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育实现人文性却成了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于是,为“人文而人文”、“机械人文性”现象在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笔者称之为“伪人文性”现象。
下面,就现今阅读教学中的“伪人文性”现象以及如何打造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现今阅读教学两大“伪人文性”现象及反思1.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有失偏颇现象:语文课结束时,教师启发道:“狼往小羊身上扑去,大家想一想,小羊怎样了呢?”或者是“在当今社会中,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课堂上热闹非凡。
反思:经典寓言《狼和小羊》最终以老狼恶有恶报、撞于巨石或被正义使者猎人枪杀代替了原著中的小羊惨死;名家名篇《落花生》一课中,“花生派”在“苹果石榴派”的滔滔雄辩下,黯然失色,退居二线。
从种种逆向设计不难看出,教师在努力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力求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从而张扬个性,体现人文性。
但我们不禁要问:提倡这类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究竟能给小学生留下些什么呢?众所周知,狼永远不会因为学生同情小羊的善心而改变吃人的论文格式本性,而落花生那种有真才实学却不图虚名的实干家也决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存在的价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学科教育,周荣丽约2700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置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回归语文教学实质,呼唤人文关怀,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的新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
一、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要把语文课上成具有趣味、充满人性之美、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就必须增加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经常用人文精神高度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才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不少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对新语文课程难以适应。
这不只表现在观念的落后上,也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上。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钻研精神和教学语言两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要力争作到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文化气质,既会教学又会研究还会写作。
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文明程度。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
他们谈吐文明,兴趣广泛,平易近人。
他们有着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情趣,追求着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一、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
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对新语文课程标准难以适应。
这不单表现在教学观念的落后上,还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的不足上。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和锤炼语言,不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任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整体素质。
拥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语言文明,爱好广泛,平易近人;他们热爱生活,有着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
因而,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热爱。
二、创新人格是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适时调控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学生、教师之间情感最佳融合境界。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以激发学生情感为诱发因素的。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性格、能力、意志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有所发展、进步,让每个学生的进取精神、意志力、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人格,都能在课堂上得以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渗透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使学生的情感在一种乐学的情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升华。
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具有丰富知识和情感的学科来说,教师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情感丰富,教师正确的情感引导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学习、对课堂、对生活充满热爱,能够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情感教学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
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浅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论文篇1一、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1.工具性学生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及各种表现形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达到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目的,这就是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这说明了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学习与工作的基础工具的特征,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
2.人文性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一般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息、品德、情操等方面。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指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指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既性质不同、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为用、相互促进,这是语文教学的独特个性。
三、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体的言语行为过程,言语行为及其结果是个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是个人的愿望、要求、观念等。
即使仅仅是表述客观的事实、规律和真理,也无法避开表述者的认识和态度。
就整体而言,言语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
言语和语言同思维、认识不但不可分割,而且还决定了人的思维、情感、知觉意识和无意识的格局。
正如卡西尔所说:“在某种意义上,言语活动决定我们所有其他的活动。
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笔者从事基层语文教学工作已多年了,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惑。
现在自上而下大讲课改,新的教改经验、新的课改成果也不断的见诸于报端,好像我们的课改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了,但事实是这样吧?在小学生的调研考试中,很多小学生竟连简单的诗文默写都不能通过,作文即使是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似乎连往日里各种情感也无法领略,更别说用细腻的文笔来表达那份情感了。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必须深入,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全面实现语文育人的功能。
一、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把其教育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的,课堂上教师教的大多是语文知识,为了应考所必需的阅读知识,表达技巧等技能的培养。
其实,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教育,同时还是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价值观的语文是不存在的!所以,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语文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
发挥的是奠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小学教语文教育——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
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观功能决不会低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只是语文中的价值观是潜在的、渗透性的。
二、小学语文应该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从小就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爱,什么是美等,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
激励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道德生活的向往,引导他们树立用勤劳的双手去获得自己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信念,教会他们用同情、怜悯、爱的眼光看待世界。
语文教师应该教学生以爱美的心,对自由、对付出、对人生现代化的理解,把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打通。
三、语文教育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
国外一些国家语文教学,小学1-3年级语言教育是教材,他们老师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欣赏能力的童话、报道等材料,在课堂上讲给小孩子们听,根本没有语法分析、默写生词的说法,学校的语言老师要求他们的就是在这些作品当中,学会欣赏文学的美,有语言感受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人文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开展人文教育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主要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深化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从对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文精神,“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与课文内容发生共鸣,让语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说我们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突出人文教育呢?一、制定人文教育的教学目标1、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精神培植的过程。
关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老师应善于抓住机会,肩负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和探讨,使学生真正认识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使他们感受钱学森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安排学生在课后多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2、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能使学生的感性素质得到开发和提升,从而使他具有活泼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充分利用能直接唤起情感的某种具体环境,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再现出来,要让学生欣赏这种艺术之美。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由感受美、接受美、认识美,进而尝试着去创造美。
如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好的事物、表达美好的感情,用美的行为在生活中实现美的价值等等。
二、立足课堂,把人文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始终1、创设人文情境由于语文中的德育因素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内在价值。
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论文概要: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人的发展在这当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笔者的班级中,小莹学习基础较差,但她的画画得很好。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她正在画一只美丽的天鹅,当时笔者没有批评她。
下课后找她谈心。
笔者说:“你的画画得很美丽,可以送给老师吗?”她说:“当然可以!”笔者说:“看你上课画得那么认真,老师欣赏你的认真,现在宣传组缺一个画画好的同学,你愿意加入吗?”听了笔者的话,她出乎意料地看着笔者,过了一会儿才恍过神来说:“我愿意!我愿意!”此后的一段时间,每次出板报她都很认真,同学都赞她做得棒。
上语文课也没有看见她画画了,听课专心了,语文成绩进步了不少。
同时,笔者也赢得了她的尊重和喜爱,她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江老师,您真好,谢谢您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会努力的!”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从而打开他们心灵的那扇窗。
窗户打开了,爱是对流的,它一定会推已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
一、关心教材,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中含有很多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的课文。
如《中彩那天》《万年牢》中的诚信;《将心比心》的理解、宽容、关爱等;《生命生命》《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等则是启发学生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等课文从中引导学生环保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我们要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升华,从而学会关爱别人、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等等。
二、关注课堂,从教与学中体现人文性1.从“读”中体现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笔者十分注重朗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强化感受性、体验性。
教《生命生命》一文的重点句子之一:“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要求学生读完句子说出感受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小学教育的总体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文化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总体水平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
人文素养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息息相关,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
小学阶段是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当中经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小学教育当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关键,能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发展[1]。
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全面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就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当前人文素养培养出现的问题(一)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重点不统一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高能力,还要高素质,因此社会是普遍支持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的。
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当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在学生和家长方面,他们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愿意将时间花在其他地方,而在学校方面,虽然想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水平,保障升学率,教育工作主要还是围绕文化教育而展开,这就导致文化素养的培养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理论与实际出现偏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目前很多小学都在逐渐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摘要:语文课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学科,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树立新的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并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我们的语文课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学科,那些精选的文章无一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个性,负载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并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们是作者富有激情的思考,是生命喜怒哀乐的深刻体验。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却往往在实践中被忽略的问题。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略有感悟。
一、首先,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我们要有一种“求真精神”,认真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与恨,笑与泪,幸福与苦难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向善”、“爱美”。
从而使学生时刻洋溢着一种人性、人道的光辉。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回忆自己十一岁那年和父亲一起去钓鱼,而这次钓鱼的经历却给他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他们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在一个美丽的湖边钓到了一条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又美(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的鲈鱼,可父亲却要他把鲈鱼放回湖里,理由是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而此时周围空无一人,当他再次乞求父亲让我留下鲈鱼时,父亲仍然坚持让他把鲈鱼放了。
是啊!多么诱人的鱼啊!当我们面对这种道德诀择的时候,它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真正实践起来去很难,作者就是在父亲这样的教育下获得了道德实践中的勇气和力量。
而此时再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相似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面对生活中诱惑时,应该坚定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其次,教师必须树立起新的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课程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学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
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中国语言和文字博大精深,给人们带来诸多影响,因为人们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而且人类的感情、思想以及精神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再者,文字书信是当今时代流传的情感载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语文对学生而言,不但是需要学习的科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学会运用,由于语文关乎一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不论是考场上还是人生道路上,语文都很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主宰者,如果对语文一窍不通,那么学生的未来望尘莫及。
小孩子属于人生的敏感期,因此,小学是打好语文的重要阶段。
但是,学好语文不能急于求成,非一朝一夕,首先得确定语文教学中是否有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这一点,如今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对语文的工具性过于注重,而语文的人文性完全忽视。
一、提升课堂的艺术感染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的教育问题,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这方面问题着重提到人文性教学。
现阶段属于新时期教育下的课程标准,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教学方法,其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重点放在熏陶感染作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更有价值性,要明白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细致观察他们独一无二的特点,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经验以及思想。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感性的,无规则的,跟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和方法无法相提并论,更不能把它们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将语文一点一滴,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基础,不仅如此,通过文本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与交流,从而增进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属于情感教学。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享受由陌生到相知这样奇妙的过程,文字非常富有感染力,学生若能认真读懂它,了解它,那么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文字的节奏,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内涵,感化自己的思想。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引言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生涯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其中人文素养被人们广泛认同。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的历史、文化、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他们的审美、解读和思考能力。
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品德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编排人文教育渗透在教材编排中是实现它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朴素的、有高观赏性的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寓言故事》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来感受文学之美,增强学生的情感、感性体验。
同时,还可以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文化知识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博大深远和历史的厚重意义。
知识传授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人文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化背景、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
例如,在教学《论语》时,可以讲解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词语或句子的背景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作文时,加入一些有关文化传承的话题,鼓励学生透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他们表达和思考的兴趣。
体验活动通过语文教学,结合文化节庆、博物馆等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知中体验。
例如,可以带孩子们参观博物馆,详细解说展品的背景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
此外,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办一些有关诗词、曲艺、书法、绘画等课外活动,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文化体验。
结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形塑高尚的人生情感。
教学者可以通过教材编排、知识传授、体验活动等方式,使人文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即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试探。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人文之美语文是一门饱含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
每一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这些作品或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四季》《荷花》《找春天》;或是对集体、祖国的热爱,如《我多想去看看》《我们成功了》;或是反映关心他人、健康成长的,如《自己去吧》《棉鞋里的阳光》《看电视》等。
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
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进一步引导“那要怎么去关心呢?”“给爸爸倒茶”“给老师送一朵鲜花”“借笔给同学”“在车上给老人让座”……在那一刻,孩子们的语言是朴素的,但内心却是最真诚的!整堂课洋溢着“关心他人”的人文魅力,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文”情境中。
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每个孩子在家做一件关心家人的事情,没想到第二天收到了许多家长的信息,家长们都说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父母了,其中有一个家长这样写着:“感谢老师的教育,孩子今天的表现让我终身难忘,以前孩子从来不懂得关心父母,认为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理所当然的,今天孩子一回家就给我倒了一杯水,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以后要天天孝敬您!’孩子有您这样的老师,我们家长真的很放心。
”教师的一个小小引导,却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内外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二、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凸现人文关怀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
抒写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怀论文
抒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摘要]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工作最有利于实施人文教育,传播人文精神,焕发人性的良知;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学过程又是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提升文化品位,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阶梯。
所以教师要以人文精神的构建为基础,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情怀素质教育一、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
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它给人的是热情。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商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人们的生活需要已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满足,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却感到精神上的空虚,由此延伸出一些精神疾病,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的病态。
究其根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在青少年时代就缺少追求,精神世界呈现出苍白状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与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缺少人文情怀是密切相关的。
审视今日教育,其价值取向之偏颇在于过度地为实用和功利而教育和受教育。
学校偏重于科学教育,疏忽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关怀;重视教会学生生存的手段,疏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
片面强调人的社会性,漠视人的个性,功利因素成为主导面,人成为社会的工具,教育则成为创造工具的手段。
时代呼唤着新教育,要变人为的教育为为人的教育,教育应该更多地考虑个体的人和人的自身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应在语文教育中多提倡人文情怀的渗透。
尤其部分学生精神家园迷失、人文关怀淡薄、行为方式失范,还产生校园暴力、网上犯罪等现象,这些不仅反映了校园科学精神的不足,也证明了人文精神的失落。
重建学生的价值理性、呼唤人文关怀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必然。
使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
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二、教师要有目标地从语文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
作为教材语文课文必定含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有的课文其人文内涵是显而易见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鲁本的秘密》等,它显然是教育启发学生学会关爱我们的亲人;《最后的辉煌》、《放弃射门》则是启发学生如何回报社会,面对自己成功的辉煌和对方守门员的受伤,福勒放弃射门,赞扬了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得失,使学生受到一种人性美的熏陶,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门有着强烈的人文色彩的学科门类,小学教育中蕴含着
的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体现在字里行间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组词汇和每一个
语句中,更多的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
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概念解读
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以人性教育为实质,以
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以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促使其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教育。
人文教育注重的是
对受教育者进行由外而内的文化素养培育。
人文教育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养成,其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如通过传统方式传授广博的文化知识,运用
高雅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氛围进行熏陶教育,以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熏染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来进行自我养成等等。
语文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文化事项的学科,它本身
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它是物化的人文情怀,它就是一种进行文化知识的
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文化。
语文,是一门
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孩子进一步地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
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地学习其他知识创下条件
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充分发挥其
学科教育方法、教。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研究摘要:新课程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培养新世纪具有人文内涵的人才。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从立足课堂,培养人文素养,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人文内蕴,多维度教学评价,突出人文意识的三个方面来论述新课程下追求人文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语文是一座巍峨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语文学科是一门飞扬着自然的灵性,生命的丰润,传承着人类文明,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
新课标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着眼于人的真善美的教育,体现着人性的内涵。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以人为本,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每一个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人文关怀。
一、立足课堂,培育人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汉语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一)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一首歌。
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语文课堂中,师生的情感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它就像一首歌的旋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本、作者、教者、学生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
教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寻找走进孩子心灵的方式。
(二)活化教学环节,在灵动的学习中渗透人文教育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在课堂上,我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
(1)以文为本,赏析感悟人文精神。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摘要:国家教育部提出人文教育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指引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之中,要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并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之中,兼顾其中蕴含的人文元素,比如说当前学生阅读的文章是一篇记叙文,可以将一些文字与段落提取出来,并在其中将自己对于人文情怀有所体现的段落进行标注,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人文教育的目的与意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人文教育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前言:小学语文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之中,要着重关注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与理解,比如说学生对于一些段落的阅读,在感受这段文字时候,一般会选择的方式与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文字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手边现有的材料展开,另外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要注重结合一些其他人学习的优秀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注重感受与理解其中的人文元素,让自己在人文底蕴的感受上更为深刻,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人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程开始之前,指引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对资料的收集、以及作者信息的查询,学生可以借助手边现有的素材,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之中,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度的挖掘,在此过程之中,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逐渐加深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1]。
这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阅读能力培育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策略(一)联系生活教学,强化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要联系生活教学,强化人文教育,并在课程教学之前,注重阅读导入的环节,一个有趣的导入环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十分关注的环节,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比如,在教学课文《悯农》时,作为古诗教学来讲,首先要学习字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要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需要挖掘“爱惜粮食”这种节约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本篇文章之前,都已提前预习了这些简单的词汇与生词,那么学生对于悯农这一词语的理解,相信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在建立起一定的兴趣之后,就可以在导入环节有着一些创新之处,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自然会对粮食有着不一样的认识,至少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学会了珍惜每一顿饭,因为这些都是生活的馈赠,并且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之中,注意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元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人们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投入了更多的重视目光。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将人文素养重点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对自身良好品格以及修养养成的重要性,重点将课文内容中蕴含的人文素养进行深度挖掘,使学生将养成良好的素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对语文知识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开展策略引言将人文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和价值观,让学生尊重生命和自我,积累更多的情感与感受,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因此,在教小学语文教学,为营造和谐、民主的人文氛围,使学生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小学语文的人文教育上,老师要对学生多加关注,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主性,从而将小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一)学生人文素养水平较低教育的传承与延续,一代的知识,就是延续上一代人所学到的知识。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领域,没有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
因为目前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状况,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仍然是考试。
在考试期间,将教科书中的内容分成两类:主次和次要。
一些语文课本,由于在考试中没有太多的内容,于是,他就被安排在了选读、甚至是不讲的地方。
这会让学生对这种类型的东西感到厌烦,这样下去,学生们就会缺乏人文方面的知识,甚至会完全丧失对人文科学的兴趣,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的人文素质较差。
因此,在小学的汉语教学中,老师讲授课堂上的知识,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延展式的阅读教学,比如《孔子拜师》,老师们可以把孔子所编的《诗经》推荐给学生。
一堂《赵州桥》的讲授,老师能作扩展说明,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作一个简要的介绍,这将极大地巩固了学生的人文基础[1]。
(二)人格在物质社会中的扭曲更加要求人文素养在当代社会,由于物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对物质的渴望越来越高,这使得大多数人都在追求社会的富裕,造成了人文素养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扭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门有着强烈的人文色彩的学科门类,小学教育中蕴含着的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体现在字里行间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组词汇和每一个语句中,更多的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概念解读
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以人性教育为实质,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以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促使其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教育。
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由外而内的文化素养培育。
人文教育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养成,其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如通过传统方式传授广博的文化知识,运用高雅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氛围进行熏陶教育,以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熏染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来进行自我养成等等。
语文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文化事项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它是物化的人文情怀,它就是一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文化。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孩子进一步地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地学习其他知识创下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充分发挥其学科教育方法、教
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教育作为文化教育最基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色彩鲜明,其人文特征明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所追求和基本目标,是开展语文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对文化素养追求的自主性,培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的根本所在。
因而,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把一个个的汉子和词汇教给孩子,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概念、文明现象和文化精神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在进行字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和人文价值的获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具体表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它具有实用性和文化性双重特质,小学语文最为基础性的教育,它更多的地是教会孩子如何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这一获取所有其他知识的基本工具,帮助孩子更好地运用汉语言文字来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自我情感的表达。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涵盖了汉语言文字的精髓,是最主要的人文教育方式。
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化,语文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语文的这种形式和精神都深深地体现出了人文教育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遣词造句等
基本语法知识的灌输,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精神的培养就是人文教育的最佳体现,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的主要表现。
其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关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仅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还体现在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情感的关怀是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内涵的最显性的事项。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同时也是学生价值观的“指引人”,情感的“依附体”和人格模范的范本。
特别是小学教师,孩子正处于思维启蒙,观念构建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态度,情感表现和人格形态对孩子的影响尤其重要。
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从人文关怀和人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情感关怀,给学生树立良好地人格范本对于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
可见,将情感关怀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能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涯中,在经历了牙牙学语的阶段后,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语文了,小学语文作为整个教育阶段中连接“说”与“识”、“识”与“写”、“写”与“用”的关键阶段,连接“能说”与“会用”的关键阶段,其无论是在教学的要求还是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有着自身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灵动和全面的培养,要求做到教方式方法灵活,教学内容除了要注重知
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点的深入,同时还要注重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在知识传授中加入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养成,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在纵深方面的扩展和在人格形成和人文精神层面的灌输。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文化敏感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和吸收汉语言文字的内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未来的人生态度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语文的文化性特征使得语文被冠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不言而喻,作为浓缩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优秀成果的语文,其教学中所蕴涵和体现出的人文色彩是不可忽视的。
语文所包含的中华传统语言文字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情感养成等方面……这些无疑都充分地将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
育所要凸显的对人的精神品格的教育这一主题做了最好的解读。
总之,人文教育将贯穿小学语文教育的所有教学活动中,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也是要求。
作者简介:
刘安洪(1979~),男,贵州省六枝特区中寨乡鲁戛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