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理财教育从压岁钱开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的理财教育从压岁钱开始

文/陈禾

“阿公,新年快乐!”

在老家过年,元旦拜年是老传统。身为长辈,总要预先准备好一尺高的红包,一大清早,小辈一个个来献橘子,说吉利话,领了红包,听了勉励的话,就蹦蹦跳跳出门拜年去了。我们老人就坐守大本营,等候亲戚朋友家孩子、孙子们来拜年。

说“新年快乐”一点儿没错,平日里的烦心事儿早在除夕围炉时一一屏蔽,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你就只有快乐,也只允许你快乐。

今年一切如常。大清早,小民和小敏就穿得整齐亮丽,手捧着一对大橘子,站在面前。发红包是当然的,顺便也要逗他们两句:“你们说说,这红包钱打算怎样花啊?”

“怎样花?这钱又不是我的——阿公,您还是送给我故事书吧,吃的也行!”小民嘟着嘴,看来这红包对他没有吸引力。

“阿公,哥和妈妈顶牛呢!”小敏比小民小一岁,但已经很懂事,跟在哥哥身边,总是在必要的时候帮他解解围,仿佛成了哥哥的私人秘书。我瞪着小民,小敏连忙解释:“这怪不得哥哥,这红包我们只能看一眼,待会儿妈妈就来接管了!”

好家伙,小敏近来特爱阅读,说话时总是少不了现学现卖的新词汇。

我明白了。女儿总是担心孩子乱花钱,除了每天发放的零用钱,孩子们的额外收入,像压岁钱、红包钱,总是全数没收,然后替他们存放在各自的银行账号里。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我给她提过一些别的建议,但她总觉得不能让孩子养成浪费金钱的习惯,理由很充分啊,我还能说什么呢?

但小民和小敏的话和夹带的不满情绪却引起我的一番思考。压岁钱、红包钱,既然给了孩子,就是他们的私房钱了,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自主管理的机会?为什么不提供他们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相反,不少家长总是以“爱”为借口,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上烙下一个“被藐视”、“被剥削”、“不受尊重”、“不被信任”的“弱势群体”的创伤呢?

从社会上既成事实的一些现象,看看妈妈们的做法究竟有没有依据?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孩子身上带着钱,不是丢失,就是被骗、被抢,很不安全。

孩子的零用钱总是很快花光,不分开天天发,他就会经常没钱用。

孩子只要手上有钱,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养成了浪费的习惯。

许多离校青年毕业后没工作或不工作,成了啃老族,不给他先存些钱,行吗?

许多青年尽管工作了,有收入,但却成了“月光族”,总是在“钱不够用”中过日子。

关键在“理财能力”

妈妈们的担心,其实只是一句话:“孩子没有理财能力。”因为没有理财能力,就不让他持有钱财,学习自己管理钱财。

举个妈妈们最熟悉的例子:婴儿站不起来,不会走路,于是天天抱着他,背着他。试问:你能背他一辈子吗?这样做固然展现了你对孩子的爱,但是,你封杀了他的正常成长,也就毁了他的一生。

或者,你让他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地学走路;他摔倒了,挺多哭一阵子,然后在你的鼓励下又站了起来。终于,他会走路了;不久以后,他会跑了。他渐渐懂得怎样走路、怎样奔跑不会再摔跤。

妈妈出于保护孩子的本能,怎样做都没错!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与发展,你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给予的生存及发展的条件,不然,孩子错过了学习与生活磨炼的良好时机,将来再来后悔或内疚已经是无济于事了。

妈妈们必须认识并接受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可预见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孩子面对的是与你完全不同的生存条件: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都将成为历史,现在已经开始的“知识经济时代”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那么,你就应该也必须更新自己的生活理念,为孩子的将来采取明确可行的教养策略。

1.“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战略是“知识管理”,经济实力是“财务管理”和“融资”的能力,而不是“节俭”及“储蓄”。懂得管理钱财、有计划有远见的应用钱财,远比手中紧握钱财更为重要,也更有保障。

2.“养儿防老”的愿望已经变得不实际,也几乎不可能。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他的未来除了必须保证自己的小家庭能够应付日益高涨的生活与住房的开支以外,还要面对寿比南山的四老、六老,甚至可能多达八老的赡养需要,这个重担他可能挑不起,也就只好不挑了。

3.“不差钱”的概念不再体现在手握现金或存折,而是良好的理财规划。什么时候该买什么?该怎么买?花多少钱买?用现金、贷款还是分期付款购买?这是生活消费的战略。而在生活保障方面,他需要研究的是孩子的教育保险、健康及意外保险,自己两夫妻的职业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一连串的休闲与娱乐、消费品之类的会员优惠组织,哪些应参与?哪些应购买?这些理财项目,既是投资,也是消费。更好地利用这些机制远比手握现金更为有效,也才能实现“不差钱”的愿望。

4.“竞争力”取决于“理财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是极其激烈的。没有足够“管理能力”的人,想凭劳动、苦干过日子,他将陷在社会底层,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分子。

这些改变是肯定的,它不会因为你不了解,不参与,就能置身事外。除非命运之神永远眷顾,让你的孩子每年至少中一次彩票大奖,否则,不管他如何努力去工作赚钱,也只能是个永远的“月光族”。

“理财能力”必须从小开始训练

理财能力不能依靠教,而要在实践中逐步磨炼出来。而最有效的训练,就是家长逐步放手,最终成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管理钱财的行动能力。

我在接受家长咨询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两个问题:

1.“钱从哪里来?”

尽管孩子经常看到钱,拿着钱,但大多数孩子到了十岁,还没弄懂这个问题。他们只知道买东西要用到钱,那时候,爸爸的手伸入裤袋就会摸出一把钱来,或妈妈打开钱包,里头就有一叠钱。再进一步,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去上班,所以就可以得到钱。上班了为什么人家就会给你钱呢?你如果给他解释:“因为我给人家工作,人家就给我钱。”这样回答还是很空洞,孩子领会不了。一位妈妈告诉我她设计的一次体验式教育:

假期里,妈妈带着6岁的孩子到临近一个小县城去找朋友,谁知在镇上迷了路,找到中午,孩子喊饿,妈妈一摸钱包,没了!怎么办呢?吃饭,回城的车费都没着落。于是妈妈带着孩子到街口一家餐馆,要求老板给她们一些临时性工作。那时,老板正因为两位助手都感冒了没来上班,一个人忙得团团转,立刻说:“好吧,你招呼客人,点菜、上菜,你的孩子,就到哪儿刷碗吧!”就这样,母子两人忙了两个小时,等客人都散了,老板招呼她们一起吃饭,还给了三十元。回家的时候,妈妈问孩子为什么老板要给钱,孩子说:“我知道了,我们给老板做工,我们帮他赚到了钱,所以他就分给我们一份!”

这位妈妈真聪明,通过一次活动,就让孩子明白了“工作创造价值,所以得到回报”这么深奥的道理。

2.“钱该怎样用?”

这个问题无论怎样教,让孩子把教条背得滚瓜烂熟也不管用,按照规划用钱需要有行动力。一位家长告诉我他改变儿子用钱习惯的体验过程:

这位爸爸入息不错,但总觉得念中二的儿子挥霍成性,老是向他要钱,于是硬起心肠,改成每周发一次给他300元,声明所有他个人的需要,包括吃喝玩乐和购买非常规性的物品,都由他自己开销,决不再给。结果,孩子两天就把钱花光,他任由孩子哀求和埋怨,一概不理。接下来几周,他观察到孩子逐渐学会了规划,拿到钱后,就分成7份,每天只用一份。第五周,他把孩子带到银行,给他办了一个账号,存进500元,告诉他:“你已经懂得按照预算用钱,很好,奖你2百元。以后我每周把钱转到你的账号,你要用多少钱,就自己刷卡取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他发现孩子的账号里居然还存有5百元。于是改为每月给他存进2千元,鼓励他按照规划用钱,尽可能储蓄一些。他发现孩子放学后不再和同学到处遛跶,也很少买回来一些时髦的小玩意儿,读书比以前更专心了,对于妈妈给他买的衣服,不但不再挑剔,还怪妈妈买得太贵,浪费金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