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小池》教学设计
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设计【课程类型】新授加拓展积累【教材分析】《小池》是部编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有关夏天的课文。
其主题是“快乐夏天”,内容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知识的。
这些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
《小池》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对“细流”、“树荫”、“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出一幅初夏风景画。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夏天有了自己的认识,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
有些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只是流于背诵。
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
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学习主动意识不够,表达能力不强,需加强。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听音乐、音频、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音频、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仗工整,适合学生吟诵积累。
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泉、流、爱、柔、露、角”7个生字,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一年下册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反思(共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册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学反思(一)《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
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优点:1.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
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2.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
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
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
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
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6介绍其他的《凉州词》
7背诵《凉州词》
8分组合作理解诗句意思
9感悟诗歌丰富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0配乐感情朗读诗歌。
11介绍其他的《浪淘沙》
1王之涣的介绍以及《凉州词》的写作背景的CAI :引入本诗歌的学习。
2《凉州词》文体介绍:全面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3“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图片:悟诗歌意境与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查找刘禹锡的另外几首《浪淘沙》。
八、板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
孤独蜿蜒曲折
荒凉流程长
同情激奋
1学生介绍“凉州词”相关知识,老师相机补充。
2学生诵读诗歌。
3学生自行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同学间相互解答疑惑,老师点拨
4看“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图片,感悟诗歌意境与思想感情。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者
学科
班级
课题
古诗二首
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说课稿案例.doc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说。
8、再读课文内容,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第一幅图:(1、2、3段) 第二幅图:(4、5、6段)第三幅图:(7段)第四幅图:(8段)三、拓展延伸:通过初读课文,从课文屮你知道了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14、要下雨了低飞 游到水面 搬家教学 反思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学校 北甸 小学 设计者 高杰年 级…年 (下)组长高杰 审核 刘莹环课题课文14、要下雨了(第二课时)1、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下雨前会出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这三种自然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 趣。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设计7、课文中出现了几幅图? (4幅)电脑出示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生活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
2能够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师:课件头饰(小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学牛.:学牛在本单元开始时要求学牛在牛活屮留心观察,认识汉字。
一、展示台:1、看图识字(1)出示食品包装图片,认识上而的汉字:巧克力牛奶饼干矿泉水面包(2)连一连,巩固识字。
2、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生活中观察、认识的汉字。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分享识字途径和识字方法。
(3)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
二、日积月累1问题导入师:同学有没有注意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啊?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天气情况的?生:天气预报……2读一读师:其实过观察自然界的有趣现象也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积累几条气象谚语。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芦的朗读这几条气象谚语。
(对学生普遍有疑问的地方简单讲解)同桌通过对接练习,熟记气象谚语。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重点难点、aa .A/.a课刖准备出示课件出示课件3练一练出示tl然现象图片,请同学预测天气情况,并说出和应的气象谚语。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1篇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1篇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古诗二首》教学反思1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上了本课。
记得孙校长曾经说过这课的一种教法:绘画式。
我用了。
每一句作一个图,然后形成一副图画。
那么“春风吹又生”的原因上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是因为草有根。
那么这根就生命力!我觉得二年级的孩子点到此就可以了。
学生在理解“枯荣”的时候果然遇到了难题。
知道枯是什么意思,可是说不来荣的意思。
在稍做启发之后学生马上明白秋天是枯,春天是荣。
在绘画式结束之的后,我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在诗人,想一想你如果是诗人你会怎么样读这首诗呢?可能是因为第一节课,他们有点不好意思,我再鼓励“哪个学生表演的好,就叫他二年四班的白居易”。
果然孩子们劲头来了。
可是在座位上还可以,上台就有些胆怯了。
只有四个学生上来。
不过我好好的利用这四个学生的胆量,请他们表演,并请大家来评怎么样更好更像!学生的意见不错,比如有个学生在演最后一句的时候,明明是小草生长,却蹲下了。
被学生指出来,我欣喜。
有一个学生在读“离离”的时候语速快,也有学生说,这里应该慢些,才能更显出草原的广阔。
能到这种程度我很满意。
不过我批评了不肯站起来表演的学生,我说他们是自己放弃了一次极好的锻炼的机会。
机会一去,就再也不会来了。
从今天的放学前的反馈中,知道学生已经懂得这一点并表示以后要努力。
不过我得看行动。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2一、授课内容:《古诗二首》第一课时二、授课重点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三、学习难点1、书写难点:首:第二笔是短撇,第四笔撇要从竖中线上起笔,落笔在横中线上,第七笔和第八笔的横左边挨着竖,右边不能挨着横折钩。
采:第一笔撇要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第二笔点写在撇的外边,第四笔的撇略短,起笔位置大致与第一笔的起笔位置相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教学反思(两篇)第一篇:《小池》是一首内容比较浅显的古诗,上课时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
”“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
”“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
”“不一定没开呀。
”“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
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
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第二篇:《小池》评课稿一、以读为本,读通读熟。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因此,在学习这首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把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
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带拼音读、打乱顺序读,去掉拼音读,个别读、领读等多种形式来读准字音后,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古诗,把古诗读熟,读得琅琅上口。
二、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及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和《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其中《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如:①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并帮助理解。
②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记。
③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
④字理识字。
(2)采用分类的策略指导写字。
如:①“首、无”都是独体字,“首”的第三笔最长,“无”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②“采、尖、角”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要上下对齐,写得上窄下宽。
③“爱”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上中下各个部件的宽窄来把握字的书写位置。
范写时可以边书写边念顺口溜——张开手拥抱朋友。
④“树”是第一个要求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
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左中右各部件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再观察部件间的穿插避让。
最后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
2.朗读指导古诗的朗读要体现层次性:初读环节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再读时要结合插图,寻找诗中描绘的景物,图文对照,感受画面,大致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积累古诗。
3.理解运用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对照课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中“偷、藏、惜、爱”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教师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的教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教师教学反思 1本课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时都是五言绝句。
诗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告诉人们应该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这两首诗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深受儿童的喜爱。
教学中,我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受其中。
说到动情处,我配乐范读,出示画面,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也入情入境,充分地体会诗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诗人的感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应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读,并且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这样做既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也就能熟读成诵了。
《锄禾》和《悯农》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脍炙人口的感叹诗。
前者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后者则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抨击。
这两首古诗在《好书伴我成长》上有过,利用晨读的时间也教孩子们读过,背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是真的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一年级的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尤其是第二首《悯农》。
课上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画:在烈日炎炎的天气下,农民们在忙着干什么?他们种的地多不多?从而理解了无闲田一词。
一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12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5.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传承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诗意及背景知识。
-学习并运用生词、短语,如“明月”、“地上霜”、“春眠”、“晓”等。
-创作练习:尝试仿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表演活动:学生扮演诗中角色,进行诗歌表演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通过学习古诗,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诗句,把握诗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讨论、创作等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12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12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1.《静夜思》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诗句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语解释:明月、地上霜、举头、低头等。
2.《春晓》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在朗读古诗时,学生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语气词和节奏,需要教师指导并示范正确的朗读方法。
-在表达对诗句的理解时,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或者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考。
-对于创作性表达,学生可能缺乏灵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或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如夜空中的月亮、清晨的鸟鸣,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我觉得这样的切入点有助于拉近古诗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古典文学不再显得那么遥远和难以理解。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在教学中选取了《古诗两首》这篇课文,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情感教育。
古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意境吸引着学生。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体验情感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情境中,并带领他们感受诗人的激动和豪情。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欲望。
其次,我在教学中重视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有独特的音韵之美,通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让他们注意诗句的节奏和抑扬顿挫。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也更加喜欢朗读古诗了。
再次,我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的艺术欣赏。
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学生通过欣赏古诗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我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用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出的寂静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深入探讨了诗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通过这样的欣赏,对古诗产生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缺乏一些生动的活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单一的讲解和练习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设计一些既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创作诗歌、演绎古诗等。
其次,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安排。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启发和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分析:《池上》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第一首。
本诗的主题是感悟天道,任性自然,白居易通过描写家中少女调皮贪玩,偷采白莲一事,歌咏了小娃的天真,赞美了生命的活泼生机。
教学方法:1、吟诵教学法的替换式用读诵和吟咏替换传统的朗读,经过反复读诵和吟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
2、传统古诗教学方法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表演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已知,引出诗题1、由《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吟诵,谈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引出诗人白居易的故事。
2、介绍白居易(顾况戏乐天,西湖修水利,退休修整庭院;代表诗作——热爱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出《小池》,介绍白莲(唐朝时候白莲在北方十分稀少,白居易从南方移植了一些,因此非常珍爱。
看图说感受,引出“纯净美好”的意思。
(设计意图:联系已知所学内容与本课所学建立联系,用吟咏的方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吟诵体验与知识)二识字正音,字词学习1、读准字音,教学诗中生字、词语(1)娃女:女子。
圭:美玉。
娃:美丽的女子小娃:美丽的少女(2)采利用古汉字理解字义偷采:偷偷地悄悄地采莲。
不是偷窃偷盗的行为(3)踪迹联系《雪地里的小画家》理解,在行动中所留下的可察觉的行迹(4)浮萍偏旁表义三点水草字头猜测是长在水中的植物;看图认识浮萍很多很密没有根,不染污泥洁净美丽2、读诵全诗,说一说诗意。
替换式:用读诵替换朗读便于学生接受,也可以更好地听清楚平上去入的声调变化。
理解古诗大意和创作背景,再次读诵全文。
小娃是白居易家中的少女,她十分喜爱白莲,瞒着作者偷采白莲,还不知道掩藏自己的踪迹,作者正是被她的天真无邪逗乐了。
从吟咏录音中也可以感受出白居易对小娃的慈爱之情。
三理解诗句,品味诗韵1、利用吟咏文字谱,读好诗文的高低长短。
听吟咏音频结合理解感知诗歌意象。
2、押韵学习让学生找一找本诗的韵是什么,圈出回开两个字,由韵母“ai”引向全诗的基调,即开阔开朗之感(设计意图:了解感知诗的押韵,了解相关知识,感受押韵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1《古诗二首》教案(含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12古诗二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参考答案: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识字2姓氏歌教学反思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
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
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识字3小青蛙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时采用猜谜语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了解了“青”的意思,为使用“形声字识字法”进行识字做好铺垫。
2.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读文识字中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首”、“无”、“爱”、“角”、“采”、“树”、“尖”7个汉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荷花。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
师:你们知道荷花还有什么颜色吗?师:白色、粉色、紫色。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呢?师: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唐宋两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说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师:让我们走进这两首古诗。
师: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把古诗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shǒu wú ài jiǎo cǎi shù jiān首无爱角采树尖(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采”的偏旁是“爫”;“树”的偏旁是“木”;“尖”的偏旁是“小”。
(3)指导生字的笔顺。
“无”:横、横、撇、竖弯钩。
“角”:撇、横折、撇、横竖钩、横、横、竖。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牛角爱人树荫采药尖尖一角爱心大树采花刀尖三、精读领悟1.师:学完了生字宝宝,让我们走进《池上》这首古诗吧!(播放视频)。
师:“池上”是哪里呢?池塘上。
(1)师:仔细观察图片,图中有什么?小娃、小船、白莲、浮萍、水草。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精校本)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反思《古诗二首》教学,我觉得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一、优点本课教学的优点就在于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从学生踊跃发言的课堂表现,以及下节课对本课教学检查的成绩上都可以看出。
但教学效果往往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着的,那么这一课促进课堂高效的因素有哪些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
以前我对古诗的教学一般都是先读背后鉴赏的。
首先是把它当作读背材料加以读背,因为还没有理解诗意,读背也就基本上是死记硬背。
其次才是鉴赏,我一直的做法是从词句的翻译着手,然后赏析,最后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
仔细思量,这样的鉴赏教学设计不仅琐碎而不连贯,教学的理念也是相当的落后。
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常常使诗失去了固有的韵味;而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以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代价的,结果是吃力而不讨好;为应对考试而编写和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难以避免地有将文学鉴赏课改换成习题讲解课之嫌。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对古代诗歌教学,仅仅当作读背材料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机械灌输、被动接受也是不行的。
必须教给学生古诗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去欣赏品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积累,才能使古诗教学的目标真正达成。
本着上述考虑,我在本课备课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思考,决定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先对诗歌进行赏析,再在赏析的基础上指导诵读。
“诗言志。
”诗歌是抒情文学,绝大多数诗歌抒发的情感都是可以用诗句来概括的。
我们老师如果能够找到并给出能够概括这种情感的诗句来,让学生顺着这个诗句去自主赏析,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去打开保险柜一样,学生主动了,本来感到困难的赏析也变得容易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反思
1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春晓》和《悯农》两首古诗的学习。
《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诗句优美,寓意深刻;《悯农》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体会诗句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2)引入古诗《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诗句的优美。
2. 学习《春晓》(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通过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4)进行朗读练习,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3. 学习《悯农》(1)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
(4)进行朗读练习,感受诗句的节奏感。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描绘出《春晓》和《悯农》的意境。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1)让学生谈谈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1. 《春晓》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悯农》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七、作业设计1. 抄写《春晓》和《悯农》诗句,注意生字、词语的正确书写。
2. 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象,为《春晓》和《悯农》各画一幅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识字法,并向别的同学学习新的识字方法。
小学生总是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更多的识字法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2.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池上》,创设了学习古诗的氛围,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
在学完《小池》后,再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加深感悟夏天的美好景象。
课外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
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而是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足之处:
古诗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
教师的范读做得不够好。
(二)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
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
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效果:首先是把古诗当作读背材料加以读背,因为还没有理解诗意,读背也就基本上是死记硬背。
其次才是鉴赏,我一直的做法是从词句的翻译着手,然后赏析,最后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
仔细思量,这样的鉴赏教学设计不仅琐碎而不连贯,教学的理念也是相当的落后。
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常常使诗失去了固有的韵味;而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以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代价的,结果是吃力而不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对古代诗歌教学,仅仅当作读背材料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机械灌输、被动接受也是不行的。
必须教给学生古诗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去欣赏品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积累,才能使古诗教学的目标真正达成。
二、成功之处:仅仅依靠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来促进课堂高效是难以持久的(教学设计虽然可以不止一种,但想永远的新颖有趣难以做到)。
要促进课堂高效,必须有简单容易操作而又确实奏效的手段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所以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这种激趣手段就是奖励条例。
我在课堂上宣布了这样的奖励条例:凡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而
能答对问题的;或注意听讲、主动订正出同学发言错误的;或能够主动进行诵读展示而能够赢得师生掌声的,均可免做本课学案。
这条奖励条例在课堂上实施起来很简单,只要注意记下主动发言的就可以了。
而这个条例能够奏效是基于对学情的正确把握。
三、不足之处: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的情感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三)
本课选了两首古诗,《池上》的大意是: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荫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
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一、教学效果
1.朗读形式多样,加深诗句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
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
2.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感情。
3.朗读时注重评价,借此升华古诗情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
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二、成功之处
1.学习古诗的时候,我先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领悟图画内容,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2.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生成。
3.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意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
悟诗句的意境,激发阅读兴趣。
三、不足之处
1.学习古诗内容的时候方式比较单一,只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结合自己的能力,大致将诗句意思表述出来。
其实本课还可以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疏通古诗大意。
本课的两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每首诗中的景物形象生动,极具夏天的特色。
2.对于生字书写的指导欠佳。
本课有7个生字需要学会书写,以合体字为主,第一次出现了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的字,我没有重点进行指导。
四、改进措施
1.字形识记时,可以利用构字规律识记字形,并结合课文插图和学生生活经验在语境中随文识记。
(1)加一加。
“踪、迹、浮、萍、荷、露”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并帮助理解。
其中“踪、迹、浮、萍”可以组成诗中的词语“踪迹、浮萍”,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进行识记;“荷、露”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
(2)字理识字。
“泉”是象形字,可以借助图片和汉字的演化过程进行识记。
“采”是会意字,可以结合字形,通过做动作,理解汉字的意思来识记。
2.古诗朗读的形式要多样,除了常规的自由读、分组读、个别读,还应通过更有思维含量的朗读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积累,如诗句上下联对接读;出示景物图片,让学生匹配相应的诗句;教师解
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接读相应诗句;通过难度递增的填字游戏帮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