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
中国建筑史现代建筑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8
大跨度建筑也是在5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工 业建筑、桥梁建筑取得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桁架设 计经验基础上,60年代在大跨民用建筑上取得突破。
1968年首都体育馆第一次采用平板型双向空间网架, 从此网架技术在国内推广。
完整版ppt课件
12
普通公共建筑
在商业建筑中,不仅原来的普通百货商店,还 出现了使用自动扶梯的大型商场和90年代后的超大 型商场。在众多城市中使用条码和提款机的超级市 场及专营某项产品的专卖店和步行街。
50年代的休憩建筑主要有电影院、剧院、工人 文化宫等。
80年代以后,旅游首先作为获得外汇利于经济 发展的无烟工业拓展。
完整版ppt课件
26
完整版ppt课件
27
完整版ppt课件
28
完整版p件
31
窗口的新风
若干建筑物呈现出另一种自由、轻巧的 新风,它们大都集中在援外工程、外事工程 和外贸工程。 由于有关建筑的服务内容与对象不同, 即价值主体与价值尺度不同,从而有可能更 多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也有可能在交流 中有所收获。
80年代以后,体育馆、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多采用空 间网架而加以变化发展。
90年代后期开始,膜结构在体育、交通和展览建筑 中开始使用,产生了新的视觉冲击。
由于高标号混凝土的出现及钢结构、劲性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广泛应用,肥梁胖柱时代的结束。
完整版ppt课件
19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完整版ppt课件
20
建筑创作基本是延续1949年前大陆各大城市建筑设 计的思路,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变化不 算太大。
海岛文化的乐于吸纳的特点,美国与日本的新旧影 响,外国建筑师的直接参与,都使国际风尚成为岛 上时尚。
中国建筑史课件
2 大木作
• 大木作:构件建筑中承重的构件 • 梁檩枋椽柱 • 斗拱昂翘升
中国建筑史课件
• 梁:沿进深方向在柱上架设的水平承重构件。宋代称“栿”。 明栿: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 草栿:隐藏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加工的,称为草栿。
• 檩: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架; • 枋:联系梁,联系柱头和柱脚的构件; • 椽:飞子,首尾钉在上下檩上 •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 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与寝。《礼记》
中国建筑史课件
• 规划或总体布局模式:
• 对称:对称轴具有统率全构图的重要作用,引入到人际关 系,礼纳入其中,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突出尊卑的差别 与和谐的秩序,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 果。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古代世界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 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古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 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 斯兰建筑被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一节 中国建筑史学的开创
中国建筑史课件
• 1929年,朱桂辛(启钤)曾任北洋政府内务部长创办 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建筑史的研究纳入轨道。成果: 二十余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等
中国建筑史课件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哲理
成熟的建筑体系――成熟的哲学体系。 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建立在中国人的 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之上。
中国建筑史课件
一 建筑的礼制化 • 中国建筑以体现人间的传统秩序为最重,中国古
代建筑布局,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 构思。 • 男女之礼――宫殿“前朝后寝”住宅“前堂后室” • 上下之礼――《周礼》《礼记》《仪礼》对包括 建筑在内的等级形式,做了原则规定。
中国建筑史讲义05隋唐五代讲义
第五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一、历史背景与建筑概况1、隋唐统一的政权——政通人和、国力发展——成熟、屋顶形式多样2、地方城市(商业城市)发展——都城建设成熟3、佛教兴盛、政府支持、贵族经济——兴建佛寺,寺观园林、塔等大有发展4、手工业——建筑技术——“材”标准化生产、“都料匠”5、交通开拓——文化交流——先秦儒的理性+魏晋南北朝道的内在精神、文士风度+佛教释的影响。
文化开朗、生气蓬勃。
鉴真东渡、引进胡床6、理性——和谐,形式、结构、材料充分结合7、唐晚期衰落、五代时期塔有所创造二、都城与宫殿例1:唐长安——规划严整1、选址与历史文化背景:总结邺城经验、在隋大兴的基础上、位于平原,受约束小;靠近水源,运输和城市用水方便2、城廓:近方形;夯土城墙3、皇城、宫城、宫殿的位置:居北部中4、布局:规整,政府、居住、商业功能分区明确5、街道:排水处理6、里坊:近方形,面积大7、市场:东西市意义与成就:例2:隋唐洛阳例3:大明宫——三朝“大朝、日朝、常朝”、宫殿园林、宫殿建筑、规模大、充分利用地形、考虑景观设计、官署例4:太极宫三、住宅1、布局:四合院、三合院、围廊连接;明显的中轴对称(局部也有灵活的变化)2、宅园:诗情画意、田园气息、手法丰富——人与自然的结合渗透到了建筑整体规划、布局3、室内装修:线条柔和、成熟;床榻、屏风四、寺、塔、石窟1、佛光寺的设计特点和成就2、佛塔:山东历城县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县净藏禅师塔、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
五代时期:林隐寺双石塔(砖)、苏州虎丘塔(砖木)栖霞山舍利塔(石)广东光孝寺铁塔3、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五、陵墓1、唐乾陵的设计特点和成就2、江苏江宁县南唐钦陵3、四川成都市前蜀永陵小结:唐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秦汉讲义建筑2
· 文献记载: 以铜为椁,……上画天文景宿之备,下以水银为
四渎百川五丘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珍 异宝,充满其中
· 陪葬:兵马俑
杨鸿勋观点
1. 宫墙有三道。 2. 秦始皇陵地上是 九层之台。 3. 封土上有土木享堂.
2· 汉陵 制式 · 沿用了秦代的封土陵台(汉称“方上”) · 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 · 陵城周以城垣,驻兵 · 迁富豪成陵邑,设苑囿
·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古代帝王和诸侯王墓葬的一种葬
式。黄肠,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
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 逐渐发展成为木构地宫。作为一种葬式,“黄肠题 凑”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西汉第一代广陵王 刘胥的寝陵
秦云纹瓦当 秦鹿纹瓦当 汉玄武 汉白虎 汉青龙 汉朱雀
汉並天下
5· 城市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了严谨规 划的汉长安城。
6·有能力建造长城、骊山陵、都江பைடு நூலகம்等大型工程。
甘肃汉长城
二· 建筑详部(细部)特征 参阅教材185页 1· 屋顶
屋顶脊饰 1·高颐阙屋脊 2·两城山石刻屋脊 3·明器屋脊 4·武梁祠屋顶 5·成都画像砖阙屋脊上凤
阿房宫留下的夯土台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0.5 公里,后部残高约8米
2· 汉长安(p43,p50)
·汉长安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增扩而成。由
军将出生的杨城主持工程
·90 年间随经济发展逐步建成,建造过程:
桂宫
兴乐宫→长乐宫→未央宫→北 宫→明光宫
(秦) 又称东宫
建章宫
·北墙依渭水而建,墙体曲折多变;有“南象
精品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秦汉 建筑2
中国建筑史讲义
陵园建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
商代:妇好墓 不起坟,深埋,陵顶可能有享堂
战国:中山王墓 武陵横列布置,墓上设享堂,五堂同台,两道宫墙环绕
汉代:基本依袭秦制 南朝: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辟邪各一对,享堂不存,规模
减小 唐代:因山为陵,上下宫制,南大殿建于陵园南门内为上宫(庙),
山下设下宫(寝),以便供食
中国建筑史
2004. 12.10
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城市建设 住宅与聚落 宫殿、坛庙、陵墓 宗教建筑 园林与风景建设 建筑意匠
空间秩序
看与被看 天人合一
城市建设
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至夏商周
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 特点:各要素的分布处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中间有大片空白
地段相隔。
城市建设
第二阶段:春秋至汉 《考工记》 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全城被分割为若干封
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手工被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 中,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 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和市门,由吏卒和市令 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城市建设
隋唐东都洛阳
1、地势平坦,布局整齐。 2、规模比长安略小。 3、宫城位于西北 4、北依邙山,洛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城。 5、漕运比西安畅通。 6、洛阳皇城内城墙特别多。
城市建设
宋东京
1、逐步扩建而成,建筑密度高,土地利用率高,人口众多。 2、防火问题突出,设立消防队和瞭望台。 3、宫城前御街宽阔,两旁有御廊。 4、商业发达,夜市兴旺,通宵达旦,市场分散取代市场集中。 5、四水贯都,运输繁忙。 6、彻底废除里坊制,由街巷制取代。 7、官府衙署同时分布于城内外。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PPT课件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中国很早就把建筑的内容和形式看作是王朝 的一种基本制度,“礼”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就是有关的规定和理论根据的记录。 中国古代都城、宫阙的内容和型制,诸侯、 士大夫乃至于平民百姓的宅第标准,都是作 为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而制定出来的,不可 逾越。
25
古代建筑的“顶峰”太和殿和普通平民 民居都必须纳入“礼”的约束范围内
及至秦始皇时期,具备 了控制整个帝国的绝对 统治,万里长城便是其 动员力量的典型代表, 但此时中国建筑的基本
17
使用巨大奴隶劳动力的古埃 及古代建筑:底比斯残迹
2.中西方建筑比较
一种说法:技术层面上,中国较早的突破了 木构建筑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的局限,是 一种对先进思维选择的结果。
木构建筑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节约成本,同 时梁-柱体系的框架结构解决了对于较大空间 营造上的难题。
26
3.建筑的思想与文化
墨子:“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也 许是最早将房屋与“礼”建立联系的言论。 中国古代的住宅布局亦是由“别男女之礼” 引申而来的构图。皇宫中的“六宫六寝”、 宅舍中的“前堂后室”将男女活动和生活的 范围做出了严格的区分。
其后,住宅中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 座为宾”的位置序列,完全是“礼制”精神 在建筑上的反映。
但事实上,中国也存在石构建筑,西方也存 在木构建筑。
产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没有绝对的定论,只存在 观点之争。
12
德国传统木住宅
俄罗斯木教堂
13
泉州石塔: 800年前
40.中西方建筑比较
梁思成的观点:
1.中国人使用石头的技术不行:没有找到石头 缝隙之间良好的粘合材料。(古代墓穴的营 造似为反例?)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中国建筑史讲义郭江泳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基本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二、小结1。
建筑类型:A。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A。
木骨泥墙建筑B。
干阑式建筑3。
建筑材料:A。
土木为主B。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C。
土坯砖,夯土墙4.平面布局:A。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B。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C。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一、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二、小结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1.城市建设高潮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4.技术进步: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B.砖的出现C.铁制工具的使用D.金属构件的使用5。
《考工记》二、汉1。
中国建筑史08近现代建筑
4、中国近现代建筑史课题
宏观的:分期、分区、分类总结 (建筑师、建筑类型、制度、技术、材料、思想、城市) 1、城市建设 2、建筑类型、技术 3、建筑制度 、建筑教育 、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 4、建筑形式 、建筑思潮 ……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1、理论: 支撑;线索 2、南京十年 3、中国固有式 4、墨菲 5、巴黎美术学院 6、中国营造学社 7、集合住宅 8、风格:国际式、ART DECO 9、骑楼 10、 “建筑”
1 古今之别:
3、从社会体系到建筑体系的分析方法
1 关联性在时间上:变化不是平行的、一一对应的:滞后与超前 2 关联性在内涵上:主导因素不是单一的;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式不同; 1 2 3 4 5 技术的滞后 制度的适用范围 文化的内在矛盾 城市化过程 建筑本身的多重身份
-艺术形式:传统的力量:-新公共建筑反映的时尚;工业建筑的弱约束 -物质形态:移动;再生;使用周期等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1、理论: 支撑;线索 现代性 “现代转型” 后发外生型
民族主义 -思想文化 清末中体西用;五四新文化(传统的两种态度) -民族国家 国家权威/ 职业建筑师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2、南京十年 1927-1937 1911 辛亥 1925 孙中山 1926 北伐 1927 南京、上海 412 1929 北京 东北 主权国家体制初步创立 经济管理的国有化 文学、艺术的发展 中国固有式
5、 Some topics or KEY WORDS
附: 德日系 Vs 欧美系 1920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柳士英 刘敦桢 龙庆忠 1923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专业
清华大学内部讲义之中国建筑史大纲详解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考研考点讲义
第一章㊀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 1 ) 专 题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 ( 2 4 )
第二章㊀城市建筑 ( 5 0 ) 第三章㊀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 6 2 ) 第四章㊀宫殿、 坛庙、 陵墓 ( 8 2 ) 第五章㊀宗教建筑 ( 1 0 8 ) 第六章㊀园林与风景建设 ( 1 2 6 )
㊀㊀
㊀ 1 0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6 . 建筑组群已达到庞大规模, 未央宫有“ 殿台四十三” , 建章宫号称“ 千门万户” , 权贵宅第也是 “ 并兼列宅” , “ 隔绝闾里” 。 所有这些, 都显示处木构架建筑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期。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2 2 0- 5 8 9年) 政局动荡, 战争持续, 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社会生产发展缓慢, 在建筑上不及两汉时期有那样多生 动的创造和革新, 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 1 . 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的大量崛起。 2 . 佛教的盛行和佛寺、 佛塔、 石窟寺建筑的高潮迭起; 3 . 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 到魏晋南北朝时有重大发展。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 家园林并立的局面, 是中国园林承上启下的转折期, 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自然向小尺度的 神似自然转变; 4 . 由于“ 胡坐” 的传入, 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坐的矮足形开始向垂足坐的高足形转变, 由此引发了 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改变。
知识点— — —穴居的发展过程
原始横穴→深袋穴 →半穴居→地面建筑 ↓ 1 . 圆形 2 . 方形、 长方形 3 . 吕字形
㊀1
知识点— — —干阑式建筑与木骨泥墙房屋
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代表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 房 ★干阑式建筑:
中国建筑史 - 课件-第一讲
3.王贵祥: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世界建筑》1997.2。 4.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建筑师》64期。 5. 陈 之 华 : 关 于 建 筑 史 的 研 究 和 教 学 的 随 想 , 《 建 筑 师 》69 期 ,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建筑史
• 作为建筑研究和发展的需要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 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 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 史的最大意义。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为什么研究中国 建筑史》(代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学习目的:掌握人文信息在建筑中的积存、表达 方式以及实现这些意义的古代技术。
弗莱彻 《建筑史》 一书中的 建筑之树
在中 世国 界建 建筑 筑 史 中 的 地 位
西方人眼中的历史传统建筑 与非历史传统建筑
晚清中国大臣对西方高楼的一个有趣观点
参考阅读文献
0.郭湖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发展概况,《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 集》,1986。
1.余 健:从中国建筑史研究引文分析的初步结果看其学科的发展趋 势,《建筑师》37期。
世画作有《雪溪图》、《孟浩然 马上吟诗图》、《雪山图》等。 著有《王右丞集》。
清溪渔隐图 李 唐
全卷描绘钱塘一带山区雨后景色,绿树浓覆,坡泥湿翠,溪水湍流,前端有一村 翁垂钓江苇间。此图用阔笔湿墨画树、坡地、石块,用劲细流畅的线条写水流、 芦苇,用重笔焦刻画人物、板桥、渔舟和木屋。画面粗中有细,纵中有涩,重中 有轻,使人感到力的运行的节奏美。
理念逐渐风行,并出现于许多其它类型的园渠
韩 国 庆 州 鲍 石 亭 流 觞 渠
中国建筑史要点讲义分析
中国建筑史讲义郭江泳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基本内容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重要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二、小结1。
建筑类型:A。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2。
建筑结构:A。
木骨泥墙建筑B。
干阑式建筑3。
建筑材料:A。
土木为主B。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C。
土坯砖,夯土墙4.平面布局:A。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B。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C。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第二节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1)一、重要建筑实例: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商,郑州商城,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居住建筑类型二、小结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拱,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第三节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一、春秋战国至秦1.城市建设高潮2.高台建筑兴盛:秦咸阳宫3.大型工程多:秦始皇陵与长城4.技术进步:A.筒瓦和板瓦广泛使用,B.砖的出现C.铁制工具的使用D.金属构件的使用5。
《考工记》二、汉1。
木架建筑渐趋成熟2。
中外建筑史讲义
中外建筑史讲义第⼀讲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古代宫殿·周制三朝五门:三朝:外朝——决定国家⼤事。
治朝——王视事之朝(平时办公)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五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门、内朝两仪殿。
紫禁城宫殿——中国仅存的⼀处宫殿。
⼆、坛庙1坛庙建筑的产⽣与作⽤(1)产⽣:源于祭祀;(2)作⽤:助⼈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礼制建筑。
2类型(1)祭祀⾃然神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祀)祭⽇(⽇坛)⽉(⽉坛);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祭国⼟政权(社稷坛)(2)祭祀祖先:太庙、祠堂、家庙;(3)祭祀圣贤:⽂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3实例(1)北京天坛天坛的环境艺术设计:1)为衬托天坛祈年殿⾼耸近天之势,殿周全组建筑建于4m⾼的⼤平台上,平台四周遍植4m⾼的常青松柏等;2)天坛庭院及丹陛桥,皆⾼出地⾯4m,⾏如步云;3)附屋建筑,皆掩没于林海之下;4)皇乾殿隐于祈年殿之后;5)祈年殿两侧配殿,皆半途⽽⽌,不⼊视野,以全祈年殿之孤傲突兀之势;6)环丘四周以矮墙环护,反衬丘坛近天之势;7)附属建筑全隐蔽于树林之下。
(2)北京社稷坛(3)北京太庙(4)太原晋祠(5)曲⾩孔庙三、陵墓1墓葬的等级及名称林——孔⽒宗族陵——帝王墓葬墓——王侯将相坟——⼀般百姓2基本形制及沿⾰(1)基本形制——地下墓室:存放棺椁之处——地⾯纪念性建筑:供后⼈凭吊(2)发展历史1)上古:地下——⼟坑⽊椁地上——不封不树2)商周时期地下——⼟坑⽊椁地上——坟丘、⽊构建筑3)秦汉:地下——砖⽯墓室地上——“⽅上”(⼈⼯封⼟)⼗字中⼼式布局4)三国、两晋、南北朝:神道柱、⽯兽、⽯碑等。
5)唐:因⼭为陵墓;⼗字中⼼式布局,发展了南向⼊⼝前的引导空间6)宋:承上启下—北宋:陵区更加集中;规模较⼩;北低南⾼——南宋:上、下宫在⼀条轴线上;攒宫7)明:有多处,南京孝陵,葬太祖朱元璋;风阳皇陵,葬明太祖⽗、母及亲族;北京⼗三陵,葬成祖以下⼗⼆帝,占地40平⽅公⾥。
建筑史第019讲(宗建一)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得到很大发展,并建 造了大量的寺院、石窟和佛塔。据文献记载,仅北 魏洛阳城内外,就曾建寺1200余所;南朝建康一地, 亦有庙宇500余之多。现存我国著名石窟,如云岗、 龙门、天龙山、敦煌等,都肇始于这一时期,其建 筑与艺术的造诣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北魏洛阳的永宁寺,是由皇室兴建极负盛名的 大刹。其主体部分是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并采取 了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其核心是一座位于3层台基 上的9层方塔,塔北建佛殿,四面绕以围墙,形成 一区宽阔的矩形院落。突出了佛塔这一主题。但在 建筑的细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中国化了。
明、清时佛寺更加规整化,大多依中轴线对 称布置建筑,如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 殿、配殿、藏经楼等,塔已很少。 流行于以汉族为主的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佛教, 通称汉传佛教。其建筑小的称庵、堂、院,大的 称寺。明、清时期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这就是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嵋山(普 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藏传佛教分布在 西藏、甘肃、青海及内蒙一带,以拉萨、日喀则 为中心。西藏的喇嘛教佛寺大多采用厚墙、平顶 城堡式样。南传小乘佛教分布范围较小,仅限于 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地,佛寺平面与建筑风格, 与中土大相径庭。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 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 交接用了叉柱造,由于 上层和夹层的檐柱较底 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 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 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 座楼板以下的夹层,在 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 结构的刚度,这种做法 和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 塔同出一辙,它经受了 近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 验,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 亦建于统和二年,面阔五间 (20.23米),进深四间 (10.52米)。外观二层, 有腰檐平座,内部三层(中 间有一夹层)。屋顶用九脊 殿式样。台基为石建,低矮 且前附月台。平面上减去当 心间缝中柱,形成了六边形 的井口,以容纳高16米的辽 塑十一面观音像。
中国建筑史复习要点精讲
中国建筑史复习要点精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斗栱不同时期(唐宋与明清)的特点(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唐宋以前,斗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栱犹如弥补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承托屋檐)仍未丧失。
2、斗栱的基本组成栱、斗、昂3、宋、清的建筑模数制宋——材;清——斗口4、宋代斗栱的叫法,按位置分三类,名称在柱头上的斗栱称为柱头铺作(清代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在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上的斗栱,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作用;在角柱上的斗栱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
5、木结构的四种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应用(识图)结构形式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干阑式应用地区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东北、云南等林区潮湿的山区或水域特点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空间不大时才能使用可采用跨度大的梁以减少柱子数量,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有较好的防潮隔热性能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受木材长度限制,通常面阔和进深较小。
原始社会1、仰韶文化主要遗址有2个: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2、河姆渡文化遗址名称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结构为干阑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用作居住,最早使用榫卯技术3、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特征为1)家庭成为生活单位,居室面积变小,平面呈“吕”字形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有较强私密性2)建筑材料上开始出现土坯砖,基础实验夯土,墙体用土坯砖;室内地面墙面普遍采用白灰面,防潮;白灰墙上出现了花纹,是已知最古老的室内装饰4、红山文化:最早的神庙遗址是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奴隶社会一、夏:我国已发现最早的木构夯土建筑及庭院建筑实例是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二、商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三、西周两处遗址1、陕西岐山风储存西周建筑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最早发现瓦(封闭庭院,中轴明确;前后堂使用廊道连接;完备的排水系统;已知最早的四合院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重点复习内容及复习题
1. 试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建筑有四个特点为:
(一)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因地区和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好几种,但以抬梁式为最重要。
所谓“台梁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见的以梁柱为骨架的斗拱结构。
这种斗拱结构以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运用最多。
(二)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
但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
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三)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主要建筑讲究宏伟高大,讲究气势,并以次要建筑来衬托主要建筑。
许多建筑有意利用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的形态,使整齐、对称的平面布局在主体上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至于园林建筑,它所追求的不是整齐、对称,而是曲折变化和诗情画意。
(四)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
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还往往采用高台基。
这种高台大顶造型,给人以稳固、庄严、雄伟的感觉。
至于组群建筑的造型还要讲究主次分明,有起有落,由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要象戏曲和音乐一样,显出序幕、高潮和尾声。
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屋面形式?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
3.文字填空:
①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
建筑…。
②《老子》第11章:“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③建筑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空间…。
④木构建筑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
分工……明确;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抗震性能…较强…;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4.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穿斗式、抬梁式、井干。
5.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是指什么?
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6.说明什么是“间”。
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7.识图:①给下图填空。
第一排:重檐、庑殿、歇山
第二排:卷棚、悬山、圆攒尖、四角攒尖
第三排:硬山
正脊
鸱尾
戗脊
屋檐
山墙
台基
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
②指明下列图式的结构形式
穿斗式:
叠梁式:
井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