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案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案例利用搜索引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张宏一、教学设计1.教学需要分析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管理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联系当前中学生的实际,虽然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一个很新鲜的内容,但是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如何,是否符合信息素养的要求还不甚清楚。
为此,我在高一年级四个班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见右图。
调查发现,66%的学生经常上网搜索信息,但其中69%的学生上网搜索信息的目的却是娱乐。
这里揭示了两个问题:其一,虽然有93%的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过信息,但他们是否真正地掌握了搜索信息的方法却不得而知;其二,应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与学习有关信息的兴趣、意识和习惯。
从第一个问题入手,通过提问发现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思考过“搜索技巧”。
怎样让学生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呢?为此,我设计了“搜索技巧”这样一个任务,提高学生有效搜索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与其他学科有关的内容,促进学科内容的学习,培养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1)掌握搜索信息过程中的常用搜索技巧;(2)发现和解决在搜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各自的搜索经验;比较不同搜索方法的搜索效果和搜索技巧,评价各个搜索引擎的优劣;(3)认识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利用搜索工具支持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师:上一节课,我们在四个班级做了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同学们利用因特网的现状。
(屏幕转播调查结果图)师:我还问过大家是否思考过“搜索技巧”,结果绝大部分同学回答说没有。
这与我们调查中93%的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过信息是不是有一点名不符实了?学生七嘴八舌谈论“‘名’、‘实’是否相符”的问题。
师:好!这节课,我们通过完成一些任务,使同学们认清“搜索技巧”的真面目,认识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能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 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文件操作等;2. 了解各种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如字处理、图片处理、网络等;3. 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4.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和创新,并培养信息技术创新意识。
二.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如下:1. 计算机基本操作- 计算机硬件及配件的认识- 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认识- 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的研究2. 计算机软件应用- 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网络应用基础知识的研究3. 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模板三.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法”、“互动式教学法”、“课外实践和任务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 教学评价本课程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课外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
五. 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主要教学资源包括:- 计算机硬件,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 计算机软件,如字处理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
六. 参考文献1. 《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2011版)》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3. 《教师用电脑全攻略》。
小学信息技术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分层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一、思路概述本次设计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水平组别,并针对不同组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分层设计1.初级组别(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教学活动:-观看动画视频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分发鼠标和键盘模型给学生实际操作,教授鼠标的使用方法和键盘上的基本按键;-导师和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小游戏,巩固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技能。
2.中级组别(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活动:-分发一些素材图片给学生进行练习,如给图片加框、添加文字等;3.高级组别(针对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教学目标: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并了解网页设计原则。
教学活动:-介绍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页面布局、颜色搭配等;-教授使用网页设计软件制作简单的网页,包括文字、图片和链接的插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个人网页或课题网页。
三、教学资源与评价1.教学资源:-动画视频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鼠标和键盘模型;-素材图片;-网页设计软件。
2.教学评价:四、教学步骤1.制定分层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2.分组并根据组别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水平编写教案。
3.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模型、软件等。
4.实施教学活动,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5.收集学生的作品以及评价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五、思考与展望通过分层设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同时,该设计案例还可以借鉴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一、教案概述课程名称:小学信息技术学段:小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电脑及互联网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电脑基本使用方法;2.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式;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过程1.集体开课(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提醒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
2.前期知识导入(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同时向学生解释电脑的作用和意义。
3.电脑基本操作(3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电脑的开机和关机操作,并逐一解释每个步骤的含义。
然后,教师请学生逐一操作电脑进行开机操作,并向学生反复强调正确的动作和方法。
4.互联网基础知识(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式,并通过图表和实例进行解释。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他们在互联网上的常见用途和应用。
5.电脑软件应用(30分钟)6.总结和拓展(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然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脑并记录使用的感受和体会。
三、教学策略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演示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过程和方法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教师鼓励同学们互帮互助,小组活动和集体讨论能够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评估与反思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动作是否正确、是否能熟练掌握电脑的基础操作方法。
2.学生作业评估: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判断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电脑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小图片大作用》1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小图片大作用》邢台市逸夫小学易丽红2010-4-18《小图片大作用》教学设计邢台市逸夫小学易丽红【课前分析】《小图片大作用》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七课中的内容。
第一单元共14课,围绕制作个性报刊进行word软的学习。
本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word文本的编辑和排版以及学会管理和下载网上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来学习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实现图文混排。
本课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有新鲜感的事物最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而本课内容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可操作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同时也为今后学习插入文本框和表格奠定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熟练使用word2000;初步感知图片在文章的作用,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和图片设置格式。
2、过程与方法:体验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学习插入图片的过程,激发学生勇于合作,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和设置图片格式。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用图片美化文章。
【教学方法】本课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熟练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初步认识了word软件。
因此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情境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联系实际生活,创问题情景,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操作发现法、综合对比法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她们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习方式】新课程指明出,有效的信息技术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于重复、模仿,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依据上述教法,确定本课的学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读一读、试一试、议一议、讲一讲、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中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部编版六年级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教学背景1.1 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信息获取、处理、交流和应用的能力。
1.2 学生学情分析部编版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兴趣、动手操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3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网络安全与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巧,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三、教学策略3.1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兴趣、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优秀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2 任务驱动本节课以网络安全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提高自己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网络安全与我》。
4.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完成任务一: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4.3 合作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任务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3.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手机支付、在线购物等,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信息技术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1)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和优势。
4.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网络资源的等。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实践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
5.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2.学生自学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信息素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可能存在掌握程度不一的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案例分析法环节: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搜索引擎是如何帮助我们的吗?比如,我们想了解一个科学现象,或查找某个知识点。
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实用范文】一、教材分析我所教授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26课《月光曲》。
本课时第二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三、教学设计思想: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课14个生字。
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语的教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意,并完成课后第四题的练习。
第二课时围绕课后思考题,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质疑、小组交流、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设计特色: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生分析学生在正式学习本节课程之前,已经学会了部分知识,比方说网页浏览、下载等等,对于互联网络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如何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成为了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比如“小明家里的电器控制系统”。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家用电器的种类和功能,学习如何使用遥控器控制电器的开关,了解电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设计自己家里的电器控制系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游戏相关的案例,比如“编写一个简单的小游戏”。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学习到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到游戏是如何设计和制作出来的。
同时,学生还可以动手编写自己的小游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案例,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案例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科学实验相关的案例,比如“利用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使用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
同时,学生还可以动手操作,设计自己的科学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的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希望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都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案例,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信息技术教案(精选3篇)
信息技术教案(精选3篇)信息技术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显示属性的设置方法。
2、掌握更改Windows桌面背景的方法。
3、掌握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方法。
技能目标1、通过探索设置背景与屏幕保护程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2、通过设置背景与屏幕保护程序,引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探索,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逐步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要教育学生维护好计算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保持微机室电脑的整体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置背景与屏幕保护程序。
难点:通过校园,提供相关信息,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将教师机的桌面设置演示给学生看。
(观察学生们的反应)(2)结合多媒体络教室软件分别用ACDSee看图软件出示几幅桌面背景画。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这些桌面背景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引出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装饰你的“桌面”。
2、合作交流探求方法(1)请会的同学在座位上讲解演示。
(操作方法,步骤:在桌面的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属性。
)(2)全体学生自主探索,尝试练习要求:①改变桌面背景(要求掌握改变桌面背景最基本操作)②“居中”、“平铺”与“拉伸”有什么区别?三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操作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检查讨论结果,让学生们清楚说出“居中”、“平铺”与“拉伸”之间的区别。
(3)教师机桌面展示,引入屏保的学习(大屏幕出现保护程序)屏幕上出现了什么?你希望学习“屏幕保护程序”的哪些知识?小组讨论。
(作用、启动、结束、设置)(4)合作探究,尝试练习要求:①屏幕保护程序定义②屏幕保护程序作用③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小组讨论,代表演示讲解,教师整理总结3、做游戏我这里有一些小纸条,每一张上面写着一个任务,那么下面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来抽,抽到哪种就请你们组的成员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下面大家快抓紧时间去完成你们的任务吧!(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的任务完成得都很出色,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在美化桌面和屏幕保护时,都没有找到很多的素材,是不是?那老师的那些素材又是在哪里找到的呢?(引导学生上教师机上下载素材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并完成页中布置的课外任务,让学生自行设置,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doc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1 •知道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2.教学设计包括:(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3 )教学目标(三维)(4 )教学重点和难点(5 )教学流程图(6 )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7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8 )评价标准(9 )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
3.如何开展教学设计:(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3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语是学生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4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虔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5)教学流程示意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温故知新——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新课讲解一一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实践操作一一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分享交流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效果评价一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拓展提高一一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6) 教学过程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虔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7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山画王里各种各样的画笔工具。
2. 使用画笔工具,写字或画画。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按钮设置,对画笔进行调整。
三、教学过程:(一)问答引入1. 通过前两节课,大家对金山画王大致有了一个了解,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操作。
2.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3. 金山画王里的工具区有几个?4. 金山画王里的图库区分为哪几类素材?5. 金山画王里有哪些画笔工具?(二)自由探索1. 金山画王里面的画笔有很多种。
每种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而且经过细微的`调整,同一种画笔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哦。
2. 大家自由尝试10分钟。
(三)练习1. 出示范画:窗台上的花2. 你会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3. 生自由谈。
4. 老师示范操作:设置笔触、颜色,绘制《窗台上的花》5. 学生练习,时间20分钟。
(四)全班共享。
第2课时为古诗配画1.出示范例《咏鹅》,请学生分析运用画板中什么画笔进行创作。
2.教师示范绘制技巧3.学生练习4.展示学生作品,点评作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二本课标题网络信息检索所需课时1总序第4课时教学目标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了解搜索引擎。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教学难点逻辑运算符的使用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引导问题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掌握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使用主题目录进行检索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路线。
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了解主题目录对因特网资源列表的管理方式。
找到网站登录网页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重点是了解搜索引擎相比主题目录的优势。
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了解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
检索质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指标需要认真把握。
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了解全文检索技术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方案
一、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案例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设计一套信息化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三、案例内容1. 教学内容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选择《电脑基础知识》模块进行教学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4)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5)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2.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实际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协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和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
(2)多媒体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平台: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或展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发布:教师提出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或多媒体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4)协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互评和反思。
(6)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编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编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分享绪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作为信息时代的学生,小学生需要从早期开始接触和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编程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分享一些创新编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
一、编程思维的培养编程思维是指通过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案例一:迷宫游戏设计学生可以设计一个迷宫游戏,通过编写代码控制小人在迷宫中找到出口。
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控制结构和循环语句的使用,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学生需要思考怎样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小人的移动,如何判断小人是否遇到墙壁或者找到出口等。
案例二:计算器程序设计学生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通过输入数字和运算符来实现简单的数学计算。
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算术运算符的使用,并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编程思维。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根据输入的数字和运算符来输出计算结果,以及如何处理错误的输入等。
二、创意性的编程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性的编程项目,引导学生从零开始设计并实现自己的创意作品。
案例三:自动化植物浇水系统学生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化植物浇水系统,通过编写代码控制水泵和传感器,实现对植物的自动浇水。
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编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编写代码来读取传感器数据,并根据数据来控制水泵的状态。
案例四:简单的游戏设计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脑游戏,通过编写代码实现游戏逻辑和玩法。
这个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来共同设计和实现游戏,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最后将所有部分整合到一起。
三、问题解决实践编程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编写代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信息技术分层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部编版五年级信息技术分层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分层作业设计提供优秀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1. 课程背景和目标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研究中的应用,并能灵活运用相关技能。
2. 分层作业设计原则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划分不同的任务难度;- 确保任务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研究积极性。
3. 优秀案例一:创建一个电子贺卡任务要求:- 学生使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创建一个电子贺卡;- 学生需要研究如何在电脑上使用图形编辑软件和音频编辑软件。
分层设计:- 初级任务:学生使用简单的图形编辑软件,在给定模板上修改文字和图片;- 中级任务: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和音频素材,使用图形编辑软件和音频编辑软件创建电子贺卡;- 高级任务: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独特的电子贺卡,并应用更复杂的技术操作。
评估标准:- 初级任务:贺卡中包含修改后的文字和图片,无明显错误;- 中级任务:贺卡中包含自选的图片和音频素材,呈现出较好的美感;- 高级任务:贺卡设计独特,使用技术操作较为复杂,呈现出较高的创意。
4. 优秀案例二:编程小游戏任务要求:- 学生使用编程软件设计和制作一个小游戏;- 学生需要研究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逻辑思维。
分层设计:- 初级任务:学生使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交互小游戏;- 中级任务:学生使用基本的编程语言和逻辑思维,设计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小游戏;- 高级任务: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设计一个更复杂的小游戏,并实现一定的游戏逻辑。
评估标准:- 初级任务:游戏功能完整且有交互,无明显错误;- 中级任务:游戏设计有一定难度,需要解决简单的问题;- 高级任务:游戏具有一定深度和复杂度,实现了较完善的游戏逻辑。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集合1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集合1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画不规则图形》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
本课教材是平面图形操作知识,学习用画图软件画不规则图形的方法,教材中选择了画鱼、画五角星两个实例让学生熟悉曲线工具与多边形工具,感觉较为单薄,不够丰满。
所以我增加了画水滴,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不同画法,增加了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探究活动,再过度到画五角星,让跨越度过大的教材更能适应大部分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软件,对工具箱有一定的了解,能应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画出规则图形,学生已经对画图软件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针对四年级学生好动、好尝试的特点,把本课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主动去质疑、尝试、讨论、归纳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同一种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能用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等构建简单和谐的图形,能灵活应用工具画出形态迥异的图画。
培养学生处理图形的能力,形成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利用画火炬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奥运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曲线工具与多边形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是本课的重点;能灵活使用工具处理图形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多思教学法,把教学内容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在完成任务中“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达到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学习方法:四人小组为学习模块,以小组探究、互帮互学、相互促进、综合汇报,在小组内开展“谁是巧巧手”活动,看谁画得最棒。
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有利于交流,也有利于评价,在小组内开展活动中,得到鼓励的面积也比较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小巧也节省了大量的评价时间。
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汇总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方便的“记事本”——保存文件作者及工作单位正定县回民小学庞静☆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主要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讲解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记事本”软件及保存文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进一步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课让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能够很好的掌握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很好的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设计练习时体现相关的知识点,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掌握。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河大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的第十一课。
在本课中,我们将认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记事本”。
“记事本”是一种即简单又方便的写字工具。
通过本课,同学们不仅可以检验前几课打字练习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记事本”软件的使用学会如何保存文件。
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自主动手实践去完成任务,从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打字方法,对于保存文件应该不是陌生的,所以本课内容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使用“记事本”软件,能利用“记事本”软件输入并保存。
2、理解掌握字符、文件、文件名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记事本”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㈠欣赏儿歌(英文)㈡谈话引入。
二、教授新课,学以致用(一) 启动“记事本”软件。
(二) 输入英文歌词(三)保存儿歌。
(四) 退出“记事本”软件。
三、拓展延伸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会儿咱们一块儿欣赏,完后试试能不能把歌词记住!好听吗?咱们能把歌词记住吗?那就让电脑来帮忙吧!这学期我们一直在用金山打字通练习中英文打字,那我们把歌词记到这里面行吗?下次打开还能不能找到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既简单又方便的写字工具——“记事本”软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沈耘(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高级教师)第一部分关于教学设计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
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3)教学目标(三维)(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8)评价标准( 9)板书设计(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 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语是学生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 5)教学流程示意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温故知新——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新课讲解——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实践操作——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分享交流——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拓展提高——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 6)教学过程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
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 8)评价标准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 9)关于板书板书的用途——提醒学生、突出重点提醒的内容——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2. 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4. 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第二部分关于教学设计案例案例一、《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第 9课《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
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 /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
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1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2 .已有知识技能:(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
( 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
3 .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1)学习图形的“翻转 /旋转”命令。
( 2)学习图形的缩放。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
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
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图形的翻转和旋转教学难点: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学习方法:观察、模仿、合作、交流教学准备:1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2 .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3 .多媒体教学网教学流程图:教学评价设计(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说明: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板书设计: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
案例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
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
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
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
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会”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会”学;(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
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 .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2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
3 .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4 .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1 .学习者情况分析: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习过 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
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
学生应用 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学习目标设计3 .学习与助学:导入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工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组竞赛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操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
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 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1 )如何绘制图形? 2)如何填充颜色 ?3) 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 4)你能移动全图吗?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