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专题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中图北京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聚落》能力提升分级练(附答案)

(中图北京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聚落》能力提升分级练(附答案)

3.3 聚落1、概念和分类:概念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类乡村聚落2、聚落形式:城市乡村生产活动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密集稀疏建筑特点密集、多高层建筑分散、多底层建筑商店、学校、医院等设施完善、齐全不完善、欠缺景观街区田园存在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交通不便、教育、卫生、医疗相对落后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地形①聚落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

②地形同时影响着聚落的规模与形态。

如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密集;山地丘陵地区聚落规模较小、稀疏。

水源聚落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的地区,多沿河流两岸和湖泊分布。

气候聚落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宜的地区,同时气候特点也影响着聚落传统民居特色。

交通交通线沿线聚落呈条带状分布,交汇处易形成大型聚落。

4、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聚落分布形态平原地区团块状、模块较大。

山地、丘陵地区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条带状。

河湖附近沿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

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

5、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传统聚落保护的必要性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减少;传统民居被拆。

传统聚落的保护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知识要点《世界遗产名录》巴黎塞纳河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山西平遥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 中国福建土楼 秘鲁马丘比丘西班牙历史文化名城——托莱多柬埔寨吴哥窟保护措施控制工业污染、禁止在传统聚落周围修建一些高大的现代化建筑;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 产的破坏。

培优第一阶——填图考点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如下表所示: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的多少学校的多少医院的多少有无 农田有无 果园有无鱼塘其他 差异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密集度 高度乡村 稀疏 矮 差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人口密度小 小城市 稠密 高 好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人口密度大大(1)聚落的分类聚落分为____聚落和____聚落两类。

初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农村的房屋朝向主要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答案】B【解析】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范围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北半球建房子时考虑到采光条件好,门窗就应该朝南,这是气候因素的影响,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适应湿热环境的民居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依据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高架屋,图中的D属于高架屋式民居,故选D.【2】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蒙古族聚居区的景观描述,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建筑是蒙古包,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A.湿热地区B.寒冷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答案】A【解析】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炎热多雨的地区,所以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民居的分布。

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不包括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西南地区【答案】C【解析】我国56个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所以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点评:我国民族众多,地区分布不均匀。

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所以从大范围来说,呈现“大杂居”的特点。

同时在各民族地区分布中,我国汉族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又可以说小范围集中分布,即呈现“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中考地理备考专题 1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含解析)(2021-2022学年)

中考地理备考专题 1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含解析)(2021-2022学年)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单选题(共31题;共64分)1、下图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ﻫA、①B、②C、③D、④2、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乡村聚落是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的聚落ﻫ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ﻫC、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ﻫD、城市聚落的住宅、道路、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和文化设施不如乡村聚落3、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

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

这些习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美观休闲能保暖B、地形崎岖宜行走C、炎热干燥多风沙D、狩猎探险真方便4、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其最主要差异是()A、房屋建筑的差异B、人们收入的差异C、人口数量的差异ﻫ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5、下列传统民居与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B、平顶屋-—塔里木盆地C、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ﻫD、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6、下列传统居民特色中,与气温无关的选项是( )A、北方房屋墙体厚ﻫB、南方房屋宽敞,通风透气C、南方屋顶坡度大ﻫD、东北地区房屋多双层窗户7、北京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A、长城B、故宫C、天坛ﻫD、四合院8、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ﻫ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9、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A、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ﻫ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ﻫC、空气清新的山地丘陵地区D、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10、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数量居世界的( )A、第一位ﻫB、第二位C、第三位ﻫD、第四位11、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ﻫ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木同,建筑材料相同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12、如图四幅图为乡村到城市发展过程的聚落变化,请选出正确的演变过程()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ﻬC、①④③②ﻫD、①②④③13、(2015•黑龙江)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丽江古城B、平遥古城ﻫC、皖南古村落D、威尼斯城14、(2015•张家界)埃及卢克索神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神庙的是( )A、控制周围的工业污染B、限制参观人数ﻫC、禁止在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在神庙雕像上刻写“xx到此一游”15、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 )。

【一轮通关】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专题06 居民与聚落(解析版)

【一轮通关】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通关练专题06 居民与聚落(解析版)

2024年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居民与聚落一、选择题1.在平原地区规模较大聚落的分布形态多为()A.点状B.团块状C.环状D.条带状【答案】B【解析】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在平原地区规模较大聚落的分布形状多为团块状,故B正确。

沙漠及干旱地区一般呈点状,岛屿一般呈环状,河流或山谷一般呈条带状,故答案为:B。

读下列四幅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承载着北京传统文化的民居是()A.①B.②C.③D.④3.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的民居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2.D 3.B【解析】2.解:①皖南民居是安徽的传统民居,②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③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④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故答案为:D。

3.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故答案为:B。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口附近,距市中心约20千米。

该村有900余年历史,被评为“中国文化历史名村”。

如图示意大岭村的聚落空间格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据此完成各小题。

4.该聚落格局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A.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B.南临玉带河利于冬季通风C.村落巷道的布局不便于联系D.自然生态区有利于灌溉5.实现“绿”持续发展理念,当地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拆除古代民居,建设现代楼房B.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C.停止农业活动,封山育林净水D.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旅游【答案】4.A 5.D【解析】4.A.该聚落背靠山脉,可以挡住寒冷的冬季风,A正确;B.冬季需要保暖,对通风的需求不大,B错误;C.巷道的布局利于联系,C错误;D.自然生态区不应该被用于灌溉,D错误;故答案为:A。

5.A.对古代民居应该加以保护,A错误;B.应该兼顾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B错误;C.不能完全停止农业活动,C错误;D.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文化旅游,既保护传统又可以提升收入,D正确;故答案为:D。

中考地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专题练习含解析

中考地理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专题练习含解析

专题 11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便利的交通形乏2. 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天然橡胶林C.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A.地形更平坦开阔B.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C.水陆交通更便利B. 平坦的地C. 自然资源贫D. 水源充足A.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B.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D. 在甲地建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3. 下面的邮票上绘有民居,其中反映当地降水量相对较少地区的民居是()4.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受降水影响而存在的是( ) A.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服装一藏袍C. 东北地区房屋有双层窗户 毛驴运输5. 民居外貌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下列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湿热气候特点的是(6. 关于我国南北方比较正确的是( )A. 北方传统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为排水通风B. 北方河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C. 传统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D. 南方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7.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 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D.B. 青藏地区藏式D. 黄土高原利用)A.C. B.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D.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8.该图所示的应是下列哪一民族的住房、服饰()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C.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9.该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图中①地是()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B.印度河流域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三角洲10.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轧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该地区民居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类型是()11. 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B.竹楼﹣西双版C.吊脚楼﹣湘D.土楼﹣福建A. 窑洞﹣贵阳(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A.蒙古包﹣青藏高原B. 纳C. 窑洞﹣云贵高原(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坏伐13.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13 聚落(B卷)(含解析)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13 聚落(B卷)(含解析)

考点13 聚落(B卷)1.如图是亚洲和欧洲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自西向东()A.冬季气温越来越低B.降水量越来越多C.温差越来越小D.人们越来越富裕(2)造成图中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C.地形起伏差异D.宗教信仰差异2.如图示意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及蒙古包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东北、西北、东南地区B.东北、东南、西南地区C.西北、西南、东南地区D.西北、西南、东北地区(2)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蒙古包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①降水稀少②常有大风③高寒缺氧④日温差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乌江,贵州境内最大河流。

因喀斯特地貌影响,两岸峰峦险峻,江水幽静澄深。

溯游而上,在乌江上游岸边,坐落着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春节前夕2021年2月3日正值立春下午,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读贵州某山地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村寨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最主要的原因是()A.靠近梯田,生产方便B.降水较多,取水方便C.气候凉爽,且免受洪水威胁D.免受战乱和盗贼侵扰(2)若山上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①造成水土流失②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④河流含沙量增大⑤诱发地震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4.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和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图为两座古城的位置与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说法正确的是()A.平遥古城位于丽江古城西北方向B.两座古城都位于热带地区C.丽江古城所在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大D.冬季两地区河流均有结冰期(2)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为了()①给当地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②保护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③保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④改善当地的居住环境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如果你去古城旅游时发现同伴有下列行为,应该及时制止的是()A.垃圾分类投放,不随地乱扔B.在建筑物上刻写“XX到此一游”C.拍照留念,宣扬优秀传统文化D.了解景区规定,提前做好攻略5.读世界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事物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最新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盐城)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小题。

(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A. 蒙古包﹣青藏高原B. 竹楼﹣西双版纳C. 窑洞﹣云贵高原D. 冰屋﹣东北平原(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湿地破坏C. 森林砍伐D. 河流污染【答案】(1)B(2)A【解析】【分析】(1)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竹楼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

故选:B(2)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A【点评】(1)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2.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

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A. 甲B. 乙C. 丙D. 丁(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A. 气候湿热B. 地形平坦C. 交通闭塞D. 经济发展快(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A. 甲地--海上明月B. 乙地--炊烟袅袅C. 丁地--小桥流水D. 戊地--激流飞瀑【答案】(1)A(2)C(3)D【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

(2)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C。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小瑜跟随爸妈去某地旅游,他们在该地参观了如图所示的民居景观,欣赏了极具当地特色的舞蹈。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民居建筑风格反映出当地_______的自然环境特征。

()A. 湿热B. 干旱C. 冷湿D. 高寒(2)根据图中的民居和舞蹈判断其民族类别及所在省区的简称()A. 藏族、藏B. 维吾尔族、新C. 傣族、滇D. 蒙古族、内蒙古【答案】(1)A(2)C【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的国家,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如云南省的南部、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1)由图中民居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该建筑底层架空,多用竹木为材料,说明该地区湿热的自然环境特征。

(2)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民居是底层架空的竹楼,右边表示的舞蹈是傣族的孔雀舞,这是主要生活在云南南部傣族的民居和舞蹈;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故答案为:(1)A;(2)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典型的民居及独特的民族风情,把握有特色的民族风情是答题的基础,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助于答题。

2.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为某地民居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该民居叙述正确的是()A. 该民居所处地区气候雨热同期B. 墙厚窗小,利于隔热防晒C. 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D. 高大宽敞,保暖性好【答案】 B【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图示民居墙体厚、窗户小,这是因为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墙体厚有利于隔热防晒,窗户小有利于防风沙;这种民居多在西亚地区。

故答案为:B【点评】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

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2023-2024学年山东青岛人教版中考专题地理中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青岛人教版中考专题地理中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青岛人教版中考专题地理中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据此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早发展成为集镇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甲地位于乙地的()A: 东南方向B: 西南方向C: 东北方向D: 西北方向(3)图中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BB【解答】(1)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甲村,理由是该村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故选A。

(2)读图可知,图中没有经纬网、指向标,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可判定,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故选B。

(3)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地中,①③④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可能发育成河流;②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

故选B。

第2题.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如果发生地震,正在居民楼里的你应该()A: 躲在卫生间或墙角处B: 乘电梯逃生C: 从高层阳台跳下D: 立刻躺在床上【答案】A【解答】地震主要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多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避震,在楼房里可用枕头护住头部,躲在卫生间或墙角处,或就近躲在床、桌下,千万不能跳楼、躲在窗下或乘电梯下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第3题.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解答】第4题.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A: 冬季B: 秋季C: 春季D: 夏季(2)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A: 人口增长迅速B: 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C: 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D: 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A: 太阳辐射强B: 热量充足C: 水资源丰富D: 土壤肥沃【答案】DCA【解答】图中的河流是季节性河流,属于内流河,其水源依靠高山冰雪融水,丰水期在夏季。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A.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稀疏、低矮,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B.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C.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D.乡村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乡村的建筑比城市要低矮;绿化面积比城市要大;乡村有大片的农田,城市的居民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结合选项,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2.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平坦的地区就有聚落的分布B.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聚落C.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易形成聚落D.城市聚落的环境比乡村聚落的环境好【答案】C【解析】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的形成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最易形成聚落,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3.下图是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甲图是平原地区的农村聚落图,乙图是沿海地区农村聚落图,丙图是城市聚落图,丁图是山地地区农村聚落图,故选C。

【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B.房屋更集中密集C.交通经常堵塞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答案】B【解析】乙图是沿海地区聚落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地形平坦,房屋较为密集,而丁图是山区聚落图,由于地形的限制,丁图的建筑呈分散状态,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4.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技等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附答案)50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附答案)5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盐城)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小题。

(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A. 蒙古包﹣青藏高原B. 竹楼﹣西双版纳C. 窑洞﹣云贵高原D. 冰屋﹣东北平原(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湿地破坏C. 森林砍伐D. 河流污染【答案】(1)B(2)A【解析】【分析】(1)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竹楼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

故选:B(2)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A【点评】(1)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2.留尼汪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读下面相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岛屿城市分布主要特点是()A. 在岛上均匀分布公路B. 沿海、沿交通线分布C. 沿河、沿海分布D. 沿交通线、沿河分布(2)该岛对外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A. 公路运输、海洋运输B.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C.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D.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3)下列有关该岛发展经济的做法,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是()A. 广泛种植温带水果B. 大力发展热带海洋旅游业C. 加大对西部班瑚礁景区的合理开发D. 大力发展服务业【答案】(1)B(2)C(3)A【解析】【分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留尼汪岛上的城市分布沿海、沿交通线分布,故选B。

(2)岛屿被海洋所包围,因此该岛对外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海洋运输、航空运输,故选C。

(3)由图示及题干信息可知,留尼汪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温带水果;留尼汪岛可加大对西部珊瑚礁景区的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热带海洋旅游业、服务业,故选A。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淄博的李老师出国考察时在图示阴影区某地拍摄了一张传统民居照片。

据此判断该民居形态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A. 高脚屋—凉爽、防潮B. 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C. 轻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防震D. 窑洞—冬暖夏凉【答案】 B【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中亚地区,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但是夏季气温高,所以当地民居墙厚窗小,目的是防晒又凉快,B对,ACD错。

故答案为:B。

【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2.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

爱护聚落,人人有责。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A. 林海雪原B. 沟壑纵横C. 高楼林立D. 大漠辽阔(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A. 禁止焚烧秸秆B. 珍惜每寸土地C. 杜绝乱扔乱放D. 实行达标排放【答案】(1)C(2)C【解析】【分析】(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读图可知,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高楼林立;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该漫画是乱扔乱放垃圾,从以上四的标语中来看杜绝乱扔乱放是比较贴切的;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中考真题》专题06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19年中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原卷版)

《中考真题》专题06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19年中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原卷版)

专题06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一节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母题来源】2019年黑龙江绥化市【母题题文】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土壤肥沃B.水源不足C.地形平坦D.交通便利【答案】B【试题解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故选B。

【命题意图】该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不利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得分要点】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自然资源(林、渔、矿等)丰富,可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③交通便利(交通线的交会处、沿海港口等),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1.(2019山东中考模拟)下图为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图。

影响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水源和土壤B.气候、矿产和土壤C.地形、水源和矿产D.地形、水源和气候2.(2018江苏中考模拟)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

与之有关的因素是A.河流B.矿产C.森林D.土壤3.(2019湖南中考模拟)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A.沙漠地区B.高原、山区C.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D.热带雨林地区4.(2018云南中考模拟)下面不属于聚落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的是A.交通便利B.水源充足C.地势平坦D.土壤肥沃5.(2018云南中考模拟)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荒漠地区B.高原、山区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D.内陆地区6.(2018甘肃天水一中中考模拟)西北地区人口、村镇、城市集中分布在A.国界线附近B.铁路、公路沿线C.大江大河沿岸D.高大山脉两侧7.(2018武冈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聚落分布比较稀少的地方是A.河流下游的平原B.交通便利的地区C.工业发达的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8.(2018福建中考模拟)下列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A.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B.热带雨林C.温带沿海平原D.两极地区9.(2018全国中考模拟)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影响聚落的①规模大小②分布形态③屋顶坡度④建筑用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第二节民居与自然环境【母题来源】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母题题文】地窨(xūn)子是旧时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分层练)(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分层练)(原卷版+解析)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填图过关练窑洞高脚屋冰屋西亚村庄江南地区的民居北京四合院基础检测练(2023·辽宁沈阳·沈阳市第七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土耳其东南部和叙利亚北部地区有一种古老的土塔民居——蜂巢屋。

当地黄土广布,春秋多风沙。

下图示意蜂巢屋景观、分布地区及附近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塔以泥土为主混合一些木碎、麦穗而成,与此无关的有()A.当地气候较为干旱B.当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C.当地泥土资源丰富D.当地植被稀少2.土塔每年都要修缮,修缮时间主要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一天之内两度发生7.8级地震。

此次地震是由两大板块运动造成的,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C.亚欧板块,非洲板块D.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2023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是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a聚落B.b聚落C.c聚落D.d聚落5.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A.崎岖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区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C.水路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D.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6.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居民点集中B.交通便利C.人口密度大D.环境优美7.(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下列民居与其所在地自然环境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炎热干燥,黄土广布B.①—气候严寒,冰雪广布C.①—温和湿润,稀树高草D.①—气候湿热,草原广阔(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区域可见的大洲有()A.亚洲、欧洲B.亚洲、非洲C.非洲、欧洲D.欧洲、美洲9.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变化规律是()A.厚度越来越薄B.厚度越来越厚C.材料越来越轻D.材料越来越重10.造成民居墙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风俗习惯C.海陆位置D.地形因素真题点兵练(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

2023年安徽省中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模块二 命题点加练 聚落与环境(含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模块二 命题点加练 聚落与环境(含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命题点加练聚落与环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小洲村,保存着为数不多的蚝壳厝,利用黄泥、热糯米和蚝壳建造厚厚的外墙,质地坚硬、蚝壳墙又被称为“凸砖遮阳墙”,亦可防潮防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蚝壳厝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沿海地区生蚝多,就地取材②便于房屋排水③利于防风沙④可以降低室内温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对蚝壳厝古建筑应采取的措施是()A.吸引外来人口大量定居,增加收入B.拆毁原有建筑,重建新村C.加大旅游宣传,合理有序开发D.整村搬迁,保护古建筑下图特色建筑于2008年7月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行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建筑是()A.意大利罗马斗兽场 B.埃及金字塔C.中国福建土楼D.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4.该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经济价值B.美学价值C.历史文化价值D.科学价值竹楼,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

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

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据图回答问题。

5.竹楼这种传统民居主要出现在()A.北美洲北部B.亚洲中部C.亚洲东南部D.非洲北部6.竹楼屋顶坡度较大,主要原因是()A.当地气候炎热多雨B.当地人喜欢这种建筑风格C.当地气候炎热干燥D.当地盛产竹子《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热闹景象,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

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所示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A.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B.城市,这里以商业活动为主C.乡村,这里有很多的农田D.城市,这里的房屋高楼林立8.有利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包括()A.工业发达B.交通便利C.地形平坦D.社会治安好9.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A.团块状,气候因素B.团块状,地形因素C.条带状,气候因素D.条带状,河流因素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十一【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附答案详析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十一【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附答案详析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十一【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便利的交通B.平坦的地形C.自然资源贫乏D.水源充足2.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A.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B.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C.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D.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A.地形更平坦开阔 B.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C.水陆交通更便利D.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3.下面的邮票上绘有民居,其中反映当地降水量相对较少地区的民居是()A. B. C. D.4.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受降水影响而存在的是()A.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B.青藏地区藏式服装一藏袍C.东北地区房屋有双层窗户D.黄土高原利用毛驴运输5.民居外貌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下列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湿热气候特点的是()A. B. C. D.6.关于我国南北方比较正确的是()A.北方传统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为排水通风B.北方河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C.传统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D.南方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7.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8.该图所示的应是下列哪一民族的住房、服饰()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C.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9.该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图中①地是()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B.印度河流域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三角洲10.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轧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该地区民居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类型是()A. B. C. D.11.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A.窑洞﹣贵阳B.竹楼﹣西双版纳C.吊脚楼﹣湘西D.土楼﹣福建12.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2024年初中地理中考复习世界人文地理模块分析练

聚落——2024年初中地理中考复习世界人文地理模块分析练

(3)聚落——2024届初中地理中考复习世界人文地理模块分析练一、思维梳理二、易错点拨1.并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如世界最大的亚马逊平原,就因为气候过于湿热而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很小,甚至也有的地区没有聚落。

2.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及形态的方法(1)影响聚落分布疏密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地形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基本无聚落分布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资源林、渔、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农业生产活动,人口较多,聚落多;资源贫乏的地区,聚落少(2)自然环境(气候)对传统居民形态的影响①降水a.降雨量和降雪量大的地区,屋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

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和日本的合掌屋。

b.降水少的地区,屋顶较平缓,多为平顶屋。

如西亚、北非的平顶碉楼。

②气温和光照a.气温较低的地区,如我国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湿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较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

b.气温较高且较潮湿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

③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

三、知识演练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左图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右图是北欧传统民居草皮屋。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的传统民居自西向东墙壁逐渐变厚,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逐渐减弱B.纬度越来越高C.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D.年降水量逐渐增多2.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数千年间,草皮一直被北欧等地的民族当作建筑材料,人们将草皮堆放在木结构上,做成厚厚的屋顶,最主要的作用是()A.防寒保暖B.通风散热C.加固房屋D.美学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经联合国确认,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 便利的交通B. 平坦的地形 C. 自然资源贫乏 D. 水源充足2. 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A.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B.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C.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D. 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A. 地形更平坦开阔B.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C. 水陆交通更便利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3.下面的邮票上绘有民居,其中反映当地降水量相对较少地区的民居是()A. B.C. D.4.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受降水影响而存在的是()A. 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 B. 青藏地区藏式服装一藏袍C. 东北地区房屋有双层窗户 D. 黄土高原利用毛驴运输5. 民居外貌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下列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湿热气候特点的是()A. B. C.D.6. 关于我国南北方比较正确的是()A.北方传统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为排水通风B.北方河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C.传统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D.南方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7.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8. 该图所示的应是下列哪一民族的住房、服饰()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B.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C.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9. 该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图中①地是()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B.印度河流域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尼罗河三角洲10.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轧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该地区民居能够反映当地气候类型是()A. B.C. D.11. 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A. 窑洞﹣贵阳B. 竹楼﹣西双版纳 C. 吊脚楼﹣湘西 D. 土楼﹣福建12.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小题。

(1)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A. 蒙古包﹣青藏高原B. 竹楼﹣西双版纳 C. 窑洞﹣云贵高原 D. 冰屋﹣东北平原(2)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湿地破坏 C. 森林砍伐 D. 河流污染1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属于哪种宗教的建筑风格()A. 道教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2)乙图中所示民居的自然环境是()A. 高温多雨B. 终年严寒 C. 冬暖夏凉 D. 长夏无冬14.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 农村B. 牧村C. 渔村 D. 林场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东西伯里亚──热带干旱草原 B. 沙特阿拉伯──气候严寒C. 也门──气候湿热,多河湖 D. 日本多地震16. 读下图,完成小题(1)图中序号与其气候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A. ①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B. ②终年高温多雨C. ③终年炎热干燥D. ④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图中序号与其住房、服饰等的搭配正确的是()A. ①居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传统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B. ②居住帐篷,身穿白色长袍,过着游牧生活C. ③居住窑洞,以马车为交通工具D. ④居住高脚屋,身穿和服17. 如图中,不同的地区居民的生活习俗与当地自然条件的组合正确的是()A. 甲地居民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气候炎热B. 乙地居民多住高脚屋—气候湿热C. 丙地居民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D. 丁地居民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18. 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A. 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 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 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 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19.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下面的地区与传统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A. 内蒙古地区——竹楼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 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D. 北极地区——蒙古包20.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该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全年多雨B. 夏季多雨 C. 冬季多雨 D. 全年少雨(2)可能位于该地的建筑是()A. B. C.D.21. 下图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日本传统民居——合掌式房屋。

该种风格的民居主要位于本州岛中部的内陆地区。

合掌式建筑的屋顶十分陡峭,主要为防止()A. 夏季白风B. 冬季大雪 C. 秋季风沙 D. 地震破坏2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D的流向为()A. 近南北向B. 近东西向 C. 东北一西南向 D. 西北一东南向(2)如图2的比例尺为1:200000,图中A.B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cm,则其直线距离约为()A. 100m B. 200mC. 300mD. 4000m(3)假如图示地区为我国北方某地,关于河流D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量变化小B. 可能有凌汛现象 C. 汛期可达半年 D. 无结冰期(4)甲聚落与乙聚落相比()A. 甲地海拔高于乙地B. 甲、乙两地海拔相同C. 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 D.甲地引D河水灌溉优于乙地23. 在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许多地方的民居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

比较甲、乙两幅民居图,说法正确的是()A. 甲多出现在南方地区 B.乙多出现在北方地区C. 甲所在地区比乙所在地区降水少D. 甲所在的区比乙所在地区降水多24.2014年4月以来,淮北市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出行,获得市民点赞,鼓励市民选用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这有利于()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能源消耗③传递绿色环保理念④减少交通事故.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25. 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A. 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B. 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C.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D. 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26.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读下列我国四幅民居景观图片, 下列古诗可能描述③民居地区的是( )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7. 如图为小明假期旅游时拍的一组照片,请回答下题。

(1)小明最有可能到达了()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黄土高原(2)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 植树造林B. 退田还湖 C. 退耕还牧 D. 修建水库(3)该地最有特色的民居是()A. 窑洞B. 吊脚楼C. 骑楼 D. 土楼28. 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甲图属于哪种宗教的建筑风格()A. 道教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2)乙图中所示民居的自然环境是()A. 高温多雨B. 终年严寒 C. 冬暖夏凉 D. 长夏无冬29. 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利用导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请结合图15.图16.图17.图18帮助小明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探究】(1)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别写出图15中甲地和丙地适宜布局的主要农业部门。

(2)图16中从甲→乙→丙,地势越来越________,人口密度越来越________。

(3)结合图15,说出密西西比河干流两侧支流的流向,并分析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由图17和图18可知,非洲大陆赤道地区西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东部为________气候,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

(5)【归纳小结】地形影响地理环境的事例还有很多,请在结构图(图19)中①、②处补充填写适当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3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________(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

31.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 ,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 .(3)图1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___ ,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_ 等.(4)图2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双选).A. A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 B. B地种植花卉疏菜,方便供应城区C. 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 D地发展海水养殖(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简要分析E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________32. 下图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________为主,河流干流流向为________。

(2)若A处气温为20℃,山峰B处气温最低不低于________℃。

(3)同学们计划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C处,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4)若在D处突遇泥石流,则①②③三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

(5)该地区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

(6)简要分析图中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

33.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探究结论:(1)A民居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