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景观重建与生态恢复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研究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研究摘要:矿山资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重要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矿山资源在生产与开采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果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会使环境问题加重,造成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所以要想确保矿山企业的持续发展,应该及时对地质灾害与环境的问题进行处理,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治理地质灾害并且修复生态环境,为矿山地区的居民创造绿色与健康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引言我国矿产资源富有,矿山数量众多,所以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因此,关于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是现今存在于我国的一项工程量巨大的系统工程。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恢复的重大意义矿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矿产具有不可再生、稀缺且分布不均等优点,但对矿产的开发和使用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实施矿山地质工作保护和恢复环境,可以有效阻止矿山地质环境进一步恶化,消除与矿产开发相关的地质灾害危险,保护周边人民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地质灾害的危险中开采,有助于缓解矿山群体之间的矛盾,实现防灾目标,体现“人对人”的原则;同时,可以提高公众对减灾防灾措施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可有效促进矿山生态建设,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确保资源开发、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步发展。
通过解决矿山地质和环境问题,消除地质灾害风险因素并降低其频率;裂隙倾倒和土地复垦可以减少采矿对景观、景观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区域植被覆盖,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优点,提高质量为该地区的环境提供有利的长期环境效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后果的工程。
矿山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研究
矿山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矿山开发的不断扩大和加剧,矿山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矿山生态恢复和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当下热点研究领域。
本文以矿山生态恢复和植被修复技术为主题,综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以及不同技术在矿山环境恢复中的应用。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引言、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矿山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的现状、矿山生态恢复技术、植被修复技术、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研究的深入探讨,为解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矿山生态恢复,植被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应用一、引言矿山开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矿山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矿山生态恢复和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解决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重要途径。
矿山生态恢复技术以及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矿山开发过程中对土地、水体和大气环境的破坏是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矿山开发导致的土地破坏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植被破坏等;水体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大气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砂尘飞扬、气候变化等。
三、矿山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的现状矿山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人们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矿山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趋于深入。
另一方面,矿山生态恢复技术和植被修复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推广和完善。
四、矿山生态恢复技术1. 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是矿山生态恢复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
2.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矿山生态恢复技术。
它能够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同时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供植物生长。
3. 人工植被绿化人工植被绿化是矿山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之一。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矿坑地区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矿坑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质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地开展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本文将通过对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矿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改造。
一、矿坑地区的环境现状与问题矿坑地区一般是指矿山开采后遗留下的大型或较大型的裸露大面积矿坑,这些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矿坑地区的景观质量差,给周边的居民带来了不便和不良影响,形成了“矿业遗留地”甚至“城市病”。
矿坑地区的环境修复和景观改造成为了当务之急。
1. 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是实现矿坑地区景观修复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矿坑地区的水土保持、植被覆盖和土地再造等工作,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坑地区的裸露地表和水土流失问题,还可以提高矿坑地区的生态功能,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土地再造与地形设计土地再造与地形设计是通过改变矿坑地区的地形和地貌,创造出适宜的景观格局和人居环境。
通过对矿坑地区的地形进行平整、梯田、绿化、水体和湿地的设计与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坑地区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提升景观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3. 生态水域与湿地建设生态水域与湿地建设是通过设置人工水体和湿地带来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通过设置湖泊、水库、人工湖、溪流、小河、水塘等水体,以及建设湿地公园、水生态景观、水生植物等,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坑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高景观质量和生态价值。
4. 城市绿化与观光娱乐建设城市绿化与观光娱乐建设是通过增加绿地和景观空间,提升矿坑地区的景观质量和市民的居住舒适度。
通过开展绿地植被建设、景观绿化、观光游憩设施的建设等工作,可以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设施,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效率,促进矿坑地区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67P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一、概述矿山作为地球资源的重要来源,长期开采活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山体千疮百孔、粉尘污染弥漫、含水层破坏以及地质灾害多发等问题,已成为矿山开采后的普遍“后遗症”。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实践的重点。
众多典型案例展示了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的成功实践。
这些案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通过创新的景观设计,将废弃矿山转变为具有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公共空间。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为今后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矿山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关注采石场生态修复工作,注重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
一些国家还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相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矿山公园、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
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采取边坡治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许多废弃矿山得以重获新生。
一些地区还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1. 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包括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矿山开采往往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地表植被,增强土壤稳定性,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区的开采活动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恢复成为了一项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一、矿区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矿区的开采活动通常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形成大量的废弃地和塌陷区。
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下降,甚至出现土壤污染的情况。
水资源也受到极大影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河流和湖泊受到污染。
此外,开采过程中的噪声、粉尘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技术1、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等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壤,则需要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理。
2、植被恢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是植被恢复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直接播种、移栽幼苗或者进行植被群落的构建等方法。
同时,要注意植被的搭配,形成多层次、多物种的生态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水土保持技术在矿区,水土流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可以通过修建梯田、鱼鳞坑、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种植护坡植被也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法。
4、生态景观重建技术将矿区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打造具有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景观。
通过合理规划,将废弃的矿区转变为公园、休闲区等,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
三、矿区生态恢复的方法1、自然恢复法在一些生态破坏程度较轻的矿区,可以依靠自然的力量进行恢复。
通过封育保护,让生态系统在自然条件下逐渐恢复。
2、人工辅助恢复法对于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矿区,需要采取人工辅助的方法。
这包括人工种植植被、改良土壤、修建水利设施等,加快生态恢复的进程。
3、生态工程恢复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区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例如,构建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水,建立生态廊道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_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_李瑞琪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李瑞琪,王琴*(湖北工业大学土木环境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68)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
以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
本文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与岩石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探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设计;矿坑花园成新的景观元素,使它成为新兴矿业文化资源。
2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与研究意义2.1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釆煤受损土地在我国总量庞大、分布广泛,逐年递增,有效复垦不足,造成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地表景观、植被、水资源、大气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使地表生物量减少,矿区原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弱或完全丧失,生态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地表景观,使原有地表形态、自然外貌特征发生巨大改变,形成大尺度的地表创面或使地表荒凉萧条,并逐渐丧失自然特征和美感,与周围未开采区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破坏植被,或者使土地退化,难以支撑植物生长;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有毒气体释放和扬尘造成大气污染;滑坡、崩塌、塌陷、地裂、泥石流等引发地质灾害;影响矿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等[4]。
因此,如果能在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修复和城市绿地开发建设中找到契合点,利用釆煤后损毁的土地,进行基于风景园林学的修复利用,并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将是十分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2.2研究的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依赖于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我国目前逐渐重视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一般可通过对废弃矿山原有的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使退化的景观得以恢复,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统一。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是指对曾经进行采矿或其他矿业活动且目前处于废弃状态的矿坑进行环境修复和景观改造的过程。
随着矿业的发展和资源的逐渐枯竭,许多矿坑地区变成了一片废弃的土地,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对这些废弃矿坑进行修复改造,不仅可以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和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1. 生态修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来修复矿坑地区的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清除污染物、建立植被覆盖、植树造林等,以加强土壤保持和水源保护。
2. 绿色景观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对矿坑地区进行景观设计和规划,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观赏价值和休闲功能的绿色景区。
通过种植花草树木、修建步道和景观设施等方式,打造宜人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娱乐和休闲。
3. 产业转型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废弃矿坑的利用,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可以将矿坑改造为农田、渔塘或者养殖场,实现农业、渔业或养殖业的发展。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在进行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过程中,还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如下所述:1. 土壤修复技术:矿坑地区通常存在土壤污染问题,需要采用土壤修复技术。
常见的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和微生物修复等,以减少或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污染物。
3. 景观设计技术:在进行矿坑地区的景观改造时,需要应用景观设计技术。
这包括对地形和植被进行调整、修建景观设施和路径等,以打造多样化且具有吸引力的景观。
4. 环境监测技术:在矿坑地区的景观修复改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监测,以确定修复效果和持续监测环境状况。
常见的技术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生物监测等。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是对废弃的矿坑进行环境修复和景观改造的过程。
通过选择适当的修复模式和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可以达到恢复生态环境、提供绿色景观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废弃地景观重塑研究——以洛阳市万安山采石矿坑为例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废弃地景观重塑研究——以洛阳市万安山采石矿坑为例段宁 王燕飞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摘 要 随着我国矿业的不断发展,对山体环境、人居环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本文以洛阳市万安山采石矿坑为例,探索出一套矿坑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景观重塑策略和生态修复方法。
结合场地条件及区位因素设计文化体验活动区、农耕农艺体验区、矿野湿地景观区、山地运动探险区、山林植被保育区、休闲游憩活动区和梯田花海展示区七大功能分区。
并提出“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公共参与公园建设和更新技术辅助设计”的矿坑公园发展建议。
关键词 生态修复;采石矿坑;景观重塑;矿坑公园Research on Landscape Remodeling of Mine Pit Waste Land Based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Example of Wan’an Mountain Quarrying Mine Pit in Luoyang CityDuan Ning, Wang Yan-fei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Hen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ining industry in China, it has caused different degrees of damage to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 and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aking the Wan’an Mountain quarrying mine pit in Luoyang City as an example, a set of landscape remodeling strategie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e pit waste land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s are explored. It combines with site conditions and location factors to design seven functional areas: cultural experience activity area, farming and agronomic experience area, mine wetland landscape area, mountain sports adventure area, mountain forest plating conservation area, leisure and recreation activity area, and terraced flower sea display area.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ark construction and update technology-assisted design” are proposed.Key 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quarrying mine pit; landscape remodeling; mine pit park引言矿业开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矿业开采的相关记载[1]。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吴永志摘要:本文深入探讨矿山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详细分析生态修复技术在应对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和优势。
文章详细描述土地修复、水体净化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国内矿山生态修复的案例,展示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和面临的挑战。
同时,文章还探讨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特别是技术创新和生态监测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提供对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矿山活动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显著的影响。
特别是在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矿业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
1 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 土地破坏矿山活动对土地造成的破坏具有显著和持久的影响。
这种破坏通常体现为地表植被的移除、土壤结构的破坏,以及地貌的改变。
土地破坏不仅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还会引起土地沙化和侵蚀,特别是在降雨量高或地形崎岖的地区。
矿山活动还会导致地下水位的降低,进一步破坏土地的自然恢复能力。
此外,土地破坏对农业和居民区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包括减少可耕种地面积和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土地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特别是在开采大型露天矿时。
这不仅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土地的持续退化会导致原生物种的栖息地丧失,从而影响这些物种的存活和繁衍。
此外,土地破坏还会影响地区的气候条件,例如降低土壤水分和改变局部气候模式。
1.2 水体污染矿山活动导致的水体污染是环境问题中最严重的一环。
这种污染主要来自矿山废水的排放,其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和酸性废水。
这些污染物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国内外典型案例矿山生态修复与景观创意_P_年_生态恢复措施_案例研究分析_图文
除了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外,Anaconda的重建也使从前的矿物城变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并带 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展了高尔夫,徒步旅行,钓鱼和打猎等一系列休 闲项目。
纽约清泉公园
Fresh Kills landscape
地点 法国汝拉省
景观形式 湿地公园
加拿大温哥华
花园
英国康沃尔郡圣奥斯特尔 大型植物展览馆
美国加州
高尔夫球场
英国多赛特郡
湿地
美国印第安纳
湿地
美国内华达州里昂郡
高尔夫球场
德国
城市公园
美国 纽约
公园
法国代斯内娱乐基地
位于法国中部的汝拉省,原为修建39号高速公路采料的砂石场,多为坑洼不平的陡坡山地。 设计师雅克·西蒙认为,改造为娱乐基地,最好的解决方案首先要消除各种对生态环境造成 破坏的外界因子。 设计方案中有面积达60hm2的水面,细长曲折、极不规则的边缘在两岸林带的夹峙下,构 成蜿蜒的带状水景。雅克·西蒙的设计意图是增加可利用的水面面积,并将水边处理成有利于多 种动植物栖息的、不受人的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
采石场
Quarry
加拿大布查德花园
The Butchart Gardens
英国”伊甸园“
Eden Project
美国橡树采石场高尔夫俱乐部
Oak Quarry Golf
英国Swineham 采石场恢复工程
Swineham Quarry Restoration
矿山
Mine
美国Midwestern 废弃矿山再利用工程
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摘要:矿产资源作为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其影响,并探讨了提高矿山环境治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分析显示,工程治理、土壤改良、植物配置及矿山管护技术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遵循环境治理原则、明确治理目标、科学分析地质环境,并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被认为是提升治理质量的关键。
该研究旨在为石灰岩矿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有益参考,以实现矿山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关键词: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生态修复技术前言: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尤其在石灰岩矿区,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关注于探讨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与生态修复技术,以应对这一挑战。
在分析矿山开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我们深入探讨了矿山生态修复的模式与技术应用。
通过工程治理、土壤改良、植物配置和矿山管护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应用,我们旨在提出提高矿山环境治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促进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矿山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在石灰岩矿区,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因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模。
首先,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爆破、挖掘和运输等活动会引发噪音、震动和粉尘扬散,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区造成干扰和污染。
其次,土地破坏是矿山开发的直接结果,大面积的地表被剥离,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开采活动会改变水体的流向和水量分布,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矿区排放物质和废弃物的处理也可能引发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健康。
矿山开发还会破坏植被覆盖,改变局部气候和生态格局,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而且,由于矿山活动的不断延伸,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面临着断链和威胁[1]。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问题尤为突出。
矿山废弃地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周边社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矿山废弃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从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问题。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推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
土壤修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
由于采矿活动,土壤常遭受重金属污染、结构破坏和养分流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土壤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如换土、深耕等)、化学修复(如添加改良剂、淋洗等)和生物修复(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其中,植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种植超积累植物或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植被恢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另一重要方面。
植被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先锋物种进行种植,以快速覆盖裸露地面。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种植模式,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au yo E v om n Si c d n i ei , umi n e i f i c d e nl y F cl f n i n et c ne gn r gK n n U i r t o e e c o g ) t r e a E n e n g v sy S n a T h o c n
基于生态修复的矿坑公园景观设计探究
原则的恢复性生态设计。修复重点在植被景观恢复上,运用生 物、物理、化学的植被改良法,将景观生态面貌和生态系统恢 复治理成被人们破坏前的模样,重建成符合人类某种有意用途 的状态,或恢复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其他状态。
3.2 生态修复 项目区位露天采场,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是破坏面和采坑 的修复。 (1)边坡修复。①石质边坡:区域内直壁型高陡边坡稳 定性较高,无须过多稳固措施,可在石壁上使用柔性挂网或者 开凿种植槽,种植小规格苗木、爬藤植物,设置截水沟。坡面 修复仿效周边自然山体肌理,保留一定的岩石留白区,使修复 后的山体能够与周边环境较好地融合。坡脚可采用生态袋堆 坡,减缓坡度,稳固坡脚,进而实现植被复层栽植。②土质边 坡:土质边坡主要由湿陷性黄土组成,稳定性差,需对坡面进行 平整或拉坡。较高的坡面采用拉台的方式整理场地。③石质与土 质混合边坡:由土壤和石块组成的边坡,因为石块的存在,密 实程度不均,容易出现滑坡现象。不稳定处建立缓冲区,防止 落石,并增加金属隔离围网,避免游人靠近。 (2)采坑修复。区域内有数个采矿遗留的石坑,坑底多 为坚实的岩体,植被恢复难度较高。可以把一些石坑改造成水 景观,丰富景观层次。 3.3 公园规划设计 (1)岩石园区。结合区域内最大的高陡边坡及矿坑,打 造崖壁、水面、亲水栈道为一体的水景。保留遗存的石柱,对 其进行艺术打造和理念修饰,使之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点。利 用场地内的石块进行艺术堆叠,结合灌木、花卉和草坪,将其 打造成为一个岩石拾趣园。 (2)矿坑遗址园区。利用原有的地形高差布置瀑布,从 地面到半山设置带护栏的锈板钢制走廊,在区域底部设置雨水 花园缓冲滑坡。将遗留的采矿机械改造成景观小品,将采矿时 的工作房进行景观改造,打造矿山主题游乐园。采矿作业面可 以设置崖壁攀岩等挑战项目。在该区北侧的采坑内引入水体, 栽植桃树,在桃花掩映的水边设置茅草屋和木栈道,打造远离 喧嚣的世外桃源。 (3) 星空营地。区内设置房车营地、观星屋、崖壁荧幕 等,为人们创造一个家庭度假、野外露营的休闲场所。 (4)休闲康养山地园区。此区是整个地块的制高点,植 被条件较好,将原路修缮,与耄仁寺连接,登高望远,俯瞰太
湖南省黄金洞金矿生态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研究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湖南省黄金洞金矿生态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研究孔树林摘要:黄金洞矿区经多年开采,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工业广场、废石堆、尾矿库等建设项目占损土地资源,改变了地形地貌环境;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废石堆崩塌、滑坡,采空区地面沉陷引起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威胁矿山生产和矿工安全。
矿山开采主要位于黄金溪两侧山坡,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对周边水资源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通过对矿山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思路、目标和措施。
采取有针对性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措施及临时防护措施,在保证矿山生产的前提下,对矿业活动压占或破坏的土地、植被资源等逐期分批次、分阶段进行修复,并减少新增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改善矿区生态、景观环境,实现矿业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修复;环境治理;黄金洞金矿黄金洞矿区位于平江县城东72km处,隶属于平江县长寿镇金塘村管辖,矿区面积为14.42km²。
矿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为有效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贯彻落实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矿业开发生态保护源头管控,进一步科学合理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加快矿业绿色发展,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矿山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地质环境1.1 地形地貌矿山属构造剥蚀低山地形,沟谷发育,其地势东高西低,相对高差约560.45m。
矿山位于山坡的中下部斜坡带上,矿区最高点海拔标高694.45m,最低点海拔标高134.0m,地形坡角19°~47°,一般约30°,山脊呈锯齿状,沟谷切割呈”U“型谷,纵坡降可达10°,谷底多为岩块及卵石堆积。
山坡森林茂密,残坡积层较厚。
本区地形条件属中等类型。
基于生态修复背景下的矿山公园开发研究
基于生态修复背景下的矿山公园开发研究引言矿山开发和生态修复一直是一个矛盾的话题。
传统的矿山开发通常会给周围环境带来破坏,造成土壤贫瘠、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注重生态修复工作,希望通过绿化、水体处理等措施来改善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公园作为矿山生态修复的一种形式,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概念。
它旨在将废弃的矿山区域重新打造成具有生态、环保、休闲、观光等功能的城市绿地,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修复背景下的矿山公园开发研究,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矿山生态修复的现状及意义1.1 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矿山开发通常会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开发和植被破坏,土地受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污染。
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水质、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等,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是对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和重建,通过各种保护措施来提高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使其再次成为适宜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
生态修复对于缓解矿山对环境的破坏、改善空气、水质,并保护植被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矿山公园的概念和作用矿山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矿山公园还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加城市的软实力。
三、矿山公园开发的框架和步骤矿山公园开发的框架包括生态修复、场地开发、功能规划等三个方面。
首先要进行矿山区域的生态修复,包括植被的重新恢复、水体的治理等工作。
然后进行场地的开发,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景观的规划。
最后进行功能规划,确定矿山公园的主题和定位。
矿山公园的开发步骤包括勘察评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个环节。
在勘察评估阶段,需要对矿山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潜在的开发价值和潜在的风险。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确定矿山公园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矿坑地区是指由于矿业开采所形成的地表裂缝、堆积岩层、碎石坡等残破土地。
在矿业资源开发中,矿坑地区的景观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矿坑地区的景观修复改造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探讨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的重要性1. 生态环境保护矿坑地区的开采活动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土地沙化、植被丧失、水源污染等问题。
对矿坑地区进行景观修复改造,不仅可以修复受损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2. 社会经济发展矿坑地区的景观修复改造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善地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景观修复改造还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3. 旅游资源开发经过景观修复改造的矿坑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景观,可以成为旅游胜地,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对矿坑地区进行景观修复改造还可以推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自然演替修复模式自然演替修复模式是指通过植被的自然演替过程进行景观修复,使植被逐步恢复,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种修复模式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干预,能够节约成本,但修复周期较长,且可能存在生态系统恢复不完全的问题。
2. 人工引种修复模式人工引种修复模式是指通过人工引种植物,加速植被的恢复,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种修复模式可以缩短修复周期,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但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且可能存在引种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 生态工程修复模式生态工程修复模式是指通过土地整治、水土保持、水域治理等生态工程技术手段,对矿坑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改造。
这种修复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但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1.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矿坑地区的景观修复改造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专业视角下的矿区环境整治山西沁和能源集团下属矿区景观重建与植被恢复设计关键词:中文摘要:1.项目概况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生产是山西省主要经济支柱,但煤矿的建设和生产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等生态灾害严重,并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
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并下文对省内矿区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沁和能源集团下属永红煤矿、永安煤矿、端氏煤矿和侯村煤矿的景观重建和植被恢复设计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四个矿均位于晋城市沁水县东南,该区地处太行山南段西侧,属侵蚀山地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
受地脉的影响,矿区内地形大多高低起伏,矿区周边群山环绕。
2 环境问题综述2.1 矿区内缺树少绿,景观破碎,系统性差办公区和生活区虽已做基本绿化,但重装饰,层次单一,树种单调,绿量低。
生产区为污染重地,绿地率极低,受生产要求影响,绿化难度大。
生产区和办公区之间空间上虽相对隔离,但之间未形成生态隔离带。
矿区道路绿化缺乏,未形成连续的绿廊,总之,矿区内部绿化联系性和系统性差,景观破碎。
景观形态规整、呆板,与周围自然山体形态相融性差。
2.2 矿区周边受影响地带立地条件差,绿化覆盖率低,造林难度大矿区周边多为石质或土石混合的山地,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
矿区的建设扰动了矿区周边山体,形成很多人工坡面,部分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不稳定、易坍塌。
针对不稳定破面现状多采用工程防护,增加了硬质界面。
2.3 矸石山污染严重,占用大量土地矸石山是矿区重要工业废弃地,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矸石山生态恢复是本次设计和研究的重点。
3 寻找切入点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大题目,需要多专业的配合和参与,也给园林专业设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设计以园林、林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矿区形态建设、生态建设、文态建设为切入点,展开矿区景观重建和植被恢复的研究。
3.1 形态建设----促进形成自然形态,与周围山水相融共生综合研究现有矿区景观形态,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段,柔化建筑及工业化设施的硬质界面。
通过丰富树种,增加种植层次,丰富林冠线,形成绿色廊道等手法,促进景观自然形态的形成,达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使矿区融于周边自然环境之中。
建构筑物是矿区主要景观形态,规划对建构筑物提出改造建议,使建构筑物形态上尽量简洁,色彩上尽量朴素,将其作为绿色环境本底之中的艺术品来点缀。
3.2 生态建设----遵循自然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建设近顶级稳定的植物群落以本土植物为主要植物组分构建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形成稳定的近顶级植物群落。
对不同的用地功能进行分析,构建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如办公区构建文化艺术型植物群落,展示企业风采和形象;生活区构建休闲保健型植物群落,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生产区通过各种手段“见缝插绿”,建设生态环保型植物群落,改善生产区生态环境;周边山体则以乡土树种为主,构建具有山林野趣特色的植物群落。
3.3 文态建设---展示矿区风貌,延续矿区文脉综合分析场地肌理和场地文脉,适度恢复环境本底,使场地肌理自然延续。
对场地内未挖断的山体余脉进行保留,并于合适位置设计地形,与山体余脉呼应,与周边山体相融。
对废弃工业设施综合研究和利用,以此为基础建设工业遗址公园,使其得以新生,展示矿区风貌的同时开展工业旅游,使矿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 综合整治模式策划4.1 办公区---构建文化艺术植物群落综合研究办公区绿化现状提出如下景观重建方案(1)增加乔木树种,丰富种植层次;(2)建筑周边、道路交叉口、入口等处重点美化,植物造景为主,点缀雕塑等园林艺术小品,展示矿区文化风采;(3)大面积绿化采用群落式种植,使其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层次变化;(4)办公区周边建设自然式绿带,形成办公区景观际线,与远山近水相呼应;(5)地域特色与现代工业的科技、高效相结合,突出矿区风貌。
4.2 生活区---构建休闲康体植物群落生活区景观设计体现休闲和康体保健功能,建设宜居环境,注重选择杀菌、保健、吸收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形成休闲康体植物群落。
植物种植形式以疏林草地为主,体现阳光、植物等自然因子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并种植观赏性强的植物增加视觉舒适度,从生理和心理方面体现环境的人文关怀。
林中隙地设置休闲建身步道和尺度宜人的健身活动广场,满足小区居民户外活动和游憩散步需求。
4.3 生产区---见缝插绿,构建生态环保型植物群落生产区以改善环境为主,见缝插绿,构建生态环保型植物群落。
采取大面积铺装广场挖树穴,墙面和坡体进行立体绿化,建屋顶花园等多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
重要污染源周围、与居民区和办公区毗邻处设置绿化隔离带,有效控制并消减各类污染。
树种选择以耐污染和吸收污染能力强的乡土乔木品种为主,增加绿量。
4.4 矸石山绿化---研究植被恢复新模式矸石山分两种类型,即固定和正在堆积的矸石山。
对固定矸石山的改造,采用建立人工生态系统,让植物的侵入和人工有目的复垦种植来完成矸石山的生态重建。
首先确定矸石山的土壤特性及各种物质的含量,根据化验结果,进行人工矸石山土壤层的改良,形成人工土层,再对人工土层施用矿物肥和有机肥。
待矸石山表土层形成后先种草,控制水土流失,再植树,植物品种选择以豆科植物为主,如刺槐、紫穗槐、锦鸡儿、胡枝子等。
对野生植物的入侵采取人工干预和引导的方式,使之与人工建植的植被系统互利互惠。
对还正在堆积的矸石山,采取隔离和分层压实的办法,减少矸石山内的氧气含量,防止矸石山自燃,同时减少对地下水和周边土壤的污染,为进一步进行植被恢复打好基础。
结合具体情况在临时矸石山周围设10米以上防护林带,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式种植方式,将矸石山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4.5 矿区外围荒山---植被恢复与造林技术相结合按照场地立地条件,划分立地类型,根据不同立地类型采用不同的造林模式。
顺应植物群落演替规律,首选种植幼苗期喜光、耐干旱和脊薄、生长迅速的先锋树种,如黄刺梅、荆条、锦鸡儿、紫穗槐、侧柏、连翘、刺槐、黄栌等。
先锋树种成活后,可以形成有一定土层和有机质含量的荫蔽和半荫蔽小生境,为幼苗期耐阴、喜湿的顶极树种的繁育和生长创造条件,之后配植顶级树种,如松类、栎类和其他生长缓慢、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如银杏、黄连木、文冠果等,使后者逐步部分取代先锋群落,形成太行山地区典型的针阔叶混交植物群落。
4.6 矿区周边扰动地表---运用生物防护新技术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面坍塌矿区的建设扰动了地表,形成许多人造边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者可以造成坡体坍塌,目前基本采用工程防护控制水土流失和坡体坍塌。
为柔化硬质界面,增加绿化率,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对部分坡面进行生物防护。
如绿色罩面网结合攀缘植物的垂直绿化技术、客土喷播技术、TS技术等。
绿色罩面网结合攀缘植物的垂直绿化技术是以绿色罩面网为边坡表层防护为主材,固定于坡面,并结合种植攀缘植物,营造岩石边坡最终为植被覆盖的生态效果,应用的主要攀援植物有爬山虎、小叶扶芳藤、藤本月季、金银花、杠柳等;客土喷播技术是用高次团粒剂使客土形成密实结构,造就具有耐降雨侵蚀、牢固且透气、与自然表土相近的植被生长基础;TS技术是利用生物固氮原理、野生藤蔓植物抗逆性与高边坡绿化专用基材相结合的生产防治技术,该技术能使边坡绿化长期稳定保护生态环境。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为矿区生态恢复开辟了新的思路。
5 个性化景观设计5.1 永红煤矿---重点打造复合型人工植物群落永红矿为一老矿,绿化基本成型,现状绿化树种主要为柳树和杨树,矿区有部分闲置废弃地。
针对永红矿现状提出重点打造复合型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构建方案,具体作法为:第一、增加地被种植形成绿色本底,上层增加乔木种类和数量,形成复合式近自然人工植物群落;第二、在各类挡土墙基部种植适应性强的藤本植物,如三叶地锦、小叶扶芳藤等,并在其上部栽种枝条具柔性的各类花灌木如连翘、迎春、锦带花等,对墙体全方位立体绿化;第三、使用功能尚未确定的区域先作为苗木的储备地,以苗圃形式栽植规格相对较小的后期绿化用苗木,以减少裸露土地,增加绿化覆盖率;第四、废弃地全部绿化,构建稳定性强的人工植物群落。
5.2 永安旧矿---建工业遗址公园,展示矿区风貌永安旧矿以居住为主,现有一处废弃矿井。
经与业主磋商,将废弃矿井保留,展示工业遗址。
矿井周围山势雄伟,原有“百年永安”四个大字镶嵌于石壁之中,部分字迹剥落,沧桑、古老,设计尽量保留该处环境的原初性,周边进行绿化衬托,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处工业遗址公园,开展工业旅游,使煤矿采空后产业得以转型,探讨一条矿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5.3 端氏煤矿---构建贯穿矿区的绿色廊道端氏煤矿为一处新矿,许多设施在建设之中。
现状绿化以城市味极强的低矮修剪灌木为主种植。
设计尽量打破原有城市味极浓的设计特色,以原有低矮种植为基底,增加乡土乔木树种为主的上木,形成复层式种植结构。
重点建设矿区道路两侧绿带,以法桐为主进行种植,形成连续的绿廊,使矿区环境与周围山体相融共生。
5.4 侯村煤矿----与山水相融共生侯村矿为一带状厂址,一侧临侯村河,一侧临山。
设计将侯村河治理作为重点建设目标,对岸边垃圾进行清理,疏通河道,岸边建设10-30米的滨河带。
前期以绿化为主,待绿化成型后,增加部分亲水开放空间,形成一处滨河景观带,为厂区职工和附近居民提供一处休闲、散步场所。
6 结语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其设计和实施,感触颇多,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该项目设计有赖于园林、林学、生态、环保等多专业的配合,园林专业必需走出“造园匠师”的瓶颈,走向区域大环境的创造。
第二、时代赋予园林设计师神圣的使命,已从过去意义上的造园匠师发展到更深一层层面上的和谐环境创造者,更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己任。
参考资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