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是核能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合集下载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题库及答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题库及答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题库及答案55当前企业低碳责任弱化的主要因素有()企业因素政府因素社会因素33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式向循环经济⽅式转移的拉⼒是指()利润技术规模经济社会责任22循环经济外部的约束⼒是系统外围因素对系统施加的压⼒或约束⼒政府宏观战略绿⾊理念资源约束国家政策法规22⼀个健康成⼈,每天平均要喝()毫升⽔220022(),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热带林⾏动计划198522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主要原因没有()经济理性22离差值增⼤,表明候变化敏感性也()增加22不属于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难以克服的问题的是()⼈⼝基数⼤84公民参与低碳消费⽅式需要关注“5A”,(C可操作性)即低碳消费⽅式的可操作性。

(单选)A认知性B可⾏性C可操作性D可承受性P95134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A⼈⼝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单选)A⼈⼝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B只顾发展经济C 充分利⽤科技D控制⼈⼝168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类⽣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即(C“安全消费”)消费。

(单选)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可持续消费”59低碳经济的⽬标是(D减缓⽓候变化和促进⼈类的可持续发展)。

(单选)A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B能源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减缓⽓候变化和促进⼈类的可持续发展P3043.( A )是在⽣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的减量化、再利⽤、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单选)P235?A、循环经济B、可持续发展C、低碳经济D、绿⾊经济65: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量()。

A: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 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C: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D:能源技术创新102核能等可再⽣能源技术属于(B零碳技术)。

(单选)A降碳技术B零碳技术C消碳技术D⾼碳技术100国内燃煤造成的(A⼆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

(单选)A⼆氧化硫B⼆氧化碳C⼆氧化钙D⼆氧化硅P1393发⽣⾚潮时,⼤量浮游⽣物浮在⽔⾯,减少或隔绝⽔中溶解氧的来源,使⼤量鱼类等⽔⽣⽣物缺氧⽽死,正确3城市发展模式还应以集群经济为核⼼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促机理——兼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定位和选择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促机理——兼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定位和选择

互促模式不仅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 、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的必然要求 , 而且成为 中国工业
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工业化进程 中一个非常重要 的战略问题 。

进一步拉动能使 旧技术升级为新技术 。因此 , 在这种技术创
新对产业发展 的推动力 和产业发 展对 技术 创新 的拉动力 的

产业 技术创新 与产业发 展的两 种互促 机理
产业技术创新是指 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 目 , 标 围绕技术
开发( 或引进 、 消化吸收)生产 、 、 商业化到产业化 的一系列 创
新活动 的总 和 , 从技术源 的角度 看 , 产业技术创新可分为模 仿性技术创新和原发性技术创新 , 它选择 的正确与否关系着
的又好 又快 发展和成功建设资 源节 约型 、环境友好 型的社 会, 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高度重视技术创新 。产业发展不
仅是拉 动技 术创新并进而发展新技 术的不可缺少 的外部 因 素, 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实质 。 因此 , 中国欲从根本 上 改变 当前 建立在粗放式经济增 长方 式基础之上 的低层次 发 展方式 , 使其过渡到建立在集 约式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之上 的
难 以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 。很多 时候 , 它只是通过接受其他 国家的产业技术来实现 本国的产业升级 。 由于在模仿 性技术

76・
维普资讯
创新主要依靠对领先国家已有 的技术进行模仿和学习 , 以便
于吸收技术领先国家成 功的经验 和失败 的教训 , 购买 和破译 技术领 先国家的技术秘密 , 并在此基础上 改进 和完 善 , 以进

于 2 世纪 4 O O年代发端于美 国。 这次科学技术革命是以核 能

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当我们仰望星空,想象着宇宙的无尽奥秘,航空航天技术便是帮助我们探索未知的翅膀。

从早期的热气球飞行到现代的太空探索,航空航天产业经历了无数次的技术革新,不断推动着人类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木质结构、简单的螺旋桨驱动,到如今的高强度复合材料、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和复杂的飞行控制系统,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使得飞机的性能大幅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不断增强。

而在航天领域,人类的探索步伐更是令人惊叹。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到载人航天飞行,再到月球探测和火星任务,每一个里程碑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和努力。

航天技术的不断创新,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广阔的可能性。

技术创新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材料科学方面,新型的高强度、耐高温、轻质材料的研发,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等,极大地减轻了飞行器的重量,提高了燃油效率和飞行性能。

同时,先进的制造技术,如 3D 打印和数字化制造,使得复杂零部件的生产更加精确和高效,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成本。

在动力系统方面,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不断突破。

更高效率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可变循环发动机以及电动和混合动力系统的研究,为飞机提供了更强大、更环保的动力源。

而在航天领域,新型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如液氧甲烷发动机和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正在改变着太空发射的成本和效率,为大规模的太空探索和商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还体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上。

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使得飞行器能够更加精确地飞行,实现自动驾驶和远程控制。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为导航、气象预报、广播电视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量飞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够提前预测故障,优化飞行路线和维护计划,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2023年湖北省选调生招录考试综合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网友回忆版)

2023年湖北省选调生招录考试综合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网友回忆版)

2023年湖北省选调生招录考试综合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网友回忆版)一、综合知识。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④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A、理论创新B、中国化时代化C、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技术攻坚战。

A、国家战略关键核心B、社会建设基础科学C、生态文明应用科学D、经济发展前沿引领4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A、自我净化B、自我革新C、自我革命D、自我完善5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摆在优先位置。

A、稳增长和保就业B、恢复和扩大消费C、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D、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6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推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稳步推进,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加强核电人才队伍建设,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核电人才队伍建设,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核电人才队伍建设,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核能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核能产业的核心支撑,核电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核能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核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发展国家。

然而,随着核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核电人才供给和质量问题逐渐凸显。

当前,我国核电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和数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核电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技能与业务需求的对接不够紧密,制约了核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加强核电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明确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核能产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对高素质、专业化的核电人才需求。

其次,核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需要长周期支持和持续投入。

再次,加强核电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核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核电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路径和措施。

首先,加强高等院校核能领域人才培养,建立与业界需求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其次,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间的合作,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再次,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核能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

总之,核电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加强核电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核电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才能为核能产业的早日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贡献。

在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核电人才队伍建设的效果,确保核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核能产业的重要性在引言部分我们已经提到,核能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核能具有高效、稳定、可持续的特点,并且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当前核电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在核能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核电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核能行业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核能行业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核能行业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1. 前言核能行业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高。

为了推动核能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成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核能行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人才培养2.1 核能人才需求核能行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大,主要包括核工程技术人才、核安全管理人才、核物理与核化学人才等。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2.2 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满足核能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高校应开设相关专业,招收并培养核能人才。

其次,企业应与高校合作,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培训机构可以承担一部分培养任务,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2.3 培养创新人才在核能行业中,培养创新人才尤为重要。

创新人才可以推动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高核能行业的竞争力。

培养创新人才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3. 技术创新3.1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是核能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对于推动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核能行业应加强员工的创新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2 技术创新的途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首先,核能行业应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技术创新。

其次,核能企业可以建立创新基金,资助内部创新项目,推动技术创新。

此外,核能行业可以组织技术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

3.3 技术创新的保障措施为了保障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核能行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制定。

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

此外,核能行业应注重知识管理,建立知识库和专利数据库,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4. 结论核能行业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人才需求,核能行业应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并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核电发展 政策梳理

核电发展 政策梳理

核电发展政策梳理一、核能政策核能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能定位:明确核能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定位,将其作为长期、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

2.核能发展战略:制定核能发展战略,明确核能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3.核能科技研发:加强核能科技研发,提高核能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核能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核电技术政策核电技术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电技术路线:确定适合国情的核电技术路线,包括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技术等,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核电设备国产化:推动核电设备国产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核电成本,增强核电产业的竞争力。

3.核电技术研发:加强核电技术研发,提高核电技术的水平和成熟度,推动核电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核电安全政策核电安全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核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核设施、核活动的监管,确保核安全。

2.核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核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核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核事故的能力。

3.核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确保核电安全稳定运行。

四、核电环保政策核电环保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建立完善的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体系,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2.环境保护监测:加强对核设施周围环境的监测,确保核设施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3.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加强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信任和支持。

五、核电产业政策核电产业政策是推动核电发展的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链完善:完善核电产业链,包括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核电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是我国唯一的原子能研究机构,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科学院直属单位。

该研究院致力于核能科技的研究与发展,拥有多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的主要任务包括核能技术研究、核能科技创新、核能工程与技术应用以及核能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该研究院拥有一支由专家和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致力于核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我国核能科技的发展。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在1970年代开始进行核反应堆的研发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研究院在1980年代实现了我国第一个核动力研究堆----"汉济一号"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核动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使得中国能够自主开展核动力研究与开发,提高核能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核能利用技术、核燃料与材料、核反应堆工程技术、核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该研究院积极推动核能技术在能源生产、医疗、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在核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该研究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核能科技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例如制定了严格的核安全标准和规范,加强核辐射监测和环境监测,提高核安全设施的运行效率等。

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研究院与多个国家的核能研究机构开展了互利共赢的合作,交流了科技信息和经验,共同推动了核能科技的发展。

总之,中国核动力研究院是我国核能科技的重要推动者和创新者,致力于核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我国核能科技的发展。

该研究院在核能利用、核燃料与材料、核反应堆工程技术、核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核电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核电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核电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引言:-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解决全球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工艺的改进以及安全性的提升,核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

-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安全性改进以及应用领域扩展三个方面详细探讨核电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技术创新:- 高温气冷堆技术的应用:高温气冷堆技术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低的冷却需求,能够使核电站的运营成本更低。

- 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第四代核电技术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热效率以及更低的废物产生量,且能够利用核废料作为燃料。

- 核融合技术的研究:核融合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产出以及更低的放射性废物产生量,是极具潜力的核能发电形式。

安全性改进:- 设计优化:核电站的设计和布局被不断优化,以提高安全性。

例如,在设计阶段,将更多的细节考虑进来,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 事故后教训:根据过去核电站事故的教训,改进核电站的设计和设备,提高抵抗事故的能力。

- 安全培训与监管:对核电站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制定严格的安全规范以及监管措施,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营。

应用领域扩展:- 小型核电站的发展:小型核电站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强的灵活性,能够满足行业和地区的特定需求,例如航空航天、远程地区供电等。

- 密封式核电站的应用:密封式核电站可以在较小的区域内运营,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环境影响,适合用于一些特殊环境。

- 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核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补充,提高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总结:- 核电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全球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进步,对于解决全球能源问题、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 技术创新、安全性改进以及应用领域扩展是核电技术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 在未来,我们期待核电技术能够更加成熟和安全,为全球能源供应做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观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美国核电产业发展趋势

美国核电产业发展趋势

美国核电产业发展趋势美国核电产业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之一,核能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挑战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美国核电产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美国核电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背景核能作为一种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形式,被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广泛采用。

然而,近年来,由于天然气的低价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美国的核电产业面临着一些困难。

核电厂运营成本高昂,维护成本高,而新建核电项目面临着许多技术、法律和财政挑战。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和能源公司仍然对核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核电产业的发展。

二、市场情况1.全球领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之一,拥有99个核反应堆,占全球核电容量的20%以上。

核电在美国的能源结构中起着重要角色,为美国提供了约20%的电力需求。

尽管如此,由于担忧安全性和成本问题,核电的地位正在下降。

2.退役和关闭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已经关闭了几个核电站,并宣布了更多的退役计划。

这部分是因为核电站的运营成本高昂,维护和升级所需的资金巨大。

此外,一些核电站还面临着法律和政策上的压力,导致其关闭。

3.新建计划尽管存在许多挑战,但美国仍然有一些新建核电计划。

这些计划主要涉及使用先进的核能技术,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和高温气冷堆。

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成本,有望在未来推动核电产业发展。

三、政府政策1.资金支持为了促进核电产业的发展,美国政府提供了一些资金支持。

例如,联邦政府为新建核电项目提供了贷款和保险支持,并为核电站的后处理和废物管理提供了资金。

此外,一些州政府也提供了税收减免和其他激励措施来吸引核能投资。

2.规定和法律为了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定和法律。

例如,核电站必须符合核管制委员会(NRC)的标准,并遵守环保法规。

此外,联邦和州政府还制定了核废物管理政策和法律。

3.碳排放限制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碳排放限制措施。

强化民用核能基础研究 助力高水平自立自强

强化民用核能基础研究 助力高水平自立自强

024封面专题COVER TOPIC强化民用核能基础研究助力高水平自立自强◎ 张 明 刘 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核能科技变革加速演进。

核能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核工业的世界地位、构建全球战略新平衡的关键变量。

我国应全面加强核能基础研究,抢占全球核能科技战略制高点,这是我国实现核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唯一选择,也是推进核能科技创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加强核能基础研究迫在眉睫(一)面向全球科技竞争的历史选择全球大国竞争形势日益激烈,核能竞争日益复杂,美俄等核能强国不断加大核能科技投入,西方国家加大对我国核科技创新封锁压制,给我国核能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核科技创新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核科技创新需求极为旺盛,加强核领域基础研究是应对当前全球核科技变革的必然选择。

(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尖端核能技术是各大国高度封锁、严密把控的尖端技术,历史告诫我们,这些核能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基础研究是核能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是核能科技创新永续发展的前提,是核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尽快加强核能基础研究,夯实创新发展基础,实现自立自强,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2021年第6期2021年第6期|CHINA POLICY REVIEW 025COVER TOPIC封面专题(三)建设核能强国的重要保障未来十年是奠定我国核能在世界引领地位的关键时期,强化核能基础科研,提升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核能科技原创技术策源地,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将为建设先进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奠定坚实技术基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二、核能基础研究面临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核能基础研究,持续加强核能基础研究战略部署,我国在核动力、核能、核燃料循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加速涌现,基础研究基地、重大科研设施平台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协同创新格局逐步完善。

面向未来,我国由核能大国向核能强国加速迈进,我国核能基础研究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破解。

中国的核能政策

中国的核能政策

中国的核能政策中国的核能政策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关于核能的方针、目标、法律政策以及相关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中国的核能政策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确保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加强核电建设、促进核技术创新和加强核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推进核能产业的发展。

首先,中国的核能政策鼓励和支持核电建设。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中国在核电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

政府通过设立核电发展目标,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支持措施,以及加快核电项目审批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核电装机容量,提高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其次,中国的核能政策倡导核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核能技术的创新对于提高核能的安全性、效率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型核反应堆、核燃料技术、核废料处理以及核安全管理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核技术的革新。

第三,中国的核能政策强调核安全管理。

核能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政府加强核安全立法,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核安全的规划、监管和应急处理工作。

核电站建设、运营、废料管理等环节都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程序,确保核能在发展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中国的核能政策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核能是全球性的议题,国际合作对于提高核能的技术水平、提高核安全和非扩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参与国际核能事务的治理和规则制定,共同应对核能领域的挑战。

总结起来,中国的核能政策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确保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核电建设、核技术创新、核安全管理和国际合作是中国核能政策的重要内容。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加强行业监管等多种方式,推动核能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供应结构的可持续性。

同时,政府也重视核能的安全问题,加强核安全管理和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核能事业的发展。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三、我国核电发展的挑战;四、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景;五、我国核电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1.1 能源需求与环境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1.2 能源安全与战略需求: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核电作为一种自给自足的能源形式,能够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性。

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发展核电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提升核能技术水平,还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2.1 发展规模与装机容量: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批核电站,核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国家。

2.2 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我国核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3 运营安全与环境保护:我国核电站的运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核电站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我国核电发展的挑战:3.1 安全风险与公众关切:核能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信任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3.2 废弃物处理与放射性废料:核电站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和处置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3.3 技术瓶颈与人才培养:核电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技术瓶颈,如何推动核电技术的突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核电人才是当前的挑战。

四、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景:4.1 供给侧改革与能源转型: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

但传统能源的有限性和污染性已经不容忽视,这就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二、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政策,以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和奖励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节能环保产业的竞争力。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可以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化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例如,智能家居、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也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经济效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通过推动节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而且,由于节能环保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差异性,会形成一条全新的产业链,从而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五、新能源领域新能源领域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实现能源的可再生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将对传统能源进行有效替代。

六、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是全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天然气等清洁低碳能源。

由于其资源丰富和较低的污染排放,清洁能源正在逐渐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选择。

七、节能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工业领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也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

科技创新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和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和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和发展方向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能源资源逐渐枯竭,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对能源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科技创新在能源产业中的重要性1. 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等是支撑工业化进程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浪费和污染。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和清洁利用传统能源方法,例如煤炭气化、石油精细化工等技术。

同时,尖端技术可以改善采掘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2. 推动新能源领域发展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成为解决世界面临的挑战之一。

科技创新使得光伏、风能、核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成为可能,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同时,科技创新在新能源储存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电池技术的突破进展。

三、科技创新对能源行业的影响1. 提高能源产业效益通过科技创新,能源行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在油田勘探中应用无人机和传感器等技术减少人力投入,同时提高勘探准确性和发现潜在资源的可能性。

此外,在生产环节中使用先进设备和工艺也可以提高能源行业整体效益。

2. 推动能源多元化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

通过开发新材料、改进制造流程和设计更高效设备等方法,能够扩大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科技创新还有望推动氢能、天然气等其他替代性清洁能源的应用与普及。

3. 促进节约和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能源行业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通过开发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燃气供应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降低能源浪费。

同时,利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等手段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四、科技创新在能源行业中的未来发展方向1. 智能化和自动化未来,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对于未来的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不断加速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海洋能发电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未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将成为推动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2.能源效率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除了技术创新外,还伴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

在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型的能源转换和利用技术,如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风力发电中的能量回收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浪费。

未来,提高能源效率将成为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产业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太阳能光伏产业、风力发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1.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促进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

传统化石能源的比重将逐渐降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重将逐渐提高。

这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2.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逐渐被低碳、环保、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取代。

这将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核能的发展趋势

核能的发展趋势

核能的发展趋势核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未来核能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技术创新、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未来核能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受到技术创新的推动。

核能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内经历了许多重大的进展。

未来,随着新一代核反应堆的研发和应用,核能将更加安全、高效和可持续。

例如,目前正在研发的第四代核反应堆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放射性废料产生量。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高核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例如,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反应堆的辐射抵抗能力和材料的强度。

其次,未来核能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安全保障。

核能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能源形式,必须在技术、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确保安全。

未来核能的发展将加强核电站的抗灾能力和事故应对能力,提高核设施的安全级别和紧急响应体系。

同时,全球核能的合作与监管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国际组织和协议的合作,共同推动核能的安全发展。

最后,未来核能的发展将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核能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核能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推动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体系。

同时,核能在热能和氢能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拓展,以进一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然而,核能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公众对核能的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担忧。

核事故的发生、核废料的处理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使得公众对核能持有一定的疑虑和抵触情绪。

其次是核能技术和设备的高成本和长建设周期,使得核能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此外,国际核能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个挑战,一些国家拥有先进的核能技术和设施,但其他国家则面临技术和能力的欠缺。

总的来说,未来核能的发展趋势是技术创新、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安全保障措施的推进,核能将成为一种更加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清洁能源。

同时,解决公众的担忧和挑战也是核能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促进国际合作和共享经验,核能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加可靠和清洁的能源选择。

核能综合利用发展趋势

核能综合利用发展趋势

3、制约因素:尽管核能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 素,如安全隐患、高昂的建造成本、核废料的处理等问题。
3、制约因素:尽管核能综合利 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产业变革:未来,核能综合利用产业将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的 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核能设备的制造成本将降低,核能综合利用项 目的运营将更加高效。
3、核能非电利用:除了发电之外,未来核能还可以被应用于制氢、供热、 制冷、海水淡化等领域。因此,需要加强核能非电利用技术的研究,拓展核能的 多元化应用。
4、核能安全和防辐射:如何在保证核能高效利用的同时,确保核能利用的 安全性和防辐射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需要加强安全技术和防辐射技术的 研究,提高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核能综合利用现状
当前,全球核能综合利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核能产业正从第二代核能技术向第三代过渡。 其中,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应用范围:核能综合利用涉及电力、热力、海水淡化、区域供暖等多个 领域。例如,核能海水淡化在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具有巨大潜力。
2.政策支持亟待加强: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但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
3.市场推广仍需加强:尽管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 益,但其市场推广仍需加强,以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五、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前景广阔。未来 可能出现以下趋势: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核能综合利用的整体水平。

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持续性经济发展是以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和不断的产业发展拉动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的经 济形态的演变过程 。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互促过程 中, 技术创新不仅是提升产业发展并进而增强产 业竞争力的根本手段 , 而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因此 , 为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成功建设资 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 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不仅是拉动技术创新
新( 例如竖锭纺车技术、 视力纺纱机技术 、 搅拌式炼铁技术 、 蒸汽机技术等) 为标 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之上 的产业革命促进 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 l 世 9
・ 收稿 日期 :08 0 — 0 修 回日期 : 0 — 9 1 20 — 8 3 ; 2 8 0 —9 0
成与发展 , 在之后 的互补互促过程中, 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和产业发展对技术升级需求的拉动力
共同引致新技术的产生 , 最后在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和其他 内外部条件的影响下 , 产业向前发展直至升级
者是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最后还探讨 了中国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 的战略定 位和选择 , 技术创 新与产 业发 展互促 的 并从 角度 提出了中国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战略定位 。
关键词 - t t 术创新 ; 产业发展 ; 经济发 展方 式 中图分 类号 :l3 4 F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6 1 6 9 (0 80 —03 0 17 — 5o2 o)5 07— 4
第 l卷 8
第5 期
茂名 学 院学 报
J 『 NA . 0MI G I EI ⅡY OIR I OF MA N UN V L S
Vl.8 8
20 O8年 1 0月

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当今全球能源格局中,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实现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核能的优势不言而喻。

首先,它的能量产出巨大。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少量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电能,为社会的运转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其次,核能在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核能的供应相对稳定,不受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能够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但核能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核废料的处理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

核废料具有放射性,需要妥善的存储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而且,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存在担忧,核事故的潜在风险也给核能产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如何实现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呢?技术创新是关键。

在核反应堆的设计和运行方面,不断追求更安全、更高效的技术。

例如,研发新型的反应堆类型,提高核能转化效率,减少核废料的产生量。

同时,加强对核废料处理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加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处理方法。

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

建立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加强核电站的日常监测和维护,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此外,加强对核设施的监管,确保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人才培养不可或缺。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核能专业人才,包括核工程师、核物理学家、核安全专家等。

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核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公众沟通与教育也至关重要。

消除公众对核能的误解和恐惧,加强核能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让公众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安全性保障措施,增强对核能产业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积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公众的利益纳入核能产业发展的考量之中。

国际合作是推动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是核能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岁末年初,两个有关核电的消息,激荡着中国核能界。

第一个消息是2009年12月27日,韩国核电击败AREVA,中标获得为阿联酋建造4台韩国型APR1400核电机组,合同金额达204亿美金。

这个消息甚至激荡了全世界的核能界。

全世界媒体当然也包括中国媒体都进行了许多报道。

韩国媒体将2010年称为“韩国核电出口元年”。

对这个消息,国人首先惊叹的是合同金额,加上核电站后期运营、维护以及反应堆燃料等,协议总金额将超过400亿美金之巨!细心的业内人士更惊叹于其比投资,韩国这个标的比投资以固定价(工程基础价)计约为3640美金/千瓦,比目前中国正在执行的核电项目比投资高70%至100%。

当然最更人感叹的是,韩国人居然能凭己之力,在国际市场上击败老牌的“核电巨人”AREVA。

《中国能源报》的评论说的好,“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韩国核电的成功是因为他们象韩国足球一样的“持之以恒”。

(注1)第二个消息是咱中国自己的,2010年01月06日,国家能源局授牌首批16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

其中核电直接相关的就有5个:- 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 核级锆材研发中心、- 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中心、-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 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

(注2)也许会有不少人,看见后面这个消息后在嘀咕,为什么只有这5家,我们。

呢?我们。

,--也许再增加个7,8家都不够分。

但首批国家研发(实验)中心16个,核能居然就占了5个,却正说明了中国核电技术目前阶段的落后!在授牌仪式上,张国宝讲话中指出,“我国能源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骄傲。

”可以不客气但却是客观地说,张国宝的这句话并不包括中国核电技术。

无论如何,岁末年初的这两个消息,对中国核能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观念上。

笔者期望这种影响转化成为对中国核电技术发展的促进。

在这里,笔者简单回顾世界核电技术的创新历程和中国核电技术发展历程,抛砖引玉,对现阶段面临新的形势下的中国核电技术之创新之路进行初步讨论。

一.世界核电技术创新主要发展历程回顾(注3)这里以轻水堆(包括压水堆和沸水堆)为例简单回顾世界核电技术发展的历程。

因为轻水堆技术是迄今最重要的核电技术,全世界现在运行的436座核电反应堆中,359座为轻水堆(压水堆265座加沸水堆94座),占核电反应堆数目的82%,核电总装机容量的87%强。

此外,全球现在还有上百座舰船核动力压水堆在运转。

(另,“世界高温气冷堆和钠冷快堆技术创新主要发展历程回顾”见文章附后。

)1950年代,压水堆起源于美国和前苏联开发的海军舰船推进核动力反应堆。

比压水堆稍晚,美国爱达荷国立实验室开始沸水堆概念的基础研究。

1957 年,世界第一座商用压水堆核电站Shippingport(60MWe)在美国建成投运。

同年,第一个沸水堆原型示范机组Vallecitos (50MWth)在美国投入运行。

1959年,第一个沸水堆商业核电站Dresden (700MWth) 在美国投入运行。

随后的1960年代至1980年代,压水堆和沸水堆在全世界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就。

全世界至今在运行的核电机组之绝大部分为这个时期建设。

1988年,美国西屋公司研究开发的世界第一个第三代压水堆设计AP600获美国核管会最终设计批准书。

AP600后被扩大改进为AP1000设计,于2004年12月获得了美国核管会授予的最终设计批准。

1992年,美国发布《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即URD),为第三代轻水堆制定了具体目标要求。

1992年,法国和德国开始联合开发欧洲压水堆EPR。

2003年获得芬兰5号核电站EPR合同。

1994年,美国GE开发的第三代先进沸水堆ABWR获美国核管会颁发的最终设计批准书,1996年/1997年第一个ABWR核电站日本的柏崎-刈羽6/7号(2x1315MW) 投入运行。

俄罗斯于1970年代即开始研发和建设百万等级压水堆VVER1000。

90年代俄推出AES-91和AES-92,这两种产品分别在中国(田湾),印度,以及俄罗斯建造。

AES-92在2007年4月获得欧洲EUR认证证书。

韩国从1987年开始启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核电自主化程序,通过招标选择了美国CE公司(后并入西屋)的System-80压水堆机型,经过4台引进机组的建设基本掌握了压水堆核电技术,随后发展为标准化自主化的KSNP / OPR-1000。

再后在此基础上韩国开发了APR1400机型,2008年在韩国新古里电站开始建造。

现在中标阿联酋的机型即为APR1400。

目前世界核电市场上(参加投标)的其他主要轻水堆产品还有:- 三菱APWR (压水堆,1500MW),为三菱公司在2000年以后开发,- GE-日立集团ESBWR (沸水堆,1500MW),90年代后期开始开发,- 阿海珐Kerena (沸水堆,1250MW),其前身是西门子在90年代开发的SWR-1000。

这几种产品均为第三代,但均无实际工程项目。

2001年,由美国等发起“第四代核能国际论坛”(GIF-IV),提出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要求并推荐了六种堆型概念,包括超临界水堆是其中唯一一个轻水堆型。

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目标市场是2030年前后。

超临界水堆的研发目前依然在基础研究阶段。

从上面对世界轻水堆技术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可以看出,轻水堆技术发源于上世纪50年代,成长于60-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

而自1990年代中期起,世界核电强国的轻水堆技术发展大大减缓甚至趋于停滞,主要开展的是设计优化完善工作,几乎没有产生具实质突破意义的技术创新。

而另一方面,却是核电比投资不仅高居不下,反而因各种原因不断大大攀升。

尽管世界各国包括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对核电的需求期望很高,但过高的核电比投资只能导致世界核电市场依然持续走低。

全球核能复兴的呼声已至少10年,全世界除中国外的核电市场至今未能大规模启动。

造成核电比投资高位攀升的原因很多,包括融资因素,产业及人才断层因素,大型零部件与设备供应能力短缺因素等等,但咎其根本原因,还是目前的核电技术过于高度复杂。

二.中国核电技术发展历程笔者个人观点,迄今为止的中国的核电技术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学习与追赶”和“引进与跨越” 两大主要阶段。

其中压水堆技术发展的这两个阶段是以三代招标引进第三代压水堆技术为分水岭。

第一个阶段:“学习与追赶”这一阶段包括三代招标前的30年,主要任务是解决中国核电技术有无的问题。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的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对这一阶段(压水堆方面)比较明确的描述:“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1983年确定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以来,目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 (注4)在这个阶段,中国核电技术发展了:- 压水堆CNP系列(包括CNP300,CNP600,CNP1000以及CPR1000)- 10MWth高温气冷堆(2000年12 月首次临界,2003年初实现满功率运行)- 65MWth实验快堆(延期推迟到2010年临界)。

CNP系列是以美国法国成熟压水堆技术为参照甚至为范本;10MWth高温气冷堆和65MWth实验快堆都是863高科技计划跟踪项目,分别是以德国技术和俄国相关技术为参照。

因此,我把这个阶段称为“学习与追赶”阶段。

目前进行的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项目,是中国高温气冷堆技术“学习与追赶”阶段的延续。

中国快堆技术也依然处在这个发展阶段中。

第二阶段:“引进与跨越”对中国压水堆技术发展而言,这个阶段从三代招标后开始。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现自主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的这段文字基本概括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以市场换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国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并再创新,实现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自主化。

形成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先进核电站的综合能力,提高核电所占比重,实现核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迎头赶上世界核电先进水平。

”(注5)在这个阶段,压水堆技术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 引进消化吸收西屋AP1000技术,- 引进建设阿海珐EPR,- 开发CAP1400和CAP1700,- 实现大规模自主产业化。

随着引进俄罗斯BN800快堆技术的临近,中国快堆技术发展亦即将进入“引进与跨越”的第二阶段。

高温气冷堆目前国外无成熟技术,因此,中国高温堆技术发展将不会跨入第二阶段。

可以看出,目前挂牌成立的几个核电相关国家研发(实验)中心,主要是为这个第二阶段服务。

相信,中国核电技术在这个第二阶段,还需要大力埋头努力,持续10年左右。

与中国核电技术发展历程相对比,韩国核电技术发展经历的“学习与追赶”阶段时间较短,由于韩国不同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韩国核电较快地走入“引进与跨越” 阶段。

自1987年韩国核电开始实施引进技术自主发展计划,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韩国核电技术发展目前实际状况是处在“引进与跨越”阶段的末期,尚有包括核电站设计的核心代码、核反应堆冷却材料泵和核电站控制测量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未完全掌握,计划期望到2012年完全实现。

)尽管韩国核电发展与中国核电发展的很多方面情况都不一样。

但依然可以说,韩国核电“引进与跨越”的成功,是中国核电技术第二阶段发展的学习榜样。

曾经一些人对中国核电技术发展从第一阶段的“学习与追赶”转入第二阶段的“引进与跨越”有一定程度的疑虑或不适应,至今亦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论。

事实上,引进三代技术为中国核电技术发展创造了站在世界核电前人的肩上实现高起点发展的最佳良机,为中国核电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最佳条件。

如果依然沿着第一阶段继续延续而不转入第二阶段,中国核电技术发展势必需要花费更长得多的时间,付出更大得多的代价,方有可能实现跨越。

当代中国核电工作者能够有机会近距离零距离地学习了解美欧俄全部三个重要流派的先进压水堆技术,更有责任与世界同行一道,打破流派藩篱,为压水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2010年应成为中国核电技术创新元年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温家宝指出,“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我们必须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温家宝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

我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