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案 我的小伙伴

合集下载

《我的好朋友》教案培智

《我的好朋友》教案培智

《我的好朋友》教案培智教案名称:《我的好朋友》培智教学目标:1. 学会用中文进行朋友的介绍,能够简单描述朋友的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和相互尊重、关心他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用中文进行朋友的介绍。

2. 学习和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朋友的外貌特征。

2. PPT或黑板准备相关词汇和句型。

3. 听力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朋友的照片或图片,提问学生:“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你们是如何认识他们的?”2.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引导学生谈论朋友的重要性和交朋友的好处。

步骤二:学习新知(30分钟)1. 老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介绍朋友的外貌特征,展示相关词汇。

2. 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朋友的个性特点,如慷慨、友好、有趣等,展示相关词汇和句型。

词汇:外貌、高、矮、瘦、胖、漂亮、帅气句型:她/他长得很高/矮/瘦/胖/漂亮/帅气。

他/她很友好/有趣/慷慨。

3. 老师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好朋友。

步骤三:听说训练(15分钟)1. 老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听后回答问题。

2. 学生分组,互相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用刚才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步骤四:拓展运用(10分钟)1. 老师领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组选择一个代表,用中文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其他组员要猜测描述的是哪个朋友。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步骤五:总结和巩固(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朋友介绍的重要性。

2. 学生复述本课学到的句子和词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用中文进行朋友的介绍,掌握了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型,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友谊观念。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小伙伴教案初中

小伙伴教案初中

小伙伴教案初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小伙伴》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小伙伴》的内容,分析文章主旨和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小伙伴吗?你们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小伙伴》,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课后的问题。

三、合作探讨(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情感体验(10分钟)
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热爱生活。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类似的阅读实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小伙伴》的内容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我的好伙伴教案幼儿园中班

我的好伙伴教案幼儿园中班

我的好伙伴教案
概述
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教师,教学内容是针对儿童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通过故事讲解,儿童将学会关注他人,理解情感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如何关注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2.学会理解情感和表达自我情感
3.了解如何和他人合作和分享
能力目标
1.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
2.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3.能够和他人一起合作和分享
情感目标
1.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
2.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3.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教具准备
1.故事书一本
2.玩具或小零食若干
教学步骤
第一步:故事讲解
1.请儿童坐好,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读一遍故事《小猫找朋友》
3.请儿童谈一谈故事中的小猫是怎样找到朋友的
4.引导儿童思考,小猫和新朋友怎样相处,他们一起做了些什么
第二步:情感分享
1.提问儿童,今天你和谁玩了?你和他(她)一起做了什么?
2.鼓励儿童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3.引导儿童多关注同伴的心情和情感变化
第三步:合作游戏
1.给儿童分发玩具或小零食,要求他们一起分享
2.每个儿童轮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食物,然后大家一起举手表示
同意
3.引导儿童理解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相互谅解和帮助的意义
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儿童将能够理解情感、表达自我、关注他人,培养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儿童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同时,这些能力将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场,帮助儿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相处。

《小伙伴》教学设计

《小伙伴》教学设计

《小伙伴》教学设计目标分析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理解本课中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简单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小伙伴的含义,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内容规划学习基本词汇:朋友、陪伴、分享、互助等。

学习基本表达方式:问候、邀请、感谢等。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单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词汇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展示词汇含义,组织学生模仿发音并纠正发音。

对话教学: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对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基本词汇、表达方式的图片和例句。

角色扮演道具:如玩具、卡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

小组合作任务卡: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小组合作任务和指导。

教学评价表:用于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互动环节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4-5人,共同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任务包括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进行互动交流。

问题可以涉及本课所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

小组竞赛:各小组进行比赛,展示所学知识,评价标准包括准确性、流利度和合作精神。

教师示范: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

学生展示:学生自愿或按照教师要求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的小伙伴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我的小伙伴作文写作指导教案

我的小伙伴作文写作指导教案第一章:引导思考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小伙伴,了解他们的特点和与自己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小伙伴,思考他们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美好时光和难忘经历。

1.3 教学步骤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和回忆。

引导学生思考小伙伴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

第二章:观察细节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细节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小伙伴的外貌特征,如发型、眼睛、笑容等。

让学生注意小伙伴的言谈举止和动作,以及这些细节如何体现小伙伴的性格特点。

2.3 教学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小伙伴的外貌和行为,并记录下关键细节。

引导学生通过描述细节来展现小伙伴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表达情感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小伙伴的感情,如友谊、感激、怀念等。

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对小伙伴的情感。

3.3 教学步骤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伙伴的感情和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小伙伴的情感,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四章:构思作文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构思作文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让学生确定作文的重点和细节描写,使作文内容丰富有趣。

4.3 教学步骤让学生思考作文的引言部分,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安排作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对小伙伴的描述、情感表达等。

第五章:修改润色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修改和润色作文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检查作文的语言、逻辑和表达,进行修改和润色。

让学生注意作文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5.3 教学步骤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修改和润色。

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整体表达效果,进行自我修改和润色。

第六章:创意写作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发挥创意,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小伙伴的情感。

《小伙伴》教案:学生间的小伙伴情谊

《小伙伴》教案:学生间的小伙伴情谊

教案名称: 小伙伴科目: 心理课年级: 小学二年级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能力。

3.了解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小组讨论:学生谈谈身边的小伙伴,他们在一起做什么?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怎么样?2.观看视频:学生观看有关小伙伴的视频,了解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分享会:学生分享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互动经历和感受,表达自己对小伙伴的感激之情。

4.合作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并感受到小伙伴之间的默契。

教学步骤:第一步:小组讨论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小伙伴的概念,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他们在一起做什么,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怎么样等问题。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观看视频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小伙伴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分析视频中的小伙伴间的互动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伙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分享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互动经历和感受,让其他同学了解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帮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小伙伴的感激之情。

第四步:合作游戏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游戏,如“拔河比赛”、“三人行”等。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小伙伴之间的默契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彼此协助,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分享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伙伴的概念。

通过合作游戏的方式,学生感受到小伙伴之间的默契,也实现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因此,这是一堂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小伙伴作文提纲

我的小伙伴作文提纲

我的小伙伴作文提纲题目,我的小伙伴。

提纲:1. 介绍我的小伙伴是谁,他/她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2. 描述我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我们之间的默契和互相帮助。

3. 讲述我们一起经历的快乐时光,以及我们的共同爱好和兴趣。

4. 分享我们在困难时刻互相支持的故事,以及我们在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

5. 总结我们之间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范文: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叫李华,他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

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

他的性格开朗、乐观,总是能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正能量。

我们是在初中的时候成为朋友的。

那时候,我刚刚转学到这所新学校,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

李华是班上的班长,他主动走过来和我打招呼,带我参观学校,介绍给我认识其他同学。

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我们之间有着很深的默契,总是能够互相理解和帮助对方。

我们有许多共同的爱好和兴趣,特别是喜欢打篮球和看电影。

每当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就会一起去篮球场打球,或者一起去电影院看最新上映的电影。

我们还喜欢一起读书、写作业,互相交流学习上的困难和疑惑。

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充满了快乐和欢笑。

在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有一次,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感到非常沮丧。

李华知道后,立刻过来安慰我,鼓励我不要放弃,他还帮我一起复习,直到我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好成绩。

而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

我们互相支持,一起成长,让我们的友谊更加牢固。

总的来说,我和李华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的美好和珍贵。

我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快乐时光,也一起度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让我们的友谊更加坚定。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一直保持着这份真挚的友谊,一起走过更多的风风雨雨,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我的生活小伙伴教案

我的生活小伙伴教案

幼儿园社会活动《我的小伙伴》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朋友”的含义,愿意大胆讲述与朋友间的故事。

2.知道好朋友之间要有爱相处,互相帮助。

3.愿意和好朋友做游戏,感受朋友间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理解“朋友”的含义,懂得朋友间要友爱相处,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1.课件ppt。

2.雪花片积木。

活动过程:一、出示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1.教师介绍手偶。

2.教师讲述故事。

师: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有好东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动小桌子,猴弟弟就会一起来抬,猴弟弟不会系鞋带,猴哥哥会帮他系鞋带……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3.提问:①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时是怎么在一起的?②你有好朋友吗?③你的朋友是谁?你们喜欢在一起干什么呢?二、说说我的好朋友。

1. 出示图片一。

师:你看,他们在干什么?师:师:你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吗?幼:喜欢师:为什么?幼: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很快乐。

师小结: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玩,你会觉得很开心。

除了玩,和我们的好朋友之间还能做什么呢?2.教师出示图片二。

教师: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一起玩,还能做什么?幼儿说一说,教师随后出示图片教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师: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不是这样做的呢?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好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互相帮助。

3.出示图片三。

师:好朋友在一起还能干什么?师:还能一起完成任务呢。

4.教师小结: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好朋友才会越来越多,朋友越多越快乐。

三、游戏:分积木。

1.师:你想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吗?师:教室里的积木很乱,想要请你找一个朋友一起把它分分类呢你们愿意吗?2.引导幼儿合作分积木。

3. 小结:朋友之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一起玩,互相帮助,还能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呢。

我们要有礼貌地交朋友,和朋友分享玩具,常常帮助别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人物的个性授课日期: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写出人物鲜活的个性。

重点难点: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方法:范文引导、交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弄清习作要求:看本单元的作文,看看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写人通过一两件事写写小伙伴还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呢?二、技法指导技法1:神形兼备,显示特点首先,请看下面的两则关于外貌描写的猜人谜语:(生讨论交流)师: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第二个是猪八戒,第一个猜不出来呢生:因为第二个我们从“长嘴大耳”“圆身肚肥”,还有“九齿钉耙”“馋”这些特征一下就看出来了,只有猪八戒符合这些特征。

而第一个,特征太不明显了,谁都像又谁都不像。

师:第二段描写我们马上就能猜出是猪八戒,是因为这段外貌描写抓住了人物区别于别人的独特的外貌。

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形”与“神”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形象描写中能体现人物的神采,在对人物精神的阐述中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更加具体,在“形”与“神”的互现中,人物的多媒体展示:他个子很矮,黑瘦黑瘦的,脸略微有些长,本来不大的眼睛显得更小了,而额头和颧骨却又十分突出,难怪有的同学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祖先”,说白了就是类人猿。

文段描绘了人物的(身材、脸色、脸型、眼睛、额头、颧骨),着重突出了他(额头、颧骨)的外貌特点。

圆圆的脸蛋,细长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

你要问一个问题,她那黑葡萄似的眼珠便在眼框里骨碌碌转着。

在她那高高的鼻梁下边,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巴。

平时总是笑嘻嘻的,要是生起气来,两片嘴唇翘得老高老高,这时大家都说:“真可以挂上两个油瓶呢!”文段既有(外貌)描写,又有(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聪明)、(可爱)的特点。

师:我们要灵活地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神态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

技法2:描写言行,体现特点(全班交流)师:除了外貌,还有哪些能体现人的特点呢?多媒体展示:7:50,小刚搓着朦胧的睡眼拖着步子进了教室,课代表正在收作业,叫到:“小刚,你的作业!”小刚一听马上直起了腰,呆呆地立着,突然,他一拍脑门子,躬着腰从书包里翻找起来,课代表敲敲桌子:“还没找到吗?就差你了。

”小刚一面找一面嚷着:“我做了,别着急。

”好不容易小刚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拽出来,交给了课代表。

课代表看看这本“蓬松”的本子,摇摇头出了教室。

师:这个段落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生: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师:你们觉得这个段落写的怎么样?结合段落举例评价一下。

生:语言、动作描绘的很细致,那个“搓着”“拖着”“呆呆地立着”“一拍脑门”这些地方抓住了“他”很“迷糊”的特征。

师:分析的很准确,“一言一行总关情。

”要想人物的形象呼之欲出,给读者如见其人之感,应当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描写人物语言我们要怎样做呢?师:人物语言要简练、生动,说话时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

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

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多媒体展示:邢浩狠狠地抓住了我,用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使劲瞪了我一眼,声色俱厉地说:“咱们今天走了,那明天同学们怎么办?他们难道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你难道问心无愧吗?”文段中邢浩说话时表示动作的词有(抓、瞪),表示神态的词有(神色俱厉),所说的话表现了他(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

只见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望着沙坑,大步流星地冲向白线,然后像只羚羊似的,右脚猛的在白线上一蹬,身体腾空而起,随着人群发出的惊讶的“哇塞”声,他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松的落在沙坑里,眼看就要跃出沙坑了。

同学们纷纷围上来祝贺:“你跳得可真远,实在太厉害了!”他不好意思的用手摸了摸后脑勺。

文段写的是跳远的动作细节,其中用到的描写动作的词有(吸、望、冲、瞪、划、落、摸)(生讨论交流完成练习)你认为这段文字在动作描写方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师:人物的思想感情个个性特征主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

写作文时,要善于使笔下的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具有特色,充满鲜明的个性,展示其独特的内心世界。

技法3:精选事例,突出特点师:人的个性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比如一个人是个急性子,那么,表现在吃饭、穿衣、干活、走路上,都比别人快一些。

可是,是不是所有这些表现都可以写呢?生:不行。

我们得找到那些最能表现这一个性的事例来写。

师:这种最有代表性的、最突出的事我们叫什么?生:这样的事,就叫“典型事例”。

师:对,写人没有典型事例来表现那可不行。

多媒体展示师:那写的典型事例越多是不是人物越丰满呢?不是的,我们只需要精选能表现这个方面个性特征的两三件事就可以了,其他与之不吻合的则一律摒除。

师:是的,典型事例只须一两件,便足以让人物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要根据文章需要而定,多了那只是一味的重复罢了,没有作用,我们需要的是“精”。

多媒体展示:说起张伟,他的确是个宽宏大量的人。

有一次,我到张伟家去玩儿,看到了他心爱的军舰模型,很想借回去玩几天。

经过张伟同意,我高高兴兴地抱着军舰模型回家了。

就连睡觉也要放在枕边。

可是,老天爷好像故意跟我过作对,我在欣赏时,一失手将模型掉在了地上。

这可不得了,那军舰模型摔了个七零八落。

要知道,这可是张伟在美国的叔叔给他寄来的呀!顿时,我的心上似乎压了一块大石头。

不几天,张伟来取模型了。

他一进门就问:“我的军舰模型呢?”我支支吾吾地回答:“它……它已经碎了……”我以为将要面临的是一阵“暴风骤雨”,谁知,张伟并没有生气,而是风趣地说:“鄙人乃宽宏大量之人也,不为小事而怒。

”后来,我们齐心协力用万能胶将军舰模型粘好了。

文段写的小伙伴是(张伟),为了表现他(宽宏大量)的性格,选择了(心爱的军舰模型被摔坏不怒,用万能胶将军舰模型粘好)的事来写。

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物的“个性”有时并不是一望而知的。

我们对于任何人的认识,都是从不了解到了解,从知之不多到知道的越来越多的。

写出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能使读者逐渐认识所写的人物,逐渐产生好感或恶感。

这样写既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容易使文章本身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写出人物的个性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课件展示:神形兼备,显示特点描写言行,体现特点精选事例,突出特点除了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你还知道什么方法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心理描写,体现特点侧面描写,衬托特点板书在下方宣读下水文.“小谗猫”同桌我的同学是一个小谗猫,每天中午吃饭时,他总是不停的向别人要点心。

如果装菜的锅子里还有多余的菜,他便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菜锅跑去。

有时为了得到一只几腿或一根火腿,他甚至愿意为你翻一星期椅子。

(总是、便会、甚至层层递进,概括小谗猫的谗功了得)这不,今天中午,他病又犯了。

(放入特定的环境中来写)今天中午的荤菜是肉丸子。

这可是他这个小谗猫最爱品尝的食物了。

(揭示万谗之最,为下文做铺垫)瞧,刚轮到他盛饭,他便开始四处搜索起来。

不一会儿,他的目光便落在了排在前面的唐天宇和徐文丽身上。

只听见他说:“喂,你们不是不吃肉丸子吗?那就别浪费了,给我吃好不好?”(原来打了这样的主意)没人回答,他问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徐文丽有点不耐烦了,她说:“哼,没门,我们就是不给你,馋死你!”于是他俩故意没有要肉丸子。

这下他好像泄了气的气球,垂头丧气的从讲台前走了下来。

(神态描写逼真)菜分完了,老师说锅里还有一颗肉丸子。

一听到这话,他就活跃起来,两只脚早已跨过了过道,身体前俯,两手拖着盘子,眼睛盯着上面的锅子,嘴里低声叫着:“五、四、三……”等着分菜的同学下来。

(动作描写活灵活现)就在他数完二时,老师端起装着肉丸子的锅,向我们这边走来。

顿时,他停止了倒数,直叫:“给我,给我……”(从语言看,急切的想要)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师只是朝他微微一笑,便走到叶梦强桌子边说:“今天,叶梦强表现特别好,这颗肉丸子就讲给他了,省的一些小馋猫又来抢。

”看来老师早看出了他的心思,(老师是故意逗他)他也只有眼红的份了。

过了一会儿,老师出去了,他还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上去。

我和徐文丽都不明白,上边已经没有菜了,他还上去干啥?(引起悬念)只见他托着盘子跑到上面,先不紧不慢地加了点饭,有端起盛肉丸子的锅子,往碗里倒。

(动作描写更显其馋)啊,原来锅里海域美味无比的肉汁呢!看着把肉汁饭吃的津津有味的他,我不禁笑出了声。

写作借鉴:构思:作者以事写人,把人物性格的展现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借一个中午吃肉丸子的事来尽显人物的“馋“态。

结构:文章安排张弛有度,主次分明:让主角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十八般武艺在午餐上全面上演,加上同学老师的倾心配合,巧妙衬托,是的小馋猫的馋态原形毕露(lu).语言:于幽默诙谐中刻画人物形象,用词准确,尤其是动词的运用如:跨前俯托盯叫等把人物描绘的活灵活现。

四、学生按要求修改作文预习底稿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学过的方法修改你们的作文预习底稿。

五、交流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