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行为,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全面发展的一项教育工作。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以及融合的具体做法和意义。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都是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进行的。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的综合目标。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德育要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法纪、守法慎行,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文明礼貌。
心理健康教育则要求学生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应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
德育要求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自觉肩负起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自觉抵制消极的思想影响,自觉追求高尚的品质和行为,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心理健康教育则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心理健康目标,自觉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目标,为实现自我价值和心理健康而努力奋斗。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使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心理健康。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为了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做法。
学校可以开设德育与心理健康课程,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向知识与信息、态度与价值、技能与行为的全面发展。
中学德育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6篇
中学德育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6篇篇1一、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本总结将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推动中学德育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内容与成果1.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德育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课程安排、活动设计、师资培训等方面。
计划注重实际效果,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学年,德育处共开设了XX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青春期心理、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多个主题。
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认知。
3. 组织心理健康活动除了课程教学外,德育处还组织了多种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测试等。
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德育处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咨询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虽然德育处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部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
3. 心理健康活动参与度不均衡在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时,部分活动参与度较高,而部分活动参与度较低。
这表明活动的组织和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德育处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校可以引进更多专业心理咨询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整体师资力量。
2. 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德育处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整,确保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
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篇一》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总结。
一、基本情况作为一名德育工,我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等方面。
在的工作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工作重点1.心理健康教育:我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
2.行为规范教育: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通过制定学生守则、开展行为规范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校合作: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1.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心理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2.学生行为规范得到加强:通过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善,道德品质得到了提高,学生变得更加自律和守规矩。
3.家校合作更加紧密: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经验教训与处理办法1.注重个体差异:在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引导自我教育:我认识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
五、今后的打算1.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继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深化家校合作: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德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2023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需要很好的心理调节和支持。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德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育工作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德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1.建立健康的心理教育体系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心理教育,建立健全的心理教育体系。
在学校里要设立专业心理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心理咨询,例如为学生提供减压的方法、疏导心理困扰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面对挑战。
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创造宽松的教育氛围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轻松、自由的教育氛围。
在这个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担心过度的纪律和规定。
这样一来,学生们会更加自信和乐观,也更容易开放心扉,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也是德育工作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学校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老师要主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发现问题时及时疏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
二、德育工作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健康成长1.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价值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德育工作要重点注重价值观教育。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多元性和挑战。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多方面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
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德育教育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沟通、合作、创新、自我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自主情绪调节能力。
本文将从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展开,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将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活动场所,激发其内在兴趣,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减轻学习压力,缓解心理疲劳。
学校可以针对年龄、学习成长阶段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活动,以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帮助他们自我调适。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身处于成长的过程中,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他人、培养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活动包含了丰富的社交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其中需要获取更多关于自我和他人认识,即更好地吸收经验和知识,规划自我,后续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从而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性知识,并且体验到实际情况。
活动可以设计出一系列开放式问题或者贴合实际的情境为出发点,使学生从中获取挑战性和创新的天赋,从而增加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进一步的探索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生在学习中,合作则是在生活中。
活动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学习成员的优势,从而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能力,更好地完成任务目标,达成胜利。
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为集体利益着想,也能够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异质环境中,从而更好地学习与与众不同的其他特质。
五、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能力,不仅是文化素质,还包括思维、文化、审美、实践、运动、创新、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升,并扩展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活动在德育教育中有重要作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还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定可操作方案和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做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被广泛应用。
德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
德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在2023年,德育工作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德育工作不仅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的保障。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德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
一、培养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展现自己、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功的基本前提。
在德育工作中,学生始终是焦点和主体,教育者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自信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互动和团队协作,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了解学习科学方法,逐渐减轻课业学习压力和学业竞争的焦虑情绪。
二、培养自立意识自立意识是指学生认识自身能力,建立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形成自觉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通过努力实现生命价值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和特长优势,发展其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其次,开展生涯教育和职业规划课程,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职业信息和发展建议,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做出有理有据的职业选择。
三、培养自律意识自律是学生做好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前提。
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的课外活动和竞赛,让学生感受到自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并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自律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真正做到自我约束、自我审查、自我批评。
四、培养自爱意识自爱意识是指学生爱自己、尊重自己、感恩自己,健康、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心态。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爱意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艺术等活动让学生享受生活乐趣,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体现在它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积极情感、良好行为和正确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和自律为出发点,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尊重个体差异、肯定多样性,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意识,进而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
2.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阶段,情绪易波动,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提供相应的调适策略。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友好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决策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心理健康素质的终身学习者和自主管理者。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它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学校应注重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内容提要中学生的种种行为异常,说明心理不够健康,我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行为,个性“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
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所占的比例达16%左右。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特别给予关注,自觉将其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素质教育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为班主任,应是学生信赖的朋友和长辈,与学生平等相待,坦诚交流,调动学生自我的力量,发挥自我指导的作用,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卸下他们的心理包袱,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我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经过长期观察,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这个时期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德育工作指南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德育工作指南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业发展和人际关系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文将从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心态和情绪管理、发展自我认知和情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及应对压力等五个方面,探讨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状态的良好程度,包括个体主观感受、情绪稳定性、自尊自信心等多个方面。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当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态,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二、培养积极心态和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良好情绪管理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本源和作用、提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此外,也应该教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以促进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发展自我认知和情商自我认知和情商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劣势,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发展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团队活动、角色扮演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包容与合作的精神。
五、应对压力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对压力。
通过开展压力管理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总结
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总结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在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在这个过程中,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体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其次,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的关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
因此,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的关怀。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最后,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家庭教育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共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注重个性化的关怀,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希望我们学校在今后的德育与心理指导工作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务必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简要分析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给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言:基于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教师在组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道德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必要情况下渗透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需要深入探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生活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极易受到来自社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良的文化环境诸如具有不良信息的书籍和报纸,网络媒体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侵蚀。
现阶段的社会不良现象诸如“朝中有人好做官”,“有礼办好事,无理事不成”等不良的现象也会使学生逐渐养成惰性心理。
其次,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出现障碍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与父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但如果父母的关系或父母与其他亲人的关系存在不合长久以往,只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影响。
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学生会产生孤僻不合群的现象,甚至懦弱和胆小。
另外,部分学生生长在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环境中,从小受到父母以及其他亲人的溺爱,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被不断放大。
除此之外,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在学生年龄较小的时候选择外出务工,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亲戚或老人,这些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长久以往会产生心理焦虑或懒散等不良行为习惯。
强化德育工作措施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德育工作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我校德育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关爱女孩,关爱贫困生,关爱留守生,开展“忠孝雅诚”大家唱大家跳、阳光体育、教师“比教学访万家”等活动,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改进学生素质评价方式,积极开展各项教育,努力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本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完善学生人格素质,打造安全、和谐校园”为目标,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优化过程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班主任始终是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工作中最辛苦的人。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班主任考核量化方案》,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体系建设,基本做到了制度具体化,管理人性化,以发展为本。
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我校全体班主任参加了全县班主任培训会议,且每位班主任都学有所得,回到学校都写出了工作反思,其目的是促进班主任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教育网络德育工作离不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德育工作网络。
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我校在开学初,就建立了家长联系制度。
(三)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我校围墙不能封闭,学校虽有校门,但却是四通八达,且有一条穿校公路,加之一栋D级危房暂未拆除,教师周转房的修建。
构成了许许多多安全隐患,让校委会及全体教师无时不刻不担忧。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确保了无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安全工作:1、开展安全自查,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无小事。
浅谈通过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浅谈通过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应当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通过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认识自我中能够建立自信和自尊,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因此,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缺点等方面。
通过这样的认识,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减少焦虑和压力。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领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德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尊重,增强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加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是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提高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医生到校授课或接受学生咨询,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德育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
学生需要有人倾听和理解,从而获得一个健康的情感支持系统。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组织社交活动和情感交流会,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倾听,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
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故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校通过课堂检测、班级巡视、个别问询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
对于出现异常的学生,学校可以积极配合家长和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治疗和疏导。
综上所述,通过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一是培育学生的自我认识,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四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五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在心理思维、情感表达、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正常发展水平。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心理调节和疏导。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将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业生活的各种挑战,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高中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由于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通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作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承担着组织、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班主任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
学校应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投入,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师开展专题讲座和活动,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和干预。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其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班主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避免过度自负或自卑。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班主任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自身的潜力和优势,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使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保持自信和乐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学校生活中,学生需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人群进行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教导学生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分享和合作。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班主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化解矛盾,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这样的教育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如果不能正确地管理情绪,可能会导致冲动行为、焦虑、抑郁等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情绪,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班主任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例如,当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时,班主任可以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调整心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日新月异,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德育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教育孩子的基本道德规范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增强自信心、自控力和发展潜能。
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幸福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同身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是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德育教育中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在教育中,许多人都会感到压力,或者不适应新环境,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但是,如果心理状态不良,会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下降、情绪失控、社交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在道德素质上有所提升。
第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困境。
这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比如焦虑、抑郁等。
如果学生缺乏心理素质,那么就会无法适应生活中的挑战,会很容易崩溃。
所以,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多种艺术、体育等的活动,以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才能,增加学生自信,提高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信心。
第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与人相处。
学生在学校里交往的人群中,会有很多的差异,包括年龄、文化、语言、性别、兴趣爱好等。
因此,学生需要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在课堂教育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心力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
学校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就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融为一体,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1.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挑战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等。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1. 德育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德育理念的滞后、德育工作内容单一等。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路径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校可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品德教育。
3.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学校可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心理健康和德育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效果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达到预防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六、结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同时注重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学生心理健康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和评估
学生心理健康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和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应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阐述,并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测评。
一、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应用心理健康知识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应该倾听学生的抱怨和关注点,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安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孩子们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考试压力、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
班主任需要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及时引导解决。
3、建立自信。
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实践,增强自信和勇气,不断提升自我实力和素质。
4、多元化教育。
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提供更具创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自主探索和发展。
5、防范校园欺凌。
班主任应该十分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及早发现和预防这一问题。
当发现有学生遭到欺凌时,班主任应该及时介入,并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制定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问题。
二、如何评估班主任的工作1、学生心理调研。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月度总结。
每个月班主任应该对过去一个月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3、学生评价。
班主任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匿名评价。
收到学生反馈后,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4、家长评价。
班主任应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家长的反馈,及时了解班级家长的期望和需求,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方式。
5、上师挂钩。
班主任可以与上级领导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上级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并积极完成相应任务,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总的来说,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德育工作总结: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心灵成长
德育工作总结: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心灵成长促进心灵成长2023年已过去了,这是一个关于德育工作的总结。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学校注重关注学生需求,积极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总结这一年的德育工作。
我们重视学生的德育需求。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德育工作的关键。
在2023年,我们的学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组织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困惑,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项目。
通过这些沟通交流活动,我们了解到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于是,我们针对心理健康进行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德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我们策划了“品德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传播正能量和关爱他人,充分激发他们的道德意识。
我们还开展了多次主题班会和心灵成长课堂,组织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善良的品格。
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灵成长。
学生的心灵成长在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面对现实生活的逆境和困惑时,学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灵寄托。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平台和心理教育课程,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宣泄情绪、解决问题。
我们成立了心理辅导小组,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心理咨询。
此外,我们还注重校园环境的改善,打造温馨舒适的心灵空间,让学生在这里得到放松和平静,促进心理成长。
我们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持续而有机的德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2023年,我们加强了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向家长传递学生的德育信息和重要通知,使家长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过程。
同时,我们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德育工作,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德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不仅是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这个快速变化和高压的社会中,许多学生面临着焦虑、沮丧、孤独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也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管理情绪、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自我形象的过程。
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业、社交和未来的职业生涯等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预知预防策略和解决方法,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咨询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当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引导和灵活指导,激励学生分享和探讨自己的感受、关注同伴的需要和感受、提高对社会环境的认识等。
此外,教师还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困惑和难题。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一个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化解方式。
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均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及其行为。
因此,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识别和处理不同的教育和心理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心理身份”,推进学生更加满足、自信、自足的人格成长。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其他德育教育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教师们需要加强课堂与校外活动的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命态度。
例如,校内开展各种团队活动、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自我实现、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寒暑假任务和社区服务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关注他人和更加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德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那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
教育教学经验和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1.从年龄上看,学生处于青少年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这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期。
他们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但心理的发展与生理发展相比却相对滞后——正处于趋于成熟,又尚未成熟的阶段。
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
如,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就可能会无事生非。
又如,他们渴望以成人自居,就像歌手郑智化《年轻时代》中所唱的:“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抽烟的样子要故作潇洒。
”盲目地模仿时而让他们自信满满,自以为是,时而让他们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这些成长中的烦恼不仅困扰着孩子而且困扰着家长和老师。
2.从经历上看,学生大多经历了初中学业的失败,有些甚至没有完成学业,兜兜转转地来到了中职学校。
这种学业上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如,我班的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不高,有些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都影响了孩子的
成就动机和上进心。
3.从他们成长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上看,他们都是“90后”,几乎是和“信息大爆炸”、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是习惯用手机与人沟通的一代,是利用网络了解世界的一代,是喜欢接受新事物的一代。
他们有想法、有个性,也敢于表达、毫不掩饰,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常常忽略传统观念与文化。
如不能更多地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尊重他人,就会让人觉得他们是不懂事的一代。
如,我班一些科任老师反映的学生问题大多属于对老师的态度问题。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途径
1.在心理上关爱、尊重与信任学生。
我常问幼教班的学生:“成为好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爱!”“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不要读幼教。
”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
要尊重学生,尝试平等对话,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想法,甚至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想法。
要相信学生。
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你不行”,“你很差劲”的标签,要认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两年班主任工作中,在与学生谈心时,我喜欢与他们一起分析“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在老师心中,你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想法一致吗?”“你要怎么做会变得更棒更优秀?”
2.在班级工作中,投其所好,创造条件。
处于心理成长阶段的学生渴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以此获得成人的理解与尊重。
开展各式各样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不仅能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更能以“学风”带动“班风”,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与成长的平台。
我班一位女生,非常腼腆,2012年春季刚入学时,与人说话总是低头,不敢与人对视。
我告诉她:“你以后要当老师的,要给很多人上课,你的言行要大方自信才行。
”在开展了几次“主题班会”后,她的变化有目共睹:从参加五人小合唱(她的眼睛看地板),到参加两人诗朗诵(纠正后,这次改看天花板了),第三次被选为最助人为乐的同学,与政教处主任合影时她的眼睛看旁边。
第四次,她主动要求做主持人,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得落落大方。
她的成长令人欣慰。
在“一班一品”活动中,我班开展了“我的未来由我做主,学习技能绝不放松”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一个常规范化的展示能力的平台。
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幼儿歌曲演唱、每日新闻播报、粉笔字与简笔画等竞赛。
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了校园生活的趣味与吸引力,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3.遇到问题时,对症下药。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在
德育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例如,青少年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的发展占有重要位置,但容易发生偏差,走向两个极端——自大、自卑。
对这两种学生,老师采用的方式应有所不同。
当自尊心太强,甚至有些自大的孩子犯错时,应“冷处理”。
如果“硬碰硬”就容易激起“火花”,更不要当众批评,而要事后个别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冷静地分析自己,明辨是非。
如,我班一位女生自尊心强、急躁、思维敏捷、伶牙俐齿、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常不听老师的话,总是坚持自己的做法,与老师对着干。
我告诉她我对她寄予的期望——你是一个有领导才能、有主见的人,和朋友在一起时你是拿主意的那个人,但你不善于为别人着想,这影响了你的领导力,别人不信任你;你是一个思维敏捷、伶牙俐齿的人,但你只想说自己的想法,而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这影响了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但过于急躁,欲速则不达,这影响了你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我就事论事地帮助她分析在这件事上她存在的问题。
对于有点自卑的学生要“热处理”,要不吝言语地经常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他只有一点进步。
当他犯错时,我常采用半开玩笑的方式:“你不是一直都很棒吗?今天怎么啦?我都怀疑我听错了,这么懂事的孩子还会犯这个错,你不是一直很努力的吗?要坚
持呀!”
4.平等对话,以理服人。
在完成中职学业后,学生很快就将步入社会,他们更喜欢以成人自居,平等的对话是他们渴望的。
因此,中职老师不能总是以长辈的身份、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他们。
有时平等对话,以理服人的效果更好。
如,我班一位女生是在社会上工作后来就读的,刚来时总不喜欢穿校服。
她说自己知道该做什么,她已是成人了,有自己的想法。
我肯定了她的独立能力、有主见,但是,服饰不仅有美与个性的一面,还有很多含义。
我同她谈了服饰的起源和社会含义,从服饰大师的心理实验到各行各业的制服、从美国总统里根访法的格子西服到克林顿的领带、从世界各国的校服文化到我校的校服争议。
最后,她心服口服地表示接受我的观点。
“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内心世界,让我们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以上我从一位班主任的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一些想法,与各位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