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1课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第1课 初识计算机 教学设计

第1课初识计算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2学情分析三上年级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初识电脑》,学生对电脑还不大熟悉。
3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和正确用手握鼠标。
4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是什么课呀?(这节是《信息技术》课,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电脑课。
) (二)、电脑的组成同学们,我们知道电脑吗?(电脑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三)、电脑是由哪些硬件组成?学生对电脑的硬件组成不熟悉,可能会说显示器、键盘、鼠标等,教师可以简单提示一下。
(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机箱,电源,散热器,网卡,声卡,光驱,显示器,鼠标,键盘等。
其中网卡,声卡一般是使用主板上集成的,不用另外买;当然也有独立的。
) (四)、我们看到的电脑是由哪些大的部件组成?1、老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等部件,还提示笔记本电脑。
2、它们各起什么作用?(这一点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讲得出来)(五)、怎样起动电脑?(按一下电源开关就能开机)(六)、怎样是关机呀?点击“开始”会弹出“关闭计算机”,再选择里面的“关机”就能自动关机。
对于电脑的关机,老师要给学生强调,不能用手直接按开机的电源开关按键来关机。
(七)、手怎样握鼠标?告诉学生鼠标上有左键右键和中间的滚轮,食指点左键,中指点右键,用滚轮时也用食指;告诉学生目标确定时单击左键、选择目标时单击右键。
(八)、电脑的桌面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电脑的桌面图标。
(九)、为什么要学《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课只是上电脑玩游戏吗?2、我们为什么要上《信息技术》课?为了使我们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拥有信息的多少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准确地鉴别信息、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
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上信息技术课(学习信息技术就是让我们学会更好地去获得信息,筛选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对其加以整理利用,最后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2024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资源•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目录•评价方式与标准•课后作业与辅导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不同形式的信息。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如搜索引擎、电子邮箱、办公软件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与资源教材分析与选择教材内容教材版本分析教材内容,明确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为教学设计提供基础。
教材特点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教学软件030201辅助教学资源推荐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示例日常生活介绍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便捷性。
学习领域展示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应用,如在线教育、数字图书馆等,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工作领域介绍信息技术在工作领域的应用,如办公自动化、远程协作等,拓展学生的职业视野。
跨学科知识融合点在信息技术中应用数学概念和算法,如数据加密、图像处理等。
理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的关系,如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网络通信的物理层等。
探索信息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化学信息学等。
了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如生物信息学、基因编辑等。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学生起点能力评估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01分析学生技能水平02识别学生学习需求031 2 3针对不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关注特殊需求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学习风格及需求差异考虑采用分类指导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问题,采用个别指导、小组指导、全班指导等不同的指导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
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2024)

2024/1/30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学生应掌握信息的定义、特征,理解信息在日常 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了解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
ABCD
2024/1/30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
学生应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及在生活 、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 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 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 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9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
办公自动化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办公过 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办公 效率和质量。
医疗卫生信息化
辅助资源
除了主教材外,还将利用网络资 源、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 ,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
果。
教材选用原则
在选用教材时,注重教材的科学 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力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
2024/1/30
6
0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网络拓扑结构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和网状型。
16
互联网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4/1/30
互联网起源
01
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的网络研究项目。
互联网发展阶段
02
互联网经历了从ARPANET到Internet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
第1课认识计算机 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B版

课题
认识计算机
单元
一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能从观察中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的事实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以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意识。
教师归纳:信息:以文字、符号、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形式出现。
凡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属于信息。
计算机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工具。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二、计算机的组成:
通过自学教材第2页,看看那些是日常生活中见过的。
教师巡视
教师讲解并总结,列出要点
一台计算机硬件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等部分组成。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要,还配有其他的外部设备,如:音箱、打印机、扫描仪、话筒、摄像头等。
三、计算机的发展
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计算机?
教师出示PPT课件,放各种计算机类型的图片(笔记本、台式计算机、掌上电脑.....)。
四、计算机的应用
通过自学教材第4页,想想那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并总结
计算机主要用于学习,娱乐,网络交流,银行自主柜员机等,用途很广泛。
五、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学生总结
计算机给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
板书
认识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的一般组成
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
重点
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难点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

一)启动“画图”软件
1、启动“画图”软件
单击桌面左下角“开始”按钮,挨次选择“程序”——“附件”——“画图”
2、认识窗口的组成
绘图区:是我们画图的一块“画布”
工具箱:我们可以从中取出各种不同的绘图工具来画图。颜料盒:供我们在画图中选择前景色和背景色。
3、选择画纸大小
当鼠标指针放在画纸边上的蓝色控制点上时,指针变成了双箭头形,这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画纸就会变大或者缩小。
2)在“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单位,填写需要的宽度、高度值。
3)单击“确定”按钮。
第6课漂亮的鱼——“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临摹《漂亮的鱼》,学会“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掌握用“曲线”工具画鱼的两种不同方法,并了解其他绘图软件,自己尝试用“直线”和“曲线”工具独立完成自创作品。
二、讲授新课
一)信息技术就在你身边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处处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学校里、家里、银行里、航空航天领域、军事领域……
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贴心——体形越来越小,使用越来越方便
1)聪明的“卡片”
①能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②智能卡在手机中的应用。
③用智能卡帮我们缴电费、煤气费和水费。
2、双击7个纸牌叠中最上面的A,将其移到屏幕右上角的空位中,然后挪移其它可移的牌。
3、当所有的牌都无法挪移时,可以单击左上角的纸牌的背面,开始翻牌。
四)关闭“纸牌”游戏
1、打开“纸牌”窗口中的“游戏”下拉菜单。
2、单击该下拉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一)计算机软件
软件是指运行在计算机中的程序和数据,计算机软件根据作用的不同普通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推开智慧门——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

《推开智慧门——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一)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清华版(2012)【教材分析】首先,该教材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其内容设计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的普遍存在,以及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此外,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包括认识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和应用信息。
最终,学生能够感受到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并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根据皮亚杰的构建理论,该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法、分组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
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促进他们的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
对于教学过程,教材首先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以新学期的变化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新信息。
接着,通过欣赏大自然的信息,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的存在。
随后,教材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并通过展示图片,强调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推开智慧门——信息和信息技术》这本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且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的价值。
学生能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信息概念。
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和深远影响。
第1课 寻找信息科技 _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科技义务教育版(2024)

课题寻找信息科技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三年级第一单元《开启信息生活》的第1 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信息科技应用和发现身边的数字设备,感受信息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便利。
通过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信息科技的概念和应用,认识一些常用的数字设备,并能说出它们的用途。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信息科技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体验,例如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玩游戏、看视频等。
但他们对信息科技的概念和应用范围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对数字设备的种类和功能了解也比较有限。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信息科技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信息科技应用场景。
➢认识常用的数字设备,知道它们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初步了解信息科技的相关技术,如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体验和实践,提高学生对数字设备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寻找身边的信息科技应用,感受信息科技带来的变化。
认识常用的数字设备,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数字设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视频导入(5min)1.欣赏视频,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未来科技生活的视频,展示信息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提问学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信息科技应用?你觉得这些应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1、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2、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视频中信息科技应用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科技的应用,初步感受信息科技带来的变化。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1课上网查找资料》粤教版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1课上网查找资料》粤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1课上网查找资料》是粤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还局限于玩游戏、看视频等娱乐活动,很少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辅助学习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搜索引擎的选用和操作。
2.难点: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技巧,如何准确查找所需资料。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室内的计算机全部连接互联网,确保网络畅通。
2.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引导学生查找。
3.设计好教学任务和活动,准备好相应的指导语和评价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查找任务。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掌握基本查找技巧。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三起)(2001)【教材分析】《信息和信息技术》作为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起着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的作用。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信息的概念、特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范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信息的特性:介绍信息的共享性、时效性、依附性和价值性等基本特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
3. 信息技术的定义:解释信息技术的含义,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
4. 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教材结构清晰,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信息技术的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含义,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实例。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态度。
培养学生信息道德意识,学会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三、教材特色与亮点本课的教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贴近生活实际:教材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注重实践操作:教材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乐趣。
3. 启发思维:教材中设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带目录)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带目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1课初识“画图”软件(2课时)活动任务小朋友,春、夏、秋、冬四季过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呢?拿起手中的“画笔”,我们来描绘她们吧!1.熟悉画图窗口的基本组成,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探究画图工具箱中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3.根据自己的印象,给春、夏、秋、冬四季图画填充颜色。
整理记忆:春、夏、秋、冬四季给我们的印象。
一、打开画图窗口打开画图窗口就是启动“画图”软件。
如果在*****桌面上把“图画”设定为快捷方式,在“桌面”上双击画图快捷方式图标就可以直接打开“画图”窗口。
二、认识“画图”窗口用我们自己的话描述“画图”窗口各部分的作用(每填写一条可以得到一颗星)。
三、设置“画纸”属性动手绘画之前,一般先要设置“画纸”的颜色和大小。
在“画纸”的右下角及它的两条边上,都有蓝色的控制点。
当鼠标指针移到这些点时,指针变为“双向箭头”,这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就可以改变“画纸”的大小。
当“画纸”大于窗口时,窗口内只能显示一部分画面,如果要看其他部分,可以利用滚动条移动“画纸”。
四、用画图工具画图1.尝试用画图工具箱里的各种图形工具画图。
2.用画图工具箱里的填充工具,给春、夏、秋、冬四季图画填充颜色。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如果在一个有缺口的区域内使用填充工具,颜料会“流”到外面,可以使用“编辑”菜单中的“撤消”命令或按“CTRI+Z”键,取消填充的颜色,把缺口补好后,再为图形填色。
有时图形的缺口较小,看不清楚,可以用放大工具把图放大后进行修改。
3.要下课了,怎样关闭画图软件呢?在学习过程中,你做到了以下几点吗?每做到一点就可以得到一颗星。
第2课美丽的家园(2课时)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图像。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画图程序中铅笔、曲线、喷枪、油漆桶、文字等工具的使用,并能综合利用这些工具。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了解校园,热爱家园。
教学重难点:画图中各工具的使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前面已经学习了信息的四种基本表现形式:图形、文字、声音和和图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2、初步认识“资源管理器”;3、掌握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软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干什么?有的时候,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的快捷方式会被不小心删掉,同学们就不会打开这个游戏了,通过学习“查找文件”,你就会自己来找游戏了。
二、教学新课(一)介绍文件和文件夹。
电脑中的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的,根据信息的不同,文件图标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见文件及对应的图标。
(图示)练习:说出下列文件分别是什么类型文件。
文件名有点像外国人的名字,格式是“名。
姓”。
他们的“名”叫主文件名,“姓”叫“扩展名。
不同类型的文件,他们的扩展名也不一样。
(结合图介绍)文件的名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等构成。
(结合图介绍)我们根据需要,可以将文件放在文件夹中(图示文件夹),在文件夹中,可以有文件和文件夹,但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不能有同名同姓的文件或同名的文件夹。
(二)在“我的电脑”中查找文件。
1、怎样打开“我的。
电脑”?2、我们可以打开某个盘,来查看文件信息。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图标的排列顺序。
3、如果再打开某个文件夹,就可以查看该文件夹的文件信息。
练习:(1)查看软盘中有那些类型文件?文件夹中有什么类型文件?(2)打开C盘,看有没有five.exe文件。
(三)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1、教学怎样打开“资源管理器”。
(师示范)2、它与“我的电脑”窗口有什么不同?重点介绍“所有文件夹”框:选择盘或文件夹,右边框中就会出现内容。
练习:查看D盘的文件夹和文件。
观察:“+”“-”号分别表示什么?我们要看一个文件夹的内容怎么办?练习:找一下C盘的windows文件夹中有没有readme.txt文件。
3、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打开“资源管理器”?看“试一试”。
练习:在D盘的five文件夹下找一个应用程序,然后打开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五年-上册-沈阳出版社-第1 课 创建Word 文档

第1 课创建Word 文档学习目标:1、了解Word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用途2、学会进入和退出Word软件3、掌握在Word中输入添加相同文本4、掌握在Word中输入文本、添加特殊符号、保存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会进入和退出Word软件、怎样在Word中输入添加相同文本、添加特殊符号、保存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一些操作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目前最流行的文字处理软件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 软件中的Word 字处理软件。
使用它,我们不仅可以编辑出精美的文档,还可以在文章中插入表格和图片,制作贺卡、板报、网页呢!慢慢来,本次课,我们就以下面的文档为例,来创建一个Word 文档。
二、新授A、自学思考1、怎样进入和退出Word软件?2、怎样在Word中输入添加相同文本?3、怎样掌握在Word中输入文本、添加特殊符号、保存?B、汇报小结C、教师讲解演示(一)、启动Word ,输入文本方法类似于在写字板里的操作。
(二)、添加特殊符号在上图的文档中,歌曲名称的前后各有一个“★”,这种特殊符号的插入,也是编辑Word文档时经常会用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一步一步操作起来。
①将光标定位在插入位置(歌名的前面),单击“插入”莱单中的““特殊符号”选项;②弹出“插入特殊符号”对话框;③选择要插入的特殊符号“★”,单击“确定”按钮,则“★”就插入到了指定的位置;④用同样的方法,在歌名的后面再插入一个。
(三)、添加相同文本在歌词中多次出现了“(男)”、“(女)”、“(合)”的字样,这些重复的内容,只要输入一次,然后应用“复制”、“粘贴”功能来使其出现在其他位置,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①选中要重复出现的文本“(男)”;②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选项;③移动光标到要重复出现文本的位置,再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选项;④复制的文本同时出现在新位置;⑤应用相同的方法,把“(男)”添加到相应的位置后,再分别复制文本“(女)”、(合)”,将其添加到相应位置;(四)、保存文档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将新建文档以“和谐花园”为名保存起来。
2024年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增加多场景)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增加多场景) 教案: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投影仪和电脑。
2.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给出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如互联网、方式、电脑等。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五、信息处理方法(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传递等。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信息和信息技术。
2.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信息处理方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一、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_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_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知识目标:体会什么是信息,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
了解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
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能借助信息技术用不同形式表现信息,能辨别信息的真伪。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基于本课内容的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如下:重点: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表达难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课堂预设)二次调整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学生喜欢的侦探柯南的形象导入,拉近学生和信息的距离。
通过侦破失物招领的案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因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
(一)寻找失主,引出课题(导入激趣)1.播放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同学们看看认识他吗?(柯南)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位朋友吗?(柯南带着一副黑色眼睛,老师用3D 打印机打印了一副柯南的眼镜准备送给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今天我们就学着柯南来侦破一起案件。
今天早上有位同学在我们校园里捡到这个包(课件),他把包交给了大队辅导员。
根据包里的几样东西,请我们的小侦探们分析一下这个包最有可能是谁的,好吗?2.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样东西口红,分析:包的主人可能是女的这里还有本一年级的数学书,分析:包的主人可能学生、家长、老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一本书,上面写着“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分析:包的主人最有可能是一年级数学女老师3.小结你们真棒,从这三个简单的物品中找到了这么多有用的信息。
(板书信息)谁愿意交流一下,通过查看不同类型信息文件,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出什么是信息。
因为是使用电脑查看文件,所以此处也在潜移默化的渗透最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通过“你还从哪些地方见到过文字信息”、“你还见过哪些安全符号”等问题,培养学通过上面的案件分析,你有什么心得和收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信息无处不在。
第1课 我的信息我做主 教案(南方出版社2019)

第1课我信息我做主
授课人:_________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信息我做主》是《信息获取与鉴别》第篇,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了解不同类型多媒体信息并能运用多媒体信息采集工具获取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整个任务包括使用计算机Windows系统
自带“录音机”采集外界声音信息、使用智能手机采集图片视频等,全面了解
信息媒介和采集信息方法。
拓展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帮助刚接触信息技术学
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性增强,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兴趣,
依赖中求独立,愿意探索和发现新自我,对新事物有着极大兴趣,求知欲强,
竞争心渐强。
针对这种心理特征,采用自主学习、任务驱动相结合教学方法可
以收到良好效果。
同时考虑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信息我做主》作为第一课,是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之前先了解信息知识,用较
为简单和有趣开始吸引学生兴趣,为之后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法建议
本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信息采集,属于“开胃”内容,整个内容是围绕
“如何采集信息”这一任务设计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重
点、难点经过处理之后隐藏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
题来完成任务。
本课是一堂注重实践和操作课程,内容较简单,大部分学生会
有很高学习积极性,总体而言,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不要游离课堂之外,使
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
四、教学设计与过程。
三年级《第1课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教案

物流配送
将商品从卖家配送至买家手中,实现 商品流通。
移动支付
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支付,无需 携带现金或银行卡。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
在线课程
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课程,满足 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互动教学
通过视频通话、在线讨论等方式, 实现师生远程互动。
学习管理
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成绩等信 息,方便学习者自我管理。
解图层、选区等基本概念。
简单图像特效制作
03
教授学生使用滤镜和图层样式等工具制作简单的图像特效,如
光影效果、文字特效等。
编程启蒙:简单编程语言体验
01
编程概念初识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对编程的兴趣。
02
Scratch编程体验
引导学生使用Scratch等图形化编程工具,通过拖拽积木块的方式体验
02
生活中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Chapter
智能家居系统
语音助手
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居设 备,如灯光、窗帘、电视 等。
智能家电
家电设备可连接互联网, 实现远程控制、定时开关 等功能。
安全监控
通过摄像头、烟雾报警器 等设备,实时监控家庭安 全状况。
电子商务与在线支付
网购平台
提供商品浏览、下单、支付一站式服 务,方便消费者购物。
培养孩子网络素养
家长应教育孩子遵守网络规则,合理安排上 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同时,引导孩子利 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探索。
下一步学习计划和资源推荐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 排。
推荐学习资源
向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如优质的网络课程、教育软件、相关书籍等,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信息技术小学课程教案

信息技术小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时代等。
2. 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3. 信息安全:密码设置、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
2. 教学难点:信息安全意识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展示操作演示。
3.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熟悉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
4. 总结: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教授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
5.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技能,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
3. 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和安全意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信息技术小学课程教材》2. 多媒体课件: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设备使用演示等。
3. 教学视频:展示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信息安全案例。
4.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演示。
2. 第二周:实践操作,学生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
3. 第三周: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讲解。
4. 第四周:课堂讨论,信息安全案例分析,总结与回顾。
小学三年级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莫愁湖小学胡燕青■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的第1课,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本身的内涵极其丰富,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旨在让小学生初步感知这一概念,知道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信息现象,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抽象,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他们理解的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的课。
根据学生情况,本节课用一课时完成,帮助学生转变认识,明确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现象,了解信息,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能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初步培养学生选用合适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的意识。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2)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2.教学难点认识信息活动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建构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课件、小游戏、学案■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老师老师的帮助下,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决定从另一个视角去诠释信息活动的过程,即信息—传递—获取。
在导入环节,使用全球通的广告创意,播放第一段视频后,让学生思考在特殊情况下应该怎么做,然后再播放第二段视频,让学生感知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并且知道特殊情况下成功传递信息的重要价值。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全集 六年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全集 (六年级)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置工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和对信息进行猎取、传送、处置的各种技术;3、了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和其实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同学对问题深刻考虑。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打算: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X的教学课件。
2、课前翻开电脑。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信息?你了解吗?〔同学答复〕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同学自身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觉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置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置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法而不是事物自身。
它必需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示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猎取、存储、传送、处置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猎取〞人脑的大局部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猎取。
“2、信息的传送〞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播送——&;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置〞信息处置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
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
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时,教材建议了一个学生讨论活动,该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他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
【教学过程】
一、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
(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
二、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1.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大量的信息。
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翻开报纸,你会读到千奇百怪的新闻;走进课堂,老师会向我们传授很多很多的知识。
信息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有。
2.了解信息技术
师:信息技术就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的总称。
三、了解信息传递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信息传递的实例
师:刚刚上课铃一响,大家就知道要上课了!人行道上的红灯一亮,我们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大家能不能说说看,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获得新知识呢?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作小结)
2.拓展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四、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重要性
师:刚刚老师用电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果老师现在把电脑关了,这些图片我们还能再看一遍吗?
(请学生回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思考)
2.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的技术手段
师: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电脑也可以保存信息,而且还不会忘记信息。
如果你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庆祝会,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你永远记住这样快乐的一天呢?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结)
3.体验多媒体信息的获取途径
(出示数码相机,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数码照相机。
)
师:今天是新学期里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让老师特别难忘。
所以老师要用照相机把同
学们的表现拍下来!
(拍摄同时讲解操作过程)
请个别学生拍摄一些照片,在学生拍摄之前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
师:刚刚老师和同学们拍摄的照片都保存在这个数码相机里,除了用数码相机看这些照片,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照片传送并且保存到电脑上
(演示从计算机上看照片的效果)
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1.制作明信片,引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
师:电脑像人的大脑一样,不仅可以存储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计算,所以人们又把电脑叫做计算机。
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刚才拍下的照片做成明信片。
(选择一张学生最多的照片,打开powerpoint插入照片并添加文字和声音)
2.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其他应用
师:计算机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的工具,除了制作明信片、贺卡,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想看,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些传递、获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知道了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下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计算机,与计算机一起交朋友!
补充资料
通信技术的发展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
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现代,人们充分利用电话、电报、广播、电视、传真、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等选进技术传递信息。
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很快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并把本地的情况及时传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传递的信息又多、又快、又准。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