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单句组成的复句。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使用非常广泛。

并列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句子2。

”两个句子之间用“,”相连。

例如:诸侯并举,进逼秦境。

天地肆春,百草各秀。

2. 连接句连接句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单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连接句也是一种常见句式。

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于是)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或“于是”相连。

例如:君子好学,必进于师。

——《论语·为政》优游自在,不求闲静。

——《庄子·逍遥游》3. 并列连接句并列连接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各个句子。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也非常常见。

并列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连词(如而、亦、且等),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连词相连。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不我與,君亦不我與,豈不怨嗟!”(不但天不帮我,君主也不帮我,我怎能不悲伤!)《论语·卫灵公》:“不忠信,人不任也。

”(如果不忠实,就不会受到人们信任。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主谓语序颠倒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具有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作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

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如是、曰、曰是等)+主语+宾语/状语”。

例如:《楚辞·离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庄子·逍遥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至人知无为之有为,不言之有言,无为而有为,矛盾而并存。

”5. 并列倒装句并列倒装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倒装句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并列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宾语1+主语1,连词+谓语动词+宾语2+主语2。

”例如:《庄子·逍遥游》:“肆意而无忧,安而不忘,随时而变古,能因事而制宜。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5.省略介词──介词“于”“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三种: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时,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③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这样的否定副词主要有“不”、“毋”(“无”)、 “未”、“莫”。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三)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 下文来判别。例如: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 ③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④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 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之战》)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复习特殊句式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很少用判断动词“是”。

判断句的断定方法: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来翻译的,从而做出判断的,就是判断句。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1.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③妪,先大母婢也。

总结1:用“……者,……也”“……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①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③汝是.大家子。

④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总结2: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注意:1、辨析“是”作指示代词还是判断动词,文言文中“是”多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

如:①是说也,人常疑之。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2、辨析“为”表判断还是表被动,还是其他用法。

如:①为天下笑(表被动)②冰,水为之(动词,变成)③何辞为(表反诘语气,呢)……3.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总结3:用“乃、则、即、皆、诚”等副词表示判断。

4.①今臣亡国贱俘。

总结4:主谓直接表判断。

②荀卿,赵人。

5.非.我也,岁也。

总结5: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行为的受事者。

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总结1:用“于”“……受……于”表被动。

②不拘于.时。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课本文言文常有特别句式概括常有特别句式一、判断句往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常常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任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能够分为三个系列:“ 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记系列。

1.“ 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有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比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游褒禅山记》 )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增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比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陈涉世家》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 《五人墓碑记》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岳阳楼记》 )3.无标记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记的。

如:秦,虎狼之国。

( 《屈原传记》 )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常有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比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传记》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赤壁之战》 )④身故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传记》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无形式标记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没有词语标记,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比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可以,连辟公府不就。

( 《张衡传》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 《赤壁之战》 )③王之蔽甚矣。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关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通常以“为”、“乃”、“即”、“则”、“诚”、“皆”、“必”等词来表示判断。

例如:“彼为君子,我为小人。


2. 省略句: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子,通常是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例如:“(愚)以为不可。


3. 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受动的句子,通常以“为”、“所”、“被”等词来表示被动。

例如:“不以(之)为五谷。


4. 倒装句:倒装句是将词语顺序颠倒的句子,通常是为了强调或者修辞的需要。

例如:“安在(之)?”
5.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一些固定的、惯用的句式,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

例如:“何……为?”、“……者,……也。


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了解和掌握它们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语感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1)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风!(《风赋》)
二、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对象
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受……于)
4、而君幸于赵王。 ……于……。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为……所…… (或……为所……)
……为……
7、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无标志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四、省略句
①永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⑦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⑧今以钟罄置水中。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二)、状语后置
例: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 不负戴于道路也。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虽董之后置 以“之”或“者”作标志。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4.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 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 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 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精华版)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精华版)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例说一、判断句从表达的内容看,可分两种类型:“是非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

1.是非判断句对事物本身或肯定或否定,可分为三个系列:(1)“……者……也" 系列。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夫将者.,国之辅也.。

(……者……也)此谋攻之法也..(……也)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者也)粟者.,民之所种。

(……者……)刘备天下果雄(……)(2)“乃”,“为”系列.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则"、“即”、“是”、“惟(维)”等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3)副词系列。

文言判断句,还常以“非”、“素”、“必"、“皆”、“诚”、“亦”等副词来表示,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

又构成另一个系列:非.其父兄,即其子弟.且相如素.贱人。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亦.妄人也已矣。

2.因果判断句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肯定或否定。

“因果判断”表达的意思是“……是因为……”,或“……的原因是……”例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橘柚生于江南,而民(各地的人)皆甘之于口,味同也.(是因为人们对味道的感觉相同)。

从表现的形式看,可分三种类型:“一般判断句”,“简略判断句”和“特殊判断句”。

1.一般判断句指有判断标志的判断句,以上例子都是有判断标志的句子,不另举例。

2.简略判断句简略判断句包括两类,一类是无任何上述标志的判断句,一类是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例如:荀卿,赵人。

夫鲁,齐、晋之唇.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3.特殊判断句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1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在语文文言文中使用的一些独特的句式结构或用法,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1. 倒装句:即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位置调换,常用于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或改变语序。

例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中的'高百尺'和'手可摘星辰'正是倒装句。

2. 重叠句:即将一个动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强调的效果。

例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中的'行行重行行'就是重叠句。

3. 并列句:即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用于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的'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就是并列句。

4. 定语从句:即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后面。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望明月'和'思故乡'就是定语从句。

5. 状语从句:即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从句,一般放在句子中的相应位置。

例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而今迈步从头越'就是状语从句。

通过使用这些特殊句式,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丰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多加练习,熟悉这些特殊句式的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句式,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举例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举例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举例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使用特殊的句式结构来传达意思。

在高中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举例:
1. 兼语句:
「吾闻」:表示作者从别人那听到的信息或传闻。

例如:「吾闻宦者上下,君子出入,不问何如」。

2. 应答句:
「然而」:用于引出对前面信息的肯定回答或对立的态度。

例如:「吾欲与人沟通,然而众人不愿理我」。

3. 重复句:
「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用于形容一个人犹豫不决或反复无常的行为。

例如:「君子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犹豫不决」。

4. 倒装句:
「是幸也」:用于表示某种幸运或好运。

例如:「得见君子,
是幸也」。

5. 并列句:
「行善已立,行恶已立」:用于表达两个相对立的行为或状态。

例如:「君子行善已立,行恶已立,二者相对立」。

6. 比拟句:
「犹如」:用于进行比较或形容相似之处。

例如:「此事犹如
一场梦境」。

7. 状语从句:
「以前」:用于表示时间、原因或条件等。

例如:「以前,我
曾经是一个普通学生」。

8. 否定句:
「岂有此理」:用于表示对某种理论或观点的否定。

例如:
「如此说法岂有此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的举例。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当密切关注这些句式的使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语言,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句式一、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1、借用“者、也”标志。

(1)……也张骞,汉中人也。

(2)……者,……也南冥者,天池也。

(3)……者,……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借用其他标志,如“为、乃、则、是、非、本”等。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斯是陋室。

(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6)臣本布衣。

3、无标志。

(1)秦,虎狼之国。

(2)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1、有被动标志,如“于、为、见、被”。

于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物物而不物于物。

为将为三军获。

而身为宋国笑。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曹公所追破。

见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信于友。

被国一日被破,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被动句式(1)见……于(2)受……于(4)……为所(3)为……所3、无标志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主语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谓语省略初为《霓裳》后《六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宾语省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介词省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四、倒装句主谓倒装贤哉回也。

大哉,尧之为君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 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和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 置句等。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鸿门宴》) 2.中心词(+“之”) +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 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 谏》)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 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 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 动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 “为……所……”和“见……于……”及 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②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
2、蒙后省: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3、对话省: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动词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它们分别 作“信”“有”“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5、唯余马首是瞻。
• 高中语文
文言文句式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介宾)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特殊句式初体验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5、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句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7、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四是方位名词作介词或动词的宾语,常常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1. 哎呀呀,判断句呀!就像“陈胜者,阳城人也”,这多直接呀,直接就告诉你陈胜是阳城人,是不是很清楚呢!
2. 嘿,还有被动句呢!像“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不就是说贤能被他利用嘛,多明白呀!
3. 哇塞,宾语前置句可有意思啦!“何陋之有”,不就是“有何陋”嘛,把宾语放到前面啦,神奇吧!
4. 哟呵,主谓倒置句也来啦!“甚矣,汝之不惠”,正常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样一颠倒,强调的感觉就出来啦!
5. 哈哈,定语后置句也不能少呀!“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把定语“利”和“强”放到后面啦,很特别吧!
6. 呀,还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不就是介宾短语嘛,放到后面啦!
7. 哇,省略句也很常见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面就省略了好多内容呢,你能发现不?
8. 嘿呀,固定句式也得知道呀!像“如……何”“奈……何”,“若之何”,多有特点呀!
9. 哎呀,还有互文句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不是说将军就死了,壮士就回来了,是说将军和壮士都经历了很多呀!
10. 哇哦,连动句也很有趣呢!“公入而赋”,进入然后赋诗,动作一个接一个呢!。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训练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训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供您进行专题训练:
1. 倒装句:
-以谦为忍,以俭为奢。

(主语与谓语动词颠倒)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将状语提前)
2. 并列句:
-君子有三乐,而后乐焉可也:少年之乐,衣食之乐,朋友之乐。

(用"而后"连接两个并列分句)
3. 状语从句:
-人之初,性本善。

(以"之"引导的状语从句)
-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以"其"引导的状语从句)
4. 强调句:
-此乃君子之行也。

(以"乃"强调主语)
-是知止之所以不殆也。

(以"是知"强调谓语动作)
5. 宾语补足语:
-敬待长者,爱护幼者。

(用"待"、"护"等动词后接宾语补足语)6. 省略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省略了"为"字)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省略了第二个"为"字)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您可以通过研读经典文言文篇章,结合这些句式进行练习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尝试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家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祝您学习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 3.定语后置 •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 4.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 •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
• 二、省略句
•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 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 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 1.主语省略
•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 源记》
• 2.谓语省略 •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下文来判别。
• 例如: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四、倒装句
•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 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 法,所以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 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 形式:
• 1.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 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 要。
《曹刿论战》
•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 3.宾语省略 •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 4.介词省略 •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 三、被动句
•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谓语前。
• (1)投以骨《狼》 •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当堂训练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宋何罪之有?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客从外来,与坐谈。 • 皆以美于徐公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 余立侍左右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策之不以其道 • 能谤讥于市朝 • 白雪纷纷何所似?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何以知之?
•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 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 4.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 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必、亦、 即、诚、皆”等。
•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 “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 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 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 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 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 不是判断词。
•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 (2)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 3.用“于”表示被动。 •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 4.用“见”、“见......于......。”表被动。 •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
• 河中石兽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 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 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 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
•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 “奚”、“安”“胡”等做宾语时往往放 在动词的前面。 例: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以战
• c.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 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 “不”、“未”、“毋”、“莫”、 “勿”、“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 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 之后。
•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 讽齐王纳谏》
• 2.借助于“乃”、“是”、“为”、“则”、 “悉”、“本”等词构成。
•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2)斯是陋室《陋室铭》 •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 (6)臣本布衣《出师表》 •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2.宾语前置
• a.用助词“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 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陋 室铭》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 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 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 从”“唯马首是瞻”等。
• b.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放在动 词或介词的前面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 中学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 四种:
• 判断句、省略句、 • 被动句、倒装句。
• 一、判断句
•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 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翻译时必 须加上判断词“是”。
•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 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