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旧)

合集下载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地勘工程是指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工程活动,是建设工程前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地勘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下地质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针对地勘工程作业进行详细的指导,包括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和作业注意事项等。

二、作业流程1. 任务准备阶段在开始地勘工程作业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任务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工程范围、收集相关资料、制定作业计划、安排作业人员和设备等。

2. 野外调查阶段野外调查是地勘工程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进行调查,并记录和收集相关数据。

3. 数据处理阶段野外调查结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整理、数据解释和数据评价等。

根据处理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4. 报告编写阶段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编写地勘工程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地质概况、地质特征、地下水情况、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

报告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三、作业方法1. 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是地勘工程的基础,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钻探、露头观察、地质剖面测绘等。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进行调查。

2.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物理场的变化来获取地质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

3.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岩石、土壤和水等样品的化学成分来获取地质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包括岩石、土壤和水样采集,以及化学分析等。

四、作业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地勘工程作业需要在野外环境中进行,要注意安全防护。

作业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遵守作业规范,确保人身安全。

2. 仪器设备维护地勘工程作业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防止设备损坏。

地震模拟实验指导

地震模拟实验指导

地震勘探物理模拟实验指导书编写人:易远元审核人:桂志先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2000年6月地震勘探物理模拟实验实验一、地震勘探超声模拟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1.认识地震超声波模拟实验的仪器(SYL-2型岩石参数测定仪和探头)。

2.测量介质的速度。

3.辨认波形。

二、实验原理地震勘探超声波模拟实验是用超声波模拟地震波,用探头模拟震源和检波器,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做各种地质模型在室内进行波传播理论和勘探问题的研究,让野外问题在室内再现。

控制部分发信号给发射机,令其向换能器F发射电压,并同时给计数器开门指令,开始计时。

由标准信号控制部分(当波到达接收换能器S时)给计数器发出关门信号,此时计数器显示的数字就是波的旅行时间t(微秒)。

与此同时,S换能器记录的信号经放大后送入示波器,荧光屏上便显示出相应的波形。

探头又称换能器,用压电陶瓷做成,它是电声转换装置,可将电压转换成声能向介质发射,介质产生的机械震动(声波是一种机械震动),又可由探头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由接收机接收放大、显示。

图1.实验原理示意图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SYC—2型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发射机2.SYC—2型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接收机3.有机玻璃板(介质)、凡士林、刻度尺四、实验内容1.了解SYC-2型声波岩石参数测定仪的面板上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学会操作和使用仪器。

2.认识各种换能器“探头”,比较它们的延续度,了解分辨率与延续度的关系。

探头上应用凡士林耦合以减小实验误差。

3.在有机玻璃板上观察纵波、横波(距离大一些有利于观察横波),读出波的传播时间并计算它们的传播速度(V P/V S=1.732)。

图2.观测示意图4.所测介质速度是用透射法测得的。

五、实验步骤1.开机前:面板上各开关,旋钮所在准备位置以及各连接线的连接。

①电源开关向下拨至关闭位置; ②电压电流种类开关放在电源电压位置; ③输出调节电位器反时针旋至最小; ④输出开关拨至输出位置(250V -1000V )。

《工程地质》实验指导书

《工程地质》实验指导书

《工程地质》实验指导书(土木、交通专业用)王艳霞编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目录工程地质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一:常见矿物、岩石的识别、鉴别 (2)工程地质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2、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按规定的地方书写实验内容。

3、各项记录须于实验进行时立即记下,不可另以纸条记录,事后誉写。

4、实验结束时,应把实验结果交给指导教师审阅,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收拾结束实验,并按实验开始时领取仪器的位置,归还仪器与工具。

实验一常见矿物、岩石的识别、鉴别学时:2学时实验性质:认识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标本,建立对几种主要造岩矿物和常见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感性认识。

要求:熟悉矿物的基本性质及其测试方法,熟悉常见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特点,掌握常见矿物、岩石的鉴别方法。

实验内容:1、鉴定矿物的方法鉴定矿物的方法很多,有差热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偏、反光显微镜鉴定法等。

野外工作中常采用肉眼鉴定法,它是其他鉴定方法的基础。

肉眼鉴定法是凭借肉眼和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小刀等)来区别矿物的物理性质,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

一般应找出矿物的新鲜面,从观察矿物的形态入手,然后观察矿物的颜色、光泽、硬度、解理,再进一步观察矿物的其它性质以及对矿物的化学试剂(如HCl)反应,综合观察结果,便可将矿物的名称定出来。

2、观察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1)石英(2)长石(3)云母(4)辉石、角闪石(5)方解石、白云石(6)高龄石(7)滑石(8)黄铁矿3、观察常见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标本。

(1)沉积岩类:砾岩、砂岩、页岩和泥岩、石灰岩。

(2)火成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正长岩、闪长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

(3)变质岩类: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片岩、板岩、千枚岩。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地勘工程是指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和分析的工作,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地勘工程作业。

一、勘察前准备工作1.1 确定勘察目的和范围在进行地勘工程之前,需要明确勘察的目的和范围。

根据工程建设的需求,确定勘察的目标,包括地下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等。

同时,明确勘察的范围,确定勘察的区域和深度。

1.2 收集前期资料在进行地勘工程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前期资料。

包括地图、地质图、地下水位图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勘察工作提供参考。

1.3 制定勘察方案根据勘察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勘察方案。

包括勘察的方法、仪器设备的选择、勘察的路线和采样点的确定等。

制定合理的勘察方案,可以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地下地质勘察2.1 地质勘探方法地下地质勘察是地勘工程的核心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

常用的地质勘察方法包括地质钻探、地质雷达、地震勘探等。

根据勘察的目的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进行工作。

2.2 勘察数据采集在进行地下地质勘察时,需要采集大量的勘察数据。

包括地下岩层的性质、地下水位、地下土壤的物理性质等。

通过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采集准确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估提供依据。

2.3 勘察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勘察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使用地质软件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等。

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地下地质情况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三、地下水位勘察3.1 地下水位测量方法地下水位的测量是地勘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地下水位测量方法包括水位计法、水位测量仪法等。

根据勘察的区域和地下水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工作。

3.2 地下水位数据采集在进行地下水位勘察时,需要采集地下水位的数据。

通过使用水位计和水位测量仪等仪器设备,测量不同位置的地下水位。

地质勘查实习指导书

地质勘查实习指导书

地质勘查实习指导书实习概况1.1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本实习是地球科学相关本科专业低年级的野外认识实习,在学习了《普通地质学》等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

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工作的了解。

1.2 实习的时间根据培养计划,本实习的时间为2周。

其中前期准备工作1-2天,野外观察5-7天,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5天,总结工作1天。

1.3 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安徽省内实习地区、南京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野外观测条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以下内容:1、认识地层。

地层是各类地球科学工作的基础。

要求建立岩层、层理、岩性、接触关系、层序、相对地质年代、组、群等基本概念;认识典型的地层单位;认识常见的化石种类;学习野外观察和描述地层的基本方法;学习绘制路线地层剖面图。

2、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区分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学会分析安徽省内合肥大蜀山、淮南八公山、安庆天柱山、枞阳浮山等山体岩性组成,学习野外鉴定常见岩石和矿物的方法,要求认识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常见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等岩石;认识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黄铁矿等常见的矿物。

3、观察地壳构造运动造成的各种现象。

认识背斜、向斜、节理、断层、不整合等;学习用罗盘测量产状;学习绘制构造剖面图。

训练恢复地质体空间形态的想象力和恢复地壳运动历史的分析能力。

4、认识河流心滩、边滩、阶地、湖沼、滑坡、断层三角面、次生谷、平原、丘陵、山地、分水岭、溶洞、泉、黄土等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5、认识土壤。

观察土壤的组成,认识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孔隙、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性质。

观察土壤剖面,认识土壤的形成。

观察土壤与植被的关系。

6、观察几种生态系统。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编写:地震勘探教研室油气资源学院2007年5月《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2 学时一、实验目的: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方法实验。

本实验的具体目的:1.加深对野外采集仪器的理解和应用。

2.了解地震数据的格式、获取过程以及显示方式。

3. 初步了解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熟悉地震采集系统设备能够指出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2. 熟悉地震数据的格式、显示方式和获取过程。

三、实验指标1.说明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大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性能和特点。

2.说明地震数据的常用格式和获取过程。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格式学生须用西安石油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报告。

2.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任务:3)结果与分析4) 体会、建议常用地震数据的格式:SEGB,SEGD,SEGY(交换格式),SEG2地震数据的记录形式:SEGY格式道头说明:字(32位) 字节号说明1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

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

每卷带的道顺序号从1开始。

3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

4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17-20 震源点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21-24 CMP号。

7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29-30* 道识别码:1=地震数据;4=时断;7=记时;2=死道;5=井口时间;8=水断;3=DUMMY;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8-2 31-32 产生这一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

9-1 33-34 产生这一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叠加;…)。

9-2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地勘工程是指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工作,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持。

地勘工程的作业指导书是对地勘工程作业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的文件,旨在确保工程作业的质量和安全。

二、作业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地勘工程人员提供作业指导,确保地勘工程的顺利进行。

具体目标如下:1. 确保地勘工程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高地勘工程人员的作业效率和工作质量。

3. 保障地勘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三、作业流程1. 前期准备(1)收集相关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图、地质报告等。

(2)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工期、人员配置等。

(3)准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完好无损。

2. 地勘作业(1)根据作业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地质勘测和采样。

(2)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地质勘测和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地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4)对地质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测试,获取地质参数和性质。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使用合适的软件工具对地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3)编制地质报告,详细描述地质情况和分析结果。

四、作业要求1. 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作业,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2. 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

3.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4. 保持作业现场的整洁和安全,及时清理垃圾和危险物品。

5. 严格遵守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编制的地质报告应详细、准确、清晰,包括地质情况、分析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五、作业安全1. 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注意事项。

2. 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作业人员应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验指导书编写:地震勘探教研室油气资源学院2007年5月《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2 学时一、实验目的:地震仪器和地震数据的认识实验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方法实验。

本实验的具体目的:1.加深对野外采集仪器的理解和应用。

2.了解地震数据的格式、获取过程以及显示方式。

3. 初步了解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 熟悉地震采集系统设备能够指出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2. 熟悉地震数据的格式、显示方式和获取过程。

三、实验指标1.说明地震勘探记录仪、电缆大线、检波器等设备的功能、性能和特点。

2.说明地震数据的常用格式和获取过程。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格式学生须用西安石油大学实验报告纸完成报告。

2.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任务:3)结果与分析4) 体会、建议常用地震数据的格式:SEGB,SEGD,SEGY(交换格式),SEG2地震数据的记录形式:SEGY格式道头说明:字(32位) 字节号说明1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

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

每卷带的道顺序号从1开始。

3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

4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17-20 震源点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21-24 CMP号。

7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29-30* 道识别码:1=地震数据;4=时断;7=记时;2=死道;5=井口时间;8=水断;3=DUMMY;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8-2 31-32 产生这一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

9-1 33-34 产生这一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叠加;…)。

9-2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1地震勘探实习指导书

1地震勘探实习指导书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指导书一、教学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浅层地震勘探工作的方法技术。

包括工作方法选择,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处理与图示,资料的地质解释与报告编写等四大部分。

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浅层地震勘探工作能力。

二、教学实习内容1、折射波法:通过完成一条完整的剖面测量及资料处理结合工区已知地质资料给出合理的地震地质解释。

2、反射波法:通过完成一条完整的剖面测量及资料处理结合工区已知地质资料给出合理的地震地质地层及构造解释。

三、方法介绍1、折射波法:2、反射波法:第一部分折射波法一、方法技术1、测线布设在实习基地地震测区布设一条400米长的剖面,该剖面测线经过已知的F2及F5构造。

2、技术方案折射波法实习采用相遇追逐观测系统(见图),时距平面图和综合平面图如图中(a)(b)所示。

图中O2,O3为整个检波器排列的两个端点炮,O1,O4为两个追逐炮。

图相遇追逐观测系统3、仪器设备R-24浅层地震仪一台,大缆二根,带引线的38Hz检波器各24个,12V可充电电池两块,触发开头一个,50米以上长导线两根,18磅大锤两把,铁板两块,皮尺或测绳两根,地质锤两把,野外记录本一本,仪器检修工具一套。

二、野外施工1、人员安排:浅层地震教学实习每小组5-8人,其分工为:仪器操作员1人、捶击员2个、其它为及电缆铺设和检波器埋置人员。

2、电缆铺设和检波器布设:在实习场地,按测线方向,第一步布好皮尺或测绳;第二步铺设电缆,两根电缆铺设有前后之分,铺设时要求注意;第三步检波器埋设,每隔2m埋设一个检波器(注意:检波器非常灵敏,必须轻拿轻放,以避免强震动;另外在埋置检波器时,应用地质锤将检波器埋设处的杂草或腐殖土铲除,挖出一个小坑,将检波器埋直、埋紧,切忌用地质锤敲或用脚踩)。

联接电缆和检波器(注意:电缆和检波器的接口有宽窄区别)。

3、开机:将电缆、导线与仪器联接,在实习指导老师检查确认无误后,开机进行数据采集前的参数设置。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地勘工程是指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工程活动,是建设工程前的必要步骤。

为了确保地勘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一份详细的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二、任务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地勘工程人员提供一份规范化的操作指南,以确保地勘工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指导书,地勘工程人员将了解到具体的工作步骤和要求,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地勘工程任务。

三、任务内容1. 地勘工程前期准备在进行地勘工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收集相关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图、地质报告等;- 确定工作区域范围,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钻机、测量仪器等。

2. 地勘工程现场操作地勘工程的现场操作是指实际进行地下探测和取样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 根据工作计划,确定取样点和探测点的位置;- 使用钻机进行钻探作业,获取地下土壤和岩石样本;- 进行现场地质勘探,记录地下地质情况;- 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和监测。

3. 地勘工程数据处理与分析地勘工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指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 对采集到的土壤和岩石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 对地下水位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地下水资源状况;- 根据地质数据和实验分析结果,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

4. 地勘工程报告编写地勘工程报告是对地勘工程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文档,包括但不限于:- 编写地勘工程报告的目录和摘要;- 描述地勘工程的背景和目的;- 详细记录地勘工程的操作过程和数据结果;- 分析地勘工程的数据,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四、任务要求1. 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地勘工程作业;2. 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操作和数据错误;3.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地质勘探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4. 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5. 编写地勘工程报告时,要准确、清晰地描述工程过程和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

物探实验教学指导书(随堂实验)地震勘探

物探实验教学指导书(随堂实验)地震勘探

物探随堂实验指导书(地震勘探)张建锋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 年3月物探实验注意事项一、实验前必需阅读有关教材及本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二、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在规定的位置书写日期、仪器名称及实验人员的姓名等。

3、各项记录应于测量进行时当即记下,不可事后誉写。

4、每一个小组实验终止时,应向下一小组清点仪器设备,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

五、最后一个小组实验终止后,应将仪器设备清点后放入实验室。

物探仪器操作细那么一、物探仪器必需爱惜,避免振动、日晒、雨淋,不该坐在仪器箱子上。

二、检波器、地震仪、外接电源必需轻拿轻放,幸免损坏。

3、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连接实验各仪器,严格按仪器操作步骤操作。

4、在太阳或小雨下利用仪器时,必需撑伞,专门注意仪器不得受潮。

5、仪器假设发生故障,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不得自行处置,假设有损坏或遗失,应进行记录、酌情补偿。

6、电源线在连接电源时,电源线的红线与电瓶正极相接,黑线与电瓶负极相接,严禁反向连接。

地震勘探实习1目的要求:熟悉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的组成及测线布置方式,把握野外折射波、反射波法的数据搜集方式。

2 仪器设备:WZG-24工程地震仪、检波器、导线、震源板、铁锤、蓄电池等。

3 实验内容:实验前预备工作1)出野外工作之前,应保证电瓶有足够的电量。

2)第一将仪器总电源开关置“关”位置,将电源线与仪器“电源”插座相接。

注意电源线的红线与电瓶正极相接,黑线与电瓶负极相接。

假设有覆盖开关联机工作,其电源线的接法与仪器相同。

3)用转接电缆将仪器的“1—12”、“13—24”插座与覆盖开关左侧的大线输出插座“1—12”、“13—24”对接。

覆盖开关右边的三个输入插座别离接三根大线,并将检查好的检波器接在大线上。

4)将通信电缆的一端接在覆盖开关的RS232插座上,另一端接在仪器的串口1或串口2上。

5)把触发电缆连接到仪器的“触发”插座上。

(整理)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整理)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绪论一、地质测量与工程地质测绘实习的意义作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理论基础和从事野外地质工作技能的素质。

只有具备上述条件,才能更好地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专业课程,并在今后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的工作中能正确使用勘查技术,合理布置勘查工程,取得最佳的勘查效果。

因此,按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在该专业二年级开展地质测量与工程地质测绘实践教学,对于深化已学过的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课程内容,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能力的培养,为新学年各门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都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地学类专业学生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通过野外教学实习,可以培养同学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对艰苦生活、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激发同学们从事地质工作的热情。

二、实习内容1.地质测量地质测量工作是地质调查、开展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基本方法。

属于基础地质工作。

其方法是通过对地表出露的地质现象观察和标测方式,确定测区内各类岩石、土的岩性,成份,成因、地层单位,时代与层序;查明区内地质构造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地质演化规律,并给予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评价,调查区内地形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将各项地质要素用不同的花纹、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在地形图上。

地质测量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工区已有地质资料,在分析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拟定踏勘计划。

第二阶段:开展野外地质踏勘,在工区内通过选定的若干条有代表性的踏勘路线,了解区内地质、地形特征,统一思想认识,统一地质术语,统一岩石定名和地层划分标准,统一工作方法,选定详细工作的实测地质剖面。

第三阶段:实测地质剖面测量,通过实地测量地形剖面,标定出剖面上各类岩石的岩性、位置、产状、层序、接触关系、厚度及含矿性质;确定地质构造性质和地貌特征。

在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和综合柱图的基础上,建立本区的层序系统和确定地质填图单位。

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简版

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简版

1.1 实习目的与要求1.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同学们边观察、边操作、边讨论、边总结,印证、巩固和扩大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初步学会对一般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地基条件的评价。

同时通过实习初步了解地基勘察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学会正确应用工程地质勘察成果。

2.实习要求1)通过三家店、周口店地区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要求同学对该地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第四纪沉积层,各种不良地质现象获得初步了解,并分析它们与建筑场地稳定性的关系.从而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2)通过建筑工地的参观,了解地基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基础类型、施工方法、施工条件的影响,了解不同建筑物基础类型的施工程序及基础的施工作业情况。

3)通过工程地质现场测试的实习,掌握关于现场测试的一般方法,并学会测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正确地应用于建筑工程设计。

4)通过典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分析,正确地理解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工程地质勘察成果。

1.2 实习准备1.野外教学实习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与扩大课堂所学知识,还要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工作态度与劳动观点。

实习时正值酷暑炎热,既要翻山越岭,又要仔细认真地进行现察,比较劳累。

要获得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就要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有认真负责和严肃的科学作风,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这也是当今社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因此,思想的培养是这次实习的重要课题,要切实遵守实习守则,保征实习计划的顺利执行。

2.业务准备:在出发前必须反复阅读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并复习教材及课堂笔记。

3.实习用品:记录本、铅笔、橡皮、三角尺、米格纸、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卷尺、小刀等工具。

4.组织领导:1)班干部在实习期间应抓好一般思想工作外,还应协助指导老师做好实习中的各项工作。

2)班长必须抓好实习用品的准备、安全管理,并督促同学遵守实习守则,领导督促班委及小组长的工作。

野外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

野外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

野外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试用版)孙守才编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2017年6月目录野外地震勘探生产实习指导书 (1)1导言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要求 (3)1.3实习任务及时间安排 (4)2地震勘探工作方法概述 (8)2.1震数据采集 (8)2.1.1现场踏勘及测量 (8)2.1.2试验工作 (8)2.1.2生产工作 (9)2.2室内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 (10)3地震仪的认识与操作 (10)3.1 准备工作 (10)3.2 采集软件认识并采集地震数据 (11)3.3 操作时注意事项 (12)4激发条件与震源的选择 (13)4.1对激发条件的基本要求 (13)4.2 震源 (13)4.3 震源排列长度与震源点间距的选择 (13)5 接收条件的选择 (13)5.1对接收条件的基本要求 (13)5.2检波器性能的选择 (13)5.3检波器的安置条件 (14)5.4道一致性试验 (14)6折射波及反射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15)6.1观测系统及选择观测系统的意义 (15)6.2 浅层折射波法的激发与接收操作程序 (16)7反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17)7.1 浅层反射波法的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17)7.2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17)8地震资料的处理理和解释 (19)8.1 原始记录的检查 (19)8.2 绘制时距曲线或提取频散曲线 (19)8.3 速度测定 (19)8.4 地震折射波法资料的解释 (21)8.5 地震反射波法资料解释 (22)8.6 面波资料解释 (23)9实习报告的编写 (24)附录1:采集系统简介 (25)1导言1.1 实习目的野外地震勘探生产教学实习是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生产教学实习,目的是使学生结合研究区的实际,学习并初步掌握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常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了解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各工种之间的关系,学习仪器操作技术,了解地震资料常规数据处理的流程及一般的地质解释的方法步骤。

本科生天然地震实习指导书

本科生天然地震实习指导书

1 前言1.1 教学对象本指导书适用于校内课堂教学已完成的地球物理专业或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本科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

1.2 实习目的和要求本次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地震学认识教学实习,机会难得,意义重大。

老师和学生均应按此指导书要求,认真对待、努力完成,以便通过此次实习,达到对天然地震有关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

具体要求如下:1、初步实践野外台站布设和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2、基本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的使用和操作(地震仪型号CMG-3ESPC,数据采集器型号RefTek-130-1);3、学习地震图的分析与评价;4、实习地震数据几种常规处理方法;1.3 教学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内容为: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方法作业,简单的数据处理和资料的解释成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野外数据采集(1)台站周围环境条件的了解;(2)台站选址及架设基本要求;(3)台站架设方法;(4)仪器的学习及操作;(5)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参数的试验及正确设置;(6)简单的资料处理;(7)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2、室内资料整理、解释和成图2 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实习2.1 野外台站布设场点选择的技术要求场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噪声水平、交通便捷性、台站安全性、台站在台阵中的位置、电源等多个方面,进行折中平衡。

根据设计方案的点位坐标进行实地选点,观测点应尽可能选在有基岩的地方,至少要有坚实的底层土。

为保证仪器的安全性,观测点最好选在有人看管的地方,以免被盗。

原则上沿剖面布设的误差控制在2公里的范围内,沿方阵布设的点误差控制在5公里范围内。

地震观测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到达仪器的地震波能够真实地反映地表下岩层的振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地震仪观测点的勘选时必须排除以下环境因素的影响:(1)气温的浮动。

宽频地震计对温度非常敏感,当日温差太大(±5度)时,会使地震计的中心位置有较大的偏移;当地的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仪器的运行,台站勘选时应考虑冬季温度是否过低以至于影响数据采集器的正常显示,是否能够通过保温材料使其所处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是否能避免夏季阳光直射导致温度过高等导致仪器设备不正常工作。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指导书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指导书

工程物探实习指导书适用课程: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编写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地球物理系编写人: 朱鲁翟培合2014年9月一、目的要求1、实习目的: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在学习完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后进行的一项教学实习。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的各种方法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有进一步了解,并对地球物理勘探使用的各种仪器有所了解。

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和物探工作打下基础。

2、实习要求:(1)基本掌握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步骤。

(2)了解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3)了解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和过程。

(4)掌握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的资料基本解释方法。

二、实习时间安排1、第1天进行实习动员,提出具体要求和安排,并进行分组。

然后了解熟悉实习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2、第2-6天根据分组情况,进行野外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第7、8天进行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

4、第9、10天在资料解释基础上,整理提交实习报告。

三、实习仪器1、电法勘探实习仪器电测深法仪器:WDJD-1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90V电源,4根标有刻度的电缆,5个电极,4把锤子。

电剖面法仪器:WDJD-1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90V电源,4根标有刻度的电缆,5个电极,4把锤子。

高密度电阻率法仪器:DWZJ—1型多功能电极转换器,电源,WOJO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30个电极,带有至少能接30个电极的电缆两根。

2、地震勘探实习仪器反射波法勘探实习仪器:DTW24工程地震仪,笔记本电脑,12V电源,带导线及感应器的大锤,铁板,检波器(24个),电缆一根。

瑞雷波法勘探实习仪器:DTW24工程地震仪,笔记本电脑,12V 电源,带导线及感应器 的大锤,铁板,检波器(24个),电缆一根。

四、实习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实习的基本内容地球物理勘探实习内容包括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实习两部分内容。

1、电法勘探实习电法勘探实习内容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三种方法。

工程物探课程试验指导书-城地下交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南京工业

工程物探课程试验指导书-城地下交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南京工业

《工程与环境物探》课程实验指导书专业________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学期 _________________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目录工程物探实验注意事项 (1)工程物探仪器操作细则 (2)实验一:地震勘探(反射波法) (3)实验二: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5)实验三:电法勘探(对称四极电剖面法) (7)实验四:声波勘探(声波透射法测桩) (9)实验五:低应变法测桩(反射波法) (13)物探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2、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在规定的位置书写日期、仪器名称及实验人员的姓名等。

3、各项记录须于测量进行时立即记下,不可另以纸条记录,事后誉写。

4、记录数字若有错误,不得涂改,也不可用像皮擦拭,而应在错误数字上划一斜杠,将改正之数记于其旁。

5、实验结束时,应把实验结果交给指导教师审阅,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物探仪器操作细则1、物探仪器必须爱护,防止振动、日晒、雨淋,不应坐在仪器箱子上。

2、各种传感器必须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3.仪器应放稳,避免失稳摔打。

4、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正确连接实验各仪器,严格按仪器操作步骤操作。

5、在太阳或细雨下使用仪器时,必须撑伞,特别注意仪器不得受潮。

6、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将仪器收入箱内。

7、一切仪器工具若发生故障,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回报,不得自行处理,若有损坏,遗失应写书面检查,进行登记、酌情赔偿。

实验一地震勘探(反射波法)1.1目的要求:掌握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了解地震仪基本原理和操作,通过对各个测点接收到波形的分析,掌握读取反射波从震源到达各测点旅行时间的方法,画出反射波时距曲线并进行分析。

1.2 仪器设备:WZG-24工程地震仪,检波器,导线,木板,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震勘探实验指导书桂林工学院2003年 3月目录实验一、地震仪的认识及折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实验二、折射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实验三、反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实验四、反射波资料处理及解释实验五、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程序设计实验六、地震记录的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实验七、面波数据的采集实验八、面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实验一、地震仪认识及折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二、实验目的二、了解SWS-1G 型多功能面波仪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2. 掌握判读折射波初至时间的方法3. 了解折射波法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掌握各种观测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安排实验分组进行,每组使用不同的观测系统,主要采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和追逐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并设置排列中心炮点了解表层横向速度变化的情况。

三、实验设备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键盘、仪器电源、大线(27芯电缆)、38Hz检波器、触发器、大锤等。

四、实验内容(一)、认识地震仪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地震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SWS-1G 型多功能面波仪的主要技术指标:通道数:面波与地震系统为24道,可扩展为48道;可选择1、4、6、12、24道5档使用。

桩基动测系统为4道,可选择1~4道使用;多波映像系统1~3道任选,具有三分量多波映像通道。

采样点数:具有512,1024,2048,4096,8912样点选择。

采样率:设 50μS~8mS 10档。

瞬时浮点放大器;A/D转换:20bit。

信号叠加增强:32 bit。

滤波设置:三种滤波方式,高通两档:70Hz、150Hz;低通一档:20Hz;全通;仪器通频带:0.5Hz~4000 Hz;CPU:80486DX2;RAM:8Mb;硬盘容量:540Mb;显示:LCD 640 ×480 VGA模式;通讯接口:具并行口和软驱接口;电源:DC 12V。

(二)、地震仪的操作方法地震仪采用外接键盘操作。

接通电源后,屏幕上出现“多功能面波测试系统”字样,按任意键后,屏幕上边出现选择菜单:面波勘察地震勘察微动测试桩基动测地震映象磁盘操作退出系统首先用左右箭头键将光标移到“磁盘操作”条上,回车后弹出设定记录存盘路径子菜单,设定记录存盘目录,以回车键结束。

然后将光标移到“面波勘察”条上,回车后弹出如下面波采集子菜单:Seismic Data Acquisition将光标移动到↑↓设定文件名、偏移距、道间距、采样间隔、采样长度等项参数。

(三)、折射波数据的野外采集1、数据采集采用38Hz检波器,偏移距2米,道间距2米,12道一个排列,多次激发叠加,得到2~24米范围的地震记录。

炮点不动,将检波器移动到26~48米,多次激发叠加,得到26~48米范围的地震记录。

以此类推,可做2—3个检波器排列,剖面总长度达到48-72米,力求获得目的层的初至折射波。

2、地震记录分析分析折射波视速度及各目的层的接收范围,确定进行目的层初至折射波测量的参数,即偏移距、道间距、采样间隔、采样长度等。

(四)、折射波识别根据折射波的特征,判读地震记录,分析波形、识别同相轴。

读出直达波、折射波的初至时间,并绘出时距曲线。

一般读波至的起跳位置时间。

也可以读波蜂时间,但要在结果中减去多算的时间。

五、实验要求在计算机上的地震记录图上读取折射波的初至时间,折射波初至的拾取应读取波至的起跳点,并将采集到的折射波数据在厘米纸上绘成相遇和追逐时距曲线;计算各段时距曲线斜率及视速度;确定各层的互换时间;利用截距时间法进行简单的资料解释,求出激发点下折射界面深度。

六、注意事项检波器要垂直插入土壤中,如检波点位上土质较松,应踩实后再插入检波器。

不准用脚踩检波器。

思考题1. 一个人工产生的扰动如何形成地震记录?2. 折射波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3. 如何识别来自同一界面的折射波?4. 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和追逐时距曲线观测系统的特点是什么?5. 分析折射波记录,总结折射波特点。

实验二、折射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一、实验目的编制t法求界面和差数时距曲线法求速度的程序,掌握折射波资料解释方法。

二、实验安排参考《工程地震勘探》中t法求界面和差数时距曲线法求速度的公式编写程序。

要求上机前编好程序;上机时输入程序及数据进行程序调试及数据处理。

三、实验内容1. 利用下面给出的折射波数据进行程序调试;2. 根据给出的折射波数据解释出折射界面形态。

3. 利用编制的程序解释实验一中获得的折射波资料。

参考数据表:相遇时距曲线折射波数据(单位ms)点距为20米;互换时间为141.5mS;V1=2m/mS。

程序参数设置:N:获得实测数据的道数 T:互换时间T1(I):I点的T1值 T2(I):I点的T2值X(I):I点的炮检距 TO(I):I点的t值Q(I):I点的差数值 DX:检波距V2(I):I 点的V2值四、注意事项:t法求出的界面深度是垂直于地面的,真实的界面形状是以每点深度为半径的圆的包络面。

思考题t法求界面和差数时距曲线法求速度的应用条件是什么?如不能满足应用条件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实验三、反射波数据采集的野外工作方法一、实验目的掌握一次覆盖共炮点反射波数据的采集方法;了解如何利用干扰波调查剖面确定最佳偏移距和最佳窗口的位置;掌握地震映象(最佳偏移距法)的工作方法。

二、实验安排制作干扰波调查剖面,分析测区的干扰波调查剖面;在能识别反射波的情况下确定最佳偏移距;分小组按不同的条件进行共偏移距测量;在理想条件下,做共炮点反射波法测量(或广角反射测量)。

三、实验设备SWS-1G多功能面波仪、键盘、仪器电源、大线(27芯电缆)、触发器、100Hz和38Hz 检波器、大锤等。

四、实验内容用不同频率的检波器、0.5-1米的检波距、多个排列制作干扰波调查剖面。

从干扰波调查剖面上分析不同层位反射波及其接收反射波的最佳窗口。

用不同的偏移距进行地震映象测量。

根据地震映象记录,对比不同偏移距的效果。

五、注意事项激发条件要尽量一致,有利于进行地震映象中各道的波形对比。

思考题应用地震映象(最佳偏移距法)可以解决哪些地质问题?在波形记录上如何显示?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什么?实验四、反射波资料处理方法一、实验目的利用反射波资料处理程序,了解反射波资料处理的流程,主要为速度分析、CDP叠加、动校正和正演模拟方法。

二、实验内容反射波资料处理程序使用方法:运行速度分析程序(CDPSTKV.EXE)后,计算机上出现下列速度分析菜单:Manual V pick Auto V pick NMO V probe CDP stack Display profile Print profile Save profile DirectoryQuit 手工速度分析自动速度分析NMO校正结果演示动校正及速度分析显示叠加剖面打印叠加剖面保存叠加剖面列文件目录退出拾取折射波波至时间及分析一个反射波同相轴:选择“Manual V pick”后出现“Load file name”,键入文件名,回车后,显示地震记录,进一步操作按 F1获得帮助。

如对所有的反射波进行自动分析,选择“Auto V pick”则程序进入二级子菜单:Load record no Differentiate no Display record Check windowPick velocity no Check resultPrint result 读出地震记录微分处理显示记录检查速度分析窗口自动提取速度参数检查速度分析结果打印结果如要退出这一级菜单,按“Esc”键。

选择“Load record”读出需要处理的地震记录,选择“Pick velocity”进行自动速度分析,完成后选择“Check result”出现速度分析结果表,选择有意义的层,回车后,显示地震记录并在此层反射波上有白色线型标志,再回车后,进入根据速度分析结果计算出的正演模拟地震记录。

回车后,重新显示原地震记录。

经过对比,确认反射波的同相轴。

取得速度参数后,可以对地震记录中的反射波进行动校正。

在一级菜单上选择“NMO V probe”, 回车后,程序进入二级子菜单:Load record noDisplay recordNMO mode(C/V) const. V(Var V) Set velocity 1400m/sCheck record(N)Check velocityPrint record(N)Print velocity 读出地震记录显示记录NMO模式速度为常数(速度随深度变化) 速度设置 1400m/s(程序内设置的速度) 检查动校正结果检查速度打印动校正结果打印速度选择“Load record”读出需要处理的地震记录,选择“NMOmode(C/V) const.V(Var V)”用回车键选择NMO模式,对于一个反射波同相轴时,选择“const.V”;有多个反射波同相轴时,选择“Var V”。

选择“Set velocity”键入速度值(对于“const.V”,仅键入速度;对于“Var V”,则需键入t时间和相应的速度).三、实验要求对实验三的某一个地震记录进行速度分析,分析“Check result”表中列出的t0(双程垂直时间)、Vr(相对于某一深度的均方根速度)、Z(界面深度)、C(假设地质模型产生的反射波和真实反射波的相似程度)等参数,找出反射波。

并记下反射波的值。

根据上述速度分析的结果对地震记录进行动校正,分析同相轴的变化,调整速度值,直到反射波的同相轴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为止。

四、注意事项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按F1获得帮助。

思考题动校正处理中,在速度选择过大或过小时,反射波的同相轴如何变化?实验五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根据已知条件合成地震记录,理解掌握反射波地震道形成的机理;掌握地震记录正演解释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安排根据给出的公式、子波和地质模型编程序;上机调试程序;与实测地震记录对比,进行正演解释。

三、实验内容(一)、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原理:地震记录上看到的反射波波形是地震子波在地下各反射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形成的。

反射波的振幅有大有小(决定于界面反射系数的绝对值)、极性有正有负(取决于反射系数的正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取决于反射界面的深度)的地震反射子波叠加的结果。

如果地震子波的波形用 S (t ) 表示,地震剖面的反射系数为双程垂直反射时间t 的函数,用 R (t )表示,那么反射波地震记录形成的物理过程在数学上就可以用S (t )的R (t )的褶积表示,即某一时刻的反射波地震记录 f (t )是:)()()(t R t S t f *=其离散形式为:))(()()(1t m n R t m S t n f Mm ∆-⋅∆=∆∑=如果大地为多层介质,在地面记录长度内可接收的反射波地震记录为:))(()()(11t m n R t m S t n f Mm Nn ∆-⋅∆=∆∑∑==式中,n 为合成地震记录的采样序号,n =1,2,3...N ;N 为合成一道地震记录的采样点数;m =1,2,3...M ,为离散子波的采样点数;△t 为采样间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