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口头解释乘法的含义。

2.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初步理解乘法的应用。

3.能够用口头的方式进行简单乘法计算,如2×3等。

4.通过练习,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二、教学重点1.乘法的概念及应用。

2.简单乘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的概念。

2.进行简单乘法口算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数学教具:小卡片、小麦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一天有3顿饭,每顿饭有2个包子,共吃了多少个包子?2. 讲解乘法的概念(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口头解释乘法的含义,如:乘法就是连乘,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

•和学生一起讨论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重要性。

3. 进行简单口算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如:2×3等。

•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简单乘法口算技巧。

4. 练习巩固(10分钟)•发放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强化乘法口算能力。

5. 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乘法的概念和应用,强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乘法相关的练习题。

2.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乘法应用,并写下感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概念和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乘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认识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乘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认识。

2.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算式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意义的课件,展示生活情境。

2.教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苹果、玩具等,用于直观展示。

3.分组标志:准备不同颜色的卡片,用于分组讨论。

4.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乘法来解决。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多个类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例如:“一辆公交车可以坐4个人,如果有3辆这样的公交车,一共可以坐几个人?”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乘法算式来表示。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5篇第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例研究反思总结2017年甘肃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庆城小学数学一组在2017年甘肃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中,我作为庆城小学数学一组的一员,荣幸地参加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课例研究。

在研课、磨课、观课等的过程中,对这节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尤其对如何让研究主题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概念新、内容多,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游乐场活动的素材和用小棒摆各种图形的活动来引入乘法,应该说教材的资源十分丰富。

但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却发现把这些素材在一节课中一股脑儿呈现,表面十分热闹,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这次,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设计了直观例题使学生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应乘法算式。

接着讲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乘号的认识。

最后设计了开放式算式,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估计只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能说出来,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习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在课前,我们反复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经过多次试教后,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入,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算式和图、算式和算式之间的比较,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结合几次试教和观课课,浅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乘法的意义,使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

2. 学习乘法口诀,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乘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乘法的意义。

2. 准备乘法口诀表,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准备相关的游戏材料,用于课堂游戏。

4. 准备分组合作的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目的地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乘法的意义,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直观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棒、图形等代表不同的数,进行乘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应用。

4. 课堂游戏:设计一个有趣的乘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目。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乘法的意义,并与家人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如何。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及反思余家头小学杨俊教案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案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案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案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

(出示图片)2、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

3、师生共同提问题并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有意识的把相同加数得算式写在一起【设计意图】在“玩”的谈话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

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初步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定义。

师:根据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算式。

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这边几道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一个一个算式的说如:3+3=6种加数都是3……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算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习惯和简单归纳的能力。

也是认识乘法的必要过程。

2、教师说加法算式,学生写,有意识地说一个长一点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出学习乘法的需要。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身为教师应该提前为教学内容编写一份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认真的习惯,怎么写好一篇完整的教案?以下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主题相关内容,是编辑特意整理的,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一」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认识、理解、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学生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已有生活经验中很少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学习加法的过程中,虽算过同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

由于二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乘法,认识“几个几”,接受新知有个过程。

在教学中,必须通过不同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形象感知,才能让学生领悟到这些不同实例的相似之处,从而在脑中建立起乘法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个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在具体情境中形成对“几个几”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概括:小兔每2只一组,每组就是1个2只,两组就是2个2只,三组就是3个2只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每几根小棒一组,一共有几组,也就是几个几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画一画:每3个圆圈一组,画5组,是几个几?你能用三角形画出4个3吗?《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人能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如设计观察“游乐场”的画面,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即训练了语言表达,又发展了多项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维的,主体的,开放的思维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4+4+4+4+4+4+=245+5+5+5=203+3+3+3+3=15之后,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

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口头解释什么是乘法的概念。

2.能够用具体例子说明乘法的运算规律。

3.能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的动态展示。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粘土、计算器等。

3.材料:习题册、练习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思考相乘的概念,并引出乘法的定义。

2. 新知讲解(15分钟)•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入乘法的运算法则和应用方法。

•与学生一起讨论乘法的特点,比如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几道练习题,强化乘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入一些更复杂的乘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 总结与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带领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做一次简单的小结。

四、课堂作业1.完成习题册上关于本节课内容的练习。

2.设计一个与乘法有关的生活场景问题,写出解决过程并提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引导其应用乘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案内容,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_第01课时_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_第01课时_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_第01课时_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出乘法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体验乘法的作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计数和加减法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乘法这种新的运算方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认识乘法。

2.让学生能够记住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记忆。

2.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实际操作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乘法口诀卡片。

3.实际操作的材料,如小棒、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乘法的概念。

如:“小猴子和朋友们一起摘桃子,小猴子摘了3个桃子,朋友们每人摘了2个桃子,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乘法的概念。

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乘法口诀表,让学生观察和记忆。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如“一一得一”,“二二得四”等。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乘法口诀,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口诀接龙”。

同时,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乘法口诀。

巩固(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如:“小猴子有5个香蕉,每个小猴子分1个香蕉,可以分给几个小猴子?”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通过摆小棒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生动有趣的。

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

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出示主题图)2、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啊?(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二、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解答(1)让学生看小火车一节有几个人,有几节?一共坐了多少人?(2)让学生看过山车一节做了几个人,有几节?一共做了多少人?(3)让学生看摩天轮一个吊箱有多少人,有几个吊箱?一共坐了多少人?2、组织学生交流(1)让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书写算式(书写时速度慢一点)(2)引导A、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太快,数字太多,老师只记得加数是2(或是其他),忘记有几个2,怎么办呢?B、组织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述板书:3+3+3+3=12 2+2+2+2+2+2=12 4+4+4+4+4=203、提问(1)让同学们观察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组织学生汇报结论:都是加法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4、设疑:如果是20个3相加,30个4相加,怎样列算式?揭示:用加法列算式,算式很长,写起来很麻烦。

引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方法,乘法(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课本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

(1)一共有多少个桃?数——请同学们一盘一盘地数,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桃?圈——请同学们把每个盘子里的3个桃圈起来。

(课件同步演示。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盘子里的桃有什么特点?师:你会列式了吗?预设:每个盘子里有3个桃,一共有5个3相加,3+3+3+3+3=15 (2)一共有多少个杯子?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个托盘里的杯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每个托盘里有6个杯子。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杯子,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吗?预设:4个6相加,6+6+6+6=24。

(3)跳舞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预设:7个2。

师:跳舞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预设:2+2+2+2+2+2+2=142.激发需求。

师:谁能说说在写上面算式时的感受。

预设:太麻烦了。

师: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3.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2+2+2+2+2+2+2=147个2求7个2相加的和,可以写成2×7=14或7×2=14。

“×”是乘号。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8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8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8篇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

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

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4.1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4.1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二、校园里的树木等,向学生讲解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教师板书乘法算式,如2×3,解释乘数、被乘数、积的概念,并教授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乘法算式,并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如2×4、3×5等。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如2×3可以表示为3个2相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本质。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乘法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品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积极反馈,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景创设
本教学案例的一大亮点是充分利用了生活化的情景创设。通过引入教室里的桌椅、校园里的树木等学生熟悉的事物,将乘法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乘法的意义,提高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本节课将充分利用情景创设法,将学生引入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中。例如,通过呈现教室里摆放着多排桌椅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张桌椅,除了一个一个数,还有没有更快的办法呢?”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乘法运算的简便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4.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的意义,为后续的乘法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加减法运算能力,但对乘法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乘法现象,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但缺乏系统的乘法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的意义。

2.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乘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乘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个2相加,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规律,呈现乘法的意义。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如1×2、2×3等,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巩固乘法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四单元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该章节旨在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乘法算式的构成及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难以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计数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每组图片中有2个苹果,共有2组。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2. 例题讲解:讲解加法算式:3 + 3 = 6讲解乘法算式:3 × 2 = 6通过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有4组小棒,每组有3根小棒,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答案。

4. 讲解乘法算式的构成:讲解乘法算式中的乘数、被乘数和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5. 乘法口诀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例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乘法算式的构成:乘数× 被乘数 = 积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10题。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乘法的初步认识有所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

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2

“乘法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设计理念:“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表内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研组研究主题,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创设形象直观、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动手操作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

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探索、发现、交流、创造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解决问题: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

4.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的读写法。

五、教学难点:乘法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

生2:我最喜欢摆汽车。

生3: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动手操作①在规定的时间内,摆出相同的图形,看谁摆得多又快。

②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给你摆得图形取一个名字。

A、指名说(我摆的叫房子图,我摆的叫电视机,我摆的叫“×”图……)B、同桌互说③数一数,你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那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④算一算,你是怎样列出算式?学生1:7+7+7+7+7学生2:4+4+4+4+4+4学生3:3+3+3+3+3+3+3+3+3+3+3+3+3+3+3(师写时说:我都听糊涂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

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套教材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部分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因为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因此,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运算。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大部分学生假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乘法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多数学生甚至会背乘法口诀,但对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生不了解。

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关键。

同时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在学习前对乘法有了一些认识,但缺少系统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乘法算式。

因此在课堂上既要照顾有乘法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又要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知道如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并感受相同数连加时,运用乘法的简便性。

3、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经过愉快的假期,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吧,那去过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再去游乐园看一看好吗?请看大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
教学片段二:
比较分析,揭示“乘法”
师:
观察黑板上的式子:
4+4+4+4+4=20 3+3+3+3=12 2+2+2+2+2+2=12引导学生观察:
这三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4+4+4+4+4=20的加数都是4,有5个4相加。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随着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5个4相加)
像这样的等式,(手指着黑板上那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是多少,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之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是——“乘法”。
(板书“乘法”,学生齐读。)
案例分析:
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师:
有什么问题吗?
生4:(皱着眉头)太多了。要写100个3。
生5:(连忙接话)太麻烦了,100个3,那该写到什么时候呀!(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极力的赞同)
生6:要是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就好了。
师:
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你们想听吗?(故意放慢语速)(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回答:
想!)
师:
那请你们安静下来听老师来告诉你,像100个3相加的算式,写成加法算式的确是很麻烦。因此,伟大的数学家们就想出了一个好方法:
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场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生2:我看到小火车每节车厢坐了3个人,4节车厢都坐满了。
生3:我看到过山车有6排,每排坐了2个人。
生4:摩天轮有5个车厢,每个里面都是坐的4个人。
师: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
玩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们会算吗?
生5:我会,用加法算:3+3+3+3=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师:
真棒,那要求过山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又怎样列式呢?生6:我知道,是2+2+2+2+2+2=12人。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
师:
你能算出摩天轮上一共坐了几个人吗?
生7:4+4+4+4+4=20人。(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师:
你们太了不起了,解决了这么多生活中的问题。来看看我们刚才
列出的三道加法算式,默默地读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生8:它们都是加法算式。
生9: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片段一:
谈话、激趣
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到什么地方去玩?
(学生回答)
师: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游乐场去玩,你们高兴吗?
出示游乐场情境图。(同学们都好奇得睁大了眼睛)
师:
来到游乐场,你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1:我看到有小火车,有摩天轮,还有人在玩过山车。
师:
谁能说得更仔细一些,这些游乐项目分别有多少人?
生2:3+3+3+3=12的加数都是3,有4个3相加。
师:
你说得真棒!(随着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4个3相加)
生3:还有6个2相加是12。
师:
你说得真完整!(随着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6个2相加)
师:
你能说一些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举出类似的算式。
师:
那谁来帮我写100个3相加?
(学生面面相对,脸上出现为难之情,一会儿教室里出现嘈杂的议论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