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软件

合集下载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江西古籍保护网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江西古籍保护网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古籍著录与导入
为有效利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加快推进我省古籍普查登记 工作,我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参考《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工作实践,制作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古籍著录与导入PPT.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古籍著录与导入PPT主要介绍了合刻、合印、
合函、合订、合装古籍及带有附录书古籍等几种特殊古籍的著录方法和馆
藏编目数据(MARC、ACCESS)、古籍档案(EXCEL,俗称十六表)、古籍目 录(EXCEL)、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WORD)等多种格式数据的导入方法。
最后介绍了一款实用的编辑软件EmEditor,可弥补在记事本中无法进行繁
简转换的不足。
按索取号、控制号等输出。下面我们以索取号为例讲解数据输出过程。 首先在“输出检索途径”中选择按索取号输出,然后在“输出起始
பைடு நூலகம்
键值”、“输出终止键值”填入要输出数据的检索号。其次,点击输出
数据文件后面的“浏览”,会蹦出一个对话框,设置好文件名,并将文 件名后缀改为ISO,然后点击保存。最后,点击左上角“开始”,即可输 出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ILAS中输出MARC数据 12
特别注意的是丛书的输出数据.丛书的输出数据必须进行调整之后才能 导入平台。丛书数据从ILAS中导出之后,打开文件,把丛书总目调整到这条 数据的最前面,后面紧跟各子目。并将丛书总目头标区中的字母c改为nam1, 将丛书子目头标区中的字母c改为nam2.如图所示:
调整后的丛书数据 13
导入普查档案
4.导入古籍目录 古籍目录亦为EXCEL文件,即一个文件中包含多条古籍信息,而普查 档案是一个文件包含一条古籍信息。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用户应在导入 古籍目录前,将其调整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设定的标准表格。

地方知名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列表

地方知名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列表

北京大学/uss/uspportal/ResSelectIP.aspxABI/INFORM Global(UMI商业信息数据库)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UMI学术期刊图书馆数据库)(Proquest)Academic Source Premier(EBSCO) AgZines(免费资源)Algology Mycology and Protozoology Abstracts(CSA) altavista(免费资源)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美国物理研究所) American Mathematics Society(美国数学学会)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ISI) Bacteriology Abstracts--- 细菌学文摘(CSA)bioline international(免费资源) Biological Sciences (1982-)---生物科学(CSA) Biology Digest(CSA) BioMed Centra(免费资源)BIOSIS Previews(生物学文献数据库)(ISI)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不列颠百科全书)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免费资源) Business Source Premier(EBSCO) 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Cancer Handbook 癌症手册cell和Cell Press出版的月刊Conference Papers Index (1982-)(CSA)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德温特专利索引数据库)(ISI)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免费资源)EconLit (1969---)---经济学文献库(CSA) Elsevier ScienceEmerald全文和文摘数据库Encyclopedia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ife Science(生命科学百科全书) Engineering IndexCompendexWeb---工程索引网络版English Publications(中国资讯行)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Pollution Mgmt(CSA)E-Print arXiv(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e-print arXiv(免费资源)ERIC (1966-)---教育资源信息数据库CSA网络版(CSA) ERIC(EBSCO)esp@cenet European patent office(免费资源) excite(免费资源)Faculty of 1000(BioMed Central) FreeFullText(免费资源)Gale--Association Unlimited(Gale学会组织名录) Gale名人传记资料中心Gale文学资源中心(Literarure Resource Center) Genome DatabaseHandbook of Mathematical Functions with FGMT(Knovel)(免费资源) Harvard University(OPAC)HighWirePress History Reference Center(EBSCO)Hotbot(免费资源)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IEL) 数据库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科技会议录索引网络版)(ISI) Index to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Proceedings(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网络版)(ISI)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Abstracts(1982-)(CSA) infoseek(免费资源) Ingenta期刊索引数据库INSPEC (1969-)英国科学文摘Institute of Physics(英国皇家物理学会)[calis]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ables of Numerical DPCT(Knovel)(免费资源)JOHN WILEY电子期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用报告网络版JCR Science Edition)(ISI)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用报告网络版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ISI) JSTOR西文过刊全文库Kluwer Acdemic Publisher(calis) Knovel Critical Tables(Knovel)(免费资源) LexisNexis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s(1969-)(CSA) 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EBSCO) lycos(免费资源) Maney材料学的10种期刊MasterFILE Premier(EBSCO)MathSciNet(美国数学学会) MEDLINE(EBSCO)MEDLINE---医学文献库(1993-)(CSA) Nap电子图书(免费资源)NASA(免费资源) Nature(Calis站点)Nature全文在线服务网站NDLTD学位论文数据库NetLibrary电子图书Newspaper(EBSCO)OCLC世界图书馆书目(OPAC) OCLC资源(FirstSearch)Open J-Gate(免费资源) OUP(牛津大学出版社)电子期刊试用Plant Science (1994-)---植物科学数据库(CS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llection(EBSCO) ProQuest Asian Business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PQDD, CALIS本地镜像站)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PQDD, 国外站点)ProQuest European Business Regional Business News(EBSCO)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及数据库)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ISI)Science Smithsonian Physical Tables(9th Revised Edition)(Knove)(免费资源)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l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ISI) Springer LINK(德国施普林格)电子期刊及丛书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Taylor and Francis出版社电子期刊) The Royal Society(英国皇家学会7种电子刊)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天文学电子刊) TOXLINE (1998-)---毒理学数据库(CSA)Vocational and Career Collection(EBSCO)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s(1967-)---水资源文摘(CSA)WorldSciNet世界科学出版社电子期刊Yahoo(免费资源)大英图书馆(OPAC) 德国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法国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国外标准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外科技报告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美国国会馆馆藏目录(OPAC)美国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欧洲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日本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瑞士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外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西文期刊馆藏目录库(万方)西文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英国专利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英文版)(万方) 中科院网络期刊集成目录(OPAC)清华大学:88/xport/dbdh.htm外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1. ACM 1. 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年鉴、引文)2. ACS 2. 中文科技期刊库(全文版)3. AIAA 3.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科技信息、商务信息)4. AMS 4. 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5. APS 5. 中国科学网络版6. BANKSCOPE 6. 清华大学学位论文服务系统7. Cambridge Journals7. 清华大学-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8. Cambridge ScientificAbstracts(CSA)8. 清华大学教参信息系统9. Cell Press Journals9. 高校教参数据库10. Chicago Journals10. 超星电子图书11. CrossFire Beilstein/Gmelin(检索软件升级!)11.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12. e-Print arXiv12. 读秀学术搜索13. EB Online13. 圣典E-BOOK(高等教育版)14. Ebrary14. 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15. EBSCOhost平台(ASP、BSP、ERIC…)15. 四库全书16. EEBO16. 四部丛刊17. Elsevier SD17. 二十五史18. Emerald18.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19. EV2平台(EI、INSPEC、NTIS)19. 十通20. FirstSearch20. 瀚堂典藏(原龙语瀚堂)21. Frontiers in China21. 台湾文献丛刊22. Gale(BRC、BGMI、BCRC、ECCO、GRR、LRC、OVRC、PROMT…)22. 巨灵财经资讯系统23. GBIP23. 高校财经数据库(China InfoBank)24. Heinonline24. 搜数SOSHOO25. HighWire Press25. 中宏数据库26. IEEE/IET(IEL)26. 中国金融研究数据库(CCFR)27. IMechE27. 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CFRN)28. INIS28. 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29. In the First Person29. 北大法宝30. IOP30. 中国法律资源全互动数据库(北大法意)31. IWA31. 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32. JSTOR32. 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33. Kluwer33. 知识视界34. LexisNexis34. 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35. MathSciNet35. 台北故宫在线数据库36. MyiLibrary36. 世界美术数据库37. MUSE37. GPD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38. Nature38. 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39. NetLibrary39. 清华大学图书馆视频点播系统40. OSA41. Oxford Journals42. PAO43. PressDisplay在线报纸44. ProQuest平台(ABI、ARL、PSJ、PQDT)45. 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库46. Royal Society Journals47. RSC48. SAE49. Safari50. SAGE51. Science Online52. SciFinder(含CA网络版)53. Scitation平台(AIP、ASCE、ASME、SIAM、SPIE...)54. SIAM55. Socolar-Open Access资源统一检索系统56. SpringerLink平台57. Taylor & FrancisJournals58. Ulrich’s59. UNRISD60. Web of Knowledge平台(SCI/SSCI/AHCI、ISTP/ISSHP、DII、JCR、BP、CCC、CCR/IC、ESI、INSP EC…)61. Westlaw62. Wiley InterScience63. WorldBank E-library64. WorldTradeLaw65. Zbl.Math66. NSTL购买的电子资源67. 联机光盘库(CA、INIS等)68. 其它零散电子期刊69. 其它开放获取资源(期刊、机构库、预印本)郑州大学http://202.197.191.223/uspportal/ResSelectIP.aspx?language=chineseApabi电子图书(方正)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文本图书超星中文电子图书船舶文献数据库(万方) 馆藏期刊馆藏书目管理科学文摘数据库(万方)国研网数据库金属材料文献数据库(万方)粮油食品科技文献库(万方) 麻醉科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煤炭行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万方) 磨料磨具文献数据库(万方) 书生书生之家电子图书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万方) 水利期刊文献数据库(万方)台湾标准题录(万方) 台湾地质矿产文献(万方)台湾法律法规数据库(万方) 台湾公司企业库(万方)台湾机电企业产品(万方) 台湾机械制造厂商数据库(万方) 台湾名人库(万方) 台湾农业文献数据库(万方)台湾企业名录(万方) 台湾水产品文献数据库(万方)台湾信息产业文献(万方) 台湾研究机构数据库(万方)台湾野生食用植物(万方) 台湾医药卫生文献库(万方)台湾制药产业数据库(万方) 台湾中医师名录(万方)台湾中医药纪事库(万方) 台湾中医药期刊(万方)台湾中医药图书(万方) 台湾中医药文献(万方)台湾中医药学位论文(万方) 台湾中医药专家数据库(万方)铁路航测遥感专业数据库(万方)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冶金自动化文献数据库(万方) 英汉-汉英科技大词库(万方)中国采矿文献库(万方) 中国地震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法律法规全文库(万方) 中国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数据库(万方)中国光纤通信科技文献库(万方) 中国国家标准全文(万方)中国环境科技文献数据库(万方) 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万方)中国建材文献库(万方) 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万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万方) 中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万方)中国科技声像资料联合目录(万方) 中国科技信息机构数据库(万方)中国科研机构数据库(万方) 中国农业科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万方) 中国人口科学文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文摘库(万方)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万方) 中国有色金属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外标准数据库(万方) 专利数据库(万方)河南大学/tsgDzzy/tsgDzzy.htm资源名称使用说明主题范围综合类中国学术期刊(包库)中国学术期刊(镜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1911-1993)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说明理工农医以及社会科学各专业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用户名:lib,密码:lib)说明文理各学科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05年前数据)说明除原购图书外,2006年5月起又新增文理各学科共21万多册电子图书万方数据库(包库)万方数据库(镜像)万方新方志(镜像)说明以理工科及商务信息为主,少量文科中国数图电子图书馆说明文理各学科金报兴图年鉴资源库说明共收录286种年鉴,共2514卷Open Access 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说明智联起点自主考试系统说明本系统是一个包含英语、计算机、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的整合性模拟学习平台。

中国的元搜索引擎有哪些中国的原史时代历史论文

中国的元搜索引擎有哪些中国的原史时代历史论文

中国的元搜索引擎有哪些|中国的原史时代历史论文“原史时代(Protohistory)”这一名词的使用在国外已是行之有年,但在中国学术圈内受到注意则是最近的事。

在文献发达的背景之下,学者除了对何谓“中国原史时代”有争议外,许多人更认为中国古史上并不存在“原史时代”。

这里试图由西方对原史时代的定义入手,简单的讨论西方所谓的“原史时代”在中国的古史研究上的地位,以及“中国原史时代”有别于西方总结出来的原史时代法则所表现的特征。

何谓“原史时代”根据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中对“原史(Proto history)”的定义,原史的时间段指的是一文化最早的“记录历史” 出现的前夕(The study of a culture just before the time of its earliest recorded history).The Hutchins on Dictionary of World History定义原史时代是“紧接着史前,但是又早于能以书写文件证明的历史(proto history Period following prehistorybut priorto the appearance of historyas documented in writtenrecords)”[1].所以,西方将“原史时代”的时间段界定于史前与历史两大阶段的过度阶段。

作为一个主要使用于考古学上的词语,ChristopherHawkes对“原史时代”加以解释认为,原史的概念是相对于文献丰富的历史,这一时期已经有一些文书记录,但是这些记录只是一些片断,涉及社会非常少的方面,这些记录可能表现于一些刻铭、硬币等等,或是其他地区散乱的文本资料。

[2]GlynDaniel则认为“原史时期”一词,以称呼古代文献很少,考古材料的重要性超过或等于文献材料的时期。

文献载体

文献载体

金石图片展示
金石的含义及分类



金,指青铜器,吉金,用作礼器的青 铜器。青铜为一种铜、锡合金。 青铜器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 种: 1、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 为吉金。主要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 为诸侯旅行祭告之用,再次为媵器(陪嫁 之物)。 2、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 外,还用于征战。 3、兵器。例:“鸣金收兵”。 4、农器。 5、度量衡。 6、钱币。 7、符玺。其中符用于发兵,分为两 半。玺则是古人用以封检取信的印章。 8、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铜灯。 铜镜出土的以汉代为多,背后嵌有铭文。

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 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32行499字,乃现 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 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丏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 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 史的重要史料。
(一)铭文
青铜器铭文,字数多寡 不一。迄今发现有铭文 的青铜一万多件 ,其中 多属周代。铭文除了记 事之外,更多的则是纪 念祖先,表彰功德。铭 文不论长短,一般都具 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现存最早的金石专著----欧阳修《集古录》, 收录历代金石铭文 四百余篇并予考证。


宋-赵明斌《金石录》, 著录上古自五代金石拓 本二千件,成为当时金 石学的重要代表作。

2.石经
封建社会统治者大都尊奉儒学,便把整部儒
家经典刻在石版上,定作标准本,称为“石 经” 自东汉以来,魏,唐,后蜀,两宋和清各朝 均刻有石经。其中最重要的有: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运用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运用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运用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数字化资源(也称电子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等设备阅读使用的资源,包括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一种新的古籍保存和利用方式应运而生。

这一新方式即古籍数字化。

古籍数字化就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电子索引、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从而进一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

一、文献传播概说数字化技术前图书出版技术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书写阶段(商至隋代)。

这个时期主要的书写方式是刻画或毛笔书写。

手工书写阶段的主要载体为甲骨、金石、竹简、帛书。

手工书写的主要优点是取材容易;容易长久保存。

手工书写的缺点是不易复制、传播范围小、普及化低。

第二阶段是雕版印刷阶段(唐代至宋代)。

雕版印刷肇始于石刻拓印,在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才得以形成,两宋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

雕版印刷阶段的主要载体是纸张。

雕版印刷阶段的主要书写方式为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阶段的优点:印刷成本降低;文献储存流通便利;文献复制容易,传播范围扩大,文化逐渐下移。

雕版印刷阶段的主要缺点:文献保存不长久。

第三阶段是活字印刷阶段(宋代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活字印刷阶段的文献载体主要为纸。

活字印刷阶段主要书写方式:铅、铜、木、泥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阶段主要优点:版面易修改,印刷成本降低;文献复制容易。

第四阶段是数字化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

开启于20世纪下半叶的数字化技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印刷”技术革命。

数字化技术,将彻底摆脱文化介质对物质的依赖。

在数字化阶段,信息的储存和传递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数字化阶段的主要载体是光盘、计算机硬盘或虚拟硬盘空间。

数字化阶段的主要书写方式:数字存储技术。

浙江图书馆中文数据库

浙江图书馆中文数据库

中文数据库1、E线图情:面向图情界、图情理论界、图情教学界、图情协会界以及图情企业界和个人提供集数据库服务、深度研究、专业咨询于一体的专业网站,囊括了数字图书馆领域中理论、技术、产品、市场、协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E线图情下设图情人物、理论技术、企业产品、行业协会、用户市场、会议中心、名录、风云人物、馆长论坛、研究报告、Chinalibs电子杂志、个人专栏、图情要闻、行业聚焦、Chinalibs动态等频道。

2、博看网:收录国内较为畅销的中文期刊2000多种,品种涵盖时政新闻、财经管理、文艺文学、时尚休闲、娱乐健康等方面,除了有原文原貌的多媒体版,还提供电子版、语音版、下载版等多种阅读方式。

3、北大法意网:以案例、法规、合同、论文为基本分析单元,从不同角度解析各种类型的法律信息,彻底实现了案例、规则、理论等信息体系的互动互联。

在法规检索方面,法意网开发出逐个法条的全文检索功能;在案例检索方面,法意网开发出案例的复合检索功能。

在合同检索方面,法意网开发出合同条款聚类检索功能。

北大法意网现已能够提供16个数据库检索服务:法院案例库、法律法规库、法学论著库、合同文本库、法律文书库、法律咨询、法学辞典、统计数据、金融法库、政报文告库、审判参考库、立法资料库、行政执法库、法务流程库、司法考试库、法律人库。

数据库每日更新,检索功能强大,用户查询界面友好,充分展示了北大法意网专业精致的服务水准。

4、超星学术视频:主要有国内外800位知名学者包括课程、专题、讲座和访谈等各种形式的视频,覆盖哲学、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理学、医学等学科门类。

读者可通过讲座名称、主讲人、字幕全文三个检索点进行检索。

字幕搜索可以实现视频的全文检索,精确进行知识点的定位。

5、方正精品图片资源库:国家重点文化项目“艺术博物馆数字库”于1998年3月启动,旨在让世界数千年历史中灿若繁星、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走出重门紧锁、防护森严的博物馆、宫殿、庙宇、密室,进入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家庭,每一张书桌前,全民共享华夏先祖为世界奉献的艺术盛宴。

中国古典文献学_(NXPowerLite)

中国古典文献学_(NXPowerLite)
“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关键词一:知识。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二:一切。文献的物质载体丰富多样。 关键词三:记录。文献记录知识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什么是文献学?
定义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科学。它除研究文献本身外,还要研 究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文献学史、文献学理论等方面 的内容。
甲骨文是商王占卜的记录,涉及面极广,如征伐、狩猎、畜 牧、农事以及风雨、灾害、疾病、祭祀等等,所记载的历史 资料是现存最早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殷商社会政治、经济、 军事、思想、风俗、语言文字等的宝贵资料。
周原甲骨 、周公庙甲骨
著录甲骨资料的重要著作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的《甲骨文合集》计十 三册,中华书局1979—1983年出版。收录了近 八十年来发现的甲骨实物拓本精品41956片。
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 命名的著作。该书《自序》对“文献”一词作了更 具体的解释: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 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 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 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 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与功用
目录、版本、校勘、(典藏) 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土文

中国古典文献学简史
先秦两汉时期
文字的出现 典籍的搜辑、整理、运用、批判 典籍的焚毁散乱与重新搜罗 目录、校勘、注释、辨伪各方面的奠基
刘向、歆父子,许慎,郑玄 王充《论衡》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
何谓文献?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

学术数据资源来源

学术数据资源来源

一学术数据资料来源1 学术类网络数据库(1)中国知网 (2)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kns50/index.aspx (3)中国植物数据库 /(4)中国大百科全书:2 在线图书馆(1)中国国家图书馆:(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3)北京大学图书馆 http://162.105.138.207/(4)上海图书馆:(5)同济大学图书馆:/(6)上海电机学院图书馆:/(7)广州图书馆: (8)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3 教育资源库(1)教育教学资源库(2)K12教育资源库 /(3)上海教育资源库首页 /sherc/index/(4)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 /(5)中国科普博览 /gb/index.html4 政府部门与企业组织部门(1)政府单位部门(2)企业组织部门5 搜索引擎5.1 搜索引擎(1)万维网目录是一种人工编制的分类目录,类似一本书的目录或者图书馆的分类目录,利用它可以快速查找与特定主题相关的网站名录。

常用的分类目录有雅虎网(),Looksmart(),是全球最大的主题目录之一;是一个由志愿者维护的免费主题目录,它也为多家大牌的搜索引擎提供主题目录支持。

馆员索引(),馆员收录了1万多个站点,该索引由专业的图书馆员编制,只收录高质量的网站,对收录的每个网站都附有可靠的评价。

阿报特(),收录了大约2百万个网站,对网站的评价水平不一,但总体而言质量尚可。

信息宝藏()学术信息(),学术信息附设的虚拟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全文文献,对从事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尤为重要。

(2)计算机索引或搜索引擎Google和百度(3)元搜索引擎Meta Search Engines 可以同时在多个不同的搜索引擎数据库中按制指定的条件进行搜索。

(4)万能搜索引擎Universal Search Engines 希望能同时具有目录和索引类搜索引擎的长处。

(5)特殊搜索引擎Niche Search Engings 主要搜索被普通搜索引擎忽略掉的项目,或者面向某些特殊的人群提供特殊搜索服务,如FTP搜索引擎、专门搜索RSS伺服的RSS搜索。

中国古代石刻文献目录

中国古代石刻文献目录

06
结论与展望
石刻文献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历史见证
中国古代石刻文献是历 史的见证,对于研究古 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方面具有极高 的价值。
文化传承
石刻文献承载了丰富的 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价值
石刻文献具有独特的艺 术价值,对于研究古代 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 有重要意义。
石刻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历史研究
石刻文献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研究古代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宝贵 的史料。
艺术研究
石刻文献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为研究古代雕塑、 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提供了实物资料。
语言文字研究
石刻文献中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古代语言文 字、音韵及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石刻文献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
03
石刻文献的内容与主题
政治与军事类石刻
政治宣言
记录皇帝的圣旨、命令、教诲等,强调政治宣传 和教化作用。
功德碑
纪念统治者或官员的功绩、政绩,树立其形象和 威望。
军事纪功碑
记载战争的经过、战绩,歌颂将领和士兵的英勇 事迹。
宗教与祭祀类石刻
宗教教义碑
阐述宗教教义、信仰、戒律等,对信徒进行思想教化 。
寺庙碑
记载寺庙的历史、修建经过、布施情况等,宣传宗教 信仰。
祭祀碑
记录祭祀先祖、神灵的经过和祭祀者的姓名、职务等 ,强调传统信仰和家族观念。
建筑与艺术类石刻
建筑纪事碑
记载建筑物的修建经过、规模、用途等,宣传 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艺术作品
雕刻人物、动物、花卉等形象,表现其技艺和 审美情趣。
园林石刻
布置于园林中的石雕、石刻等,增加园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古籍数字化-1113

古籍数字化-1113

古籍数字化:现状、问题与趋势——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看吴宣德2004-02-26 13:04:28 阅读9067 次摘自“明月清风”网站中国史研究网络资源导航文章搜索研究论文近期热点文章累计热点文章∙古籍数字化:现状、问题与趋势——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看(吴宣德)∙网络文史信息检索、浏览与存储技巧(陈爽)∙繁难汉字查询软件MiniDict2. 2下载(bbinn)∙咫尺应须论万里:说电子版《四库全书》(范子烨)∙中国繁难文字字表初编(范子烨)∙试论中国古籍数字化与人文学术研究(史睿)∙《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历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史研究》杂志文本稿规范(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软件简介(书同文)∙Word方括号“[ ]”脚注便捷工具下载(增强版)(苏卫国)∙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与国际敦煌学项目(孙利平、林世田)∙网络时代与文史研究(陈爽)题记:这是我2002年9月参加“汉文化联盟”第二届汉文化资料库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近因人索要,网上未见下载,故刊于此。

原文写作之时,正值google被封,随后又逢“七一”,搜罗资料颇为不便,故文章最后一部分没有最后完成。

特别抬出罗先生一文,实行文需要,非谓笔者对此无有所思也。

事过境迁,目今焦头烂额,已无心再去“遐想”当年了。

载文网上,聊示纪念而已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大型电子文献资料库的开发和建设,近年来业已成为学术界和相关技术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话题中,古籍的数字化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并且,伴随着一些重要产品的发行,数字化的古籍在学术研究中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

而古籍数字化的价值,也正是在这样的使用中一点一点体现出来。

然而,仅就笔者个人的专业应用来看,古籍数字化在技术处理和用户的使用需求之间仍然有一些距离。

本文即拟对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有兴趣者参考。

因笔者对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相关产品了解很少,取例有所偏重,尚祈读者谅之。

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

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

本館建立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 本館建立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以 發佈館藏最爲切要, 發佈館藏最爲切要,內地各館大多沒有 人力、物力從事拓片編目, 人力、物力從事拓片編目,本館開放型 品種資源庫的建立正可爲各館編目提供 借鑒。故自2000年以來, 2000年以來 借鑒。故自2000年以來,本館傾力建設 品種庫,冀求再有五至八年, 品種庫,冀求再有五至八年,基本完成 萬種拓片的編目、掃描和上網, 4萬種拓片的編目、掃描和上網,則聯 合目錄的建立,庶幾有續建之望。 合目錄的建立,庶幾有續建之望。
本館收藏的石刻拓片有幾個明顯特點: 本館收藏的石刻拓片有幾個明顯特點: 一是數量龐大;二是品種繁多,摩崖、碑碣、 一是數量龐大;二是品種繁多,摩崖、碑碣、 畫像、造像、墓誌、經幢、刻經、 畫像、造像、墓誌、經幢、刻經、題名等品 種很齊備;三是時代久遠,上起戰國秦漢, 種很齊備;三是時代久遠,上起戰國秦漢, 下至當代,綿延二千餘載; 下至當代,綿延二千餘載;四是有一批價值 連城的藏品,如北宋拓本《神策軍碑》、 》、宋 連城的藏品,如北宋拓本《神策軍碑》、宋 拓本《伊闕佛龕碑》、《絳帖》、 》、《絳帖》、宋元拓本 拓本《伊闕佛龕碑》、《絳帖》、宋元拓本 蜀石經》、元拓本《道德經》 》、元拓本 《蜀石經》、元拓本《道德經》等,大批整 幅拓本可以再現石刻原貌,尤爲可貴。 幅拓本可以再現石刻原貌,尤爲可貴。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本館曾毅公先生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 組織對北京地區石刻資料的整理和目錄編纂, 組織對北京地區石刻資料的整理和目錄編纂, 1964年完成初稿三卷冊 七十年代後期, 年完成初稿三卷冊, 1964年完成初稿三卷冊,七十年代後期,金 石拓本組又編輯出版了《法源寺貞石錄》、 石拓本組又編輯出版了《法源寺貞石錄》、 房山石經題記彙編》 《房山石經題記彙編》等,並對曾目進行補 充整理,於1994年出版了《北京圖書館藏北 充整理, 1994年出版了《 年出版了 京石刻拓片目錄》, 》,著錄北京地區自漢至今 京石刻拓片目錄》,著錄北京地區自漢至今 各類石刻6340 6340種 分爲墓碑、墓誌、廟宇、 各類石刻6340種,分爲墓碑、墓誌、廟宇、 會館、教育、題名碑、石經、造像和畫像、 會館、教育、題名碑、石經、造像和畫像、 藝文、題名和題字、雜刻等十一類。 藝文、題名和題字、雜刻等十一類。北京地 區石刻資源的系統整理,爲石刻拓片資源庫 區石刻資源的系統整理, 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问题研究

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问题研究

收稿日期:2022-07-08作者简介:丁小蕾(1979 ㊀),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程序(1979 ㊀),首都图书馆馆员㊂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问题研究丁小蕾,程㊀序(首都图书馆,北京㊀100021)关键词:拓片;数据库建设;元数据;资源关联摘㊀要:拓片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文献资料,石刻拓片数据库的建设为研究者快速获取拓片资源提供了便利㊂20世纪末,我国文献收藏机构开始重视拓片数字化建设工作,陆续建设了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㊂文章从信息组织的角度提出未来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建设应更多挖掘拓片内容中的信息要素,完善元数据结构,重视数据的分析㊁提炼㊁增值与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强资源间的知识关联㊂中图分类号:G250.7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8-0095-041㊀国内外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建设情况㊀㊀石刻是人类记述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功用可以 证经典之同异,正诸史之谬误,补载籍之缺佚,考文字之变迁 [1]㊂古人为研究石刻,常以纸覆之拓印其文字和图案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纸质形态保存石刻原貌的拓片资源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研究者面前,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便是这一方式的具体体现㊂笔者收集整理了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知名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详见表1㊂表1㊀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知名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资源库名称机构数量简介碑帖菁华/allSearch/searchList?searchType =34&showType =1&pageNo =1中国国家图书馆元数据23,000余条,影像29,000余幅数据库内容涉及历史㊁地理㊁政治㊁经济㊁军事㊁民族㊁民俗㊁文学㊁艺术㊁科技㊁建筑等;提供单一字段的简单检索和多条件限定组合检索,同时具有二次检索功能;语言输入可以实现汉语繁㊁简㊁拼音共检;利用 年代 可以实现内容关联㊂秘籍琳琅 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 /aopac /index.jsp北京大学图书馆元数据40,000余条,图像约33,000幅数据库包括古籍文献和拓片两部分,拓片以近代著名藏书家缪荃孙㊁张仁兹的全部藏拓为主;数据检索支持中文繁体字或汉语拼音检索,汉语拼音检索限于题名㊁责任者㊁主题词三种检索途径;古籍文献和拓片资源既可跨库检索也可单库检索㊂北京记忆•燕京金石https:///#/guest?en =Rubbings&id =5&isDelete =0&status =0&tlevel =2&tname =%E7%87%95%E4%BA%AC%E9%87%91%E7%9F%B3&tparentId =2&type =t2首都图书馆1,388条数据库内容全部是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所藏的北京地区拓片,是了解北京人文历史的重要资料;用户无须注册,全部免费开放,可实现与其他类型文献的跨库检索㊂59第42卷第8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年8月㊀(续表)㊀资源库名称机构数量简介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 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15,000余条数据库是‘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的数字形式,提供中日㊁简繁㊁异体汉字关联查询,提供逻辑检索及字㊁词间距检索,实现按朝代浏览碑文;需登录访问㊂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tomb/ stone 浙江大学图书馆6,800余条数据库主要收录历代墓志拓片资源;数据可按中国朝代或金石类型分类浏览,著录项全面;无须注册,免费开放㊂中华石刻数据库http://inscription.ancientbooks. cn/docShike/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10,000条数据库涵盖自先秦至民国的各代拓片资源,支持录文与拓片参照阅读;对原文进行标点㊁分段;提供在线阅读㊁全文检索㊁复制引用㊁笔记批注等服务㊂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石刻拓本资料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imgsrv/ takuhon/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文字拓本5,050条;画像石457条数据库收录了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的中国汉代至民国时期文字拓本和画像石;文字拓本部分依据中国朝代进行分类,数据图像配有标尺,由此可知原拓实际大小;画像石部分按照地区分类,收录了山东㊁江苏㊁河南㊁山西㊁陕西和四川等地的画像拓片;无须注册,免费开放㊂Estampages chinois conservésen Europehttps://www.efeo.fr/estam-pages/catalogue.php 法国蒋经国基金会赞助约4,000条数据库由蒋经国基金会支持开发,汇集了法国汉学研究所㊁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㊁大英图书馆㊁法国远东学院㊁亚洲学会㊁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以及苏黎世雷特博尔格博物馆等多个机构的拓片数据;数据库提供双重条件检索,可对数据来源进行复选,并提供压缩后的原始图像㊂Chinese Stone Rubbings Col-lectionhttps:/// EAL/stone/index.html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柏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4,753种[2]东亚图书馆的中国拓片主要来自日本藏书家三井创研的收藏,其中部分拓片在中㊁日图书馆和博物馆均无目录记录,视为孤品;数据库提供题名㊁责任者㊁关键词㊁年代㊁类目㊁材质㊁尺幅㊁书体㊁来源等检索项㊂Chinese Rubbings http://archive.fieldmuseum. org/chineserubbings/introduc-tion.asp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7,500条数据库所藏的中国金石拓片主要是20世纪前半叶收藏得来的,其数量在西方世界当属庞大;数据库收录了大量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拓片,主要提供主题分类检索㊂Chinese Rubbings Collection https://curiosity.lib.harvard. edu/chinese-rubbings-collec-tion 哈佛大学图书馆5,029条哈佛大学图书馆中国石刻拓片数据库中的拓片主要来自哈佛艺术图书馆和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拓片的年代可以追溯至秦朝,类型包括各种金石玉器上的铭文和图案;数据库采用限制性检索策略,侧重分类浏览㊂69㊀㊀除上述数据库外,我国还有多家单位拥有数量可观的金石拓片,如:上海图书馆约有15万件,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约有5万件,山东省图书馆有2万余件,浙江图书馆有3万余件,中山大学图书馆有3.8万件,故宫博物院有3万余件,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1.2万件,天一阁有0.4万余件等[3]㊂虽然我国拓片收藏机构众多,但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收藏机构对拓片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拓片资源的整理和编目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㊁物力和财力,这些都是制约拓片数字资源建设的因素㊂2㊀我国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存在的问题2.1㊀图像数据质量不高㊀㊀我国当前已有的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多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建设的,受当时技术㊁设备及网络带宽等条件限制,数据库或多或少都存在图像质量不高的问题,而质量不高的应用服务型数据直接影响文献内容的传达和用户的研究热情,进而影响数据库的利用率㊂2.2㊀检索结果准确率有待提升㊀㊀一些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利用原拓题名进行检索,但结果不理想,原因可能是只将正题名作为题名著录或只将正题名设置为题名检索项造成的㊂拓片题名是极为重要的检索要素,我国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的著录普遍遵循‘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但第一版‘规则“和第二版‘规则“对正题名的著录有明显不同的要求,在第一版‘规则“中,客观题名(包括首题㊁中题㊁尾题㊁额题㊁墓志盖题等)仅被作为规定信息源参考,而第二版‘规则“将客观题名直接作为正题名规定信息源,这就导致不同时期建设的拓片数据库正题名著录存在差异,当用户使用客观题名对早期建设的拓片数据库进行检索时会出现检索结果为零的情况㊂2.3㊀资源间缺乏关联,形成 数据孤岛㊀㊀对数据库用户而言,如果在使用拓片资源的同时还能得到与之内容相关的其他拓片或古籍资源,不仅能够极大提升研究效率,还能使数据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㊂但是,当前我国多数石刻拓片数据库仅是对相关文献进行描述和检索,而对文献内容揭示不足,不能在应用层面上提供资源间的关联服务,缺少资源发现功能,致使数据内容难以实现关联,形成 数据孤岛 ㊂3㊀未来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建设方向3.1㊀加强内容的深度分析及知识的挖掘㊀㊀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文献为单元的传统信息组织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信息组织的对象逐步由文献单元转向知识单元[4]㊂3.1.1㊀挖掘拓片中的信息要素㊂拓片中的一般性信息要素包括客观题名㊁书篆刻立年代㊁书篆刻立责任者名称㊁内容类型㊁原石形制㊁语种等,该类信息要素在已有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中均有明确揭示㊂此外,拓片还存在大量非一般性信息要素,如:内容主体人物(墓志中的墓主及旁系人物㊁纪事碑中事件主体行为人等)㊁内容时间(寺庙碑刻中寺庙兴建㊁圮毁㊁迁移时间㊁人物重要时间节点等)㊁内容地点(建筑物所在地㊁事件发生地等)㊁数据(买地莂㊁房产㊁募捐资金及人数等)㊁分项题名(法帖㊁诗词等)等㊂这些非一般性信息要素在内容揭示方面具有比主题词更精细的粒度,是形成知识单元和资源链接的关键要素㊂3.1.2㊀完善元数据的内容结构㊂当前,我国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建设还没有统一的元数据规范,国家图书馆制定了‘国家图书馆拓片元数据规范与著录规则“,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拓片元数据规范“,这些规范虽然明确给出了拓片元数据的内容结构,但内容结构设计多侧重于书目信息揭示,而对内容信息揭示不足㊂基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引入内容信息的拓片元数据内容结构框架设想㊂该框架包括文献描述㊁内容描述㊁数据管理三个层面,其中文献描述层面用于记录文献外部特征及属性,包括载体形态㊁附注信息㊁馆藏信息㊁传拓地点㊁版本信息等;内容描述层面包括表层描述㊁深层描述㊁全文,其中表层描述按照拓片内容记述和组织的一般性规律直接快速地分析获取的信息,深层描述对拓片表层描述以外的文字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为数据关联提供更多可能性,全文既能提供内容的全文检索,还能清晰地展示拓片所记录的文字,更便于用户研究;数据管理层面是拓片元数据与对象数据产生连接的关键,包括格式㊁权限㊁数字影像文件编号㊁数据编号等,详见下页图1㊂79㊀图1㊀引入内容信息的拓片元数据结构框架3.2㊀重视资源间的关联㊀㊀在网络环境中,资源间的关联显得尤为重要㊂通过关联,大量原本独立的数据可以被有效组织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为用户提供更加开阔㊁全面㊁翔实,同时还可互为参考的信息,如: 楚学精庐刻石 与 张文襄公祠捐赞题名碑 从题名上看不出有丝毫关联,但实际上楚学精庐是民国时期在京的湖北籍人士为纪念张之洞等人为湖北做出的突出贡献而筹资建立的,楚学精庐即张文襄公祠堂[5],可见两张拓片之间存在极大的信息关联㊂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中的资源关联主要有两种,即形式关联和内容关联㊂其中,形式关联多见于单种拓片多册件的情况,处理方法主要取决于元数据设计时著录单位的定义以及关联项的设置;内容关联又分同类资源关联和异类资源关联,同类资源关联是指内容具有相关性的独立拓片间建立的关联关系,异类资源关联是指内容相关的各类非拓片资源与拓片资源建立的关联关系,如古籍文献㊁一般性图书文献与拓片关联㊂3.3㊀以开放共享的心态构建拓片资源库㊀㊀实现拓片资源关联需要建设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建设机构应树立开放共享理念,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㊁NLP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㊁AI 智能等新型技术,深度挖掘资源间的关联,构建中文拓片的知识图谱㊂此外,由于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的用户大部分是文史或书画研究人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建设机构可建立用户参与建设机制,鼓励他们参与拓片数据库建设,更好地完成对拓片内容的解读和描述㊁更快完善数据内容,提升拓片的使用价值㊂参考文献:[1]㊀朱剑心.金石学[M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6.[2]㊀周欣平.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碑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㊀李卓.中文石刻拓片数据库比较研究[J ].图书馆,2013(5):89-92.[4]㊀吕叶欣,张娟.基于本体和关联数据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模式研究[J ].现代情报,2019(5):41-47.[5]㊀齐峰.馆藏楚学精庐刻石等三张拓片考略[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15:302-311.(编校:徐黎娟)89。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

整个石刻分为五编(5个部分) 第一编:魏晋南北朝 2册 第二编:隋唐五代 4册 第三编:两宋 4册 第四编:辽金元3册 第五编:明清3册 共160余种,14000余篇
石刻史料汇编界面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界面
目录检 索分类
所需词语
史晨碑
纪事碑 墓碑和功德碑的内容及使用范围比较狭 窄,碑文多属于古代固定的一类文体, 即墓碑文、颂、赞等。碑的外形的石刻 在古代运用的非常广泛,是一种文字传 播的载体。所以,碑还有纪事功能。内 容各异的碑石称为纪事碑。 官刻:圣旨、昭书、官方往来文书等 私刻:修桥建寺、求雨、游玩等
经典及其他书籍刻碑 造像碑:佛教传入中国后,刊刻佛陀 法像顶礼膜拜祈求福佑的风气逐渐 兴盛。 题名碑:以人物姓名为主要内容的石 刻。始于汉盛于宋
一方面,已经有的的石刻形式:刻石 碑刻,墓志,画像,造像,题名等 得到了充实与丰富。同时也有新的 石刻形式出现了。 辽,宋,金,元,明,清属于中国古 代社会的后一个千年,石刻只是进 入了继续使用期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原书编者查阅了现 存的千余种的金石志书(包括地方志中的金石 志),经过认真对比去重,从中精心辑录出一 万五千余篇石刻文献,并附有历代金石学家撰 写的考释文字,总计 1150 万字。 收录年代从秦砖汉瓦到碑文墓志,上下两千年; 内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 宗教、文学、科技、民俗、教育、地理等方面, 堪称大型中国古代史料文献汇编,更是研究史 料、撰写论文不可或缺的现代化工具

石刻的不同类块上镌刻 而成,通称为刻石。 两种类型:摩崖与碣 从形制上划分, 在山崖的平整之处施刻, 或者略行加工,形成较平整的岩面后施 刻,或独立的在大石块上施刻。“刻石 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

01《文献光盘》总目录2011.4

01《文献光盘》总目录2011.4

已出版《文献光盘》总目录第一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总目录(总16张DVD光盘,每张容量约4G)01-01 石刻史料新编(全三辑)2-101-02 石刻史料新编(全三辑)2-201-03 中国法帖全集01-04 历代书法研究文献·先秦01-05 历代书法研究文献·秦至唐01-06 历代书法研究文献·五代至现代01-07 敦煌学研究文献2-101-08 敦煌学研究文献2-201-09 古文字学研究文献01-10 二十六史01-11 《红楼梦》研究文献01-12 《全唐诗》《全唐文》研究文献01-13 国学·汉学研究文献01-14 历代笔记萃编01-15 历代年谱萃编01-16 罗振玉·王国维学术文献第二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总目录(总16张DVD光盘,每张容量约4G)02-01 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3-102-02 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3-202-03 续补《历代书法研究文献》3-302-04 《中国书法全集》51册02-05 中国书法学研究文献02-06 中国金石学研究文献02-07 中国书画研究文献02-08 中国绘画·美术·艺术研究文献02-09 中国考古学研究文献02-10 中国字典萃编02-11 中国辞典/词典萃编02-12 中国文化辞典/词典萃编02-13 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学术文献02-14 章太炎·黄侃·鲁迅学术文献02-15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第1-100册)02-16 《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第101-200册)第三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总目录(总16张DVD光盘,每张容量约4G)03-01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4-103-02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4-203-03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4-303-04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4-403-05 佛学研究文献2-103-06 佛学研究文献2-203-07 《道藏》《藏外道书》03-08 《中华道藏》(附《老子》研究及其他)03-09 《中华续道藏初辑》(附《庄子》研究)03-10 儒学十三经研究文献2-103-11 儒学十三经研究文献(附四书)2-203-12 《中国野史集成》(附《古小说丛刊》)03-13 《中国野史集成续编》(附《笔记小说大观》)03-14 中国方志学·地理学研究文献03-15 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2-103-16 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2-2第四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总目录(总16张DVD,每张容量约7.5G)04-01 新文丰《丛书集成新编》120册04-02 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三之一(1-100册)04-03 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三之二(101-200册)04-04 新文丰《丛书集成续编》三之三(201-280册)04-05 新文丰《丛书集成三编》100册04-06 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1-19册)04-07 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20-45册)04-08 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46-92册)04-09 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93-116册)04-10 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117-140册)04-11 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141-180册)04-12 中国古诗词、古文集04-13 中国古代类书萃编04-14 音韵·文字·训诂·语言·语法3-104-15 音韵·文字·训诂·语言·语法3-204-16 音韵·文字·训诂·语言·语法3-3第五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总目录(总16张DVD,每张容量约7G)05-01 甲骨文献集成(1-20册)05-02 甲骨文献集成(21-40册)(附《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等)05-03 金文文献集成(1-20册)05-04 金文文献集成(21-35册)05-05 金文文献集成(36-46册)05-06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1-60册)05-07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61-130册)05-08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131-200册)05-09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201-270册)05-10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271-340册)05-11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341-420册)05-12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421-500册)05-13 四库禁毁书丛刊(经、史、子、集)05-14 四库禁毁书丛刊(集21-178册)05-15 中华汉语工具书书库(1-50册)05-16 中华汉语工具书书库(51-100册)第六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目录(总16张DVD,每张容量约7G)06-01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3-106-02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3-206-03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3-306-04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辑)2-106-05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辑)2-206-06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辑)2-106-07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辑)2-206-08 四部丛刊(初编)3-106-09 四部丛刊(初编)3-206-10 四部丛刊(初编)3-306-11 四部丛刊(续编)06-12 四部丛刊(三编)06-13 四部备要3-106-14 四部备要3-206-15 四部备要3-306-16 稿本丛刊三种(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清代稿本百种丛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丛书》)第七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目录(总16张DVD,每张容量约7G)07-01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1-13507-02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136-220、史部1-4507-03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46-17707-04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78-292、子部1-1307-05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4-15007-06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51-261、集部1-1507-07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6-15507-08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56-29207-09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93-42607-10 《古今图书集成》001-29007-11 《古今图书集成》291-55007-12 《古今图书集成》551-80807-13 《民国丛书》第一、二编07-14 《民国丛书》第三、四编07-15 《民国丛书》第五编、中国近现代丛书精华07-16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120册第八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目录(总16张DVD,每张容量约7G)08-01 篆刻艺术(一)08-02 篆刻艺术(二)08-03 简帛·简牍·竹简08-04 画像石·画像砖·石阙08-05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08-06 全宋文(附《全宋词》)08-07 皇清经解08-08 皇清经解续编08-09 清实录08-10 四库提要系列08-11 丛书集成初编(1-1200)08-12 丛书集成初编(1201-2450)08-13 丛书集成初编(2451-3998)08-14 资治通鉴·中国通史08-15 史学十通(一)08-16史学十通(二)第九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佛教大藏经专题文献)目录(总16张DVD,每张容量约7G)09-01 大正藏1-6009-02 大正藏61-100、大藏经补编、大藏经索引09-03 宋藏遗珍、藏要09-04 碛砂大藏经09-05 乾隆大藏经09-06 藏外佛经、新编大藏全咒09-07 房山石经、汉译南传大藏经09-08 卍正藏经1-4409-09 卍正藏经45-70、卍续藏经1-1509-10 卍续藏经16-8309-11 卍续藏经84-15109-12 中华大藏经1-4509-13 中华大藏经46-8009-14 中华大藏经81-10709-15 永乐北藏09-16 中华律藏第十辑《书法中国文献光盘》(明清专题文献)目录(总16张DVD,每张容量约7G)10-01 明代文献(一)10-02 明代文献(二)10-03 明代文献(三)10-04 明代文献(四)10-05 明代文献(五)10-06 明清文献10-07 清代文献(一)10-08 清代文献(二)10-09 清代文献(三)10-10 清代文献(四)10-11 清代文献(五)10-12 清代文献(六)10-13 清代文献(七)10-14 清代文献(八)10-15 清代文献(九)10-16 清代文献(十)飘逸轩珍藏《文献光盘》总目录(总53张DVD光盘,每张容量约7.5G)文献目录出版社总册数现收册数容量光盘数量《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500册全150G20张《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800册前1760册95G14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齐鲁书社99册全9G2张《四库未收书辑刊》10辑北京出版社300册全9G2张金石·书法·美术·篆刻、敦煌文献100G15张。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及其类型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及其类型
“献”。早期的神话与歌谣即是靠口头传播下来的。 文字的发明,使文献传播有了赖以固定和长久保存的基
础。文字传抄不但使文献得以久传后世,而且也大大减 少了口耳相传造成的“失真”。《吕氏春秋·察传》所 谓“数传耳白为黑,黑为白”,所谓“以讹传讹”,确 是口传文献的明显缺陷。
第二节 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 隅、静安,号观堂、永观,谥忠悫。 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 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 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 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 乡。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 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 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 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 《古史新证》等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4、缣帛的优劣与重要帛书文献。 缣帛,即丝织品。丝织品作为文献载体之优点如轻柔、
易于卷舒、便于剪裁等,但其价格昂贵,亦不便长久保 存,故缣帛文献出土相对较少。 1940s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一批著名帛书后流失国 外。1970s长沙马王堆西汉王陵再次出土重要帛书,有 《老子》等,价值极高。 纸张出现后,缣帛亦逐渐退出,但至唐代亦有缣帛书信。
6、当代电子文献的时代特色。 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存储量大。” 电子文献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使用和收藏方式。电子文
献逐渐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形 态,且以更大容量、更便捷的方式为我们提供服务。
第二节 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1、由口头传抄到书面文献:文字诞生的重要意义。 未有文字之前,人类传播信息基本靠口耳相传,即所谓
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现代逯钦立编《先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软件《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版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的内容由十几位石刻文献研究专家潜心数年,精心编选而成,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结合书籍本身之宏富内容,并利用
多年积累的电子典籍制作之高新技术,又推出一款数字化典籍精品——《中国历
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版。

强大的全文检索系统、高质量的数据保证、多语言平台支持、精致的用户
界面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版中的文献资料经过全文数字化,文献内容字字可查、句句可检,读者可利用全文检索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
信息量。

系统提供中日、简繁、异体汉字关联查询,打破了时空、地域的汉字使
用习惯,增强了知识检索的全面性。

软件提供了逻辑检索及字、词间距检索。


时读者也可以不输入任何检索文字实现按朝代浏览碑文。

此外系统还提供联机字
典、文字代码页与原书图像页关联、复制打印、添加注释、纪年换算、八卦查询
以及手写输入等功能。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版已经使该书成为读
第 1 页共 2 页
者研究史料、撰写论文的现代化工具。

数据处理生产线使用我公司自主研发工具产品 -『数码翰林』,利用OCR自动识别技术,结合联机校对软件及专家级的疑难字甄别过程,实现高效率的全文数字化工作,确保文字的高质量输出。

无论读者使用何种语言的Windows操作平台,均可无障碍地运行该软件,使《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电子版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

软件提供精致仿古的用户界面,使读者在检索浏览的同时获得精品般的视觉感受。

由于历史原因,石刻文献大多分别散见于数以万计的文献之中,给研究者带来利用上的极大不便。

原书编者查阅了现存的千余种的金石志书(包括地方志中
的金石志),经过认真对比去重,从中精心辑录出一万五千余篇石刻文献,并附
有历代金石学家撰写的考释文字,总计1150万字。

所有碑文按朝代排序,利于
读者查阅。

全书从秦砖汉瓦到碑文墓志,上下两千年,内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学、科技、民俗、教育、地理等各个方面,堪称大型中国古代史料文献汇编。

同时,石刻文献因制作的特殊性而极少脱、讹、衍、误等,故其原始性和真实性向为学界所重。

因此也可以说,该书是研究中国古代
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十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各地域在人物、家族、名胜、重
要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研究和文化开发,极有价值。

第 2 页共 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