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实验2 流程控制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1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1上机实验报告

《测量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专业测绘工程_____班级学号测绘1302 12号姓名李新港指导教师束蝉方学期大三下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学院上机守则1.学生必须按指导教师安排的上机实验时间进入机房上机,未经许可,不得带外人进入机房。

2.进入机房时必须穿上鞋套,否则不得进入机房。

3.认真填写上机情况登记表,若遇计算机有异常情况,应先向老师汇报,不得擅自处理。

4.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即开机时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结束时须关闭计算机,关机时先通过Windows功能关闭系统,主机电源指示灯灭了以后再关闭显示器。

5.禁止上机时玩游戏或从事与上机实验无关的内容。

6.保持机房安静和整洁,不得携带食品、饮料进入机房,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杂物,禁止吸烟、大声喧哗或闲聊。

7.爱护机房设施,严禁更改设置参数、添加口令或删除非本人文件。

对于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他人上机者,将取消其上机资格。

8.严禁私自拆卸配件或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

一经发现,除要求按价赔偿外,将通报批评和取消其上机资格,情节严重者交有关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处理。

上机实验注意事项1、上机实验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上机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上机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2、严格遵守上机守则,严禁大声喧哗或玩游戏。

3、认真填上机实验记录,不可潦草,填写内容包括上机实验时间、地点、实验主要内容、步骤及完成成果说明等。

4、独立完成上机实验内容,实事求是,严禁抄袭他人作业。

若有弄虚作假现象,该课程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实验结束时,应向指导教师提交上机实验报告和有关成果,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关机和离开机房。

6、按时上机,不准迟到、早退、旷课,有事须预先履行请假手续,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实验一 Visual C++.NET环境和简单程序设计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机房:机号:其他成员:二、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实验二控制结构程序设计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机房:机号:其他成员:实验三空间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转换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机房:机号:其他成员:实验四高斯投影正反算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机房:机号:其他成员:实验五文件操作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机房:机号:其他成员:二、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实验六类的创建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机房:机号:其他成员:二、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实验七常用测量程序设计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机房:机号:其他成员:二、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

上机实验基本操作和程序管理【共10页】

上机实验基本操作和程序管理【共10页】

上机实验基本操作和程序管理-------------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上机实验基本操作和程序管理实验一 Windows7 的基本操作和程序管理【实验目的】1、查看有关计算机的基本信息2、掌握 Windows7 的桌面设置【实验内容】1、查看有关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并记录有关的系统信息。

【操作提示】“开始”——“计算机”——“系统属性”1 操作系统的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处理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系统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计算机全名: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动任务管理器,并记录有关的系统信息。

【操作提示】右键单击任务栏,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1 进程数:__________。

2 CPU 使用率: ______。

3 物理内存:______ _。

3、设置个性化的桌面1 更改计算机上的视觉效果和声音。

2 更改桌面图标。

3 更改鼠标指针。

4 更改窗口颜色。

5 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4、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和其他对象1 为“控制面板”建立快捷方式。

2 为“Windows 资源管理器”建立一个名为“资源管理器”的快捷方式。

3 为 Documents and Settings 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

4 为 Windows XP 主目录中的文件 Coffee bean、bmp 创建快捷方式。

5、使用小工具将钟表、日历和幻灯片添加在桌面,并对幻灯片显示的时间和图片之间的转换加以更改。

6、将桌面复制到“画图”中,名为“XXX 作业一” 。

C#实验报告

C#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理工类)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实验专业班级: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单)学生学号: 22 学生姓名:姜飞所属院部:信息技术学院指导教师:蔡群20 13 ——20 14 学年第 1 学期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验项目名称:C#概述实验学时: 2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1416实验日期: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1、熟悉Visual 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了C#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过程。

3、掌握简单窗体控件:Label、TextBox和Button的基本用法。

4、初步理解C#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要求1、熟悉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2、认真阅读本章相关内容,尤其是案例。

3、实验前进行程序设计,完成源程序的编写任务。

4、反复操作,直到不需要参考教材、能熟练操作为止。

三、实验设备及环境设备:奔腾4及奔腾4以上计算机环境:Visual Studio .NET 2010四、实验任务1、设计一个简单的C#控制台应用程序,逐行显示自己的学号、姓名、专业等信息。

2、设计一个C# 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实现个人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等)的输入操作。

五、核心代码1、namespace 11{class Program{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 number is:22"); ("\n");("my name is:姜飞");("\n");("my major is:计算机"); ("\n");();}}}实验结果:my number is:22my name is:姜飞my major is:计算机2、private void btnConfirm_Click(object sender,EventArgs e){(”学号:”+ +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 }实验结果:学号:22姓名:姜飞性别:女年龄:21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六、实验体会本次实验是初次接触c#程序设计,感觉很陌生,但在实验过程中,却也体会到了很多乐趣。

河北工业大学上机实验02

河北工业大学上机实验02

上机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2.1数据文件介绍 (1)2.2 估计以下模型 (2)2.3 实验报告要求 (2)三、重点内容回顾 (2)四、方程对象 (2)五、输入回归模型 (3)5.1 打开“方程设定对话框” (3)5.2 回归方程的输入方式 (4)5.3 选择估计方法 (5)5.4 样本范围 (5)5.5 补充内容:样本范围 (5)六、估计结果 (6)七、显著性检验 (7)八、预测 (8)8.1 扩充工作文件范围 (8)8.2 输入解释变量的取值 (8)8.3 点预测 (9)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应做到:熟悉EViews方程对象(equation),掌握EViews设定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方法,知晓EViews回归结果的各项含义,能使用方程对象(equation)进行假设检验、预测等操作,从而能用EViews进行实际经济问题的回归分析。

二、实验内容2.1数据文件介绍继续使用上机实验01中所建立的两个工作文件,即包含ceo和wage两个数据文档的工作文件。

Vote文件中包括了1988年美国众议院173次两党竞争的选举结果和竞选支出的数据。

每次竞争有两名候选人,A和B。

voteA为候选人A所得票数的百分比,shareA为候选人A 在总竞选支出中所占的百分比2.2 估计以下模型Ceo:用公司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roe)来度量公司的业绩,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公司业绩和ceo薪水之间的关系。

Wage:利用小时工资和受教育年限的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教育回报率。

如果某人的受教育年限比样本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高出5年,预测此人的小时工资是多少。

V ote:尽管影响竞选结果的因素很多(如候选人的素质等),但我们仍然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一下,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花费更多的钱能够得到更多的票数百分比。

如果有一个候选人,其竞选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是62%,预测此人的得票百分比是多少。

计算机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计算机过程控制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进行动、静态过程控制实验。

3.掌握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一台进口模拟电路板两块数字量输入板一块,板上有4个数字输入端口数字量输出板一块,板上有4个数字输出端口模拟量输入板一块,板上有4个模拟输入端口模拟量输出板一块,板上有4个模拟输出端口2.软件环境:C语言编程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模拟量动态过程控制实验在这个实验里,我们将运用计算机来控制一个简单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单纯的箱子,一个装满水的管子和一个电动水泵。

箱子内的水倒出的管子是通过一个手动阀门来控制的。

我们需要通过在计算机上设置参数,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将水流到箱子里面。

具体的实验流程如下:第一步:将装置的管道塞在一个抽象的状况里,包括启动点、流量量程、水箱容量和水泵能力。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传感器,将它们连接到计算机上。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调度流程图和程序代码。

第四步:假设5毫秒为起始的抽样间隔,从传感器中采取实时数据。

第五步: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控制,实现流量的自动调整。

2.实验二:模拟量静态过程控制实验在这个实验里,同样涉及到了控制一个简单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把一桶药液中的液体通过一个管子注入另一桶中。

我们需要通过以另一桶中的液体检测器作为输入,来决定药液流量的多少。

具体的实验流程如下:第一步:设置上下限。

第二步:通过给定的电路板读取输入信号,如在上述实验中,读取另一桶液体的高度。

第三步:通过传感器控制药液流量,调节控制变量。

第四步:将控制变量值输入计算机中,计算机按照设定的程序计算处理。

第五步:根据处理结果反馈指令,控制液体流量的调整,并根据设定的上下限来保持控制的稳定性。

四、实验步骤1.动态过程控制实验步骤:step1:安装设备,建立控制模型step2:连接设备到计算机上step3:设计控制程序,设置参数step4:模拟情况,校准传感器step5:启动数据采集程序step6:计算机处理数据step7: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程序参数 step8:记录结果并分析2.静态过程控制实验步骤:step1:安装设备,建立控制模型step2:连接设备到计算机上step3:设计控制程序,设置参数step4:根据设备情况,调节传感器 step5:启动数据采集程序step6:计算机处理数据step7: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程序参数 step8:记录结果并分析五、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计算机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流程控制实验报告

流程控制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流程控制实验二、实验目的1.掌握复合语句、if语句、switch语句的使用,熟练掌握for、while、do-while三种基本的循环控制语句的使用,掌握重复循环技术,了解转移语句与标号语句。

2.练习循环结构for、while、do-while语句的使用。

3.练习转移语句和标号语句的使用。

4.使用codeblocks开发环境中的调试功能:单步执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值。

三、实验任务1.源程序改错题下面是计算s=n!的源程序,在这个源程序中存在若干语法和逻辑错误。

要求在计算机上对这个例子程序进行调试修改,使之能够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例如,8!=40320。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i,n,s=1;printf("Please enter n:");scanf("%d",n);for(i=1,i<=n,i++)s=s*i;printf("%d! = %d",n,s);}2.源程序修改替换题(1)修改第1题,分别用while 和do-while 语句替换for 语句。

(2)修改第1题,输入改为“整数S ”,输出改为“满足n !≥S 的最小整数n ”。

例如输入整数40310,输出结果为n=8。

3.编程设计题(1)假设工资税金按以下计算方法计算:x<1000元,不收税金;1000<=x<2000,收取5%的税金;2000<=x<3000,收取10%的税金;3000<=x<4000,收取15%的税金;4000<=x<5000,收取20%的税金;x>5000, 收取25%的税金。

编写一个程序,输入工资金额,输出应收取的税金,要求用if 和switch 语句来实现。

(2)编写一个程序,将输入的一行字符复制到输出,复制过程中将一个以上的空格字符用一个空格字符代替。

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上机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3.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1. 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2)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输出。

(3)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光盘等,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4)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5)主板:连接各个硬件部件,提供电力和信号传输。

(6)内存: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

2. 计算机软件组成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基本功能。

(2)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特定需求。

3. 计算机工作原理(1)输入: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2)处理:CPU根据程序指令,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存储:将处理后的信息存储在存储设备中。

(4)输出: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4.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基本功能。

其原理如下:(1)进程管理:操作系统将计算机资源分配给不同的进程,实现多任务处理。

(2)内存管理:操作系统管理内存空间,实现虚拟内存,提高内存利用率。

(3)文件管理: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系统,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写等操作。

(4)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输入输出设备,实现设备的分配和调度。

上机操作实验报告

上机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机操作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教师:XXX一、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工具,如计算器、记事本等。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1)启动和关闭计算机(2)桌面操作:添加、删除桌面图标,调整桌面布局(3)文件管理: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4)系统设置:调整屏幕分辨率、设置网络连接、管理用户账户等2. 常用工具使用(1)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2)记事本:编写简单的文本文件(3)画图:绘制图形和编辑图片(4)写字板:编辑和排版文本3. 系统安全与维护(1)安装和卸载软件(2)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3)病毒查杀(4)备份和还原系统三、实验步骤1. 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

2. 调整桌面布局,添加和删除桌面图标。

3. 创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实验文件夹”,并将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文档保存到该文件夹中。

4. 使用文件管理功能,对实验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

5. 调整屏幕分辨率,设置网络连接,管理用户账户等系统设置。

6. 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7. 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并保存到实验文件夹中。

8. 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并保存为图片文件。

9. 使用写字板编辑一个文档,并保存为Word文档。

10. 安装一个软件,如QQ,并学习如何卸载软件。

11. 对磁盘进行清理和碎片整理,确保系统运行流畅。

12. 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确保系统安全。

13. 学习备份和还原系统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最新上机实验报告二

最新上机实验报告二

最新上机实验报告二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上机操作环境,掌握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

2. 学习并实践编程基础,增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1. 环境搭建:安装并配置必要的编程软件,如IDE、版本控制系统等。

2. 基础编程:完成一系列编程练习,包括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循环、函数等。

3. 算法实现:编写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4. 调试与优化:学习调试技巧,优化代码性能,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5. 版本控制:学习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进行代码管理和协作开发。

实验步骤:1.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2.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完成基础编程练习。

3. 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给定问题,编写代码实现。

4. 利用调试工具进行代码调试,修正发现的错误和不足。

5. 学习并实践版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进行代码的提交、更新和合并。

实验结果:1. 成功搭建了实验所需的软件环境,并熟悉了各个工具的基本操作。

2. 完成了所有基础编程练习,并通过测试,代码逻辑清晰,运行无误。

3. 实现了排序和查找算法,并通过案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

4. 通过调试,优化了代码结构和性能,提升了程序的运行速度。

5. 掌握了版本控制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基本的代码管理和协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不仅巩固了编程基础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调试工具和版本控制系统,这些技能对于未来的编程学习和软件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编写可读性强、可维护性高的代码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提高我的编程技能,并更加注重代码质量。

计算机网络上机指导书实验二

计算机网络上机指导书实验二

计算机网络上机指导书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上机作业二(大试验)

上机作业二(大试验)

应用系统的任务设计实习图1:普通型自动喷灌机图2A:手持操作控制器图2B:中央车台控制器上图展示的是普通型自动喷灌机。

其嵌入式实时控制部分包括手持操作控制器及中央车台控制器两部分。

系统需求说明:自动喷灌机可以在种植大棚内的天车轨道上往复运行,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喷水装置实现对一定面积内的农作物进行灌溉。

喷水装置共有左右两个喷管,每个喷管上各有十个喷头,控制系统应可以分别控制每个喷管的开闭,自动喷灌机停止时两个喷管都是关闭的,而自动喷灌机运行时可分别设定每个喷管的状态为:双向运行时均开启喷水、仅正向运行时开启喷水、仅反向运行时开启喷水、双向运行时均不喷水。

由于每个喷管的水流量是固定的,因此喷水量是靠喷灌机的行进速度来调节的,控制系统应可以预先设定喷灌机的运行速度,并且可以分别设定正向与反向运行时不同的运行速度。

自动喷灌机的喷灌工作模式有两种,手动启动和定时启动。

其中手动启动又分为启动正向运行与启动反向运行;定时启动则是预先设定一个周期时间,喷灌机进行倒计时,时间到自动开始一次往复运行,并开始下一次倒计时,如此不断循环。

另外手动启动还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只有启动正向运行和停止两个功能。

任何时刻可以通过停止操作停止喷灌机的运行。

所有参数可在喷灌机停止状态下设定,喷灌机运行时禁止设定参数。

所有参数要求预设缺省值。

自动喷灌机运行时会接收到六个工作现场的反馈信号,这六个信号的定义及响应需求为:1、起点信号:喷灌机位于天车轨道的起点位置时出现。

在喷灌机反向运行到起点时要求喷灌机能够自动停车。

2、终点信号:喷灌机位于天车轨道的终点位置时出现。

在喷灌机正向运行到终点时要求喷灌机能够自动停车,并随即开始反向运行。

3、运行信号:喷灌机运行时每100毫秒出现一次。

若控制系统启动了喷灌机运行,但不能在随后的每个100毫秒内检测到运行信号,则应给出停车命令,同时报警。

(这可能是喷灌机小车在机械上被卡住,导致并没有实际运行,这时应发出停车命令停止运行过程,以防止电动机因堵转而烧毁。

《实验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据的图形显示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MiniTAB基本使用方法,如何在MiniTAB使用图形显示及数据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模拟研究一种新的,完全的有机化合物来替代CCA(一种目前工厂常用的用来减少木材腐烂和虫蛀危害的防腐剂),使得既能够保持木材的质量,又要消除公众利益团体对产品的质疑。

在研究中,你企图模拟CCA 和新的有机化合物在60 年的时间中保护木材的功效。

同样规格的松木板被用来实验这两种防腐剂,在实验过程中使用 3 种不同标准饱和度的溶液,并把木材放置在老化容器中。

然后木板再被用来测试它的最大负载量,以用来查看不同的方案是如何保护木材的。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电脑,MiniTAB软件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见附录一五、实验报告要求认真按照附录一的步骤,单独完成,并当堂回答以下的思考题,上机结束后将本报告交实验室。

六、思考题1, 通过本节的图形输出与显示,为什么说已经显示了CCA一直表现的比Organic(有机混合物)好?答:因为从图中点可以看出,CCA样本的强度值总体上比Organic更高。

由此推算出CCA表现的比Organic(有机混合物)好。

2,你能顺利地改变工作表数据替换变量吗?如果能,叙述一下你的操作方法?如果不能,原因在哪里?答:可以。

在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情况下,改变工作表数据是允许的。

具体操作方法:选择Editor>Create Similar Graph将允许你替换掉任何用来创建图形的变量,而且不用在图形数据源对话框中重新输入信息,而且也不会丢失任何先前所做过的更改。

3,通过本节学习,你主要学习到了什么?答:我主要学习到怎样通过多组数据创建散点图,重新设置变量,使得图形显示更容易去分析,得到我们想要的实验结果。

同时,我也知道怎样去改变工作表数据替换变量。

实验二:数据的输入/输出与数据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如何在MiniTAB使用Excel数据表、如何输入/输出数据,以及利用MiniTAB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范文最新推荐------------------------------------------------------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

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nbsp;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1.格式:&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 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1 / 3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 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用户名se××××学号姓名&nbsp; 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实验2 M文件和流程控制语句[参考答案]

实验2 M文件和流程控制语句[参考答案]

实验2 M 文件和流程控制语句参考答案1、 编写一个函数文件fun.m ,用于求∑==101n n n a ,然后在命令文件中给定a 的值,调用函数fun 。

建立函数M 文件fun.mfunction s=fun(a)s=0; for i=1:10s=s+a^n;endMATLAB 命令:>> a=3;>> s=fun(a)2、 编写一个函数文件,求小于任意自然数n 的斐波那契数列各项。

Fibnacci 数列定义如下:⎪⎩⎪⎨⎧>+===--2,112121n f f f f f n n n建立函数M 文件fib.mfunction f=fib(n)if n==1f=1;endif n==2f(1)=1;f(2)=2;endif(n>2)f(1)=1;f(2)=2;for i=3:nf(i)=f(i-1)+f(i-2);endend3、 编制一个解数论问题的函数文件:取任意整数,若是偶数,则除以2,否则乘3加1,重复此过程,直到整数变为1。

建立函数M 文件collatz.mfunction c=collatz(n)% collatz% Classic “3n+1” Ploblem from number theoryc=n;while n>1if rem(n,2)==0 %返回n/2的余数n=n/2;elsen=3*n+1;endc=[c n];end4、编写一个函数M文件([y1,y2]=fun(x1,x2)),使之可以处理1个或两个输入参数,一个或两个输出参数,满足如下条件:当只有一个输入参数x1时:如果只有一个输出参数y1,则y1=x1;如果有两个输出参数y1,y2,则y1=y2=x1/2;当有两个输入参数x1,x2时:如果只有一个输出参数y1,则y1=x1+x2;如果有两个输出参数y1,y2,则y1=y2=(x1+x2)/2; 建立函数M文件fun.mfunction [y1,y2]=fun(x1,x2)if nargin=1&nargout=1y1=x1;elseif nargin=1&nargout=2y1=x1/2;y2=y1;elseif nargin=2&nargout=1y1=x1+x2;elseif nargin=2&nargout=2y1=(x1+x2)/2;y2=y1;end5、A=rand(3,4)<0.7, 编程实现查找矩阵A的每行中第一个0元素所在的列。

自动控制上机实验

自动控制上机实验

自动控制上机实验实验准备:自动控制系统工具的载入第一步:打开Matlab ,在命令窗口输入自动控制系统工具所在目录。

输入形式如下: cd c:\acsys2002\ACSYS2002_PRER13第二步:在命令窗口输入:ACSYS 即可弹出自动控制系统工具。

实验一:传递函数工具箱的应用实验目的:掌握利用TFtool 工具箱对传递函数进行形式转换,了解使用laplace 反变换方法。

实验步骤:● 打开TFtool 工具箱。

● 确定输入类型。

● 输入传递函数的参数。

● 将传递函数从多项式形式转换为零极点形式,或者相反。

● 确定系统的部分因式分解。

● 使用laplace 反变换命令。

实例分析: 53()(1)(2)(3)s G s s s s +=+++ 1. 打开TFtool 工具箱点击ACSYS 中的Transfer Function tool 或者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TFtool。

2.确定输入类型根据函数形式可选择多项式形式(Polynormials),和零极点形式(P.Z.C)此例为零极点模式,选好输入模式后,可以看到如下窗口:3.输入传递函数的参数点击方块G输入G(s)属性值。

根据指示将系统参数依次输入。

输入完毕后一定要点击“APPLY”来退出这个窗口。

4.传递函数转换点击calculate,即可实现由零极点类型转换为多项式类型,或者相反。

此时图中还会给出函数的零极点。

同时在MATLAB命令窗口还将给出更详细的表达式。

Matlab中显示5. 确定系统的部分因式分解当使用过calculate 后,partial fraction 部分因式分解按钮被激活。

点击之后部分因式系数和相应的极点,将被计算出来。

根据上面的公式可将其部分因式表示出来。

176()12G s s s s 3−=+++++ 6. laplace 反变换方法一:第5步做完后,我们可以激活laplace 变换表格或应用laplace 变换的基本原理来得到时域表达式。

《上机实验》课件

《上机实验》课件
来自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 全问题
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 全意识,包括穿戴实验服、 戴手套等。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
1
实验一:XXX
介绍第一个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和设备清单、实验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2
实验二:XXX
介绍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和设备清单、实验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3
实验三:XXX
个人心得和感悟
分享个人在实验中的体验和感想,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实验并思考。
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启示
探讨实验对学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培 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上机实验》PPT课件
欢迎使用《上机实验》PPT课件。本课件将为您介绍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 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个人心得与体会。
第一部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目的和意义
解释实验的重要性和目标, 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 们对实验的探索。
实验所需材料与设备
列出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材料 和设备清单,确保学生做好 准备。
介绍第三个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和设备清单、实验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说明学生应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2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解释数据的含义,并得出结论。
3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提供结论,并讨论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四部分:实验心得与体会

第二次上机作业控制流程

第二次上机作业控制流程

第二次上机作业控制流程英文回答:Control Flow in the Second Programming Assignment.In the second programming assignment, we will explore control flow in more depth. Control flow refers to the order in which statements are executed in a program.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control flow statements:1. Sequential execution: Statements are executed one after the other in the order they appear in the code.2. Conditional execution: Statements are executed only if a certain condition is met.3. Looping: Statements are executed repeatedly until a certain condition is met.In this assignment, we will use all three types ofcontrol flow statements to create a program that reads input from the user and performs different actions based on the input. The program will use if-else statements to handle conditional execution, and while and for loops to handle looping.中文回答:第二次上机作业控制流程。

XX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技术与原理上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XX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技术与原理上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XX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技术上机实验报告班级:0212#学号:0212##姓名:#####目录自动控制技术上机实验报告 (1)时域分析 (3)1.1源程序及结果 (3)1.2源程序及结果 (5)1.3源程序及结果 (6)1.4源程序及结果 (8)频域分析 (9)2.1源程序及结果 (9)2.2源程序及结果 (13)2.3源程序及结果 (14)2.4源程序及结果 (15)2.5源程序及结果 (16)现代控制理论 (18)3.1源程序及结果 (18)3.2源程序及结果 (21)3.3源程序及结果 (24)3.4源程序及结果 (25)3.5源程序及结果 (26)校正设计 (27)1.增量PID控制算法 (27)2.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 (29)3.抗积分饱和PID控制算法 (32)4.带死区的PID控制算法 (36)时域分析1.1源程序及结果ft = 30;M=1;B=5;K=20;tspan = [0,5];x0= [0,0];options = odeset('AbsTol',[1e-6;1e-6]);[T,X]=ode45('xt4odefile',tspan,x0,options);figure(1)subplot(3,1,1),plot(T,X(:,1),'r'),title('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grid on subplot(3,1,2),plot(T,X(:,2),'b'),title('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grid on subplot(3,1,3),plot(X(:,2),X(:,1),'m'),title('位移随速度变化曲线'),grid ona = 1/M*(ft-B*X(:,2)-K*X(:,1));i = 1;while (abs(a(i))>0.0001|(abs(X(i,2))>0.0001))i = i+1;enddisp('系统到达稳态时的时间、速度和加速度及对应的位移分别为:'); result = sprintf('时间t=%4.2f\n',T(i));disp(result);result = sprintf('速度v=%9.6f\n',X(i,2));disp(result);result = sprintf('加速度a=%9.6f\n',a(i));disp(result);result = sprintf('位移d=%6.4f\n',X(i,1));disp(result);其中xt4odefile.m文件为function xt = odefileC(t,x);ft = 30;M=1;B=5;K=20;xt = [x(2);1/M*(ft-B*x(2)-K*x(1))];end输出:系统到达稳态时的时间、速度和加速度及对应的位移分别为:时间t=4.47速度v=-0.000087加速度a=-0.000060位移d=1.50001.2源程序及结果num=[2,5,7];den=[1,6,10,6];[z,p,k]=tf2zp(num,den) [r,a,b]=residue(num,den)输出:z =-1.2500 + 1.3919i-1.2500 - 1.3919ip =-3.7693-1.1154 + 0.5897i-1.1154 - 0.5897ik =2r =2.2417-0.1208 - 1.0004i-0.1208 + 1.0004ia =b =[]结论:零点为-1.2500 + 1.3919i ,-1.2500 - 1.3919i ;极点为-3.7693 ,-1.1154 + 0.5897i,-1.1154 - 0.5897i ;增益为21.3源程序及结果num=[6.3223,18,12.811];den=[1,6,11.3223,18,12.811];t=0:0.005:20;[y,x,t]=step(num,den,t);plot(t,y);grid ontitle('单位阶跃响应曲线')xlabel('t')ylabel('c(t)')r10=1;while y(r10)<.1; r10=r10+1;end;r90=1;while y(r90)<.9; r90=r90+1;end;rise_time=(r90-r10)*0.005[ymax,tp]=max(y);peak_time=(tp-1)*.005max_overshoot=ymax-1s=4001;while y(s)>.98&y(s)<1.02;s=s-1;end;setting_time=(s-1)*.005输出:rise_time =0.5750peak_time =1.6700 max_overshoot =0.6182 setting_time =02468101214161820 00.20.40.60.811.21.41.61.8单位阶跃响应曲线tc(t)1.4源程序及结果num=[1 1];den=[1 5 6 0];sys1=tf(num,den)subplot(3,1,1)step(sys1)subplot(3,1,2)rlocus(num,den)title('系统的根轨迹曲线')r=rlocus(num,den,20.575)a=[1];b=[1 0.8989];sys2=tf(a,b)sys=series(sys1,sys2)%系统串联subplot(3,1,3)step(sys)输出:Transfer function:s + 1-----------------s^3 + 5 s^2 + 6 sr =-2.0505 + 4.3225i -2.0505 - 4.3225i -0.8989Transfer function:1----------s + 0.8989Transfer function:s + 1-------------------------------------s^4 + 5.899 s^3 + 10.49 s^2 + 5.393 s0.51 1.52 2.53x 104500010000Step ResponseTime (sec)A m p l i t u d e-3.5-3-2.5-2-1.5-1-0.500.5-10010系统的根轨迹曲线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00.51 1.52 2.53x 104500010000Step ResponseTime (sec)A m p l i t u d e频域分析2.1源程序及结果w=logspace(-1,3,1000); %比例环节 num0=0.01; den0=1;g0=tf(num0,den0);bode(g0,w)title('比例环节')grid%二阶积分环节num1=1;den1=[1,0,0];g1=tf(num1,den1); figure(2)bode(g1,w)title('二阶积分环节') grid%二阶微分环节num2=[1,0.01,1]; den2=1;g2=tf(num2,den2); figure(3)bode(g2,w)title('二阶微分环节') grid%振荡环节num3=1;den3=[0.25,0.01,1]; g3=tf(num3,den3); figure(4)bode(g3,w)title('振荡环节')grid%总:num=0.01*[1,0.01,1]; den=[0.25,0.01,1,0,0]; g=tf(num,den); figure(5)bode(g,w)title('原总波特图') grid输出:-150-100-50Magnitude(dB)10-1100101102103 -180-135-90-45Phase(deg)原总波特图Frequency (rad/sec)2.2源程序及结果num=[0,20,20,10];den=conv([1,1,0],[1,10]);nyquist(num,den)输出:-1-0.500.51 1.52-20-15-10-55101520Nyquist Diagram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2.3源程序及结果num=[2000,2000];den=conv([1 0.5 0],[1 14 400]); nichols(num,den) v = [-270 -90 -40 40]; axis(v) ngrid输出:-270-225-180-135-90-40-30-20-10102030406 dB3 dB1 dB0.5 dB0.25 dB0 dBNichols ChartOpen-Loop P hase (deg)Open-LoopGain(dB)2.4源程序及结果num = [0 2000 2000];den = conv([1 0.5 0],[1 14 400]);h=tf(num,den);bode(h);num = [0 2000 2000];den = conv([1 0.5 0],[1 14 400]);h=tf(num,den);[gm,pm,wg,wc]=margin(h)输出:gm =2.7493pm =73.3527 wg =19.8244 wc =-150-100-5050100Magnitude(dB)10-210-1100101102103 -270-225-180-135-90Phase(deg)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2.5源程序及结果num=[0 0 0 1];den=conv([.5 1 0],[1 1]);sysp=tf(num,den)sys=feedback(sysp,1)w=logspace(-1,1);bode(sys,w)grid on;[mag,phase,w]=bode(sys,w);[Mp,k]=max(mag);resonant_peak=20*log10(Mp)resonant_fre=w(k)n=1;while 20*log10(mag(n))>-3;n=n+1;end; bandwidth=w(n)输出:Transfer function:1---------------------0.5 s^3 + 1.5 s^2 + sTransfer function:1-------------------------0.5 s^3 + 1.5 s^2 + s + 1resonant_peak =5.2388resonant_fre =0.7906bandwidth =1.2649-60-40-202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10101-270-180-9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Frequency (rad/sec)现代控制理论3.1A3.1源程序及结果num = [1 2 3];den = [1 3 3 1];[A,B,C,D] = tf2ss(num,den)输出:A =-3 -3 -11 0 00 1 0B =1C =1 2 3D =3.2B源程序:Z=[-1 -3];P=[0 -2 -4 -6];K=4;[A,B,C,D]=zp2ss(Z,P,K)输出:A =-10.0000 -4.8990 0 04.8990 0 0 0-6.0000 -4.2866 -2.0000 00 0 1.0000 0B =11C =0 0 0 4D =3.1C源程序:A=[0 1;1 -2];B=[0;1];C=[1 3];D=1;[num,den]=ss2tf(A,B,C,D); tf(num,den)[z,p,k]=ss2zp(A,B,C,D);zpk(z,p,k)输出:Transfer function:s^2 + 5 s-------------s^2 + 2 s - 1Zero/pole/gain:s (s+5)--------------------(s+2.414) (s-0.4142)3.2源程序及结果A1=[0 1;-1 -2];B1=[0;1];C1=[1 3];D1=[1];A2=[0 1;-1 -3];B2=[0;1];C2=[1 4];D2=[0];[A,B,C,D]=series(A1,B1,C1,D1,A2,B2,C2,D2) [A,B,C,D]=parallel (A1,B1,C1,D1,A2,B2,C2,D2) [A,B,C,D]=feedback (A1,B1,C1,D1,A2,B2,C2,D2) [A,B,C,D]=feedback (A1,B1,C1,D1,A2,B2,C2,D2,+1)输出:串联连接A =0 1 0 0-1 -3 1 30 0 0 10 0 -1 -2B =11C =1 4 0 0D =并联连接A =0 1 0 0-1 -2 0 00 0 0 10 0 -1 -3B =11C =1 3 1 4D =1单位负反馈连接A =0 1 0 0-1 -2 -1 -40 0 0 11 3 -2 -7B =11C =1 3 -1 -4D =1单位正反馈连接A =0 1 0 0-1 -2 1 40 0 0 11 3 0 1B =11C =1 3 1 4D =13.3源程序及结果A=[0,-2;1,-3];t=.2;F=expm(A*t) %转移矩阵B=[2;0];C=[0,3];D=[0];x0=[1,1];t=[0,.2];u=0*t;[y,x]=lsim(A,B,C,D,u,t,x0)输出:F =0.9671 -0.29680.1484 0.5219y =3.00002.0110x =1.0000 1.00000.6703 0.6703结论:t=0.2时,系统响应为6703.0)0()0(21==x x ,y (0.2)=2.01103.4源程序及结果A=[-3,1;1,-3];B=[1,1;1,1];C=[1,1;1,-1];D=[0];Qc=ctrb(A,B)Qo=obsv(A,C)Rc=rank(Qc)Ro=rank(Qo)输出:Qc =1 1 -2 -21 1 -2 -2 Qo =1 11 -1-2 -2-4 4Rc =1Ro =2结论:能控性矩阵和能观性矩阵的秩分别为1,2,又系统阶次是2,故系统是不可控的,是可观测的。

织物上机实验报告

织物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织物上机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纺织工程实验室实验目的:1. 熟悉织物上机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掌握不同织物类型在上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了解织物上机后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器材:1. 织机:平纹织机、缎纹织机、提花织机2. 织物原料:棉纱、化纤纱、丝绸等3. 织物辅料:梭子、筘子、经轴、纬轴等4. 测量工具:米尺、经纬密度计等5. 记录工具:实验记录本、相机等实验步骤:一、准备阶段1. 确定织物类型和规格,选择合适的织机。

2. 根据织物类型和规格,准备相应的原料和辅料。

3. 对织机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织机运行正常。

4. 根据织物规格,调整织机的相关参数,如筘号、纬密等。

二、上机操作1. 梭子操作:将梭子放入梭口,确保梭子与筘子紧密贴合。

2. 纬纱穿入:将纬纱从经轴穿入筘子,使纬纱均匀分布在梭口两侧。

3. 经纱引出:将经纱从经轴引出,使经纱均匀分布在梭口两侧。

4. 纬纱送入:将纬纱从梭口送入,使纬纱与经纱交织成织物。

5. 织物形成:在织机的作用下,经纬交织形成织物。

6. 织物收卷:将织好的织物从织机中收卷,准备后续处理。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梭子与筘子的贴合度,确保纬纱与经纱交织均匀。

2. 调整织机参数时,要符合织物规格要求,避免因参数不当导致织物质量下降。

3. 注意梭子、筘子等辅料的选用,确保其与织物原料相匹配。

4.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四、质量控制1. 观察织物表面,检查是否存在破洞、跳纱、皱褶等缺陷。

2. 使用米尺测量织物长度和宽度,确保织物尺寸符合要求。

3. 使用经纬密度计测量织物经纬密度,确保织物密度均匀。

4. 检查织物手感,确保织物柔软、舒适。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完成三种织物类型(平纹、缎纹、提花)的上机操作,实验结果如下:1. 平纹织物:经纬交织均匀,无破洞、跳纱、皱褶等缺陷,尺寸符合要求,密度均匀,手感柔软舒适。

2. 缎纹织物:经纬交织均匀,无破洞、跳纱、皱褶等缺陷,尺寸符合要求,密度均匀,手感柔软舒适。

CASS实验报告二

CASS实验报告二

上机实验报告(二)测制地形图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CASS成图软件进行地形图内业成图;2、掌握“草图法”和“简码法”成图方法。

3、学会使用CASS成图软件生成等高线。

4、掌握不规则三角网的构建与修改方法。

5、通过实习,掌握测制地形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对于图形的生成,CASS提供了“草图法”、“简码法”、“电子平板法”、“数字化仪录入法”等多种成图作业方式,并可实时地将地物定位点和邻近地物(形)点显示在当前图形编辑窗口中,操作十分方便。

首先,要确定计算机内是否有您要处理的坐标数据文件(即您是否将野外观测的坐标数据从电子手簿或带内存的全站仪传到计算机上来)。

如果没有,则要进行数据通讯。

二、实验内容1、“点号定位”法作业流程(1)定显示区首先移动鼠标至“绘图处理”项,按左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定显示区”项,按左键,即出现一个对话窗,这时,需输入碎部点坐标数据文件名。

可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如在“文件(N):”(即光标闪烁处)输入E:\CASS70\DEMO\YMSJ.DAT后再移动鼠标至“打开(O)”处,按左键。

也可参考WINDOWS选择打开文件的操作方法操作。

(2)选择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移动鼠标至屏幕右侧菜单区之“坐标定位/点号定位”项,按左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点号坐标点数据文件名E:\CASS70\DEMO\YMSJ.DAT 后,命令区提示:读点完成!共读入60点。

(3)绘平面图根据野外作业时绘制的草图,移动鼠标至屏幕右侧菜单区选择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然后在屏幕中将所有的地物绘制出来。

系统中所有地形图图式符号都是按照图层来划分的,例如所有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都放在“控制点”这一层,所有表示独立地物的符号都放在“独立地物”这一层,所有表示植被的符号都放在“植被园林”这一层。

2、“点号定位”法作业流程(1)定显示区此步操作与“点号定位”法作业流程的“定显示区”的操作相同。

(2)选择坐标定位成图法移动鼠标至屏幕右侧菜单区之“坐标定位”项,按左键,即进入“坐标定位”项的菜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机实验2 流程控制实验
一、实验名称:算运费
二、试验目的
掌握JA V A的分支选择结构。

三、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JA V A应用程序,该程序可以按照包裹的重量计算从北京到上海的快递费用。

快递费用的算法如下:不到1公斤,快递费用10元。

超过1公斤不到6公斤,每超过1公斤8元,不足1公斤按照1公斤计算。

等于或者超过6公斤,首重10元,每超过1公斤7元,不足1公斤按照1公斤计算。

例如:包裹重0.8公斤,快递费用10元;包裹重1.2公斤,快递费用18元;包裹重2.6公斤,快递费用26元;包裹重6公斤,快递费用45元;包裹重7.3公斤,,快递费用59元。

提示:Math.round()函数四舍五入;Math.ceil()函数上取整;Math.floor()函数下取整
System.out.println(Math.round(5.2)); //5
System.out.println(Math.ceil(5.2)); //6.0
System.out.println(Math.floor(5.2)); //5.0
2、编程求1000以内的水仙花数,水仙花数是三位数,它的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这个数本身。

水仙花数是指一个n 位数( n≥3 ),它的每个位上的数字的n 次幂之和等于它本身。

(例如:1^3 + 5^3 + 3^3 = 153)。

3、编程求10000以内的完全数,完全数是等于其所有因子和(包括1但不包括这个数本身)的数。

如6=1+2+3
例如:第一个完全数是6,它有约数1、2、3、6,除去它本身6外,其余3个数相加,1+2+3=6。

第二个完全数是28,它有约数1、2、4、7、14、28,除去它本身28外,其余5个数相加,1+2+4+7+14=28。

第三个完全数是496,有约数1、2、4、8、16、31、62、124、248、496,除去其本身496外,其余9个数相加,1+2+4+8+16+31+62+124+248=496。

后面的完全数还有8128、33550336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