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震知识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一、遇见地震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标题:学校防震小常识引言概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在学校中,防震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校防震小常识,帮助学校师生更好地应对地震。
一、建筑结构1.1 学校建筑物的结构:学校建筑物应符合地震安全标准,采用抗震设计和建设。
1.2 避免破损建筑:学校应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及时修缮和加固可能存在的破损。
1.3 避免危险区域:学校应规划安全区域,避免在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区域建设教室和宿舍。
二、应急预案2.1 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应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疏散逃生、急救救援等措施。
2.2 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地震演练和培训,提高师生应对地震的应急能力。
2.3 安全逃生通道:学校应设置明确的安全逃生通道,确保师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三、安全设施3.1 紧急灭火器材:学校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紧急灭火器材,以应对地震引发的火灾。
3.2 急救箱和药品:学校应备有急救箱和常用药品,以应对地震造成的轻伤和中毒情况。
3.3 防震家具:学校应采用防震家具,如固定桌椅和柜子,减少地震时的伤害和破坏。
四、心理疏导4.1 定期心理辅导:学校应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师生缓解地震带来的恐慌和焦虑。
4.2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师生应保持冷静,听从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疏散。
4.3 建立互助关系:学校应鼓励师生建立互助关系,相互扶持和帮助,共同渡过地震危机。
五、社会支持5.1 联系社区资源:学校应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建立联系,获得地震发生时的支持和帮助。
5.2 社会捐赠:学校可以通过募捐等方式,筹集地震应急物资和经费。
5.3 社会宣传:学校应积极参与地震防灾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地震防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结论:学校防震小常识是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学校应加强地震防范意识,不断完善防震工作,提高地震应对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防震工作的重视和关注。
小学安全教育记录防震
一、引言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特别加强了防震知识的普及和训练。
以下是我校开展防震安全教育的一些记录。
二、防震安全教育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在某一时刻突然释放,引起地壳的震动现象。
(2)地震的分类: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的影响:地震可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山体滑坡、海啸等次生灾害。
2. 防震常识(1)在室内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迅速躲避到桌子下、床下等坚固的家具附近,或靠近墙角。
3)用枕头、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
4)远离玻璃、窗户、吊灯等易碎物品。
5)关闭电源、燃气等。
(2)在室外1)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
2)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街道、桥墩等。
3)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开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 防震逃生技巧(1)低楼层:迅速用楼梯或电梯撤离。
(2)高层:关闭门窗,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等待救援。
(3)地震停止后,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防震安全教育实施1. 防震知识讲座学校定期邀请地震专家为学生开展防震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常识和逃生技巧。
2. 防震演练学校定期组织防震演练,让学生在模拟地震环境中,学会正确应对地震的方法。
3. 防震知识宣传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宣传防震知识,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4. 家庭防震教育学校向家长发放防震知识宣传册,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应对地震。
四、防震安全教育效果通过开展防震安全教育,我校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防震演练中,学生们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表现出良好的应对地震的能力。
五、总结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做好防震工作至关重要。
我校将继续加强防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一、学校防震知识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1..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2.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3.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4.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二、地震来了怎么办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
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
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
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
2.采取正确的姿势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寻找安全的地方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
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
4.震后迅速撤离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
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5.要点•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安全课防震知识点总结
安全课防震知识点总结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地震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提高人们抗震自救的能力,减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损失,进行地震安全防范救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防震救灾知识的角度,总结一些常见的地震防范和应急处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防震自救能力。
一、地震的主要危害1.房屋和建筑物的倒塌,会导致人员伤亡2.道路、桥梁和隧道的损坏,影响交通运输3.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的出现,破坏环境4.油料和危险品的泄漏,引发火灾和爆炸5.通信、供水和电力系统的中断,影响生活6.社会秩序的混乱,可能引发抢劫和暴乱二、地震的预警和预测1.地震前期自然现象的预警(1)动物的异常行为,如畜群紧张、宠物狂吠等(2)地震云和地震雾的出现,预示地震的到来(3)地震常伴有地质现象,如地震波、地裂缝等2.科学技术手段的预测(1)地震仪可以监测地震活动的变化(2)地震雷达可以探测地下岩石的变化(3)地震卫星可以监视地表形变的情况三、地震的防范措施1.建筑物的防震设计(1)房屋结构的合理设计,增强抗震能力(2)使用抗震建材,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3)安装地震防范设施,如减震设备和防护墙2.人员的防震意识培训(1)定期组织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2)学习地震逃生和自救的技能(3)参加地震演习和模拟逃生训练四、地震的应急处理1.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1)迅速躲到桌下、门框下等安全的避难处(2)迅速关闭瓦斯、水电等供应设施(3)观察周围情况,选择适当的逃生通道2.地震后的应急处理(1)检查和评估自身伤势,进行简单的急救(2)检查并处理家庭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问题(3)收集和整理应急物资,做好生活防护工作五、地震救灾的专业知识1.灾害抢救的技能和方法(1)学习基本急救常识,掌握伤员抢救技能(2)学习基本的灾害心理援助技能(3)学习基本的灾害物资管理技能2.应急救援的协作和组织(1)建立应急救援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2)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联系,协调资源和力量(3)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救援行动综上所述,地震防范和救灾知识对于提高人们的抗震自救能力和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资料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资料1、在操场怎样避震?答: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在体育馆、影剧院怎样避震?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中间;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3、在街道上怎样避震?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4、矿井下的工人应如何避险?答:震时在井下一般比地面安全,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撤离掌子面,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子面处或竖井出口处有时支护差,临空面暴露多,一经振动可能塌落,造**员伤亡,若井口塌方,暂时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人指挥,尽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5、车间工人如何避震?答: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旁,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室外危险物及危险场所有哪些?答: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玻璃幕墙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7、在开阔地怎样避震?答:要躲开密集人群,就地卧倒或蹲下。
8、在野外怎样避震?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9、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手册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手册I. 介绍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地方,而安全则是学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障。
在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区,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地震的基本知识、制定应急预案到灾后应对,详细介绍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手册的内容。
II. 预防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因此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风险。
防震减灾手册应该包括地震的原因、发生地点和震级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提前预测地震。
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和教职员工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并在发生地震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III. 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在地震发生后,保证师生安全和提高救援效率的关键措施。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应该详细列出防震应急预案,并明确各项应急措施的步骤和责任人。
例如,学生应该知道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找到安全庇护所,而学校应该有明确的疏散路线,以及相关的救援和医疗资源。
IV. 安全地点的选择在地震发生时,选择合适的安全地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一般来说,开阔的地方和稳固的建筑物是最佳的避难地点。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应该指导师生如何选择和判断安全地点,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避难所,如操场、室外开阔区域等。
V. 安全设施的建设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手册还应该关注学校的安全设施建设。
包括加固校舍结构、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应急灯光等。
手册中应该有详细的建设指南,告诉校方如何进行安全设施的规划布局,以及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VI. 学校教职员工的培训防震减灾是一项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而教职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应对地震灾害尤为重要。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应该包含教职员工的培训内容,包括地震应急程序的培训、急救知识的培训等。
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安全。
VII. 灾后应对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应对是减少伤亡和恢复校园秩序的关键。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应该包含一系列的灾后应对措施,包括与政府和相关救援机构的紧密合作、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发布、临时避难所的建设等。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在当前社会,地震频繁发生,学校防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因此,学校防震小常识是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了解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从地震的危害、学校防震措施、学生应急知识、教师应急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震的危害1.1 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导致人员伤亡。
1.2 地震会引发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增加伤亡人数。
1.3 地震会导致道路损坏、交通中断,影响救援工作。
二、学校防震措施2.1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防震预案,明确责任分工。
2.2 学校应定期组织防震演练,提高师生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2.3 学校应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施建设,确保师生的安全。
三、学生应急知识3.1 学生应学会正确的躲避姿势,如躲在桌子底下保护头部。
3.2 学生应了解学校的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3.3 学生应保持冷静,听从教师和救援人员的指挥,不慌不乱。
四、教师应急教育4.1 教师应定期进行防震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
4.2 教师应熟悉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家庭联系方式,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4.3 教师应在发生地震时冷静应对,保护好学生的安全。
五、家长的配合5.1 家长应关注学校的防震工作,积极配合学校的防震演练和教育工作。
5.2 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自救和互救,提高孩子的防震意识。
5.3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校的防震情况和应对措施。
总而言之,学校防震小常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重要知识。
只有通过加强防震意识、提高自救能力,才能在地震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学校防震工作,共同努力,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校园防震知识点总结
校园防震知识点总结一、地震的原因及危害1. 地震的原因: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断裂或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现象,通常由地壳运动导致的能量释放所引起。
2. 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房屋、桥梁等建筑物倒塌,引发山体滑坡、地面液化、海啸等多种灾害,危害严重。
二、校园地震灾害应急预案1.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熟悉预案内容,做好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2. 学校应设置安全疏散标识,规划疏散通道,并定期进行排查和检查,确保通道畅通。
3. 教职员工和学生应熟悉学校各种救援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如灭火器、应急箱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地震前的预防措施1. 教育宣传: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知识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员工地震防范意识,掌握地震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隐患排查:学校应定期对校园建筑、设施进行隐患排查,及时修缮处理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3. 防震设施:学校应安装地震感知器、消防器材等防震设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及时报警和处理。
四、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 采取避险措施:地震发生时,要尽量迅速寻找可避难的地方,如坚固桌椅下、门框旁、墙角等处。
2. 疏散逃生:地震发生后,要迅速有序地疏散逃生,避免发生踩踏等意外事故。
3. 安全疏散:学校的师生员工要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逃生路径和方法进行疏散,避免混乱。
五、地震后的安全处理1. 保持冷静:在地震发生后,首先要保持冷静,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2. 逃生自救:要注意寻找逃生通道和自救方法,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应急救援:地震发生后,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工作,确保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六、加强家庭与学校的防震意识教育1. 家庭防震意识:家长要积极开展家庭防震意识教育,指导孩子学会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2. 学校防震教育:学校要将地震防范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要给学生普及地震防范知识。
总结:地震是一种毫无预警的自然灾害,对学校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整理介绍(优秀8篇)
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整理介绍(优秀8篇)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为了在地震的时候减少伤害,小学生要学习一些防震安全知识。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整理介绍(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建筑物要有坚固的地基。
如果一些动物反常在道路上狂奔,这是地震的预兆,要即使让人们离开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去。
要做到预测到以后以最快的速度让人民知道,及时疏散开,减小人的损失。
一、学校的避震1、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背向窗户(防止碎玻璃划伤头面部),用书包或软的坐垫保护头部。
服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发生踩踏。
不可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不可跳窗逃生。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就地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电线杆、树、体育器材、围墙等)。
不要回到教室去。
3、检查教室的照明灯具、橱柜、吊扇等,并应加以固定。
二、家庭的避震1、躲在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2、关闭电源、火源及煤气。
三、公共场所的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引言概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学校安全构成为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命安全,学校防震工作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建造物结构、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危(wei)险场所和物品管理五个大点阐述学校防震小常识。
正文内容:1. 建造物结构1.1. 建造物的抗震设计:学校建造物应符合抗震设计标准,包括地基处理、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1.2. 楼层和墙体加固:对老旧楼层和墙体进行加固,确保其抗震能力,如加装钢筋、加固墙体等。
2. 应急演练2.1. 制定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流程。
2.2. 定期组织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2.3. 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确保学校内部有清晰的疏散通道和安全的避难场所,方便人员疏散和集结。
3. 安全教育3.1. 地震知识教育:学校应定期组织地震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地震安全意识。
3.2. 应急技能培训:开展地震应急技能培训,包括疏散、救援和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3. 家庭防震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家长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防震知识,促进家庭防震意识的提高。
4. 危(wei)险场所和物品管理4.1. 安全巡查:学校要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并及时处理危(wei)险场所和物品,如疏散通道阻塞、易碎物品摆放不当等。
4.2. 紧急设备检查:定期检查和维护紧急设备,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等,确保其正常使用。
4.3. 危(wei)险物品储存:妥善管理危(wei)险物品,避免其对学校安全构成威胁,如化学品、易燃物品等。
总结:学校防震工作是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造物结构的抗震设计、定期的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教育、危(wei)险场所和物品的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学校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学校的影响。
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学校防震工作的推进,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保驾护航。
安全教育知识防震 内容
安全教育知识防震内容
安全教育知识防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震预警:在地震发生时,要尽可能迅速地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做出相应的避震准备。
2. 室内避震:在室内时,应寻找坚固的遮蔽物,如承重墙、桌子等,躲避在三角空间内,以保护自己免受掉落物体的伤害。
同时要关闭火源和电源,避免使用电梯,并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3. 室外避震:在室外时,应远离高楼大厦、树木、电线杆等高大建筑物,寻找开阔的空地,蹲下或趴下,用手护住头部。
4. 车辆避震:如果正在驾车,应尽快将车辆停在空旷的地方,并注意避开桥梁、隧道等可能发生塌陷的危险区域。
5. 自救互救:如果不幸被困废墟下,要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行动,以免消耗体力。
应利用周围的资源进行自救互救,如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6. 应急物资准备: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影响,家中应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急救药品、防寒保暖用品等。
7. 学习和了解地震知识:通过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预警、预防和应对措施等,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8.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和房屋结构,制定合理的家庭防震计划,明确各个成员的避震位置和行动路线。
9. 定期进行防震演习:通过参与防震演习,提高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熟悉应急疏散程序。
10. 注意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在公共场所和户外要特别留意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遵循相关规定和建议,确保自身安全。
总之,安全教育知识防震需要综合考虑预警、室内外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物资准备、知识学习和演习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地震带来的危害。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1. 震源和震级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发生在地壳内部的断层面上。
震源是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而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了解震源和震级对于学校防震非常重要。
2. 震害等级震害等级是根据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
了解震害等级可以帮助学校制定合适的防震措施。
3. 学校防震建筑设计学校的建筑设计应符合防震要求,包括合适的结构形式、抗震设计参数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学校师生的安全。
4. 室内安全区域学校应设立室内安全区域,用于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避难。
室内安全区域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并且应有足够的容量以容纳所有师生。
5. 疏散路线和逃生通道学校应规划合适的疏散路线和逃生通道,确保师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逃生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立障碍物。
6. 应急预案和演练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预案应包括各类地震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疏散指引,以确保师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7. 安全教育和培训学校应定期进行地震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教育内容可以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安全行为和疏散技巧等。
8. 防震设备和器材学校应配备相应的防震设备和器材,如抗震支撑装置、防震减震器等。
这些设备和器材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9. 震后应急救援学校应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救援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获得援助和救助。
学校应配备基本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地震造成的伤害。
10. 震后重建和修复如果学校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应及时进行重建和修复工作。
重建和修复应符合相关的抗震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学校防震小常识包括了对地震的基本认识、建筑设计、室内安全区域、疏散路线、应急预案、安全教育、防震设备、震后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防震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之防震知识
安全教育之防震知识
安全教育中的防震知识非常重要,有助于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震知识:
1. 地震预警:在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快速判断震动的来源和强度。
如果震动轻微,可能是远处发生的地震,可以继续观察;如果震动强烈,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
2. 室内避震:如果地震发生时处于室内,应尽快躲避到结实的桌子、床或其他坚固的家具下,避免掉落的物品造成伤害。
同时,要远离窗户、玻璃等易破裂的地方。
避震时应采取蹲下或坐下的姿势,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头部和颈部。
3. 室外避震:如果地震发生时处于室外,应远离建筑物、电线杆、树木等可能倒塌或产生次生灾害的地方。
可以选择开阔地带蹲下或趴下,注意保护头部。
4. 学校避震:在学校遇到地震时,学生应迅速躲在课桌下或墙角,避免乱跑或跳楼。
地震过后,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5. 公共场所避震:在商场、剧院等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应迅速躲在结实的柱子或墙角下,避免掉落的物品和倒塌的建筑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避开玻璃门窗、广告牌等易破裂的地方。
6. 被埋自救: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保持冷静,尽量寻找生存空间。
同时,要设法与外界联系,如敲击物体发出声音、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寻求
帮助。
在等待救援时,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保持呼吸通畅,如有可能可以寻找食物和水源。
此外,防震知识还包括了解地震的成因、类型、分布和危害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期进行地震演练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知识,可以提高自己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安全小知识
地震安全小知识一、地震安全常识1.地震专家提醒,发生地震后千万不要慌乱,按照以下经验和方法进行防震避震。
2.在室内时,躲在坚固家具下面,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户外场合,保护好头部。
5.在人多的场所时保持镇静。
6.避难时要步行,尽量少携带东西。
7.注意山崩和地裂。
8.不要害怕余震,不要听信谣言,应当用携带的收音机,把握正确的信息。
二、在家里如何避震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
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三、在学校如何避震1.在平房教室遭遇地震时,坐在离门窗较近的学生应迅速从门窗逃出教室,离门窗较远的同学应迅速蹲下,用书包等保护好头部躲在课桌下面。
2.在楼房教室遭遇地震时,不要乱跑或跳楼,应迅速躲进跨度小的空间,保护头部,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附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3.在操场或室外的学生,应原地蹲下,双手抱头,注意避开危险物和高大建筑物。
4.正在上课的学生,震时迅速将书包放置头顶,躲避在课桌下。
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
5.震时值班教师应立即组织小孩在桌下避震,震后带领孩子疏散。
四、公共场所避震注意事项1.在商场、影剧院、展览馆、体育馆等场所遭遇地震时,千万不要拥挤,避免因相互挤压而导致人员伤亡。
2.地震时,就地蹲下或躲在椅子及坚固物品旁边,注意避开悬挂物,用包或手护住头部。
3.乘坐电梯发生地震时,迅速将电梯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电梯一旦停下,便迅速离开。
4.所有室内人员都应在初震之后迅速撤出,到广场、应急避难场所等空旷的地方以避余震。
小学生防震安全教育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摧毁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设施,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防震意识,掌握基本的防震自救技能,以下是小学生防震安全教育知识。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是什么?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壳的震动现象。
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种。
2.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板块运动:地球的外壳分为若干个板块,板块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地震。
(2)断层活动:断层是地壳中岩石破裂的地方,断层活动会导致地震。
(3)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时,地壳内部的岩浆喷出地表,产生地震。
3. 地震的特点(1)破坏性强: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摧毁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设施,造成人员伤亡。
(2)突发性强:地震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测。
(3)范围广:地震波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影响范围广泛。
二、地震前的预防措施1. 了解地震知识:小学生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防震意识。
2. 熟悉防震标志:学校、公共场所等地方设有防震标志,小学生要熟悉这些标志的含义。
3. 家庭防震措施:(1)加固房屋:房屋的抗震能力要符合国家规定,定期检查房屋结构,确保安全。
(2)储备物资:家中要储备必要的防震物资,如食物、水、手电筒、急救药品等。
(3)制定应急预案:家庭成员要共同制定防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4. 学校防震措施:(1)开展防震教育:学校要定期开展防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2)制定应急预案:学校要制定详细的防震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集合地点等。
(3)组织演练:学校要定期组织防震演练,让学生熟悉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 寻找安全地点:(1)室内: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如桌子、床下等。
(2)室外:地震发生时,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品。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和资料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和资料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增强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防震减灾的手抄报内容和资料。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薄弱地带释放出来,产生地震波,从而引起地面震动。
2、地震的类型根据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
其中,构造地震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地震类型。
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则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同一地震在不同地区的烈度可能不同。
二、地震的危害1、人员伤亡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造成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损坏,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次生灾害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重灾害的影响。
三、地震的前兆1、地下水异常如井水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水质变浑浊等。
2、动物异常某些动物可能会出现异常行为,如狗狂吠、鸡乱跳、老鼠搬家等。
3、地声地光在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听到地下传来异常的声音,看到天空出现异常的光亮。
四、防震减灾的措施1、家庭防震(1)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明确地震时家庭成员的分工和逃生路线。
(2)清理家中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3)准备好应急包,包括食品、水、药品、手电筒等物品。
2、学校防震(1)加强对学生的防震减灾教育,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
(2)教室的桌椅要摆放整齐,留出足够的逃生空间。
3、公共场所防震(1)在商场、剧院等场所,要熟悉安全出口的位置。
(2)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疏散。
五、地震时的应急避险1、室内避险(1)如果在室内,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好头部。
(2)不要靠近窗户和阳台,避免被玻璃碎片划伤。
2、室外避险(1)如果在室外,要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学校防地震安全知识_校园防震安全常识
学校防地震安全知识_校园防震安全常识 地震造成灾区⼤部分学校建筑坍塌,使成千上万的学⽣活埋于学校废墟中,校园防地震教育⾮常重要,那么你对学校防地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学校防地震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校园地震的预防 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以⾃⼰的⼒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和饮⽔,以每⼈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
另外再准备⼀些防灾⽤品,如防灾头⼱、⼿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机等以及⼀些逃⽣⽤具,如⽑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们总是最⼤限度地利⽤空间(如棚、架、搁板)。
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
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3、⼈们对⿊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理上增加了压⼒。
因地震⽽停电是不奇怪的,⿊暗中就是在⾃⼰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电筒随时带在⾝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型的收⾳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地震平息后,⾸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的问题。
这种场合,⽔道断⽔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些应急的饮⽤⽔。
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的现⾦花销是必要的。
因为地震之后,银⾏、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7、⼈们总喜欢把急救⽤具藏在某⼀⾓落,或不起眼的地⽅,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
8、地震时,穿⾼跟鞋对避难百害⽽⽆⼀利。
平时应穿或备⽤跑得快、耐⽤、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跟鞋绝对不⾏。
校园地震逃⽣ 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措⼿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引言概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学校防震小常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确、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本文将从地震的原因、地震的影响、学校防震措施、地震逃生技巧以及地震后的应对措施这五个部分详细阐述学校防震小常识。
一、地震的原因:1.1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的构造板块不断运动,造成地壳的应力积累。
1.2 断层活动:构造板块之间的断层发生滑动、错动等活动,引发地震。
1.3 火山喷发:火山活动会产生地震,尤其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
二、地震的影响:2.1 建筑物破坏:地震震源附近的建筑物容易受到破坏,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2.2 地面裂缝:地震会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增加逃生的困难。
2.3 地质灾害: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三、学校防震措施:3.1 建筑物抗震设计:学校建筑应采用抗震设计,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承受地震力。
3.2 应急疏散通道:学校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保证学生能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3.3 防震教育宣传:学校应加强地震防灾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地震逃生技巧:4.1 寻找安全避难点:在地震发生时,学生应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玻璃窗等危险区域,寻找桌子、门框等坚固物体下方避难。
4.2 保持冷静:在地震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听从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指挥。
4.3 注意逃生顺序:学生应按照逃生顺序有序疏散,不要拥挤、推搡,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五、地震后的应对措施:5.1 留在安全地带:地震过后,学生应暂时留在安全地带,等待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指示。
5.2 注意余震:地震后可能会有余震,学生应警惕余震的发生,保持警惕。
5.3 救援求助:如果有人员受伤或被困,学生应及时向教师和工作人员求助,尽量保持安全和稳定的状态。
结论:学校防震小常识对于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防震知识资料一、地震知识1.什么是地震?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2. 地球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地球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4.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主要属于构造地震。
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6.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
7.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地球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9.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10.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1.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
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2.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的智利地震。
13.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
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4.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5.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
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6.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在一定时间,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
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
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地震和1995年的**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西山鹫峰地震台,在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
1966年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
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地区。
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
1990年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
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本列岛南下至我国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新疆、和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从我国的,经东部、西部、直至,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
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向南可到缅甸。
二、地震预报知识1.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2.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排除哪些干扰?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不是。
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
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4.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不一定。
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
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5.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6.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长期预报。
对某地几个月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中期预报。
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合称中长期预报。
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短期预报。
对某地几天以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临震预报。
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可能发生大震的地点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长时间的趋势性预测。
7.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中国、**本、美国、原苏联。
8.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
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
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
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
9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过1995年孟连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岫岩棗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总体而言,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三、地震灾害知识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1739年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