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故通过补气以温补心阳,补气为首,补气 贯穿心衰治疗的始终
• 附子等温阳药一般不超15g
3.五脏相关辨治
• 心衰为重症、慢性疾病,脏腑相关,心病 传变、影响五脏,而致变证丛生
• 临床上多涉及到肺、脾、肾三脏。
– 脾虚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失司,痰饮内生,症见苔厚、纳差、 腹胀、水肿
– 肺失于肃降治节之功,通调水道不利,水津不布,痰水内结, 则可遏伤心阳,阻塞心气,临床上多见于心衰的早期。
见心衰者易因外感而诱发或加重,导致心衰再次住院率较 高。 • 心病日久,脏腑之气渐衰,正虚则易招致外邪而致病。 • 通过健运脾气,扶正气,能抗御和清除外邪,同时也可调 节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以清除内邪,从而消除心衰发作的 诱因,调整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各脏器之功能恢复, 预防心衰复发,减少再住院率。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5 20 15 10
5 0
治疗前
治疗24周
治疗组 对照组
明尼苏达生存质量比较
100
80
60 P>0.05
40
20
0 治疗前
p<0.05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24周
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记录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4周治 疗组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 亡阳欲脱,救急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加人参。
• 若心肾阴虚 ,则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 减。对 于阴虚阳亢者,则在益气养阴的基 础上加用平 肝潜阳之品,如草决明、代赭 石、钩藤等。
• 1)血瘀者加用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 灵仙)或失笑散,或选用丹参、三七、鸡血藤等
• 2)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
二、心衰证候规律研究
• 1.五脏相关与心衰证候调查
• 对广东省中医院413例住院心衰患者,采取前瞻性调 查方式进行信息采集。
• 所有心衰患者病位均在心占100%
• 涉及两脏及以上占97.8%,其中涉及心脾两脏378例 ( 91.5%),涉及心肾两脏184 例(44.5%),涉及心 肺两脏131例(31.7%),涉及心肝两脏27例(6.5%)
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经验总结
1.阴阳分治,阴阳互根
• 心主血,属火,阳中之阳,为君主之官
– 《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 之阳也。”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素问·灵兰 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 体阴而用阳
– 张景岳《景岳全书》:“心肺……阴体而阳用也,大肠 小肠……阳体而阴用也等”

涉及三脏及以上163例占39.5%,其中涉及心脾肾三 脏86例占20.8% ,涉及心肺肾三脏51例占12.3% ,
涉及心肺脾三脏42例占10.2%
• 涉及四脏及以上24例占5.8%
wenku.baidu.com
• 涉及五脏8例占2.2%。
• 说明了心衰病位涉及五脏,与脾关系最为密切.
• 2.对广东省中医院217例心衰急性加重期病人进行 证候调查。
五味子等)养心方(生晒参、麦冬、五味子等) • 前者重在温心阳,然不忘阴中求阳 • 后者重在养心阴,分别用于阳气虚和气阴两虚的
心衰患者。
• 二方均以人参为主药,培元益气。二方均属以补虚为主, 标本兼顾之剂。
• 补气除用参、芪、术、草之外,邓老喜用五爪龙,且用量 多在30克以上。
• 五爪龙为桑科植物粗叶榕(又名五指毛桃)的根。性甘温, 有补气、祛痰、除湿、平喘的作用。
• 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一般是先出现心气虚或 心气阴两虚,伴血瘀证候;随病情进展,逐渐由 阴及阳,由心及肾,因虚致实而出现心阳气虚、 心肾阳虚、阳虚水泛、阴阳两虚等证候。
三、暖心方治疗心衰的临床研究
•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 于2007年6月-2008年6月期间共纳入150例慢性充
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疗 程24周。
• 3)心悸甚,加用龙骨、牡蛎等镇潜之品
• 4)
• 5)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莶草、北杏仁、紫菀、百部;
• 6)喘咳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胆南星、海浮 石;湿重苔厚者加苡仁。
• 7)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配合 静脉注射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固脱。
8)健脾气,扶正气,防复发 • 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临床常
• 采用临床病例直接观察法采集心衰中医证候类型 与四诊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探讨心衰发生发 展全过程中涉及的辨证、辨病因素。
• 结果显示心衰的病性证候要素实证以痰证、瘀证 为主,虚证气虚、阳虚、阴虚为主。
• 气虚痰瘀证型,多与心脾肺相关;
• 阳虚水泛证型,多与心脾肾相关;
• 气阴两虚证型,多与心肝脾相关。
• 温阳可用桂枝、附片。对于心阴虚患者,也宜在 益气温阳的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血之品。这一点 从养心方即可看出,方中用人参、茯苓、法夏三 药益气祛痰通阳,而仅仅用麦冬一味滋心阴,退 虚热。若虚热已退,气虚突出之时,仍当以益气 扶阳为主。
• 心衰日久,穷必及肾。症见阳虚水泛,心 肾两虚之证, 治疗必须心肾同治,予真武 汤。
• 阳虚为气虚之渐 • 故心衰的辨治以补气贯穿全程。
•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 散气,少火生气。”《医学正传》卷一:“少火生气,谓滋生元气……盖火不可无, 亦可少而不可壮也,少则滋助乎真阴,壮则烧灼乎元气。”
• 过强的温阳药耗伤心气
• 心阳:心衰患者见肢冷、畏寒,甚至四末 冰凉,虚阳欲脱,肢体浮肿,心阳亏虚, 水饮瘀内停
• 心阴:心衰全程均伴有心悸,为心阴亏虚 ,阴不敛阳之象
• 故心衰的辨治当以阴阳为纲,体阴而用阳 ,故时时不忘阴中求阳。
2. 补气重于温阳
• 心衰早中晚期均见气之不足,从早期之气 短(劳力性呼吸困难)到中晚期之动则气 促、夜间呼吸困难,为气虚到阳虚的发展 过程
– “土能制水”,肾精又靠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故脾胃不健, 运化无权,久之可波及到肾,不但加重了原来的病情,又可 产生新的病变,临床上多见于心衰的后期,患者肢肿明显。
4.验方及加减
• 辨治心衰主要分心阳虚型与心阴虚型两大类型 • 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 • 代表方为暖心方(红参、熟附子、桂枝、麦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