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报告
单因素实验设计报告
单因素实验设计报告:因素实验报告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举例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篇一:实验报告单因素方差分析5.1、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2个变量:PWK和DCGJSL,分别表示排污口和大肠杆菌数量。
2. 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弹出“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
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DCGJSL”进入“因变量”列表框,选择变量“PWK”进入“因子”列表框。
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结果解读: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到,观测变量大肠杆菌数量的总离差平方和为460.438;如果仅考虑“排污口”单个因素的影响,则大肠杆菌数量总变差中,排污口可解释的变差为308.188,抽样误差引起的变差为152.250,它们的方差(平均变差)分别为102.729和12.688,相除所得的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8.097,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3。
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
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不同的排污口对大肠杆菌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它对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效应不全为0。
因此,可判断各个排污口的大肠杆菌数量是有差别的。
5.2、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2个变量:Branch和Turnover,分别表示分店和日营业额。
将Branch的值定义为1=第一分店,2=第二分店,3=第三分店,4=第四分店,5=第五分店。
2. 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弹出“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
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Turnover”进入“因变量”列表框,选择变量“Branch”进入“因子”列表框。
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结果解读: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到,观测变量日营业额的总离差平方和为1187668.733;如果仅考虑“分店”单个因素的影响,则日营业额总变差中,分店可解释的变差为366120.900,抽样误差引起的变差为821547.833,它们的方差(平均变差)分别为91530.225和14937.233,相除所得的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6.128,对应的概率P 值近似为0。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0篇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0篇【第1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王建明姓名:张国生学号:XX0233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班级:05信计2班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X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 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1)nsinα=mω2X(2)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 tgα=dy/dX,∴dy=ω2XdX/g,∴y/X=ω2X/2g.∴ g=ω2X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 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 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个性的实验报告设计(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Personalized User Interface Design,简称PUI)应运而生,它旨在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界面设计和功能。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为设计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对用户体验的影响;2. 分析不同个性化程度对用户体验的具体影响;3. 为设计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50名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普通用户,男女比例各半。
2. 实验工具:使用平板电脑作为实验平台,搭载实验软件。
3. 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人。
第一组为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组,第二组为普通用户界面设计组。
(2)实验操作:实验对象分别使用平板电脑进行以下操作:①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界面进行个性化设置,包括主题、字体、颜色、布局等。
②普通用户界面设计组:用户使用默认的普通用户界面。
(3)实验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记录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时间、错误次数、满意度等数据。
(4)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组的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用户界面设计组,错误次数也较少。
2. 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组的用户对界面的满意度高于普通用户界面设计组。
3. 分析原因:(1)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可以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提高操作效率。
(2)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五、实验结论与建议1. 结论: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对用户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建议:(1)设计师在界面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界面设置选项。
(2)在保证界面功能完整的前提下,优化界面布局,提高用户操作效率。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实验背景
实验背景介绍。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本实验采用以下材料和设备:
- 材料1
- 材料2
- 设备1
- 设备2
3.2 实验步骤
本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
1. 步骤1
2. 步骤2
3. 步骤3
3.3 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注意事项1
- 注意事项2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设计,我们进行了实际实验,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实验结果描述。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
实验结果的分析。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6.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食品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二、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中总酸度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2. 掌握酸碱滴定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会使用酸碱滴定仪进行实验操作。
4. 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物质的总量,包括已离解的酸和未离解的酸。
食品中的总酸度可以反映食品的酸味程度,是评价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总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消耗的碱液体积计算总酸度。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碱滴定仪、电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漏斗、滤纸等。
2. 试剂:1000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待测食品样品、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1.0000g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此溶液为0.1mol/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
2. 标准溶液标定:准确移取25.00mL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3. 样品预处理:准确称取5.0000g待测食品样品,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过滤。
4. 样品测定:准确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5. 计算总酸度:根据标准溶液标定和样品测定的结果,计算样品中总酸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溶液标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为V1,根据公式C1V1 = C2V2,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2. 样品测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为V2,根据公式C2V2 = C3V3,计算样品中总酸度。
自主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实验通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光合作用的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稻种子、土壤、水、培养皿、遮光纸、光源、温度计、电子天平、尺子等。
2. 实验仪器:光照培养箱、显微镜、植物生长箱、计时器、数据记录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水稻种子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50粒。
2. 实验处理:(1)甲组: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2)乙组:光照强度降低50%条件下培养;(3)丙组:光照强度降低75%条件下培养。
3. 实验步骤:(1)将水稻种子浸泡24小时,洗净;(2)将洗净的种子均匀播种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土壤;(3)将培养皿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分别设置甲、乙、丙三组的光照强度;(4)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5)每隔3天测量一次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等;(6)实验进行15天后,统计各组植物的生长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甲组:在正常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均较高。
2. 乙组:在光照强度降低50%的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较差,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均较甲组低。
3. 丙组:在光照强度降低75%的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最差,株高、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均较乙组低。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逐渐降低。
2.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越高。
3. 光照强度降低50%和75%时,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分别降低了30%和50%。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探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如ZEMAX。
3. 学会光学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ZEMAX软件2. 相关实验指导书3. 物镜镜头文件4. 目镜镜头文件5. 光学系统镜头文件三、实验原理光学系统设计是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成像系统。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包括物镜、目镜和光学系统的设计。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物镜(1)打开ZEMAX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物镜类型,如球面镜、抛物面镜等。
(3)设置物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物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2. 设计目镜(1)在ZEMAX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目镜类型,如球面镜、复合透镜等。
(3)设置目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目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3. 设计光学系统(1)将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文件导入ZEMAX软件。
(2)设置光学系统的其他参数,如视场大小、放大率等。
(3)优化光学系统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物镜的焦距为10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2. 目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目镜的焦距为5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3. 光学系统设计结果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50mm,半视场角为2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
3. 加深了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4. 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为今后从事光学系统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注:本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实验设计报告模板
实验设计报告模板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现象或验证某种假设,或测试某种新技术或新材料等。
2.实验过程。
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方法、使用的仪器以及实验条件,以便读者能够重复实验或理解实验的细节。
3.实验结果。
在此部分中,您应该给出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包括实验方法的精度、误差、稳定性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您可以将图表和表格用于展示数据。
4.实验分析。
在此部分中,您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
您可以引用理论知识来说明您的结果,将您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结果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等。
5.实验结论。
在此部分中,您应该概述实验结果,总结您的发现和结论。
您应该讨论实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实验方法。
总结。
自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
2. 探究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影响。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无光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水、土壤、塑料袋、剪刀、量筒、计时器、温度计等。
2. 实验仪器: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酒精灯、培养皿、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小麦种子浸泡在水中,待种子吸水膨胀后,用剪刀剪去种皮,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
2. 将种植好的小麦放入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500lx,培养时间为7天。
3. 在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记录小麦的高度、叶片颜色等数据。
4. 将培养好的小麦分为两组,一组放在光照条件下,另一组放在黑暗条件下。
5. 在黑暗条件下,将小麦放入塑料袋中,用剪刀剪去种子的一部分叶片,然后用剪刀剪去部分叶片,使两组小麦的叶片数量相等。
6. 将两组小麦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土壤与种子充分接触。
7.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500lx,培养时间为7天。
8. 在实验过程中,每天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记录小麦的高度、叶片颜色等数据。
9. 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小麦分别放入酒精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叶片颜色变为绿色。
10. 使用显微镜观察两组小麦叶片的结构,记录叶片的细胞数量、叶绿体数量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光照条件下,小麦的生长状况良好,叶片颜色鲜绿,高度较高。
2. 在黑暗条件下,小麦的生长状况较差,叶片颜色变黄,高度较低。
3. 通过显微镜观察,光照条件下的小麦叶片细胞数量较多,叶绿体数量较多;黑暗条件下的小麦叶片细胞数量较少,叶绿体数量较少。
楼梯的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楼梯作为建筑物中重要的垂直交通设施,其设计对于建筑的美观、实用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楼梯设计的探讨,研究楼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楼梯设计的质量。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楼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掌握楼梯设计的计算和绘图技巧。
3. 提高楼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楼梯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楼梯应满足安全标准,避免发生跌倒、滑倒等事故。
(2)舒适性:楼梯的坡度和踏步高度应适宜,使人们在行走时感到舒适。
(3)美观性:楼梯设计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具有艺术性。
(4)实用性:楼梯应满足使用需求,方便快捷。
2. 楼梯设计的计算方法(1)楼梯坡度计算:楼梯坡度θ与踏步高度h和踏步宽度b的关系为:θ=tanθ=(h+b)/2h。
(2)踏步高度计算:踏步高度h与楼梯坡度θ的关系为:h=h/tanθ。
(3)踏步宽度计算:踏步宽度b与楼梯坡度θ的关系为:b=2h/tanθ。
3. 楼梯设计绘图技巧(1)绘制楼梯平面图:首先确定楼梯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然后绘制楼梯的平面图。
(2)绘制楼梯剖面图:根据楼梯的平面图,绘制楼梯的剖面图,标注踏步高度、踏步宽度、扶手高度等尺寸。
(3)绘制楼梯立面图:根据楼梯的剖面图,绘制楼梯的立面图,标注楼梯的起点、终点、转弯点等。
四、实验步骤1. 确定楼梯的设计要求,如楼梯的形状、位置、尺寸等。
2. 根据楼梯的设计要求,计算楼梯的坡度、踏步高度和踏步宽度。
3.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楼梯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
4. 对楼梯设计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和实用性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根据楼梯设计要求,计算出楼梯的坡度、踏步高度和踏步宽度。
(2)绘制出楼梯的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
(3)对楼梯设计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各项要求。
2. 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掌握了楼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提高了楼梯设计的计算和绘图技巧。
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某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其特征和反应机理。
实验材料:- 实验室器材: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实验试剂:某种物质 X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并按照安全操作规范佩戴实验室必需的安全防护装备。
2. 准备实验样品使用适当的方法制备物质 X 样品,并确保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3. 实验一:物质 X 的热稳定性- 取适量的物质 X 放入烧杯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 观察物质 X 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和颜色变化。
- 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温度与颜色变化的关系图。
4. 实验二:物质 X 的化学反应性- 取适量的物质 X 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 将溶液与不同试剂发生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形态和性质。
-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物质 X 的反应性质,并给出可能的反应机理。
5. 实验三:物质 X 的光学性质- 取适量的物质 X 溶解于透明容器中。
- 利用显微镜观察物质 X 溶液的显色特点,记录观察结果。
-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物质 X 的吸光度和光敏性特征。
6.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包括图表的绘制和数值计算,并给出相关结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一的热稳定性测试,我们观察到物质 X 在温度超过300°C 时发生颜色变化,并逐渐分解。
这说明物质 X 的热稳定性较差,不耐高温。
在实验二中,物质 X 的溶液与试剂 A 发生反应后生成一个可见的沉淀,而与试剂 B 发生反应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提示物质 X 可能与试剂 A 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与试剂 B 反应。
实验三的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物质 X 溶液在透明容器中呈现出明亮的颜色,且在光照下有显著的吸光度变化。
这表明物质 X 具有较强的光学性质和光敏性。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物质 X 在高温下容易分解,与某些试剂会发生沉淀反应,同时具有较强的吸光度和光敏性。
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1. 了解氯化钠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对植物生长的差异性。
3. 分析氯化钠溶液浓度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黄瓜种子、番茄种子、生菜种子(各20粒)2. 氯化钠:分析纯3. 容器:塑料培养皿(6个)4. 水壶:用于浇灌植物5. 计时器:用于记录植物生长时间6. 尺子:用于测量植物高度7. 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方法:1. 将塑料培养皿分为6组,分别标记为A、B、C、D、E、F。
2. 将A组作为对照组,加入100ml去离子水。
3. 将B组加入0.1g氯化钠,溶解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
4. 将C组加入0.5g氯化钠,溶解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
5. 将D组加入1g氯化钠,溶解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
6. 将E组加入2g氯化钠,溶解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
7. 将F组加入4g氯化钠,溶解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
8. 将黄瓜种子、番茄种子、生菜种子分别播种于6个培养皿中,每皿播种3粒。
9. 将培养皿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10. 每隔3天浇灌一次,每次100ml。
11. 在实验开始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测量植物高度,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1. 第7天,各组植物均发芽,但发芽率存在差异。
A组发芽率最高,B组次之,C、D、E、F组发芽率依次降低。
2. 第14天,各组植物生长高度存在差异。
A组植物高度最高,B组次之,C、D、E、F组植物高度依次降低。
3. 第21天,各组植物生长高度差异更加明显。
A组植物高度最高,B组次之,C、D、E、F组植物高度依次降低。
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氯化钠溶液对植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受到的影响越大。
2. 氯化钠溶液浓度对植物发芽率的影响较大,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
3. 氯化钠溶液浓度对植物生长高度的影响也较大,浓度越高,植物生长高度越低。
设计进行探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设计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实验效果。
通过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为后续实验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设计是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误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在实验前,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参数等。
2.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样品等;b.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参数等;c. 实验分组:将实验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d.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实施(1)实验仪器:天平、滴定管、移液管、试管、烧杯等;(2)实验试剂:标准溶液、指示剂等;(3)实验样品:待测样品;(4)实验参数:温度、时间、浓度等。
3. 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a. 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b. 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
(2)实验数据分析:a. 对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b. 分析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不同实验设计组的数据;(2)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
2. 实验分析(1)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实验设计密切相关。
六、结论本次实验表明,实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实验误差。
在实际实验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学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生成物产生量的多少。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本实验主要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铁、稀盐酸、酚酞指示剂等;2.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秒表、量筒、胶头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2)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3)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2. 实验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2)将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更多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较少的氢氧化钠溶液;(3)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酚酞指示剂,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色的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在热水中,溶液变蓝的时间较短,说明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 实验二:加入更多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色时间较短,说明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六、实验结论1.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腐蚀等事故;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八、实验拓展1. 研究其他因素(如催化剂、光照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 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3. 通过实验,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实际生产和生活提供参考。
智能装备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智能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提升产品的质量。
通过学习智能装备的设计原理和实施过程,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装备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智能装备,使我们对智能装备的设计原理和应用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验内容1. 设计方案(1)功能需求分析本智能装备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自动上料:将原材料送入生产线上,进行后续加工;2)自动识别:识别原材料种类、尺寸等信息;3)自动调整:根据识别信息,调整加工参数;4)自动加工:完成加工任务;5)自动检测:检测加工后的产品是否符合要求;6)自动存储:将合格产品存储起来,不合格产品进行返工。
(2)技术路线1)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2)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算法、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3)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实现智能装备的功能。
2. 硬件设计(1)控制系统:选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智能装备的各个功能;(2)传感器:采用多种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用于检测原材料种类、尺寸、加工状态等信息;(3)执行器:选用伺服电机、气缸等执行器,用于实现自动上料、调整、加工等动作。
3. 软件设计(1)控制算法: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算法,实现自动调整加工参数;(2)数据处理:采用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原材料识别、加工状态检测等功能;(3)人机交互:采用触摸屏、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4. 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实现智能装备的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实验平台:搭建智能装备实验平台,包括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2)编程调试:编写控制程序,调试各个功能模块,确保智能装备正常运行;(3)实验验证:进行实验验证,测试智能装备的功能,优化设计方案。
系统页面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系统页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系统界面的美观性和用户体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希望能够:1. 理解系统页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页面布局、色彩搭配、字体选择等设计技巧。
3. 学会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页面设计。
4. 提高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系统界面。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系统页面设计的基本原则2. 页面布局设计3. 色彩搭配与字体选择4. 设计软件应用三、实验步骤1. 理解系统页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页面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如:(1)一致性:保持界面元素的一致性,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
(2)简洁性:界面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装饰元素,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3)可访问性:确保所有用户都能使用系统,包括色盲、视障等特殊群体。
(4)易用性:界面操作简单,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2. 页面布局设计页面布局是页面设计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布局方法:(1)水平布局:将页面元素水平排列,适用于信息展示类页面。
(2)垂直布局:将页面元素垂直排列,适用于导航类页面。
(3)网格布局:将页面元素按照网格形式排列,适用于内容丰富的页面。
3. 色彩搭配与字体选择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对页面美观度有很大影响,以下是一些技巧:(1)色彩搭配:选择与主题相关的颜色,保持色彩之间的和谐与对比。
(2)字体选择:根据页面内容和风格选择合适的字体,确保字体大小适中、清晰易读。
4. 设计软件应用本次实验主要使用Photoshop进行页面设计,以下是使用Photoshop进行页面设计的步骤:(1)新建文件: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和色彩模式。
(2)创建图层:根据页面布局创建多个图层,方便后期编辑。
(3)添加元素:在图层上添加文字、图片等元素,并进行排版。
(4)调整色彩与字体:根据页面风格调整色彩和字体。
(5)保存与导出:保存设计文件,并导出为适合网页使用的格式。
信息类实验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信息类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熟悉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
3. 提高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信息检索实验室实验器材:1. 计算机2. 信息检索系统3. 信息处理软件实验人员:XX(姓名)、XX(姓名)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 确定实验主题:选择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主题,例如“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 熟悉信息检索系统:了解所使用的信息检索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准备信息处理软件:安装并熟悉信息处理软件,如Excel、SPSS等。
二、信息检索1. 使用信息检索系统,以关键词“人工智能”、“医疗”进行检索。
2. 分析检索结果,筛选出与实验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3. 下载并整理检索到的文献资料。
三、信息处理1. 使用信息处理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排序等。
2. 对文献内容进行摘要和总结,提炼出关键信息。
3. 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信息检索,共检索到100篇与实验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2. 经过筛选,选出3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
3. 对30篇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辅助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2)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质量、算法可靠性等。
(3)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信息检索能力。
2. 熟悉了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3. 培养了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处理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提高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实验设计方案设计报告
实验设计方案设计报告一、实验背景及目的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背景。
这是一个关于新型材料的实验,我们旨在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实验的目的则是为了验证新型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为我国新材料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我们要梳理实验所需的材料及设备。
实验材料主要包括新型材料样品、对照材料样品以及相关辅助材料。
设备方面,我们需要一台高精度测试仪器,用于测量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1.实验分组我们将实验材料分为三组,分别为新型材料组、对照材料组以及空白对照组。
每组材料数量根据实验需求确定。
2.实验步骤(1)预处理:将新型材料样品和对照材料样品进行预处理,确保实验条件一致。
(2)实验操作: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放入高精度测试仪器中,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过程中,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测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4)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分析(1)对比分析:将新型材料组与对照材料组的性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新型材料的优势。
(2)误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新型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结论。
四、实验预期及成果2.成果展示:将实验成果整理成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为我国新材料研发提供参考。
五、实验保障措施1.实验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2.实验设备:定期检查实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们得出了新型材料在性能上的优势。
此次实验不仅验证了新型材料的可行性,还为我国新材料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为新型材料的推广与应用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实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新材料事业献上一份厚礼。
在这场实验设计中,我们收获了知识,也积累了经验。
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能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智能设计实验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电子实验室四、实验目的:1. 掌握智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常用智能设计工具。
3.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验内容:1. 智能设计概述2. 常用智能设计工具介绍3. 智能设计案例分析4. 智能设计实践操作六、实验原理:智能设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对产品、系统、服务等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
智能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 自主性:智能设计系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自主选择设计方法、工具和策略。
2. 智能性:智能设计系统能够通过学习、优化和决策,提高设计质量。
3. 灵活性:智能设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设计需求,灵活调整设计过程。
七、实验步骤:1. 智能设计概述(1)介绍智能设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2)分析智能设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
2. 常用智能设计工具介绍(1)介绍智能设计常用的软件工具,如CAD、CAE、仿真软件等。
(2)讲解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智能设计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智能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过程、方法和成果。
(2)讨论案例中的创新点和关键技术。
4. 智能设计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智能设计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设计课题。
(2)根据课题需求,运用所学知识和工具进行设计。
(3)各小组汇报设计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八、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掌握了智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常用智能设计工具,如CAD、CAE、仿真软件等。
3. 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九、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认识到智能设计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在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2.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智能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讨论和请教老师,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生物设计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题目: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抗虫转基因烟草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技能。
3. 通过构建抗虫转基因烟草,验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抗虫育种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其在宿主生物中表达,从而达到改良生物性状的目的。
本实验以抗虫基因(如Bt基因)为研究对象,将其导入烟草基因组中,使其在烟草中表达产生抗虫效果。
三、实验材料1. 抗虫基因(如Bt基因)克隆载体2. 烟草细胞系3. DNA连接酶4. 转化试剂5. 抗虫基因检测引物6. PCR仪7. DNA电泳仪8. 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 抗虫基因克隆:从基因库中获取抗虫基因(如Bt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载体上。
2. 转化烟草细胞: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通过转化试剂导入烟草细胞中。
3. 重组质粒筛选:通过PCR和DNA电泳检测转化烟草细胞中的重组质粒。
4. 抗虫烟草植株再生:将筛选出的阳性转化细胞培养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5. 抗虫烟草植株检测:通过PCR和DNA电泳检测抗虫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
6. 抗虫效果检测:将抗虫烟草植株与普通烟草植株进行虫害对比实验,观察抗虫效果。
五、实验结果1. 抗虫基因克隆成功,获得重组质粒。
2. 转化烟草细胞成功,筛选出阳性转化细胞。
3. 重组质粒在烟草植株中成功表达,抗虫基因在植株中稳定遗传。
4. 抗虫烟草植株与普通烟草植株进行虫害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抗虫烟草植株抗虫效果明显。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抗虫转基因烟草,验证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抗虫育种中的应用。
2. 实验过程中,转化烟草细胞和植株再生是关键步骤,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3. 抗虫基因在植株中的表达稳定性是评价转基因效果的重要指标,本实验中抗虫基因在植株中稳定遗传。
4. 抗虫烟草植株的抗虫效果明显,为农业抗虫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抗虫转基因烟草,为农业抗虫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工程专业实验试验报告册
题目星星击落试验的设计与改进
姓名
学号
实验1 单因素试验一
日期2012.5.03 地点08C203 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试验环节,进一步消化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科学分析,定量的确定挡板位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的挡板位置
任务:进入CrayonPhysicsDeluxe 软件环境,依据相关试验步骤的指导说明,进入抛射器抛射弹球击落星星界面,在该环境下,以击落星星数量为质量指标,设计完成单因素试验。
二、实验器材和环境
硬件器材:HP PC兼容机一台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相关软件:CrayonPhysicsDeluxe 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试验内容:
1. 历史数据分析、拟订试验方案;
2. 进行单因素试验
3. 对试验数据图表表示、误差分析;
4. 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5. 回归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步骤:
定义阶段
以击落星星数量为质量指标,以影响击落星星数的因素(起始位、终止位、滑轮右侧连接绳的销钉位置、抛射杆连接绳的位置、挡板位置、石块大小)为过程变量,设计一种参数组合,是质量指标尽可能的大。
测量阶段
以抛射器弧形部分左边第一个(从左边数)销钉为起始位水平一(A1),第二个为水平二(A2);以弧形部分右边第三个(从右边数)销钉为终止位水平一(B1),第四个为水平二(B2);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一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一(C1),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二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二(C2);以抛射杆连接绳的第一个销钉(从下往上数)为抛射杆连接绳销钉水平一(D1),以抛射杆连接绳的第二个销钉(从下往上数)为抛射杆连接绳销钉水平二(D2);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一个(从上往下数)为挡板水平一(E1),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一个(从下往上数)为挡板水平二(E2);以4*4单元格的石块为石块大小水平一(F1),以5*5单元格的石块为石块大小水平二(F2)。
在试验过程中分别对各个过程变量的两种水平进行测量,而对其它过程变量水平随机选取,测得试验数据如表1-2-1所示
表1-2-1
3.分析阶段
由表1-2-1得到响应变量与过程变量的函数关系如图1-3-1所示。
图1-3-1
4.改进阶段
把各个过程变量的水平取最优水平,得到该试验的最佳参数组合为(A2B1C1D1E1F1)。
实验2 单次单因素试验一
日期2012.5.03 地点08C203 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试验环节,进一步消化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科学分析,定量的确定某因素(有无影响,影响大小,最佳设置),最终获得最优组合方案,为将来在工程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任务:进入CrayonPhysicsDeluxe 软件环境,依据相关试验步骤的指导说明,进入抛射器抛射弹球击落星星界面,在该环境下,以击落星星数量为质量指标,设计完成一次一因子试验。
二、实验器材和环境
硬件器材:HP PC兼容机一台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相关软件:CrayonPhysicsDeluxe 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定义阶段
以击落星星数量为质量指标,以影响击落星星数的因素(起始位、终止位、滑轮右侧连接绳的销钉位置、抛射杆连接绳的位置、挡板位置、石块大小)为过程变量,设计一种参数组合,是质量指标尽可能的大。
2.测量阶段
以抛射器弧形部分左边第二个(从左边数)销钉为起始位水平一,第一个为水平二;以弧形部分右边第三个(从右边数)销钉为终止位水平一,第四个为水平二;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一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一,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二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二;以抛射杆连接绳的第二个销钉(从上往下数)为抛射杆连接绳销钉水平一,以抛射杆连接绳的第一个销钉(从上往下数)为抛射杆连接绳销钉水平二;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一个(从上往下数)为挡板水平一,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一个(从下往上数)为挡板水平二;以5*5单元格的石块为石块大小水平一,以4*4单元格的石块为石块大小水平二。
在测量各个过程变量对试验影响的过程中,该变量分别选取水平一和水平二,同时保持其它过程变量在一水平上。
测得试验数据如表2-2-1所示。
表2-2-1
分析阶段
由表2-2-1得知各个过程变量对响应变量的影响趋势,作出图2-3-1。
图2-3-1
改进阶段
选取各个过程变量的最佳水平,组成最佳水平组合(A1B2C2D1E1F2)。
实验3 全析因试验一
日期2012.5.03 地点08C203 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试验环节,进一步消化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科学分析,定量的确定某因素(有无影响,影响大小,最佳设置),最终获得最优组合方案,为将来在工程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任务:进入CrayonPhysicsDeluxe 软件环境,依据相关试验步骤的指导说明,进入抛射器抛射弹球击落星星界面,在该环境下,以击落星星数量为质量指标,设计完成全析因试验。
二、实验器材和环境
硬件器材:HP PC兼容机一台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相关软件:CrayonPhysicsDeluxe 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定义阶段
以击落星星数量为质量指标,以影响击落星星数的因素(起始位、抛射杆连接绳的位置、挡板位置)为过程变量,设计一种参数组合,是质量指标尽可能的大。
测量阶段
以抛射器弧形部分左边第一个(从左边数)销钉为起始位水平一(A1),第二个为水平二(A2),第三个为水平三(A3);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一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一(B1),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二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二(B2);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三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三(B3);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一个(从上往下数)为挡板水平一(C1),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二个(从上往下数)为挡板水平二(C2),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三个(从上往下数)为挡板水平三(C3)。
考虑到试验的成本和时间因素我们只关注三个关键因素,把其它因素看做误差项,采用全析因试验方法做试验,试验记录数据如表3-2-1所示。
表3-2-1
分析阶段
在27次试验轮次中找出响应变量Y最大的最佳轮次(A2B1C1)。
实验4 部分析因试验一
日期2012.5.03 地点08C203 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试验环节,进一步消化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科学分析,定量的确定某因素(有无影响,
影响大小,最佳设置),最终获得最优组合方案,为将来在工程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任务:进入CrayonPhysicsDeluxe 软件环境,依据相关试验步骤的指导说明,进入抛射器抛射弹球击落星星界面,在该环境下,以击落星星数量为质量指标,设计完成部分析因试验。
二、实验器材和环境
硬件器材:HP PC兼容机一台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相关软件:CrayonPhysicsDeluxe 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定义阶段
以击落星星数量为质量指标,以影响击落星星数的因素(起始位、抛射杆连接绳的位置、挡板位置)为过程变量,设计一种参数组合,是质量指标尽可能的大。
2.测量阶段
以抛射器弧形部分左边第一个(从左边数)销钉为起始位水平一(A1),第二个为水平二(A2),第三个为水平三(A3);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一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一(B1),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二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二(B2);以滑轮右侧连接绳的第三个(从下往上数)销钉为滑轮右侧连接绳销钉水平三(B3);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一个(从上往下数)为挡板水平一(C1),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二个(从上往下数)为挡板水平二(C2),以挡板两侧销钉第三个(从上往下数)为挡板水平三(C3)。
考虑到试验的成本和时间因素我们只关注三个关键因素,把其它因素看做误差项,采用部分析因方法做试验,试验记录数据如表4-2-1所示。
表4-2-1
3.分析阶段
根据表4-2-1绘制出趋势图如图4-3-1所示
图4-3-1
由图可知最佳水平组合为A2B1C1。
但是由于试验因素考虑的比较少和没有考虑交互作用导致空白列的极差大于B因素的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