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观测实验结果与分析

合集下载

植物物候观测实习报告

植物物候观测实习报告

植物物候观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植物物候现象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我们一行来到了XX地区进行为期两周的植物物候观测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并掌握植物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 观察并记录不同植物种群的物候动态,分析其生长周期和生态特征。

3. 探讨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现象的影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 实习内容(1)植物物候基本知识学习:了解植物物候的概念、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2)观测方法学习:学习植物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监测和数据整理分析等。

(3)植物物候实地观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群,对其生长周期、开花、结果、落叶等物候现象进行长期观测。

(4)数据整理与分析: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植物物候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 实习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物候基本知识和观测方法,使同学们掌握观测植物物候的基本技能。

(2)实践操作法:在实地进行植物物候观测,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并掌握观测技巧。

(3)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植物物候变化规律。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1. 植物物候观测基本技能掌握:通过实习,同学们熟练掌握了植物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监测和数据整理分析等。

2. 植物物候动态记录:实习期间,我们对选取的植物种群进行了详细观测,记录了其生长周期、开花、结果、落叶等物候现象。

3.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植物物候期普遍提前,生长周期缩短,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四、实习总结本次植物物候观测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物候变化的重要性,掌握了观测方法,积累了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现象的影响,为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完整word版)物候观测实验

(完整word版)物候观测实验

实验一物候观测1.实验目的掌握植物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本地常见植物的物候现象。

2.实验原理植物物候观测是通过观察点或观察站,得知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黄叶和落叶等情况,从而了解季节气候的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于生长、分布较广泛的木本植物观察记录:木本植物的芽萌动期、芽开放期、展叶期、花期、果期、黄枯期。

参考观测记录表如下:表一乔木和灌木物候观测记录表物候观测单位:观测者:3.实验材料一种观测的木本植物4.实验步骤①学生分组进行。

②在开学初期选定校园内一种植物进行物候观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生长健壮的植株3-5株进行观测。

③按照要求,学生自制“观测日志”。

A 营养生长观测三天一次,开花、结果期(有些植物的春季萌芽期)每天观测记录;观测时间:下午。

B 记录观测植物生物特点,观测地点,观测日期,天气情况(温度、湿度、风雨等),周围环境(包括存在的生物等);采集不同物候期的标本。

C 将观测结果填入统计表。

④实验课上每组汇报自己的物候观测及分析结果,上交实验报告。

5. 作业:写出实验方案;观测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填写观测记录表;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

物候观测项目及各物候期出现时的特征木本植物(1)芽膨大开始期。

裸芽植物主要是看芽的大小来判断,鳞芽植物是当芽的鳞片开始膨大,芽的侧面露出淡绿色的线形或角形时为芽膨大开始期。

但不同植物又有些差异,其特征是:侧柏叶芽膨大是鳞片张开,中间露出紫褐色的芽,雄花芽膨大是褐色的雄花芽出现浅色的条纹;松属是当顶芽的鳞片开裂反卷,出现黄褐色的线缝;榆树是芽的鳞片边缘有绒毛出现;玉兰是春天绒毛状外鳞片顶部开裂;刺槐是在春季旧叶痕上有突起,出现人字形裂口;槐树是带绒毛的褐色隐闭芽露出绿色;枣树是冬芽上出现新鲜的棕黄色绒毛;栾树是芽中出现黄色的毛;木槿是当芽突起,出现白色的毛……花芽或叶芽的膨大宜分别记载,如人力不足,也可不分花芽、叶芽,只记最早出现的芽的发育期。

物候观测实验报告

物候观测实验报告

物候观测实验报告物候观测实验报告引言:物候观测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现象,来研究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物候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来了解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植物:樱花、向日葵和柳树。

我们在实验开始前,先进行了对这三种植物的背景知识的学习,并了解了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物候现象。

然后,我们在每个植物的生长环境中设置了观测点,每天固定时间对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1. 樱花:樱花是一种早春开花的植物,我们观察到在气温回升、春季来临时,樱花开始发芽并逐渐开放。

我们记录了樱花的开花时间、花瓣颜色和花朵数量。

结果显示,樱花的开花时间与气温的升高有关,当气温达到一定水平时,樱花会迅速开放。

2. 向日葵:向日葵是夏季开花的植物,我们观察到向日葵的物候现象主要与日照时间和温度有关。

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动,使花朵始终面向太阳。

我们记录了向日葵的转动角度和花朵的开放情况。

结果显示,向日葵的转动角度与日照时间和温度有关,当日照时间较长、温度较高时,向日葵的转动角度较大。

3. 柳树:柳树是一种常绿植物,我们观察到柳树的物候现象主要与气温和水分有关。

在干旱季节,柳树的叶子会变黄并逐渐脱落;而在雨季,柳树的叶子会重新长出并呈现出翠绿色。

我们记录了柳树的叶子颜色和叶子数量。

结果显示,柳树的叶子颜色和叶子数量与气温和水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气温对植物的物候现象有显著影响。

樱花的开花时间与气温的升高有关,向日葵的转动角度也与温度有关。

2. 日照时间对植物的物候现象也有影响。

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运动而转动,使花朵始终面向太阳。

3. 水分对植物的物候现象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柳树的叶子颜色和叶子数量与水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物候现象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紫丁香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紫丁香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紫丁香物候观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观察紫丁香(Syringa vulgaris)的物候现象。

通过对紫丁香植株的生长、开花和叶片变化等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紫丁香的生长发育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紫丁香的物候变化与季节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并且在不同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引言:紫丁香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被广泛种植于花园和公园中。

了解紫丁香的物候现象对于花卉爱好者和园艺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物候观察可以揭示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

材料与方法:1. 实验设备:紫丁香植株、摄像设备、记录表格等。

2. 实验地点: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如花园或公园。

3. 实验过程:定期观察紫丁香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新叶生长、花芽分化、花蕾形成、开花、果实成熟等。

4.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观察的日期、时间和观察结果,以及与环境因素相关的信息,如温度、日照时间等。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紫丁香植株的物候观察,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 生长期:紫丁香的生长开始于春季,新叶逐渐展开并增长。

生长速度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夏季生长较快,冬季生长停滞。

2. 花芽分化与开花:观察到花芽的形成和分化过程,一般发生在春季或夏季。

花芽经历了膨大、颜色变化和开放等阶段,最终展示出美丽的花朵。

3. 花期与持续时间:紫丁香的花期一般持续数周至一个月左右,具体取决于气候条件和植株健康状况。

花朵先从上部开始开放,然后逐渐向下部延伸。

4. 叶片变化:在花期后期,观察到叶片逐渐生长并丰满,形成对植株的整体补充和维持。

在秋季,叶片逐渐变黄并脱落。

结论:本实验的观察结果表明,紫丁香的物候现象受到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花朵的开放和叶片的变化都与温度、日照和水分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紫丁香的物候现象有助于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植物,并提供了对其生长发育的深入理解。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物候观察是指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中与季节变化相关的现象,来了解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物候观察实验旨在通过对植物物候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物候观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研究植物物候现象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3. 分析和总结物候观察实验的结果,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选择观察对象: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植物,如樱花、杜鹃花等;2. 确定观察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如公园、校园等;3. 开展观察工作:每天定时前往观察地点,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花期、结果期等物候现象;4. 记录数据:使用表格或记录本,准确记录每次观察的日期、时间和观察到的物候现象;5. 数据处理:根据观察数据,绘制物候图谱,分析物候现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1. 樱花物候观察结果:观察期间,樱花的花骨朵逐渐膨大,花苞颜色由绿色变为粉红色,最终盛开成花。

观察表明,樱花的开花时间与气温的升高有关,气温越高,樱花开花越早;2. 杜鹃花物候观察结果:观察期间,杜鹃花的花蕾逐渐膨大,花苞颜色由绿色变为红色,最终盛开成花。

观察表明,杜鹃花的开花时间与日照时长有关,日照时长越长,杜鹃花开花越早。

五、实验分析通过对樱花和杜鹃花的物候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气温和日照时长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开花时间具有重要影响。

在气温升高和日照时长增加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加快,开花时间提前,反之则延迟。

这表明植物的生理活动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植物通过对气候变化做出相应的生理调节。

六、实验总结物候观察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影响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开花过程,我们可以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物候观察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D]. 北京:北京大学, 2018.2. 王五, 赵六.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研究[J]. 植物学报, 2019, 56(3): 123-135.。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物候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物候观察是研究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季节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植物的开花、叶芽破裂、萌芽等现象,可以了解不同物种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从而推测周围环境的变化。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物候观察,了解某一植物的物候特征,从而研究该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学特征。

二、实验方法1. 选定观察对象:选择一种本地常见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本次实验选择了小榕树。

2. 观察对象的选择:选择若干颗小榕树,并在树干上打上编号。

3. 观察点的设置:在选定的观察区域内,设置观察点,并记录好每个观察点的位置。

4. 观察时间和频次:每周定期安排观察时间,连续观察至少2个月。

每次观察应记录观察点的植物物候现象,包括叶芽破裂、新叶生长、花芽萌发等。

5. 数据收集和分析:每次观察结束后,将数据记录整理,制成表格或图表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经过连续两个月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叶芽破裂时间:小榕树的叶芽破裂时间大约在3月中旬。

初期的叶芽呈现鳞片状,突然间鳞片开裂,新叶逐渐展开。

2. 新叶生长时间:新叶开始生长的时间在叶芽破裂后大约一周左右。

新叶是嫩绿色的,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逐渐变为深绿色。

3. 花芽萌发时间:小榕树的花芽萌发时间大约在4月下旬。

花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逐渐变成小小的花蕾,然后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花朵。

四、实验讨论通过我们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小榕树是一种较早破裂叶芽、生长新叶和萌发花蕾的植物,适应能力较强。

这与小榕树的树种特点相符,它喜欢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的环境。

另外,我们也发现在观察过程中,不同观察点之间可能会有差异,有的观察点的榕树物候现象出现较早,有的出现较晚。

这可能是由于观察点处环境的微小差异引起的。

这些差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物候观察实验,我们了解了小榕树的物候特征以及其可能的适应策略。

物候观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能力。

紫丁香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紫丁香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紫丁香物候观察实验报告紫丁香(Lilac)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地区。

它属于木本植物,属于茜草科茜草属。

紫丁香的物候是指它在不同季节里生长和开花的特征。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紫丁香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其与环境条件的关联。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长期观察的方式,从紫丁香苗木生长期开始,每隔一个月观察一次,持续观察一年。

观察的内容包括紫丁香的叶芽萌发、开花、结果及叶片颜色变化等现象。

观察记录:1.第一个观察周期:苗木出土后大约一个月,观察到叶芽开始萌发并逐渐生长。

2.第二个观察周期:叶芽生长迅速,稍有展开,但未发现开花现象。

3.第三个观察周期:出现了第一朵开花,花色为淡紫色。

4.第四个观察周期:开花数量明显增加,花色变为深紫色。

5.第五个观察周期:花期结束,花朵逐渐凋谢并形成果实。

6.第六个观察周期:果实变为深褐色,并逐渐成熟。

7.第七个观察周期:果实完全成熟,叶片开始变黄。

8.第八个观察周期:叶片大部分变黄,开始落叶。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记录,我们总结出紫丁香的物候现象。

它的物候是从叶芽萌发、开花、结果到叶片变黄及掉落的完整循环。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紫丁香的开花时间为第三个观察周期,持续到第五个观察周期,约为3个月左右。

果实形成和成熟的时间为第五个观察周期到第七个观察周期,持续约2个月。

叶片变黄和掉落的时间为第七个观察周期到第八个观察周期,约为一个月。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环境条件对紫丁香的物候现象的影响。

由于实验用的紫丁香苗木在室内生长,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苗木生长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能够促进叶芽的萌发和生长。

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开花和果实的形成。

果实的成熟与气温有一定关系,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成熟过程。

叶片颜色变黄和掉落与秋季气温下降、光照减少有关。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紫丁香的物候包括叶芽萌发、开花、结果及叶片变黄和掉落。

2.紫丁香的开花期为3个月左右,果实成熟期为2个月左右,叶片变黄和掉落期为1个月左右。

种子育苗的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种子育苗的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种子育苗的物候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种子育苗的物候观察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的物候变化,以了解种子发芽、生长和发展的时序。

通过对种子的物候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模式。

材料和方法:材料:不同种类的种子(如小麦、豌豆等)盆栽土壤温水湿润的纸巾干净的容器放大镜记录表格方法:准备工作:将盆栽土壤放入容器中,并确保其湿润度适宜。

种子处理:选择相同大小和品质的种子,清洗并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容器中。

发芽观察:在每个容器中用湿润的纸巾覆盖种子,以促进发芽。

将所有容器置于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光照和温度)。

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容器中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和发芽时间。

生长观察:继续对每个容器中的幼苗进行观察和记录。

每天观察并记录幼苗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和根系情况。

数据分析: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并制作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种子的物候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了不同种类的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的物候变化。

发芽观察:种子A在第3天开始发芽,发芽率为80%;种子B在第5天开始发芽,发芽率为60%;种子C在第2天开始发芽,发芽率为90%;(...)生长观察:种子A的幼苗在第7天达到3厘米高度,有2片叶子,根系发达;种子B的幼苗在第9天达到4厘米高度,有3片叶子,根系稍微发达;种子C的幼苗在第6天达到2.5厘米高度,有1片叶子,根系较为薄弱;(...)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种类的种子具有不同的发芽时间和发芽率;幼苗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也因种类而异;根系的发展与幼苗的生长存在相关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物候观察的方式,对种子的发芽、生长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

观察结果表明,种子的物候变化在不同的种类间存在差异,这对于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发现种子的发芽率与幼苗的生长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最新文档】物候,实验报告-word范文模板 (8页)

【最新文档】物候,实验报告-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物候,实验报告篇一:果树物候期报告-田间实验报告果树物候期观察报告樱桃物候期观察:桃树物候期观察总结:对于果树的物候期观察室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坚持、判断。

在刚开始观察的时候进行的记录详细,留下了照片资料,但是后期没有坚持下来,所以对于果树5月份以后以及放假期间的物候观察是空白的,从查阅的资料中了解到的这两种果树的物候期记录在了表中。

从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长期的观察更加需要毅力,对果树物候的观察也加深了自身对果树的全方位的了解,而不是只了解它的食用部分了,这对于以后了解学习果树的生产实践是很有帮助的。

篇二:园林树木物候期观察实验报告园林植物种植工程实验报告——园林树木物候期观察实验实验时间:201X年9月17日上午3-4节实验地点: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校园内小组成员:朱栎燃(043)、黄超(033)、卢康(027)、何玉婷(006)、梁亚男(039)、吴昱欣(025)、查梦楠(201X20444)一、实验目的物候期的观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随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观察记载园林树木器官相应的生长发育进程。

在园林植物科研或生产上,均要进行物候期的观察,积累资料,进行比较,作为植物选择、配植、养护管理时的技术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直尺、温度计、放大镜、记录本等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园林树木物候期观察要点园林树木年生长周期可划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而物候期的观察着重生长期的变化。

其观察记载的主要内容有:芽萌动、展叶、开花、果实成熟、落叶等。

具体到个别树种,物候期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记载方法,甚至在每个物候内亦根据试验要求,分出更细微的物候期。

观察时应附图说明,以便参考比较。

(1)、叶芽的观察芽萌动期:芽开始膨大,鳞片已松动露白。

开绽期:露出幼叶,鳞片开始脱落。

植物物候观测实习报告

植物物候观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日益复杂,对植物物候的观测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周期,包括萌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生物学现象,它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为了提高对植物物候的认识,加强野外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本次植物物候观测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植物物候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

2. 掌握植物物候观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地观测,了解植物物候的规律和特点。

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10月17日实习地点:我国某植物园四、实习内容1. 植物物候基本概念讲解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由指导老师讲解了植物物候的基本概念,包括物候现象、物候期、物候类型等。

通过讲解,我们对植物物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植物物候观测方法学习接着,我们学习了植物物候观测的方法,包括目测法、仪器观测法、样方法等。

指导老师强调了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选择观测对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

3. 野外实地观测实习第二天,我们分组进行野外实地观测。

每组选择一个观测点,对当地的植物进行物候观测。

我们记录了植物的生长状态、开花时间、结实情况等数据。

4. 数据分析及讨论实习第三天,我们回到学校,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植物、不同地点的物候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如某些植物在不同地点的开花时间存在差异,同一植物在不同年份的开花时间也有波动等。

五、实习总结1.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植物物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了解了植物物候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2. 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通过对植物物候的观测,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实习建议(1)加强实习前的理论讲解,使学生对植物物候有更深入的了解。

物候 实验报告

物候 实验报告

物候实验报告物候实验报告一、引言物候是指植物和动物在一年中周期性地出现、发展和消失的现象。

它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对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物候现象,以了解植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水仙花、樱花、杜鹃花等)- 实验记录表格- 相机或手机2. 实验方法:- 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 拍摄植物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水仙花(Narcissus)水仙花是春季开花的植物,通常在春天的三月到四月之间开花。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水仙花的花苞在冬季中逐渐形成,而花朵则在春季初期绽放。

这表明水仙花对于春季的温暖和阳光较为敏感。

2. 樱花(Cherry Blossom)樱花是一种典型的春季花卉,它的花期通常在春季的三月到四月之间。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樱花的花苞在冬季中形成,而花朵则在春季初期绽放。

与水仙花不同的是,樱花的花期较短,通常只持续一周左右。

这可能是因为樱花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只有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开花。

3. 杜鹃花(Rhododendron)杜鹃花是一种夏季开花的植物,它的花期通常在夏季的五月到六月之间。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杜鹃花的花苞在春季中形成,而花朵则在夏季初期绽放。

杜鹃花的花期相对较长,通常能持续两到三周。

这可能是因为杜鹃花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为适中,适应能力较强。

四、结论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物候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植物对于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开花时间和花期长度均有差异。

- 水仙花和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植物,而杜鹃花是夏季开花的植物。

- 植物的物候现象与温度、阳光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的结果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基础数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物候现象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物候期观察报告

物候期观察报告

物候期观察报告前言物候期是指生物在一年中特定时期内表现出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包括动植物的生长、开花、结实、觅食、冬眠等现象。

观察物候期的变化对于了解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所观察的物候期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背景物候期观察是通过连续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特征或行为变化来研究它们响应环境变化的方式之一。

对物候期的观察可以揭示生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策略,以及生态系统中的复杂相互关系。

同时,物候期观察也可以用来预测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方法为了观察物候期的变化,我们选择了一个典型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了每天定时观察的时间。

观察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的展开、花蕾的形成等。

我们还记录了每次观察时的天气情况和温度变化。

结果在观察期间,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叶片不断展开,花蕾逐渐形成。

这表明植物在春季到来时,积极利用阳光和温暖的气温进行生长和繁殖。

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观察的进行,植物的叶片颜色也逐渐变绿,这与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关。

在观察期间,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动物的行为变化。

例如,鸟类开始筑巢并进行繁殖,蝴蝶开始活动并寻找花蜜。

这些现象表明动物也能感受到季节变化,并根据自身的生命周期做出相应的调整。

观察期间的天气情况与物候期的变化密切相关。

温暖晴朗的天气促进了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而阴雨天气则使植物处于休眠状态。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候期的变化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讨论物候期观察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

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物候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长期跟踪观察,并结合其他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物候期观察还可以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如遥感技术和数理模型等。

通过结合多种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动植物的适应策略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论物候期观察是了解动植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策略和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的重要工具。

丁香物候观测报告

丁香物候观测报告

丁香物候观测报告1. 引言物候是指植物生活周期中特定的生理和生态事件,例如开花、叶片萌发、果实成熟等。

通过观测和记录植物的物候现象,可以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情况。

本报告对丁香的物候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观测方法为了准确记录丁香的物候现象,我们每天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观测。

观察点位于公园内的一片丁香花园中,共设立了5个观测点。

每个观测点随机选择一株丁香进行观测。

观测内容包括开花时间、花期长度、叶片萌发时间以及果实成熟时间。

3. 观测结果3.1 开花时间通过观察丁香花的花苞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记录下开花时间。

在观测期间,丁香花的开花时间平均为4月15日。

3.2 花期长度我们记录了每朵丁香花的花期长度。

统计结果显示,丁香花的花期长度平均为7天。

花期长度的差异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品种差异等。

3.3 叶片萌发时间观察丁香树的枝条,我们记录下叶片的萌发时间。

结果显示,丁香树的叶片平均于4月20日开始萌发。

3.4 果实成熟时间我们还观察了丁香的果实成熟时间。

通过观察果实的颜色和大小的变化,我们记录下成熟时间。

观测结果显示,丁香果实的平均成熟时间为6月1日。

4. 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对丁香的物候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4.1 物候现象的时间差异从观测结果中可以看出,丁香的开花时间和叶片萌发时间相对较晚,而花期长度相对较短。

这可能与丁香属于早春开花的植物有关。

另外,丁香的果实成熟时间较晚,这可能与它的果实生长周期较长有关。

4.2 物候现象与环境的关系丁香的物候现象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丁香的开花时间可能受到春季温度和日照时间的影响。

叶片萌发时间可能受到土壤湿度和氮素含量的影响。

果实成熟时间可能受到夏季温度和降雨量的影响。

5. 结论通过对丁香的物候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丁香的开花时间平均为4月15日,花期长度平均为7天。

2.丁香的叶片萌发时间平均为4月20日。

植物物候观察报告

植物物候观察报告

植物物候观察报告植物物候观察报告植物物候观察报告一.实验目的学习植物物候的观测和记录方法,分析生境差异对植物物候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物候与物候学简单地说,物就是生物,候就是气候,所谓物候就是生物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周期性的关系,如桃花开放,柳枝吐绿等。

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物候学是研究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又称生物气候学。

物候学与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各个地方、各个区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科学,都是带地方性的科学,但又有所不同:物候学是通过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枯荣,动物的来往生育,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和它对动植物的影响,也可通过动植物行为推知过去或将来的气候变化。

气候学是观测和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而推求其原因和趋向。

2.物候观测的意义长期而系统的物候观测可以指导农业、园林也可以表现气候变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现在国内外的物候观测也正逐步向着系统化、长期化发展,并开始了全球网络化的进程。

具体作用如下:(1)农林业应用预报农时作物培养与植物引种植物造林(2)物候观测与地球观测系统物候观测是地球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候观测可以为卫星观测资料(遥感资料)的校准提供重要依据(3)生态学研究物候过程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助于了解物种竞争与生态系统的种群竞争;有助于了解碳、氮、水等主要生态系统过程;有助于了解物种的迁移、适应与产出;有助于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授粉等等)3.木本阔叶植物的物候期划分(1)萌动期芽开始膨大期:当植株的1-2个小枝上,芽的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或角形时,便进入了芽膨大开始期。

(注意花芽和叶芽应分别记录)芽开放期:有鳞片的芽,当鳞片开裂、芽的上部出现绿色尖端时;隐蔽芽明显长出绿色叶芽。

(2)展叶期开始展叶期:当1-2个小枝上初次出现了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叶,但已能明显看见叶的形状时。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植物物候现象的观察,了解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植物的花期、叶期、结果期等物候事件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这些观察结果不仅对于研究植物生态学和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也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引言:物候是指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包括开花、叶片生长、果实成熟等一系列事件。

物候现象的发生与气温、日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可以了解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我们选择了一片开阔的田野作为实验场地,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包括桃花、杜鹃花、樱花等。

我们每天定时前往实验场地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植物的物候事件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同时,我们还测量了当天的气温、日照时间和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将其与植物的物候事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讨论:经过长期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我们发现,不同植物的物候事件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桃花的开花时间通常在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而杜鹃花的开花时间则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这些差异与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态习性有关。

我们还发现植物的物候事件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例如,当气温升高、日照时间增加时,植物的开花时间通常会提前;而当气温下降、日照时间减少时,植物的开花时间则会推迟。

这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是一致的。

我们还发现,降水对植物的物候事件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物候事件往往会推迟;而在湿润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得到促进,物候事件则会提前。

物候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不同植物的物候事件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这与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对物候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植物物候现象的观察,揭示了物候事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物候观察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不同植物的物候现象,了解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希望能够对植物的物候变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器材和方法2.1 实验器材:- 植物标本- 记录表格- 相机2.2 实验方法:1. 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例如树木、花卉等。

2. 每隔一段时间,到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3. 根据观察和记录,填写相应的表格,记录植物的物候变化情况。

3. 实验观察记录通过对多个植物进行长达数月的观察和记录,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典型植物的物候变化情况。

3.1 樱花樱花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其物候变化与春季的气温和光照密切相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2月下旬:樱花开始出现花苞- 3月初:大部分樱花开始绽放,花色艳丽- 3月中旬:樱花进入全盛期,形成美丽的樱花隧道- 3月下旬:樱花开始凋零,花瓣逐渐飘落3.2 杜鹃花杜鹃花是夏季的代表性花卉之一,其物候变化主要与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5月中旬:杜鹃花开始出现花苞- 6月初:花苞逐渐绽放,呈现鲜艳的颜色- 6月中旬:杜鹃花进入盛花期,花朵密集且色彩鲜明- 7月中旬:杜鹃花开始凋零,花朵逐渐零落3.3 枫树枫树是秋季最具特色的树木之一,其物候变化与季节的温度和日照时间有关。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8月中旬:枫树开始逐渐变黄,叶尖出现红色- 9月初:叶片基本变为红黄色,开始逐渐飘落- 9月中旬:枫叶全部变为红色,整棵树呈现绚丽的红色- 9月下旬:枫叶开始飘落,树上几乎没有叶子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植物的物候变化与季节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天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促使植物生长迅速,夏季高温和充足的阳光让花卉绽放艳丽,秋天凉爽和日照时间的变短使树木叶片变色,冬季寒冷干燥导致植物休眠。

同时,植物的物候变化也与其自身的生理特性有关。

植物物候观测

植物物候观测

植物物候观测【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物候的观测和记录方法2.分析生境差异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实验原理】一、植物物候观察要点物候是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而形成的植物发育节律。

在植物一年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叫做物候期。

植物物候观察,就是对植物各个物侯期定期进行观察记载,以发现植物物候规律的科技活动。

物候是综合性气象条件对植物影响的反映,利用物候指导农业生产和各种科研工作,比平均气温、积温和节令都要准确。

因此,我国各地都有人长期从事植物物候观察活动。

大自然的季节变化是大范围的,各地区之间互相联系。

一个地区的物候观察资料,要供全国各地使用。

而且物候观察都是用眼观看,用手记录,不用仪器测定,容易发生偏差。

因此,就要求各地区观察的种类、观察标准和观察方法都一致。

(一)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各物候期的观察标准为了使全国各地的物候观察工作协调一致,我国已经拟定了统一观察的种类,供各地选用。

木本植物:萌动期、展叶期、显蕾期、开花期、果熟期、果实脱落期、秋色期和落叶期。

各物候期的观察标准如下:1.萌动期。

分为芽膨大开始期和芽开放期。

⑴茅膨大开始期。

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的芽具有鳞片,芽的鳞片开始分离,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和角形,果树和浆果树从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浅色部分时为芽膨大期。

裸芽不记芽膨大期,例如刺槐是裸芽,则不观测芽膨大期。

芽膨大期是记录芽膨达到最大时的日期,而不是记录最先出现的日期。

花芽和叶芽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进行记录。

一般地讲,先出现芽膨大期后出现芽开放期。

在阔叶树种方面,当植株的1~2 个小枝上,芽的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或角形时,便进入了芽膨大开始期;针叶树种的标准稍有不同,当它们的顶茅鳞片开裂反卷,出现淡黄褐色缝线时,便进入了芽膨大开始期。

⑵茅开放期。

有鳞片的芽当鳞片裂开,芽的上部现出新鲜颜色的尖端或形成新的苞片而伸长,为芽开放期。

芽开放期一般是记录有10%的芽开放时的日期。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一)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一)

物候观察实验报告(一)物候观察实验报告简介•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和花开花谢的时间。

•实验过程中选取了多种常见植物,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

实验设计•选取了樱花、玫瑰、银杏、荷花等植物作为研究对象。

•将每种植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正常生长观察,对照组在适当的时间点进行控制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包括萌芽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等。

•记录花朵的颜色、形状、数量等信息。

•测量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

实验结果1.樱花观察:•萌芽期:2月中旬 - 3月初。

•开花期:3月底 - 4月初。

•花谢期:4月中旬。

2.玫瑰观察:•萌芽期:3月初。

•开花期:5月初 - 6月初。

•花谢期:6月中旬。

3.银杏观察:•萌芽期:4月初。

•生长期:4月中旬 - 5月初。

•叶片变黄期:11月。

4.荷花观察:•新叶初露期:4月中旬。

•开花期:6月中旬 - 7月初。

•开花结束期:7月中旬。

结论•不同植物的物候现象存在明显差异,这与植物的种类、生态适应性等因素有关。

•樱花的开花期较短,花期持续时间约为1-2周。

•玫瑰的生长周期较长,开花期较晚,花期持续时间约为1个月。

•银杏的叶片变黄期较为醒目,通常在秋季的11月出现。

•荷花开花期较长,花期持续时间约为2-3周。

实验意义•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物候现象。

•资料的积累可以用于农业、园艺等领域,预测和调整作物的种植、养护和采收时间。

•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研究,物候观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望•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和种类,提高观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合气候变化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植物物候现象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将物候观察结果与气象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索更多的科学规律。

以上是对物候观察实验结果的简要总结,希望这次实验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前,选取了适合物候观察的植物,包括常见的树木、花卉等。

物候期调查实验报告(3篇)

物候期调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物候期是指植物和动物在一年中生长发育的周期性变化,它与季节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校园内园林树木的物候期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其生长规律,为校园绿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校园内园林树木的物候期特点。

2. 掌握物候期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3. 分析校园内园林树木的生长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校园内园林树木(如松树、柏树、银杏、樱花等)。

2. 实验设备:直尺、温度计、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地点选择:选择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树木,如松树、柏树、银杏、樱花等。

2. 观察时间:从春季开始,每隔一周进行一次观察,持续到秋季。

3. 观察内容:- 芽萌动期:观察芽开始膨大,鳞片松动露白的时间。

- 展叶期:观察叶片展开的时间。

- 开花期:观察花朵开放的时间。

- 果实成熟期:观察果实成熟的时间。

- 落叶期:观察叶片开始脱落的时间。

4. 记录方法:- 使用直尺测量树木高度、胸径等生长指标。

- 使用温度计记录环境温度。

- 使用放大镜观察叶片、花朵、果实等细节。

- 使用记录本记录观察结果,包括日期、时间、天气、观察内容等。

- 使用相机拍摄观察到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松树:松树在校园内的物候期大致为:芽萌动期在3月底,展叶期在4月初,开花期在5月初,果实成熟期在6月底,落叶期在10月底。

2. 柏树:柏树在校园内的物候期大致为:芽萌动期在3月底,展叶期在4月初,开花期在5月初,果实成熟期在6月底,落叶期在10月底。

3. 银杏:银杏在校园内的物候期大致为:芽萌动期在3月底,展叶期在4月初,开花期在5月初,果实成熟期在6月底,落叶期在10月底。

4. 樱花:樱花在校园内的物候期大致为:芽萌动期在3月底,展叶期在4月初,开花期在4月中旬,果实成熟期在5月底,落叶期在10月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
多云~阴
南风3-4级
172中度污染
芽开始膨大期
3月08日
鳞片开裂,芽上部出现绿色尖端
7℃
-2℃
多云
北风3-4级
89良
芽开放期
3月09日
鳞片开裂,芽上部出现绿色尖端
5℃
-3℃
阴~晴
北风微风
72良
芽开放期
3月10日
鳞片开裂,芽上部出现绿色尖端
7℃
-1℃

北风微风
80良
芽开放期
3月11日
鳞片开裂,芽上部出现绿色尖端
20℃
12℃
小雨~中雨
北风微风
74良
展叶盛期
5月15日
树叶比先前更硬一些,颜色加深
21℃
11℃
多云~晴
无持续风向3-4级
72良
展叶盛期
5月16日
树叶比先前更硬一些,颜色加深
27℃
16℃

南风微风
64良
展叶盛期
5月17日
树叶比先前更硬一些,颜色加深
29℃
19℃

南风3-4级
73良
展叶盛期
5月18日
树叶十分茂盛
北风微风
137轻度污染
展叶盛期
4月21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29℃
17℃

南风3-4级
179中度污染
展叶盛期
4月22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25℃
15℃
晴~多云
东北风3-4级
185中度污染
展叶盛期
4月23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23℃
14℃
多云
东风微风
215重度污染
展叶盛期
4月24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27℃
17℃

南风3-4级
开花始期
3月19日
开花数量逐渐增多
21℃
8℃

东北风3-4级
268重度污染
开花始期
3月20日
开花数量逐渐增多
19℃
7℃

北风微风
143轻度污染
开花始期
3月21日
开花数量逐渐增多
19℃
9℃

南风微风
145轻度污染
开花始期
3月22日
开花数量逐渐增多
19℃
7℃
多云
南风微风
175中度污染
开花始期
3月23日
开花数量逐渐增多
芽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红褐色角状
23℃
8℃
晴~小雨
南风3-4级
125轻度污染
芽开始膨大期
3月05日
芽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红褐色角状
14℃
4℃
多云~晴
北风3-4级
255重度污染
芽开始膨大期
3月06日
芽逐渐变大,欲开裂状
17℃
8℃
多云
南风3-4级
198中度污染
芽开始膨大期
3月07日
芽逐渐变大,欲开裂状
19℃
10℃
小雨~晴
北风3-4级
96良
开花末期,开始展叶期
4月17日
叶片变大增多
20℃
11℃
多云
西风3-4级
82良
开始展叶期
4月18日
叶片变大增多
20℃
11℃

西北风3-4级
80良
开始展叶期
4月19日
叶片变大增多
25℃
17℃
晴~多云
南风3-4级
87良
展叶盛期
4月20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24℃
14℃
多云~晴
开花盛期
4月01日
花朵逐渐变大,数量增加
26℃
14℃
晴~多云
南风3-4级
118轻度污染
开花盛期
4月02日
花朵逐渐变大,数量增加
18℃
9℃
多云~小雨
东北风4-5级
202重度污染
开花盛期
4月03日
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最佳观赏期
17℃
7℃
阴~晴
东北风3-4级
72良
开花盛期
4月06日
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最佳观赏期
4月13日
花瓣逐渐出现大面积败落
28℃
14℃

西南风微风
170中度污染
开花末期,开始展叶期
4月14日
花瓣凋零
26℃
18℃

东北风3-4级
183中度污染
开花末期,开始展叶期
4月15日
大部分花已经脱离
29℃
15℃
多云~阴
南风3-4级
154中度污染
开花末期,开始展叶期
4月16日
花几乎全部脱落,叶片逐渐增多。
10℃
2℃
晴~多云
南风3-4级
100良
芽开放期
3月12日
小芽上初次生长出小型花骨朵
12℃
5℃
多云~阴
南风3-4级
114轻度污染
现蕾期
3月13日
花芽变大,并且数量逐渐增多
11℃
-1℃

北风3-4级
128轻度污染
现蕾期
3月14日
花芽变大,并且数量逐渐增多
15℃
4℃

南风微风
83良
现蕾期
3月15日
出现豆状淡绿色花芽,如一丛繁星,叶片颜色加深黄褐色.
31℃
18℃

北风微风
95良
展叶盛期
6月02日
树叶十分茂盛
30℃
21℃
多云
南风1-2级
107轻度污染
展叶盛期
6月03日
树叶十分茂盛
27℃
18℃
多云
南风1-2级
93良
展叶盛期
6月04日
树叶十分茂盛
29℃
18℃
多云~雷阵雨
南风1-2级
88良
展叶盛期
6月05日
树叶十分茂盛
22℃
18℃
中雨
东南风1-2级
87良
展叶盛期
5月28日
树叶十分茂盛
23℃
16℃
阴~多云
南风微风
74良
展叶盛期
5月29日
树叶十分茂盛
31℃
19℃

北风微风
98良
展叶盛期
5月30日
树叶十分茂盛
33℃
24℃
晴~多云
南风3-4级
108轻度污染
展叶盛期
5月31日
树叶十分茂盛
31℃
20℃
多云
北风3-4级
110轻度污染
展叶盛期
6月01日
树叶十分茂盛
24℃
10℃
霾~晴
北风3-4级
245重度污染
开花盛期,开始展叶期
4月11日
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最佳观赏期
黄褐色小叶有所生长,数量逐渐增多
23℃
13℃
晴~多云
南风3-4级
158中度污染
开花盛期,开始展叶期
4月12日
雨比较大,花瓣掉落严重
25℃
14℃
多云~晴
南风3-4级
141轻度污染
开花末期,开始展叶期
105轻度污染
展叶盛期
5月11日
树很有生机,叶子更加茂密
31℃
21℃
晴~多云
南风4-5级
118轻度污染
展叶盛期
5月12日
树叶比先前更硬一些,颜色加深
26℃
10℃
雷阵雨~多云
南风4-5级
75良
展叶盛期
5月13日
树叶比先前更硬一些,颜色加深
24℃
14℃
晴~多云
东南风微风
71良
展叶盛期
5月14日
树叶比先前更硬一些,颜色加深
5月03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25℃
13℃
多云~晴
西北风3-4级
82良
展叶盛期
5月04日
树很有生机,叶子更加茂密
30℃
21℃
晴~多云
南风3-4级
81良
展叶盛期
5月05日
树很有生机,叶子更加茂密
30℃
15℃
雷阵雨~多云
南风3-4级
92良
展叶盛期
5月06日
树很有生机,叶子更加茂密
24℃
15℃

北风3-4级
262重度污染
展叶盛期
4月29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29℃
20℃

南风3-4级
122轻度污染
展叶盛期
4月30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32℃
24℃

南风4-5级
105轻度污染
展叶盛期
5月01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32℃
22℃
晴~多云
南风3-4级
96良
展叶盛期
5月02日
叶已长大,很茂盛
24℃
13℃
雷阵雨~多云
北风3-4级
82良
展叶盛期
小芽上初次出现未发育完全的小叶,能明显看见黄褐色叶的性状
21℃
12℃
阴~多云
南风3-4级
115轻度污染
开花盛期,开始展叶期
4月07日
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最佳观赏期
黄褐色小叶有所生长,数量逐渐增多
24℃
11℃
多云~晴
北风3-4级
137轻度污染
开花盛期,开始展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