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

合集下载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

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处理流程图)一、医疗锐器伤的防护(一)医疗锐器刺伤的预防措施1.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2.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以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

与锐器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过程中不规范操作。

3.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第二次污染。

医疗锐器处理原则是用后的锐器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坚硬的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二、职业暴露的防护(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的含有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接触患者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患者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2.戴手套:预料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手上有伤口时;在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3.其他防护措施:包括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

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 防护与处理程序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 防护与处理程序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程序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程序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事件(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事件)。

意外事件需按应急程序处理。

二.医务人员:指在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不仅仅指医生和护士,还包括各类检查室如心电图室.内镜室.微生物室.临床病理科等的工作人员.临床药师.实习医师.保洁人员和污物处理人员等。

三.组织管理1.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的组织管理由医教部和护理部负责。

2.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应急专家小组(同“医务人员 HIV 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处理” )。

职责:对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对针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实施;加强宣传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

3.具体执行部门保健科:准备应急药箱,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随访护理部:护理.中央运输和保洁人员职业暴露后的调查.核实感染管理科:医师.医技及后勤等人员职业暴露后的调查.核实,应急药箱的开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的技术指导实验医学科临床微生物室:意外事件发生接到报告后在24-48 小时内完成当事医务人员和接触源病人血清HIV 和HBsAg 相关检测并在保健科安排下进行血清学随访。

四.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

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

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在护理.操作或手术时,必须严格执行正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与处置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与处置
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暴露后的药物预防—HIV
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第四版(2016) 推荐的职业暴 露预防用药方案为:
替诺福韦(1次300mg,每天1次)+拉米夫定(1次300mg,每 天1次)+克力芝(1次2片,每天2次),连续服用28天
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制定用药方案并实施, 最迟不得超过72小时。(即使超过72小时,也应实施预防用药)
无需特殊处理
暴露源的HIV滴度低
暴露源的HIV滴度高
(无症状、CD4计数高) (有症状、CD4计数低)
暴露源不明
HIV暴露源级别1(轻度 )
HIV暴露源级别2(重度 )
HIV暴露源级别不明
职业暴露处置方案
➢ 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后,科室或部门应当立即进行相关的评 估和确定。
step 2
暴露后的评估
接种过疫苗 HbsAb(+) 定量> 100mIU/ml
①肌注HBIG 200 ~400u (最
好24小时内)
②完成乙肝疫苗全套 注射
20ug/次(0、1月、 6月)
乙肝疫苗强化 (20ug)
不需预防用药, 按期随访
暴露后的药物预防—HCV
➢ 根据《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1年9月,尚无有效的预防用药方案 ➢ 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 如需预防用药可参照丙肝患者治疗方案进行预防用药, 如使用α -干扰
常小心…拔完针后,由于害怕被扎伤,捏住输液器末端将其提出病房,悬在 空中的针头正好将路过的另一名护士扎伤…
目录 01 职业暴露概述 02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范策略
03 职业暴露处置方案

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

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

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标准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平安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平安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制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制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并登记上报:1)用番笕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心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根据《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要求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一、应急管理小组组长:业务院长组员: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院感科科长、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临床科相关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满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三、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暂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赋予配合 ,做相应的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或者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当事人即将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 (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者护理部)(4) 当事人被暴露后,由本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2、院感科(1) 即将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wei)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4) 采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5) 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 , 得到技术指导。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标准操作规程一、局部处理(一)锐器伤处理流程1.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并用流动水进行冲洗,边洗边冲;不需要在伤口的局部用力挤压。

2.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0.5%碘伏或75%乙醇等消毒液对伤口进行消毒。

3.必要时对伤口进行包扎。

(二)粘膜暴露处理流程用流动水、无菌水(蒸流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

二、上报主管部门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者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填写《经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在医院OA网下载)后尽快上报医务部预防保健科。

节、假日期间则报告行政总值班(66666)协调处理。

三、评估与预防预防保健科医生及相关副主任以上专家根据暴露源和暴露者的具体情况尽快对暴露者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暴露者预防用药及具体用药方案。

如遇特殊情况,由预防保健科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共同对暴露者进行评估,决定最终处理方案。

对需要化验者,应立即为暴露者开具相应化验单及预防用药。

(一)患者HBsAg(+)1.医务人员抗-HBs<10IU/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在24小时内注射HBIG200IU,并建议同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2.医务人员抗-HBs≥10IU/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3.暴露后4周、12周、6个月内应检查乙肝两对半、肝功能。

(二)患者抗-HCV(+)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则应于暴露后即刻、8周、12周、6个月检查抗-HCV,并根据抗-HCV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HCVRNA、肝功能和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三)患者抗-HIV(+)由预防保健科联系我院指定专家或立即到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就诊,经评估后决定是否对暴露者实施预防性用药及用药方案。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即刻、8周、12周、6个月分别检查抗-HIV。

(四)患者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还应继续对患者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检测,如二者均为(+),患者可诊断为梅毒现行感染。

【实用】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程序-应急预案

【实用】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程序-应急预案

【实用】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程序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被污染的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轻轻地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二、当事医务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同时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完成自身和源患者的血清学检查,并及时将以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和血清学检查报告交医院院感科备案。

三、医院院感科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建立档案,按照《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及监测》对医务人员给予随访和咨询。

四、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按照《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处理程序》执行。

五、在对职业暴露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做好保密工作。

凡涉及暴露者个人的相关资料,不得向无关单位和人员泄露。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SSI--外科伤口感染)
➢ 美国Summers学者研究发现手术后约31%的鞋里 面有肉眼可见的血液。
➢ 日本Yoshikawa等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日本医务人员 锐器伤中脚的比例(1.5%)显著高于美国
(0.6%),(P<0.001)
医 务 人 员 使 用 PPE个人防护用品的依从性较 低,调查显示,使用PPE的依从性从高到低分别为手套( 83%-98%)、护目镜(9%-52%)、隔离衣(38%) 、口罩(10%),仅5% 的医务人员在接触可疑的传染 性物质时常规使用PPE。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感科 王雅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但是您是否考虑过:
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2018
➢ 劳动者 ➢ 在从事职业活动中 ➢ 通过眼、口、鼻及其它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
道(针刺、咬伤、擦伤、割伤) ➢ 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
物质的状态。
具体咨询专科医生。
➢ 乙肝病毒接触者应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 血清学检测。
➢ 丙肝病毒接触者应在3个月、6个月进行血清 学检测。
➢ 艾滋病毒接触者应在4周、8周、12周、6个月 时进行血清学检测
更 可 怕
打快板,告诉你,职业防护要注意;帽子端正要戴好 ,口罩 遮住口和鼻
隔离衣,防护服,穿戴穿脱有程序;防护面罩穿戴好 ,血液 喷溅来帮你
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 医务人员
➢ 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中 ➢ 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
、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 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
➢职业暴露源自:
✓经皮损伤 (针刺上或切割伤) ✓直接接触(黏膜) ✓直接接触(皮肤破损)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添加副标题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 防和处理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 暴露的危害
02 预防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暴露的措施
03 处理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暴露的流程
04 提高血源性病原体职 业暴露处理效果的措 施
05 结论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的危害
传播疾病的风险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感染,从而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跟踪观察
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风 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定期进行跟踪观察,监测是 否有感染症状出现
暴露后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包括冲洗、挤压、消毒等
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如使用抗生素、疫苗等
提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 暴露处理效果的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警
定期评估监测数据,分析原 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推广科学研究成 果和技术创新成 果,加强国际合 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血源性病原 体职业暴露问题。
建立健全科学研 究和技术创新机 制,提供政策支 持和资金保障, 促进相关领域的 发展和进步。
结论
重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避免感染和传播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认知和意识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
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正确处理锐器、避免 发生针刺伤和割伤等。
培训和教育应针对不同 岗位的员工进行,确保 每个员工都能掌握相关 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1.8
规范使用锐器盒,3/4满时及时封口。锐器使用后应直接放入合格的锐器盒内。
1.9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确需回套针帽,建议单手回套或使用针帽回套装置。
1.10
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1.11
禁止将手伸入医疗废物容器内,禁止用手挤压医疗废物,禁止徒手携带锐器行走。
(核查中实施的措施/40*100%)
1.2
使用无针系统。
1.3
使用安全器具,如自动销毁式注射器等。
1.4
利用安全针具装置钝化使用后的针具。
1.5
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标本。
1.6
禁止将没有分离针头的注射器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之中。
1.7
在所有可能产生锐器的场所尽可能放置锐器盒,锐器盒放置在醒目、方便、高度适宜、操作人员视线水平及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如治疗车、治疗台侧面。
4.4
根据医院规定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如科室负责人、医院负责职业暴露工作的职能部门。
4.5
暴露源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2小时内上报给辖区内指定的处置机构构开展感染危险性评估、咨询、预防性治疗和实验室检测等一系列工作;随访时间:24小时内、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6个月;对于暴露者存在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产生抗体延迟等特殊情况的,随访期可延长至1年。
5.其他预防措施
5.1
国家层面制定预防职业暴露的相关政策,医院层面制定预防职业暴露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5.2
加强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使其掌握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和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2.3
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

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处理流程图)一、医疗锐器伤的防护(一)医疗锐器刺伤的预防措施1.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2.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以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

与锐器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过程中不规范操作。

3.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第二次污染。

医疗锐器处理原则是用后的锐器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坚硬的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二、职业暴露的防护(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的含有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接触患者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患者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2.戴手套:预料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手上有伤口时;在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3.其他防护措施:包括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

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管理长效机制1、贯彻执行《导则》精神,建立健全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管理体系,成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小组及专家评估小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院感科、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保卫科、及临床等多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专家组成。

2、遵循职业卫生防护原则,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3、建立健全职工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监测档案, 按《导则》要求作好职业暴露记录、随访、追踪及相关知识培训记录的保存、管理,并遵守知情同意及保密原则。

4、开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的控制,例如采取措施保证安全注射及降低手术职业暴露的风险。

5、完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和处理程序,规范暴露后评估、预防和随访的程序和管理。

6、保障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资金,包括暴露后预防用药及治疗、个人防护用品及设备的供应。

7、提供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信息和组织相关培训,包括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

8、成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及防护领导小组”。

小组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

9、成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及防护专家评估小组,对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护效果进行评估。

二、相关科室及部门职责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及防护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下列科室和部门具体开展以下工作: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专家评估小组:根据职业暴露情况对暴露者、暴露源患者进行评估,得出是否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结论(艾滋病职业暴露检测阳转者的调查结论由省级调查机构出具)和提出相应治疗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作好职业暴露登记、随访、追踪检测,资料的保存、管理;负责全院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技术培训、宣传、指导和咨询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定期分析、总结、反馈,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3、医务科:针对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相关的防控和管理工作以及组织感染人员的救治工作。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一、前言血源性疾病是指由血液传播的疾病,其中包括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可能会面临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风险。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制定一套完善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至关重要。

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1. 紧急处理(1)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接触血液及可能污染的物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事故情况。

(2)用肥皂水清洗受到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如有伤口,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尽量挤出伤口内的血液,并用消毒液消毒伤口。

(3)尽快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事故,并填写《职业暴露事故报告表》。

2. 评估风险(1)根据暴露的病原体、暴露程度、暴露时间等因素,对暴露风险进行评估。

(2)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防护建议。

3. 预防性用药(1)根据暴露风险,决定是否采用预防性用药。

如有必要,应在暴露后尽快(不超过2小时)开始用药,并根据医生建议继续用药。

(2)预防性用药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4. 跟踪监测(1)在暴露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病原体抗体检测,以监测暴露后感染情况。

(2)如在跟踪监测过程中发现阳性结果,应立即进行治疗,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心理干预(1)对暴露事故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度过心理危机。

(2)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关注当事人的心理健康。

6. 完善制度(1)根据暴露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完善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2)制定针对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能力。

7. 培训与教育(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其对血源性疾病危害的认识。

(2)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防护知识、暴露后的处理流程等。

三、总结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遭受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风险,保障其职业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