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复习提纲

《孙权劝学》复习提纲

《孙权劝学》复习提纲一、页下注:1.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2、【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3、【当涂】当道,当权。

4、【辞】推托。

5、【务】事务。

6、【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8、【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9、【邪(ye)】通“耶”,语气词。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乃】于是,就。

13、【及】到了------的时候。

14、【过】到。

1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6、【非复】不再是。

17、【更】重新。

1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19、【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0、【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成为研究儒家经典的博士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能不学!三、问答题:1、本文通过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发生的巨大变化,突出学习重要性的巨大作用,以此来劝勉人们勤奋学习。

2、说说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无论是什么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多读书,要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提高自己的见识;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要用新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3、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表示的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示陈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

12.孙权、吕蒙、鲁肃怎么评价。

孙权,他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吕蒙,他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鲁肃,他豪爽而不失风度,看到朋友进步十分高兴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6、孙权劝学两层含义:1.一语道破学习的必要性;2。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考点清单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考点清单

七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孙权劝学》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单独,孤单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治理博士: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但是涉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接触,涉及(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看见往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情(4)及.鲁肃过寻阳古义:__________今义:赶上;比得上(5)即更.刮目相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更加;再2.一词多义(1)当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__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今当.远离(《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2)过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__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重点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当涉猎..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见往事耳....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①蒙辞以.军中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①孤其欲卿治经为.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特殊句式辨析(1)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 劝学》复习

《孙权 劝学》复习

学习目的是“见往事耳”, 孙权提出的目的,要求不高,合乎吕 蒙的实际,让人容易接受,从而有效地达 到劝学的目的。
12
当堂训练:12分钟
3、下列加色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是(D )。 A.但当涉猎 应当 门当户对 相当 益处,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更加 好处 过去的 历史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事情 D. 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两个都是“现在” B好处) 4、下列各组中蓝色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吕蒙乃始就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A从事 完成 B自以为大有所益∕有所广益 C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C用 认为 D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了解 知晓
《孙权劝学》复习 复习目标:1分钟
• 1.掌握文言重点词语,翻译句子。 • 2.把握重要知识点。 • 3.学以致用,完成练习题。
2017/6/23
1
复习指导一:(8分钟)
复习重点字词及课文翻译。
2
复习检测一(6分钟):
一、解释蓝色的字词.
权谓吕蒙曰 告诉,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 当权,当道 掌管事务 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 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 到 孰/若/孤 谁 比得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选出下列加色词解释相同的( B推托 ) A.卿今当涂掌事/摩拳擦掌 A执掌 手掌 B.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辛苦 C.但当涉猎/门当户对 C应当 相当 D.肃遂拜蒙母/半身不遂 D于是 顺从 2、选出下列加色词解释相同的( A 从事 ) A.蒙乃始就学/顺利就业 B.及鲁肃过寻阳/将功补过 B到 过错 C.即更刮目相待/改弦更张 C重新 改变 D.何见事之晚乎/见死不救 D知晓 看见 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孙权劝学复习提纲

孙权劝学复习提纲

《孙权劝学》复习提纲任务一:1、司马光,字君实,北宋________ 家、________ 家。

死后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2、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 》,是________ 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到____共1362年间的历史。

任务二:一、翻译句子以及重点词语(加粗字为重点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本文表示称呼的词语都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三、古今异义的词:1、博士古意:今意:2、往事古意:今意:四、一词多义:A1当涂掌事A2但当涉猎B1见往事耳B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任务三:分析人物形象孙权:鲁肃:吕蒙:任务四: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拓展延伸一:找出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意思。

拓展延伸二: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学习的名言?拓展延伸三:《师旷论学》严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①[炳烛]炳,点燃。

把蜡烛点燃。

②[盲臣]瞎眼的臣子。

师旷是盲人,故如此说。

③[孰与]“比……怎么样”,表比较的固定形式。

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昧,暗。

(1)本文题为《师旷论学》,那么“论学”的核心句是哪一句?概括起来,意思是什么?(2)文中哪一句直接解答了平公的疑问?。

《孙权劝学》复习要点整理

《孙权劝学》复习要点整理

《孙权劝学》复习要点整理一、填空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解题: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主要内容: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4.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5.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鲁肃(敬才爱才)6.文章注重以对话刻画人物。

二、重点复习(一)词汇积累①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可译为“吗”)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涂通“途”,道路)②一词多义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2.但当涉猎(应当)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花之君子者也(助词,的)乃: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于是,就)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用)2.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③古今异义但当涉猎(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二)句式积累1.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三)语气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四)解释成语1.吴下阿蒙:指没有学问的人。

孙权劝学复习

孙权劝学复习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 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相当于“ 表感叹语气, “乎” 相当于“啊”,表感叹语气,并非对 鲁肃不满, 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 感到很自豪、自得。 感到很自豪、自得。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9、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 和事。 和事。
2、“刮目相待” 、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 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 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 进步。 进步。 例句: 例句: 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 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 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 目相待。 目相待。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解释:
当涂掌事 1、权谓吕蒙曰 吕蒙曰 2、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但当涉猎 蒙乃始就学 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待 见事之晚乎 10、肃遂拜 9、见事之晚乎 10、肃遂拜蒙母
重要句子翻译: 重要句子翻译:
课文再现: 课文再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 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 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教案资料

孙权劝学中考复习教案资料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大有好处。
6 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从师学习。
7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交谈议论事情。
8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 蒙啊!
9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 兄你怎么看清事物这么晚呢?
1)开卷有益,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能增强自信,能 获得别人的尊重,学习可以健全人格。 2)劝说要讲究技巧,教育他人要有耐心,要诚恳。 3)说明不能以老眼光看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6、简析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
孙权:重视读书, 关心部下;说理讲究技巧,(现身 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坦诚直率。 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 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 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本文虽然取自史实,但就其内容和表现手法而言,
更像一篇小小说。叙事虽然简洁,但情节却很生动。
B • 4.下列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及吕蒙通 过学习发生变化,从而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 的重要作用。
孙权劝学复习
复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能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特点。 4、理解文中道理。
1.通假字
___邪__ 通 “_耶__”___, 语气词,相当于“吗”
2.古今异义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的学官 今义:一种学位名
往事 古义:指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但当涉猎 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复习提纲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助学》复习提纲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读书?是怎样劝(说服)吕蒙读书的?答案:(D原因:吕蒙“当涂掌•事",不可以不学习(2)首先是一语说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的可能性。

答案:(1)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吕蒙和鲁肃的论议,侧面烘托吕蒙的自信,来表现他学有所进。

“卿今者才略,非复昊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写出鲁弟对吕蒙的欹意.也借誓肃的言行写出吕蒙的学识进步。

(2)懂得了“开卷有益”的道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

3、古人有句话: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这句诘讲的是什么道理?答案:一个人几日不读书就退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告诫入们应该勤学苦练,坚持不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句中外权为吕蒙设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这样说有什么好处?答;】,学习目的;见往事耳。

2.学习方法:涉猎3好处:这样说要求不高,合乎吕蒙的实际,从而有殁地达到劝学的目的5,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入的真实性与融洽关系。

请问作者再次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答案: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燃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渎书、学习的重要性6、镖肃与吕蒙的对话,主要表现了什么?侧面表现了吕蒙长进之快,学有所成,从而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屋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埃书、学习的重要佳7、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答;揭示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8、这则历史故事在现实社会中有什么深刻的意义?答:当今社会读书风气不浓,是导致全民素质整体过低的原因之一.这则故事能够提醒我们要多读书,这对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十分重要。

9、文中最突出的括写方法是什么?答;对话描写或语言描写10、成语:(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孙权劝学复习教案

孙权劝学复习教案

孙权劝学复习教案第一篇:孙权劝学复习教案复习教案四——《孙权劝学》复习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复习内容:一、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了解文意:1、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大惊——结友三、课文研析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侧面描写)(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四、扩展训练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总结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非常好。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七年级下期语文《孙权劝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期语文《孙权劝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期语文《孙权劝学》复习提纲一、整体把握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

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问题研究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孙权劝学早读提纲

孙权劝学早读提纲

《孙权劝学》早读背诵提纲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是_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

2.司马光,_ ________(朝代)___ _______家、__ _________家。

二、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
4、治经()。

经,指《》《》《》《》《》等书。

5、博士()
邪()词,同“”
6、但当涉猎()( )
7、见/往事/耳()( )( )
8、蒙乃始就学()
9、及鲁肃过寻阳()()
10、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1、即更/刮目相待()()
1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复习资料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复习资料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孙权劝学》复习资料【文学常识】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史学家。

选自《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拓展:纪传体《史记》;国别体:《国语》《战国策》《三国志》;断代史:除去史记之外的 24 史。

【课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带点字】谓:对...说卿:你涂:当权掌事:掌管政事辞:推辞以:用务:事务孤:皇帝的自称岂:难道欲:想要治经:研究经书(今:治理)邪:吗但:只,仅(今:转折)当:应当涉猎:泛览见:知道、了解往事:历史(今:过去的事情)耳:而已孰若:哪个像益:益处乃:才始:开始及:到了过:到(今:经过)与:和论议:谈论、商议复:再士:读书人别:分开即:就更:重新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多日不见,进步很大,应另眼相待。

何:为什么见:知道、了解遂:于是拜:拜见结:结交别:分开【注释】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会想要你成为博士那样研究经书吗,只应当泛览,知道历史的事情而已。

你说你事务多,哪个像我(那么多事务)?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多好处。

”吕蒙才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和吕蒙谈论,大为惊奇地说:“ 您现在的才略,不再是(以前)东吴的阿蒙了!”吕蒙说:“人分别几天,就应擦另眼相看,您为什么知道这事那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离开。

【中心重点】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

告诉我们,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其他: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七年级语文(下)第15课《孙权劝学》复习导纲

七年级语文(下)第15课《孙权劝学》复习导纲

七年级语文(下)第课《孙权劝学》复习导纲设计人:安保文所属学校:胜利四中审核人:商虹参与人:安保文一、知识积累..解释加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卿今者才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下列语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填空:①“”即当年在吴县时地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地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地人.②“,”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二、语段训练(原文略)..解释加点词语:①及鲁肃过.寻阳:②见.往事耳: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吴下阿蒙:..邪④非复.翻译句子: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本文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地?.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地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中考链接.(一)阅读下面地文言文,完成问题(南京市年中考真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地文告..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地一组是(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地一项是(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策之不以其道.愿陛下亲之信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根据文章地意思,用自己地话回答下列问题.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地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地文言文,完成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ǔ):抚摩..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地词.①数.讨山越( ) ②君宜顾.之( )③遂往诣.蒙( ) ④肃于是越席就.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地意思.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②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细读节选地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地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地人?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孙权劝学》复习教案

《孙权劝学》复习教案

《孙权劝学》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孙权劝学》详细内容:本文选自《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主要记载了孙权劝学的故事。

通过孙权劝学,表现了孙权注重人才,善于引导和激励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吕蒙虚心接受教诲,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孙权的劝学思想。

2.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韵味。

3.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礼仪、称谓等。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孙权的劝学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孙权和吕蒙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4.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如古代文化、成语典故等。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复述等实践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孙权劝学1. 孙权:注重人才,善于引导2. 吕蒙:虚心接受,勤奋好学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答案:课文讲述了孙权劝学的故事,通过孙权的劝学,展示了孙权注重人才,善于引导和激励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吕蒙虚心接受教诲,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2. 请分析课文中的孙权和吕蒙的人物形象。

答案:孙权是一位注重人才,善于引导和激励的君主;吕蒙则是一个虚心接受教诲,勤奋好学的将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孙权劝学》详细内容:本文选自《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主要记载了孙权劝学的故事。

通过孙权劝学,表现了孙权注重人才,善于引导和激励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吕蒙虚心接受教诲,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孙权劝学复习课件演示教学

孙权劝学复习课件演示教学
的进步。
展示三 :句子翻译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哪里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 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
⑶你卿现今在者的才才略略,,非复已吴经下不阿是蒙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呀!
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
)(不超过5个字)

❖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 到什么启发?

回顾目标,谈收获:
1、熟练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3、会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解决
字君实 ,北宋 政治家,史学家。
复习提纲一:背诵课文
要求:熟练背诵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不改字。
方法:
①先同桌互背,做到互相检查并订正。 ②再小组之间多方式背诵(可接龙,可对话 )。
完成任务后立即举手示意。前四名组加分。
复习提纲二:掌握重点词句
要求:准确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词语 的解释和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勤奋好学。
劝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吕蒙
赞 敬才爱才。
鲁肃
2、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 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强调了 读书学习对增长才干的重要性
3、阅读启示:
1、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 长才干。
2、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有所 收获,学有所成。

(2021年整理)《孙权劝学》复习资料

(2021年整理)《孙权劝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孙权劝学》复习资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孙权劝学》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孙权劝学》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孙权劝学》复习资料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孙权劝学》复习资料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孙权劝学》复习资料>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19年工夫编纂的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编年体史书。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赵顼定的,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全书共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贯穿1362年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3.孙权,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5.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1.司马光2.《资治通鉴》3.孙权、吕蒙、鲁肃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

后来有了一个“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关羽认为东吴大将吕蒙是一个武夫,有勇无谋,掉以轻心,而失去荆州。

”轻取荆州的吕蒙,难道真的是一介武夫?让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一文,再来评价吕蒙其人。

二、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2,学生读课文自主完成:(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及断句(熟读)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及鲁肃过寻阳。

(2)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A、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刮目相待、当涂、治经、见事。

B、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制语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C、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翻译全文。

(3)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3.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学生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全班交流解答,落实自主学习目标。

(2)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点拨: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孙权劝学》复习课

《孙权劝学》复习课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题。(用文中的语句填空)-1、文中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句子-是:-6-2、孙权 学,一开始吕蒙以“-为-由推托,孙权用-7-现身说法进行劝说。后来吕蒙接受劝说,从-”一-句可以看出。吕蒙 -终学有长进,让鲁肃刮目相看。-3、同学聚会时,见大家变化那么大,班长感慨道:-何况是分别三年了呢?
重点语句翻译题-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蒙辞以军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 ,见往事耳。-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研读课文-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2孙权是怎样劝告吕蒙的?他劝学成功有哪-阶方面的原因?你从中学到了那 劝说技-巧?-3、吕蒙就学的效果怎样?课文是怎样写出他-的学习成果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文中三个人物 有什么特点?-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田丝-里分士害出从细右台L生生?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之-孙权劝学
冰叔劝学-·《资治通鉴》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流利的翻译课文-3把 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认识学习的重-要性。-4.能恰当的评价文中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品味孙权、鲁肃、 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归纳人物性格特征。-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
研读课文-孙权-劝-不可呆学-吕蒙-现身说法-就-鲁板-当剂目相待-非吴下阿蒙-侧面描写
写作特点-@详泻“劝学”、“议论”,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 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 然可见。

《孙权劝学》复习资料讲课教案

《孙权劝学》复习资料讲课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词语解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帝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7、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8、辞:推托。

9、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10、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1、治经:研究经书。

12、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

13、但:只,仅。

14、涉猎:粗略的阅读15、见往事:了解历史。

16、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17、孰:谁。

18、若:像。

19、乃:于是,就。

20、始:开始。

21、就:从事。

22、及:到了…的时候。

23、过:到。

24、与:和。

25、论议:谈论,商议。

26、大:非常,十分。

27、惊:惊奇。

28、今:现在。

29、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1、非复:不再是。

复:再。

32、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名字前加“阿”,对吕蒙亲昵的称呼33、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34、即:就。

更:重新。

35、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待:看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考试复
习资料
《孙权劝学》复习资料
【主题探究】
本文描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
1.初.,权谓.吕蒙曰:当初对
2.卿今当涂掌
...事:当权管理
3.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
4.肃遂.拜蒙母:于是
5.孤岂欲卿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为博士邪
“耶”
6.但当涉猎
...耳:了解指历史..:粗略地阅读 7.见往事
8.卿言多务,孰若
..孤?:谁比得上 9.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10..及.鲁肃过.寻阳:到……的时候到 11.卿今者才略
..:才干和谋略
1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3.大兄
..之晚乎:长兄,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认清事物..何见事
【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略,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你说事务多,谁能比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士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问题探究】
1.《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文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亲近的人对主人公学习的影响。

不同点:孙权对吕蒙是积极的促进的影响,吕蒙学有所进;方父对其子仲永是消极的影响,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

2.文章出了两个成语:(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2)吴下阿蒙:指学识浅薄的人。

3.文中共出现了3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答:孙权:善劝,关心属下;吕蒙:善于听取意见、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体现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5.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涉猎、见往事(用原文词语填空)
6.学了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答: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道理。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另外,吕蒙折节读书也让我们明白只要肯学,挤出时间去学习,就会学有所成。

7.孙权是怎么劝勉吕蒙学习的?
答:孙权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中考题目】
1.(2010·福建省泉州市)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答:刮目相待启示: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凡言之成理即可)
2.(2010·湖南省衡阳市)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来劝吕蒙学习的。

3.(2007·年江苏南京市)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答: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意对即可)
4.(2010·湖南省衡阳市)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了增长见识阅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