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全球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传播
1、全球传播
(1)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有全新课题。(2)全球传播、跨国传播、越境传播、世界传播、文化间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关系等概念是多维的和十分复杂的。
(3)全球传播主要是一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控的单向信息传播,使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文化逐渐充斥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全球传播要扩散的文化就扎根于人欲之中,因此具有普世的特征。
(4)特点:
a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b国际传播的传播主体主要是国际社会以及代表,以及各种政府间国际机构。全球传播的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包括跨国活动团队,企业、互联网上的一般个人。
c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家中等智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问题也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d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2、脱域——吉登斯
(1)吉登斯的现代性的重要的理论就是关于信任问题的探讨。吉登斯指出了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是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监控,而这三个机制与信任是相关联的。同时稳定的秩序促使人们产生信任,新认识本体性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现代社会信任的研究,可以得出有了信任现代性的可以得到更好的转型,社会秩序会更加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所谓“脱域”指的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关系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在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包含两种脱域机制的类型:一个是象征符号,另一个是专家系统。象征符号包括货币、权力和语言;专家系统通过跨越伸延时空的方式进行脱域。所有的脱域机制都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
3、跨文化传播
(1)跨文化传播,既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也涉及到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
(2)主要关联到两个层次的传播:第一,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在日常交往互动中的融合、矛盾、冲突与解决方式;第二,人类文化交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指基于文化系统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与影响,以及由跨越文化的传播过程所决定的文化融合、发展与变迁。
4、国际传播、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的比较
5、全球媒介
(1)全球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地方媒体和国家媒体提出来的。它是在一个总部的控制下,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经营多种媒体企业,向各国的受众传播信息的国际化媒体集团。(2)特点:
①媒介经营和管理的跨国性、开放性。
②媒介经营地点的世界性。
③竞争激烈、高度集中、赢家通吃。
④媒介内容的商业化和娱乐化。
(3)全球媒体系统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因素。
①首先,媒体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时代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②其次,跨国广告、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增长,扩大了对媒体和其他通讯服务的需求。
③再次,许多传统的机构障碍和禁止跨国传播经营媒介的法律障碍在减少和消除。
④最后,传播技术的进步也大大剌激了传播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卫星系统的发达和成熟,20世纪后20年个人电脑的普及,网络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使信息的传播在距离、范围、信息量和速度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这些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无疑对媒介全球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6、战略传播
(1)根据我国传播学者毕研韬的界定,“战略传播是指政府或组织为实现特定战略利益,动员协调各种资源,向特定目标受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
(2)一般而言,战略传播以认知提升、形象塑造、身份建构、态度转变、价值认同、行为转化为战略目标。战略传播多用于国际博弈,但现在亦用于国内政治领域和经贸领域。(3)至少,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通过有效的沟通给公众带来最大的利益,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传播。
7、全球化
(1)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2)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逐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a缺少法治道义的全球化;b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c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d促进民族主义和国家疆界的全球化。
8、本土化
(1)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是族群的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现代社会由于交通发达,地区与地区间往来密切,旅游、参访,甚至移民风气普遍频繁。到了一个新地方,想要融入当地生活环境,学习当地的语言、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就成为必要的条件。(2)所谓“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因此,本土化战略又叫当地响应能力,当地化经营。所谓“本土化”实际上就是当事双方所寻求到的一种战略协调模式。“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也是着实承担着东道国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模式的过程。
9、高语境低语境——爱德华·霍尔
(1)高语境传播(HC):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东方社会很多都是“高语境”社会。
(2)高语境传播的特征是:在沟通过程中,只有很少的信息是经过编码后被清晰传递出来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重视“语境”而非“内容”,注重建立社会信任,高度评价关系和友谊,关系的维持比较长久。沟通是含蓄的,人们对含蓄的信息非常敏感,个体从早期就学会了准确解释这些含蓄的信息。具有权力的人对下属行为负有个人责任。信任是人们履行协议的基础,协议常以书面形式确定。“圈外人”较为容易辩识,但很难进入“圈内人”的群体,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人们不太重视时间,却拘泥于形式。
(3)在剧烈变化的社会中,人们面对的往往直接就是信息的内容本身,很好涉及社会背景和说话人背景,就导致了传播内容的复杂和多变。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传达了大多数信息,语境和参与者方面只包含极少的信息。每次他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都需要详细的背景信息,这样才能达成比较好的交流效果。
10、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
(1)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设,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阐明了语言结构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2)每一种语言都由文化规定了形式和类别,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形式和类别进行交往,而且用以分析现实,注意或忽略某种关系和现象,梳理自己的推理并构建自己的意识。每一种语言以不同方式人为划分对现存事物不断涌现和流动的意识。
(3)语言决定思维
(4)根本没有真正的翻译,学习者也不可能学会另一种文化区的语言,除非他抛弃了他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习得说目的语的本族语者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