得特别遗憾,于是这次《七十七天》上映果断跑影院观影,带着对西藏的好奇和神往。
这部影片归类为极地探险片。
冒险本指到没有人去过或环境恶劣的地方去考察、寻究自然界情况的活动。
但是整场影片下来很难让女主角人因扑捉到主人公荒野求生的能力,和对自然的探索,反倒却时时透出矫情的文艺范。
影片从头至尾始终在强调自由和录影带梦想。
“在这片属于你的旧大陆,你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无疑是在宣导远方和诗。
去那无人居住的地方,去那无人穿越过的地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
我很纳闷,一个人可以为了得到短暂的自由而甘愿心甘情愿冒生命危险吗?整座影片看下来我还是没有弄明白。
观影的过程中被羌塘无人区图像的壮美画面给深深吸引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这部片子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可是我若想给它下结论。
电影里躲进穿插进男女主的暧昧情愫。
在男主翻越无人区时,镜头不停切入男主送女主踏上冈仁波齐时两人似有似无的情意。
每每男主碰到险境时,都会回想起这些暧昧的画面,似乎是爱情的力量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直到紧接著男主因为缺乏食物即将饿死之前他梦幻般的看到了女主,和他牵手在一起。
所以好像这个电影是要拥护讲爱情的伟大力量支持一个人战胜自然的吗?其中穿插进的感情线,情节未免粗枝大叶,让影片成了带点狗血的爱情剧。
我也想到它要表达的是一个人追寻梦想故事,男女雄心壮志女主角为了追寻自己人生的终极梦想,为了辨认出最真实的自己而跋涉的故事。
就像黑塞所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管理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这些其实和他密切相关,毫不重要。
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秉持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正如他的小说《悉达多》里的主角悉达多,他的一生便是不断寻找地自我的一生。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拥有人们我们羡慕的一切。
但是为他却放弃了他所拥有的物质条件,放弃了婆罗门之子的身份,走进沙门。
拆书-《七十七天》不要误导广大青年,自由不是这样的!
《七十七天》不要误导广大青年,自由不是这样的!我对《七十七天》很期待,原因很明显,我喜欢户外运动,喜欢大自然,喜欢摄影,也很喜欢江小燕。
不止是我,我朋友圈里的沙唐瓦县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早早刷屏表达了对《七十七天》满心的期待。
进入游乐园观看这部影片,果然,一开场就涮安可起了我全身的细胞,忍不住出声感慨:哇,太美了!天高地远,浩瀚无穷。
孑然一身,置于如梦如幻的自然怀抱中,可境由心生,可天人合一。
这绝对是一部视觉盛宴,我以为后面的故事,一样很美。
但看完,我的尴尬癌也快犯了,整个人都梦魇落的。
素材很好,音乐很美,但故事情节实在太尴尬了,鸡汤灌的太生硬,关于“自由”主题的升华,也太过于肤浅。
在这里,不探讨现实中的蓝天,就说江一燕扮演的女主蓝天。
蓝天五年前在冈仁波齐拍摄星空,不慎摔伤,从此下半身瘫痪,让生性自由奔放的她痛不欲生。
但她说,在冈仁波齐,她躺在担架上,看着满天的星空,她一直笑,特别开心。
那一刻,让我以为,为了这片星空,即使摔伤了,她也觉得值。
但后面,她哭,她怒,她恨,她喊:去他的命运!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遭遇不幸时,要认为责任方在于命运,在于他方,而毫不反思自己。
蓝天也认为她的死里逃生,全都是因为可耻的命运。
我也很能认知蓝天,如果我像她一样半身超负荷,我况且也会痛恨命运,但痛恨之后,随着时间流逝,我想我还会反思。
有一天,我会明白,如果我没有半夜爬冈仁波齐拍星空,如果我不是那么鲁莽好动,这个倒霉事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这样想,会为自己的不幸承担起该有的责任。
蕴含心理治疗强调,当一个人肯为自己并负责时,很多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惜,五年过去了,在信仰最神圣的不丹生活那么久,蓝天还是将所有人白云的一切归结为命运。
所以,她愤恨,她不停焦躁地怒问:为什么?凭什么?她想不通,只有寻死,还当着朋友的锐角寻死,不怕给朋友添麻烦。
当杨柳松救了她,她对他充满怒气。
一个不愿对自己负责的人分,一个怨恨命运的人,对他人也是充满仇恨的,就像一开始,杨柳松想帮她修车时,她非但没有敬重之情,还很生气。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活一辈子,又有多长时间多少机会可以不顾一切,不惜任何代价去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干的事呢?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一心追求自由的人徒步穿越羌塘的事情,男主所代表的是健康的正常人,而女主所代表的身体上有残疾的人。
影片以男主徒步穿越羌塘为主线,在穿越的同时用回忆的方式讲述男主和女主相遇到分别时心理的'变化。
他在途中也遭到了许多困难,例如:龙卷风、沙尘暴、洪水、狼群、饥饿等。
当男主因为洪水而不得不改变方向,独自挑战自我时,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一种力量,埋藏在深邃的大海之中,为人生的奋斗激荡起波涛汹涌;自由是一个梦想,孕育在宽广的天空之中,为生命的真谛谱写出风云变幻。
但自由并不是放纵,而是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天赋无畏地释放,让心自由自在的跟着自己的意愿而飞,去选择自己的方向。
人活着总要干点什么,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亮。
影片中有一句话令我感受最深“有些人活着,三十岁就死了,只是到了八十岁才埋。
”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三十岁时就封闭了内心,让生活变得不再有趣,只是机械的今天重复昨天,昨天重现前天,百无聊赖的浪费着生命而已。
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斗志,失去了目标。
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一片漆黑;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当你无法改变他人、无法改变世界时,试着改变自己,充满斗志得认真活好每一天,因为我们没有第二个今天。
当然影片还告诉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因为敬畏大自然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电影镜头中的珠穆朗玛峰是那样伟岸,在它面前我们人类显得如此渺小。
除此之外,星空的场景也同样美的令人窒息。
那种壮丽的场面当今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形容的。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高中生多篇
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高中生多篇电影七十七天观后感800字1说实话,当看到这部七十七天影片以后我满脑子都是震惊,想不到国产电影也能拍出这样的唯美效果,先不谈剧情是怎样的,单单是在很多拍摄手法上都是让人叹为观止,所以拍摄的手段其实很普通,可导演选择的背景好啊,在羌塘这种纯天然的美景中拍摄画面唯美到我想哭好吗?七十七天其实并不是一部爱情片、动作片,当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已经抱着平淡的想法来看的,只是看过以后我的内心很是澎湃,不得不说我很服这个导演。
这是一部讲述羌塘探险的电影,只是电影中的女主是一个瘫痪的病人,而整部电影中的人物也是非常少的,基本上都是围绕了男主、女主以及导游身上的。
羌塘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的,想要冒险的可以去羌塘,这就好比是珠穆拉玛峰一样惊险,羌塘被称之为第三极,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来探险,是一个超级大的荒原,而可可西里相信大家都知道,可可西里只是羌塘的一部分而已,所以这部影片是一部冒险影片,可整个剧情带给你的又不是冒险的紧张刺激感,关键又是非常好看,让你停不下来。
影片围绕了羌塘这个地方,江一燕饰演了女主,在影片中她是一个喜欢涉险的摄影师,然后也是因为一次意外的摔伤导致她的瘫痪,她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为了寻找她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她选择了这次的探险,一个在野外生存了50天。
而本片的男主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他想要自己的人生有所不同,他想要冒险穿越羌塘,可因为犹豫不决始终不敢下定决心,江一燕饰演的蓝天用自己的乐观打动了男主,于是男主用70多天的时间穿越了羌塘。
其实影片并没有给你很文艺的气息,也没有缠缠绵绵的爱情,更加没有一些大场景的动作,有的只是一个粗糙的西北汉子为了坚定自己的目标穿越了羌塘,好几次想放弃的情况下内心做着斗争,只是最后也应了影片的那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成功的穿越了羌塘,影片中的江一燕也用她出色的演绎成为了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相信这也是对这部影片最好的成绩了,只能说真的很佩服这个导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十七天》的残酷美学:在最危险的旅途,遇见最美的风景
青藏高原、川藏线、骑行、无人区……这些是很多文艺青年的装逼必备词汇。
我就听过30多岁的女文青讲自己七八年前的探险旅行,讲如何骑行到达拉萨,如何遇见磕长头的人,只字不提用了什么条件换得了半路搭车到达终点。
我并不鄙视理想和信仰,也不鄙视九死一生去探险的人,甚至还有点佩服。
但鄙视那些自我感动的人。
真正的灵魂触动、真正的朝圣都是内修于心的,就像电影《冈仁波齐》,平平淡淡、无声无息,一步一长头,不自我感动是它最高级的品质。
旅行探险类纪实散文集《北方的空地》有着不自我感动的高级品质,原著作者杨柳松走出荒原后说:“事实上,走出荒原没有想象的幸福感,或是什么成就感,甚至是一种轻度的抑郁和迷茫……我们所期望的终点并不存在。
”
电影《七十七天》是从《北方的空地》改编而来,但这部电影有点自我感动——所有的情节都是在描述这次探险有多么不容易,男主有多么九死一生,但男主总能在关键时刻奇迹般地生还。
为什么要有这么一场苦哈哈神经兮兮要死要活的旅行探险?电影并没有说。
好在,这部电影里边有太多美得令人窒息的风景,电影的每一秒钟,都像一张张的风景画。
所以,我们就当这部电影是在表达“残酷美学”吧——在最残酷的大自然中苦苦挣扎,形成了一张张最美的风景画。
男主“杨”跟女主的相遇、结伴同行,乃至于踏上未知凶险旅程时的告别,都简单而平静,甚至至始至终都只是个相遇,而没有爱情。
男主在羌塘高原无人区救了一只萌萌哒小狼崽,为孤寂、残酷的旅行增加了一点温情,但也仅仅只是增加了温情,并没有过度渲染。
没有在感情戏上用力太多,也许是因为:在那样艰难的旅行探险中,活着、生存比情啊爱啊要重要得多。
电影结尾其实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杨到底有没有走出羌塘无人区?电影并没有正面地、明确地回答。
按照我的理解,他是没有走出来的。
女主角的双腿康复一样,“杨”走出了无人区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
从这个角度看,电影还算讲点逻辑,不违背它“伪纪录片”的性质。
最后想探讨的是:人为什么要旅行?其实是为了找到少年的感觉。
很多时候,少年时代是人类的“黄金时代”——最美好的时代。
少年时代有力气,有冲动,有爱,没有世俗和算计。
也许,你在少年时代就骑着车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后告诉你心爱姑娘,你看到了最美的星空——这样的事情没有意义,你却发自内心想做,就有一种拦也拦不住的冲动。
这样的事情,只发生在人的少年时代。
而全人类的少年时代,就是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
那时候人类渺小而脆弱地存在于这个星球,与风霜雨雪、虎豹豺狼等等做斗争,艰难地活着,为躲在山洞里的家人狩猎食物。
人类作为食物链的一环虽然艰难,虽然渺小脆弱,但也简单而纯真,是曼妙大自然的一部分。
少年时代的人类虽然很可能九死一生,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但这样的生存方式是生物本能,发自内心想而壮怀激烈,没有丝毫自我感动,很高级。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其实就是鼓励人们永远保存那份少年本质,不自我感动。
如果要去欣赏羌塘高原无人区的美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