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井点降水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井点降水控制措施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排水方法,是沿基坑的四周或一侧埋入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抽水,使地下水低于基坑底,以便在无水干燥的状态下挖土,不但可防止流砂现象和增加边坡稳定,而且便于施工。若井点降水方法影响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与安全,应采取措施,如回灌法,旋喷加固土壤等予以解决。井点排水一般有一级轻型井点、二级或多级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可根据土层的渗透系数,要求降低水位的深度及工程特点,作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常见的属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控制措施:
(1)、主要设备
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2)、井点布置
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土质和地下水的流向、降低地下水的深度等要求而定。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如基坑或沟槽的宽度大
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采用双排或线状井点,布置在基坑或沟槽的两侧;如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布置;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路处可不封闭。
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间距一般为0.8-1.6m,为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在的位置等决定,但必须将滤管埋入储水层内,并且比所挖基坑或沟槽底深0.9-1.2m,,可按下式计算井点管的埋设深度:
H≥H1+Δh+iL+l
式中 H——井点管埋置深度;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
Δh——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安全距离(m),一般为0.5-1.0m;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
i——降水曲线坡度,根据实测,对环状井点可取1:10;对单排线状井点可取1:4;
l——滤管长度(m)。
H算出后,为安全计,一般再增加l/2长度。
当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明沟和井点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或采用二级轻型井点排水,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排干的土,然后再在坑内布置埋设第二节井点。
(3)、井点管埋设
可根据设备条件及土质情况选用以下方法:
1)射水法:在地面井点位置先挖一小坑,装吊射水式井点管垂直插入坑中心,下有射水球阀,上接可旋动节管和高压胶管、水泵等。利用高压水在井点管下端冲刷土层,使井点管下沉,利用下端的锯齿形,在下沉时随时转动管子以增加下沉速度,同时避免射水口被泥淤塞。射水压力一般为0.4-0.6Mpa。井点管沉至设计深度后取下软管,再与集水总管连接,抽水时球阀可自动关闭。冲孔直径应不小于300mm,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0.5m左右,以利沉泥,井点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洁净粗砂灌实,井点管要位于砂滤中间。灌砂时,管内水面应同时上升,否则可注水于管内,水如很快下降,则认为埋管合格。良好的砂
井是保证埋管质量的关键。
2)冲孔或钻孔法:用直径50-70mm的冲水管或套管式高压水冲枪冲孔,或用机械、人工钻孔后再埋放井点管。孔径一般为300-400mm,深度比滤管深0.5-1.0m。冲孔所需水压力根据土质不同而异,一般为0.6-1.2Mpa,为加快冲孔速度,可在冲管两侧加装两根空气管,通入压缩空气。冲孔时冲管应垂直插入土中,并作上下左右摆动,加剧土的松动,孔旁应挖一个排泥浆水沟。灌砂方法、要求与射水法相同。
3)套管法:用直径150-200mm的套管,用水冲法或振动水冲法沉至要求深度后,先在孔底填一层砂砾,然后将井点管居中插入,在套管与井点管之间分层填入粗砂,并逐步拔出套管。
所有井点管在地面以下0.5-1.0m的深度内,应用粘土填实以防止漏气。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进行试抽水,检查无漏水、漏气,出水是否正常,有无淤塞等现象,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好方可使用。
(4)、井点管使用
井点使用时,应保证连续不断的抽水,并准备双电源,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
后又混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良好与否的尺度,应经常观测,一般应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由于管路漏,应及时修好。
地下构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拔出可借助于倒链、杠杆式起重机,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下2m应用粘土填实。
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建筑物进行沉陷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5)、轻型井点计算
轻型井点计算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涌水量、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选择抽水设备和井点管的布置等。井点计算由于受水文地质和井点设备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所计算的结果知识近似数值,对重要工程,其计算结果必须通过现场试验进修正。
1)、涌水量计算
井点系统涌水量是按水井理论进行计算的。水井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井点达到不透水层的称为完全井,井底不达到不透水层的称为非完全井,地下水有压力的是承压井,地下水无压力的是无压井,其中
以无压完全井的理论较为完善:
无压完全井环形井点系统
Q=1.366K(2H-S)S/(lgR-lgX0)
式中: Q——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R ——抽水影响半径(m)
S ——水位降低值(m)
X0——基坑假象半径(m)
2) 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
井点系统涌水量求出后,即可确定井点管所需根数n: n=1.1Q/q
式中 q——单根井点管出水量,由下式求得:
q=65лd l k1/3
d——滤管直径(m) ;
l——滤管长度(m);
k——渗透系数(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