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020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集装箱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物流最先进的工具之一,这个看似简单的发明和创举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它不仅推动国际贸易和航运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更在促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将世界各地的商品快速而经济的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全球物流链的角度看,世界经济、贸易、航运、集装箱是一条关系密切的、相互衔接的链条,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链,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当然,上述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当首推世界经济和贸易是集装箱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航运和集装箱承担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交往载体的角色;另一方面,航运和集装箱市场的繁荣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满足了全球物流链的各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经贸的发展。

集装箱在世界经贸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
为维系现代社会发展的动脉。

二、中国已连续16年蝉联世界集装箱产销冠军
从1993年至今,在业内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即集装箱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集装箱的种类规格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量已连续十六年蝉联世界第一。

1993年至2008年我国的集装箱产量及国际市场占有率见图一。

图一1993~2008年中国集装箱产量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统计图
三、迅速发展的中国集装箱制造业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需求,我国生产的ISO(国际标准)集装箱及非ISO集装箱几乎全部出口。

历年的出口情况随国际贸易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动,总体呈波浪式增长。

见图二。

图二1993~2008年中国集装箱出口统计图
四、2008年我国集装箱市场态势分析
1、集装箱产销量高位回落
在2008年中期全球爆发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同比增长9.0%,虽然在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强劲增长后,首次滑落到一位数,但仍具有令世人羡慕的亮丽表现。

对外贸易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5 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其中出口14 285.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 330.8亿美元,增长18.5%,三组数据分别比2007年回落了5.7、
8.5和2.3个百分点。

国际航运业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息息相关。

2008年受全球爆发金融海啸并波及到实体经济不断恶化的影响,世界贸易趋于萎缩,航运市场跌向低谷,集装箱市场需求从旺盛突然转向,全球集装箱产销量为342.5万TEU,同比回落12.62%。

同期,我国集装箱产销量为约335.13万TEU,同比下降10.53%,金额89.65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国际市场占有率约97.84%。

仍保持世界集装箱产销量第一的位置。

2008年国际集装箱市场需求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对全球金融危机作出了显著的反映。

上半年各月的市场需求依旧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旺盛,但自8月份全球爆发金融海啸起,世界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市场发生罕见的信心危机,失业率增长,居民消费下滑,实体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贸易趋于萎缩,航运市场几乎瞬间跌入低谷。

受上述综合因素的影响,国际集装箱市场也从繁荣走向衰退,从峰值跌向谷底。

从全年集装箱生产和销售态势看,2008年的市场走势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之为“过山车”。

在前几个月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市场几乎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订单数量从最高点“自由落体”式地跌向低谷,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都没有任何反弹。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没有爆发前,很多集装箱企业一方面对应接不暇的订单大呼“看不懂”,对市场未来前景表示出一定程度的疑虑,另一方面期盼市场能够抵御日益显露的不景气苗头。

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爆发,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各个国家,航运市场大幅萎缩,集装箱需求几乎瞬间蒸发,有些集装箱企
业甚至连月订单为零。

2008年1~7月间,我国集装箱出口之所以依然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是国际航运业对世界经济及贸易前景依然看好以及对大量新船交付运营预期的超前支出,没有真正反映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前,各种不利因素对世界经济贸易、航运和集装箱市场日益增长的负面影响;
8、9、10月份的数据开始对经济疲弱趋势做出迅速而强烈的反映;在金融危机、消费信心危机和航运市场低迷的冲击下,11、12月份集装箱出口数量同比分别大幅下跌了49.46%和75.47%,为历史仅见。

2008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数量变化趋势见图三。

国内专家认为,形成这一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航运业高估了2008年市场的景气度,以为一直到2010年,市场都将保持平稳增长。

金融海啸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冲击导致波罗的海运价指数高达94%跌幅,是所有业内人士没有预料到的。

目前,航运业的衰退是多年未遇的,是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突发事件、运力运量变化等四大因素集体作用的结果,
很难按照以往的常识做出判断。

图三为2008年与2007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数量对比折线图,直观地显示出这两年市
场发展趋势的显著差异。

图三2008年与2007年集装箱出口数量对比折线图
2、集装箱主要出口市场
2008年我国共向9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集装箱,为历年来出口国别最广泛的一年。

我国主要的集装箱市场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按照集装箱出口数量排序,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欧盟、美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瑞士、伊朗、中国台湾和以色列,有关数据见表一。

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我国总出口数量的89.00%,金额占93.51%,分别同比下降了4.06个和0.79个百分点,仍为我国集装箱
出口的主要市场(见图四)。

表一2008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市场前10位排序单位:只,万美元
注:1、表中欧盟一栏包括英国、德国、荷兰、丹麦、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塞浦路斯、奥地利、芬兰、爱尔兰、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
腊、爱沙尼亚等20
个成员国。

2、表中的各项统计包含中间集装容器。

图四2008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按数量统计)国别情况示意图
3、推动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的国内三大经贸区域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经济、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是外贸出口货物、集装箱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我国现有的集装箱生产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三个区域,国内的三大集装箱市场的主体是依此划分的。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虽然三地的外贸进出口增幅放缓,但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外贸进出口基地,集装箱适箱货源的主要生成地。

例如,200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增长7.7%,同比回落了12.6个百分点,但仍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7%,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

五、集装箱及其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动脉
国际运输已成为维持现代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组件,海上集装箱运输业也已经成为真正的全球经济大动脉,源源不断地支持着日益增多的贸易往来,维系着日益发展中的国际物流供应链。

据有关机构估计,目前全球贸易90%的货物量是通过集装箱船进行运输的。

集装箱航运将全世界紧密连在一起,成为世界贸易繁荣的坚实基础。

可以说“没有集装箱就没有贸易”,而在世界的许多地区,甚至是“没有贸易就没有繁荣”。

快速发展是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最显著的特点。

我国集装箱运输起步虽晚于世界近20年,却以世界上少有的年均35%的增幅,实现了连续七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截止到2008年底的统计,上海、香港、深圳等六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世界前10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进入世界前10位,我国沿海港口的集装箱化率达到或接近
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我国9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港口和航运实现的。

据统计,2008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充分说明中
国在世界经济和航运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世界贸易和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趋缓的背景下,2008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一定幅度回落,但仍有不俗的表现。

继2007年12月4日我国港口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后,2008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26亿TEU,同比增长12.2%,回落了8.2个百分点,连续七年保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在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都呈现下跌趋势,2008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吞吐量排行中,中国仍占据六席(含香港),分别是排名第二至四名的上海、香港和深圳,宁波-舟山港居第七位,第八名是广州港,青
岛港突破年一千万TEU的箱量坐上第十位。

表二2008年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按月统计表单位:万标箱
六、2009年集装箱市场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发展是集装箱行业得以生存和连续16年称雄国际市场的重要基
础。

国际集装箱市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水平,航运市场的景气程度,旧箱更新量,新投入运营的集装箱船的箱位量以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和
供应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1、世界经济及贸易因素
世界经济及货物贸易量是决定集装箱市场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一个整体,进出口贸易不仅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维持人们生活方式的基本条件,成为近年来推动国际航运市场发展的主
要动力。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世界经济在经历了近30年的繁荣期后,陷入了近百年来最深重的危机之中。

据有关机构估算,截止到2008年底,全球制造业产量同比2007年已下降5%~10%,标志着本轮经济衰退的深度和广度已超过二战后的历次经济衰退。

由于2009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IMF对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多次预测和修订,最新修订为4月份该组织预测全球经济2009年将萎缩1.3%,远远低于其1月份做出的增长0.5%的预期,也低于3月份做出的下滑0.5%-1%的预期。

IMF还指出,全球经济的萎缩幅度应于当前季度开始放缓,2010年初将开始逐渐复苏;但是2010年1.9%的预期经济增幅可能表明复苏较为脆弱,仍将面临较大的下滑风险。

该机构1月份预
计2010年的全球经济增长3%。

IMF表示,预计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6.5%和7.5%,但这仍略微低于1月份6.7%和8.0%的预期;二十国集团(G20)采取的刺激经济措施总规模将达到GDP的2%,明年将达到GDP的1.5%,发达经济体今年将萎缩3.8%,2010年不会出现增长;美国经济今年将萎缩2.8%,明年将不会出现增长;欧元区经济今年将下滑4.2%,2010年将下滑0.4%;日本今年经济将萎缩6.2%,但2010年有望增长0.5%。

IMF还表示,新兴经济体总体上有望维持增长,预计2009年整体将增长1.6%,明年增长4%;但是,新兴经济体中陷入衰退的数量正在增加,东欧国家表现最糟糕。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称,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的经济增幅可能分别为4.8%和6.1%。

该机构曾于1月份预计,亚洲地区2009年及2010年经济将分别增长5.5%和6.9%。

预计亚洲新兴经济体今年经济增幅将为3.3%,2010年将为5.3%。

世界银行行长罗勃特•佐利克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可能会衰退1-2%,其依据是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实体经济加速恶化。

该行首席经济学家指出,世界银行认为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复苏。

但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下滑的风险仍然很高,很有可能陷入某种恶性
循环。

在过去5年里,世界贸易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陷入衰退,世界贸易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世界贸易的减少从2008年夏天开始出现,自9月中旬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进一步加速,几乎每一个国家的出口都在减少。

从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有43个国家的出口在2008年7月达到1.03万亿美元的峰值,11月份仅为7660亿美元,
下降了26%。

由于经济骤然减速,需求严重衰减,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实质性地削弱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全球需求急剧萎缩导致各国的出口下降。

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慢,国际市场需求锐减,发达国家进口增长趋弱,发展中国家出口受阻,世界贸易
总量明显下降。

据世贸组织今年3月份的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将下降9%,创二战以来最大年降幅。

相比去年,2009年的降幅增加了7个百分点,2008年全球贸易下滑2%。

世贸组织在其发表的预测报告中说,发达国家的贸易量将收缩10%,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将下降2%-3%。

随着经济衰退的到来,国际制造业和投资流动一体化的削弱,各国政府都在为阻止经济下滑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包括采取各种名目繁多的贸易保护措施),贸易量的大幅缩水将加大各国在敏感领域里针锋相对地采取贸易对抗措施的风险。

尽管如此,世界经济仍不乏一些亮点。

10年来,南南贸易是近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进出口贸易为14万亿美元,其中南南贸易占16.4%,高于2000年的11.5%。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与非洲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首次迈上千亿美元的新台阶,达到1068.4亿美元,同比2007年增长45.1%,增速提高12.2个百分点。

预计,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将在经贸领域彼此更多地依赖,未来南南贸易将继续扩大。

随着危机的不断升级和向实体经济的蔓延,最糟糕的局面似乎还未到来,2009年注定将是极为艰难的一年。

2、中国因素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越来越深地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即使在全球爆发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下,仍保持相对平稳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还保持着正常增长,但受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经济增长在2007年二季度达到了12.6%的十五年来最高点后,掉头向下,至今已连续六个季度下跌,2008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仅为6.8%,为多年来的低点。

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由于去年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增幅有所下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受其影响,增幅降到20%以下(见表三)。

表三 2004~2008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外贸进出口总值正向比价关系表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9年1至3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287.39亿美元,同比下降24.9%。

其中出口2455.4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1.99亿美元,下降30.9%。

贸易顺差623.4亿美元,增加50.5%。

出口总值的大幅下降,日益恶化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艰难转型,将拖累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今后的几年内将难以达到历史的最好水平。

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我国长期业已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制造业将继续承担起世界工厂的重任。

只要世界经济不发生严重衰退,“中国制造”和“中国需求”仍将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和航运市场也将因“中国因素”而受益。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全球有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即中国的进出口货运量已占全球总量的近1/5。

因此,“中国因素”
依然是今年航运市场最重要的砝码。

3、航运市场因素
航运市场和班轮公司是集装箱制造业关注的永恒主题,其动向始终左右着集装箱市场未
来走向。

世界经贸前景的暗淡,在航运市场得到充分体现。

2007年9月,美国经济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贸易量明显减少,集装箱运输市场开始率先做出结构性调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

往年的三、四季度是欧美市场圣诞货物运输旺季,货源增长一般都超过20%,亚洲/欧洲和亚洲/北美等主要航线多发生暴舱。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的影响,2008年9月份欧美市场货源开始出现负增长,舱位利用率不升反降,低于2003年~2007年同期平均舱位利用率,运价跌到了历史低点,而这一切还是在航运公司采取消减运力、减速、并线等多种措施后才勉强保持住的。

据远东班轮公会(FEFC)公布的最后一期数据显示,其成员承运箱量的增长第一季度不到8%,第二季度仅为1.6%,第三季度的箱量同比下降了2.43%。

集装箱运输处于多年来最严重的低迷期,市场已经步入下降周期。

进入2009年,受春节的影响,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呈现前所未有的负增长。

据最新统计,3月份,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80.03万TEU,同比下降7.7%。

同期,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62.5万箱,同比下降18.9%,反映出贸易货量下降对港口码头的需求在减少。

货量不足的情况在美国也有剧烈的反映,据与亚洲贸易有密切关系的美西长滩港公布的1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进口箱20多万箱,同比下跌23%,创下近五年来月产量最低数字,出口箱8.8万箱,同比下跌27%。

据Clarkson最新统计2008年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量增长为7.6%;全球集装箱船队的运力规模预计增长13.4%,供需差已达5.8个百分点,供需矛盾突出。

全球集运期租运
价指数跌至93年以来最低水平。

据Drewry预测2009年的新增运力将达到171.4万TEU,全球总运力增长率为12.7%,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据伦敦德鲁里航运咨询机构对09年集装箱海运市场最新预测,全球集装箱运量增幅将放缓至2.8%,全球班轮公司今年会合共亏损320亿美元(约2496亿港元),集装箱货量会减少5%至7.5%。

全球集装箱船公司收入会大幅减少650亿至680亿美元。

据最新统计,截至4月13日全球集装箱船闲置数量为486艘,共131万TEU。

关于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一些业内专家悲观认为,由于经济危机不知何时能够结束,船东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航运市场需求萎缩严重。

2009年世界宏观经济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市场明显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局势及未来走向,正如我国一位航运专家概括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向说清楚,道明白。

4、贸易需求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曾预测,世界经济贸易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全球经济仍处在30年来最快的连续增长期;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到2030年可能会比目前增加三倍多,达到约27万亿美元;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将会从目前的1/4增加到1/3以上,增量部分有一半可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产品占发达国家进口量的40%,到2030年有望达到65%以上。

届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将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尽管这个预测与当前的经济形势显得不够协调,但从中长期看,这项预测是现实的和可能的,当前的南南贸易发展即是一
个例证。

七、2009年集装箱用钢需求将下滑
集装箱行业的发展和钢铁企业集装箱用钢的生产紧密相关。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所需的集装箱钢材全部从国外进口。

1995年以后,我国宝钢、武钢等主要钢铁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研制成功集装箱用钢材,随后广州珠钢、鞍钢等企业纷纷进入集装箱用钢材生产市场。

如今,我国集装箱用钢材的国产化率已达90%左右。

集装箱用钢材是生产集装箱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目前,生产集装箱所用钢材主要有热轧薄钢板、型材和焊管等。

热轧薄板(牌号SPA-H),热轧中板(牌号SPA-H、SM490A),不锈钢(牌号SUS304、SUS410、SUS316L),其中以1.6mm~6.0mm板材为主。

在消耗的钢板中,以1.6mm~2.0mm薄规格钢板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5%~50%,主要用在占我国出口90%以上的干货集装箱上。

由于集装箱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对集装箱用钢材的材质要求较高。

首先,必须耐大气及海水腐蚀;其次,要有很高的强度,还要有较好的韧性;再次,要求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另外,钢板板型要平整,表面质量要求也较高。

从中长期的视角观察集装箱市场的未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集装箱用钢材仍有发展空间。

但从以上2009年集装箱市场发展分析与展望中的四大因素及诸多不确定因素来看,2009年集装箱用钢材将有较大幅度下滑。

愿我们的钢铁生产企业能利用市场的调整期,开发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集装箱用钢材,以满足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让更多更好的钢材借集装箱的“船”出海,打造出中国的集装箱
用钢材的名牌产品。

八、我国集装箱工业面临的挑战
国际集装箱运输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必将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中国的集装箱工业作为为其生产专用设备——集装箱的行业已经成长为高度国际化、高效率的、受世人瞩目的工业产业。

从当前的短中期形势看,2009年世界经济能否成功地阻止经济由衰退演变成萧条,何时能够复苏,暂时还看不清楚。

但从中长期发展看,尽管目前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们仍对集装箱产业发展的保持信心。

我们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经过必要的、可能是痛苦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将进一步发展,贸易以及航运市场的复苏将带动集装箱市场需求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新的足以取代集装箱运输的产业进而取代集装箱的产品还没有显露出诞生的迹象,因此,
集装箱行业依然是前途光明,方兴未艾。

2007年国际集装箱市场产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我国集装箱制造业产销两旺,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潜能获得充分发挥,并一直延续到2008年7月份;8月份以后,市场的兴旺嘎然而止,调头向下,一直延续至今未见好转迹象。

综合分析,2009年国际市场的集装箱更新、新增船队运力和国际贸易货运的增加量等三项主要市场需求将大幅萎缩。

上半年,市场需求的疲弱或许为历史仅见,可能将进入市场的最暗淡时期。

通常上半年的产销量约占全年总量的1/3以上。

按照最好的市场预期,下半年随着中国和美国经济企稳、回暖,带动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阴影,市场信心和需求逐渐恢复,引导航运市场复苏,市场恢复活力,订单将逐渐增加。

即便如此,预计2009年集装箱市场需求仍将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其幅度可能达到30~50%。

之所以给出如此宽幅的预测,是基于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极大的不确定性。

最终订单量的多少以及能否落实,将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复苏情况,贸易能否恢复往日的增长速度,航运市场的信心能否恢复并引导市场需求能否止跌回稳,以及班轮公司能否筹集到足够的购箱资金等诸多因素。

至少在目前订单依然极其稀少,市场还没有出现转机。

我国集装箱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集装箱制造业是资源消耗型产业,面临着协调发展、节能降耗、促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集装箱制造大国向集装箱制造强国的挑战。

当前的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需要我国集装箱行业做出必要的调整以应对挑战。

如何适应市场形势,审时度势,加强自律和他律,建设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将是各企业面临的课题。

调整、自律、创新,信用建设、保持协调发展应当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集装箱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