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六章 沉淀反应练习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沉淀反应反应练习题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沉淀反应反应练习题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沉淀反应反应练习题一、A11、免疫比浊实验属于A、中和反应B、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溶血反应2、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3、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A、ECLB、RIEC、RIAD、IFEE、IEP4、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A、间接凝集试验B、协同凝集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5、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特异性强B、效价高C、亲和力强D、使用H型抗体E、使用R型抗体6、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A、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B、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D、抗体特异性强E、抗体亲和力强7、直接影响絮状沉淀实验的因素是A、抗原分子量B、抗体分子量C、抗原抗体比例D、反应体系的PHE、反应体系的例子强度8、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主要是下列哪种方法A、免疫比浊法B、絮状沉淀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棋盘滴定法9、下列关于免疫浊度测定错误的是A、免疫浊度测定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B、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C、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IC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D、当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E、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如形成抗体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10、免疫浊度测定,形成浊度的关键是A、反应温度B、PHC、抗原和抗体的比例D、离子强度E、抗体的亲和力11、单向琼脂扩散法是将相应的()。

临床医学检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测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测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测试题(题库版)1、单选Coombs试验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是检测完全抗体的,而后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的B.前者是检测在体内已致敏的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江南博哥)抗体,后者是检测游离在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C.前者主要用于检测IgG型抗体,后者主要用于检测IgE型抗体D.前者主要用于检测IgG型抗体,后者主要用于检测IgM型抗体E.两者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正确答案:B2、填空题经典的液相沉淀试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免疫浊度试验。

正确答案:絮状沉淀试验;环状沉淀试验3、多选关于双向免疫抗散试验,正确的是()A.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分析B.抗体效价测定C.精确定量抗原或抗体D.抗原或抗体的纯度鉴定E.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估计正确答案:A, B, D, E4、问答题在单向扩散试验中,有时会出现结果与真实含量不符,是何原因? 正确答案:在单向扩散试验中,有时会出现结果与真实含量不符,这主要出现在Ig测定中。

如用单克隆抗体或用骨髓瘤纯抗原免疫动物获得的抗血清,都存在结合价单一的现象,若用此作为单向扩散试剂测量正常人的多态性抗原,则抗体相对过剩,使沉淀圈直径变小,测量值降低。

相反,如用多克隆抗体测定单克隆病(M蛋白),则抗原相对过剩(单一抗原决定簇成分),致使沉淀圈成不相关的扩大,从而造成某一成分的假阳性增加。

5、单选间接凝集试验和被动凝集试验()A.是同义词B.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试验C.二者均属凝集试验,但有区别D.前者属玻片凝集反应范畴,后者属试管凝集反应范畴E.是近义词正确答案:A6、填空题母体所产生最常见的免疫性抗体为Rh抗体和ABO抗体,一般为_____________,可通过胎盘,作用于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7SIgG;胎儿红细胞;新生儿溶血性疾病7、名词解释免疫电泳正确答案:免疫电泳是将区带电泳和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化学分析技术。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练习 06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练习 06

2019 第六章沉淀反应一、A11、免疫比浊实验属于A、中和反应B、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溶血反应2、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A、ECLB、RIEC、RIAD、IFEE、IEP3、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A、间接凝集试验B、协同凝集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4、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5、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特异性强B、效价高C、亲和力强D、使用H型抗体E、使用R型抗体6、直接影响絮状沉淀试验的因素是A、抗原分子量B、抗体分子量C、抗原抗体比例D、反应体系的pHE、反应体系的离子强度7、免疫浊度测定法出现测量误差的最主要因素A、抗体过量B、钩状效应C、环境温度D、加入抗原、抗体的时间E、光源的强弱和波长8、下列关于免疫浊度测定错误的是A、免疫浊度测定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B、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C、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IC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D、当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E、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如形成抗体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9、免疫浊度测定,形成浊度的关键是A、反应温度B、pHC、抗原和抗体的比例D、离子强度E、抗体的亲和力10、关于双向扩散试验下列错误的是A、平板法是鉴定抗原抗体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之一B、不出现沉淀线则表明无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或者抗原过量C、抗原或抗体在琼脂内自由扩散,其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D、双向扩散试验是抗血清抗体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E、双向扩散试验简单易行,用途广泛,该技术灵敏度高,出现结果快,能精确定量11、目前凝胶内沉淀反应中最常用的凝胶是A、葡聚糖凝胶B、Ficoll-HypaqueC、琼脂和琼脂糖D、聚丙烯酰胺凝胶E、淀粉12、下列关于单向扩散试验检测时的注意点,错误的是A、抗血清必须特异性强B、每次测定都必须做标准曲线C、应用单克隆抗体测量多态性抗原时,测定值偏高D、用多克隆抗体测量单克隆病时,测定值偏高E、每次测定时必须用质控血清做质控13、关于双向扩散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于抗原抗体定性分析B、可用于抗原抗体半定量分析C、可用于抗原性质分析D、可用于抗原抗体半定性分析E、可用于抗体效价的滴定14、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是下列哪种方法A、免疫比浊法B、絮状沉淀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棋盘滴定法15、单向免疫扩散是将A、抗体混合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原,再进行电泳B、抗原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体C、抗原与抗体均不混入琼脂板内,而是在一定位置打孔后,分别加入D、抗体混入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原E、抗原混合琼脂板内,然后打孔加入抗体,再进行电泳16、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若抗原抗体含量相同,但抗原的分子量比抗体大,则沉淀线应为A、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B、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C、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D、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E、居于抗原孔和抗体孔中间,且弧线弯向抗原侧17、沉淀反应的反应中,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A、带现象B、后带C、前带D、等价带E、以上都不对18、影响沉淀试验的因素包括A、抗原与抗体的比例B、温度C、盐浓度D、以上三项E、仅B+C19、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火箭电泳B、补体结合试验C、免疫妊娠试验D、肥达反应E、中和试验20、沉淀反应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溶液的pHB、溶液的离子浓度C、抗体的质量D、抗原抗体的比例E、温度21、抗原抗体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条件是A、抗体多于抗原B、抗原多于抗体C、抗原抗体一样多D、抗原抗体比例合适E、不必考虑抗原抗体的比例22、关于沉淀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沉淀现象B、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多为蛋白质、多糖、血清、毒素等可溶性物质C、沉淀反应,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D、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E、沉淀反应分析结合于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23、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沉淀反应A、双向免疫扩散B、单向免疫扩散C、对流免疫电泳D、血清蛋白电泳E、火箭电泳24、参加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但其物理性状必须是A、颗粒状的B、可溶性的C、脂溶性的D、不溶性的E、长条形的二、B1、A.单向扩散法B.双向扩散试验C.对流免疫电泳D.免疫电泳E.火箭免疫电泳<1> 、将抗原和抗体溶液分别加在同一凝胶板的不同孔内,让两者在凝胶中向四周扩散,彼此在相遇处特异性结合,形成白色沉淀线A B C D E<2> 、实质上是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双向免疫扩散技术A B C D E<3> 、将区带电泳和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化学分析技术A B C D E<4> 、实质上是将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单向免疫扩散技术A B C D E<5> 、待测抗原从局部向含有相应抗体的凝胶内自由扩散,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二者在比例适当处出现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大小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免疫比浊实验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复习习题第六章沉淀反应(附答案解析)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复习习题第六章沉淀反应(附答案解析)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复习习题第六章沉淀反应(附答案解析)一、A1题型1、免疫比浊实验属于()A、中和反应B、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溶血反应2、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A、ECLB、RIEC、RIAD、IFEE、IEP3、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4、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A、间接凝集试验B、协同凝集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5、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特异性强B、效价高C、亲和力强D、使用H型抗体E、使用R型抗体6、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A、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B、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D、抗体特异性强E、抗体亲和力强7、直接影响絮状沉淀实验的因素是()A、抗原分子量B、抗体分子量C、抗原抗体比例D、反应体系的PHE、反应体系的例子强度8、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主要是下列哪种方法()A、免疫比浊法B、絮状沉淀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棋盘滴定法9、关于双向扩散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于抗原抗体定性分析B、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分析C、可用于抗原纯度分析D、可用于抗原抗体半定性分析E、可用于抗体效价的滴定10、关于免疫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应将凝胶扩散置于交流电场中B、抗原及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同相电荷的电极移动C、电子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慢D、电流会阻碍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延长两者结合的时间E、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存在,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可得以区分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 B细胞E. 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B. C3C. C4D. C5E. 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答案C解析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特点有: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9.组织细胞或培养细胞可溶性抗原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0.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可溶性抗原的纯化方法: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1.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纯化抗原的鉴定的内容主要有:蛋白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纯度鉴定、免疫活性鉴定;12.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抗血清的鉴定内容有: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合力的鉴定;第5章凝集反应13.在凝集反应中,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主要有: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协同凝集反应;14.抗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第6章沉淀反应15.免疫电泳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中,对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有:对细胞无毒、基本等渗、不溶于血浆或分离物质、有一定密度;17.在淋巴细胞分离过程中,其中的单核细胞去除方法有:贴壁黏附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Percoll分层液法; 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在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方面,针对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有:T细胞增殖试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体内试验;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9.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20.在乙肝病毒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检测的五项指标有: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21.在先天性感染中,临床上将以上4种病原菌称为“TORCH”,为产前检查的重点项目,分别是: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2.根据免疫反应的速度和组织损伤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第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第II 型细胞毒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第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第IV 型延缓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3.在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中,常见的ANA荧光图形有:周边型核膜性、均质性、斑点性、核仁型、着丝点型;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本周蛋白的检测;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26.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一般特征包括:反复感染、恶性肿瘤、伴发自身免疫病、遗传倾向、多系统病变;27.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28.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继发性T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补体缺陷;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29.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30.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酶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31.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降钙素calcitonin, CT;32.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β2-微球蛋白β2M 、铁蛋白;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33.在移植免疫实验中,排斥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3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依次分为哪几个阶段AA.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B. 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C. 活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D. 活化阶段、识别阶段、效应阶段2.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CA. 抗体略多于抗原B. 抗原略多于抗体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 抗体显着多于抗原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AA. 特异性B. 比例性C. 可逆性D. 阶段性4.弗氏不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 B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5.沉淀反应中的钩状效应是因为BA. 抗体过量B. 抗原过量C. pH浓度过高D. pH浓度过低6.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BA. 伊红染色B. 台盼蓝染色C. HE染色D. 美蓝染色7.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CA. <40%B. 40%~50%C. 60%~80%D. 80%8.在CH50试验中,溶血程度和补体含量之间的关系为 BA. 直线B. S形曲线C. 抛物线D. 正态分布曲线9.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CA. C1B. C2C. C3D. C410.发生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BA. 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 中等大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 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 补体激活11.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DA. 周边型B. 均质型C. 斑点型或颗粒型D. 原生质型12.血清中检测到M蛋白不提示下列疾病DA. 多发性骨髓瘤B. 巨球蛋白血症C. 重链病或轻链病D. 肾病13.本-周蛋白的本质是BA. 尿中微球蛋白B.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C. 尿中游离的白蛋白D. 尿中游离的管型物14.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哪种细胞异常CA. T细胞B. B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1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何种病 C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16.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BA. B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C. 粒细胞D. 巨噬细胞17.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A. 前带B. 后带C. 等价带D. 带现象18.弗氏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A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19.直接Coombs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A.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 游离的IgGC.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 游离的IgM20.单项扩散试验出现双环的沉淀线是因为DA. 两种抗原B. 两种抗体C. 抗体为多克隆抗体D. 抗原为性质相同的两个组分扩散率不同21.Ficoll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CA.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22.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后,其形态学特征为BA. 细胞大小由大变小B. 出现核仁1~4个C. 胞浆内空泡逐渐消失D. 细胞伪足消失23.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B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 吞噬细胞24.Boyden小室常用于测定 BA. 白细胞吞噬功能B.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C. 白细胞杀伤功能D. 淋巴细胞抑制功能25.在溶血反应中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钙、镁离子的目的是CA. 使反应液保持等渗B. 抑制补体的活性C. 有助于补体激活D. 维持反应液的pH值26.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AA. HBsAgB. HBeAgC. HBcAgD. 抗-HBs27.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条件是CA. 母亲Rh+、胎儿Rh+B. 母亲Rh+、胎儿Rh-C. 母亲Rh-、胎儿Rh+D. 母亲Rh-、胎儿Rh-28.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是 CA. I超敏反应B. II超敏反应C. III超敏反应D. IV超敏反应29.人类MHC位于第几对染色体上 CA. 第12对染色体短臂B. 第12对染色体长臂C. 第6对染色体短臂D. 第6对染色体长臂30.HLA交叉配型的目的是 BA. 检测供者血清有无抗受者HLA抗体B. 检测受者血清有无抗供者HLA抗体C. 检测供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D. 检测受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四、简答题第1章概论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2.在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中,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哪些方法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4.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按检测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5.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6.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7.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机制是什么8.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9.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5章凝集反应10.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不同11.叙述抗球蛋白试验的类型、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第6章沉淀反应12.单向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3.平板法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4.免疫固定电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15.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其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富含淋巴细胞,但又混杂有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请问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T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19.B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20.NK细胞活性测定方法有哪些21.在检测T细胞的功能时,可选择T细胞增殖试验,请回答其基本原理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22.在补体总活性测定中,一般采用CH50测定法,请说明其基本原理;23.在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中,一般采用免疫溶血法,请简述其概念及原理;24.请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概念、实验原理及结果解释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25.请列出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种类26.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志物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27.在临床中,乙肝病毒检测常见的指标俗称:两对半有哪些28.什么叫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TORCH”只要只的是哪些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9.试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特点30.使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病机制; 答:青霉素临床应用时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应类型有:I、II、III、IV型;1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其降解产物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2I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降解产物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和药物结合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III型超敏反应:指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的反应,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体内已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大剂量药物尚未完全排除,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所致;4IV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小分子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使T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31.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发病机制;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2.自身免疫病都具有哪些共同特性33.什么叫自身抗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哪些3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哪些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36.请列出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37.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哪些38.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39.什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临床特点及典型特征是什么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40.什么叫肿瘤抗原,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有哪些41.什么叫肿瘤标志物,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哪些特性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42.什么叫移植排斥反应,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免疫损伤机制和组织病理改变,如何进行分类43.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哪些44.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沉淀反应)模拟试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沉淀反应)模拟试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沉淀反应)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B1型题 5. B1型题 6. B1型题1.单向免疫扩散试验,Mancini曲线适用于处理A.小分子抗原与短时间(<24小时)扩散的结果B.大分子抗原与短时间(<24小时)扩散的结果C.小分子抗原与长时间(>48小时)扩散的结果D.大分子抗原与长时间(>48小时)扩散的结果E.所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处理正确答案:D解析:单向免疫拆散试验,Mancini曲线适用于大分子抗原和长时间扩散(>48小时)的结果处理。

知识模块:沉淀反应2.下列关于方阵滴定法,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棋盘滴定法B.常用来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C.受抗原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D.是一种液体内沉淀试验E.可测大肠埃希菌浓度正确答案:E解析:方阵滴定法又称棋盘滴定法,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环境结合形成絮状沉淀,是一种液体内沉淀试验,反应受抗原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常用来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

大肠埃希菌属于颗粒性抗原,发生的是凝集反应。

知识模块:沉淀反应3.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钩状效应,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过量,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分子小,而且会发生解离B.抗体过量,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分子小,而且会发生解离C.抗原抗体比例是浊度形成的关键因素D.可使反应浊度下降E.光散射减少正确答案:B解析:钩状效应是免疫比浊测定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指抗原抗体反应时抗原过量,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分子小,而且会发生解离使反应浊度下降,光散射减少。

知识模块:沉淀反应4.沉淀反应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溶液的pHB.溶液的离子浓度C.抗体的质量D.抗原抗体的比例E.温度正确答案:D解析:沉淀反应只有在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时候才能发生。

知识模块:沉淀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最适pH为A.3.5~4.5B.3.5~5.5C.5.5~7.5D.6.5~8.5E.7.5~9.5正确答案:D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最适pH为6.5—8.5,超过此值不易形成免疫复合物,甚至引起解离。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六章 沉淀反应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六章 沉淀反应

第六章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出现的沉淀现象。

第一节沉淀反应的特点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多为蛋白质、多糖、血清、毒素等可溶性物质。

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第二节液体内沉淀试验一、絮状沉淀试验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的存在下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絮状沉淀受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此常用来作为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常见类型有:(一)抗原稀释法抗原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血清反应。

(二)抗体稀释法抗体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原反应。

(三)方阵滴定法即棋盘滴定法。

二、免疫浊度测定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其特点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

(一)免疫比浊测定的影响因素1.抗原抗体的比例是浊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IC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

当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

在反应体系中需保持抗体适当过量,如形成抗原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

2.抗体的质量对免疫比浊测定法的抗体要求(1)特异性强(2)效价高:低效价(<1:20)抗体会增加非特异性浊度(伪浊度)的产生。

(3)亲和力强:则抗体的活性高,可加快抗原抗体反应的速度,且形成的IC较牢固,不易发生解离。

(4)R型和H型抗体:R型抗体是指以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被注射抗原免疫后制备的抗血清。

这类抗血清的特点是亲和力较强,抗原抗体结合后不易发生解离。

H型抗体是指以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注射抗原后制备的抗血清,这类抗血清的亲和力弱,抗原抗体结合后极易解离。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沉淀反应、放射免疫分析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沉淀反应、放射免疫分析

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沉淀反应、放射免疫分析)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B1型题 2. A1型题 3. A2型题A.琼脂糖B.琼脂糖珠4BC.聚乙二醇D.硫酸铵E.聚丙烯酰胺1.制备亲和层析柱选择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增加沉淀反应的浊度选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3.双向免疫扩散试验选择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4.抗体的纯度鉴定选择何种物质作为凝胶电泳支持物正确答案:E解析:制备亲和层析柱选择琼脂糖珠4B;聚乙二醇是增浊剂;琼脂糖是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常用的支持物;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抗体纯度的鉴定。

知识模块:沉淀反应5.沉淀反应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溶液的pHB.溶液的离子浓度C.抗体的质量D.抗原抗体的比例E.温度正确答案:D解析:沉淀反应只有在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时候才能发生。

知识模块:沉淀反应6.免疫比浊的基本原则是在反应体系中A.保持有电解质溶液B.保持在37℃进行C.保持抗原过量D.保持抗体过量E.保持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正确答案:D解析:免疫比浊是在过量的抗体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并由此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

知识模块:沉淀反应7.下列哪一项不是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A.抗原抗体的比例B.抗体的质量C.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D.增浊剂的应用E.佐剂的应用正确答案:E解析: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抗原抗体的比例,当比例合适时二者充分结合,形成的沉淀最多;抗体的质量,如抗体的特异性、效价、亲和力以及抗体类型等;反应溶液的pH、离子强度等;增浊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知识模块:沉淀反应8.目前常用的鉴定M蛋白类型的方法是A.免疫电泳B.区带电泳C.免疫对流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免疫选择电泳正确答案:D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最常用于M蛋白的鉴定,此外免疫固定电泳也用于尿液中本周蛋白的检测及K、入分型,脑脊液中寡克隆蛋白的检测及分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沉淀反应考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沉淀反应考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沉淀反应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对流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A.抗原带正电B.抗体带正电C.电离作用D.电渗作用E.布朗力作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对流免疫电泳实质上是将双向免疫(江南博哥)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在pH8.6的缓冲液中,大部分蛋白质抗原成分常带较强的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而作为抗体的IgG,等电点偏高(pH6~7),在pH8.6时带负电荷较少,再加上分子量较大,移动速度慢,所以它本身向正极移动缓慢甚至不移动,这样它就会在凝胶的电渗作用下,随水流向负极,电渗引向负极移动的液流速度超过了IgG向正极的移动速度,因此抗体移向负极,在抗原抗体最适比处形成沉淀线,从沉淀相对于两孔的位置还可以大致判断抗原抗体的比例关系。

2、单选抗原抗体反应液的最适pH为()A.3.5~5.3B.6.0~9.0C.6.5~8.5D.7.3~9.5E.5.0~10.0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液的最适pH为6.5~8.5,超过此限度则不易形成IC,甚至可引起IC解离。

在一定范围内,离子强度大,IC形成快,离子的种类也可影响IC的形成。

因此,一般常用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免疫比浊法的反应液。

3、单选实验:在琼脂板上相距5mm打双排孔,A排加入粗提纯人血清IgG,B 排加入兔抗人血清抗体,放入湿盒内,置37℃温育48小时后,A排和B排之间可见多条沉淀线。

此免疫学方法为()A.单向扩散试验B.双向扩散试验C.絮状沉淀试验D.凝胶凝集试验E.双向凝集试验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双向扩散试验是抗原抗体在琼脂内各自向对方扩散,在最适当的比例初形成抗原抗体沉淀线,再根据沉淀线的位置、形状及比对关系,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性分析。

4、单选沉淀反应中用于抗原定量测定的试验有()A.试管法单向免疫扩散B.平板法单向免疫扩散C.双向免疫扩散D.环状沉淀试验E.A+B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平板法单向免疫扩散可用于抗原的定量检测。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件:沉淀反应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件:沉淀反应

火箭免疫電泳
影響因素
1.瓊脂(無電滲或電滲很小的)影響火箭形狀不規 則。 2.電泳終點時間的確定。 3.標本數量多時應先通電後加樣,防止寬底峰形. 4.IgG定量時,可用甲醛與IgG上的氨基結合(甲 醯化),抵消了電滲作用。
火箭免疫電泳示意圖
+
-
火箭免疫電泳圖 ①②③④為標準抗原;⑤⑥為標本
三、免疫電泳
電泳時凝膠中抗體不移動,樣品孔中的 抗原向正極泳動,隨著抗原量的逐漸減 少,抗原泳動的基底區越來越窄,抗原 抗體分子複合物形成的沉澱線逐漸變窄, 形成一個形狀如火箭的不溶性複合物沉 澱峰,抗體濃度固定時,峰的高度與抗 原量呈正相關。
火箭免疫電泳
技術要點
1.2%巴比妥瓊脂糖約55℃,加入適量抗 血清,混勻後制板,打孔,孔內加待測樣 品,樣品孔放負極側, 6h後觀察瓊脂板 上沉澱峰,繪製標準曲線,求出待測樣品 濃度。
單向擴散試驗(平板法)
傾注平板 打孔 加樣 放置37℃ 24~48h觀察沉澱環
單向擴散試驗 (平板法)
沉澱環的直徑與待測標本含量兩種計算方法
Mancini曲線: 大分子抗原(IgM)
時間擴散>48h, 常數K=C∕d2 普通座標紙曲線
Fahey曲線: 小分子抗原(IgG,IgA)
擴散時間24h 常數K=logC∕d 半對數座標紙曲線
單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 可出現假性降低與增高
• 雙環現象
不同擴散率抗原性相同的兩個 組分
單向擴散試驗 上排為5個不同濃度的參考品; 下排為患者血清,下排右2為異常病 理血清
二、雙向擴散試驗 (平板法)
鑒定抗原抗體的最基本、最常見的方法之一
原理:將抗原抗體 分別加在瓊脂糖 不同的對應孔中, 兩者在凝膠中自 由擴散,在比例 合適處形成白色 沉澱線。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习题(附答案)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习题(附答案)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分成五条,由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

A、γ、α 1、α 2、β、AlbB、A1B、β、α 1、α 2、γC、γ、β、α2、α 1、AlbD、Alb、α 1、α 2、β、γE、α 1、α 2、β、γ、Alb正确答案:C2、目前常规实验室测定血清总钙采用的方法为( )。

A、质谱法B、火焰光度分析法C、金属复合染料分光光度法D、离子选择电极法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离子钙测定:离子钙可采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

总钙测定:血液总钙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和滴定法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参考方法,金属复合染料分光光度法是常规测定方法。

3、抗原量很少,又需要免疫动物制备抗体时,需采用何种途径?( )A、腹腔B、肌肉C、淋巴结内D、静脉E、皮下正确答案:C4、下列补体组分中参与吞噬调理作用的是( )。

A、ClqB、C1C、C3b+C4bD、C5E、Clr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补体在活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可以通过吞噬调理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免疫复合物抑制作用等清除免疫复合物。

5、MBL激活途径发生在( )。

A、感染刚刚形成B、抗体产生之后C、脂多糖的激活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E、感染恢复期正确答案:D6、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可出现倒伞状生长,cAMP试验阳性的细菌是( )。

A、红斑丹毒丝菌B、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C、阴道加特纳菌D、炭疽加特纳菌E、流感嗜血杆菌正确答案:B7、E花环法用于( )。

A、T淋巴细胞计数B、T淋巴细胞功能检测C、B淋巴细胞计数D、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E、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正确答案:A8、ELISA试验时易造成空白值增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 )。

A、加样不准B、保温时间短C、洗涤不彻底D、比色误差E、包被不好正确答案:C9、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何种酶免疫测定方法?( )A、均相酶免疫测定B、异相酶免疫测定C、固相酶免疫测定D、液相酶免疫测定E、固相一液相酶免疫测定正确答案:A10、人类MHC基因位于哪一对染色体上?( )A、第1对B、第6对C、第9对D、第12对E、第19对正确答案:B11、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灶( )。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凝集反应及沉淀反应考试资料(强化练习)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凝集反应及沉淀反应考试资料(强化练习)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凝集反应及沉淀反应考试资料(强化练习)1、单选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是()A.胶乳颗粒B.红细胞C.明胶颗粒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2、单选对于极微量(ng甚至p(江南博哥)g水平)抗原的检测,首先可考虑使用()A.反向间接血凝法B.荧光抗体技术C.放射免疫测定D.ELISA法E.免疫电泳技术正确答案:C3、单选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移动原因是()A.抗体带正电B.抗体带负电C.电渗作用大于电泳作用D.电泳作用大于电渗作用E.抗原带正电正确答案:C4、单选胶乳法检测的RF是()A.血清中的IgG型RFB.血清中的IgM型RFC.血清中的IgA型RFD.血清中的IgD型RFE.血清中的IgE型RF正确答案:B5、单选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A.前带B.后带C.等价带D.带现象E.前后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当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结合充分,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等价;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时,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6、单选能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快速定量的项目有()A.葡萄糖B.免疫球蛋白C.胆固醇D.尿素E.肌酐正确答案:B7、单选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何类抗体()A.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游离的IgGC.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游离的IgM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8、单选临床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最常采用()A.玻片凝集法B.间接凝集反应C.试管凝集法D.间接凝集抑制反应E.协同凝集反应正确答案:C9、单选由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正常人群的转化率为()A.30%~50%B.40%~60%C.50%~70%D.60%~80%E.70%~90%正确答案: D10、单选用间接Coombs试验检测()A.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B.红细胞上的完全抗体C.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D.血清中的完全抗体E.变态反应性抗体正确答案:C11、单选临床中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翔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玻片凝集法D.试管凝集法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正确答案:C12、单选用免疫学方法确定女性是否妊娠的方法属于()A.直接凝集试验B.双向琼脂扩散C.单向琼脂扩散D.间接凝集试验E.间接凝集抑制实验正确答案:E13、单选关于单向扩散试验检测时的注意点,错误的是()A.抗血清必须特异性强B.每次测定都必须做标准曲线C.应用单克隆抗体测量多态性抗原时,测定值偏高D.每次测定时必须用质控血清做质控E.用多克隆抗体测量单克隆病时,测定值偏高正确答案:C14、单选间接凝集试验和被动凝集试验()A.是同义词B.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试验C.二者均属凝集试验,但有区别D.前者属玻片凝集反应范畴,后者属试管凝集反应范畴E.是近义词正确答案:A15、单选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检查可用()A.胶乳凝集试验B.间接血凝试验C.抗人球蛋白试验D.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E.协同凝集试验正确答案:C16、单选下列哪项实验不是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A.肥达试验B.外斐试验C.输血交叉配血试验D.ABO型鉴定E.寒冷凝集试验正确答案:D17、单选目前凝胶内沉淀反应中最常用的凝胶是()A.PercollB.Ficoll-HypaqueC.琼脂和琼脂糖D.聚丙烯酰胺凝胶E.淀粉正确答案:C18、单选双扩试验平板法中,抗原含量较大,则夏应沉淀线应()A.靠近抗原孔B.无沉淀线C.在两孔中点D.呈多条沉淀线E.靠近抗体孔正确答案:E19、单选单向琼脂扩散法是将相应的()A.抗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B.抗原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C.补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D.抗原抗体复合物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E.抗原抗体同时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正确答案:A20、单选直接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根本区别是()A.前者采用颗粒性抗原,后者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上B.参与反应介质中电解质的浓度不同C.间接凝集反应敏感性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性高D.判断结果是在抗原抗体反应的不同阶段E.参与反应介质中的电解质不同正确答案:A21、单选沉淀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价取决于抗原的分子量,一般说来,抗原的分子量与结合价的关系是()A.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小B.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大C.两者没有关系D.两者呈函数关系E.抗原结合价为二价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沉淀现象。

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6章 沉淀反应 2

临床免疫学检验 课件 第6章 沉淀反应 2

1898年Kraus首次发现毒素-抗毒素的沉 淀现象;
1905年Bechgold 发现沉淀可以在明胶中 进行;
1965年Mancini发明单向免疫扩散技术;
上世纪70年代免疫浊度法出现。
上述技术的发明发展,使得沉淀反应向 快速、准确、微量、自动化方向发展, 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
把抗原液小心地加于 已含抗体液的细试管液
?方法评价: 敏感度较低、简便、 快速、实用、只能 定性不能定量、缺
面上,当对应的抗原与 乏多对分辨力。
抗体相遇,在界面处形 ?临床意义:
成清晰的乳白色沉淀环。 鉴定血迹、
诊断炭疽
操作步骤
环状沉淀示意图







?沉淀管内径 1.5~2mm Ag ?1~5min出现沉淀环为阳性 Ab ?30min不出现沉淀环为阴性
将抗原作系列稀释,与恒量浓度的抗血清等量混合反应后,产生的沉淀物 随抗原量的变化而不同。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形成的沉淀物最多。
抗体稀释法:抗体最适比例
将抗体作系列稀释,与恒量浓度的抗血清等量混合反应后,产生的 沉淀物随抗体量的变化而不同。
方阵滴定法:抗原抗体最适比例
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将抗原抗体同时稀释,找出最佳比例。
一、絮状沉淀试验 ( flocculation test)
? 原理
抗原溶液与相应抗体 溶液混合,在电解质存 在下,抗原与抗体结合 出现可见的絮状沉淀。
?操作步骤 ?方法评价:
敏感度较低、简便、 易受抗原抗体比例 影响--最适比 ?临床意义: 测定抗原抗体反应 的最适比。
絮状沉淀试验
抗原稀释法:抗原最适比例

主管检验师临床医学检验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6章 沉淀反应【精品】

主管检验师临床医学检验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6章 沉淀反应【精品】

第六章沉淀反应一、A11、单向琼脂扩散法是将相应的()。

A、抗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B、抗原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C、补体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D、抗原抗体复合物均匀地混人琼脂糖凝胶内制板E、抗原抗体同时均匀地混入琼脂糖凝胶内制板2、下列有关沉淀反应第一阶段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B、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C、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D、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E、肉眼见不到免疫复合物3、沉淀反应形成的反应现象()。

A、肉眼可见B、肉眼不可见C、必须用精密仪器测定D、必须染色才可见E、经电泳后可见4、环状沉淀试验中要求()。

A、抗原澄清B、抗体澄清C、抗原和抗体都必须澄清D、对抗原和抗体没有特别要求E、抗原比重大于抗血清5、沉淀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价取决于抗原的分子量,一般说来,抗原的分子量与结合价的关系是()。

A、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小B、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大C、两者没有关系D、两者呈函数关系E、抗原结合价为二价6、下列关于光学检测原理的叙述何者正确()。

A、荧光检测时,激发光与发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B、反射比色检测时,入射光与反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C、透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透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D、散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散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E、磷光计检测时,入射光与发射光处于同一直线上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单向琼脂扩散法是将抗体混入9g/L琼脂糖,未凝固前倾注成平板,然后在上打孔,将抗原加入孔中,让其自由扩散,24~48小时后可见孔周围出现沉淀环,测定环的直径与待检标本的关系有两种方法:一是Mancini曲线,适用大分子抗原和长时间扩散的结果,扩散环直径的平方与抗原浓度是呈线性关系;二是Fahey曲线法,适用于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扩散结果,浓度对数与扩散环直径呈线性关系。

【答疑编号100065763】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复合物,肉眼不可见。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沉淀反应)-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沉淀反应)-试卷1

本题思路:免疫比浊法的校正衄线比较稳定,并可进 行抗原过量的检测。 8.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若抗原抗体含量相同,但抗 原的分子量比抗体大,则沉淀线应为 【score:2 分】
【A】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B】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 【C】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 【D】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 【E】居于抗原孔和抗体孔中间,且弧线弯向抗原 侧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沉淀反应中,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抗 体含量大;靠近抗体孔,提示抗原含量多。抗原抗体 在琼脂之内扩散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的扩 散快。由于速度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度大,形成的 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 9.沉淀反应的原理是 【score:2 分】 【A】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特异性 结合所出现的沉淀现象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A】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 【B】出现肉眼可见的可溶性小复合物 【C】出现沉淀线或沉淀环 【D】抗原抗体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E】可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反应结果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 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 溶性小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 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 淀线、沉淀环。 7.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主要是 下列哪种方法 【score:2 分】 【A】免疫比浊法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絮状沉淀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棋盘滴定法
【A】抗血清必须特异性强 【B】每次测定都必须做标准曲线 【C】应用单克隆抗体测量多态性抗原时,测定值 偏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用多克隆抗体测量单克隆病时,测定值偏高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讲义 06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讲义 06

第六章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出现的沉淀现象。

第一节沉淀反应的特点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多为蛋白质、多糖、血清、毒素等可溶性物质。

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第二节液体内沉淀试验一、絮状沉淀试验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的存在下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絮状沉淀受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此常用来作为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常见类型有:(一)抗原稀释法抗原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血清反应。

(二)抗体稀释法抗体进行一系列稀释与恒定浓度抗原反应。

(三)方阵滴定法即棋盘滴定法。

二、免疫浊度测定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其特点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化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进行液体中微量抗原、抗体及小分子半抗原定量检测。

(一)免疫比浊测定的影响因素1.抗原抗体的比例是浊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抗原过量时,形成的IC分子小,而且会发生再解离,使浊度反而下降,光散射亦减少,这就是高剂量钩状效应。

当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

在反应体系中需保持抗体适当过量,如形成抗原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

2.抗体的质量对免疫比浊测定法的抗体要求(1)特异性强(2)效价高:低效价(<1:20)抗体会增加非特异性浊度(伪浊度)的产生。

(3)亲和力强:则抗体的活性高,可加快抗原抗体反应的速度,且形成的IC较牢固,不易发生解离。

(4)R型和H型抗体:R型抗体是指以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被注射抗原免疫后制备的抗血清。

这类抗血清的特点是亲和力较强,抗原抗体结合后不易发生解离。

H型抗体是指以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注射抗原后制备的抗血清,这类抗血清的亲和力弱,抗原抗体结合后极易解离。

临床医学检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考试题五

临床医学检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考试题五

临床医学检验: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免疫电泳技术考试题五1、填空题免疫电泳是将__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分析技术。

正确答案:电泳;双向免疫扩散2、填空题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可用已知(江南博哥)抗原型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________;可用于输血前的_________试验。

正确答案: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3、单选散射比浊法测定的散射信号值产生于()A.单位时间内最大的免疫复合物B.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快时间段C.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稳定期D.抗体过剩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E.小分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颗粒正确答案:B4、单选散射比浊法的特异性优于透射比浊法,其原因是()A.检测点接近光源B.散射比浊法的入射光波长较短C.IC的折射率大D.IC的体积大E.避免了杂信号的影响正确答案:E5、名词解释凝集反应正确答案: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粒性抗原,或可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6、名词解释免疫浊度测定正确答案:免疫浊度测定是将现代光学测量仪器与自动分析检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沉淀反应,可对各种液体介质中的微量抗原、抗体和药物及其他小分子半抗原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当可溶性可原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二者比例合适时,在特殊的缓冲液中快速形成一定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

7、单选试管法凝集试验,错误说法是()A.需适当电解质参与才出现可见凝集现象B.在一定温度范围,温度升高,反应加快C.水浴箱水面稍高于试管内液面有利于反应进行D.PH以6~8为宜E.PH过低,接近细菌抗原等点,可引起酸凝集正确答案:C8、单选免疫电泳是()A.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B.电泳与单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C.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D.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E.电泳与环状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正确答案:A9、名词解释免疫胶乳比浊法正确答案:免疫胶乳比浊法为一种带载体的免疫比浊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沉淀反应一、A11、免疫比浊实验属于A、中和反应B、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溶血反应2、免疫固定电泳的英文缩写是A、ECLB、RIEC、RIAD、IFEE、IEP3、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4、能够定量测定待检标本的免疫学试验是A、间接凝集试验B、协同凝集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对流免疫电泳5、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特异性强B、效价高C、亲和力强D、使用H型抗体E、使用R型抗体6、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A、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B、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D、抗体特异性强E、抗体亲和力强7、直接影响絮状沉淀实验的因素是A、抗原分子量B、抗体分子量C、抗原抗体比例D、反应体系的PHE、反应体系的例子强度8、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主要是下列哪种方法A、免疫比浊法B、絮状沉淀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棋盘滴定法9、关于双向扩散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于抗原抗体定性分析B、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分析C、可用于抗原纯度分析D、可用于抗原抗体半定性分析E、可用于抗体效价的滴定10、关于免疫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应将凝胶扩散置于交流电场中B、抗原及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同相电荷的电极移动C、电子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慢D、电流会阻碍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延长两者结合的时间E、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存在,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可得以区分11、免疫固定电泳是下列哪两种技术的结合A、区带电泳+免疫沉淀反应B、区带电泳+免疫凝集反应C、免疫双扩散+区带电泳D、免疫单扩散+区带电泳E、免疫双扩散+免疫凝集反应12、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A、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B、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C、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D、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双扩散试验E、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的沉淀试验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B、对流免疫电泳是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火箭免疫电泳是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单向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E、免疫固定电泳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14、下列哪一项不是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A、抗原抗体的比例B、抗体的质量C、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D、增浊剂的应用E、佐剂的应用15、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若抗原抗体含量相同,但抗原的分子量比抗体大,则沉淀线应为A、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B、靠近抗原孔,且弧线弯向抗体侧C、靠近抗体孔,且弧线弯向抗原侧D、靠近抗体孔,且龅线弯向抗体侧E、居于抗原孔和抗体孔中间,且弧线弯向抗原侧16、免疫沉淀法目前应用最广、定量比较准确的是下列哪种方法A、免疫比浊法B、絮状沉淀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双向扩散试验E、棋盘滴定法17、免疫比浊的基本原则是在反应体系中A、保持有电解质溶液B、保持在37℃进行C、保持抗原过量D、保持抗体过量E、保持抗原抗体比例合适18、下列有关沉淀反应第一阶段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B、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C、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D、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E、肉眼见不到免疫复合物19、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单向琼脂扩散试验B、双向琼脂扩散试验C、免疫比浊D、抗球蛋白试验E、免疫电泳20、参加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但其物理性状必须是A、颗粒状的B、可溶性的C、脂溶性的D、不溶性的E、长条形的21、沉淀反应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溶液的pHB、溶液的离子浓度C、抗体的质量D、抗原抗体的比例E、温度二、B1、A.单向扩散法B.双向扩散试验C.对流免疫电泳D.免疫电泳E.火箭免疫电泳<1> 、待测抗原从局部向含有相应抗体的凝胶内自由扩散,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二者在比例适当处出现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大小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A B C D E<2> 、将区带电泳和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化学分析技术A B C D E<3> 、将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单向免疫扩散技术A B C D E<4> 、将抗原和抗体溶液分别加在同一凝胶板的不同孔内,让两者在凝胶中向四周扩散,彼此在相遇处特异性结合,形成白色沉淀线A B C D E<5> 、实质上是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在直流电场中加速定向扩散的双向免疫扩散技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免疫比浊实验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

【该题针对“液体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97,】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该题针对“免疫电泳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该题针对“免疫电泳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95,】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单向扩散试验的两种定量计算方法:1、Mancini曲线:适用大分子抗原和长时间扩散(>48小时)的结果,沉淀环直径的平方(d2)与抗原浓度(c)呈线性关系:c/d2=k。

2、Fahey曲线:适用于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扩散的结果处理,用半对数纸画线,浓度对数logC与扩散环直径(d)呈线性关系:logc/d=k(其中c为抗原浓度,d为沉淀环直径,k为常数)。

【该题针对“凝胶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94,】5、【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根据抗血清来源的动物种类不同,分为R型抗体和H型抗体。

R型抗体是指以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被注射抗原免疫后制备的抗血清。

这类抗血清的特点是亲和力较强,抗原抗体结合后不易发生解离,H型抗体是指以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注射抗原后制备的抗血清,这类抗血清的亲和力弱,抗原抗体结合后极易解离。

【该题针对“液体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93,】6、【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如形成抗原过量则造成测定的准确性降低。

【该题针对“液体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92,】7、【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抗原抗体溶液在电解质的存在下结合,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种絮状沉淀受抗原和抗体比例的直接影响,因此常用来作为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比例的方法。

【该题针对“液体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917291,】8、【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的校正曲线比较稳定,并可进行抗原过量的检测。

【该题针对“液体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402,】9、【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双向扩散试验,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最恰当的比例处形成抗原抗体沉淀线,根据沉淀线的位置、形状以及对比关系,可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性分析。

【该题针对“凝胶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它的原理是将凝胶扩散置于直流电场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抗原及抗体离解成为带正电或负电的电子,在电场中向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所带净电荷量越多、颗粒越小,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慢。

由于电流加速了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缩短了两者结合的时间,加快了沉淀现象的产生。

当有多种带电荷的物质电泳时,由于静电荷不同,而区分成不同区带,使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成分得以区分。

【该题针对“免疫电泳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400,】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一种包括琼脂凝胶蛋白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

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清、尿液、脑脊液或其他体液。

【该题针对“免疫电泳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97,】1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免疫电泳技术实质上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

【该题针对“免疫电泳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96,】1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免疫电泳的原理是区带电泳和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

故D选项说法错误。

【该题针对“免疫电泳技术”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87,】14、【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与免疫浊度法测定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抗原抗体的比例,当比例合适时二者充分结合,形成的沉淀最多;抗体的质量,如抗体的特异性、效价、亲和力以及抗体类型等;反应溶液的pH、离子强度等;增浊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该题针对“液体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86,】15、【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沉淀反应中,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抗体含量大;靠近抗体孔,提示抗原含量多。

抗原抗体在琼脂内扩散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的扩散快。

由于速度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度大,形成的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

【该题针对“凝胶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85,】16、【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法的校正曲线比较稳定,并可进行抗原过量的检测。

【该题针对“沉淀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免疫比浊是在过量的抗体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并由此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

【该题针对“液体内沉淀试验”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83,】18、【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该题针对“沉淀反应的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783382,】19、【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可溶性抗原和相应特异性抗以合适的比例结合,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明的沉淀物,这种抗原体反应称为沉淀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