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扁舟寄一情处百态人生得归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扁舟寄一情处百态人生得归宿
浅析唐诗中的舟意象及其文化底蕴
内容摘要:客帆远水、秋月钓船、孤蓬落日、野渡舟横等以舟为中心的审美意象在唐诗中屡见不鲜。一叶扁舟承载了诗人们的五味人生,尽显其众生百态,舟中的无奈几乎就是世上风风雨雨的一个缩影。舟是背井离乡的游子辞亲远别、离愁忧思的见证;舟是漂泊远方的行人穷途跋涉、追求探索的印迹;舟是人生失意的仕子遨游江湖、远离尘嚣的最终寄托。本文主要通过对唐诗中舟意象的分析,从中折射出唐诗人的百态人生,及舟作为一种审美意象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唐诗舟意象愁绪漂泊隐逸
所谓意象,是指人的主观情意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是物象本身特点
和作者感情投射的共同结果。即在固定的客观物象上,积淀了人类、民族、群体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人们只要见到这一客观物象,很容易引起一种类似的情感,而当人们的某一些心理情感出现时,又差不多必然会联想到这一固定物象。一种诗歌意象的产生,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舟在进入文学之前,其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交通工具。据世本所载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淮南子亦言古人见款木浮而知为舟,以类取之也。《周易》曰:“夸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而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是在先秦诗歌中初见端倪的。譬如《诗经》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之,中心养养。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楚辞》曰:“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桂棹兮兰木世,石斤冰兮积雪。”(《湘君》)“船容与而不进兮,演回水而凝滞。”(《涉江》)舟在诗中,既作为一种泛游江中的载沉载浮的工具,又是一种托物起兴借物隐喻的抒情载体,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从功能性逐渐走向审美性。而这个具有丰富人生意蕴和文化意蕴,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和民族文化意识的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像李白杜甫柳宗元等唐代文学大家们,莫不将孤舟意象写入诗中,借此倾诉一种人生旅途的飘浮与落寞,寄托一种人生的理想和生命的追求。悠悠孤舟,承载了唐诗人们复杂的心灵世界,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风韵和人生品质。
一舟的愁绪意象
唐代的诗人们一生都在奔波,在马背上,更在舟船上。为了功名利禄,为了衣锦还乡,为了告别聚会,更为了山山水水本身。谁能统计出唐诗中有多少首是在渡口和舟船上写成的呢?我想,舟既然是一种交通工具,它送往迎来,自然与人的离别相聚息息相关。谁曾想一方舟楫,又把水陆相连,承载着无数思念和挂牵。因此,无论是辞亲远别的行人,还是居家守侯的送行者,往往一见舟船便离愁顿起,忧思难禁。朋友的远别令他们无限牵挂,他们担忧着行人的旅程行宿。
日暮征帆何出泊?天涯一望新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诗人假托问舟,实则寄托着诗人对友人的无比担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壁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看不见了,舟也看不见了,只有隐隐约约的一点孤帆。正如评家所言: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诗中虽无一字谈离情别意,但诗人却早将那淡淡的离愁寄托在渐去的孤帆,悠悠的江水之中。
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一叶孤舟蕴涵着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担忧和不舍。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送人东游
晴山开殿响,秋水卷帘寒。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许浑晨别然上人
拜省期将近,孤舟催去程朱庆馀送盛长史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楚江微风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微雨中为友人送行,帆船沉重,走得很慢,小鸟在雨中也飞得迟缓。寥寥几笔,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此时被雨水浸湿的帆船已成为诗人笔下有灵性的东西,它不仅仅是送友人渡水的工具,更是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寄托。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花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理它吧,要不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起载在舟上,舟就会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这时的舟,就如李清照笔下的只恐双溪作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样是诗人愁绪的载体。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种种离情,万船愁绪,一起涌上诗人的心头。舟带走不舍的友人,留下的只有诗人的叹息,诗人的淡淡哀愁。
古树芳菲尽,扁舟离恨多温庭筠利舟南渡
就在这一方方舟楫里承载了多少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送别的人看着亲友离去的小舟而流下了难舍的泪水,于是舟就成了送行人的情感寄托。一方方孤舟寄托了万万千千的情感,这情感也更属于那些辞亲远别的行人和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孤舟,他们寄寓了无尽的忧思和淡淡的乡愁。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梦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有怀早寒时节,引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这种愁绪在旅途中快要流尽,只见天边飘流着一片孤帆。这是诗人处境的真实写照,前途迷茫,江水迷漫。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深山猿声,沧江急流,月下孤舟引起了诗人的客愁,想起故乡旧友不禁热泪千行,哀怨悠悠。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韦应物初发杨子寄元大校书
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白居易将之饶州,江浦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诗人面对月落乌啼,江枫渔火,愁绪满怀,难以成眠,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便知此时诗人羁
旅在外,独卧孤舟,凄冷的钟声敲击着诗人满怀愁绪的心。这时舟中的人是何感觉呢?客心如舟,舟在漂泊,更兼风吹雨打,声声重重点点滴滴的敲击,笼罩了天地也笼罩了人间的这些客人。
一叶扁舟是送行者归远别亲友无限挂牵的愁思,是行人思乡念友的愁绪,也是他们漂泊江湖,独卧孤舟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风城。杜甫夜本诗字里行间充满旅人孤怀怅惘心旌摇曳的愁绪。秋江上的孤帆,新月下杵声迭起,卧病经年,再见清秋菊放,北雁南归。可是北方故乡首都长安没有任何令人鼓舞的消息。在凄冷的秋夜里,诗人独卧孤舟,去心系故园,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这种愁绪之舟已超乎了个人世界,上升到了另一种高度,而成为爱国精神的寄托。
从此孤舟去,悠悠天海春。刘禹锡送华阴慰张苕赴邕府使幕无论是承载着个人愁绪之舟,还是寄寓着爱国情怀之舟,在唐诗中,舟已然成为一种愁绪的载体。
二舟的漂泊意象
舟船如浮萍一样,均是水上漂浮之物,在茫茫的水面上,舟无所依持行止无根的特性正如那漂泊天涯的诗人。晋涑据船赋曾赞舟曰:且其行无辙迹,止无所根。在唐诗中,无论是求仕还是漫游,他们都逃脱不了漂泊的命运。而作为沟通水陆载人往返的舟船也成了他们漂泊天涯的见证。因此诗人往往将自己人生情感以及在行舟中的感受融入舟中,并在舟船上用诗的语言记录了他们漂泊的足迹,于是舟便成了漂泊不定的象征了。
被誉为唐代诗歌神话的李白,自26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四海,与舟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生性豪迈,也曾高呤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但浓浓的思乡之情,深深的漂泊之感是他多彩人生的主要色调。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李白秋浦歌其二秋风萧瑟的夜晚,猿声惊情,凄楚高唳,把黄山都叫得白了头,清溪不是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水,断肠人在天涯漂泊,不知何年何月是归期,陪伴自己的只是一叶孤独的扁舟。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潸然泪下呢?世说新语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腹中,肠皆寸寸断。猿声凄凉,催人肠断;孤舟寂寞,飘荡无根,孤舟猿声表现漂泊之感最为动人。李白也正是巧妙地借鉴了这组意象,将孤舟漂泊的境遇突显出来,一句雨泪下孤舟沉痛的漂泊之感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又如月色何悠悠,清猿声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李白自巴东舟行,晚还题壁月如飞霜,清猿哀鸣,此时和诗人相伴的惟有与诗人同样孤独的小舟,伤感之情久久萦回于诗人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