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涅金”中译本六十年

合集下载

《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人”的鼻祖--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人”的鼻祖--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多余人”的鼻祖---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屠格列夫说他不但创造了俄罗斯语言,还创造了俄罗斯文学,而这两项重大工程在其他民族需要几代人用几百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普希金不仅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还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俄罗斯文学之父。

一、生平与创作普希金1799年5月26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

其童年是在充满着诗歌和文学的氛围中度过的。

除了爱好文学的父辈们对普希金产生影响外,其出身农奴的奶妈不仅用乳汁哺育了他,而且用民间文学和人民的语言的养料培育了普希金。

1811年普希金进入皇村学校学习。

这是一所培养自由思想的学校。

学校的进步教授与附近近卫骑兵团的进步军官们启发了他反抗专制制度的思想。

他的无神论和唯物论的观点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普希金在童年时代就开始写诗,自进入皇村学校后,便正式开始了他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活动。

1816年,他被选为文学团体的社员。

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到外交部任职。

1819年,普希金参加了由十二月党人直接领导的“绿灯社”。

十二月党人社团促进了他民主主义思想的成长。

在此期间,他写了一些著名的政治抒情诗。

《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和《乡村》(1819)等,表现了诗人反对专制暴政,呼唤自由的思想。

其中《自由颂》开创了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他的政治抒情诗在当时的进步贵族青年中广泛流传。

1820年,他的第一部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出版,使他的声望日增。

由于普希金在公开场合指责统治者的暴行,在诗歌中歌颂自由,宣扬反对暴政的思想,沙皇下令放逐他。

多亏朋友们的帮助,他才没到西伯利亚而1820年到了南俄敖德萨他父母的领地。

在南俄的四年时间里,他创作了著名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1)、《强盗兄弟》(1823)、《茨冈》(1824)、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大部分篇章和大量的抒情诗、童话诗、评论、随笔等。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节《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分析一、情节介绍二、人物形象分析1、奥涅金的形象分析(1)“多余人”形象:是在俄罗斯十二党人革命前后时期的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产生的贵族青年的典型。

他们接受过西方的启蒙思想,对沙皇专制制度统治感到不满,对贵族生活感到厌倦,最初有着改变现实的梦想和期待,却摆脱不了与阶级出身一道带来的劣根性,缺乏实际行动的勇气与精神。

他们找不到出路,陷入苦闷、忧郁的境地。

他们有见识、有能力,不甘心沉沦平庸,但在那样一个沉闷窒息、令人厌恶的社会里痛苦彷徨,愤世嫉俗,无所事事,在事业和爱情上屡屡受到挫折,最后消沉下去,郁郁而终,无所作为,徒劳地耗费青春、生命和能力。

他们既不愿同流合污,又做不到洁身自好,既违反社会的常规也被社会所拒绝。

社会不需要他,他也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称为“多余人”。

(2)作品通过奥涅金对生活和事业、对爱情、对友谊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来刻画“多余人形象”的特征A、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奥涅金对待生活的态度:终日沉醉于上流社会花天酒地的社交生活,流连于饭店、戏院、舞会之间,开始对这种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的生活感到厌倦,生活失去目标,忧郁苦闷,对人生心灰意冷。

他打算著述立说,但缺乏勤奋工作的习惯而放弃。

他决定苦读来增长智慧,但同样中途而废。

他变得玩世不恭,嘲弄一切。

后来继承叔父的遗产,来到乡村,他期望摆脱上流社会的生活,来到乡村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他推行改革,结果遭到周边地主的非难与反对,受到掣肘后他便不了了之。

B、对爱情的态度爱情对他来说不过是逢场作戏,对爱情的厌倦使他再难以唤醒激情。

然而在达吉亚娜成为上流社会雍容华贵的贵夫人后,他内心中却产生强烈的感情,但“他爱的不是钟情的少女,/那个淳朴、胆怯、可怜的村姑,/而是冷若冰霜的公爵夫人——/一位高不可攀的头面人物。

”他对达吉亚娜的感情更多的是来自要征服上流社会最受瞩目的女子,得到风流美名,从中享受成就感和满足虚荣心。

第8讲 《奥涅金》

第8讲 《奥涅金》
第八讲 《叶甫盖尼·奥涅金》鉴赏
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
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 的杰出代表,也是俄 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被誉为“俄 国文学的始祖”、 “伟大的俄国人民诗 人”、“俄罗斯诗歌 的太阳”。
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
1799.6.6生于莫斯科贵族家庭。
皇村岁月(1811-1817):《皇村 回忆》初显文学天赋。
我已无力保持自己的理性, 我应当默默地去寻找死神。 我等着你:请你只看我一眼, 用它来复活我心中的希冀, 要不然就打破我这沉重的梦, 噢,给予我应得的责备! 写完了!我不敢再看一眼…… 羞愧和恐惧使我手足无措…… 但你的人格是我的保障, 我大胆地把自己向它托付……
【文学术语】“多余人”
“多余人”:19世纪30年代以后俄国文学史 中出现的一类贵族青年典型。他们受过启蒙思 想的影响,不满现实,但贵族生活方式使他们 灵魂空虚,无所作为,成为“永远不会站在政 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 的“多余人” 。
彼得堡3年(1817-1820):《自 由颂》标志着普希金成长为自由 的歌手。
第一次流放(1820-1824):《茨冈》是从浪漫主义 转向现实主义的界碑。
第二次流放(1824-1826):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 夫》完成了现实主义的定型。《致凯恩》(1825)成 爱情诗的典范。
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
这些作品包括:30首抒情诗;《叶甫盖尼•奥涅金》 9、10章和奥涅金旅行的最后三章;《别尔金小说 集》;《吝啬骑士》、《石客》等4个小悲剧;长 诗《克诺姆那的小屋》;小说《戈留兴诺村的历 史》;此外还有大量评论、书信等。
《别尔金小说集》
《别尔金小说集》是普希金以笔 名别尔金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包括《驿站长》、《风雪》、 《射击》、《棺材匠》、《村姑 小姐》等五个短篇小说。其中以 《驿站长》影响最大。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 奥是一个典型形象,是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女主人公达 吉雅娜。奥是书中的中心人物,他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 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这一形象概括了当代贵族青 年性格的基本特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前半期,正是俄 罗斯民族意识觉醒、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社会革命思潮高 涨的时期。十二月党人的活动是这个时期社会变革的主要 内容。这个时期贵族青年的共同特征是脱离人民,这是由 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的。但是他们的政治态度又不一致。 其中觉醒了的一部分先进分子走上了十二月党人的道路, 决心用暴力改变俄国现状。而大多数庸俗的贵族青年却仍 然在上流社会里鬼混。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部分,他们既 不象十二月党人那样立志改革,奋起战斗,也不像一般贵 族青年那样自甘堕落。他们有良好的教养,聪明的头脑。 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有脱离人民,不了解社会,找不到出 路,而且没有毅力和能力,结果一事无成。多余人在俄是 较多的,可成一系列,二十年代的奥,三十年代的彼巧林 (当代英雄),四十年代罗亭(屠格涅夫),五十年代奥 勃罗摩夫(冈察罗夫)。不同时代的“多余人”有自己的 时代特征。
•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品, 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俄国文学 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普希金用8年(23—31)的时 间完成这部文学杰作。 •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彼得堡的贵族青年奥涅金 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生活,他那年迈的伯父突然病故,于是 他因继承遗产来到伯父的庄园。在乡下,奥涅金与另一位 贵族青年连斯基结为朋友,并认识了邻村地主的两个女儿 ─大女儿达吉雅娜和小女儿奥丽嘉。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 见钟情。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深表爱 慕的信,可奥涅金却根本不理解她的真挚情意,轻浮地当 面表示拒绝冷淡的拒绝,说自己不宜享受家庭生活幸福等 等。连斯基狂热地爱上了奥丽嘉。在一次舞会上,奥涅金 故意不断地找奥丽嘉跳舞,和她表示亲近,这便激怒了连 斯基,于是他提出要与奥涅金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 了连斯基,良心受到谴责,便离开庄园四处飘流。几年以 后,当他回到上流社会,在莫斯科的一个晚会上重又见到 达吉雅娜时,这是达吉雅娜已从一个纯朴的农村少女出落 成了上流社会“女神”般的贵夫人。这时奥涅金心中燃起 了爱情,也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给她。可达吉雅娜回答 他说,她承认她还爱他,但出于道德的尊严而不能属于他, 因为她要忠于自己的丈夫。这以后奥涅金又离开上流社会 四处飘游。

《叶甫盖尼·奥涅金》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叶甫盖尼·奥涅金》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叶甫盖尼·奥涅金》简析介绍赏析鉴赏《叶甫盖尼·奥涅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的诗体小说。

作品描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

他厌倦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浮华空虚的生活,来到乡间继承叔父的遗产。

经朋友连斯基介绍,结识了当地地主拉林一家。

该家长女达吉雅娜爱上了奥涅金,写信倾吐衷情,奥涅金却因对人生失望而拒绝了她纯真的爱。

达吉雅娜命名日晚会上,奥涅金出于对连斯基一再相邀的报复,故意向其未婚妻大献殷勤,导致这对朋友决斗,结果连斯基被打死。

奥涅金满怀悔恨,外出漫游。

3年后在彼得堡与达吉雅娜相遇,这时她已是将军夫人、京都社交界的王后。

奥涅金转而狂热地追求她,表示炽烈的爱情。

达吉雅娜虽然爱他,但身不由己,无奈地拒绝了他的追求。

奥涅金是俄国社会当时的进步贵族知识分子典型。

他的性格充满着矛盾:生活于上流社会又厌恶上流社会;不满空虚无聊的社交生活又远离朴实的劳动人民;聪明有才华却又没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渴望自由、斗争却又没有目标、缺乏勇气;思索整个社会却又陷入个人感情的天地。

结果是想干一番事业却一事无成,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奥涅金性格的矛盾,是当时矛盾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当时的进步贵族青年不满现实,要求改革,但脱离人民,必然失败。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作品通过奥涅金形象的塑造,对十二月党人失败的一经验教训作了艺术的总结。

达吉雅娜是俄国文学中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

她出生在乡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长,朴素纯真,温柔敦厚,诚实善良,即使成了显赫的贵妇,仍然向往自然和睦的乡村生活。

作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知识分子与人民关系的时代问题作了艺术探求,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京城上流社会、外省乡村生活、贵族沙龙、京都市容,以及俄国的经济制度、文艺流派、历史人物、社会风貌等都得到表现。

别林斯基誉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奥涅金

奥涅金

文学大情人中,英国有唐璜,俄国则有奥涅金。

「他很早学会虚情假意,把心事藏掩。

能叫人信赖,再叫人失望。

他写的情书一泻如注,找到挚爱时连自己也不放在心上。

」普希金的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写活了一个「急于生活、又忙于感受」的贵族青年,和一位可爱的理想少女。

当年他拒绝她的爱,再遇才知真情谁属,奈何心上人已嫁予表亲。

多余人形象,来源于俄罗斯的文学。

普希金先生的长篇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多余人,大多是一些想改变社会,却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付诸行动,或者说是无力去改变社会的贵族青年的形象。

如果用阶级目光去分析的话,往往把多余人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忽略掉。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塑造了第二个多余人形象——毕巧林。

屠格涅夫先生笔下的罗亭,也是一个著名的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多余人”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俄罗斯,但这并不是说“多余人”是俄国所特有的,如中国的“孤独者”,“法国的‘世纪儿’,美国的‘迷惘一代’”等等。

“多余人精神上的富有和思想上的敏锐,语言批判的锋利足可以使他们成为‘英雄’,但意志上的怯懦和行动上的懒惰,又是他们成了没有希望的精神叛逆者。

15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15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又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文学之父”。

普希金1799年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童年是在充满诗歌和文学的氛围中度过的。

12岁时进入皇村学校学习,接受了进步教师所传播的先进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进步的政治观点和文学观点。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到外交部任职,他一方面进行诗歌创作,一方面又积极参加一些进步文学社团,他与秘密团体“救国同盟”和“幸福同盟”的成员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未来的十二月党中,普希金有许多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幸福和自由、文学与诗歌等问题。

这一时期,普希金创作了一系列以自由为主题的诗歌,后来人们称之为“政治抒情诗”,其中最著名的有《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乡村》等。

这时他还写了一些讽刺短诗,影射沙皇及其宠臣。

这些讽刺短诗和政治抒情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沙皇对此非常恼火,便把普希金“派遣”(实则流放)到南方。

南方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触动着普希金的心灵,同时也激发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在流放的四年间,普希金写了大量优美真挚的抒情诗,还创作了多部长诗,其中《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和《茨冈》等作品,是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成就。

1824年,普希金由于无神论思想被沙皇撤销公职,遣送到家乡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受当地政府、教会以及他父母的监督。

这期间他完成了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一部分内容、历史剧《波里斯·戈都诺夫》。

1825年12月在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

不久起义被残酷镇压,普希金闻讯后悲愤不已。

1828年与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结识。

后来回波尔金诺办理家庭财产事务,因故滞留三个月,那就是被文学史上传为佳话的“波尔金诺之秋”。

叶甫盖尼 奥涅金

叶甫盖尼 奥涅金

读书笔记
那个曾经对自己说No的人,后来怎么样了?我高一时追过一个长得像哈利·波特的男生。那首歌到底是周杰 伦还是林宥嘉如今已不可考,只记得他眼睛闭起来睫毛微颤的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动心了。而我依然故我,捧 着一颗心欢快地走进了大雪里,心里想着:我喜欢的人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那一个。
我,百分百的没读懂这本书里都讲了啥但就这样读完了!恍恍惚惚的叶普盖尼。
想要好好生活,就去爱生活信仰生活。
普希金的诗体长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重读一下。
一气读完,惊艳!普希金真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文学之父。出国后读过英译本的《安娜卡列尼娜》,比过去 读中文版时更有感触,又是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俄罗斯女性形象。
大爱这种长篇叙事诗读的时候总是在想,译成中文的语言已经这么吸引人,更何况是普希金创作八年的原著 呢?韵律语境定是更妙。
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叙事诗是《米洛依》,读完非常惊艳。
目录分析
1
献词
2
第一章
3
第二章
4
第三章
5
第四章
1
第五章
2
第六章
3
第七章
4
第八章
5
注释
作者介绍
这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叶甫盖尼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生命
爱情
叶甫盖 尼奥涅

达吉雅娜
连斯基
奥涅金
内容摘要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谁?一个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一个才华横溢的知识青年?奥涅金出场时只有十八岁, 但仿佛只剩下一颗老灵魂。他活得仓促,也感受得匆忙,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无所作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 的位置,空虚、迷茫、虚掷光阴。他愤世嫉俗,蔑视周围只知道喝酒养狗的庸俗村民,有时也瞧不起他天真的诗 人朋友连斯基——听连斯基讲他幼稚的恋爱故事,自认为成熟世故的奥涅金嗤之以鼻,他相信连斯基总会有清醒 的一天,看清人生空无所有的本质。和这届年轻人一样,奥涅金对结婚生子的世俗生活毫无兴趣。作为一个接受 西式启蒙教育长大的贵族青年,理性、自由才是他所在的上流社会追逐的时髦风气。他冷漠地拒绝了乡村少女达 吉雅娜炽热真诚的表白,因为婚姻在他看来只是无意义的承诺和无止境的束缚。就这样,他亲手埋葬了爱情,不 明不白地开枪杀死了自己的挚友,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当奥涅金再次遇到了解他并依然爱着他的达吉雅 娜,重新燃起自己生命的激情时,一切似乎已经太晚了……《叶甫盖尼·奥涅金》被认为是普希金文学的最高成 就。这是一部根据十四行诗的形式创作的诗体长篇小说,兼具小说跌宕起伏的叙事性和诗歌的抒情性。在这段阴 差阳错的爱情悲剧之中,蕴涵着对青春、时光、生命的惆怅认识——幸福近在咫尺时,反而最飘忽不定。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内容梗概叶甫盖尼奥涅金生长在一个俄国贵族家庭里。

他过的是花花公子的浪荡生活,整天周旋于酒宴、舞会和剧场,追逐女性、逢场作戏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

然而,他的性格和爱幻想的天性,与众不同的怪癖,辛辣而冷淡的才气,又使他对上流社会的花花世界感到厌倦,终日郁郁寡欢,陷入忧郁病状态中。

他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不满现实,怀疑一切,他也不满自己,想寻求一条出路。

为此,他曾从事创作,又尝试农事改革,但由于他缺乏恒心和毅力,以及明确的生活目标,干什么都半途而废。

为了继承叔父的财产,奥涅金来到了乡下。

在那里,他与连斯基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并结识了女地主拉林娜一家。

拉林娜的大女儿达吉亚娜是一个温柔敦厚、感情丰富而纯真的姑娘。

她受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影响,热爱大自然,喜欢沉思冥想,爱读理查生和卢梭的小说,追求个性解放。

这样一个可爱的姑娘爱上了奥涅金,并向他大胆地表露爱情,但早已对爱情厌倦和怀疑的奥涅金以不愿受家庭束缚为名拒绝了达吉亚娜的求爱。

不久,奥涅金出于恶作剧,在舞会上向达吉亚娜的妹妹、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加大献殷勤。

连斯基一气之下要与奥涅金决斗,奥涅金竟然接受了战书,并在决斗中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之后,奥涅金只好离开地主庄园。

在过了一段漂泊生活之后,他又回到了彼得堡。

在一次舞会上,他与达吉亚娜重逢。

此时的达吉亚娜已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成为上流社会里最受欢迎的女皇。

奥涅金被达吉亚娜在社交界的地位和高雅的气质所倾倒,自以为深深爱上了她,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达吉亚娜却反应冷淡。

最后,奥涅金不顾一切来到了公爵府,在那里,达吉亚娜回绝了奥涅金的求爱,并深刻地指出:奥涅金追求她只是为了满足可鄙的虚荣心,他从来没有认清爱情的位置,他追求的只是幻影式的虚荣。

此外,她虽然爱她,但现在她已嫁了别人,便要一辈子对丈夫忠诚。

研究综述《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叶甫盖尼奥涅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俄]普希金类型:诗体小说背景搜索普希金本书成书于1820年1830年。

奥涅金(汉)

奥涅金(汉)

叶甫盖尼的学识是包罗万有,请原谅我无暇一一缕述。
然而,他有个最大的成就,那是他的天才,他的长处,从儿时起,他就在钻研,
这是他的工作,痛苦和快乐,它占去了他日夜的时间,代替了他沉思郁郁的懒惰—
这学问就是:爱情的艺术。它曾被奥维德化为歌颂。为了这,那苦难的人被放逐
结束了灿烂而动荡的一生,就在摩尔达维亚的草原上,诗人忍受着孤寂的流放。
就讲讲你过去的时代:你从前可曾有过恋爱?”
十八
“别提啦,达妮亚!那年头,嘿,我们哪能够谈情说爱?我那去世的婆婆可执拗,
还不把我撵到九霄云外!?”“那么,你怎么结婚的,奶妈?”“我们吗,上帝给配的一对。
他比我年轻,我那瓦尼亚,我那时呢,也才十三岁。算算看,媒人找我的父母,
可不是,整说了两个礼拜,到末了,父亲就为我祝福,我吓得直哭,一切听人安排;
三十六
舞会的一夜笑闹和喧嚷已经使公子哥儿异常疲倦,因此,这一整个的早上,
他变为午夜舒适地安眠。直到下午,他才起来梳洗,周而复始,再到次日天亮。
今天和昨天没有差异,一样的单调,一样的繁忙。天天在游乐,随心新欲,
情场的胜利足够他夸口。然而,我的奥涅金可真感乐趣?这黄金的岁月有没有烦忧?
在筵席上,他豪饮而愉健,他的心里可真是那么安憩?

可是等叶甫盖尼逐渐发育,澎湃着青春不安的热情,心里交织着憧憬和悒郁,
先生就被撵出了门庭。于是,从此,我们的奥涅金就在社交场上崭露头角。
他的发式剪得最时兴,他的衣着象伦敦的阔少,他能用法文对答如流,
就是下笔也畅达无阻;跳起“玛茄卡”,妙曼轻柔,他的鞠躬是多么自如!
够了!上流社会一致鉴定:说他是又可爱,又聪明。
五十四
头两天,一切都新鲜不同,他好奇地望着寂静的田野,他爱那茂密的丛林的幽冷,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

俄国长篇诗体小说,普希金写于1823~1831 年,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

编辑本段【内容梗概】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

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

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

在乡下的庄园,他和连斯基及其未婚妻奥尔伽成为好友。

奥尔伽的姐姐达吉雅娜纯朴、多情,她热烈地爱上了奥涅金,并勇敢地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纯洁的爱情,奥涅金一番劝说拒绝了她。

一次家庭宴会,感到一切都庸俗无聊的奥涅金故意向奥尔伽献殷勤,引起连斯基的愤怒并要求与他决斗,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自己的朋友。

追悔莫及之余,奥涅金离开乡下出国漫游。

几年后在圣彼得堡一个舞会上,奥涅金和已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雅娜重逢,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她,但吉雅娜无法背叛自己的丈夫。

尽管深爱着奥涅金,但吉雅娜拒绝了他。

编辑本段【社会意义】从1823年5月到1831年秋,伟大的俄国民族诗人普希金用了8年多的时间,写成了他的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首先我们在《叶甫盖尼·奥涅金》种看到一幅描绘俄罗斯社会的诗的图画,并且选取了这社会发展种最有意义的一段时期。

”他称这部诗作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诗人以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表达了那个时代俄罗斯青年的思想和苦闷,探求和觉醒,不幸和悲剧,并且通过人物的生活和遭遇,展现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揭示了沙皇主义专制制度下俄国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和丑恶,使《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对当时和以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国批评界中的普希金》中曾评价此书“几乎是俄国社会觉醒的第一个行动,然而对这个社会来说,是向前跨越的多么巨大的一步啊!”编辑本段【艺术成就】作者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奥涅金

奥涅金

奥涅金,这个艺术形象出自普希金笔下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他以独特鲜活的性格,成为首个“多余人”的典型。

提及“多余人”,还得谈到赫尔芩的《往事与随想》[1]。

文中将“多余人”概括为“一种古怪的人”,亦或懒散的旁观者。

而奥涅金这位“多余人”形象,内涵更为具体。

他生活在19世纪的俄国,介于十二月党人[2]和整日灯红酒绿的庸俗青年之间。

他虽对现状极其不满,却又找不到出路;他虽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本领,还缺乏行动的勇气。

故此,他在苦闷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而且这种无法排遣的苦闷彷徨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日趋深化。

奥涅金这种独特的性格并非一蹴而就的。

纵观其生活年代,他适逢俄国贵族革命时期,作为封建农奴制社会的贵族知识分子,因为接受了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使“多余人”开始觉醒。

奥涅金不愧为当中的典型代表!他因受这种时代气氛的影响,既热衷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又醉心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既推崇拜伦“颂扬自由与个性解放诗歌”的诗歌,又不忘抨击社会偏见[3]。

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此外,从其文化身份探讨,不可否认,多余人以其特有的身份——贵族知识分子,具有浓厚的利己思想色彩和软弱性。

他们虽看不惯庸俗奢靡的贵族生活,却又摆脱不了这种,虽希望有所作为却又附带懒惰的本性,虽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却又不肯完全站在农民一边。

像奥涅金,他“既不愿在黑暗中继续睡去,又没有勇气冲破这黑暗去寻找光明。

”[4]他厌倦主流社会,思想却仍残存着一些渣滓。

因自己没能摆脱当时世俗观念而开枪杀死连斯基,是唯我主义在作怪;而冷嘲热讽、玩世不恭地拒绝塔吉娅娜,则是虚荣心在捣乱……这些奥涅金并没有发现,因此,他才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这无疑是社会悲剧与个人悲剧的交织典型。

更为致命的一点,就是他们远离人民、脱离社会这一根子。

这才导致他们最终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这一悲剧的根源是由他们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通常,多余人在俄国人看来,他们是让西方的偏见破坏了;而在西方人看来,他们又是让俄国的习惯给毁了[5]。

芭蕾舞剧奥涅金赏析

芭蕾舞剧奥涅金赏析

芭蕾舞剧奥涅金赏析芭蕾舞剧奥涅金赏析《奥涅金》改编自俄罗斯文学家普希金其中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

采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编曲。

下面是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芭蕾舞剧《奥涅金》的艺术赏析,喜欢的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芭蕾舞剧《奥涅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现代芭蕾代表作品。

他首演于1965年4月12日,在著名的德国斯图加特国家歌剧院。

《奥涅金》的故事是根据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诗歌体小说进行改编,又为身为编剧和编导的约翰·克兰科对其进行了创造,同时配有柴可夫斯基的著名钢琴曲,并稍加改编和配器。

于是在20世纪诞生出了一部如此恢弘和成功的经典芭蕾剧目。

我十分欣赏这部芭蕾剧目,原因有三点:(一)极具现代芭蕾的艺术特征,将现代芭蕾所想要展现的东西,和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表演模式多元化,向传统芭蕾所崇拜的古典唯美主义开战。

全剧并没有像古典芭蕾那样完全套用传统的两大表演模式,即双人舞和性格舞。

而是随着剧情的展开和情节的需要配以适合的舞蹈动作所体现,不显得那么生硬,而让人感觉到非常流畅。

首先,第一幕第一场中的群舞的灵动和活泼,与在后面安静看书的达吉亚娜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衬托出达吉亚娜安静从容的性格。

接下来的散步双人舞,明显表明达吉亚娜和奥涅金的主被动关系,奥涅金动作被动而逃避,达吉亚娜动作主动而迫切,非常巧妙地体现了达吉亚娜对奥涅金的崇拜与爱慕之情,而奥涅金的冷酷和傲慢也跃然舞台之上。

之后的卧室双人舞,也就是达吉亚娜的梦境,奥涅金性情大变,变的温柔多情,以优美,温婉的舞姿展现出达吉亚娜心目中的奥涅金。

与之情的不温不火形成强烈对比,生动,更体现了舞者高超的演技。

所以整个剧目并未完全按照标准的表演模式来演绎,更添戏剧性和可观赏性。

第二,创作思想自由开放,古今中外,为我所用。

奥涅金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舞剧中沿用了小说嗲荡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矛盾冲突紧凑,极具观赏性,加以芭蕾的表演技巧,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叶甫盖尼奥涅金》查良铮译

《叶甫盖尼奥涅金》查良铮译

《叶甫盖尼奥涅金》查良铮译1.引言1.1 概述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创作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角。

这部小说被公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小说中,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贫困的年轻学生,因经济拮据而不得不在一个老妓院租住房间。

但尽管他生活贫困,他却有着远超常人的智慧和理性。

叶甫盖尼奥涅金苦苦思索着人性的本质和罪恶的意义,他坚信自己有着特殊使命,要为人类的罪恶行为负责并进行救赎。

这个概念,即个体的痛苦与罪恶行为的关系,是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个角色的核心。

小说通过描述他对自己贫困生活的痛苦和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抨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个极具现实主义的形象,他身上的内心挣扎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使他成为了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形象。

除了对人性的思考,叶甫盖尼奥涅金也通过他的行为和决定,揭示了人性充满了复杂性和伦理困境。

他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矛盾,同时也为了自己的价值观而做出了一系列的极端行为。

这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了一个具有深度和多层次的人物形象。

总之,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个备受争议和讨论的文学形象,他所体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人们对人性的探讨和思考得以展开。

通过对他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本质以及人们在面对罪恶和困境时的选择和行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作者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安排、章节分割和逻辑关系等方面的描述。

下面是关于文章结构的内容编写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内容:引言部分将对叶甫盖尼奥涅金进行概述,介绍该作品的基本情况和背景,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分别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背景和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形象。

在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背景章节中,将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详细探讨。

【赏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赏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赏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生长在一个俄国贵族家庭里。

他过的是花花公子的浪荡生活,整天周旋于酒宴、舞会和剧场,追逐女性、逢场作戏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

然而,“他的性格和爱幻想的天性,与众不同的怪癖,辛辣而冷淡的才气”,又使他对上流社会的花花世界感到厌倦,终日郁郁寡欢,陷入“忧郁病”状态中。

他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不满现实,怀疑一切,他也不满自己,想寻求一条出路。

为此,他曾从事创作,又尝试农事改革,但由于他缺乏恒心和毅力,以及明确的生活目标,干什么都半途而废。

为了继承叔父的财产,奥涅金来到了乡下。

在那里,他与连斯基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并结识了女地主拉林娜一家。

拉林娜的大女儿达吉亚娜是一个温柔敦厚、感情丰富而纯真的姑娘。

她受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影响,热爱大自然,喜欢沉思冥想,爱读理查生和卢梭的小说,追求个性解放。

这样一个可爱的姑娘爱上了奥涅金,并向他大胆地表露爱情,但早已对爱情厌倦和怀疑的奥涅金以不愿受家庭束缚为名拒绝了达吉亚娜的求爱。

不久,奥涅金出于恶作剧,在舞会上向达吉亚娜的妹妹、连斯基的未婚妻奥尔加大献殷勤。

连斯基一气之下要与奥涅金决斗,奥涅金竟然接受了战书,并在决斗中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之后,奥涅金只好离开地主庄园。

在过了一段漂泊生活之后,他又回到了彼得堡。

在一次舞会上,他与达吉亚娜重逢。

此时的达吉亚娜已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成为上流社会里最受欢迎的女皇。

奥涅金被达吉亚娜在社交界的地位和高雅的气质所倾倒,自以为深深爱上了她,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达吉亚娜却反应冷淡。

最后,奥涅金不顾一切来到了公爵府,在那里,达吉亚娜回绝了奥涅金的求爱,并深刻地指出:奥涅金追求她只是为了满足可鄙的虚荣心,他从来没有认清爱情的位置,他追求的只是幻影式的虚荣。

此外,她虽然爱她,但现在她已嫁了别人,便要一辈子对丈夫忠诚。

研究综述《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涅金”中译本六十年
元尚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这个故事曾 经感动过许许多多的中国读者,而《奥涅金》中文完全版在中国已有六十几年的历史。
1982年2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冯春翻译的《奥涅金》,冯译本中包括奥涅 金正文的8章,奥涅金旅游片断以及“第十章”。此书据莫斯科1949年俄文版译出。冯译本的特 点是采用自由方式来翻译这部格律长诗,对于怎样翻译外国诗,冯春采取的方法是“比较自由 的方式,适当注意节奏和音韵,主要求通顺流畅,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不追求形式上的严 格”。当然这样翻译出来的奥涅金和普希金的原诗格律“相去甚远”。
1996年7月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丁鲁的译本,其所翻译的内容和冯译本相同。在 这个译本中丁鲁试着用汉语白话格律诗来翻译奥涅金,为此丁鲁还在书前的《“叶甫盖尼·奥 涅金”与诗歌翻译》一文中做了很是详细的论述。
奥涅金在我国台湾省也有译本出版,由台湾作家郑清文翻译的此书,中译名 为《永恒的恋人》,1977年6月志文出版社出版。中译本书名的过分本土化有时往往会与原书意 趣相去甚远。这个中译本采用的是散文体,所依据的本子,据译者说是三种日文译本。郑清文 的译本仅译出了奥涅金正文8章,其余未译。
在这个校改本中,吕荧对于书中的注也进行了校改,1947年吕荧去台湾师范 学院任教,途经上海时,还从戈宝权那里借了美国《现代丛书》版巴贝特·多伊奇的英译本及 俄文版的布罗德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详解》一书,对其初译本进行校改。后来他用来校 改书中注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详解》已是1950年莫斯科版了。
吕荧的校改本,出版于1954年12月。这个校改本依据前苏联国家出版局1949 年版《叶甫盖尼·奥涅金》单行本,并参照了前苏联科学院编辑的《普希金全集》(1950年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卷本)。译本中的附录部分,据译者说因为找不到新的版本,所以仍然依据1887年彼得堡 苏伏林版。译本改动最大的地方是文字,吕荧自己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使它更接近口语,更 接近原诗”。经过这次校改,吕荧这个译本,成为公认的最好版本,译本优美典雅,当属外国 文学译作中的典范之作。
俄原版《奥涅金》插图
在第一个中译本出版后,为纪念普希金这部长诗出版110周年,1944年2月重 庆“希望社”出版了现代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翻译家吕荧根据俄文本翻译的《欧根·奥尼金 》,这是第一个依据俄文本翻译的此书,这个译本还包括了“奥涅金的旅行片断”和“第十章” 。这种结构格局成为以后所有译本的框架。在这部译本中还有胡风的译文。它们是第六章十五 节、十六节和三十八节。用了一个冬天,吕荧于1942年春天完成译稿,接着又在7月份对其译稿 进行了第一次校改。此间胡风先生还帮他参照日译本校改了一些诗句。从这里可以看出,胡风 当算得上是中国“奥涅金情结”的缔造人之一。在这个译本的“跋”中,对于翻译普希金的诗, 吕荧说:“如果勉强照顾全书音韵的格律,势必将要牺牲内容的完满和语言的纯朴,以韵害诗 以词害意,不是普希金的道路,也不是我们的道理。”吕荧翻译的《欧根·奥涅金》的这个版本,1944年2月出版后,1947年上海又出了再版本,解放以后,1950年又有上海海燕书店版。
“文革”后译本
对于《叶甫根尼·奥涅金》的翻译,即使在“文革”前后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文革”后出版的译本,其中智量和王士燮的译本就是在“文革”前完成的。智量的译本据 其回忆在1962年已经译出初稿,而其出版却是1982年。王士燮的初译本是1963年9月完成,1970 年译者又在插队的时候,于农忙之余对初译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推敲,最后定稿是在1979 年,出版时间为1981年1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士燮的译本依据的是1950年莫斯科 本,王译本除了奥涅金的八章之外还以直译的办法将《奥涅金的纪念册》、《奥涅金的旅游》 (片断)以及《第十章》(残篇)译成分行散文,译本的注释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布罗茨基的 《普希金的长篇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并参考借用了一些其他译本的注释文字。和其 他的译本相比较,王译本不追求诗歌形式上的相似,而是以能够表达作者原意为主旨。
查良铮译本,1954年版冯春译本,1982年版 王士燮译本,1981年版
刊发于《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1日
智量的译本也是经过多年磨练才得以出版,据莫斯科俄文版“奥涅金”译出 。智量译本除了“奥涅金”正文8章,注释,“奥涅金的旅游片段”和“第十章”之外,还有一 个其他译本所没有的“别稿”,这个“别稿”是前苏联学者根据普希金遗稿和“奥涅金”的不 同版本的对比而整理出的一部资料。这个资料对于我们理解原诗有很大的帮助。
解放前的两个译本
《奥涅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甦夫所译,1942年9月桂林丝文出版社出 版,名曰《欧根·奥尼金》。此译本只译出了8章,没有翻译“奥涅金的旅行”和“第十章”。该版 本是从莫斯科1931年出版的涅克拉索夫额世界语译本译出,译者还参考了米川正夫的日译本。 从甦夫所译的《奥涅金》全书的结构来看,可以推测他所依据的那个世界语本极有可能也是只 有8章。这个译本采用的是自由体诗形式,和普希金的“奥涅金诗节”相去较远。翻译难,翻译 诗尤难。翻译普希金的这部长篇叙事诗,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难上加难。就如何翻译普希金 的这部诗体长篇,60年来许多人做了有益尝试,但是,普希金的诗歌形式的那种美感总是很难 表现出来。对于这第一个中译本,后来的人们多有批评,其中吕荧的看法当属中肯,吕荧说甦 夫的译本“文字枯涩而且粗率,并且很多地方和原诗出入很大”。前一个问题,属于译者的文 字修养问题,后一个问题,则是译者所依据的版本问题。就60年前而言,后一个问题,不能算 是译者的问题,能够把这样一部世界名著翻译过来,当是功不可没了。戈宝权也说这部最早的 译本中误把“德国大诗人席勒误成为英国大诗人雪莱”。目前这个版本已经很难寻找,戈先生 藏有此本。
解放后17年中的两个译本
新中国成立以后,普希金的这部长篇诗体小说,最有代表性的译作是查良铮 译本和吕荧译本的校改本。从版本意义上说,吕荧的校改本当算是一个新版本。
查译本的中文名也叫《欧根·奥涅金》,也是依据俄文原本翻译的。书由上 海平明出版社1954年10月出版。查良铮在翻译这部书时,还参考了前苏联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特 奥多尔·科米肖的德译本,以及巴贝特·多伊奇的英译本。另外查良铮还翻译了斯罗尼姆斯基 的《关于欧根·奥涅金》一文。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了这个译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