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资治通鉴》两则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出师表》《资治通鉴唐纪》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出师表》《资治通鉴唐纪》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
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缊藉①,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
必欲取卓荦②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缊藉(wēn jiè):含蓄宽容;②卓荦(zhuóluò):超绝出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朕欲得一佳士用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彰其咎投以.骨C.临.表涕零执策而临.之D.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题目中的“表”是一种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全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资治通鉴》阅读及译文
《资治通鉴》阅读*及译文曹*在许,谋迎天子。
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
荀??唬骸拔艚?墓?芍芟逋醵?詈罹按樱?焊咦嫖?宓坨伤囟?煜鹿樾摹W蕴熳用沙荆壮?灞??揭陨蕉?怕遥?村卦陡啊=聆羌菪?簦??╅晃*?迨坑写姹局?迹?酌窕掣芯芍?А3弦虼耸保?钪魃弦源尤送??笏骋玻槐?凉?苑?煜拢?舐砸玻环龊胍逡灾掠⒖。
?蟮乱病K姆剿溆心娼冢?浜文芪?亢?摺⒀罘睿?沧阈粼眨∪舨皇倍ǎ?购澜苌?模?笏湮?牵?辔藜耙印!辈倌饲惭镂渲欣山?芎榻??饔?熳樱??械染菹站苤??椴坏媒??/p>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书与奉曰:“吾与将*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今将*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诫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
将*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奉得书喜悦,语诸将*曰:“兖州诸*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
”遂共表*为镇东将*,袭父爵费亭侯。
*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兴义兵以诛暴,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
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
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
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算其多者。
”*曰:“此孤本志也。
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
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
’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曰:“善!”即遣使诣奉。
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
己巳,幸曹*营,以*为大将*,封武平侯。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景:像影子一样b.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休:美善c.一物不备,则有阙焉阙:缺失d.宜时遣使厚遗答谢遗:丢失解析:遗:赠送。
《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原文:《资治通鉴》者,宋司马光之所撰也。
光字君实,陕州夏阳人。
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
光幼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史。
年二十有二,举进士,登第,授将作监丞。
后因直言进谏,被贬为谏议大夫。
哲宗即位,召还,官至宰相。
光在相位,屡次上疏,力陈国事,劝进仁宗。
仁宗嘉其忠直,赐金帛以旌其节。
光尝言:“吾欲撰史,当以事实为本,以义理为宗,以文辞为辅,以考订为要。
”于是,乃博采群籍,考订异同,择善而从。
始作《资治通鉴》,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讫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其书分纪、表、志、传四部分,纪以年月为序,表以事类为次,志以典章制度为纲,传以人物为经。
全书共294卷,计有五百余万字。
光撰《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至元祐元年成书。
书成之后,仁宗赐名《资治通鉴》,意谓此书可资君主治国之用。
光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事实确凿,论断公允,文辞简练。
书中记载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译文:《资治通鉴》这部书,是北宋时期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司马光,字君实,出生于陕西夏阳。
他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出生,哲宗元祐元年去世。
司马光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史学研究。
他在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后来被任命为将作监丞。
由于他直言进谏,被贬为谏议大夫。
哲宗即位后,将他召回朝廷,官至宰相。
在相位期间,他多次上疏,力陈国事,劝进仁宗。
仁宗赞赏他的忠直,赐予金帛以表彰他的节操。
司马光曾说过:“我想撰写一部史书,应以事实为依据,以义理为宗旨,以文辞为辅助,以考订为关键。
”于是,他广泛收集书籍,考订异同,择善而从。
开始撰写《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结束。
全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纪按年月顺序排列,表按事类分类,志以典章制度为纲,传以人物为经。
全书共294卷,约五百余万字。
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至哲宗元祐元年成书。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在各个领域,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言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
《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资治通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译文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馀人助思明,合五万馀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
”(至德元年五月)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馀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禄山大惧,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
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
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
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一)1.对下列甸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踵:脚后跟。
B.露髻跣足步走跣:光着脚。
C.或说国忠说:劝说,游说。
D.上许之许:答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贼疲,乃退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B.又败之于沙河于公岂不危哉C.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D.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郭子仪、李光弼军事行动的一组是 (3分)①贼来则守,去则追之②贼倦矣,可以出战③战于嘉山,大破之④至暮,杖折枪归营⑤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⑥议弃洛阳,走归范阳A. ①③⑥B. ①②⑤C. ②③④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郭子仪、李光弼兵退回常山,叛将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主动挑战。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1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
②中山:战国时一小国。
③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④趋:快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2)克之(3)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4)亲下堂迎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小题3】你觉得魏文侯是个仁君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小题1】(1)讨伐、攻打(2)攻占、战胜(3)反通返,返回(4)亲自【小题2】刚才任座说的话很是耿直,所以就知道(您一定是仁君)了。
【小题3】(1)不是仁君。
他以仁君自居,喜欢人家奉承他是仁君,听到颂扬便喜,听到批评便怒。
群臣懂得这个理,所以“皆曰仁君”。
魏文侯要的就是这个。
(2)是仁君。
从“怒”到“悦”的神态变化以及“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错误。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资治通鉴文言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文言文及翻译【原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
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智果别族[1]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
请曰:"以为茧丝[2]呼?抑为保障[3]呼"?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注解】[1]别族:从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
[2]茧丝:指敛取人民的财物像抽丝一样,不抽尽就不停止。
[3]保障:指待民宽厚,少敛取财物,犹如筑堡为屏障一样。
【翻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
族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的好。
因为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却有一点短处。
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言善辩,文辞优美,是四贤;坚强果决,刚毅勇敢,是五贤。
虽然有如此的贤能,但他唯独没有仁德之心。
如果他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谁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种族必遭灭门之灾"。
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
智果为了避灾,改依别族为辅氏。
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赵简子不知道立哪一个为继承人会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询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
大儿子伯鲁说不出来,让他拿出竹简,他说早已丢了。
《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
《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资治通鉴》阅读及答案「篇一」古文阅读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②,人民给③,官无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④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⑤。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⑦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⑧,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即墨:古地名。
下文中的“阿”、“鄄”和“薛陵”都是古地名。
②辟:开垦。
③给(jǐ):富裕。
④事:巴结。
⑤万家:这里指一万户的俸禄。
⑥馁(něi):饥饿。
⑦烹:煮。
古代的一种酷刑。
⑧饰诈:掩饰,欺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⑴语之曰⑵然吾使人视即墨⑶誉言日至()⑷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小题3:根据语段,概括齐国能够“强于天下”的原因。
(3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⑴告诉;对说⑵派,派遣⑶ 到⑷曾经小题2:(3分)这是你不巴结我的身边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
(3分,重点考查“是”、“子”、“左右”等词的理解2分,语言表达1分)小题3:(3分)①赏罚分明,对“饰诈”者惩治有力。
②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
(意思对即可。
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即满分。
)小题1:试题分析:古文中有的字词要译成一个短语结构,比如本题中的“语”,要译成“对说”。
另外,要注意古文多义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比如“使”有多种含义,在本句是“派”。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注释,先了解字词义,再组成句子。
“是”即“是”(古文中少见),“子”:对对方的敬称,“事”:注释中有,巴结;“左右”,指身边人,“以”,连词“来”,“求助”:谋求帮助。
小题3:试题分析:要把全文大致翻译一下,然后注意分析齐威王的行为与影响,抓住“是日,烹⑦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资治通鉴》两则附答案及译文
【浙江省绍兴市】三、阅读《资治通鉴》两则,回答后面题目。
《资治通鉴》两则江左夷吾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 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 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新亭对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 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 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 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见睿微弱,谓曰( ) ②因相视流涕 ( )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 ) ④众皆收泪谢之() 14.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3 分)A .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 .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3 分)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16.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3 分)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和 以 济 !17.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3 分)18.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 分)迫感往事①宋 陆游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 ..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
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答案】13.①谓:对…说②涕:眼泪③色:脸色④谢:道歉14.D【解析】例句中的“之”是代词。
《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资治通鉴》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1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资治通鉴》)注:累迁:多次升官。
昌邑:地名。
茂才:秀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王密为()昌邑令②夜怀金十斤以遗()震2、翻译句子。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杨震怎样的品质?参考答案1.(1)做,当(2)送给;2.我(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老朋友),为什么?3.表现清正廉洁(不徇私情的品质。
)二: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当之(.到、往)郡②夜怀(怀揣)金十斤以遗震③夜怀金十斤以遗(赠与)震④故(原来、从前)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密愧而出”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2 分)。
A.道渴而死B.后狼止而后前狼又至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拔山倒树而来11.翻译句子。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翻译:我了解你的为人,你怎么不了解我的为人?1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杨震怎样的品质?答案:可看出杨震清正廉明的高尚品质。
译文: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多次升职做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该去赴任时,路过昌邑(地名),他曾经推荐过的荆州茂才(秀才)王密正是昌邑县令,夜里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知道的!"王密惭愧的走了。
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附答案)
右骁卫大将军①长孙顺德②受人馈绢。
事觉,太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止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廷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右骁卫大将军:古代官名。
②长孙顺德:人名,复姓“长孙”,名“顺德”。
14.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甚于受刑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所欲有甚于生者
C.于殿廷赐绢数十匹
D.告之于帝
15.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②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6.你对唐太宗处置长孙顺德的做法有何评价?(2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B
评分:2分。
15.答案:①还顾惜他从前有功劳,不惩罚他。
②如果不知羞愧,那他就是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有什么好处?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示例:唐太宗的做法不合适。
作为君主,必须严格公正执法,才有利于人人遵纪守法,国家长治久安。
评分:共2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资治通鉴阅读参考答案解析及翻译
资治通鉴阅读参考答案解析及翻译(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
”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公元668)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
”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然夙夜谨慎,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
”上深然其言。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
己巳,谒太庙。
(公元669)李勣寝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后辈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本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
”因而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
汝曹勿悲泣,听我束缚。
我见房、杜①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
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
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育孤幼,谨察视之。
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②杀,然后以闻。
”自是不复更言。
十二月,戊申,薨。
上闻之,悲泣。
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辆车恸哭。
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克服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
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
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元年、总章元年)[注]①房、杜:房玄龄、杜如晦。
②挝:打。
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克服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B.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克服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C.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克服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D.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克服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5.以下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初中语文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初中语文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年级:姓名:资治通鉴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
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资治通鉴》试题答案及译文
《资治通鉴》试题答案及译文唐昭宗景福元年辛丑, 司徒王建遣族子嘉州刺史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将兵五万攻彭州, 杨晟逆战□败, 宗裕等围之。
久不下, 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俘掠, 谓之“淘虏”, 都将先择其善者, 余则士卒分之, 以是为常。
军士王先成者, 新津人, 本书生也, 世乱, □兵, 度诸将惟北寨王宗侃最贤, 乃往说之曰:“彭州本西川之巡属也, 陈、田召杨晟, 割四州以授之, 伪署观察使, 与之共拒朝命。
今陈、田已平而晟犹据之, 州民皆知西川乃其大府而司徒乃其主也, 故大军始至, 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 以俟招安。
今军至累月未闻招安之命军士复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夺其赀财驱其畜产分其老弱妇女以为奴婢使父子兄弟流离愁怨;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 残伤于蛇虎, 孤危饥渴, 无所归诉。
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 今司徒不加存恤, 彼更思杨氏矣。
”宗侃侧然, 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此诚有之, 将若之何?”先成请条列为状以白王建, 事凡四条:“其一, 乞招安山中百姓。
其二, 乞禁诸寨军士及子弟无得一人辄出淘虏, 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 敢越表者斩。
其三, 乞置招安寨, 中容数千人, 以置所招百姓, 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 为招安将使, 将三十人, 昼夜执兵巡卫。
其四,彭州土地宜麻, 百姓未入山时多沤藏者, 宜令县令晓谕, 各归田里, 出所沤麻鬻之, 以为资粮, 必渐复业。
”建得之大喜, 即行之, 悉如所申。
明日, 榜帖至, 威令赫然, 无敢犯□。
三日, 山中民竞出, 赴招安寨如归市, 寨不能容, 斥而广之;浸有市井, 又出麻鬻之。
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 稍稍复故业。
月余, 招安寨皆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 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伪署观察使署:部署B.今司徒不加存恤存:抚恤C.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听:听凭D.斥而广之斥:扩大答案:A(署:委任)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杨晟逆战□败, 宗裕等围之军士王先成者, 新津人, 本书生也, 世乱, □兵,明日, 榜帖至, 威令赫然, 无敢犯□A.而于者B.以于焉C.而为者D.以为焉答案:C(“而”:表转折关系, 却;“为”:动词, 做;“者”, 代词, ……的人。
《资治通鉴》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资治通鉴》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资治通鉴》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10分)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晒:微笑。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
上与群臣论止盗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或()(2)自是()(3)遗()
【小题3】.说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的意思(2分)
【小题4】.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分)
【小题5】.从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请作出评价。
(2分)
答案
【小题1】上与群臣/论止盗
【小题1】(1)有人(2)从此,从这以后(3)失物,丢失的东西
【小题1】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小题1】群臣:请重法以禁之;唐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小题1】贤明、体恤民情、倡导廉洁
解析。
《资治通鉴》两则阅读附答案
《资治通鉴》两则阅读附答案阅读《资治通鉴》两则7.《资治通鉴》两则江左夷吾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新亭对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谓曰对…说②因相视流涕眼泪③王导愀然变色曰脸色④众皆收泪谢之道歉(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D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和以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迫感往事①宋陆游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
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译文:[ 江左夷吾]周投奔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任用周为军咨祭酒.前骑都尉谯国人桓彝也避乱渡过长江,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对周说:“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不久又见到王导,与王导一起议论天下大事,退出去后,又对周说:“刚才如同见到了管仲,不再有忧虑了.”[新亭对泣] 名士们一起登上新亭游玩宴乐,周坐在中间感叹说:“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大家听了相对流泪.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说:“应当齐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神州沦陷的土地,怎么能像只知悲痛而不思进取的楚囚那样相对流泪呢?”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解答】(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对周说.谓:对…说.②句意为:大家听了相对流泪.涕:眼泪.③句意为: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色:脸色.④句意为: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谢:道歉.(2)此题考查学生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的时候,要熟练掌握“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的“之”,代词他.A项,之,结构助词,的.B项,之,连接主谓.C项,之,动词,到,到达.D项,之,代词,他.答案:D(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有:殊:差别.句意为: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句意为: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故本句断句为:“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 而单弱如此/将和以济!”(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桓彝见王导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侧面表现了王导的才华、声望.王导在众人情绪低落,前途一片渺茫之时,能够鼓励士气,齐心协力,表现了王丞相巨大的感染力和高瞻远瞩的气魄.(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首诗像是一篇时事评论,陆游在诗中揭穿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卖国的庐山真面目,不仅抨击秦桧的当权误国,也痛斥了整个昏庸的南宋统治集团.“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这两句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故事,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悲伤哭泣的人都没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答案:(1)①谓:对…说②涕:眼泪③色:脸色④谢:道歉(2)D(3)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4)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 而单弱如此/将和以济!(5)表现了王导巨大的感染力和高瞻远瞩的气魄.(6)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及其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及其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及其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3.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成语: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
作者:司马光起昭阳大渊献,尽阏逢困敦,凡二年。
孝惠皇帝中之下◎ 太安二年癸亥,公元三零三年春,正月,李特潜渡江击罗尚,水上军皆散走。
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降,特入据之,惟取马以供军,馀无侵掠,赦其境内,改元建初。
罗尚保太城,遣使求和于特。
蜀民相聚为坞者,皆送款于特,特遣使就抚之;以军中粮少,乃分六郡流民于诸坞就食。
李流言于特曰:“诸坞新附,人心未固,宜质其大姓子弟,聚兵自守,以备不虞。
”又与特司马上官惇书曰:“纳降如待敌,不可易也。
”前将军雄亦以为言。
特怒曰:“大事已定,但当安民,何为更逆加疑忌,使之离叛乎!”朝廷遣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帅水军三万以救罗尚。
岱以阜为前锋,进逼德阳。
特遣李荡及蜀郡太守李璜就德阳太守任臧共拒之。
岱、阜军势甚盛,诸坞皆有贰志。
益州兵曹从事蜀郡任睿言于罗尚曰:“李特散众就食,骄怠无备,此天亡之时也。
宜密约诸坞,刻期同发,内外击之,破之必矣!”尚使睿夜缒出城,宣旨于诸坞,期以二月十日同击特。
睿因诣特诈降。
特问城中虚实,睿曰:“粮储将尽,但馀货帛耳。
”睿求出省家,特许之,遂还报尚。
二月,尚遣兵掩袭特营,诸坞皆应之,特兵大败,斩特及李辅、李远,皆焚尸,传首洛阳。
流民大惧,李流、李荡、李雄收馀众还保赤祖。
流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保东宫,荡、雄保北营。
孙阜破德阳,获B120硕,任臧退屯涪陵。
三月,罗尚遣督护何冲、常深等攻李流,涪陵民药绅等亦起兵攻流。
流与李骧拒深,使李荡、李雄拒绅。
何冲乘虚攻北营,氐苻成、隗伯在营中,叛应之。
荡母罗氏擐甲拒战,伯手刃伤其目,罗氏气益壮;营垂破,会流等破深、绅,引兵还,与冲等战,大破之,成、伯帅其党突出诣尚。
流等乘胜进抵成都,尚复闭城自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②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
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刘邦。
②留侯:张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相与..坐沙中语( )(2)又见.疑平生过失( )(3)人人自坚.矣( )(4)群臣罢.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项是(()A.以天下不.足遍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为.其功多为.人谋而不忠乎C.我欲杀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于是上乃.置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
(2)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12.《史记·留侯世家》中太史公曰: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
请你结合这个故事说说留侯之功。
【答案】9.共同,一起被坚定结束10.A 11.(1)陛下从平民百姓起家,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
(2)雍齿与我有旧怨,他多次使我受困受辱。
12.留侯张良在刘邦面临群臣争功不决、可能谋反的局势时,分析了群臣谋反的原因,并提出了先封赏刘邦最憎恨的雍齿的建议,从而稳定了群臣的情绪,避免了谋反的发生,为刘邦巩固统治立下了功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市】三、阅读《资治通鉴》两则,回答后面题目。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 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 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 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 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 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①见睿微弱,谓曰( ) ②因相视流涕 ( )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 ) ④众皆收泪谢之(
) 14.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3 分)
A .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 .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
(3 分)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16.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3 分)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 !
17.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3 分)
18.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迫感往事》.联系全诗,
品析划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 分)
迫感往事①
宋 陆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忘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 .
. .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
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答案】13.①谓:对…说②涕:眼泪③色:脸色④谢:道歉
14.D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代词。
A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C项中的“之”是实意动词“去,往,到”的意思。
15.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16.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 而单弱如此/ 将和以济!
17.表现了王导巨大的感染力和高瞻远瞩的气魄。
18.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参考译文】周顗投奔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任用周顗担任军咨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人桓彝也避乱渡过长江,看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就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才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来靠什么来成就大业呢?”不久桓彝又见到王导,与王导一起议论天下大事,退出去后,又对周顗说:“刚才如同见到了管仲,不再有忧虑了。
”
名士们一起登上新亭游玩宴乐,周顗坐在中间感叹道:“风景没有大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大家听了相对流泪。
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说:“大家应当齐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神州,怎么能像只知悲痛而不思进取的楚囚
那样相对流泪呢?”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