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产业发展规划探究——以黄山区新明乡为例
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对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规划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字:山地;生态;小城镇;规划近年来,我国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开发是越来越迅速。
有发展进步是好的,但是很多人们在开发山地生态城镇的同时却违背了自然规律,忽略了大自然的承载能力,不顾地形环境条件,盲目效仿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做法,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将原来的生态面貌毫无章法的改变,导致破坏山地自然景观,使城镇失去了地域特色,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产生各种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温室效应等。
对于这种发展方式,可能短期内能给人类带来微薄利益,但是可能长期下去,带给人类和大自然更多的是伤害和惩罚,山地自然灾害对城市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大,所以对于山地生态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1、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发展山地小城镇的过程中,不少地区的人们只注重其建设后的商业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急功近利,反而将各个地区原本的城镇特色进行了改头换面,现在的小城镇发展有的是以大城市为模版,按照大城市的特点制定发展路线,背离了自己原本的生态系统以及吸引人们的地方特色。
小城镇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先进元素,但是传统的小镇特色才能更吸引人,所以了解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后才能制定正确的建设方向,从而建设出具有特色的先进山地小城镇。
山地小城镇规划并不是一个模式,山地城镇的特点是突出地域特色、生态集约,资源整合、使生态资源、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小城镇的规划不能破坏这些山地城镇的本身特色,而是要将这些传统的山地城镇特色更好的发挥出来。
2、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盲目追随大城市的发展一些山地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的追随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考虑自身的环境地域还有经济情况。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小城镇要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发展并不意味着改造,将大城市的建设照搬到小城镇中,这样只会让小城镇显得更杂乱无章,更会让小城镇失去自身的优势,小城镇的生态系统和大城市的生态系统截然不同,小城镇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大城市不可比拟的,小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好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有地域景观。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农业产值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村特色产业经济是指以当地农村资源特点为核心,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经济。
黄山市的优质山泉水、众多的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等都为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1.农村旅游业:黄山山水林海、名胜古迹众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农村旅游业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展,黄山市的农村旅游业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2.特色农产品:黄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农产品品质非常高。
黄山市的绿茶、橘子、红菇、石榴、豆腐皮等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3.农村民俗文化:黄山市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例如小麦秸秆画、木雕、剪纸等。
这些民俗文化作为黄山市的独特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强黄山市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酒店、客栈、公共厕所、景区路灯等。
同时,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黄山市的农村旅游。
2.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或者产业集群,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组织原产地直供、互联网营销等方式,提高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额。
3. 宣传和推广民俗文化:加强黄山市的民俗文化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为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例如,在黄山市组织展览、表演、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将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展示给更多的人。
三、结论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是黄山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们应该积极加强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为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能量。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黄山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
一、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主要包括茶叶、梨子、畜牧业和农家乐等。
茶叶是黄山市的传统特色产业,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品质优良。
黄山市的梨子也十分有名,如当地的水晶梨、酥梨等品种,口感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黄山市的畜牧业和农家乐也在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茶叶、梨子等传统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而其他产业发展相对不足。
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脱节,制约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特色产业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黄山市可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特色产业。
可以加大对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传统农业产业的推广和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针对产业发展水平不齐的问题,黄山市可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3. 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针对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脱节的问题,黄山市可以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可以通过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结语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黄山市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本文以陕南商州区板桥镇为例,探索山地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道路系统是山地小城镇的脉络格局特色;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化规划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规划设计理念:山地小城镇的空间与节点, 成为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镇区中心道路设计要根据山势的特点;建筑特色及风貌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民居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
标签: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都市规模扩张的同时,小城镇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原地区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矛盾。
LI前,我国部分山地城镇发展的现状为:地方为了追求城镇发展,不惜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从而导致了这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历史人文景观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出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1]。
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山地城镇的规划建设应该主要体现在利用当地资源,按照现有的现状,使得城镇建设转变为彰显生态格局,地域特色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从山地城镇规划的特殊性出发,以秦岭南麓的山区城镇——陕南商州区板桥镇为例,提出儿点规划思路方面的体会,权作引玉之石,供同行分享指导。
一、明确山地城镇发展的驱动力对于一个小城镇,如何寻找它发展的突破口?首先要从带动城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入手,对城镇的性质进行确定时,必须对它的气候条件、交通状况、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潜力、人居环境及地形等进行整合分析。
对于板桥镇的规划方案,我们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该镇南侧有仙娥湖水库湿地区、北侧有西山寺宗教文化区、东侧有龙王庙旅游景区,西侧为山区丘陵, 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决定了板桥镇的产业发展方向为旅游产业带动型山地小城镇。
基于这样的发展性质定位,那么在镇区应该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包含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以及住宿等功能,同时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工作,解决农民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面貌[2]。
山地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浅析

山地 地 形复 杂 、 特征 明显 , 差比 平原 地 形大 得 多 , 高 规 划 中要顺 应 现状 地形 地势 的起伏 变 化 , 山就势 布 置道 路 依
步 行 小径 , 是 山地 小城 镇 居 民平 时登 山锻炼 或 散步 的 健 既
身 途径 。 是 别有情 趣 的景观 欣 赏线 。 又 3 充分结 合 地形 特征 , 造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 创 由于受 到 自然 条件 的制 约 , 山地 小城镇 土 地 利用 率 普 遍 比平 地小 城镇 低 , 其建 设 用地 紧张 的状 况非 常 突 出。规 划 中应 综 合考 虑 道 路 、 坡度 、 向 、 质 、 被 、 谷 , 坡 地 植 沟 以及 现状 建 设条 件等 因素 , 合地 形 、 结 地貌 的特 征 , 其进 行 充 对 分挖掘, 最大 限 度 地集 约 化 利用 山地 的可 建 设 用 地 、 状 现
2 顺 应 地 形 , 造 山 地 道 路 特 色 塑
我 国是 一个 多 山 的国 家 ,人 口众 多 而耕地 相 应不 足 , 山 地 占国 土 总 面 积 的 23,山 地 人 E 约 占全 国 总 人 E 的 / l l
13 有相 当 多的 小城镇 位 于 山坡丘 陵地 区 。 /。 山地 小城 镇地 形复 杂 , 质 条件 千 差万 别 , 自然 条件 的制 约 影 响 着城 地 其
极 大 。规划 设计 中应 充分 利 用 山地 多层 次 的地 形特 点 , 立
足 于 当地 的 自然 条件 和 文化 背景 , 文 化 内涵 的深 度和 广 从 度 去 综合 挖 掘 、 炼 当地 的人 文 资 源 , 综合 分 析 山地 小 提 在 城镇 的 自然 因素 、 间结 构 以及社 会 文化 等 意识 形态 的基 空 础 上 , 重 整体与 综合 , 之与 自然 环境 有机 结 合 , 造 出 注 使 创 具有 浓厚 地 方神韵 、 现地 域 与 文化传 统 的地 方 特色 。 同 体 时强 调 山地小 城镇 的弹性和 动态 原则 , 小城 镇 的发 展 具 使
探析当前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以新明乡为例

农 业 的现代 化。 农业机 械化 是农 业增 效 、 民增 收 的重 要 农 保证, 是农 民从 事农业 生产 、 加工 的重 要工具 。 目前 , 国 我 正处 在从传统 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 变 的关 键时期 , 积极 推进 农 业机 械化 , 于建设 现代 农业 和推 进新农 村 建设 、 面 对 全
自2 0 年 中央l 文件将农机具 购置补贴专项纳 入国家“ 04 号 三
补贴 、 两减 免” 的支农 惠农政 策实施 近6 来 , a 在优 化装备 结 构 、 高农机 化发 展水 平 、 提 促进农 业 稳定 发展 和农 民持 续
积 较小 , 不适 合 大型 的农 机具 配套作 业 。 种基础 设施 落 各 后。 机耕 道路 有许 多 是断 头路 , 多 的农 机具 不 能到达 作 很
安徽 农 学 通 报 ,An u giS iB l2 1 ,62 ) h i r c. u1 0 0 1(2 A . .
15 2
探 析 当前 山 区农 机 化 发 展 现 状 及 对 策 建 议
一 一
以新 明乡为例
叶 良金
( 黄山区新明乡农机站 , 安徽黄山2 5 0 4 7 4)
摘
要: 通过对新 明 乡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进行调查研 究, 发现新 形势下 山区农机4; 作 中存在诸 多问题 , t-  ̄ 需要通
1新 明乡农业及农机化概述
农业 机械化 是农业 现代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现代农 是 业 的重要 物 质基 础 , 促 进农 村 和农 业 发 展 的先 进生 产 是
力 , 是 农 业 产 业 化 的重 要 标 志 。 有 农 业 机 械 化 , 没 有 也 没 就
21 存 在 问 题 .
新阶段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黄山市特色小镇为例

城市建筑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3期新阶段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黄山市特色小镇为例谢 帆,胡 斌,张 健(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特色小镇加速发展。
本文以黄山市特色小镇为例,以创新发展为牵引,深入研究该市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产业类型单一、产业层次不高、投资主体不强、激励引导不够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以区域发展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了新阶段的规划理念,总结出新阶段黄山市特色小镇发展策略,以期为推进高质量特色小镇建设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黄山市;特色小镇;产业导入;机制创新[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6.09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the New Stage—— A C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in HuangshanXie Fan, Hu Bin, Zhang Jian(Facul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tinuously promot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of Huangshan as an example, and tak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s the traction,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the city, and objectively analyzes four problems of single industry type, low industry level, weak investment entities, and insufficient incentives and guid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p-level design and guided by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planning concept of the new stag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Huangshan in the new stage is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haracteristic tow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uangshan; characteristic town; industry introduc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当前,我国正在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1]。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的东部。
该市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农村特色产业而闻名。
本文将研究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及对策。
黄山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市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而且,黄山市还有许多特色的农产品,如绿茶、花卉、蜜蜂产品等,这些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不畅,很难将农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也限制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应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
要加强市场开发和销售渠道的建设,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渠道拓展市场,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和经济效益。
还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识和了解,增加市场需求。
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养和吸引,提高他们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能力。
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2Isteo G or h dM r e c ne N j gU vrt,aj g 10 3 C n) . tu f ega ya a n i c, a i n e i N i 09 ,h a nit p n i Se n n i s y n n2 i
Ab ta t Opi z g te srcu ea d ly u f i d c u t s e l du  ̄z t n w ste i ot t o t t f ln i g tect dc u t ・ sr c : t i t tr n a o to t a o n r i t i i a h mi n h u cy n yd a n ao mp r ne a nn i a o r n a c nop h yn n y
1 黄 山市城 乡用地结构 与布局 的现状 分析
1 :96 20 , 4年 居 7h 2 占 城镇 用 地 增 加 量 的 3 % ; 共 设 施 用 地 面 积 增 加 8 公
3 5 m2 9h
,
1 1 城 乡建设 用地 的现状 特点 . 19 96年黄 山市城 乡建设 用地 面 积为 164 6 h 2 7 6 .3m , 20 0 4年增 加到 12 9 1h 28 9 7 .9 m , 年来 城 乡建设 用 地共增
‘ 。。‘。。。 。。— —
A s fUu n h n t Ca e o a gs a Ciy
Y N P n —fi, 【 C e g—s u , AO Xu 2 I eg e LJ hn h C e
( . o e e f e i r n or m, | u N m a U i r t, h 4 0 0 C ia 1 C H g T r t i adT u s A1 l o l n e i Wu u2 10 , h ; o ro a l i h l v sy n
山地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利用问题浅析

山地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利用问题浅析罗红梅;许成祥【摘要】以特定条件的小城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探讨旅游边缘区山区小城镇发展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解决旅游边缘区小城镇发展对策,提高小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推动小城镇合理、有序和健康发展.%To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fac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as the guide,to dis-cussed travel fringes planning of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and solutions,and the problems faced by empirical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olved the fringe area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 to improved small town planning was scientific and op-erability,which promoted the reasonable,orderl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7)003【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山地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城镇化;路径【作者】罗红梅;许成祥【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430064;长江大学研究生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F320中国小城镇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小城镇的产业推进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情况,小城镇能否有序健康发展事关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局,这便对中国小城镇特别是偏远地区小城镇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加强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农村特色产业的种类多样,包括茶叶、药材、乡村旅游等。
茶叶产业是黄山市的特色产业之一,茶园的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茶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药材产业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黄山市的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药材品种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黄山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资源吸引游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主要以茶叶和药材为主,其他特色产业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一旦市场需求下降,农民的收入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2. 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
虽然农村特色产业在种植规模和产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黄山市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品牌影响力,限制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农民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是农村特色产业的基础,农民的素质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
目前,黄山市农村地区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利于产业的提升和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
黄山市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更多的农村特色产业。
通过产业的多样化,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2.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黄山市应该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培训力度,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
黄山市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过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地小城镇规划初探

山地小城镇规划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山地小城镇规划进行初步分析,阐述了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的现实状对山地小城镇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做出分析,根据这些分析对山地小城镇的特点进行规划,希望对我国山地小城镇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山地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我国具有多山的地理环境特点,山地面积在总国土面积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因此在山地管理时需要对山地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
一部分山地小城镇的位置在山坡附近,因山地的限制,造成经济水平的落后,相关的自然条件落后限制了山地小城镇的发展。
山地地区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在改革中效仿相对发达城镇建设,并对自身状况和制约因素进行融合,避免资源和金钱方面的浪费。
在了解山地小城镇的现实状况基础上制定改进方案,创造出符合自身小城镇的发展状况的措施,不断进行山地小城镇的规划和调整,有助于山地小城镇的发展。
一、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的现实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山地小城镇因其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发展会落后于先进的城市,但是对山地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现实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日后对山地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
山地小城镇因山地生态环境而建造,具有山地特点,这需要在建设中对山地小城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保证经济效益,并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山地小城镇的科学化建设。
山地城镇具有城乡沟通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城镇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制定山地规划时,对山地小城镇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山地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做出预测和分析,并逐步到达同级别城镇建设的要求。
参照国内外先进的城镇发展指标,结合自身状况,创造出符合山地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实现目标规划管理。
山地小城镇在发展中受地形的影响,在建设中会出现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发展需求的状况,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山地环境特点,将其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特点进行相互结合,创造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自然景观建设,促使山地小城镇向着更快更好的城镇化道路转变。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全市农村经济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濒临江浙沪三角洲,交通便利。
该地区山地面积较大,同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以养蚕、种茶、种植药材和果蔬为主要特色产业,其中,茶叶、养蚕是黄山市的传统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发展。
但是,由于市场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1.加强农村特色产业品牌建设。
通过培育“黄山茶叶”、“黄山养蚕”等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农村特色产业生产结构。
通过产业转型,逐步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方向调整农村特色产业的生产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
通过开展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提高农民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农村特色产业更好的发展。
4.建立健全农村特色产业组织体系。
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统一的农村特色产业协作组织,健全农村特色产业的管理和运营机制,提升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共赢。
5.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论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加强农村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优化农村特色产业生产结构、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健全农村特色产业组织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都是加速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对策。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山市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但其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产业发展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传统农业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研究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强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现状需要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提供依据。
政府在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对其政策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
农民素质提升与技术创新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需要重点关注。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路径也需要探讨,为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并对政府支持政策、农民素质提升与技术创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黄山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助力。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目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链条短、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营销不足等,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为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2. 正文2.1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现状分析黄山市是安徽省一个山区县市,自然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
农村特色产业在这样的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主要包括绿茶、药材、果蔬等几大类。
这些产业在当地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茶产业是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一种。
黄山市的气候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且茶叶品质优良,畅销全国。
绿茶产业链条完整,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黄山区新明乡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经济思考

黄山区新明乡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经济思考作者:叶良金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第11期摘要:新明乡是黄山区重要的茶产区之一,近年来当地积极发展茶产业,推广绿色发展模式,成效明显。
该文介绍了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主要技术内容,并提出了新明乡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产业;绿色发展;战略思考;新明乡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052-02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产量均排在世界前列,每年的茶叶出口给我国带来了较高的创汇收入,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户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在当前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茶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品质不稳定、成本过高等,有必要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茶产区的质量安全、环境友好、节约高效的茶叶绿色生产模式[2]。
茶叶的绿色生产模式即将节能、降耗、减污等作为发展的目标,通过标准化生产,不断创新现有的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手段,确保茶生产全过程的零污染,属于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为一体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程标准化、终端产品优质化、生产效益最大化等[3]。
茶产业的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茶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
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茶产区,其中新明乡是我国名茶太平猴魁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被称为“太平猴魁之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目前新明乡茶园栽植的总面积达到1733.33hm2,当地所有茶园均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其中有机茶园的栽植面积达到了46.67hm2,茶叶总产量在整个黄山区茶叶总产中占比达到了22.7%、产值占比为34.9%左右。
近些年来,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茶产业的绿色发展,新明乡结合现有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成效明显。
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介绍了茶叶绿色生产模式的主要技术内容,对新明乡茶产业绿色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浅谈山地小城镇规划

浅谈山坡丘陵地区小城镇规划赵光明[内容摘要]探索出一条山地小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对保护耕地、结合地形、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形态和视角景观等方面有许多便利和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把握规划设计原则,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山地城镇科学合理规划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应不足,有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山坡丘陵地区。
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小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是我们应该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山地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开发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地有诸多不利,但山地在保护耕地、结合地形、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以及创造空间形态和视角景观等方面有许多便利和优势条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中应从战略的角度进行综合开发,科学利用。
本文就如何把握规划设计原则,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依山就势布局建筑群体,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体系等几方面探讨山地小城镇的规划。
一、正确把握规划设计的原则山地小城镇的生态性十分突出,人文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小城镇布局受地形环境及绿化植被的影响极大。
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山地多层次的地形特点,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去综合挖掘、提炼当地的人文资源,在综合分析山地小城镇的自然因素,空间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注重整体与综合,使之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神韵、体现自己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的地方特色。
同时强调山地小城镇的弹性和动态原则,使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灵活的变化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既能遵循一定的模式逐步发展,也可各阶段相互组合,互不干涉,独立发展。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

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县级市,拥有丰富的农村资源和发展潜力。
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黄山市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1. 丰富的农村资源:黄山市地处江淮平原和大别山腹地,拥有优质农田、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2. 企业发展缓慢: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中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数量和规模较小。
3. 产业结构单一: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产业。
4. 缺乏市场营销渠道: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面临市场竞争压力。
1. 制定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的定位和目标,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和政策支持。
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资金、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和创新。
3. 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培育和引进优秀农村特色产业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4. 创新农产品开发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开展农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5. 打造品牌和推广渠道:加强对农村特色产业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建立起销售渠道和市场网络,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7.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8. 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规模和效率。
三、结论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农产品开发模式,打造品牌和推广渠道,加强科技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推动黄山市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黄山市地生村产业发展概况发展规划

主题功能和辅助功能每一项, 均能吸引各界关注。
地生村园区辅助功能
地生村园区辅助功能 自然医学养生馆; 疑难重症康复中心; 全息检测疾病预防中心; 漂流运动; 瑜伽、太极馆; 茶文化、竹木工艺品; 徽文化、丝绸、土特产品
养生文化发展主题
藏医学院 藏医藏药文化; 藏医疗法; 设在主体建筑二楼。 疑难重症康复中心 集自然疗法、特效疗法,解决
重症、疑难病症; 设于功能养生馆。 运动疗法 瑜伽、太极、五禽戏等运动疗
法; 场馆设于主体建筑二层内。
地生村未来教育基地
地生未来教育基地 天赋教育机构,2岁至16岁全程天赋
工程周期规划
工程周期 60天做规划、地质勘探; 60天设计、基础设施建设; 2年建设; 第二年局部运营; 第三年全面运营; 建筑物竣工之前,销售房产和经营场所使用权80%,
回收全部投资。
项目开发方式
项目开发方式 土地方以土地为投资折算股份,出资人以资本入股,
双方成立项目主体公司,投资、经营管理; 地生基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建,负责规划、勘探、设计、
等传媒。 “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
集群化”发展。
主题功能定位
地生村主题功能定位
1.人类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圣地; 2.国际生态与环境保护、有关人文商务事项会议中心; 3.高端人群聚集交流、会晤、休闲养性场所。
建设主导思想
规划、设计、建设主导思想 不破坏自然环境,以人类尊重
和适应自然的理念,建造人类 回归自然的世外桃源。
地生村教育居民遵守国家法律和社 会公德,提倡社会文明;提倡纯朴 自然的民俗风尚,创建健康有益的 文化;培养村民环境意识,维护自 然生态,保护环境。
基于地域特色的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探讨——以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为例

基于地域特色的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探讨——以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为例沈揆;司惠超【摘要】结合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资源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山区乡镇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提出适合新丰乡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乡镇特色.根据山区乡镇用地条件受限等情况,优化镇区空间结构,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24【总页数】4页(P216-219)【关键词】地域特色;乡镇;总体规划;新丰乡【作者】沈揆;司惠超【作者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41;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乡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和桥梁,编好乡镇总体规划是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
乡镇总体规划作为指导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个乡镇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发展的,国家政策、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乡镇现有资源和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时刻决定着乡镇的远景发展[2]。
在我国,县城、建制镇、乡和村构成了最基本的城乡完整单元[3]。
很多学者从县城或小城镇层面做了很多关于城乡统筹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城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等对乡村的辐射带动[4-5],也有涉及对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反思[6],并从传统的只重视镇区规划转变为镇区规划和镇域规划并重[7]。
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结合当地经济情况、社会发展、产业特色、地形特点来构思,规划中的各项内容都需要在空间上给予落实[8],着力编制能够切实可行地指导乡镇建设、发挥产业优势、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规划。
1 研究区概况新丰乡位于黄山区最北端,地处118°01′41″~118°07′12″E、30°26′24″~30°31′36″N。
境内属低山高丘地貌,群山环绕;地势西高东低,中部地带地势平坦;丰溪河自西向东流经乡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型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产业发展规划探究——以黄山区新明乡为例
发表时间:2018-05-21T14:58:02.5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金晶[导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策略,乡村建设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基于乡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等特点,引导符合乡村建设发展的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策略,乡村建设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基于乡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等特点,引导符合乡村建设发展的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本文以黄山区新明乡为例,以“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城乡空间、系统整体的生态空间、茶旅一体化的产业空间”为核心策略,规划符合山地小城镇的特色产业。
关键词:山地型;小城镇;产业前言
城市亦不乏依山傍水,然而真正融山融水、特色鲜明的少之亦少;且更为甚者,不少城市大肆破坏山水,推山填水,建设千城一面的城市新区[1]。
如何在保持山水特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成为乡村建设发展的重点。
新明乡地处黄山北麓,黄山市黄山区的东北部、镇区距黄山区城区12公里。
该乡东北部与泾县、旌德两县毗连,太平湖部分湖区位于该乡境内。
省道322公路东西向贯穿乡境,且从新明乡集镇通过。
使新明乡集镇区成为由南京、芜湖方向进入黄山风景区的北大门之一。
1、自然特征
茶•中国猴魁之乡——全国历史名茶“太平猴魁”原产地核心产区,太平猴魁主产地位于新明乡猴坑村,历史悠久,太平猴魁年产量在24万公斤,产值在1.4亿元。
林• 中国“贡榧”之乡——黄山区是安徽香榧的主要产区,其中以新明樵山最为出名,樵山香榧在古代被誉为“贡榧”,流传至今,香榧林成为樵山当地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山•黄山区的东北门户——新明乡位于黄山区东北部,距离黄山景区40公里;境内的樵山为黄山延伸山脉依托黄山区旅游带动辐射新明旅游业的发展,境内山体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旅游业的潜力。
水•环太平湖之乡——新明乡生态基底优良,水资源丰富,西临太平湖,太平湖流经新明乡段被誉为“平湖三峡”。
2、综合条件判读 2.1相对分散的空间形态
新明乡地处山区,山体林地较多,城镇空间线性发展趋势明显,呈现交通指向性,沿路、沿川、沿峪布局,造成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且分散,乡集镇区本身体量较小,辐射范围小,不利于全乡经济整合,乡集镇区区位相对不利,对乡域发展难以发挥带动作用。
景点、农家乐等类型多样的空间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农业景观也呈现散点布置,产业发展不集聚。
2.2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
新明乡原生环境较为脆弱,由于茶叶生产的需求、宣纸需要的青檀、石灰岩等资源开发,大量原有林地被破坏,防护林树木品种较为单一,林相简单,降低了抵御病虫害及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效。
石灰岩山地裸石荒坡较多,土层很薄,在季节性河流与冲沟侵蚀下,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2】 2.3相对滞后的产业体系
新明乡地质、地貌条件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发展,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也限制了人才、资金的注入。
新明乡产业发展以一产为主,二产三产薄弱,依托传统山林资源,发展茶叶、毛竹等产业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同时受自然限制较多,发展不稳定。
随着近些年太平湖旅游发展迅速,新明乡旅游资源逐渐开发,但仍然处于低端挖掘阶段,产品特色不突出,缺乏品牌,缺乏深层次的开发,还未能与太平湖乃至国际接轨。
3、发展策略
3.1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城乡空间
核心驱动:以新明乡集镇区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以环太平湖旅游为导向的乐活休闲小镇。
多极发展:根据发展现实要求和土地资源的情况,发展特色区域,多级发展,有效控制建设规模。
分级、分类布局村庄居民点:依据现状村庄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布局中心村和自然村两个层级,以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
实现城乡统筹、整合发展:结合城镇区发展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综合因素,对乡域内零散分布的村落进行适度、有序地整合。
3.2系统整体的生态空间
分类指导:根据地面覆被类型,将新明乡生态系统划分为5大类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即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其他种类生态系统分别进行规划引导,严格保护,适度建设。
网络保护:建设“点—线—面”整体联系的生态空间,点,对水库等点状生态资源进行整合保护,杜绝资源开采、山体开挖、污染性工业等破坏。
线,重点维护和完善生态廊道建设,一是河川生态廊道,如麻川河等;二是道路生态廊道,如省道等;三是历史古迹生态廊道,如仙铜古道等。
【2】对生态廊道沿线的污染企业进行治理,建立完善的生态廊道体系。
面,依托猴坑、樵山等,保护现有的森林植被,整体建设。
合理开发:加强建设空间管控,加强对非建设用地的保护,合理开发建设用地。
新明乡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组织以步行+自行车为主的区内交通,建设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小镇。
3.3茶旅一体化的产业空间
集中优势力量发展猴魁产业,深度挖掘猴魁的产业转型,使一产结合二产三产联动,完善新明产业链条,使新明的产业结构更加完善。
规划猴魁茶园、加工园区、观光体验园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使一、二、三产相互依存,相互保暖。
实现新型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产业发展规划
以推动新明乡猴魁茶产业与香榧跨越式发展为抓手,重点打造生态型茶园,协同环太平湖湖风景区旅游发展,统筹全域产业发展,构建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形成“两核、两心、四片”的产业空间布局。
4.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
紧紧抓住安徽省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黄山区太平湖旅游深入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新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太平湖小三峡风景区为主要平台,按照“项目投入、特色村落引领、其他村落协作配套”的发展路径,积极各村互动联动,形成全域旅游构架,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新明乡集镇区为核心,猴坑村为副中心,樵山、新明以及招桃配套发展的新明乡特色旅游格局,培育提升猴坑生态茶园、樵山神仙洞(香榧王)、蓝水河漂流、古诗里生态农庄五大全域旅游带动项目;力争到2030年,新明乡成为环太平湖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茶旅小镇,乡域形成集休闲养生、红色旅游、水上观光以及茶园采摘体验等功能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4.2深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及食品工业——茶叶
划定猴魁茶原产核心保护区,制定保护措施,同时依托六百里茶叶有限公司、新明茶业有限公司、猴坑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公司,提高生产科技,打造优质猴魁生产基地。
以茶叶小微城镇为目标,发挥太平猴魁作为新明乡优势产业资源优势,创新小微企业思路,拓展小微电商,带动乡镇经济,拓宽产业链条,提高其内在发展动力。
要利用居民自家茶园,支持打造居民小微企业,创造小微茶产业城镇。
延伸茶产业链条,从传统产业链条:种植—加工—售卖,中寻求突破,延长产业链条,引入“旅游+”模式,将茶园参观、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的展示,加工完成后的展销引入产业链,定期召开 “茶王祭”活动,以茶产业为轴,贯穿三产,使三产联动促进新明经济发展。
4.3稳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及食品工业——香榧
大力培育和发展香榧造林示范基地,同时借助香榧森林公园的创建培育优质香榧林,依托现有香榧龙头企业,将新明打造为远近闻名的优质香榧生产基地。
拓宽香榧产业辐射能力,深入发掘现有的千年香榧古树群、樵山香榧王、省级香榧森林公园将香榧产业拓展到旅游中,同时结合新明乡其他旅游资源,打造新明生态香榧旅游线路。
结束语
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之基,引导适应乡村自然特征的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必然之路。
优化乡村资源配置,促进生态、生态、建设空间的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未来乡村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基于山水要素的城市特色塑造研究——以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张如林;邢仲余;-《上海城市规划》-2013-02-28
[2]济南南部山区东片保护和发展规划探索熊国平;程亚午;徐武;-《中国科技论文》-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