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牛图
廓庵_十牛图颂_的悟道模式_吴正荣
艺术空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5宋代廓庵禅师在清居禅师《八牛图》的基础上绘成《十牛图》(《十牛图颂》一卷,全称《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收于续藏第一一三册),描述禅修次第。
且每图皆附以偈颂,共10首,以阐释行者从修行,到见性,到世出世间圆融无碍的整个生命历程。
因其以诗意形式切中修心要害,一时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称禅林四部录,至今仍有其独到价值。
南禅宣扬离文字相和直了顿悟,难免有模糊性。
《十牛图颂》将一般意义上的修行悟道过程次第化,以诗意语言展现而出。
十颂其实是南宗禅修思想的缩影。
同时,它再次明确,禅并没有脱离日常存在,它反而正是人们本来的最真最朴实的生命状态。
一从悖论开始佛陀确证了“佛性”的恒定不变,万物都是佛性所生。
《百喻经》云:“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
’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曰:‘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泥洹即涅,是超越逻辑而存在的“实相”,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然而它又不是一个具象,具体的东西是不可能作为本源的,故而是虚空,是“无相”。
它“无来无去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
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间。
”这就是空性意义上的“空无”,是因缘和合能生万法的“空无”。
然而将它当作一个对象描述,预先设定一个本体的存在,却又有了一种阻碍和执着。
但,人们存在的实际情况只能以此作为出发点———若没有“牛”,怎么去寻牛呢?《十牛图颂》提供了一种“寻牛”模式。
禅诗的灵性如此吸引人,就因它在叩问或已触及生命的终极真相。
故而,禅诗多是关于修道方式和体验的。
当禅的境界真实不虚地与自己同在,则信手信口所出,都是禅的境界,也是生命最真实丰满的境界。
于是“总在此常住真心中行住坐卧,自无始至今当下,并无一刻能离”,然而悖论从此而生,人们以思维推知了它的存在,却因此而远离了它,最终不得不去追寻。
《寻牛》云:“茫茫拔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师远十牛图颂源流-Terebess
/content/?134.html驯伏调伏性安然,任过前川,青山绿水去来还。
虽有鞭绳无用处,狂劣都捐。
这边又那边,泉穴云巅,悠游踏断白杨烟。
日暮归来无罣碍,何用劳牵?无碍任意去西东,到处从容,横身高卧柳阴中。
笛声吹出无思算,快活阿童。
浅绿间深红,景物融融,歇肩稳坐意忘工。
忆昔劳心空费力,露地全供。
任运缘杨芳草边,任运天然,饥来大嚼渴吞泉。
踏转溪山随处乐,在在逢源。
横卧万峰前,景物幽闲,山童熟睡不知年。
抛置鞭绳无罣碍,好个灵坚。
相忘物我两形忘,月印沧浪,白云影里白牛行。
牛本无心云自静,彼此相当。
交对露堂堂,何用商量,山童不复着提防。
云月人牛俱自在,端的家常。
独照忒怪这牛儿,不记吾谁,阿童霁晓独横吹。
山北山南皆自得,工用俱离。
拍手笑嘻嘻,乐以忘疲,逍遥物外且何之。
若说无心即是道,犹欠毫厘。
双忘无相大圆融,不立西东,人牛何处杳无踪。
子夜赤轮浑不照,八面玲珑。
魔佛总成空,凡圣销镕,冰河发焰耀天红。
枯木枝头花灿烂,绝没香通。
湘山宗慧的《牧牛歌》无图。
释天宏列表中,清居皓升《牧牛图颂》仅存2章诗偈,《孟录》270号作品无考,佛国惟白《牧牛图颂》失佚。
存世之宋代《牧牛图颂》图颂俱全的有:普明《牧牛图颂》、佛印了元《牧牛》、杨杰《牧牛图颂》、师远《十牛图颂》、雪庭《四牛图》、自得《六牛图》六种,其中杨杰的《牧牛图颂》是雕塑②。
苏轼曾说,“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交攻。
我见大海,西北南东。
江河虽殊,其至则同”(《祭龙井辩才文》。
他的见解,反映出宋代学术界、思想界力倡儒、释、道三教和融以及佛教内部禅、净相互影响的浓郁氛围。
而禅宗,对宋代哲学、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影响尤其集中、尤其深远。
众所周知,孔孟之后集儒学之大成者朱熹青年时期曾深研禅学,对其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的嗣法弟子、南宋著名高僧大慧宗杲禅师。
朱熹自己说,早年进京赴试,箧中唯置《大慧宗杲语录》一书。
朱熹《借韵呈府判张丈既以奉箴且求教药》):“飞腾莫羡摩天鹄,纯熟须参露地牛”③。
十牛图和牧牛图
禅宗很多祖师喜欢用“牧牛”譬喻“修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性”,后来许多牧牛公案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
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禅诗中的佼佼者。
因其诗“言近而旨远”、其图“象显而意深”,故为广大参禅者所珍爱。
普明的牧牛图颂分为十大阶段: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主要着眼于调伏妄心、证悟本来,讲究修行次第、历阶而升,最终证得人牛两忘、心法圆融的究竟涅槃境界。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
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
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
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
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
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
他写了四句诗:一未牧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
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
“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
“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
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
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二初调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第二步我们只好学打坐,自己观心了。
十六特胜讲“知”,知道了,犯了错误,要把这个心拉回来。
“初调”,总算找到了思想念头,把这个乱跑的思想拴住了。
禅宗十牛图“解说”
禅宗十牛图“解说”一、序言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
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
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
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
从麤及细,自浅至深。
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
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
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
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
其理也尽根源,其法也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
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
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
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寻餐,依海虾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以为提唱。
」二、序言演绎解说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八牛图而成,十图中是把所有的修行过程到行菩萨道之间以十个图解说出来,修行的人没有不知道这十牛图的,而了解这十牛图的每一图之间真正的含意与意义,除非是过来人,不然很难去理解所言为何?禅宗修证图解刚开始时仅有八牛图,以后的两个图是后来的人加上去的,好像修行只修到自我解脱就完毕了,自性清净就好了,后来廓庵师远觉得余有未尽,应该导入行菩萨道,所以加上垂手入,入世渡化众生,因此演化成十牛图。
行者业识尚未灭除,自性虽然保有,却是不能够掌控与把握,因此还是不能见性,也就做不到性空缘起的那个妙有境界。
修行人境界不同,体会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的辩论,例如有的以为看到一片空就是见性,什么叫做空?不起念头就是空?或者以为打坐看到光明就是见性,其实根本没有打开,如何能够见性呢?真正的见性要到了四禅以后,进入无色界的境界,没有色身只有一个心识,才是真正的开悟,才能够证入无余依涅盘,修证到习气毛病都灭除了,才是真正的清净,见性以后不是只有见到空性,性空缘起的妙有所产生的一切因缘而起的法,都能如实知,才是见性以后所要了解的,同时利用这种功夫入世化导众生。
有关修身养性
第五图牧牛。颂曰:“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对于刚刚得到的牛还是有野性的,要让它老实只好用绳索和鞭子去约束,而且时时刻刻怕它跑了。当真的已经降服了它以后,就算是不再用鞭子和绳索,牛也会顺从的跟着人的。
对于武术来说,当找不到对手的时候,当别人的一举一动我都能知晓的时候,就会感到孤独,就会体会到寂寞,自己的感觉和谁说呢?又怎么说呢?不知道。再练又往哪里练呢?就像爬山到了山顶,就算还有力气,可是还向哪里爬呢?
第八图人牛俱忘。颂曰:“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廖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熔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参佛悟道的时候,每个人都读了很多的经卷,这些文字记载中很多形容的东西都写得很好,可是这些东西有时候正是把人引入歧途的原因,因为如果修行没有到达高的境界,是理解不了真相的。很多东西写的不是不对,而是高级阶段才能够理解的,如果现在去追求,反而会走入歧途,又到了迷茫的境地。
练武术,通过很多次接触和学习,知道了很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哪些是正确的呢?不知道!现在应该练什么呢?不知道!拜的老师教的是真的么?不知道!
第二图见迹。颂曰:“水边林下迹偏多,芳章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这个图是说经历了很多以后,心开始静下来了,能够从纷乱的事物中抓住一些实质的东西了。也能够凭着经验去分辨一些东西了,但是见到的东西就像河边树林中各种各样的痕迹,哪一个是牛留下的呢?或者说应该用什么踪迹去找到牛呢?分开草木就能见到吗?纵然走到深山的更深处,也和在鼻子底下是一样的。因为都有可能找到牛,可是也都可能找不到。
牛已经牵到家了,并且放到了院子里。牛不知道该干什么,人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一直睡到日上三竿,也是无所事事,约束牛的绳索和鞭子也高高地悬挂在草房的柱子上没用了。
[整理版]十牛图颂
[整理版]十牛图颂十牛图颂十牛图颂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夫诸佛真源。
众生本有。
因迷也沉沦三界。
因悟也顿出四生。
所以有诸佛而可成。
有众生而可作。
是故先贤悲悯。
广设多途。
理出偏圆。
教兴顿渐。
从粗及细。
自浅至深。
末后目瞬青莲。
引得头陀微笑。
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
此方他界。
得其理也。
超宗越格。
如鸟道而无踪迹。
得其事也。
滞句迷言。
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
观众生之根器。
应病施方。
作牧牛以为图。
随机设教。
初从渐白。
显力量之未充。
次至纯真。
表根机之渐照。
乃至人牛不见故。
标心法双亡。
其理也。
已尽根源。
其法也。
尚存莎笠。
遂使浅根疑误。
中下纷纭。
或疑之落空亡也。
或唤作堕常见。
今观则公禅师。
拟前贤之模范。
出自己之胸襟。
十颂佳篇。
交光相映。
初从失处。
终至还源。
善应群机。
如救饥渴。
慈远是以探寻妙义。
采拾玄微。
如水母以寻餐。
依海虾而为目。
初自寻牛。
终至入廛。
强起波澜。
横生头角。
尚无心而可觅。
何有牛而可寻。
泊至入[邱-丘+(厂@墨)]。
是何魔魅。
况是祖祢不了。
殃及儿孙。
不揆荒唐。
试为提唱。
寻牛序一从来不失。
何用追寻。
由背觉以成疏。
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
岐路俄差。
得失炽然。
是非锋起。
颂曰。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和石鼓夷和尚。
只管区区后外寻不知脚底已泥深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又坏衲琏和尚。
本无踪迹是谁寻误入烟萝深处深手把鼻头同归客水边林下自沉吟见迹序二依经解义。
阅教知踪。
明众器为一金。
体万物为自己。
正邪不辩。
真伪奚分。
未入斯门。
权为见迹。
颂曰。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章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和。
枯木岩前差路多草窠里辊觉非么脚跟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蹉过他又。
见牛人少觅牛多山北山南见也么明暗一条来去路个中认取别无他见牛序三从声得入。
见处逢原。
六根门着着无差。
动用中头头。
显露。
水中盐味。
色里胶青。
眨上眉毛。
非是他物。
颂曰。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迴避处森森头角?难成和。
宋代禅宗《十牛图颂》略说(上)
宋代禅宗《⼗⽜图颂》略说(上)宋代禅宗《⼗⽜图颂》略说⼀、引⾔宋代以来,禅宗门下流传有诸多版本的《⼗⽜图颂》,也叫做《牧⽜图》,⽤来⽐拟禅者修⾏的过程。
其中,以宋代廓庵禅师之版本为开端,其影响也最为卓著,所述之修⾏次第,与禅宗见性之宗旨极为贴合。
据《住⿍洲梁⼭廓庵和尚⼗⽜图颂并序》记载,廓庵禅师是在宋代清居禅师《⼋⽜图》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幅图,⽽成为《⼗⽜图》,并⼀⼀拟出对应的偈颂和着语,成为《廓庵和尚⼗⽜图颂》流传于世。
廓庵禅师⽣活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之间,是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随元静禅师之⾼徒,他的《⼗⽜图颂》为后世历代禅师及修⾏⼈所推崇,甚⾄被镌刻在了著名的⼤⾜⽯刻之宝顶⼭⽯刻群当中,⾄今已存世⼋百多年。
廓庵禅师的《⼗⽜图颂》在元代由⼀⼭⼀宁禅师(浙江临海⼈)携带并传授到了⽇本;近代,还由⽇本的铃⽊⼤拙推荐给了西⽅世界,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的《牧⽜图》版本。
到了明代,由于莲池⼤师作序与宣扬,另外⼀个《牧⽜图》版本,即出⾃普明寺的《普明禅师牧⽜图颂》(年代不详,据有关资料,⼤约也属于宋代),也开始付梓流传,并有许多明、清两代的禅师们做颂相和,影响也很⼤。
本⽂将对这两个版本的《⼗⽜图颂》予以简要介绍,并略说其基本含义。
⼆、“牧⽜”的含义及其溯源中国古代的所谓“禅师”,在南北朝时期,是指专注于禅修,并已经得到禅定与三昧的⾼僧,因此,当时是以“禅定”为“禅”。
到了唐代以后,由于六祖⼤师对于“见性成佛”的弘扬,逐渐演变成了以“明⼼见性”为“禅”,这才是“中国禅”的真正内容。
⽽“禅师”呢,从此以后,通常指的是已经明⼼见性的⾼僧。
⾄于在见性的同时,是否具有禅定与神通,则⼀概不论了。
这是有充分依据的,正如《六祖法宝坛经》当中,印宗法师问六祖:“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师回答:“指授即⽆,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之所以不论禅定、解脱,那是因为,⽆上禅门传佛⼼印,直指⼈⼼深处之本来⾯⽬,本来不乱,本来⾃在⽆拘,本来⾮⽣⾮灭,本来妙⽤⽆穷;对此只要能够充分认识明了,明⼼即是菩萨,就不必依赖于禅定,也不必另外寻找解脱了。
奥修的著名语句
奥修的著名语句(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奥修的著名语句1、爱和执着完全不是一回事。
宋代廓庵师远撰绘十牛图
宋代廓庵师远撰绘十牛图十牛图宋代廓庵师远撰绘(一说清居禅师作)。
此十图以牧牛为主题,并各附自序及偈颂,以阐示修禅之方法与顺序。
十牛图颂(全称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一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
所谓“十牛”,即:(一)寻牛,喻吾人放失本具圆成之心牛,寻于得失是非之中。
(二)见迹,喻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渐见心牛之迹。
(三)见牛,喻依闻法修学之功,发见本具之心牛。
(四)得牛,喻虽得心牛,犹存烦恼习气,恐再放心,遂加修练。
(五)牧牛,图示持牛之鼻索而牧之,得纯和之相。
即示身不离修练之意,喻悟后之调心。
(六)骑牛归家,喻脱离情识妄想之羁绊,骑本具之心牛,归还自己本来之家乡。
(七)忘牛存人,喻若归本觉无为之家乡,无须再修练,则无事安闲。
(八)人牛俱忘,喻凡情脱落而全界无物,凡圣共泯,生佛俱空,故图以空白表之。
(九)返本还源,以水绿山青,不留一尘一埃之图,喻自己之本心本来清净,无烦恼、妄念,当体即诸法实相。
(十)入廛垂手,绘济度众生而垂慈悲手,入市井之尘境相,以喻不偏居于向上,更能向下入利他之境。
十牛图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
寻牛颂: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所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见迹颂: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见牛颂:黄鹦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得牛颂: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牧牛颂: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鞭锁无拘自逐人。
骑牛归家颂: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忘牛存人颂: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人牛俱忘颂: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返本还源颂: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入廛垂手颂: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禅宗十牛图解说(图)doc
禅宗十牛图解说(图)一、寻牛----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第一寻牛,即寻求业已失散的心牛。
所谓心牛,就是真实的自己,是生命的本体,也就是临济和尚所讲的无位真人,这一阶段是立志求道的阶段。
不过,实际上心牛(无相的自己)从未失去。
真人总是在我们的面门,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中出入。
仅仅由于缺乏正确的自觉,而与本来的自己疏远了。
根本没有必要从外从他而求。
只要照顾好自己脚下就行了。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歧路依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诗的意思很明了,在此不再复述。
暂且谈一下著语大义。
心牛从来就没有失去,哪里用得着去追寻?由于缺乏自觉以致与心牛疏远,在尘世的迷乱中心牛逐渐被淹没。
离本来的自我愈来愈远,前路参差峻峨。
于是得失之心愈盛,是非之争更烈。
二、见迹----依经解义阅教知踪《十牛图》的第二图为见迹,只是发现了心牛的足迹。
这是一个阅读经书禅典,谛聆师家教诲,理解佛教法理的阶段。
通过这一阶段,从而知晓一切都是独立存在的,而它们却处于矛盾的统一之中;明白万物的客观与自我的主观是息息相关的存在;理解万法都是一个心牛的千变万化,即一切存在都是本来的自我的变体的禅的思想。
不过,在这一阶段还无法弄清牛是白还是黑。
所以,仍处在禅门之外,只是见到了踪迹而已。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
正邪不辞,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在水边、林下、萋萋芳草中到处都有牛的足迹。
那辽天的鼻孔,冲天的气势,纵是深山老林,也隐藏不住。
著语大意跟上述大同小异。
所谓“众器为一金,万物为自己”的表意为:金镯、金炉、金项链等器皿,林林总总,形态各异,都是金子制造的。
所以宇宙间的万物都出于一体,都与自己合而为一。
三、见牛----从声得入见处逢源《十牛图》的第三张图为见牛,即终于看到了真正的牛。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课堂练习:
1.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C )
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掌握最高权力
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 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 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 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 革措施? 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 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 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 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 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改革前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改革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 别高低发放; 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改革后
吏治有所好转,为各项改革创 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均田制
改革前
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增 加政府赋税收入
改革内容: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 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课标要求: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探究的主要问题
1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在佛经中动物的特殊寓意
蝎子由于其本身具有毒性,在藏密中被视为凶猛的象征,常用于降伏守护、破除障碍等意。
【豺、狼】
豺、狼,佛教多用此两种动物来比喻恐怖的地狱,如十六小地狱中,就有“豺狼地狱”。其中有豺狼竞相咬罪人,使其肉堕骨饬,脓血流水,苦痛万分。经中也以“贪狼”形容贪欲之深犹如狼的特性。
【孔雀】
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虫,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常被象征本尊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在《白宝口抄》中记载,孔雀尾表示息灾,三茎之孔雀尾表征拂去贪、嗔、痴三毒使其证三部如来;五茎之孔雀尾,表拂去众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识烦恼,令其得证如来五智圆觉之果。
【鹿】
据《毗奈耶杂事》记载,佛陀于过去世曾为鹿王,为救群鹿而丧失生命,并于临终时发誓愿,当来得成无上正等觉,将诸鹿都能度脱生命罗网。佛陀于鹿苑初转四谛法轮,即以鹿为轮法轮之三昧之形。
【兔】
兔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记载,在佛陀的本生中,也曾经为兔王,为使佛法能久住于世,兔王自愿投身火中,供养仙人,仙人因而悲伤地发愿再不食肉。佛经中也以兔毛来表示极徽细的物质现象,如:“尘又有微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佛经还以“龟毛兔角”来比喻了不可得之事。
【蛇】
蛇,佛教中以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于一箧,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风、火二蛇之性轻举,四蛇若相互乖违,则众病人。
【虱子】
虱子在佛经中,由于虱子的卵称为虱虮,转用为长度单位,为隙尘的七倍,《俱舍论》记载:“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
【猪】
猪在佛法中代表的是生命的愚痴体性。
【狗】
狗在佛法中代表的是贪、嗔二毒。
【猫】
猫在禅宗公案中比喻对佛法茫然无知的人。如“黧奴白牯”,黧奴,又作捏奴、猫类。意指无知的动物,多用以比喻不解佛法的人。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三篇
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三篇中国民间故事读书笔记三篇在古老的中国,民间故事被视为传统文化的珍宝,它们凝聚着人们对生活、道德和智慧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我们将探讨三篇中国民间故事,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一、《孔子家春秋》《孔子家春秋》是一部记录了孔子言行的书籍,它不仅包括了孔子的言论,还包括了关于孔子家族的生活和传承。
本书记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和伦理观念,为我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智慧。
1. 孔子的言行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圣人,他的言行深受后人推崇。
在《孔子家春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言谈举止中的深邃智慧和高尚品德。
他的言论充满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德的追求,为后人指明了道德的光明之路。
2. 家族传承除了孔子个人的言行外,本书也对孔子家族的生活和传承进行了记录。
这些记载展现了古代中国家族的伦理观念和传统文化,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结构和传统价值观。
回顾:《孔子家春秋》通过对孔子言行和家族传承的记载,向我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智慧。
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社会亦能秉持着高尚品德和道德追求。
它也领略到了古代中国家族传统和伦理观念,这对我们自身家族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三字经》《三字经》是一部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它以简练的文字对儿童进行道德和学识的教育。
这部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也因其独特的教育理念而被世人所称道。
1. 简练明了《三字经》以三个字的格式进行写作,文字简练明了,易于儿童理解。
其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伦理、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
2. 道德教育在《三字经》中,不仅包括了科普知识,还包括了道德教育。
它通过简练的文字,传达了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爱国爱民等伦理观念,对儿童的道德养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回顾:《三字经》以简练的文字传达了古代中国的知识和道德观念,对中国儿童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使儿童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儿童的道德情操和品格修养。
十牛图颂
。惟贪恩爱。一旦命根断绝。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切劝诸人趁此色身康健。忙里偷闲。每日晨昏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千遍万遍。现世长福消灾。临命终时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颂曰。
藤摧堕井命难逃 象鼠蛇攻手要牢
普明咏未牧
生狞头角恣咆哮 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 谁知步步犯嘉苗
云庵和未牧
心狂力壮镇咆哮 平贴家邦远更遥
涉险登危妄奔逐 时时谁顾食人苗
普明咏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 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 犹得山童尽力牵
云庵和初调
玄毛遍体鼻初穿 欲制难为不着鞭
云庵和回首
牧牛牛已得回头 百炼刚成绕指柔
鸭绿春江愁再浪 烂绳儿□为羁留
普明咏驯伏
绿杨阴下古溪边 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 牧童归去不须牵
云庵和驯伏
好似太平春色里 依然幽鸟语芳丛
昔有优填国王请问宾头卢尊者。佛法中修行如何。
尊者答曰。譬如有人行于旷野大火之中。被一狂象。
所逐。其人见一井畔有一树。上有藤。其人攀藤。悬于井上。下有三毒龙.四毒蛇。树上有黑白二鼠。互相咬藤。四畔又有毒蜂螫人。其时复有蜜少许滴于口中。因贪蜜故。遂忘其苦。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
提瓢入市。?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颂曰。
露胸跣足入[邱-丘+(厂@墨)]来 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 直教枯木放花开
和。
者汉亲从异类来 分明马面与驴腮
一挥铁棒如风疾 万户千门尽击开
王又问曰。此人苦多。乐多耶。
尊者答曰。此人都是苦相。何乐耶。
诸智者以譬喻为解。遂有偈云。
苏树华简注:十牛图颂
苏树华简注:十牛图颂十牛图颂苏树华《十牛图》明代普明禅师【未牧第一】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1)。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2)。
梦庵格禅师和野性颠狂声乱哮,归途不识路岐遥,那知脚下泥深浅,只管奔驰混踏苗。
【初调第二】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3)。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4)。
梦庵格禅师和潜通一窍鼻初穿,穿了才堪痛下鞭。
左右拘挛时不放,一条芒索紧相牵。
【受制第三】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5)。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6)。
梦庵格禅师和从今不敢复狂驰,信手牵来也肯随。
几度披蓑陇亩里,栉风沭雨那曾疲。
【回首第四】日久功深始转头,癫狂心力渐调柔(7)。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8)。
梦庵格禅师和要骑背上便低头,拽转头来性亦柔。
只恐有时还倔强,垂杨阴里尚拘留。
【驯伏第五】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9)。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来不须牵(10)。
梦庵格禅师和月下风前山水边,随从到处竟恬然。
相看彼此无回互,收卷绳头不用牵。
【无碍第六】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11)。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12)。
梦庵格禅师和人牛相伴已相如,鞭索全抛浑不拘。
抿耳攒蹄安稳卧,悠扬笛韵乐无余。
【任运第七】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13)。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14)。
梦庵格禅师和尽日终年在此中,春回大地草初茸。
随时饮啖随他去,管带无劳任睡浓。
【相忘第八】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15)。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16)。
梦庵格禅师和白牛谁道雪山中,此日看来一色同。
牛也萧闲人也散,任他南北与西东。
【独照第九】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17)。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18)。
梦庵格禅师和牛既忘兮心自闲,闲闲来往在山间。
灰头土面浑无事,枯木岩前尚有关。
【双泯第十】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19)。
若问其中端的意,夜花芳草自丛丛(20)。
什么是禅宗十牛图,牛代表了什么?
什么是禅宗十牛图,牛代表了什么?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十牛图,牛代表了什么?
姚刚老师:
好的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我曾经询问过一些朋友,我说你知道我们中国有一张十牛图吗?
大多数人的都不知道。
可以理解的。
我试着用心理学的视角来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十牛图是什么?
牛,我的感悟,我的解读是,它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最重要的部分,佛教里称为业,我们从心理学解读也可以理解为能量,是一种很深的能量,心理学也可以说它是一种驱动的能量,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它是我们内心深处很核心很核心的程序就像电脑最深层的程序,生物学中看不见的DNA。
心理咨询中讲的我们内心深处的模式,我们内心反复会出现的模式,认同。
内心深处的一些信念,是他,演绎了我们外在的行为,演绎了我们每个人纷繁复杂的不同的人生,演绎了人生故事,演绎了我们不一样的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人都会在一个角色里,或者说在多个角色里头,其实都是我们内心深处核心的东西,他演绎了我们外在的部分。
我8月份在新疆,在罗定权老师那里分享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人生命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
是注意力。
我们的注意力的投放演变成我们外在的人生,我们对注意力的管理就演变为我们的人生。
十牛图里的牛就接近我们的注意力的管理,我们姑且把它叫做心牛的地图。
十牛图,就相当于我们如何看见、调整我们的认知、注意力、心牛的依序排列的心灵地图。
这十张图,代表着我们如何去管理我们的心牛,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由浅入深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的十张图。
是的,牛,代表着我的心,但是,这颗心其实很复杂的,很难一
言两语说清楚的,我们在不同的时候这颗心也不一样,认识这颗心就是让我们回到内在的家。
《牧牛图》讲解
乱跑的牛《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
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
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
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
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
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
他写了四句诗:一未牧狰狞头角恣咆哮 奔走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 谁知步步犯佳苗“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
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
“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
“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
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
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二初调我有芒绳蓦鼻穿 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 犹得山童尽力牵第二步我们只好学打坐,自己观心了。
十六特胜讲“知”,知道了,犯了错误,要把这个心拉回来。
“初调”,总算找到了思想念头,把这个乱跑的思想拴住了。
“我有芒绳蓦鼻穿”,拿个绳子把这个牛的鼻子套进去。
现在我们用佛法的修出入息,用这个气;呼吸这个气是条绳子,把心性这个牛套进去。
“一回奔竞痛加鞭”,这个牛再发脾气乱跑,就抽它一顿鞭子。
所以你打起坐来修安那般那就是一条绳子,把这个心念拉回来。
“从来劣性难调制”,乱跑了,就重新来过。
像修呼吸法,安那般那,一下又忘了,又是别的思想来,心息没有配合所以又跑了,这是自己的习性,爱向外跑。
“犹得山童尽力牵”,要靠这个牧童拉回来,牧牛童子是我们人自己的意志,用意志把思想念头拉回来了。
从凡夫到成佛——禪宗《十牛图》解析(下)
从凡夫到成佛——禪宗《十牛图》解析(下)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十牛图》之六为骑牛回家。
牛(真实的自己)与人(现实的自己)之间的干戈已息,到了无所谓得牛失牛的阶段。
从发奋求道(寻牛)、谙习法理(见迹)、实践修行而见性入理(见牛)、彻底悟入以致见性悟道(得牛)、到努力在动中保持灭念(牧牛),已经费了一番辛苦,现在进入干戈已罢、人牛一体的境界了。
现在不再需要绳鞭了。
骑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短笛,奏一支山歌俚曲,何等逍遥,自有牛儿载着你回家。
这是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然安详的境地。
见性已不再是难事,然而要把所见所悟变成己身之物却并非易事。
比起彻悟,悟后的修行就难得多了。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
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七、忘牛存人----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十牛图》之七是忘牛存人。
牛(真实的自己)与人(现实的自己)并不是自我存在的两面,而是一体,牛只是作为一种理念的象征物而已。
苦苦地求寻,到得头来,原来追寻到的目标竞是刚刚仍在寻求的自身。
这是一个回到本来的家,连牛都给忘掉的阶段。
捕兔时套兔绳是有用的;抓鱼时鱼筌同样不可缺少。
一旦捕捉到手了,工具就不再有用了。
这也如乘船过河,到了对岸后,船就无用了。
“忘牛存人”图中,也只见一位唯我独尊的人,在家中高枕无忧,牛的踪迹再也找不见了。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
如金出矿,似月高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骑牛回家后,牛已不现;主人高枕而卧,室外日已三竿。
如金子出矿,月高云层,尽现本来面目。
它的万丈光芒,延伸到无穷尽的时间长河里,永远高照一切。
八、人牛俱忘----凡情脱落圣意皆空《十牛图》第八图为人牛俱忘。
迷妄之心已经脱落,了悟之心亦无踪迹,这才是真正的空境。
从寻牛到忘牛存人.虽然完成了参透生死的修行,在这之上更进一层,即不以悟为圣才是禅的真正特色。
禅宗十牛图解说
十、入廛垂手----酒肆鱼行 化令成佛
《十牛图》的最后一图为入廛垂手。即进入市街上的酒屋鱼肆中,谦逊地为众生说法,使他们趋向于善,成就佛道。这才是真正的作为,即“真空妙有”。禅的绝对意义也就在于此,它的宗教意义也完全体现在这里。整体上来看,《十牛图》的八、九、十体现了真正的人的事体、实相和作用。本性即空、实相即一切真实,作用即不仅利己而且要利人。利人是禅者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一切的学问、修行都要为人,主要是为他人着想,为整个人类谋求更自由、更纯善、更有创造力的生活。这就是禅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Hale Waihona Puke 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 得失还无
《十牛图》之六为骑牛回家。牛(真实的自己)与人(现实的自己)之间的干戈已息,到了无所谓得牛失牛的阶段。从发奋求道(寻牛)、谙习法理(见迹)、实践修行而见性入理(见牛)、彻底悟入以致见性悟道(得牛)、到努力在动中保持灭念(牧牛),已经费了一番辛苦,现在进入干戈已罢、人牛一体的境界了。现在不再需要绳鞭了。骑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短笛,奏一支山歌俚曲,何等逍遥,自有牛儿载着你回家。这是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然安详的境地。见性已不再是难事,然而要把所见所悟变成己身之物却并非易事。比起彻悟,悟后的修行就难得多了。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著语: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著著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风和日丽,杨柳青青;河岸边的柳枝上,黄鹂在千呼万唤,啼啭不停,真是一派赏心悦目的风光啊!只见那岸边有一头高大的牛,牛角高耸,那种活泼之态,就是丹青妙手也难以画出。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看上去无边无际的玉米地已经横亘在我们 面前,我们将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穿越这片玉米 地。高大稠密的玉米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地里的 一切对我们来说尚是神秘的未知数。我们是漫不 经心飞马而过,还是徒步穿行汲取营养,我们是 浅尝即止不进而退,还是迎接挑战认真耕耘。
三尺讲台论短长
出生于六十年代末的笨小孩
他总会慢人家一拍
他总是想:“无穷无尽的宇宙中, 我在哪里?我从哪儿来?”
Sean yang 杨晓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 望断天涯路。——七年求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八年求索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渐入佳境
学员心声
• 我是谁? • 我来自哪里? • 小时侯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太 阳 底 下 没 有 新 鲜 事
排 列 组 合 就 是 创 新
现在,想想过去曾发生过 最快乐的一件事情!
开心金库
想一件你最快乐的事 让自己兴奋 并感染
每一个即将要听讲的人
每天创新一点点 就是卓越的开始
庭院深九重 重在心内求
男士
发型文雅、庄重、梳理整齐,长发束起 化淡妆、面带微笑 正规服装,大方、得体 指甲不宜过长,并保持清洁 指甲油选自然色 裙子长度适宜 肤色丝袜,无破损 鞋子光亮、清洁
女士
空间 距离 语
社 会同 空事 间空
间
亲 密
私 人
30-60
空
空
间
间
60-90
90----
每天多做一点点 就是成功的开始
语调
“啊”---迟疑、坚 定、悲哀、兴奋、 轻松、沉重、淡漠、 热情、向往、失望、 愤恨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语调变化
波峰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波谷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上山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正视——庄重、诚恳; 点视——针对性和示意性; 环视——与听众交流; 凝视——专注; 虚视——消除紧张心理; 俯视——关心或忧伤; 斜视——轻蔑; 漠视——冷漠; 仰视——崇敬和傲慢。
无声语言之手势语
手势原则
适合 简练 自然 协调
动作范围
上区---激扬肯定 中区---平和安定 下区---压拟否定
0的断想
逻辑感受:语言目的,语言脉络
世上有了善于相马的伯乐,然后 才会有千里马。事实上,千里马是经 常存在的,但伯乐却不常有。因此, 即使是上等的好马,却因为它委屈地 沦落于役马者手中,而跟平常的马一 样老死马厩。
内在语言:内在语言潜流的深度
“你真坏”,也可以是“你真好” “你给我走开”:恳求、命令 “亲爱的,我真的很爱你”:爱、恨
虚怀若谷 心如空杯 当你带着满满的一杯水来穿越玉米地时,你将无法获得 更多更好的甘泉水。所以你必须把杯子里的水倒掉,使你虚怀若谷,心如空杯, 以接受新知。
适应变化 寻找奶酪 你会在训练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发现自身固化的问题点, 不要无视它的存在,尝试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寻找问题的转变点和突破口,寻找 新的奶酪。
让我们一起来穿越这片玉米地!
有效展示
——有声语言训练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 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 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 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 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 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 的,草绵绵的。
训练效果最大化的五大原则
积极参与 全情投入 投入多少,获取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这是适用 于所有训练课程的根本原则。千万不要学“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要积极参 与,全情投入。
灵感闪现 即时记录 训练课上随时会迸发出闪闪发光的浑金璞玉,这些金点子 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你要善于捕捉对你有用的闪光点,把她变成文字,深深地 记忆在脑海里。
判断人品和素质,第一印象便占70% “这人真优秀!” “这人真讨厌!”
1、服装(颜色、衣服的种类与设计、穿着) 2、头发、化妆(发型、化妆的浓淡,清洁程度)
3、态度(姿势、表情、声音、谈吐)
短发,保持头发清洁、整齐 精神饱满、面带笑容 经常整刮胡须 衬衣白色、单色或浅色,无污染 领带紧贴领口,系得美观大方 正确配带司徽 西装平整,清洁 西装口袋不放物品 领口袖口无污染 短指甲、保持清洁 西裤平整,有裤线 黑色或深色袜子 皮鞋光亮、无灰尘
无声语言之身姿语—站姿
正确的站姿是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收腹直腰,双肩平齐,两脚分开,比肩 略窄,女士两脚并拢或丁字步。
无声语言之身姿语—行姿
动要在理 动有规律 动得适当
无声语言之仪表仪态
得体大方的衣着、彬彬有礼的举止、 良好的精神面貌、温文尔雅的谈吐, 还有微笑,必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轻快型
淅沥的夏雨,飘洒过西郊。山愈 青,树愈秀,大自然越发显得精神而 有生气。然而把这雨后的世界,装扮 得更美而有生气的还是那五彩缤纷的 虹。
高亢型
每个人心底里最后一件生的武器,就是希望。 点燃心中的希望这盏灯,黑夜开始光明,明天变得 好,生命充满活力!
我坚信我们所在座之人都是充满希望的,生命 当自强,自强创辉煌,让我们一起来为明天作出正 确的选择!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 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 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语气表象
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 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 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 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 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
外部表达技巧训练
语调:语气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 控声: 善于驾驭声音,控制音量、音高、音速 顿连:声音停顿和连接 重音:强调突出词和短语音节 节奏:快慢虚实轻重拟扬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 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没看见过 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 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 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 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有声语言四忌
念字式 :一字一顿 念经式:音小速快 八股式:前高后低 固定式:语音不变
内部心理状态训练
每天学习一点点 就是领先的开始
有效展示
——无声语言训练
1300年前的一首诗: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声语言的概念
无声语言通过身姿、手势、表 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来传 递信息,也称体态语
无声语言运用的原则
和谐 得体 自然 适度
无声语言之眼神语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 0的负担最轻,但任务最重。 0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 0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 0是一面敲响的战鼓,叫强者奋勇进取。
无声语言之表情语
常规性表情语:微笑J
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没有拒绝微笑的人。微笑 是一种世界通行的货币。
微笑往往比语言更真实,更富魅力。
重音 我没说你偷了我的钱包
节奏类型
紧张:急促紧张气急音短 轻快:多扬少拟轻快欢畅 高亢:语势高涨高昂推进 低沉:拟闷沉重缓慢偏暗 凝重:沉着坚定有力凝重 舒缓:气长沉稳舒展自如
紧张型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 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 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万马混 战了起来。”
低沉型
鬼魂
有位女士夜间参观古堡,向导游说她怕会碰到 鬼魂。
导 游 说 :“ 这 么 多 年 来 , 我 从 没 见 过 一 个 鬼 魂。”那女士大为安心,便问他在古堡服务了多久。 他郑重其事地回答:“有 300 年了。”
凝重型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 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 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变化的表情语
无声语言之身姿语—坐姿
入座时要轻,至少要坐满椅子的2/3,后背 轻靠椅背,双膝自然并拢(男性可略分开)。 身体略向前倾,则表示尊重和谦虚。
男性可将双腿分开略向前伸,如长时间端 坐,可双腿交叉重叠,但要注意将上面的腿 向回收,脚尖向下。
女性入座前应先将裙角向前收拢,两腿并 拢,双腿同时向左或向右放,两手叠放于左 右腿上。如长时间端坐可将两腿交叉重叠, 但要注意上面的腿向回收,脚尖向下。
舒缓型
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促销会上,某公司的经理 请与会者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座位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 个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下发现了钱,最少的捡到一枚硬币, 最多的有人拿到 100 元。这位经理说:“这些钱都归你们 了,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有人能猜出这是为什 么。最后经理一字一句地道出了其中缘由。他说,我只不 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 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下山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半起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突变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顿连
最贵的一顶 / 值两千元。 (一顶最贵,其余便宜)
最贵的 / 一顶值两千元。 (最贵的,每顶都值两千元)
形象感受:目击其物,内心视像 逻辑感受:语言目的,语言脉络 内在语言:内在语言潜流的深度
形象感受:目击其物,内心视像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 调上半杯பைடு நூலகம்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 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