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研究》开题报告(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研究》开题报告(简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与其界定

“信息环境”是一切以数字形式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电脑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里,教学途径更加丰富,教学形象更加生动。

“互教互学”是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每位学生需要承担个人的职责;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履行互动性的合作学习。

“探索研究”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研究。十二·五期间,2011年11月、2012年12月、2013年10月、2014年08月、2015年3月“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讨会”分别,在常州、无锡、北京、重庆、上海等地举行。从这五次会议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品牌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体成长的助推器。因此,学校把平等、民主、和谐新型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推进新课程改革。国外研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达国家起步甚早,尤其,在欧美国家基础教育已经普及信息技术完全装备,信息技术与互动课堂的结合更加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国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信息技术的改造上,但对教学设计、教学效率、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还是很少。

(二)选题意义

“十二·五”期间,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广西分别在柳州、桂林召开两次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专题会议;2014年12月22日至24日,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雷朝兹为组长的督导组一行6人对广西教育信息技术工作进行督查,并且提出重要的指导意见。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进入新的时代就是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营造新的学习环境;有益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利于支持和引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研究价值:

目前,市教育局提出“现代化普通高中突破发展工程”,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推动新课程改革。“十二·五”期间,我校承担了一项--省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2015年5月,已顺利结题。现期在研的课题:《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研究》,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填补信息技术在“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模式上应用的空白;当然,前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对现期在研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一是探索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二是:探索教师和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双边活动。三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三是:探索教师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与水平,

(二)研究内容

一是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途径和方法;二是探索本课题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科课堂教学交互性、高效性以及“生成性”。网络功能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提供技术条件。实现学生多元的“互教互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探索本课题的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促进教师合理地、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真实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三)拟创新点

一是在集体备课方面,要求教师通过“互教互学”,互相促进,一同进步,共同提高;二是在学习活动方面,把课堂上的“互教互学”延续到课后的“互教互学”,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三是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探究教师“互教互学”促进学生“互教互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