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主体性学习理念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实践、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推行主体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下面是一些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和解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积极动手实践。

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可以让学生用镜子反射光线,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三、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学生种植小麦或豆子,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共享。

在学习地壳运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用木块模拟地壳运动,并观察地壳运动对山脉、火山等地貌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发现和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

五、使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实物、图片、视频等,来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动物的特征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动物的特征。

六、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水的循环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从而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包括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倡导自主学习等。

综合与实践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综合与实践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综合与实践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与实践课是一门让学生能够实践及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的课程。

而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则是实践课教学的重要理念。

以下从几个方面介绍实践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学生定制学习计划我国综合与实践课程主要面向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目标及学习风格的差异化,课程设计师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常会设计不同的主题及模块,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例如,在中学政治综合与实践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模块,如国家安全、国际事务、政府治理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自我驱动,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兴趣。

二、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课通常会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过程。

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例如,在中学科学实践课中,教师可以发起一个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设计问题、规划实验、并分工合作,搜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最终制作出一份研究报告。

这种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有助于他们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学生实践探究实践探究是综合与实践课程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学生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中学语文综合与实践课中,学生可以参与一场实地写作项目,通过走访、采访、观察等方式挖掘素材,展开写作实践,最终制作出一篇短文或故事。

这种实践探究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学生分享交流综合与实践课程通常是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在课程中有很多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交流和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一、背景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和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自主、自立、自信的个体。

1. 学生主体性理论的基本内涵学生主体性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学生主体性理论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者,应该树立自主的学习观念、自主的学习态度,并具备自主的学习行为。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动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2. 学生主体性理论的理论基础学生主体性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情感认知理论等。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的需求和情感,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主、自发的;情感认知理论则认为情感对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3. 学生主体性理论的价值意义学生主体性理论的价值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1.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要求学校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场所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和设备;精神环境要求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弘扬奋斗精神和乐观心态,激励学生勇敢探索、积极进取。

2. 提倡学生参与式管理学生应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近年来,小学教育不再强调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一、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活动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提升跟随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培养领导才能。

例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DIY手工制作课程、户外拓展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等等。

不仅可以带来生动的教学感受,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有很大的自主探究欲望。

教师需要在综合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导探究实践,让学生们自由发现、观察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提问,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全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思想品质与心态,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批判性思维培养。

三、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创新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让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己穿插其中,根据自己的答案和说法试着否定或肯定,尝试着做更多挑战和实现。

例如,在进行手工制作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小规模的教学指导,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随机综合活动并创造性地去尝试和创新。

四、建立和谐氛围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建立一个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潜力。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负责设计教学内容和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教学:教师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2. 合作学习: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想,提高学习效果。

3.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馈和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并与学生一起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通过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生主体性教学

学生主体性教学

学生主体性教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过程,而学生主体性教学正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育界逐渐受到重视,并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定义、优势以及实施方法。

一、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定义学生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

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从问题解决和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体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主体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探索和实践,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这种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施方法1. 开展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设计一系列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案例,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并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3. 鼓励讨论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和互动。

通过小组活动、讨论课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佐藤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佐藤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佐藤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佐藤学通过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佐藤学认为,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
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提倡合作学习:佐藤学认为,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
有效方式。

他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够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

3.注重情境教学:佐藤学认为,学习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他提倡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考:佐藤学认为,学生需要培养创造性思考的能
力。

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同时,他也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尝试。

综上所述,佐藤学通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情境教学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考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这些理念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从而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标。

实践主体性教学(3篇)

实践主体性教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主体性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实践主体性教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主体性教学的意义1.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主体性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主体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主体性教学的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发展性原则主体性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实践性原则主体性教学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4. 个性化原则主体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

三、实践主体性教学的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

2. 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能力。

4. 注重实践活动,锻炼创新能力教师应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1)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1)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而主体性教学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为主题,探讨如何使小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状态。

一、开展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乐趣和实用性,并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形状”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带上感官器官,用手、眼、鼻、耳等感官进行观察、体验并总结物体形状特征;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到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具体的科学知识,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适用。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例如,教学“光的传播规律”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光的传播规律;在教学“植物和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并从中发现关键的知识点。

三、案例学习案例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典型与现实相关的实际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线索因素。

例如,在教学“空气污染”时,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视频,向学生解释与空气污染有关的实际案例,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以验证空气污染的程度,并就如何保护环境进行讨论交流。

四、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通过设计各种思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科学探究和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精神,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通过不同的场景游戏(如动物森林、地理趣历、星际探险),让学生在模拟的游戏环境中,通过解决问题来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教学,主体性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通过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是每一位科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介绍一些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一、利用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搭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和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验和探究去发现科学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题-规划实验-实施实验-总结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和失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三、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互动中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索,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科学游戏和科学模型制作等方式,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参与到科学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图片和视频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探究、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主体性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者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个体,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者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者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技能,还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主体性教育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问题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德育教育中,主体性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

展望未来,主体性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主体性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

同时,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引入,将为主体性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遵循主体性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课的教学理念(3篇)

实践课的教学理念(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课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实践课的教学理念,旨在为我国实践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实践课教学理念的核心价值观1. 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课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知行合一实践课教学强调知行合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强化团队协作实践课教学强调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学生能够提高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5. 关注个体差异实践课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课中获得成长。

三、实践课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1. 教学内容设计(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课程目标,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关注学科交叉: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开展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调实践性:确保实践教学内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运用(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实施学生主体性学习-5页word资料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实施学生主体性学习-5页word资料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实施学生主体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的活动过程,而认知的活动过程,必须是主动的、独立的、主体的活动,其中的主体当然就是进行学习的学生。

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有能力学习,要将当前教育当中出现的优等生和后进生现象彻底摒弃,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耐心和指导,要相信所有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发展需求,要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使中学生主动发展。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一)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

(二)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

(三)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理由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理由、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理由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二、学生主体性学习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节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课堂教学不仅要处理好老师、学生、教材等关系,还要尽可能地发挥三者各自的特长,这就是教学的最优化。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

基于学科性质特点的认识和定位,师道尊严被简化为教师面孔的冷峻,动作的单调和形象的呆板,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应该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一、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主体性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主体性教学已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主要理念之一,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势。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实践主体性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主体性教学的理论依据主体性教学是基于构建主体性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

主体性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主体积极认知、主动体验和主动思维的过程。

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的构建和探究的方法交给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体,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体性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实践性和合作性,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设置情境,引导启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提出“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水为什么能沸腾”等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产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自主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2. 提倡探究,鼓励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亲自动手,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亲身经历,感知科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生物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或山林中进行植物和昆虫的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观察、采集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强调合作,倡导交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实践途径,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发展学习的
自决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主体性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兴趣。

只有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并且发挥学习释
放积极力量的作用。

首先,应重构教学内容,把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变成主体而非被动接受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关系。

相应的,需要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参与实践,并呼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体会情感。

其次,教师应有把握,在实施主体性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不同的教学
节奏安排学习活动,把握教学过程的主次,一言一行,都得客观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探究思考,从而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此外,应大力发展主体性学习的相关平台,使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
资源,让他们能够轻松地利用他们的技能,独立探索学习成果,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总之,主体性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实现科学基础教育目标的关
键所在,它强调了学生主体化学习,开拓思维,体现学生独特性,以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只有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科学有效地运用主体性教学,才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以实践为主的方法(3篇)

教学中以实践为主的方法(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以实践为主的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1)课程实践:将实践教学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课外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 创设实践教学的良好环境(1)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实验室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实践机会。

(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 培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实践教学任务。

(2)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将企业专家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

(3)鼓励教师参与实践。

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企业实践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注重实践教学评价(1)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以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3篇)

以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实施策略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以期为构建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一、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概述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学生主体:学生是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中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实践导向:实践教学是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核心,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整合资源: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4. 多元评价: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多方面。

二、实践性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3. 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实践空间学校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例如,与企业、社区、政府部门等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应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就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准备和行
动准备。

从理论上讲,学生必须明白自己应当履行什么职责,如何去实现自身价值,学习
方法与技能,思考技巧等。

这是学生要有必要参与自己的思维活动,以求多角度地理解问题,及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从中获益。

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首先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并清楚自我的学习目标。


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有能力去分析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其
本质。

另外,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一些负面的习惯,如玩手机、看闲书等,使
自己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

实践中,学习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主题性活动。

学生应该活跃地参与活动,如课堂上
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辩论,代表团、志愿服务、小组作品等,让学生直观感受
一种活跃的学习气氛,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

此外,家庭对于学习探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些活动给孩子安排
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直接去实践,去探究,错误地去思考,去尝试,去挫折、去挑战,去成长,让孩子在探究活动中懂得责任感的重要性,他们的思维能力也
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总之,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获得支持,提高思考技
能和探究能力,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全面发展个人形象,实现学习,生活和职业的首要
任务,为未来的教育备足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主体性学习理念的方法探究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大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逐渐丧失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唤醒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高校教师实践主体性学习理念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大学生教育心理学
一、引言
如何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如何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我们除了从设立高等教育重大改革项目、建设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系、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高校创新环境等方面研究,也应该另辟蹊径,重新思考和探究我国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学习主体性问题,转变根深蒂固的师本模式,为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提供借鉴方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主体性学习理念的探析
主体性学习又称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和学习的当然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这也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广义的主体性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以社会为条件的人的和谐发展,相对于广义的主体性学习而言,笔者认为研究在高校情境下的狭义的主体性学习对提
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更直接的作用。

从主体性学习理念的内涵中不难看出,教学方法和学生是该理念的核心,其提倡学生将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变为发现式,摒弃了传统教育强调的知识积累的量而重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只是进一步学习的物质基础,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是长久学习、深入学习的根本。

主体性学习理念是对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师本教育模式的逆向思考和变革,其重视学生主体、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思想,必将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新特色,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三、主体性学习理念的起源探析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
变化着的,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作为高等教育新思路的主体性学习理念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教育多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中心,在当时对教育理念、理论研究相对缺乏,教学环境相对单一、保守的情况下,这种以单向传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获得相应的工作技能,尽快参加祖国建设,因此其存在和发展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然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我们获知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国外教育案例,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所提倡的“从学生的天性出发,促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师本教育的矛盾日益显现,主体性学习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主体性学习的产生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且具有其理论支撑。

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脑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学习过程、性质、方法等全方位的研究成为可能。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式的学习主要依靠重复性的记忆来掌握知识,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需要不时地温习旧的知识以弥补记忆上的缺失,这种依靠量的积累为主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负担,具体表现则是学生在课后需要完成大量的习题作业,其在短时间内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不利于学生良性的、长远的发展。

高等教育不仅是要求大学生获得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学会研究问题,学会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在更深、更广的领域能够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学会学习远比知识重要。

主体性学习正是强调让大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进行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其定会在突破传统教育束缚之后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在教育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提高。

四、实践主体性学习理念的方法探究
如何让大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纷繁复杂的知识?如何让大学生主
动去钻研专业问题?许多站在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根据自己的授
课经验提出过一些想法,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大学生们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在学习课内知识或者进行课外实践时加以运用。

为此,笔者对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方面提出以下思考。

1.会读。

在传统的课内教学中,学生是听者,教师是授者,学生
主要靠教师的讲授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授课者能力水平的高低,上课效果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主体性学习理念将教师的教授放在次要位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要“会听”更要自己“会读”。

“会读”不是重复的朗诵,进行所谓的“肌肉记忆”,而是在每一次的阅读后进行思考和提问,先搭建起总体的知识框架,再次阅读后对知识的细节之处又会有更深的理解,再对知识框架进行补充,如此反复后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符合科学的学习认知过程,各部分的小知识可以相互推敲、演绎,这样学会的知识比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更为科学和持久,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良性、长远发展,这也是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精髓所在。

2.会记。

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与传统教育中通过反复朗读、练习获得的记忆不同,主体性学习应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记”和“读”联系起来,记忆的是从阅读中建立的知识系统的逻辑关系,强化记忆的过程也只是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再次推理和
演绎,而非重新记忆各部分知识具体是什么。

这种科学的记忆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在对各部分知识进行推理演绎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3.会思。

高等教育应当重视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学习,学会思考有助于锻炼大学生分析问题、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迂回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思辨的作用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科学的学习,也影响着对自然科学的学习。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就曾坦然自己能够在物理学上取得巨大
成就,得益于自己的哲学头脑。

哲学对大学生学习各类科学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应当重视学习哲学的重要意义。

4.认清自己。

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从他们学习知识的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学生除了对作为客体的科学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外,还需要对自身有科学的把握。

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自己学习的特点和习惯,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和薄弱点,并据此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实践中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

如何才能学得快、学得劳,都只有靠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对自己认识得越充分,学习的效率就会越高。

5.重视合作。

大学中的专业课程往往要求学生完成一项课题研究或者工程设计,如何让一个学生主体在面对大型的问题时能不惊慌失措,笔者认为,鼓励合作探究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

教师在布置课程设计时应当鼓励学生分组成若干个团队,向组员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再由组长分配具体任务,并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考核。

组长在分配任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组员的能力所长,分配相应的任务,做到大家都能够为设计成果出力,都能够有所收获。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或拓展课程设计的内容,使整个实践过程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

五、结束语
总之,高校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应当主动运用和实践主体性
学习理念,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规律,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钟铧. 论大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性参与[j]. 安康学院学报,2008,20(3).
[2]屈林岩,王言根,宋毅. 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j]. 中国大学教育,2004(6).
[3]张美萍,闯垒,韩文革. 大学生学习方法变革探析[j]. 黑龙江教育,2010(7).
[4]聂衍刚. 学习主体性的心理学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