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_陈尧

合集下载

何镜堂:“东方之冠”的建筑大师

何镜堂:“东方之冠”的建筑大师

他于 19 年主持设计 的虎 97 门鸦 片战争海 战馆这 座建筑 物 的设计 , 凝聚了他 的历史责任感 和艺 术灵感 。值得一 提的是 他 主持设计的沈阳九 ・ —八纪念馆 方案 , 是一个建筑与环境、 功能与 艺术高度结合 的实例 。 该设计在 19 8年 由沈 阳市工程设计招投 9 标中心组织的全 国竞赛中排名 第 一。 19 ,何镜堂被评选 为 9 4年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 9 9年底 , 19 何 镜堂迎 来 了他 人生 中的另外 个新起 点— — 当选为 中 国工 程 院院士 , 这是华南理工大学第 位中 国工程院院士 。 外 , 此 何 镜堂 还分别 担任 了全 国政 协第 九届 、 第十届委 员 , 有关部 门还 授予他全 国劳 动模范 、 国模范 全 教师等荣誉称号 。 编辑/ 王莎
古代建 筑构件—— 斗拱 映入 眼 是一种精神的传达 , 你可能觉得 帘, 顿时让他 眼前一亮 , 如果将它 它是一个斗拱 , 也可 能觉得它是
作为中国馆的主体结构 , 再好不
过了。

个粮仓 , 但大家都觉得它是中 国的, 希望它能表现 中国蒸蒸 日
伺镜堂院士确定了中国馆的 上 的景象 和人 民 自强不 息 的精 设计理念 “ 中国特色 , 时代精神” 。 神, 从而激发我们 的爱 国主义情 于是 , 一座仿斗拱层叠出挑 感 。何镜堂 院士说 。 的“ 中国器” 很快跃然纸上 。 , 4 5岁起步设计人生 为了评选 的保险起见 , 何镜 “ 我生 活 在 一 个 普 通 的家 堂院士和他设计的 团队 , 又拿 出 庭, 父母都没有高学历 , 我小 时 另外两个创意方案 : 一个来 自江 候受哥哥的影 响也 爱好画画 , 在 南园林 , 另一个则来 自 如意图形。 学校数理化也学得不错 , 老师建 这3 个方案都参加 了评选 。 议我 当建筑师 。 ”何镜堂报考 了 评选竞争极其残酷 。 4 3 4个 华南工学院 ( 后改为华南理工大 设计方案参加竞逐 , 初筛进 10 学) 0 的建筑 系 , 实现了工程师和 名时 , 何镜堂 院士选送 的 3个设 艺术家的双重梦 想。 计方案 ‘ 军覆没” 全 。 我 国实行改革开放后 , 作为 令人没想到的是 , 评审专家 改 革开放 前沿地 区 的广 东省 开 对初选的前 2 个方案都不太满 始 创办深 圳特 区 ,需要 大量人 0 意, 于是将所有参赛方案又重新 才 。1 8 9 3年 5月 , 北京工作 在 筛选一遍 。 了1 0年的何镜堂夫妇应邀调回

栖居岭南,筑梦中华——何镜堂的建筑人生

栖居岭南,筑梦中华——何镜堂的建筑人生

后来 ,他报考 了华南工学院 ( 华南理工大学前身)的 建筑学专业 ,师从我国老一辈著名建筑家夏世 昌。求学期 间,他跟随导师从事了大量 的岭南 园林和公共建筑的调研 工作 。这为他 日后从事 岭南建筑研究奠定 了坚实基础。从
此 。何镜堂便与建筑研究结下 了不解之缘。
大学任教 ,9 2 1 9 年晋升为教授 ,97年被 聘为博士 19
不高 。于是他又 回到班上继续 念书 ,直到 1 6 9 5年硕 士毕 业后留校任教 。可是 后来碰上 “ 文革 ” ,何镜 堂被迫下放 到农村。1 6 9 7年 ,他才被安a 1 l 湖北省设计院。  ̄. 上个世 纪 B 0年代 ,改革开放 的春风 吹暖祖 国大地 ,
作为特区的深圳 ,其发展 日新月异。参观过深圳以后 ,何 镜 堂便 热血 沸 腾 ,意识 到 广东 的机 会 很 多 。于是 1 8 93
生 导 师 。9 3年起 , 19 享受 政 府 特殊 津贴 。0 1 , 20 年 获
国家首届 “ 梁思成建 筑奖” 。其主要作 品有 西汉越 王基博物馆 、 南理 工大学逸夫人 文馆 、 华 上海世博
初出茅庐 ,四十而立
15 9 6年 。何镜堂进校 念书 ,尽 管建筑专业 的学制是
园中国馆 等。 在雨果眼 中,建筑是一部关 于石 头的宏大史
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回广 州后 的第三天 ,深圳科学馆招
标设计方案。何镜 堂全 力以赴 ,把十几年来的热情和国外 的先进理念精髓全用上了。方案送到深圳 ,市政府 当晚就 采用 了。这对于初出茅庐的何镜 堂来说是个巨大的鼓舞 。
从这个项 目开始 ,他就给自己定下 目标 :任何一个重要设
划作 为一个系统工程 。要从整体上把握 ,把城 市设计 、风 景 园林 和建筑设计整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观着眼 于生态 . 提 倡人与 自然 的协调 ,科 技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 “ 三性”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另外,何镜堂院士还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了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和全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介绍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

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

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

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

何镜堂:建筑设计要符合“两观三性”

何镜堂:建筑设计要符合“两观三性”

(标题)何镜堂:建筑设计要符合“两观三性”(来源)广州名人网(简介)何镜堂把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定位为“两观三性”。

“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两观”是指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 5月27日,“中国馆之父”何镜堂应邀参加了中国(余姚)河姆渡国际论坛——世界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国际论坛,该论坛是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幸福城魅力”为主题。

记者就建筑艺术和建筑理念采访了何镜堂院士。

记者:您是一个很有自己个性和思想的建筑师,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何镜堂:我把自己的建筑理论体系定位为“两观三性”。

“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两观”是指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而“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记者: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您对于建筑艺术是怎样理解的?何镜堂:建筑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在考虑建筑艺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功能,实用经济很重要,达到审美与实用的有机统一。

记者: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有哪些关系?何镜堂:建筑艺术与低碳生活是有机的结合。

建筑艺术特性需要与历史、环境、地域、文化等结合,不能为了过于追求艺术而忽略和牺牲它的功能。

如果只讲求建筑艺术的特征,而不顾及低碳节能,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

为艺术而艺术是目前追求建筑艺术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实建筑本身就能实现低碳的目标,一些现代科技在建筑中的过度运用没有必要。

以中国馆为例:“东方之冠”斗拱形象,不仅象征天下粮仓,展示着泱泱大国的风采,实际上还兼顾着冬暖夏凉的环保功能。

这个斗拱层叠架空,冬天时,每天有6个半小时太阳可以照进去,而到了夏天,却一点阳光也进不去,可以减少空调等电器的能耗,增加参观者的舒适度。

何镜堂:用建筑精品记录前进中的中国

何镜堂:用建筑精品记录前进中的中国

何镜堂:用建筑精品记录前进中的中国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1年第14期从兴建虎门海战博物馆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科技馆到惊艳世界的“东方之冠”中国馆,他用2000多个建筑精品生动记录了前进中的中国。

同时,他的人生也与新中国同频进步。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

深圳科学馆,开启事业新征程何镜堂,1938年出生在广东东莞,自幼喜爱绘画,1956年,考入华南工学院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时又因学业优异被推荐为研究生,攻读民用建筑专业。

1973年,何镜堂工作调动,来到首都轻工业部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

他不仅在工作中完成了办公楼、厂区规划的设计任务,还在业余时间参加建筑绘画、小型铁路客站、农村住宅设计等竞赛。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何镜堂心中“捂”了十几年的建筑师激情,也期待着有机会尽情燃烧。

他专程去了一次深圳,看到昔日荒凉的地方正成为繁忙的建筑工地,他感受到了“热土”的含义,内心也跟着沸腾了起来。

1983年,何镜堂带着家人从北京回到母校华南工学院。

回来的第三天,他就接到一个竞赛任务——设计深圳科学馆。

“本来还想去买点儿安家的东西,一听到竞赛,我想‘机会来了’,立刻放下手头其他事情。

”于是,何镜堂和同为建筑师的妻子李绮霞一起工作了20多天,把深圳科学馆的方案和模型作了出来。

“改革开放前沿的速度确实是快。

我的模型中午送到,下午就开始评选,傍晚便通知我中选了。

”在45岁的那年,何镜堂打响了人生第一炮。

何镜堂告诫青年人:“只要肯努力永远都不迟。

”此后的36年,何镜堂先后主持设计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映秀震中纪念地等2000多个建筑精品、200多项重大工程。

这些重大标志性工程见证了包括反法西斯战争、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抗震救灾、“一带一路”等近百年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与时代精神。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何镜堂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何镜堂

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何镜堂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 我常用"二观"、 "三性"来理解建筑创作,即建筑师要有"整体观"和"
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面对各种因素,分清主次.建筑创作首先要突出建筑的整体观,综合优选,
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活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创作要有特色,应在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上下功夫.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地域性本身就包涵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综
合体现,而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建筑师如能充分理解和综合运用"三性",就能创作出精品.
【总页数】2页(P90-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当代建筑名人程泰宁 [J],
2.中国当代建筑名人——曹亮功 [J],
3.中国当代建筑名人——布正伟 [J],
4.澳大利亚会计名人堂:创设与评析——兼及中国会计名人堂建设的借鉴与思考 [J], 许家林;李想;李寒珺;邓越
5.美国会计名人堂:六十年的概览与评析——兼及中国会计名人堂建设的思考 [J], 许家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



晰 作 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建 ! :

。 .
: ? : 砷 , 咖… … ’ :建 : 。 到 是 精 罡 建 锶 归底 时 神 国 : 征 根 ’代 决 i 特 i ; : ; : 嚣 !: : ;i 当 牡会生话方式、文: 价值观念部发 觉 收黧 优秀传统,融[ 并^类建氧z他粮 现 ? ; ::: 今 … : : 化念 观 暖地 域 文化 世 ’ … 。 : : : :: : 辄 职 :
斗 :
舡黼
雠张确晡 黠 黼 酣
帖趣轩 黔 舵虢赫 础 轭纳 呈甜帖 量 蚋醐 柏种啦 精触斛 舢 撤 蝻釉埔稚

加 矬 蕞 _
瓤 卧 轧 嬲舯 雠种 籍体 特 北 删形 依 瓤
黼舱相舡 碱棚 l _ 鲥戢
21 年 1 1 , O2 月 5日 何镜堂院士在 同 大 以 } 济 学 性 文化性 时代性——漫 谈建筑创造” 为题举 # 座 何院 士 畅谈 7自B在建 创造中以“ 筑 两观三性
2和 理墨中华t筑寓化的{ 心 增 奏 中 文明 远流 ,在漫长历史发 进程中 . 华 源 长 成了 懦道 补 的哲学 系以及与之相配的 体 ^台 师法 自 、和 共生、厚德载物 曲价值观 . 蠹 然 谐 其} 观念是 “ 和谐
自 理论基础 的实 体 ,并详细介绍了校园规划厦 践 会

文化博览建筑 、 历史 建 筑保 护与更新三个方面自
t 作 表
和谐观念认 同 世间 物 在保持其独特性、多样一 的基础上建立恰 当 良性 的 相互 关幕.以达到 和
同”的境界.这是中华文 明 各个雇面 的共同文化理{
桩懈 雌 瓣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

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

何镜堂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2012年1月15日,何镜堂院士在同济大学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漫谈建筑创造"为题举办讲座。

何院士畅谈了自己在建筑创造中以"两观三性"为理论基础的实践体会,并详细介绍了校园规划及建筑、文化博览建筑、历史建筑
保护与更新三个方面的代表作品。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何镜堂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G212.2
【相关文献】
1.让建筑与心灵对话——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 [J], 姜范
2.大器晚成谱华章--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馆之父”何镜堂 [J], 黄健;何镜堂
3.建筑一生梦想成就千秋功业--记建筑大师何镜堂院士 [J], 柯宝
4.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何镜堂院士团队走出中国特色建筑创新之路 [J], 路平
5.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新型城镇化中建筑设计创新应采取四大对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镜堂:在建筑殿堂跨越巅峰

何镜堂:在建筑殿堂跨越巅峰

何镜堂:在建筑殿堂跨越巅峰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10(000)019
【摘要】提起何镜堂,很多人是因为世博中国馆而熟知他,他同时也是福建老科
协的成员。

他主持设计了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创造了非凡的社会价值。

【总页数】2页(P62-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让建筑与心灵对话——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 [J], 姜范
2.建筑:人居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具象表达——访世界著名城市设计建筑专家、中
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 [J], 肖景辉;杜凤娇;
3.爱,就给予他辉煌——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 [J],
4.六十岁真正起步的建筑人生——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总建筑师何镜堂 [J], 许晓东;
5.关于建筑设计体系的一点思考基于何镜堂的建筑探索历程 [J], 唐封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艺双馨,筑造精品

德艺双馨,筑造精品

何老师在建筑圈里的朋友很多,口碑也特别好。 何老师建筑创作的视野和高度都达到了相当的水 平,对方向的把握极其准确,充分发挥团体的集 体智慧,并且不拘一格地挖掘青年建筑师的潜力。 带好一个团队与做好一个建筑有些相似。何老师 之所以能在建筑行业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和成就,
社会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建筑创作的 品质,何老师很早就产生了创作精品建筑的意识。 在中国当前环境下,做一个好作品的机会比较难, 也比较少,10 个项目中能做出一个精品项目已属
此外,何老师在这个年龄阶段,精力依然格外充 沛,他自己整理资料,对创作充满了热情。何老 师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创作到老的精神为现在 的中青年设计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起到了示范 的作用。
懂得取舍,更能够坚持自己、表达自己,创作出 建筑精品。好的建筑要做到从形式上、空间上、 质感上、建造上、功能上、理念上、文化上有所 考量,并且要有突出的特色,做到这一点是极不 容易的。好的建筑评价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表述 清楚的,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何院士能够站
不易。建筑师应多做一些精品建筑,精品不是高 花费,而是在节省造价的前提下,在文化上有更 多的思考和独立性,表达出有个性、有品质的建 筑空间。
的互动交流就进入初步设计施工图,最后交图, 工作的核心集中在传统流程上。而全过程设计则 是对建筑的构思、策划到整体的规划设计,乃至 景观、建造、照明、布展、运营、对未来的改造 和维修等很多方面。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建筑创作,
[ PEOPLE ] 人物/何镜堂 He jingtang
excellent in both performing skills&moral integrity, devotion in high-quality buildings 德艺双馨,筑造精品

风从东方来——专访何镜堂院士揭秘中国馆建筑设计幕后花絮

风从东方来——专访何镜堂院士揭秘中国馆建筑设计幕后花絮

渗透 的生态 节能环保 技术和 新材料适 时迎合 了时下
节 能 减 排 、 碳 生 活 的环 保 理 念 。 上 大 下 小 的 国 家馆 低
斗拱造型 , 本身就是 自遮 阳体 ; 自然通风 的架空 中庭 ,
使 公 共 空 间 环 境 通 畅 ;建 筑 屋 顶 上 的 太 阳 能 电池 方
生压 抑 感 的 问题 ? 为 此 , 院 士 借 鉴 了夏 商 周 时期 的 何

外墙 的颜 色确定 后 ,何 院士开始 关 心材 料 的选 用。 从彩釉玻璃 、 金属铝板、 极具未来感及 朦胧感 的聚 碳酸脂板 , 到红釉瓷片 , 设计团队最终把范 围缩小 , 决
鼎器 文化 的概念 。这也最 终让 中国馆 架空升起 , 呈华
国重新屹立在世界 的东 方” 的信息 !
科 学 24小 时 2 0年 第 4期 01
《 己 面 { } 学 目
朝 南 、 轴 统 领 、 气 恢 弘 的 整体 格 局 , 承 经 纬 网络 主 大 传
的传统 建造 文化 。何 院士介绍说 , 这个设计 的灵感来 自中国古代城市棋盘 式的布局 ,即所谓 “ 九宫格” 结 构, 与历史上 的皇城故宫形成呼应。 推 敲红妆 , 琢磨纹理。从建筑 设计 图上跃然 而下 的中国馆 , 如一位身披红装 的新嫁娘婷婷玉 立地 矗立 着静静等候 四方宾朋亲眼 目睹她 的芳容 ! 中国红无疑是最 能代表 中华 民族 品格 与气质 的

感 但 易 ,容 反 墨
} 贴会 有强烈 的
理 研 了 也 究 很国
_
云 理考 过 墨 纹, 虑
芝 乱而放弃 。他 纹 , 过整齐 的 _ 通
页 庄 重 的历 史 - 具
_ _

当代建筑大师何镜堂

当代建筑大师何镜堂

区位分析
这东博位 座主轴于 宏入东世 伟口侧博 的一,园 建进从区 筑场世 。 就博片 能园区 看区, 到浦世 A →
A区
中国馆设计文化背景:
•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除却自身功能外,更 应该体现这个时代的进步,而非一种即将消解了 的过去时代的主流文化,即对权力意志的表达。 在当下的中国,当政府已不再象征权力,并且积 极转向服务型政府的时候,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 有待我们深思。(梁井宇)
谢谢欣赏
当代建筑师何镜堂
调研机构:微〃建筑工作室 调研人员:杨馥华 张秀丹
中 国 馆 分 析
代 表 作 品
创 作 理 论
童 年 求 学 创 业
个 人 简 介
目 录 :
• • • • •
何镜堂院士简介
• 1938年4月出生于鱼米之 乡——东莞市 • 1956年高中毕业于东莞中 学 • 1961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 工大学建筑学专业(五年) • 1961年至1965年在华南理 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攻读研 究生

长 春 烈 士 陵 园
安 徽 博 物 馆 洛 阳 博 物 馆
钱 学 森 图 书 馆
学广 院州 教大 学学 区城 广 பைடு நூலகம் 药
江 南 大 学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
中 国 馆 分 细设外元文区 部计观素化位 析 构理分分背分 :
造念析析景析 • • • • • •
中 国 馆
2007年12月18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正式开 工建造,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东方之冠,也首度公布 于众。“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为中国馆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外观分析
• 地区馆的屋顶花园里 面有九个岛,所以叫 做“九洲”,每个洲 都代表中国山河的特 征,有的代表沙漠、 有的代表高原、有的 代表森林、有的代表 平原等等,寓意是中 国山河的宏伟、疆土 的辽阔。同时这也是 供大家休闲和交流的 场所。

何镜堂

何镜堂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专家
01 人物经历
03 主要成就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社会任职 04 个人生活
何镜堂,男,1938年生,广东东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 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国 家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何镜堂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坚持中国特色创作道路和产、学、 研三结合发展模式,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作品。
他尤擅长文化、博览建筑和校园规划设计,主持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映秀震中纪念地、钱学森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 区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等一批精品工程。
何镜堂领衔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2008年国家级 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建筑学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 。
至2013年11月何镜堂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博士后5名,硕士44名,其中9名获得全国青年建筑师奖,有的 已经晋升教授、院长、总建筑师,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建筑设计和教育领域的骨干 。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发表“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一文,首次提出了自己 的建筑设计创作思想。2002年9月又在《建筑学报》发表“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 述,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归乡:从夏昌世到何镜堂的建筑路途与理念嬗递

归乡:从夏昌世到何镜堂的建筑路途与理念嬗递

归乡:从夏昌世到何镜堂的建筑路途与理念嬗递the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Transmutation from Xia Changshi to He Jingtang[PEOPLE ]人物/何镜堂 hEjingtang“夏氏遮阳”为著(图[8],不过1970 年”一文中提出“岭南派”的称谓,8[9],岭南派素来被视为地“地域建筑”的印象或许还与夏昌世在卡尔斯鲁尔大学的学位证书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水产馆模型中山医学院基础科楼立面外观[ UED ] 112 | 04 | 20181950 年代以来岭南建筑师关于“南方建筑风格”的讨论有关,1950-1970 年代的岭南现代建筑究竟是一种地域主义的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在特定地域的具体表现呢?或者换句话说,其内在追求到底更多指向地域性还是指向现代性?要回答这一问题,就不能只关心形式或风格的讨论,而应探究其中的理念内核和培育理念的土壤,建筑思想的萌芽、生长与岭南所处的状态密切相关。

“岭南”意味着什么?在历史上,同一地方固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在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学术等多个维度上,总有因时而变的意义。

岭南古代为远离政治中心的边陲之地,左迁至此的韩愈、苏轼等被奉为开化岭南的先驱,近世则因为靠近海洋而转变为接触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前沿。

因为“天高皇帝远”,所以在常态的教化和驯服之外,岭南有时被默许可以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无论是嘉靖朝受陈白沙心学影响的岭南士大夫集中进入中央朝廷话语中心的现象[10],还是清末民初康、梁的“学术-政治”推动的维新和孙中山的“理念-政治”践行的革命,都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也都起因于国家对变革的需要。

来自政治中心和传统文化中心的学者显然更擅长正统性学术,而“在野”的岭南学术主要贡献冲击和改变,其来源既有来自海外的影响,也有植根乡土的地方性和向久远传统的比附与回归。

中原和海洋对岭南的两极拉扯,造就了岭南的双向特征:一方面不断求变,同时又不断强化传统。

建筑大师何镜堂,设计世博会中国馆受赞美

建筑大师何镜堂,设计世博会中国馆受赞美
绝 。 世博 会 中 国馆 建 成 后 , 受 科 技 的最 高 成 果 ,更 是 一 个 建 得 以 “ 处 逢 生 ” 当 第 二 轮 方 筑 设 计 家 的 梦 想 。 他 不 想 放 弃 案 评 选 开 始 后 ,何 镜 堂 不 顾 年 到 了 参 观 者 的 高 度 评 价 。 有 人 这 个 表 达 爱 国 之 心 、展 现 自 己 事 已高 ,亲 自上 阵陈 述设 计理 问何 镜堂 ,为 何 能设计 出如 此 才 华 的机 会 。
念 ,从 而使 得他 的方 案进 入 了 具 有 民 族 特 色 的 中 国馆 时 , 何 8个 人 围 方 案 ,并 在 最 后 一 轮 镜 堂 微 笑 着 说 :我 一 生 敢 于竞 何 镜 堂 知 道 ,要 设 计 好 世 “
博 会 中 国馆 这 一 特 殊 建 筑 , 中 评 审 时胜 出 , 与排 名第 二 的“ 叠 争 , 了就输 了 。 输 但我所 有 的东 国元 素 至 为 重 要 。 什 么 元 素 才 篆 ” 案 合 二 为 一 , 成 了 一 个 西 都 是 竞 争 出来 的 。 ” “ 方 形 能 代 表 中 国 文 化 的 博 大 精 深 ? “ 方 之 冠 ” 东 。 “ 方 之 冠 ” 案 中标 后 , 东 方 如 何 通 过 建 筑 把 握 中 国文 化 的 本 质 和 精 髓 ? 何 镜 堂 陷 入 了沉 何 镜 堂 根 据 上 海 世 博 会 组 委 会 ”
中 躐 诞
: 了他 的 眼 帘 。他 想 结“如 果 将 它 作 为 中 国馆 的 主 体 构 ,恐 怕
。 王 建 柱
设 计 世 博 会 中 国馆 赞 美 受
为 7 5级 台 阶 , 参 观 者 的视 角 让 由平 视 变 为 仰 视 ,强 化 了 仪 式 20 0 7年 初 ,0 0年 世 博 会 21 感 和震撼 力 ; 馆 的架 空 中 , 在 设 主 办 权 花 落 上 海 后 ,上 海 世 博 是 再 好 不 过 了 。 ” 经 过 两 个 月 的 精 心 构 思 和 计 了 城 市 花 园 和 观 景 台 等 城 市 会组 委会 就 向全球 华人 建 筑设 何 中 其 1根 横 计师 发 出邀 请 ,希 望他 们 能为 设 计 , 镜 堂 按 照 中 国 馆 “ 国 公 共 活 动 空 间 ; 中 的 3 时 的 1 5 本 届 世 博 会 设 计 出 一 个 构 思 巧 特 色 , 代 精 神 ” 设 计 理 念 , 梁 ,代 表 全 国 3 个 省 区 市 ,6 6个 民 族 … … 设计 出了一座 仿 斗拱层 叠 出挑 根 梁 柱 则 代 表 5 妙 、 体 现 “ 市 发 展 中 的 中华 能 城 中 。 “ 方 之 冠 不 但 是 一 个 建 东 智 慧 ” 中 国馆 , 的 以此 展 示 中 国 的 “ 国器 ” 为 了 增 加 参 选 获 胜 的 几 率 ,他 还 另 外 设 计 了 两 筑 ,也 希 望 它 是 一 种 精 神 的 表 传 统 文 化 的 内涵 。 得 知 这 一 消 息 ,著 名 建 筑 个 创 意 方 案 。 可 让 他 不 曾想 到 达 。 你 可 能 觉 得 它 是 一 个 斗 拱 , 4 但 设 计 师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何 镜 的 是 , 在 3 4个 方 案 初 筛 进 也 可 能 觉 得 它 是 一 个 粮 仓 , 大 0 个 希望它能 堂 十 分 激 动 。虽 然 有 过 设 计 沈 10个 时 ,他 选 送 的 3 设 计 家都 觉得它是 中国的。 表 现 中 国蒸 蒸 日上 的姿 态 , 现 表 全 。 阳 “ ・8 纪 念 馆 和 北 京 奥 运 会 方 案 竞 “ 军 覆 没 ” 9 1” 好在 因为 没有选 到 合适 的 出 中 国 人 自强 不 息 的精 神 , 发 激 羽毛球 馆等 诸多 著名 建筑 的先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_陈尧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_陈尧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建设单位: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 何镜堂、郭卫宏、郑少鹏、黄沛宁、郑炎、
李绮霞、晏忠 等
建设地点: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时间: 2004年
竣工时间: 2011年
用地面积: 5100m 2
总建筑面积: 2600m 2
摄影:陈尧(除标注外)
总平面


花江路西



北江路
主入口次入口
次入口
次入口
门厅讨论室报告厅
24号
22号
20号
18号16号14号
30-31号
32-33号
34-35号
36-37号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北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设计作品
锦鲤鱼池为庭园带来勃勃生机
上:室内空间按工作室功能需求进行改造
下左:新旧建筑以虚空间过渡
下右:利用夹层丰富室内空间层次(摄影:杨叔庸)。

宁波帮博物馆_何镜堂

宁波帮博物馆_何镜堂

摘要 / 人文主题、基地位于城市轴线以及地域建筑文化
是宁波帮博物馆方案设计中的三个重要议题,设计过程
通过若干设计构思意象作为线索向前推进,最终产生一
个兼具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的博物馆新建筑。
关键词 / 宁波帮 建筑叙事 城市轴线 地域建筑文化
设计构思意象 ABSTRACT/ The three main subjects in the program design for the Ningbo Group Museumare humane theme, site located on urban axis, and reg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Promoted by the spiritual intention of design, the new architectureof museum emerges with cultural, regional and epochal character. KEY WORDS/ the N ingbo group, architectural narration, urban axis,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spiritual intention
博物馆要把根扎在宁波除了处理与城市的关系还须接续地域建筑的根脉运用类型学结构主义等现代思维方式通过铺排庭院布局营造场所情景转化细部纹样等不同层面的设计手段把地方性的情感注入新建筑当中
设计研究 R E S E A R C H E S I N D E S I G N
宁波帮博物馆
何镜堂 王扬 张振辉 黄瑜 陆超
建设单位:宁波帮博物馆筹建办公室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用地面积:约4.7hm2 总建筑面积:约20300m2 设计时间:2007 年 1 月至 2 月(设计竞赛阶段) 主要设计人员:何镜堂、王扬、张振辉、黄瑜、 陆超、何小欣、黄翰星、陈勇

何镜堂院士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青年建筑师座谈交流

何镜堂院士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青年建筑师座谈交流

何镜堂院士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青年建筑师座谈交流
王珅;王欣斌
【期刊名称】《建筑创作》
【年(卷),期】2010(0)10
【摘要】2010年8月31日下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团委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与60多名青年建筑师代表进行了以"理想与现实"为主题的座谈交流。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出席座谈活动。

【总页数】1页(P17-17)
【关键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年建筑师;交流活动;上海世博会;总设计师;中国馆;副院长
【作者】王珅;王欣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5.4
【相关文献】
1.是建筑大师也是规划学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 [J], 金磊;李沉
2.蓦然转身留华章——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优秀青年建筑师张江涛 [J], 王庆
3.建筑节能先解决观念问题——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设计大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 [J], 李文姹
4.谱写世纪的强音——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马国馨院士 [J], 金磊;李沉;魏嘉;张燕
5.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胡越总建筑师当选2006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 [J], 魏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哈尔滨站)开幕

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哈尔滨站)开幕

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哈尔滨站)开幕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17(0)8
【摘要】2017年7月7日,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哈尔滨站)“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幕(图6)。

开幕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主持,
【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伊东丰雄;戈瑞达;安藤忠雄;桢文彦;贝聿铭;拉菲尔;西奥多;建筑规划;艺术博物馆;建筑事务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40周年,携同共创内地办学新成就!》r暨"4500个梦想·辽阳一中西藏班《梦回高原》r师生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拉萨站"开幕 [J], 王佳
2.何镜堂建筑设计作品展巡展北京站展览开幕 [J], ;
3.2016“东海·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优秀作品全国巡展(北京站)在中国儿童中心隆重开幕 [J], 张伟;
4.李福堂从艺50年国画作品全国巡展在大连隆重开幕 [J], 何佳;
5.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 [J], 马里诺·福林;吴志强;彼得·罗;沈世钊;王顺洪;吴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建设单位: 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
设计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 何镜堂、郭卫宏、郑少鹏、黄沛宁、郑炎、
李绮霞、晏忠 等
建设地点: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设计时间: 2004年
竣工时间: 2011年
用地面积: 5100m 2
总建筑面积: 2600m 2
摄影:陈尧(除标注外)
总平面


花江路西



北江路
主入口次入口
次入口
次入口
门厅讨论室报告厅
24号
22号
20号
18号16号14号
30-31号
32-33号
34-35号
36-37号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北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设计作品
锦鲤鱼池为庭园带来勃勃生机
上:室内空间按工作室功能需求进行改造
下左:新旧建筑以虚空间过渡
下右:利用夹层丰富室内空间层次(摄影:杨叔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