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 -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初步认识波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拓展,培养学生看问题的全面性。
4.通过分析速度表,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感受声音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在完成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后,本节课可给学生一次科学探究的机会。声音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学生可以大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教材把声音放在此处恰到好处。
本节教学内容由“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人耳怎样听见声音”三部分内容组成。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完成前两个内容。教材通过帕斯卡实验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可提供一些小器材,如音叉、橡皮筋、钢尺,引导学生做发声实验,进而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发声时有共同特征吗。当得出初步结论后,还有进一步引导,除了他们,其他物体发声都要振动吗?你能再举出例子吗?防止学生以偏概全,培养看问题的全面性。在演示真空不能传声时,由于瓶壁隔声原因,学生很难听见声音,这里我用到了扩音器,将话筒密封在瓶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直观的展示了推理法的应用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交流与反思,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做好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波的初步认识,声波波形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通过让学生倾听、“制造”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几个学生活动。通过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对于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从声波的形成领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设计在固体和液体中传声的小实验,并用生活事例来验证结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师通过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这里用到了推理法,让学生领悟理想实验的探究过程。声波形成过程很抽象,简单的动画直观的展示了声波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对波有初步的概念。波形是学习声波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用软件显示各种声波波形,结合声波形成过程,可以给学生一个初步体验。对于声速,让学
生体验声音传播很快,并猜想与传播的介质有关,通过对声速表的分析归纳,得出声速的决定因素。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再走向生活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音叉、橡皮筋、钢尺、土话筒。老师:多媒体课件、抽气机、广口瓶、蜂鸣器、电子定音器、小扬声器、泡沫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拿出小音柱,播放声音问:音柱发声时是否在振动呢?
教师展示音柱的纸盘在振动,再问:你看得到它的振动吗?
展示:用泡沫显示纸盘的振动,引出转换法。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马上提出反问:物体如果停止振动,物体还能继续发声吗?
演示:用筷子敲击脸盆,然后立即用手按住,声音立即停止,让学生用音叉试一试。
结论: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指出声源概念: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回答:在
回答:摸得到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是
学生用音叉实验
体验转换法在物理
中的应用。
培养反向思考的习
惯。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空气传声实验:一只手轻按喉结,另一只手拿着纸杯正对嘴巴,当你大声讲话时,两只手有什么感觉?
解释:说话时声带振动,空气将振动传到的纸杯使纸杯振动,空气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过去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5页。
用简单动画解释如图:
声带发声时左右振动,当声带向左振动时,带动邻近的空气振动,邻近的空气再带动它邻近的空气振动,怎样空气就将振动由近及远的传播出去。我们把声音的这种传播形式叫做声波。
结论: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遇到障碍物时,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录制声音,播放声波波形学生实验并感受
回答:声带和纸杯在
同时振动。
阅读课本
学生领悟
学生观看不同的声
波波形不同。
让学生在体验的基
础上领悟空气将声
带的振动传播出去
了。
通过课本解释对声
波做初步了解
通过动画演示对声
波做进一步了解。
为下节课声音的特
征做准备:用声波波
形描述振幅、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