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凤——南宋大臣

合集下载

丁大全

丁大全
丁大全知道自己入朝以来,并无半点可以在人前夸耀的政绩,想凭劳而苦干压董槐一头比登天还难,想推倒董槐只能暗地下手。他先上疏弹劾董槐功高震主,特权谋私,图谋不轨。奏章呈上去,他急不可待地盼理宗立刻下旨罢董槐的相位,等到半夜不见动静,丁大全没了耐性,竟穿戴整齐调隅兵百余人,持刀露刃地包围了董槐的府第。以台牒驱迫董槐出来,董槐并无思想准备,听丁大全声嘶力竭地叫唤,就出来了。众隅兵一拥而上,围住董槐,丁大全假传圣旨,命董槐随去大理寺,想借此恐吓董槐。一行人出了北关,丁大全又命人弃了董槐,高呼几声散了。董槐缓步走进接待室,过了好久罢相之旨才传下来。从此丁大全更加目空一切,倨傲非常。
开庆六年(公元1259年),蒙古军队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中外震动,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朝廷,丁大全隐而不报,以致战事日益转向不利,蒙元帅兀良哈得由云南入交趾,从邕州攻广西破湖南。丁大全才上报理宗,宋理宗如梦初醒,不知所措。中书舍人洪芹上疏:“丁大全人如含沙射影之鬼蜮,行如穿箭之道,引用凶恶,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扰乱朝纲。臣乞陛下将其罢官远放,以伸张大宋王法,谢天下黎民。”侍御史沈炎、右正言曹永年相继上疏罢免了大全。监察御史朱貔孙也进言:“丁大全奸诈阴险,狠毒贪残,假借陛下的声威钳天下百姓之口,依仗陛下所赐的爵禄笼天下财路干一己之身。”监察御史饶虎臣也指出了丁大全的四大罪状:绝言路、坏人才、竭民力、误边防。理宗大怒,罢免了丁大全,命其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镇江府。即而再削其官。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理宗下诏任他为中奉大夫。大臣们一致建议再将他贬到边远之地,诏送南康军居住。次年,监察御史刘应龙请皇帝再向远发配丁大全,于是理宗又追削两官,移至贵州四练使。丁大全贼心不死,与贵州州守淤翁明在酒桌上商议暗造弓矢,通谋蛮夷以图不轨,被朱禩孙告到朝廷,再移置新州。太常少卿兼权直告人院刘震孙又上疏请求把丁大全发配到海岛。令将官毕迁“护送”丁大全到海岛,舟过藤州,挤之于水而亡。

宋元时期徽州宗教发展的世俗化倾向(下)

宋元时期徽州宗教发展的世俗化倾向(下)

万花筒15 Oct. 2015编辑|朱慧敏二、宗教世俗化的表现1.寺观依附于宗族,成为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寺观是僧人和道士修行参禅、修炼传道、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以及生活的场所,徽州宗教世俗化以后,使得很多寺观依附于宗族,成为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

宗族则借助功德寺、坟庵、寺观立祠,为祖守灵护坟,岁祭祖先。

功德寺最早出现于唐朝,由皇帝敕赐达官贵人,用佛教仪式荐福祖先亡灵。

到了南宋,建寺观招僧守墓已经较为普遍,但徽州尤为典型。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丞相汪伯彦的祖父重建祁门霄汉资圣院,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祁门汪伯彦向朝廷请命,敕改忠国显亲下院,并在寺中建祠,设置祖宗画像,以便四时祭祀。

祁门人程伯原之母是丞相汪伯彦秦国夫人之女,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在六都建报慈庵以奉丞相。

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休宁程氏在汊川建觉慈庵祭祀程珌。

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南宋丞相程元凤去世葬在歙县古城关,并在墓旁建祠建寺,招僧住寺管理墓祠。

元代寺毁于兵火,元凤的六世孙程孟、程亿担心寺毁以后,祠没人管理也会逐渐荒芜,于是捐资重新建寺,同时扩建墓祠,方便岁时子孙前往祭祀。

昭孝积庆寺既是程元凤的功德寺,也具有墓祠的性质。

明代,为了方便子孙岁时展谒,增葺墓祠,则新祠更具宗祠特征。

与功德寺差不多的是坟庵,功德寺通常由朝廷敕宋元时期徽州宗教发展的世俗化倾向(下)朱 平建,坟庵则是由家人或族人自建,以委托僧道于墓旁房屋守墓,庵便于祭祖而似墓祠,同时也具有寺的性质。

婺源武口王竑,号“老椿居士”,富甲六乡,两宋之交立宝严庵守墓。

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歙县汪若容、汪若思奉敇葬其父王叔敖于县西30里黄罗峰之北,并奏立金紫院,附祠像其中。

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休宁孙万登在县东南40里建审坑庵,并在庵东建堂,安放孙、吴二姓的神主牌位。

程珌还曾在汪潭建玉枢庵,祭祀其父程文夷。

以寺庙附祭先祖在徽州更为普遍,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吕渭任歙州司马,曾在城西兴唐寺旁空地建堂读书,离任时,将书堂捐赠给寺僧,吕渭后来担任礼部侍郎。

历史趣谈:宋度宗赵禥的一生 纵欲无度耗完南宋最后生机

历史趣谈:宋度宗赵禥的一生 纵欲无度耗完南宋最后生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度宗赵禥的一生纵欲无度耗完南宋最后生机导语:宋度宗赵禥的一生:宋度宗赵禥(1240年1274年),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孜,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265年1274年),宋度宗赵禥的一生:宋度宗赵禥(1240年—1274年),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孜,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265年—1274年),在位十年(1264~1274),宋太祖十一世孙,宋理宗弟嗣荣王赵与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儿。

理宗曾经有两个儿子,即永王赵缉和昭王赵绎,但都夭折了。

此后,后宫再没有为理宗生下皇子。

吏部侍郎兼给事中洪咨夔曾建议理宗选宗室子弟养育宫中,择其优者为皇子,但理宗此时刚过中年,仍然希望后宫能产下一子,所以没有采纳。

淳祐六年(1246),理宗已经年过40,仍然没有儿子,而立储之事已经不能再无限期拖延下去,遂开始物色皇子人选。

从感情和血缘关系来讲,理宗理所当然地倾向于亲弟弟赵与芮的儿子,即后来成为皇帝的度宗。

理宗既然有了立德孙为皇子的愿望,便于淳祐六年十月将他接入宫内接受教育,赐名孟启。

宝祐元年(1253)正月,又立他为皇子,赐名禥,正式确立了皇储身份。

十月,又封赵禥为忠王。

理宗曾向宰相吴潜表示要立赵禥为太子,吴潜上奏曰:“臣没有史弥远那样的才能,忠王恐怕也没有陛下那样的福份。

”理宗当初是在史弥远的扶持下篡夺了皇子赵竑的皇位,吴潜此话,一语双关,不但反对立赵禥为太子,而且触及到理宗与史弥远阴谋篡位的痛处,这让理宗十分尴尬,却无言以对,毕竟吴潜说的是事实。

然而,立太子乃国家大事,宰相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具有重要影响,理宗不能置吴潜的意见于不顾,遂有罢免吴潜之意。

生活常识分享。

黄山风景介绍

黄山风景介绍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 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 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 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 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位于黄山中部,玉屏峰西南,东对天都峰,海拔1864米,是黄 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古人往往误指天都峰为黄山最 高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徐霞客准确指出:莲花峰 “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即天都亦俯首矣。”明末清初画 家石涛有诗:“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此峰峻峭高耸,气势 雄伟。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宛如一朵初开新莲,故称莲花峰。峰 上有飞龙、双龙等奇松和月池、香沙池等名胜。登上峰顶,如置身 云霄,云天一色,江河一线,俱在远眺之中。 宋咸淳四年(1268) 吴龙翰、鲍云龙、宋复一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登至峰顶。 今有登峰盘道5里,相对高度110米。游人“叠级直上,级穷洞转, 屈曲奇诡”,攀至峰顶。起步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 古人称“莲孔”。峰壁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 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源。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 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 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贩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送客松(位于 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海),棋盘松 (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 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或叫舞松(位于 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 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您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 美丽、优雅的风格。

历代王氏宰相一览表

历代王氏宰相一览表

中国历代宰相一览表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

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如北宋侍中兼枢密副使宰相黄中庸,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

宰相制度遂废。

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

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商伊尹、仲虺、伊陟、臣扈、巫咸、巫贤、甘盘、傅说西周姜尚、周公、召公、毕公、祭公谋父、甫侯、芮良夫、荣夷公、邵穆公、虢文公齐国管仲、崔抒、庆封、晏婴、国惠子与高昭子、田乞、田常、监止、田盘、田白、田悼子、田和、邹忌、田婴、孟尝君、吕礼、淖齿、田单、后胜楚国斗祁、彭仲爽、鲍申、子元、斗谷于菟、成得臣、蒍吕臣、斗勃、斗般、大孙伯、斗越椒、虞丘子、孙叔敖、子佩、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蘧子冯、屈建、蘧罢、子皙、斗成然、阳匄、囊瓦、子西、叶公、公孙宁、吴起、州侯、昭奚恤、昭鱼、昭阳、唐眜、景翠、子兰、子椒、昭雎、春申君、李园晋国荀息、郤縠、原轸、先且居、赵衰、狐姑射、赵盾、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韩厥、荀莹、荀偃、范宣子、赵武、韩起、魏舒赵国公仲连、太戊午、苏秦、赵豹、肥义、赵成、李兑、乐毅、蔺相如、平原君、建信君、廉颇、虞卿、春平君、皮相国魏国魏成子、李悝、翟璜、公孙痤、中山君、白圭、惠施、公孙衍、田需、翟强、魏齐、范座、信陵君、孔斌韩国侠累、申不害、张开地、韩侈、张谴、无正、昭献、成阳君、张平燕国子之、公孙操、栗腹、将渠、张唐鲁国羽父、臧文仲、庆父、季友、襄仲、季孙行父、孟献子、穆子、季武子、昭子、季平子、阳虎、季桓子、孔子、季康子、公仪休郑国祭仲、子罕、子驷、子孔、子展、良霄、子皮、子产、子大叔、驷歂、罕达、驷弘、驷子阳宋国孔父、华督、目夷、公子成、公子鲍、华元、子罕、向戍、华亥、华费遂、公孙忌、乐大心、向魋、皇瑗、皇缓、大尹、乐茷、仇郝、唐鞅吴国狐庸、公子光、伍子胥、伯嚭越国范蠡、文种秦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樛斿、乐池、樗里疾、甘茂、向寿、魏冉、楼缓、金受、寿烛、杜仓、芈戎、范雎、蔡泽、吕不韦、甘罗、徐诜、昌平君、昌文君、隗状、王绾、冯去疾、李斯、赵高附:张楚政权张耳、邵骚、田角、田荣、田横西汉郦商、萧何、周苛、周昌、赵尧、曹参、陈平、王陵、审食其、任敖、曹窋、吕产、周勃、灌婴、张苍、冯敬、申屠嘉、陶青、晁错、周亚夫、刘舍、卫绾、直不疑、窦婴、牛抵、许昌、赵绾、田蚡、韩安国、薛泽、张欧、公孙弘、潘系、李蔡、张汤、庄青翟、赵周、石庆、卜式、儿宽、公孙贺、杜周、暴胜之、刘屈氂、商丘成、田千秋东汉吴汉邓禹宋弘伏湛侯霸李通马成韩歆窦融欧阳歙刘隆蔡茂朱浮杜林张纯赵熹冯勤冯鲂虞延郭丹伏恭第五伦邓彪郑弘袁安任隗丁鸿刘方张酺张奋韩棱张禹鲁恭徐防陈宠周章刘恺李部杨震朱伥张皓庞参王龚黄尚桓焉赵戒胡广李固杜乔黄琼韩縯刘矩种暠刘宠杨秉周景陈蕃王畅桥玄袁隗段熲杨赐刘宽陈球刘郃张温崔烈马日磵刘虞董卓黄琬杨彪荀爽王允皇甫嵩朱儁赵温曹操三国魏国:华歆王朗贾诩钟繇陈群董昭司马懿陈矫卫臻韩暨崔林满宠蒋济赵俨高柔、王凌孙礼司马孚郑冲卢毓王昶司马昭王观王祥邓艾钟会何曾司马望吴国:顾雍陆逊步骘孙峻孙綝濮阳兴陆凯蜀国:诸葛亮西晋王沈裴秀贾充李胤司马攸卫瓘司马亮荀勖杨珧杨骏华廙司马晃司马泰王浑司马肜张华王衍司马伦陈準司马冏司马颖王戎乐广司马颙张方司马越高光荀藩麴允司马保索綝东晋王导刁协王敦郗鉴陆晔荀崧卞壶陆玩庚冰诸葛恢何充顾和蔡谟桓温王述王彪之谢安司马道子谢石陆纳王珣桓谦十六国大成:范长生大秦:王猛南北朝宋:徐羡之傅亮王弘刘义康刘义恭何尚之刘宏柳元景刘休仁袁粲褚渊刘秉王僧虔南齐:萧嶷王俭柳世隆萧子良王晏徐孝嗣萧颖胄梁:王亮谢朏沈约王莹袁昂何敬容谢举萧会理侯景王僧辩陈:江总北魏:拓跋仪崔宏奚斤刘洁古弼韩茂于洛拔尉眷元丕王叡尉元陆叡穆亮王肃元勰元详高肇元澄于思李崇元雍元叉元略尔朱荣元彧穆绍元延明萧宝寅元徽尔朱世隆长孙稚杨津东魏:孙腾司马子如北齐:高隆之杨愔高浟高叡斛律光高长恭高孝琬高俨高孝珩和士开徐之才西魏:字文泰斛斯椿念贤独孤信侯莫陈崇北周:赵贵宇文护宇文宪隋朝:苏威高熲赵煚虞庆则李德林柳机杨爽杨素杨秀杨暕杨昭杨达杨约杨文思元寿唐朝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封德彝裴矩宇文士及房玄龄高士廉长孙无忌李靖杜如晦王珪魏征岑文本李勣褚遂良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于志宁柳奭韩瑗来济崔敦礼李义府杜正伦许圉师上官仪刘祥道刘仁轨阎立本李敬玄郝处俊薛元超李义琰裴炎刘祎之武承嗣苏良嗣韦思谦韦待价狄仁杰李昭德姚璹娄师德陆元方韦巨源苏味道王孝杰武三思宗楚客姚崇李峤吉项魏元忠韦安石朱敬则唐休璟韦嗣立崔玄暐张柬之韦承庆祝钦明苏瓌萧至忠张仁愿崔湜李日知宋璟岑羲刘幽求窦怀贞魏知古郭元振张说陆象先卢怀慎薛讷源乾曜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裴光庭宇文融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杨国忠韦见素房琯裴冕苗晋卿张镐吕諲李岘李揆第五琦元载刘晏王缙杜鸿渐杨绾常衮崔祐甫李忠臣杨炎卢杞张镒关播萧复姜公辅李晟浑瑊李勉马燧张延赏齐映柳浑李泌窦参董晋赵憬陆贽贾耽赵宗儒郑余庆齐抗杜佑高郢郑珣瑜杜黄裳袁滋武元衡李吉甫于由页李藩权德舆李绛张弘靖韦贯之裴度李逢吉崔群李鄘令狐楚杜元颖王播元稹牛僧孺李程韦处厚路随李宗闵宋申锡李德裕李训郑覃李石杨嗣复李珏李绅杜悰白敏中令狐绹魏暮杨收王铎郑畋郑从谠王徽杜让能张濬崔胤柳璨五代十国后梁:赵光逢敬翔郑珏李琪后唐:豆卢革韦说卢程郭崇韬冯道任圜王建立赵凤李愚马胤孙后晋:赵莹桑维翰李崧后汉:苏逢吉后周:王峻范质魏仁浦吴:徐温徐知诰严可求前蜀:张格后蜀:赵季良李昊南唐:宋齐丘李建勋冯延巳常梦锡孙晟钟谟吴越杜建徽吴程钱弘亿北汉:郭无为南汉:钱允章楚:许德勋北宋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伦卢多逊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李流向敏中毕士安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李迪冯拯王曾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梁适刘沆富弼韩琦曾公亮陈升之韩绛王安石吴充王珪蔡確韩缜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苏颂章惇韩忠彦曾布蔡京赵挺之何执中张商英郑居中刘正夫余深王黼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吴敏徐处仁唐恪何桌南宋李纲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杜充范宗尹秦桧赵鼎张浚万俟卨汤思退陈康伯史浩洪适叶颙魏杞陈俊卿虞允文梁克家叶衡赵雄王淮周必大留正葛邲赵汝愚余端礼京镗谢深甫韩侂胄史弥远郑清之乔行简李宗勉史嵩之杜范赵葵谢方叔吴潜董槐程元凤丁大全贾似道叶梦鼎江万里马廷鸾王爚陈宜中留梦炎文天祥李庭芝陆秀夫辽朝萧敌鲁萧阿古只赵延寿韩延徽萧思温耶律沙室昉耶律隆运萧排押刘慎行萧孝穆张俭萧孝先萧惠萧革萧孝友萧术哲张孝杰萧兀纳李处温金朝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昂完颜宗弼完颜勖完颜秉德完颜宗本唐括辩耨盌温敦思忠萧裕大臭赤盏晖张浩张通古萧玉仆散师恭蔡松年完颜元宜仆散忠义完颜彀英完颜宗宪纥石烈良弼纥石烈志宁完颜思敬完颜守道徒单合喜李石徒单克宁石琚唐括安礼乌古论元忠蒲察通移刺道完颜宗尹完颜襄张汝霖夹谷清臣粘割斡特刺夹谷衡张万公完颜守贞徒单镒完颜宗浩仆散揆仆散端完颜匡孙即康纥石烈执中完颜承晖术虎高琪抹捻尽忠胥鼎高汝砺把胡鲁完颜赛不完颜合达完颜白撒侯挚国用安西夏野利仁荣张元没藏讹庞梁乙埋梁乙逋任得敬元朝史天泽安童伯颜阿合马桑哥哈刺哈孙康里脱脱铁木迭儿拜住燕铁木儿伯颜脱脱别儿怯不花阿鲁图铁木儿塔识朵儿只太平哈麻搠思监太不花也速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明朝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解缙黄淮胡广杨荣杨士奇金幼孜杨溥曹鼐陈循高豰彭时商辂江渊王文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吕原岳正陈文刘定之万安刘瑚刘吉尹直徐薄刘健邱溶李东阳谢迁焦芳王鏊杨廷和刘宇梁储刘忠费宏杨一清蒋冕毛纪石珤席书翟銮张璁桂萼李时方献夫夏言顾鼎臣严嵩许讚徐阶袁炜严讷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赵贞吉高仪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余有丁许国王锡爵王家屏赵志皋张位陈于陛沈一贯沈鲤朱赓于慎行李廷机叶向高方从哲吴道南史继偕沈鹤刘一燝韩火广朱国祚孙如游孙承宗顾秉谦朱国祯魏广微黄立极冯铨李国槽钱龙锡李标刘鸿训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温体仁吴宗达郑以伟徐光启钱士升王应熊何吾驺张至发贺逢圣薛国观程国祥杨嗣昌方逢年范复粹陈演蒋德璟黄景昉吴甡魏藻德范景文清朝刚林范文程洪承畴希福宁完我李建泰宋权陈泰李率泰陈名夏陈之遴高尔俨图海成克巩张端刘正宗吕宫金之俊王永吉傅以渐车克巴哈纳卫周祚李霨苏纳海孙廷铨巴泰魏裔介杜立德索额图冯溥莫洛熊赐履明珠王熙黄机吴正治宋德宜余国柱李之芳伊桑阿徐元文阿兰泰张玉书李天馥吴琠张英马齐陈廷敬李光地温达萧永藻嵩祝王掞王项龄白潢富宁安张鹏翮田从典高其位朱轼张廷玉逊柱蒋廷锡马尔赛尹泰鄂尔泰海望傅恒汪由敦高斌蒋溥陈大受舒赫德来保尹继善刘纶刘统勋雅尔哈善富德于敏中阿桂福隆安索琳温福丰升额庆桂福康安袁守侗梁国治阿思哈和珅明亮董诰福长安王杰松筠沈初傅森戴衢亨吴熊光那彦成成德刘权之英和托津方维甸卢荫溥勒保桂芳章煦戴均元文孚曹振镛黄铖长龄玉麟王鼎蒋攸铦穆彰阿潘世恩赛尚阿文庆祁寯藻陈孚恩季芝昌穆荫舒兴阿彭蕴章麟魁奕瑞麟柏葰匡源文祥焦祐瀛桂良沈兆霖宝鋆曹毓瑛李棠阶李鸿藻胡家玉沈桂芬景廉王文韶左宗棠翁同龢潘祖荫额勒和布阎敬铭孙毓汶许庚身徐用仪刚毅钱应溥裕禄荣禄启秀赵舒翘载漪鹿传霖瞿鸿禨奕劻荣庆徐世昌铁良世续林绍年载沣张之洞袁世凯那桐戴鸿慈毓朗先秦时期秦国王绾,他的出生和去世的年代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

宋朝的外交家名录

宋朝的外交家名录

宋朝的外交家名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也在外交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宋朝时期的几位著名外交家,他们的贡献和影响,以及他们塑造的宋朝外交政策的特点。

以下是宋朝的外交家名录。

岳飞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鹤卿,号武穆,是宋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是南宋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也是一位重要的外交家。

岳飞以坚决抵抗金朝入侵的立场而闻名,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外交原则,主张以正义和道义来处理与金朝的外交事务。

他凭借着出色的外交手腕,成功地争取到了南宋抵御金朝侵略的国际支持,为南宋保存了一代。

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子厚,号拱宸,是宋朝末年的风云人物。

他在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作为一位著名的外交家,文天祥致力于争取外国势力的支持,以抵抗元朝对宋朝的侵略。

他提出“忍辱负重”的外交原则,坚持抗元斗争,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外国势力的帮助。

尽管最终失败,但他的外交努力为宋朝保存了一片疆土,树立了永远不屈不挠的榜样。

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元仲,号渭南居士,是宋朝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范仲淹通过外交手腕,使得北宋得以在南唐灭亡后与辽朝保持和平关系,为宋朝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交环境。

范仲淹提出“兵之不须”的外交原则,主张以和谐相处、外交协商为主要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同时注重发展与邻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范文正公范文正公(1082年-1141年),字与邻,号逢原,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范文正公通过外交手段与辽朝保持友好关系,为北宋国家安全和疆土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主张“以世界之道化世界”,通过和平的外交手段化解与辽朝的矛盾和冲突,为宋朝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范文正公在外交斡旋中展示了高超的智慧和远见,成为外交家中闪亮的一颗明星。

张九龄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士元,号龙叔,是唐朝末年的一位杰出外交家。

宋朝宰相——精选推荐

宋朝宰相——精选推荐

宋朝宰相宋朝宰相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

从汉⾄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降。

元丰改制,设宰相⼆⼈,⾸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

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

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

乾道间⼜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

宰相并不是⼀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在隋代就是⼀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领导层。

宋初实⾏“⼆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

实际权⼒归属“中书门下”这⼀机构,⼜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定员。

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政权。

枢密院为中央最⾼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府”。

“三司”(户部、盐铁、度⽀)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府”。

⼆府三司各⾃独⽴,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

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

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或权⾂担任,处理军国⼤事,位⾼宰相。

北宋太祖朝:赵匡胤(960年—976年)宰相六⼈:范质、王溥、魏仁浦、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太宗朝:赵匡义、赵光义、赵炅(976年—997年)宰相九⼈: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卢多逊、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吕端真宗朝: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赵恒(997年—1022年)宰相⼗⼆⼈:吕蒙正、张齐贤、吕端、李沆、向敏中、毕⼠安、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李迪、冯拯仁宗朝:赵受益、赵祯(1022年—1063年)宰相⼆⼗三⼈: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张⼠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彦博、宋庠、庞籍、梁适、刘沆、富弼、韩琦、曾公亮英宗朝:赵宗实、赵曙(1063年—1067年)宰相⼆⼈:韩琦、曾公亮神宗朝:赵仲针、赵顼(1067年—1085年)宰相九⼈:富弼、韩琦、曾公亮、陈旭、王安⽯、韩绛、吴充、王珪、蔡确哲宗朝:赵佣、赵煦(1085年—1100年)宰相⼗⼀⼈:司马光、⽂彦博、王珪、蔡确、韩缜、吕公著、吕⼤防、范纯仁、刘挚、苏颂、章敦徽宗朝:赵佶(1100年—1125年)宰相⼗⼆⼈:章敦、韩忠彦、曾布、蔡京、赵挺之、何执中、张商英、刘正夫、余深、王黼、李邦彦、⽩时中钦宗朝:赵亶、赵烜、赵桓(1125年—1127年)宰相七⼈:李邦彦、⽩时中、张邦昌、吴敏、徐处仁、唐恪、何桌南宋⾼宗朝:赵构(1127年—1162年)宰相⼗五⼈:李纲、黄潜善、汪伯彦、朱胜⾮、吕颐浩、杜充、范宗尹、赵⿍、张浚、秦桧、万俟卨、沈该、汤思退、陈康伯、朱倬孝宗朝:赵伯琮、赵瑗、赵玮、赵昚(1162年—1189年)宰相⼗⼋⼈:张浚、汤思退、陈康伯、朱倬、史浩、洪适、叶顒、魏杞、蒋芾、陈俊卿、虞允⽂、梁克家、曾怀、叶衡、赵雄、王淮、周必⼤、留正光宗朝:赵敦(1189年—1194年)宰相三⼈:周必⼤、留正、葛邲宁宗朝:赵扩(1194年—1224年)宰相九⼈:留正、赵汝愚、余端礼、京镗、谢深甫、陈⾃强、韩侂胄、钱象祖、史弥远理宗朝:赵与莒、赵贵诚、赵昀(1224年—1264年)宰相⼗六⼈:史弥远、郑清之、乔⾏简、崔与之、李宗勉、史嵩之、范钟、杜范、游侣、赵葵、谢⽅叔、吴潜、董槐、程元凤、丁⼤全、贾似道度宗朝:赵孟启、赵孜、赵禥(1264年—1274年)宰相五⼈:贾似道、程元凤、叶梦⿍、江万⾥、马廷鸾恭帝朝:赵显(1274年—1276年)宰相七⼈:贾似道、王爚、章鉴、陈宜中、留梦炎、吴坚、⽂天祥端宗朝:赵昰(1276年—1278年)宰相三⼈:陈宜中、李庭芝、⽂天祥幼帝朝:赵昺(1278年—1279年)宰相⼆⼈:⽂天祥、陆秀夫宋朝⾼官籍贯范质 (911~964)河北威县王溥 (922年-952年),并州祁(今⼭西祁县)⼈魏仁浦 (911-969)(今河南卫辉)⼈赵普(922-?)⽣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薛居正 (912~981)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沈义伦(909—987),开封太康(今属河南)⼈卢多逊(934~985)河南怀州⼈(今河南泌阳)。

黄山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黄山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报告第一部分:绪言调查区: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目的:通过对黄山地区的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在其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做出客观全面的总体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要求:在掌握大量黄山地区旅游资源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法,结合全体调查人员的思路和知识,尽可能全面而客观的做出黄山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

调查人员:07旅游班——凌素培、李艳芳、邢书娟、田瑞鸣、卞星茹、代燕珂、燕亚龙工作期限:截止到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七号工作量:包括黄山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幻灯片的制作等。

主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山旅游咨询网、安徽旅游咨询网成果:对黄山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作出了综合性评价。

以及五大风景区的旅游价值、环境和开发条件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了解了黄山五大景区的基本情况。

为黄山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资料。

第二部分:黄山旅游资源状况1、基本概况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

是长江流域与钱塘江流域的分水岭。

山北青弋江入长江,山南新安江入钱塘江。

黄山市因此也成为安徽省唯一位于钱塘江流域的城市,黄山地区也是安徽省唯一成建制的吴语片(徽州方言)地区。

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

吴敬梓笔下的徵州人——《儒林外史》若干人物本事考析

吴敬梓笔下的徵州人——《儒林外史》若干人物本事考析

吴敬梓笔下的徵州人——《儒林外史》安徽全椒人吴敬梓撰著的《儒林外史》,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名著之一。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都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或廋词隐语寓其姓名。

若参以雍、乾间诸家文集,往往十得八九。

”已故历史学家周谷城说得更直白:“有些人说,《儒林外史》写的是一些‘野史’,我认为他记载的都是些正正经经,实实在在的事情,都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客观现象,记载是真实的。

”其实,早在清同治八年(1869)也就是吴敬梓离世115年之时,岀生于全椒、与全椒吴氏关系极为密切的江苏上元(南京)人金和,在其所撰《儒林外史跋》里面就指出吴敬梓笔下的几个艺术形象所影射的人物原型,但他只是说了个梗概而未能详言人物原型的本事。

本文对《儒林外史》摄取的几个徽州人物原型予以揭秘。

A,穷老无依,“客死芜湖关”的“牛布衣”,人物原型是休宁籍客寓芜湖的诗人朱卉,字草衣,初名灏。

牛布衣在《儒林外史》中最初出现是在第七回,当时他是山东范学道衙门里的年老幕客。

在第二十回中,牛布衣在淌板船中与冯琢庵、匡超人邂逅认识,同行数日到扬州分手后,牛布衣独自搭船过了南京,来到芜湖,在浮桥口一个小庵内作寓。

这庵叫做甘露庵。

庵内有大殿。

吴敬梓写道:大殿三间,殿后两间房,一间是本庵一个老和尚自己住着,一间便是牛布衣住的客房。

牛布衣日间出去寻访朋友,晚间点了一盏灯,吟哦些甚么诗词之类。

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荼送在他房里陪着,说话到一二更天,若遇着清风明月的时节,便同他在前面天井里谈说古今的事务,甚是相得。

不想一日牛布衣病倒了,请医生来,一连吃了几十帖药,总不见效。

那日,牛布衣请老和尚进房来,坐在床沿上说道:“我离家一千余里,客居在此,多蒙老师父照顾,不想而今得了这个拙病,眼见得不济事了。

家中并无儿女,只有一个妻子,年纪还不上四十岁,前日和我同来的一个朋友进京会试去了,而今老师父就是至亲骨肉一般。

我这床头箱内有六两银子,我若死去,即烦老师父替我买具棺木。

【民间故事】烽火乱江南

【民间故事】烽火乱江南

【民间故事】烽火乱江南烽火乱江南,讲的是南宋末年,金国入侵南宋,南京城被攻陷,朝廷内乱,各地抗金义军蜂起,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的故事。

南宋时期,金国侵略日益嚣张。

金国统帅完颜亮恶意攻打南京城,南宋定都岌岌可危。

南京城被敌军围困,朝廷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局面。

一方面,有志之士秘密组织抗金义军,号召各地人民抵抗金国侵略;南宋内部不断出现污蔑、谋夺皇位等种种恶劣行为。

在这股大势之下,一个叫林云的农民也逐渐觉醒了。

林云生活在江南的一个小村庄里,他看到了金国的残暴和南宋官僚的腐败,决定加入抗金义军,保卫家园。

林云决定离开家乡,寻找抗金义军,希望能够为国家做一些贡献。

经过长时间的跋涉,他终于找到了一支抗金义军,这支义军由一位叫程瑞的将军领导。

程瑞是南宋朝廷的一位大臣,在金国入侵之初就投身抗金大业。

在程瑞的带领下,林云和其他义军成员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抗金斗争。

他们建立了情报网,渗透金国内部,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信息。

他们还联络各地抗金义军,汇集起了一支庞大的队伍。

林云以其过人的勇猛和智谋,很快在抗金斗争中崭露头角。

他带领部队多次打败金国的进犯,保护了百姓的生活。

他们的声势日益壮大,金国官兵闻风丧胆。

战争没有那么简单。

林云和他的部队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的抗金岁月。

他们时常面临金国的绞杀之下,他们也在不断旅行中被曝晒、凌晨起床。

在林云的努力下,他们建立了秘密的飞鸽传书系统,使得抗金义军能够及时交流,团结一致并取得了胜利。

随着抗金势力的逐渐扩大,金国也意识到了南宋人民的坚定抵抗。

他们开始提高对抗金义军的围剿力度,林云和他的部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面对金国的层层包围,他们依然坚持战斗,勇敢地守护着江南的每一寸土地。

终于,在经历了数年的抗金战争后,南宋抗金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金国势力被彻底挫败,南宋重新夺回了失地,恢复了国家的统一。

林云和他的兄弟们也成为了南宋抗金战争的英雄。

他们的故事被后来的人们传颂,成为南宋抗金的经典故事之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物简介 (2)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人物简介 (2)

人物简介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

东晋大臣。

车胤(yìn)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

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

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职。

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其先新安(今安徽歙县或曰建阳)人,徙居崇安(今属福建)。

南宋文人,与弟癸同从朱熹受业,后被荐为迪功郎。

祝穆少年丧父,读书于朱熹家塾。

20岁,朱熹命黄干为他举行冠礼。

乾道初,祝穆与其弟一起随朱熹到建阳云谷晦庵就读,受黄干、蔡元定教诲。

他嗜书,手不释卷,于书无所不读。

青年时,往来于吴、越、荆、楚之间,所到必登高探幽,临水揽胜,遍访民情风俗,这为他晚年著述积累丰富资料和感性知识。

晚年卜居建阳县麻沙水南,名其庐“南溪樟隐”,集朱熹生前手迹,匾于厅堂楣额。

在厅右小屋取朱熹生前所书“岁寒”二大字,以表古樟之雅。

与隐庐相对,又筑小楼四楹,取张南轩所书“藏书楼”三大字,揭匾楼上。

在这优美舒适的环境,开始他晚年的著作生涯。

《程元凤传》注释及翻译

《程元凤传》注释及翻译

《程元凤传》注释及翻译程元凤,字申甫,徽州人。

绍定元年进士,调江陵府教授。

淳祐元年,迁礼、兵二部架阁(架阁库官),以父老不忍去侧,迁太学正,以祖讳(名讳)辞(推辞),改国子录。

父忧(父母丧事),服阕(守丧期满除服),迁太学博士,改宗学博士。

以《诗》《礼》讲荣王府,旁讽曲谕(多方晓谕),随事规正,多所禅益(益处),王亦倾心敬听。

轮对(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极论世运剥复(《易》二卦名。

坤下艮上为剥,表示阴盛阳衰。

震下坤上为复,表示阴极而阳复。

后因谓盛衰、消长为“剥復”。

)之机(关键)及人主所当法天者。

理宗览之曰:“有古直风。

”七年,迁著作郎,仍权(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右司郎官。

后出(京官外调)知(主管)饶州。

郡初(刚刚)罹(遭受)水灾,元凤访民疾苦,夙夜(从早到晚)究心(操心),修城堞(城墙),置义阡,宽诛求(强制征收),察诬证,人皆称颂。

进(进升)江淮提点,仍兼知饶州冶司,岁有冬夏帐银,悉举以补郡积年诸税敛(税收)之不足者,芝生治所(古代地方长官的官署),众以治行(为政的成绩)之致。

元凤曰:五谷熟则民蒙(蒙受)惠。

此不足异也。

十二年,拜(授予官职)右补阙,至于人才、民心、储将帅、救灾异,莫不尽言。

余晦以从父天锡恃(仰仗,凭借)恩妄作,三学诸生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上书白(禀告)其罪状,司业蔡抗又力言之,元凤数其罪劾(弹劾)之。

奏上,以晦为大理少卿,抗为宗正少卿。

元凤又上疏留抗而黜(罢黜)晦,以安士心,不报(回复)。

开庆兵兴,上手疏(亲手书写奏章)收人心,重赏罚、团结民兵数事。

俄(不久)起判(起任)平江府兼准、浙发运使,四上章乞免。

宝祐三年,御笔(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借指圣旨。

)趣(通“促”催促)行,奏蠲(免除)民逋(拖欠)赋(赋税)五万石。

四年,以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交还官职,退休)。

卒,遗表闻,帝震悼(哀悼)辍(停止)朝。

初,元凤之在政府也,一契家(通好之家)子求贰令(县丞的别称),元凤谢(谢绝)之曰:“除授(拜官授职)须由资。

南宋程元凤《识语》

南宋程元凤《识语》

南宋程元凤《识语》
程元凤(1200-1269),字瑞甫,一字申甫,号讷斋,徽州(今安徽歙县)人。

绍定进士。

淳祐间,迁太学博士。

理宗时,进秘书丞,迁著作郎,旋拜监察御吏。

宝祐三年(1255),为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次年,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奏正心、进贤、爱民、备边等八事。

以丁大全谋相,辞位。

咸淳三年(1267),再为右相兼枢密使,旋为陈宜中论罢。

在朝用人颇公正无私。

《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程元凤识语
程元凤《识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程元凤(1200—1269)字瑞甫,一字申甫,号讷斋,徽州(今安徽歙县)人。

绍定进士。

淳祐间,迁太学博士。

理宗时,进秘书丞,迁著作郎,旋拜监察御吏。

宝祐三年(1255),为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次年,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奏正心、进贤、爱民、备边等八事。

以丁大全谋相,辞位。

咸淳三年(1267),再为右相兼枢密使,旋为陈宜中论罢。

在朝用人颇公正无私。

《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祁门北乡六都,南宋宝佑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

祁门北乡六都,南宋宝佑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

祁门北乡六都,南宋宝佑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祁门北乡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名叫“善和”,现名六都。

六都建村于唐朝,四周青山围绕,有一条溪流从村中穿过,村中居住是程氏家族。

在宋朝理宗年间,这个村庄出了一名武状元程鸣凤。

程鸣凤字朝阳,号悟同。

他少年时,南宋偏安已一百多年,统治者沉醉于西湖歌舞,不思收复失地。

一些无耻之官员以逢迎皇帝图享受的心理,而爬踞高位。

卖国有功,抗战有罪,岳飞被杀,张浚、赵葵等被罢斥,余玠自杀;而秦桧、汤思退、史弥远等代代奸相掌权。

1235年蒙古贵族军队大举南侵,成都、襄阳、寿州、泗州相继沦陷。

程鸣凤常对人说:“人生在世,若要对国家有所贡献,必须文武兼备,缺一不可。

”他坚持白天练武,夜晚读书,学成文武全才,公元1253年一举夺得了全国武举的魁首。

程鸣凤字朝阳,号悟同。

他少年时,南宋偏安已一百多年,统治者沉醉于西湖歌舞,不思收复失地。

一些无耻之官员以逢迎皇帝图享受的心理,而爬踞高位。

卖国有功,抗战有罪,岳飞被杀,张浚、赵葵等被罢斥,余玠自杀;而秦桧、汤思退、史弥远等代代奸相掌权。

1235年蒙古贵族军队大举南侵,成都、襄阳、寿州、泗州相继沦陷。

程鸣凤常对人说:“人生在世,若要对国家有所贡献,必须文武兼备,缺一不可。

”他坚持白天练武,夜晚读书,学成文武全才,公元1253年一举夺得了全国武举的魁首。

展开剩余67%程鸣凤后到广东广南东路德庆府当知府。

丁大全当政时,因与之不合而被免回乡。

程鸣凤不仅文武兼优,且于书法、绘画都造诣很深,尤工草书,并著有《盘隐》、《梧冈》诗文二集。

除了程鸣凤,六都村还出了检校户部尚书程仲繁、河南左布政使程泰、四川按察使程昌、江西参政程杲等杰出人才。

这个古村落也因为拥有这批精英而繁荣,村中古迹众多,进村处有“和溪桥”。

桥头屹立着宪伯坊,为旌表程昌所建。

古桥古坊紧密相连,未及进村,便让人感受到村子的悠久文化底蕴。

村口有一桥,桥旁有桂花树进村的总大门世美坊村中石桥“和溪桥”桥边牌坊“宪伯坊”“宪伯坊”背面伟溪塔六都村现在属于祁门县祁山镇,离城区12公里,是骑行、徒步、摄影、探访徽州古村落的好去处。

上程丞相元凤书 的 意思

上程丞相元凤书 的 意思

上程丞相元凤书的意思程丞相元凤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篇重要文献之一,它是明代政治家程颢所写的一封信,以复旧、反对中兴的观点而著称。

本文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通过600字以上的篇幅,介绍程丞相元凤书的内容和意义。

程丞相元凤书是程颢在他的辞官诏书中对世事变迁发出的感慨和自我慰籍。

该书旨在表达程颢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反对理学的立场。

文中,程颢表达了他对明代政治制度的批评,并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朝政不满。

在书中,程颢首先以正统经典和儒家传统作为他的反对理学的基石,他强调“五经正义既著”并运用《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朝廷官员需要恪守儒家原则,遵循君臣、父子和朋友之道,才能带给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程颢对当时国家政治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示和批判。

他指出朝廷上的官员贪污腐败,忽视民生,甚至用权谋害人,以权谋私。

他对朝廷的批判也包括对王朝政权的衰微现象的分析。

此外,程颢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包括反对反动派的政治迫害和屈打成招的惩罚措施,建议国家追求仁义和道德的统治。

他还提到恢复旧制,重视儒学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国家能够恢复昔日的辉煌和繁荣。

尽管这篇文章只是程颢的一篇信件,但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

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明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这篇文章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政治运动和理论发展,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程丞相元凤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经典的坚守和儒家价值观的提倡,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这篇文献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程元凤

程元凤

程元凤
(1199-1268)南宋大臣。

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

程元凤出生于书香门弟,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理宗绍定二年(1228年),程元凤考中进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以忠诚正直著称。

作品集
和竹坞过曹柘岭
午鸡喔喔岭头闻,下岭相将日已曛。

跨涧小桥斜贴水,悬崖峭壁冷生云。

青帘渐唤新从事,白壁犹存旧墨君。

桑柘渐浓麻麦秀,田夫村妇总欣欣。

同山窗游黄山
解鞍小憩索胡床,五载重来两鬓霜。

庭下幽花迷蛱蝶,屋头乔木弄笙簧。

棣华喜遂团栾乐,柳絮从教上下狂。

明月浮丘访仙伯,径迷芳草马蹄香。


渔翁收网处,衰柳自穿鱼。

歙县名人录

歙县名人录

歙县名人录程元凤 [宋] 宋朝宰相 (1199~1268)•【程元凤】(1199-1268)南宋大臣。

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

程元凤出生于书香门弟,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理宗绍定二年(1228年),程元凤考中进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以忠诚正直著称。

程元凤宝祐四年(1256年),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提出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12字方针作为施政纲领,并亲自从全……[详细]吴谦 [清]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祖 (1689~1848)•《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吴谦(1689~1848年),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

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

《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

作为御医,吴谦经常随侍于皇帝身边。

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乾隆帝患了感冒,吴谦、陈止敬等御医“敬谨调理,甚属勤劳,……且奏效甚速”,使乾隆……[详细]弘仁 [清] 清初画僧、诗僧 (1610~1664)弘仁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

他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人被称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称“海阳四大家”。

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新安画多宗清(倪瓒)者,盖渐师道先路也,”画史上称弘仁、髡残、石涛、八大为画坛“四僧”。

代表革新的一派。

弘仁(1610年-1664年),清初画僧、诗僧。

俗姓江,名韬,一名舫,字六奇,号鸥盟,歙县(今属安徽)人。

剃度后字无智、无执,号渐江,别号梅花老衲等。

弘仁幼年……[详细]殷正茂 [明] 明代官员 (1513~1592)殷正茂(1513—1592年),字养实,号石汀,徽州府(今安徽歙县)人,宋南渡秉常公十五世孙,明代官员。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与张居正同榜,授行人。

历官兵科给事中。

迁江西按察使。

大型古典民族歌剧 千古风流

大型古典民族歌剧  千古风流

大型古典民族歌剧千古风流
钱志成
【期刊名称】《上海戏剧》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人物表甄宓甄家之女,后嫁曹丕为后。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四子,平原侯,后
为临淄侯。

曹丕字子桓,曹操第二子,五宫中郎将,后自立为王。

曹操汉丞相,被封魏王。

丁仪丞相掾,后与曹植赴临淄。

吴质朝歌令,后封震威将军。

卞氏曹操夫人,后为太后。

珍珠甄宓侍女。

文武臣,侍官、武士、宫娥、兵将、神女、舞姬若干人。

上卷琴剑
篇建安廿一年五月(公元216年),曹操定鼎中原,被封魏王……[女声伴唱:
【总页数】11页(P46-56)
【作者】钱志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
【相关文献】
1.看目光流盼多妩媚,入红尘俗世尽风流——从中国古典小说中狐狸形象的变化看
华夏民族的信仰变迁 [J], 马筠
2.风流尽在一瞬间——参演大型舞蹈诗《千古风流》的心得 [J], 谢丽莉;
3.流动的空间——论大型音乐舞蹈诗《千古风流》的舞美设计 [J], 李健;
4.浅谈民族歌剧《千古情缘》的创作特色 [J], 王旭东
5.民族歌剧《千古情缘》首演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程智集》简介

《程智集》简介

出版物刊名: 世界宗教文化
页码: 16-1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余英时;安徽休宁;程伊川;云庄;程大昌;全祖望;哲思;黄宗羲
摘要:(明)程智撰,赵广明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版程智(1602—1651),字子尚,又字极士,道号云庄,常被称为云庄大易师,安徽休宁会里(今商山镇洪里)人,南宋大儒程大昌(1123—1195)后人,程伊川17世孙。

程智学宗孔孟、深悟易理、会通三教、人道独辟、哲思精透,是明清之际重要的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受到从黄宗羲、全祖望到胡适、余英时等众多名家的关注,但由于各种原因,其著述传世极少,几近匿迹,鲜为人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元凤——南宋大臣
程元凤介绍
中文名:程元凤
出生地:安徽
出生日期:1199
逝世日期:1268
时代:南宋
字:申甫
程元凤(1199-1268)南宋大臣。

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

程元凤出生于书香门弟,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理宗绍定二年(1228年),程元凤考中进士,被子
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以忠诚正直著称。

程元凤宝祐四年(1256年),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提出"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12字方针作为施政纲领,并亲自从全国挑选了数十名德才兼备的人士,推荐给朝廷加以重用。

六年(1258年),提举洞霄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

开庆兵兴,起判平江府。

度宗即位,进少保,正当程元凤施展政治才华的时侯,投机者丁大全上书皇帝诬告左丞相,期望取而代之,程元凤对此感到失望,又羞与丁大全为伍,提了辞职要求,皇帝对此感到棘手,放弃了提拔丁大全的打算,并加封程元凤为新安郡公。

晚年,程元凤被授少傅等职,并进封为吉国公,但因与奸相贾似道冲突,于1268年以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归隐于黄山,黄山名景丞相源即由此而得名。

著有《讷斋文集》。

元凤之在政府也,一契家子求贰令,元凤谢之曰:“除授须由资。

”其人累请不许,乃以先世为言。

元凤曰:“先公畴昔相荐者,以某粗知恬退故也。

今子所求躐次,岂先大夫意哉?矧以国家官爵报私恩,某所不敢。

”有尝遭元凤论列者,其后见其可用,更荐拔之,每曰:“前日之弹劾,成其才也;今日之擢用,尽其才也。

”所著《讷斋文集》若干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