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电影阿甘正传心理学分析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于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视角下解读电影《阿甘正传》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基于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视角下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作者:陈卓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第6期⊙陈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要:《阿甘正传》是美国好莱坞史上的经典励志片,其中蕴涵的深邃的宗教意识不仅改变了低能儿阿甘的命运,同时也惠及了周围的人。
本文结合埃里克森的宗教心理学范式,从阿甘信任感的确立、自律式生存、对信仰和希望的执着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关键词:信仰生命周期理论基督教■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对格林鲍镇的傻子阿甘在“不抛弃、不放弃”理念下以奔跑的方式成为人生赢家的讲述,让观众深切地体会到阿甘顺从、善良、执着、坚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更深地理解了宗教的伦理倾向:因为阿甘能与上帝汇合,不仅成就了他自己,还扭转了周围人灰暗的人生。
结合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我们不难发现,阿甘的成长历程中因为有了对宗教的深层信奉,所以促成了他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健全,也开启了他成功而常人难以复制的人生之路——“有傻子的地方就有奇迹”。
一、信任感的确立埃里克森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0—1.5岁的婴儿正处于建立基本信任感的人格发展第一阶段,宗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母亲是最重要的角色。
影片中,虽然阿甘的IQ只有75,但是他的成就远远超越了智商正常的人,而这一切源自于妈妈的教导。
在阿甘刚刚出生的时候,妈妈用了一位内战英雄的名字为他取名,并说他和英雄之间有亲戚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阿甘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后来的岁月中一直处于妈妈用心营造的温暖和慈爱的氛围中,他由家庭延展到社会获得了基本的信任感,并体验到希望的达成。
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阿甘的智力低下,但是妈妈以上帝的名义让他找到了对基本信任感的肯定和保障,由此也促进了阿甘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发展。
浅谈电影《阿甘正传》
浅谈电影《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取材于二战结束后不久的美国,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先天弱智孩子阿甘的成长史。
从而从他的生活反应出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电影中的阿甘是一个智障者,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
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遇,从此,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
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
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撒腿就跑,直到跑到了一条河边,这时,他才猛的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巴布还没跑出来,于是他又奋不顾身地跑回去救巴布,同时还救起了许多的同伴,可是,当最后阿甘终于救出巴布时,巴布却再也没能醒来。
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
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
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后来,他又迷上了乒乓球,而且技术练得十分精湛。
后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
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
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
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
心理电影《阿甘正传》
浅论《阿甘正传》对个人奋斗的阐示[ 摘要] 本文首先引出美国个人奋斗思想的渊源与内涵, 然后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 分析阿甘的奋斗历程, 解读电影中人物的形象、象征、背景和故事情节, 论证了即便如阿甘一样智商不高的人只要通过个人奋斗也能获得成功, 阐释了个人奋斗精神对美国人价值观念与行为的影响。
[ 关键词] 个人奋斗阿甘正传美国精神个人奋斗作为个人目标概念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是一种特定的、与情境目标有关的人格意向结构, 指的是个体通过日常行为所努力达成的特性生活目标。
个人奋斗更多地表现为具有个人特征的一系列努力方向或人生信念, 可以是具体的, 也可以是宏观的; 可以是一种思想认识, 也可以是一种行为动机, 个人奋斗不会因成功或不成功而终止, 它是对一系列目标反复、持久的追求。
一、人人平等美国的所有人都深深相信在这片土地上, 只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达成自己的梦想, 不管你是黑皮肤黄皮肤, 你是聪明的还是像阿甘这样, 只要你努力工作成功就在等待着你。
阿甘相信个人奋斗的原因是他坚信尽管他是弱智者, 如果他像别人一样努力, 他就有获得成功的平等的机会, 这是母亲给他的信念。
阿甘的智商仅有75, 比我们一般所谓的正常值要低5分, 也就是说有点愚笨, 并且他的脊柱与政客一样弯而不得不带上矫形夹。
在这种情况下, 阿甘只能进人“特殊学校”而不能进入正常学校学习, 但是阿甘的母亲坚持让他接受正常的正规教育,她跟校长据理力争, 说阿甘享有和其他人同样的权力。
她教育阿甘别让人家说他们比你强, 你跟其他的人没有区别, 如果上帝的旨意要人人都一样的话, 他会给我们每个人的腿上都带上矫形夹, 在上学时, 阿甘被同学问到是笨还是怎么的, 阿甘回答: 妈妈说, 笨有笨的作为。
阿甘在很多的领域里都曾取得了成功, 这缘于他坚持不懈的简单信条。
阿甘没有任何特长, 除了奔跑。
他仅有的天赋只是为了逃离童年同龄者的欺凌而不得不飞奔起来。
精神分析批评分析电影《阿甘正传》
精神分析批评分析电影《阿甘正传》摘要:《阿甘正传》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电影之一。
讲述的是主人公福雷斯•甘的故事。
这篇文章旨在运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来分析主要人物的诸多表现。
关键词:《阿甘正传》;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2一、电影《阿甘正传》《阿甘正传》讲述的是福雷斯•甘的故事。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他参与了美国史上的每一个重大事件。
他的诚实和友善使他从所有的灾难中幸存了下来。
他的童年是与自己最好且唯一的朋友珍妮一起抗争度过的。
他的妈妈教给他生活的态度并让他去选择自己的命运。
阿甘参加了越南战争,期间他结交了新的朋友;战后他疯狂地爱上了乒乓球运动;创办了著名的捕虾舰队;激发了人们的慢跑欲望和创作带有笑脸符号服装的灵感;数次与总统会面等。
然而,一心思念珍妮的阿甘却觉得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而此时的珍妮已经过上了堕落的生活…二、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简述精神分析批评是一种文学评论形式,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读文学的一种手段。
它原是一种医学治疗手段,旨在“通过研究大脑中意识和无意识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自《简明牛津词典》)来治愈精神病患者。
传统的方法是让患者自由表达,把这种导致压抑的恐惧和内心的矛盾问题引入意识领域且坦然面对,而不是“埋藏”在无意识领域。
这种实践依据的是大脑、本能和性欲相互作用的特殊理论。
这是奥地利精神医生西格蒙德•佛洛依德(1856-1939)所开创的理论。
佛洛依德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潜意识为基础的,潜意识是大脑意识以外的一部分,它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与之相关的是压抑理论,就是“忘记”或者忽略难以解决的矛盾。
然而,这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冲突是不可能消失的,而是会在某些情境中以其他的形式出现。
在电影《阿甘正传》里,就有这样的一些场景。
当一些学生欺负阿甘的时候,珍妮总是会喊“跑,福雷斯。
浅议电影《阿甘正传》的人性美
浅议电影《阿甘正传》的人性美【摘要】电影《阿甘正传》通过讲述主人公阿甘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美的多种表现方式。
阿甘的善良、纯真、友情、母爱、勇气、乐观和坚持,展现了人性美的多个方面。
他所带给他人的正能量也让人深感温暖和感动。
电影通过这一形象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人性的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
观众通过阿甘的故事,看到了人性中那些令人感动、鼓舞和启迪的美好品质,让人对人性充满信心和期待。
整部影片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充满着温暖和正能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人性美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
【关键词】电影《阿甘正传》,人性美,善良,纯真,友情,母爱,勇气,乐观,坚持,正能量,观众,温暖,感动,美好。
1. 引言1.1 电影《阿甘正传》的背景设定《阿甘正传》是一部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影片,于1994年上映。
该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智商不足的男孩阿甘通过乐观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足球明星、军人和跑者的传奇故事。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美国南方的阿拉巴马州,时间跨越了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
故事的主要场景包括了南方的小镇、越战时期的战场和纽约市等。
这个设定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也展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通过这样的背景设定,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阿甘的成长与奋斗,以及他与周围人的交往与互动。
电影《阿甘正传》的背景设定不仅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也为人性美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多元化的背景下,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展现出的善良、勇气和坚持。
电影的背景设定不仅是故事的舞台,更是人性美的展示窗口。
1.2 电影《阿甘正传》对人性美的探讨电影《阿甘正传》一直以来都是备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在探讨人性美的主题上有着独特的深度和情感。
通过主人公阿甘的一生经历,电影向观众展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人性美。
《阿甘正传》中的教育心理学
《阿甘正传》中的教育心理学前几天重温了《阿甘正传》,我发现其中蕴有许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首先,是《阿甘正传》中关于智商的探讨。
智力是指个体的精神作用各个方面的有效性,并特指人的理解能力、学习与回忆能力以及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由于无法直接评估或衡量这些能力,人们只能从评估个体在不同场中的行为来推测一个人的智力程度。
因此,心理学家们对于智力的定义并不统一,对于可测量的智力因素到底有多少也不一致。
而为了测量智力,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于1905年编制了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这一量表经各国修订,被广泛采用。
其中最通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中,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即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这种智商称为比率智商,用以表示一个人智力的相对水平。
比率智商概念在20年以后受到韦克斯勒提出的离差智商的冲击,他编制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智力量表。
本片主人公阿甘智商只有75,阿甘虽然智商不高,但他在面对每一件事情时都全身心的投入,比如由于跑得飞快加入了美式橄榄球并升入大学,比如由于极度的注意力集中乒乓球打的出神入化,比如拆解安装强支比常人都快等等,这告诉我们:智力测试不可能衡量一个人所有的能力,智商也并不会决定人生。
人的劣势是优势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优与劣,不能把智商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本片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阿甘母亲面对一个低智商身体畸形的儿子,没有失落与绝望,她不断以语言和行为来提醒儿子:“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她从始至终都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相反的一直在想尽办法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为让阿甘入读正常人学校不惜牺牲自己,在面对路人对阿甘带支架的模样的嘲笑进行训斥,同时也对于阿甘进行鼓励:“如果上帝要让人人都一样的话,他会给每人一双脚支架”。
在之后各个场景,她时时刻刻都对阿甘进行鼓励。
她对阿甘的教育是阿甘后来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她使阿甘以自信的姿态面对人生。
《阿甘正传》鉴赏
从《阿甘正传》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分析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pecial children f rom the growth process of the protagonist in Forrest Gump开头:《阿甘正传》的主人公作为一个智力和身体双重残疾的特殊儿童,在正确的教育和环境作用的结果下实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人生发展。
本次分享主要对阿甘成长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进行分析。
1、阿甘正传奥斯卡最佳影片《阿甘正传》作为一部影史经典,通过对阿甘精神与事迹的呈现影响着全世界的观众。
主人公福瑞斯特·甘是一个伴有残疾且智商只有75的特殊儿童,但他却成长为了受人敬仰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阿甘的一生:小时候因为智商原因难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脊柱弯曲不得不戴着矫形架走路,到后来以跑步为特长被大学录取成为橄榄球明星,在战争中成为获得国会荣誉勋章的英雄,以及在中美乒乓球比赛中建功,最后成为捕虾大王变成百万富翁,他实现了一系列常人需要奋斗一生的目标。
不仅如此,阿甘的成长过程中也收获了纯真的友情和真挚的爱情,布巴和珍妮与阿甘的深厚情感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阿甘的品质:执着善良的本性,乐观的处事方式以及智慧、勇气与正义等内在积极品质start:The protagonist of Forrest Gump, as a s pecial child with both intellectual and ph ysical disabilities, has achieved life devel opment beyond the reach of ordinary p eople under the effect of correct educati on and environment.This sharing mainly analyzes the cultivati on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during Forrest Gump's growth.1、Forrest GumpAs a classic film in film history, Forrest Gump, the Oscar best film, affects audie nces all over the world by presenting Fo rrest Gump's spirit and deeds.The protagonist Forrest Gan is a special child with a disability and an IQ of only 75, but he has grown up to be a respe cted and enviable successful person. Forrest Gump's life:It was difficult to enter ordinary schools because of IQ when he was young, and he had to walk with orthopedic braces because of his bent spine. Later, he was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as a football star with running as his specialty, becam e a hero who won the Congressional M edal of Honor in the war, and made co ntributions in the Sino-US table tennis c ompetition, finally became a shrimp king and became a millionaire. He achieved a series of goals that ordinary people n eed to struggle for life. Not only that, F orrest Gump also reaped pure friendship and sincere love during his growth. Bu ba and Jenny's deep feelings with Forres t Gump also made many people envy. Forrest Gump's quality:Persistence in good nature, optimistic wa y of doing things, wisdom, courage and justice and other internal positive qualiti乐观积极地成为生活中的强者阿甘对自身缺陷的正确认识与心理超越一种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斗志3、阿甘正传—积极心理奠基(一)内心积极情感的激发“我的儿子福瑞斯特·甘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得到机会”——甘夫人妈妈对阿甘未来正常人生发展方向的据理力争,她认为智力缺陷和身体残疾不应该成为放弃阿甘的理由。
阿甘正传心理影评
阿甘正传心理影评心理论文之阿甘正传院系:专业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阿甘是个单纯、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感情、意志力坚强的人,尽管他被人们认为是白痴、傻瓜、弱智,但是他的确和常人不同。
阿甘通常会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他会牢记妈妈的教导,顺从珍妮的嘱咐,服从长官的命令,完成巴布的遗愿……他与周围人的关系各具特色,本论文将会从心理角度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及细节。
关键词:心理人物细节阿甘正传心理影评《阿甘正传》一、人物1. 阿甘虽然智商不高,但他在面对每一件事情时都全身心的投入,比如由于跑得飞快加入了美式橄榄球并升入大学,比如由于极度的注意力集中乒乓球打的出神入化,比如拆解安装强支比常人都快等等,这是影片给我们的启示:人的劣势是优势本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优与劣,正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把有限的精力与能力集中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人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影片告诉我们,专注的巨大能量!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他并因为如此而沉没,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
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西。
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这些话他都记住了,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
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也发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跑。
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
在越战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荣誉和友情。
2.阿甘母亲面对一个低智商身体畸形的儿子,没有表现出常人共有的失落和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坚强,用毋庸置疑的态度对儿子说:你和别人没有不一样,笨有笨的好处!这样的一位单亲妈妈,用自己孱弱的肩膀为自己的儿子撑起了一片天,让阿甘没有沉沦在自卑的自我世界里,可以说,阿甘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母亲的教导,这是影片用实例告诉人们,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即使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可以很优秀!影片中阿甘母亲的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你能得到什么味道的!母亲用这句话告诉阿甘,人生是多变的,没有人能一眼看透人生,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往前走,在路上来体验人生的味道!这句话对暂时处于困境的朋友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世事无常,暂时的困境可能成为崛起的动力,人生无常,重要的是心中充满希望!阿甘的母亲还说过一句话: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这句话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浅议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传》为例
浅议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传》为例浅议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传》为例导言:美国电影业自20世纪初以来,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
这些电影不仅在技术上屡创佳绩,也在剧情和构思上反映了深刻的人性。
本文将以《阿甘正传》为例,探讨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主题。
该电影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于1994年上映。
影片以一个智商有限但善良纯真的男主角阿甘为线索展开,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一部分:独特的视角与勇气的诠释《阿甘正传》以阿甘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反映人性的故事。
阿甘在社交能力和智商方面天生有限,但他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追求幸福的决心。
正是因为这些特质,阿甘成为了一个真实而另类的英雄形象。
他展现了人性中的脆弱与坚韧、无畏与恐惧、深情与疏离等多重矛盾的一面。
通过阿甘的视角,观众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他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能反思自身的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友爱与关爱的力量在《阿甘正传》中,友爱和关爱是贯穿整个剧情的核心主题。
尽管阿甘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但他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失去对他人的关心和爱。
无论是他与最好的朋友伯巴对彼此的信任与支持,还是他与珍妮的深情厮守,都体现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
通过这些关系,电影传递了社交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强调友爱与关爱的力量,这正是美国电影中常见的人性主题之一。
第三部分: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阿甘正传》也探讨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主题。
尽管阿甘以智商限制了他在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实现了个人目标和成就。
他创办了成功的餐厅,成为了一位富有和受人尊敬的人物。
通过这样的叙事,电影强调了每个人都有潜力去实现自我,并挑战了传统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
这种思想也是美国梦的一部分,也是美国电影中常见的人性主题之一。
第四部分:生活的无常与对人性的思考《阿甘正传》中还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对人性的思考。
阿甘在电影中经历了越战、文化变革、股市崩盘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生理残疾者——阿甘,通过自身一系列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阿甘非智慧化形象体现了“美国精神”的回归,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揭露。
本文通过对电影的多个方面分析,尝试着分析其背后的隐喻象征的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文化内涵。
《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一部严肃与轻松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历史背景分析影片的历史背景是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
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和平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政治暗杀、白宫丑闻此起彼伏,性解放、摇滚乐、吸毒等嬉皮文化在战后一代中流行,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受到怀疑和冲击。
二、主题分析《阿甘正传》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颇具煽动性的励志传奇,是一条穿越时空重温历史的隧道。
曲折的爱情故事励志传奇故事展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k党、猫王、黑人入学、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反战集会、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约翰•列侬等。
3k党05:25猫王10:30黑人入校22:30肯尼迪总统遇刺30:55越南战争49:00反战集会01:05:20水门事件01:24:00乒乓外交01:14:00约翰•列侬01:14:25三、叙事技巧分析《阿甘正传》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倾向一定程度的回归和认同,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古典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它的诗情气韵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理解恰好是一种诗性人生态度的表现,这主要是从电影的叙事技巧方面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阿甘正传》开篇,影片就采用了回忆式的叙事技巧,利用交叉蒙太奇的方法构造出了这部影片。
因为影片大部分故事的展现是通过阿甘的回忆做为插入来实现的,从而叙事距离得以有效生成。
影片通过对这种叙述方式的采用,让故事自行展现,在作者与故事之间造成一种叙事的距离,有利于作平静、淡泊的铺陈、描叙;另一方面,被追忆的往事由于与主人公状态的时间距离也造成了一种叙事距离,这使追怀、反思的情调得以形成。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阿甘正传》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阿甘正传》-梁翠霞(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MO环V球IE纵LIT横ER盯uRE[摘要]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构成。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
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去平衡,就会影响乃至危害人格的正常发展。
成功的人生必然是三者和谐相处的结果。
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的成功,也在证明着这一切。
本文旨在借助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主要人物阿甘进行剖析和解读。
[关键词]阿甘;本我;自我;超我20世纪90年代一部耐人咀嚼的影片《阿甘正传》在美国上演,并一举拿下了多项奥斯卡奖,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
其中主要人物阿甘的性格和命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都是文学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
本文旨在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归宿进行阐释和解读。
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i重人格概念。
本我是原始的本能冲动,它处于无意识领域,是心理活动的最底层。
并且按照快乐原则活动,追求一种绝对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欲望的满足。
自我,是理性的代表,它是连接本我和外界环境的桥梁,它遵守“现实原则”。
超我是后天形成的,它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和伦理。
超我受“至善原则”支配,它的目的在于追求完美。
而只有当i者达到和谐统一时,一个人的人格才能达到完善,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追求快乐的本我作为美国当代文化的经典。
《阿甘正传》通过讲述了主人公阿甘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风风雨雨,以一个小人物的成功勾勒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思索。
主人公阿甘以一种特有的方式生活着,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对影片的剖析和解读,我们发现在阿甘成功的背后始终延续着本我、自我和超我j者的对立与交融。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讲,“本我是本能冲动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无意识的精神层面而言。
《阿甘正传》赏析
《阿甘正传》赏析《阿甘正传》是一部描写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男主角阿甘·芬奇的电影。
影片以阿甘的口述回忆为线索,穿插了各种事情的发生和他与他一生中重要的人们之间的对话。
影片通过描绘阿甘从一个普通智商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富有成就的人,以及他不平凡的一生,传达了关于人生意义、坚持和希望的深刻思考。
整部影片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和事件来展现阿甘的成长与奋斗。
阿甘的智商虽然有限,但他却有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他从小就受到母亲的鼓励和关爱,她不断告诉阿甘“傻是傻,但是你一定要善良。
”这句话成为了阿甘一生中最重要的座右铭。
在少年时期,阿甘结识了珍妮,成为他生命中的意义非凡的女孩。
尽管他们的人生轨迹时常交错和重合,留下了很多遗憾和痛苦,但阿甘用自己坚持不懈的爱和关心,最终打动了珍妮。
影片中还描绘了阿甘成为体育英雄、战争英雄和成功企业家的过程。
他通过奔跑成为国家闻名的长跑选手,用坚持和勇气战胜了战争的创伤,在伤残后成立了成功的跑步器材公司。
然而,阿甘并不为这些荣誉和成就而沾沾自喜,他对人生的追求不仅仅是表面的荣耀和金钱,更多地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成长轨迹。
导演以此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贡献。
而在阿甘这个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常人的复杂内心、勇气、爱、孤单和向往。
他不但没有被自己的智商限制住,反而用坚持和努力填补了自身的不足,实现了他的梦想。
除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外,《阿甘正传》还以其精良的制作和感人的音乐成为了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
影片运用细腻的画面和丰富的色彩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环境。
音乐更是成为了影片的灵魂,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贯穿整个故事,并与情节相辅相成,为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一部如《阿甘正传》这样传递积极价值观和温暖人心的电影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激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梦想的启示录。
阿甘正传观后感心理角度
阿甘正传观后感XX心理角度XX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阿甘正传观后感XX心理角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城市的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蓝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向来往的过客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电影《阿甘正传》由此拉开了序幕。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
在学校里,阿甘与金发女孩珍妮相遇,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下面笔者将详细介绍影片中对阿甘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与阿甘之间的感人故事,以此来解剖阿甘的性格品质和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一、阿甘与母亲母亲对于阿甘的影响可以说是谁也无法取代的。
正因为有了那样一个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善待自己和教会阿甘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母亲的不离不弃,悉心教导,低智商的阿甘才得以顺利成长。
可以说影片中阿甘之所以能有如此憨厚的性格却让人觉得如此的真实,母亲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母亲是阿甘心灵上第一个也是最牢固的依靠。
阿甘在离开美国去越南与母亲告别的时候,母子俩坐在房子外边的石头上,轻轻的依偎在一起,最终阿甘还是忍不住在母亲的怀里流下伤心的泪水。
再后来阿甘端着碗站在房间门口看着母亲安详的躺在床上休息时表情,那种略带迷茫和不解的表情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二、阿甘与珍妮珍尼和阿甘是在校车上结识的,而且是在其他所有同学都不愿与阿甘做朋友的时候,珍尼向阿甘伸出了那珍贵的友谊之手,这让阿甘感激不尽,也从此开始了他们两人的友谊。
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阿甘受同学的欺负,而且也特意设置在阿甘小时候和长大之后,此外两次都发生在阿甘和珍尼同行的路上,也是两次珍尼冲着阿甘大喊"Run! Run!"而这两次的奔跑都对阿甘都有着重要意义。
生命无常态 ——浅谈电影《阿甘正传》
影片以空中飘荡的白色羽毛开篇,暗喻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1】因此本片与生命这一厚重主题有了密不可分的交集。
影片通过讲述主人公阿甘的一生,透过他的生活遭遇与人生经历,折射出生命的无常这一主题。
一、非线性叙事结构的运用。
《阿甘正传》一片的叙事结构应该从两个层面分析,在大背景下,它是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阿甘坐在公交站台等车去找珍妮,找到珍妮后发生的事情直到影片结束;然而影片大量运用插叙,阿甘在等车过程中以和路人谈话的形式回忆了他的成长历程。
这种多层叙事结构的运用把阿甘的一生讲述的栩栩如生、豪不乏味冗长,并且拉近了主人公与观众的距离,仿佛阿甘在对屏幕外的人们讲述他的一生。
在大量的插叙里面,出现了很多有关美国政治圈的事情,比如美国最早的恐怖组织之一3K党、与种族隔离有关的小石城事件、多位总体被刺、水门事件、越南战争等等,这些时政性的东西插入其中为影片另开一笔,加强了故事内容的多元化,消除了观众的观影疲劳,同时值得关注的是60年代美国的社会现状。
在那种混乱的时代,出现了阿甘这样乐观善良勇敢诚实的人,因此彼此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美国人所向往的精神取向。
二、声画关系的巧妙运用。
说到影片的视听语言笔者从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入手,本片声画关系的运用相当朴实,没有玩弄技巧的痕迹。
首先是片中的音乐,《阿甘正传》以美国式的对白和真实的场景取胜,音乐在其中似乎并不占主导地位,但无论是来自收音机,还是来自电视,无论是角色随口哼唱,还是从舞会上传来,若有若无的音乐总是萦绕在四周,促生着人们因故事情节而产生的种种不同的情绪。
随着影片从一个历史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历史阶段,音乐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闲适的音乐,痛苦的音乐,兴奋的音乐;50年代的音乐,60年代的音乐,70年代的音乐。
【2】故事的核心部分也是音乐,伴随我们成长的是音乐,使我们不断想起老朋友、老地方、老事情的音乐。
心理电影阿甘正传心理学分析
肯定的经验,肯定的思考:心理学电影《阿甘正传》创伤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决定性的要素。
患者有属于自己的安全地带,在那能感到安定;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在细小的事物上得到成就感;和纯真的爱人彼此深爱;在关键时期有理解自己的人默默支持;愉悦且忘我的兴趣爱好;有擅长的运动或者技能;内心有为自己守护的“天使”……这些都可能成为积极的因素,对心理创伤治愈发挥重要作用。
1.转换思维方式,克服创伤“我的成功源于上天赐予的三种恩惠:第一,幼年家境贫寒,我从小就做过擦皮鞋、卖报纸等工作,这样的磨炼让我积累了生存和生活必要的经验;第二,生下来体质弱,使得我不得不加强体育锻炼,坚持下来我便有了持久的健康;第三,我从小没能上学,于是周围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向所有人请教学习,从不懒惰。
”以上是松下幸之助的一段话,他是世界知名企业“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是许多企业家敬仰的“经营之神”。
我们提起日本电器品牌还会想到索尼,索尼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无数赞誉,但实际上索尼在日本国内的评价和受欢迎程度不及松下。
松下雇用的职员将以毕生的付出回报企业,可以说倡导家庭式企业文化也正是从松下幸之助开始的。
松下幸之助出身于贫苦家庭,小学也没有读完,但最终成为世人公认的成功企业家。
正如他所说:“我贫穷所以努力工作,这样才能成为有钱人。
因为我没怎么上学,于是我用一生来认真学习。
”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转换思维方式”,把弱势转化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条件,这样挡在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转变为自我提升的基石。
松下幸之助从不消极地面对现实的困难,而是在逆境中找寻有助于发展的原动力。
在心理创伤治愈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自我肯定的思维方式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下面我们跟着电影深入了解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2.你可以的,跑啊《阿甘正传》在1995年的电影界可谓风光无限,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更是大获全胜,一举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六项大奖。
电影《阿甘正传》心理学分析
智商IQ与《阿甘正传》(鸣谢)摘自《恍惚的世界》智力是指个体的精神作用各个方面的有效性,并特指人的理解能力、学习与回忆能力以及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现在,智力水平一般是通过智力测定来评估的。
智力测定属于心理测定中的能力测定,心理测定是衡量个体间差异的一种方法,通过评估个体的反应来预测或着决定其将来的行为,能力测定衡量的是个体的语言或操作技能,其标准是普通人的平均水平。
美国喜剧电影《阿甘正传》也对此进行了探索。
在此之前,电影从未表现过像阿甘这样的人,即使有,也可能落入俗套,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主人公阿甘是个很正直的人,智商只有75,他在50-80年代这动荡的三十年中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
他在这些变迁中得以幸存下来,而他用来保护自己的只有诚实和正派。
然而影片并非是关于弱智者情暖人心之类的故事。
这种分类实在太局限,容不下《阿甘正传》这样的巨片。
它更像是通过一个不那么愤世嫉俗的实事求是者的眼光对我们时代所进行的反思。
阿甘的心理、行为表现恰到好处。
阿甘头脑简单,但脾气很好,他在佐治亚州萨凡纳的一个公共汽车站等车时,乐意将自己的故事告诉每个想听的人。
阿甘40年代生于亚拉巴马的格林堡,智商低下。
当别人骂他愚蠢时,母亲就对他说:“愚蠢人就是要干愚蠢事。
”人学第一天,阿甘与珍妮交上了朋友,使珍妮得以暂时逃避她父亲对她的肉体和性虐待。
一天,当地流氓向阿甘扔石头,珍妮叫阿甘快逃,阿甘脱下护腿,飞一样逃走了。
几年后,飞毛腿阿甘加入橄榄球队,并得到体育奖学金进了大学。
这种笑话以后不断重演,在他一生中经常带给他好运气。
阿甘成为全美橄榄球明星,在白宫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阿甘入伍后成为模范士兵。
他是黑人布巴最好的朋友,布巴也来自南方,智力低下,但心肠很好,他梦想拥有一条捕虾船。
他们一起去了越南,成了丹恩中尉的手下。
在部队医院养伤时,阿甘学会了打乒乓球。
回国后,他教医院中其他退伍士兵打乒乓球以鼓舞士气。
阿甘正传观后感心理角度
阿甘正传观后感心理角度阿甘正传观后感XX心理角度XX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阿甘正传观后感XX心理角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城市的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蓝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向来往的过客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电影《阿甘正传》由此拉开了序幕。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
在学校里,阿甘与金发女孩珍妮相遇,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下面笔者将详细介绍影片中对阿甘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与阿甘之间的感人故事,以此来解剖阿甘的性格品质和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一、阿甘与母亲母亲对于阿甘的影响可以说是谁也无法取代的。
正因为有了那样一个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善待自己和教会阿甘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母亲的不离不弃,悉心教导,低智商的阿甘才得以顺利成长。
可以说影片中阿甘之所以能有如此憨厚的性格却让人觉得如此的真实,母亲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母亲是阿甘心灵上第一个也是最牢固的依靠。
阿甘在离开美国去越南与母亲告别的时候,母子俩坐在房子外边的石头上,轻轻的依偎在一起,最终阿甘还是忍不住在母亲的怀里流下伤心的泪水。
再后来阿甘端着碗站在房间门口看着母亲安详的躺在床上休息时表情,那种略带迷茫和不解的表情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二、阿甘与珍妮珍尼和阿甘是在校车上结识的,而且是在其他所有同学都不愿与阿甘做朋友的时候,珍尼向阿甘伸出了那珍贵的友谊之手,这让阿甘感激不尽,也从此开始了他们两人的友谊。
心理电影阿甘正传心理学分析(2)
肯定的经验,肯定的思考:心理学电影《阿甘正传》创伤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决定性的要素。
患者有属于自己的安全地带,在那能感到安定;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在细小的事物上得到成就感;和纯真的爱人彼此深爱;在关键时期有理解自己的人默默支持;愉悦且忘我的兴趣爱好;有擅长的运动或者技能;内心有为自己守护的“天使”……这些都可能成为积极的因素,对心理创伤治愈发挥重要作用。
1.转换思维方式,克服创伤“我的成功源于上天赐予的三种恩惠:第一,幼年家境贫寒,我从小就做过擦皮鞋、卖报纸等工作,这样的磨炼让我积累了生存和生活必要的经验;第二,生下来体质弱,使得我不得不加强体育锻炼,坚持下来我便有了持久的健康;第三,我从小没能上学,于是周围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向所有人请教学习,从不懒惰。
”以上是松下幸之助的一段话,他是世界知名企业“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是许多企业家敬仰的“经营之神”。
我们提起日本电器品牌还会想到索尼,索尼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无数赞誉,但实际上索尼在日本国内的评价和受欢迎程度不及松下。
松下雇用的职员将以毕生的付出回报企业,可以说倡导家庭式企业文化也正是从松下幸之助开始的。
松下幸之助出身于贫苦家庭,小学也没有读完,但最终成为世人公认的成功企业家。
正如他所说:“我贫穷所以努力工作,这样才能成为有钱人。
因为我没怎么上学,于是我用一生来认真学习。
”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转换思维方式”,把弱势转化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条件,这样挡在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转变为自我提升的基石。
松下幸之助从不消极地面对现实的困难,而是在逆境中找寻有助于发展的原动力。
在心理创伤治愈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自我肯定的思维方式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下面我们跟着电影深入了解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精选】对电影《阿甘正传》经典之处及“反智”现象的探究
对电影《阿甘正传》的经典之处及“反智”现象的探究对电影《阿甘正传》的经典之处及“反智”现象的探究研究小组成员:指导导老师:摘要我们的课题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影《阿甘正传》经典之处的探究,第二部分是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反智”现象的探究。
电影《阿甘正传》获得了1995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一系列荣誉。
如今,它被公认为“反智电影”的代表作,更是通过阿甘这个小人物的塑造,展现了美国几十年的历史。
影片没有过多华丽的场面,而是通过对人物塑造、情节叙述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思考。
对于“反智”,我们认为首先没有必要反对高智商,而是应该给高智商的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接着,我们也意识到是当代高速、信息化的社会造成部分人对传统美德的忽视这个问题的出现,致使有人提出“反智”。
最后,我们从政府、社会(网民)、媒体、教育、家庭以及个人各个方面去思考该如何加强当今社会对传统美德的重视。
PartⅠ《阿甘正传》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部电影,现在仍常常被人们以“经典电影”提起,必有它的过人之处。
对于电影的探究,我们主要是通过组员撰写读后感,从人物、情节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赏析。
对于人物,阿甘是整部影片的主角,一个智商75的孩子,通过真诚、单纯、踏实、认真、执着地对人对事,最终取得了许多高智商人都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也是电影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是组员对电影观后感的节选:…阿甘在船上接到妈妈病危的消息,不是马上掉转船头(靠岸),而是直接跳入海中。
也许人们觉得阿甘真傻,可我觉得阿甘真的很爱他妈妈,二话不说,他认为最快捷的手段就是行动……在大爱面前,有事行为真的很难以解释……对于情节,阿甘正传通过阿甘这个人物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包括小石城事件、水门事件、肯尼迪与梦露、越南战争、乒乓外交等二十多个美国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也是人们学习了解历史的一个好的学习影片。
对于艺术手法,影片前后那飘飞的羽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肯定的经验,肯定的思考:心理学电影《阿甘正传》创伤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决定性的要素。
患者有属于自己的安全地带,在那能感到安定;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在细小的事物上得到成就感;和纯真的爱人彼此深爱;在关键时期有理解自己的人默默支持;愉悦且忘我的兴趣爱好;有擅长的运动或者技能;内心有为自己守护的“天使”……这些都可能成为积极的因素,对心理创伤治愈发挥重要作用。
1.转换思维方式,克服创伤“我的成功源于上天赐予的三种恩惠:第一,幼年家境贫寒,我从小就做过擦皮鞋、卖报纸等工作,这样的磨炼让我积累了生存和生活必要的经验;第二,生下来体质弱,使得我不得不加强体育锻炼,坚持下来我便有了持久的健康;第三,我从小没能上学,于是周围所有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向所有人请教学习,从不懒惰。
”以上是松下幸之助的一段话,他是世界知名企业“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是许多企业家敬仰的“经营之神”。
我们提起日本电器品牌还会想到索尼,索尼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无数赞誉,但实际上索尼在日本国内的评价和受欢迎程度不及松下。
松下雇用的职员将以毕生的付出回报企业,可以说倡导家庭式企业文化也正是从松下幸之助开始的。
松下幸之助出身于贫苦家庭,小学也没有读完,但最终成为世人公认的成功企业家。
正如他所说:“我贫穷所以努力工作,这样才能成为有钱人。
因为我没怎么上学,于是我用一生来认真学习。
”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转换思维方式”,把弱势转化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条件,这样挡在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转变为自我提升的基石。
松下幸之助从不消极地面对现实的困难,而是在逆境中找寻有助于发展的原动力。
在心理创伤治愈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自我肯定的思维方式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下面我们跟着电影深入了解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2.你可以的,跑啊《阿甘正传》在1995年的电影界可谓风光无限,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更是大获全胜,一举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六项大奖。
电影贯穿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历史背景,披头士和约翰·列侬、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尼克松、肯尼迪等历史人物在电影里登场,让影片生动感人。
电影上映之后,全世界刮起了一阵模仿阿甘长跑的热潮,一时间“阿甘综合征”席卷全球。
这部电影可以看做励志片、爱情片,其中也蕴涵着很多故事能解释人生中的心理创伤。
影片的三位主人公福雷斯特·甘普(汤姆·汉克斯饰),他的女朋友珍妮(罗宾·莱特·潘饰),还有丹中尉(加里·辛尼斯饰)都是经历过创伤的人。
他们有怎样的心理创伤?又是怎样克服心理创伤的呢?阿甘智力低下(测试智商只有75),腿脚也不麻利,因此从小受到同学的孤立和侮辱。
阿甘上了校车,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第一个允许他坐在旁边的人是珍妮。
淘气的男孩们喜欢追打阿甘,阿甘为了躲避只有拼了命地奔跑。
阿甘幼年生活中面临很多问题,但幸运的是母亲(莎莉·菲尔德饰)总在身边给他爱和信任,而珍妮也总是形影不离,这两个人成为阿甘幼年生活里最重要的支柱。
阿甘被同学戏弄的时候,珍妮大声地喊着:“你行的,快跑啊!”阿甘奋力地奔跑,腿上的矫正器一一散落,阿甘摆脱了束缚自己的枷锁。
上天让阿甘出生就有缺陷,但也赋予了他如风般快速奔跑的能力。
智力虽然低下,但凭借着快速奔跑的能力被橄榄球队选中进入大学。
“比起努力完善不足的方面,应该将精力放在开发潜在的优势”,这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核心原理,在阿甘身上得到全面的体现。
3.通过爱情和运动克服创伤电影中,阿甘后来入伍参加越南战争,当他登上部队的大巴,还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坐。
这场景似曾相识,小学的校车上也是如此。
幸运的是黑人穷小子布巴要阿甘坐在旁边,两个人很快成为了如影随形的好友。
布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渔船船长,开着船去捕虾,他向阿甘许诺日后他当船长一定让阿甘当副手。
但是战争残酷,布巴在战斗中牺牲,阿甘也受了轻伤。
退伍之后阿甘为了完成好友的心愿,买下了渔船出海打虾,阿甘是捕虾的新手,撒下去的网打上来的只有垃圾。
如果换成别人也许会极度失望,中途放弃,但阿甘执著地坚持下去。
暴风雨袭来,其他的渔船都回港躲避,而阿甘在怒海波涛之中幸运地打上了满满一船虾,获得丰收。
无论环境怎样艰苦,时机如何困难,阿甘在挫折和痛苦面前不彷徨不放弃地坚持做一件事,并得到回报。
阿甘的执著弥补了天生的缺陷,让他克服了孤独,克服了失去好友的痛苦。
他从不停留在过去的痛苦中,而是投入现在的每一件事中,他打虾、奔跑,甚至来到中国打乒乓球……执著的生活态度是克服心理创伤的重要心态。
阿甘再次面临危机,这一次是从小到大支持自己的母亲去世,同时他千辛万苦才得以重逢的珍妮再一次离开,没了音讯。
阿甘陷入了只身一人的孤独之中,为了战胜失去和孤独,阿甘选择了奔跑,这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阿甘没有目的地,只是强烈的意愿让他开始了奔跑。
有规律的运动,比如跑步、登山、散步、瑜伽、体操等都有助于克服心理创伤的孤独感,都是非常有效的个人调节方法。
跑步让人大汗淋漓,散步让人心境平和,有些时候这些运动比抗抑郁的药物更有效。
跑步这项运动可以使精神集中,帮助创伤患者从否定的残念中摆脱出来。
通过运动,身体释放能量,变得更加活跃有力量。
身心合一,精神上也会得到稳定和安宁。
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影响的,可以彼此积极地调节。
所以有些心理医生认为,吃好睡好加强运动,达到身体健康强壮是心理疾病治疗的第一步。
4.乱伦心理创伤珍妮是阿甘青梅竹马的好友,也是他的恋人,从电影中我们可以推测她幼年经历过心理创伤。
珍妮小时候聪明伶俐,是智力、身体都正常的女孩,但是她内心的伤痕比阿甘还要严重。
电影中没有介绍她的母亲,感觉上像是很早就去世了,珍妮和酗酒的父亲一起生活。
“珍妮的爸爸非常爱珍妮,他的身体好像随时都能接触珍妮……”阿甘回忆的话语里暗示了珍妮小时候可能受到父亲的性虐待。
电影前半部里珍妮为了躲避醉酒的父亲,和阿甘躲到树林里,闭着眼睛祈祷的样子让人怜爱。
幼年的珍妮随时从睡梦中醒来,跑去阿甘家睡在阿甘旁边,这也可以理解为珍妮是逃脱父亲的虐待。
后来珍妮离开了父亲,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幼年的创伤使她不能完全正常地生活。
长大后她为了战胜内心的痛苦,把自己沉浸于音乐中,她参加演出,参加反战运动,过着嬉皮士的流浪生活。
但是早年心理创伤的苦痛和空虚如影随形,珍妮用酒精、毒品和性来排遣抑郁,甚至有时她绝望得想要自杀。
虽然珍妮和阿甘后来重逢,但是不安定的灵魂感觉不到阿甘对她的不舍不弃。
最后珍妮患上了绝症(电影中没有直接交代,但暗示可能是艾滋病,这也算是珍妮彷徨生活留下的后遗症),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
珍妮为阿甘生下一女,也和阿甘完婚,最后在爱人的怀抱中平静地离开人世。
珍妮的生命中的不幸是早年心理创伤后遗症束缚了她的一生,幸运的是阿甘一直用最纯洁的爱保护着她。
电影的后半部分,有一场,珍妮看到曾经居住的房子俨如废墟,她向房子投掷石块并呜咽地喊着:“怎么能那样!”这些都是她表达对父亲憎恶的举动。
珍妮死后,阿甘用推土机铲平了给爱人留下创伤记忆的房屋,他希望以此象征爱人内心创伤的消除。
5.帮助克服创伤的知己丹中尉(演员加里·辛尼斯还出演过连续剧《犯罪现场调查》为观众熟知)在战场上失去了战友和双腿,是典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
与阿甘不同的是,丹中尉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自责于部下牺牲而自己活下来的现实,而失去双腿更是人生的巨大挫折。
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战死沙场,但却戏剧般地被阿甘救了一命,留下残疾的身体。
丹中尉宁愿光荣地战死也不想如现在卑*地苟活于世,他心里甚至有些恨阿甘救了自己。
其实丹中尉恨的不是阿甘,而是带着自责和挫折生活的现实。
回到国内以后,丹中尉悲观地活着,沉溺于酒精、毒品和性(珍妮也是如此,为了排遣心理创伤的苦痛,很多人选择了沉溺的方式)。
但是幸运的是,丹中尉又重逢阿甘,他的创伤得以恢复。
一开始丹中尉对阿甘也有抵触的情绪,但他看到阿甘的真诚,遂决定和阿甘一起出海捕虾。
在渔船遭遇暴风雨的时候,丹中尉毫无顾忌地爬上高高的桅杆,向天空呼喊,向冰冷的世界展示自己对死亡的无畏。
而意外的是两个人最后不仅毫发无损,平安无事,还得到了上天的馈赠——满满一船虾。
打渔获得丰收,和阿甘愉快地相处,这让丹中尉重新感到生活的幸福,他原谅自己并接受了现实。
丹中尉意识到自己应该像阿甘一样,对世界不抱怨,对自己不放弃,努力地生活。
之后丹中尉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投资计算机公司大赚一笔,配上了假肢,得到美满的婚姻。
丹中尉从低谷走出来是因为阿甘的帮助,和积极向上的朋友在一起他自然地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6.人生是个甜蜜的巧克力盒子?这个世界是堆满惨痛的垃圾桶,还是装满甜蜜的巧克力盒子?就像在影片的最后阿甘感悟到的那样,人生当然饱含着喜怒哀乐。
但是饱受创伤折磨的人,往往会绝望地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像是收集各种不幸的垃圾桶。
然而更悲哀的是生命中有多少幸福的经历,却被消极的眼睛视而不见。
生命中有多少好事、开心的事,多少笑容、幸福、成就感,和爱人分享的纪念,归属感……即使是再不幸的人生,其实也有着许多幸福的瞬间,只是被绝望和消极的心忽略了。
意识不到这些幸福,我们只能背向幸福渐行渐远,否定的想法和感情成为了习惯。
这样下去创伤不会自己恢复,而不利的影响却与日俱增。
幼年经历的肯定事件很难被回想起来。
这对幼年经受过心理创伤的人来说更困难,他们总是把生活全盘否定,认为自己的生命中没有半点值得肯定的。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自我反问,真是这样吗?人生就只是一个垃圾桶吗?这时候需要的是肯定的想法,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盏灯找到肯定的记忆。
让自己的神经回路活跃起来的好办法有深呼吸、冥想、散步、唱歌、跑步、演奏乐器等。
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干的事,只要是能感到内心平和,获得休息,汲取力量的。
如果找到了肯定的记忆,一定要鲜明地呈现出来,用心去体会那个瞬间。
这个时候请把身体感觉、声音、气味、体温、视觉、感情等所有感觉机能调动起来,通过这样反复地练习,肯定的思维将帮你得到克服心理创伤的力量。
就像《阿甘正传》这样一部温暖人心的电影,看完之后我们得到新的希望,这不就是一段肯定的经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