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审计学笔记
审计自考复习知识点
审计自考复习知识点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审计是一种为了发表意见或提供其他形式的专业服务,以增加用户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调查活动。
审计的任务主要包括:1.确定被审计主体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状况;2.检查被审计主体的财务信息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3.判断被审计主体的财务信息是否与审计师对其进行审计的相关准则的要求一致;4.就被审计主体的财务信息提供独立的意见或发表专业意见。
二、审计的原则和方法1.审计的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审慎原则、证据原则、一贯性原则、专业判断原则、机密原则、工作程序原则、费用公正原则;2.审计的方法包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内部控制评价、重要事项的确认和验证、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审计调整和分析、编制审计报告。
三、审计的程序与技术1.资料收集和整理程序:了解被审计主体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等资料;2.内部控制评价程序:评价被审计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3.重要事项的确认和验证程序:对重要事项进行确认和验证;4.风险评估程序:评估被审计主体的风险状况;5.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程序:设计并执行审计工作程序;6.审计调整和分析程序:根据审计调整和分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7.编制审计报告程序: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
四、审计的类型1.依据目的分为:财务审计、综合审计、合规审计;2.依据被审计主体划分,可分为:企业审计、事业单位审计、金融机构审计、政府审计;3.依据审计方式划分,可分为:常规审计、特殊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4.依据内容划分,可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综合财务审计、运营审计。
五、审计的责任与义务1.审计师的职责与义务:保护被审计主体的利益、保守审计师的机密、勤勉尽责、保持独立和诚信、保持专业素质、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审计技术。
2.被审计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保护审计师的合法权益。
审计学自考考试重点整理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启示:1.注会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2.注会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3.注会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注会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独立、客观、公正(结合第二节独立性)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①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②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保密)4.职业行为②对客户的责任:竭诚为客户服务,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
)5.技术责任独立性:要求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独立。
影响因素: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收费考虑因素: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所需时间、所需承担的责任。
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会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制度在审计实务中,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制度上保证了质量控制制度的地位和执行力业务执行:指导、监督和复核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经营失败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含义。
2020年自学考试法学类审计学重点笔记第五章
2020年自学考试法学类审计学重点笔记:第五章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来源按照证据的来源分类,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两类。
1、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据和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2、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按照证据的处理过程,可以将外部证据进一步划分为:(1)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并由其直接递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
(2)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或人士编制,但由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书面证据。
(3)由注册会计师为证明某个事项而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观察获取的证据。
这类证据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三、认定与审计证据(一)认定的含义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将管理层的认定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就形成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具体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应当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途径)(一)审计程序的类型:按目的划分按审计程序的目的可将注册会计师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
审计学自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审计概念与审计特点(备注:黄色底纹为识记绿色底纹为理解红色底纹为重点必须记住)P1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查尔斯·斯内尔于1721年受英国议会的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并以会计师的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
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团体是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保会计师协会。
P2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审计概念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主体如注册会计师(对第二关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并向第三关系人报告)第二关系人:被审计人(审计客体)财产的经营者(对第三关系人负有经济责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对其审查)第三关系人:授权委托人财产所有者(对第二关系人要求经济责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的报告)三、审计特点(一)审计监督经济管理,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的经济业务管理(二)审计是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三)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第二节审计分类及其关系一、按审计主体分类审计按不同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各有内涵,分工不同,作用互补,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审计监督体系。
(一)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也称国家审计。
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审计机构按其领导关系不同分三种类型:A由议会直接领导并对议会负责B在政府内建立审计机构并对政府负责,政府则对议会负责C由财政部门领导,在财政部门内部设审计机构兼管财政监督,实行财政、审计合一制度。
(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自考审计学笔记_本科段[1](精)
审计学第一章学习提要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掌握审计的本质属性。
本章主要内容: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审计的本质重点与难点: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对象、目的、独立性。
内容讲解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首先,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
职位,宰夫。
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审计是股份制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是1720年受英国议会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的查尔斯·斯内尔。
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谢霖创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四)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必要性1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和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4 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5 对外开放政策,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二、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职能是审计的本质属性,指的是审计所具有的固有功能,审计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
审计的职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正确认识审计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对审计提出一定的要求,就构成了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人们赋予审计去完成的,因此是主观的产物。
完成了审计任务,就发挥了审计的作用,可见,审计的作用是完成审计任务后的结果。
(一)审计的职能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1 经济监督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指的是,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是指会计师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和对企业及其他组织所制定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对财务报表进行查核、核对和论证,以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合规性和运营效率进行评价。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独立、客观地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为公众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以便公众做出投资和决策。
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财务报表的审计、内部控制的评价、合规性的考核和运营效率的评价。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保密性和尽职调查。
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客观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基于客观、可验证的证据进行审计工作,不受主观情感和个人偏见的影响,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和公正。
专业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具备专业的审计技能和知识,按照国际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进行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保密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对客户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予以保密,不得泄露客户的私人信息和企业的商业机密。
尽职调查是指审计师应当认真负责地进行审计工作,充分了解客户的业务和财务状况,确保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审计的职业道德审计师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遵循国际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履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审计师应当保持独立、客观的态度,不受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审计师应当尊重客户的意愿,保护客户的利益和商业机密,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泄露客户的商业秘密。
审计师应当保持审慎和谨慎的态度,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得故意疏忽或存在舞弊行为。
四、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包括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和报告发表。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师根据客户的业务和风险状况,制定审计工作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工作安排,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审计学自学笔记
(备注:黄色底纹为识记 绿色底纹为理解红色底纹为重点必须记住 )P1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 查尔斯•斯内尔于1721年受英国议会的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 事件,并以会计师的名义提出了“查账报告书”。
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团体是 1853年在 苏格兰成立的爱丁保会计师协会。
P2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 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第一关系人:审计主体如注册会计师(对第二关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并向第三关系人报告)第二关系人:被审计人(审计客体)财产的经营者(对第三关系人负有经济责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对其审查) 第三关系人:授权委托人财产所有者(对第二关系人要求经济责任,并接受第一关系人的报告)(一) 审计监督经济管理,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的经济业务管理(二) 审计是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三) 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第二节审计分类及其关系审计按不同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各有内涵,分工不同,作 用互补,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审计监督体系。
(一) 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也称国家审计。
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审计机构按其领导关系不同分三种类型: A 由议会直接领导并对议会负责 B 在政府内建立审计机构并对政府负责, 政府则对议会负责 C 由财政部门领导,在财政部门内部设审计机构兼管财政监督,实行财政、审计合一制度。
(二)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 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主 要监督检查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
00160《审计学》精华笔记
自学考试 00160 《审计学》复习资料本资料以历年真题考试内容和网上课件为基础(2018.3),重新排版编制而成。
复习时,应建立在对教材全文有大致了解之上,再记忆理解本材料,同时配合近年真题练习。
第一章审计概论01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02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的对象03审计的特征,p421.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04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p46-471.英国式审计--会计账目--详细审计,主要目的差错防弊,主要使用人为企业股东;2.美国式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抽样审计,主要检查资产负债表,判断企业信用,扩大使用人到债权人;3.会计报表审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抽样审计,主要目的确定财务报表可信性,差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使用人范围更广泛。
4.现代审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抽样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广泛运用05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历史得出的启示:p47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06审计的分类,p481.按审计的主体分类a.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1.以上三种审计可能结果不同,是因为审计标准不同,2015/4 3 真题2.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a.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3.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a.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4.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a.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5.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a.可以将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又称详细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6.按是否规定所审时间分类:a.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7.按与被审计单位关系不同可以分为:a.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书上没有,2015/4 23真题有考)07审计的方法,分为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本科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审计概论本章重要考点串讲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
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二、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3)证明作用本章典型试题串讲[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自考00160审计学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审计学(00160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审计的特征。
答:1.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包括: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最大特征)2.权威性。
独立性决定权威性。
考点2:简述审计的分类。
答:1.按审计主体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民间)在审计监督体系中,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各司其职、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不存在主导与服从关系,不能相互替代。
2.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
3.按审计实施时间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4.按审计执行地点分: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5.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政府、社会审计)6.按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按顺序):(1)账项基础审计。
重心是以发现和防止资产负债表错弊。
(2)制度基础审计。
重心是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
重心是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考点3:简述证实客观事物的审计方法。
答:1.盘点法,根据账簿记录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查盘点。
2.调节法,通过调节相关数据,证实所证明数据的正确性。
3.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取得书面资料之外的审计证据。
4.查询法,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或质疑等方式来证实。
5.鉴定法,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等进行分析、鉴别。
考点4:简述注册会计师的基本原则。
自考“审计学”笔记(4)
(三)审计⼈员的职业道德 它是审计⼈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1、⼀般原则 2、独⽴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审计业务或其他签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
通常注册会计师需要实⾏回避的情况主要有以下⼏⽅⾯: (l)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的; (2)持有委托单位股票、债券或在委托单位有其他经济利益的; (3)与委托单位的负责⼈和主管⼈员、董事或委托事项的当事⼈有近亲关系的; (4)担任委托单位常年会计顾问或代为办理会计事项的; (5)其他为保持独⽴性⽽应回避的事项。
客观原则 公正原则 2、专业胜任能⼒要求与技术规范 (1)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品德; (2)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和较⾼⽔平的职业判断能⼒; (3)时刻保持应⽤的职业谨慎。
同时技术规范还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得以其职业⾝份对未审计或其他未鉴定事项发表意见;不得对未来事项作出保证;发现的违反法规准则事项按独⽴审计准则处理。
3、对客户的责任 4、对同⾏的责任 5、其他责任 三、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作⽤ 审计准则是审计⼈员进⾏审计⼯作时所必须遵循的⾏为规范和衡量审计⼯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审计准则的作⽤包括以下⼏⽅⾯: 1、有利于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2、有利于提⾼审计机构和审计⼈员的执业⽔平 3、有利于维护审计机构和审计⼈员的正当权益 4、有利于促进审计经验的交流,从⽽也有利于推动审计教育和审计研究的发展。
(⼆)我国的国家审计准则基本内容 ⼀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处罚准则属于《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核⼼内容。
(1)⼀般准则:规定了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
⼀般准则还规定了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2)作业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员在审计准备和实施阶段应当遵循的⾏为规范。
(3)报告准则:是反映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机构审定审计报告时应当遵循的⾏为规范。
自考“审计学”笔记(7)
第五章 学习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法的意义及其选⽤原则;掌握各种审计⽅法的特点和适⽤范围;明确各种审计⽅法之间,及其与审计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利⽤收集充分、适当地审计证据,保证取得预期的审计效果。
重点难点 审计的⼀般⽅法;审计的技术⽅法;各种审计⽅法及其与审计分类之间的关系。
内容讲解 ⼀、审计⽅法的意义及其选⽤的原则 (⼀)审计⽅法的意义 审计⽅法是指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审计证据采⽤的技术和⼿段的总称。
审计⽅法是为审计的⽬的和任务服务的。
各种不同种类的审计,都有其不同的审计⽬的和要求。
审计⽅法的选⽤是否适当,对于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
(⼆)审计⽅法的选⽤原则 审计的⽅法很多,有⼀般⽅法和技术⽅法之别。
每⼀种⽅法都有其特定的⽬的和适⽤范围。
因此,在选⽤审计⽅法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应与审计的特定⽬的相适应 选⽤审计⽅法必须与其特定的⽬的相适应。
否则,审计的结果就会与其特定的⽬的和要求相背离。
⽐如,财经法纪审计是以审查核实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为为⽬的⽽进⾏的专案审计。
它的审计⽅法⼀般可采⽤查询及函证、分析性复核等。
⼀般是:对审计中的重⼤问题可采⽤详查法,⼀般问题则可采⽤抽查法。
这就是根据审计⽬的,选⽤审计⽅法的原则。
2、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 选⽤审计⽅法必须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反对主观臆断和脱离实际的做法。
否则,不但会降低审计⼯作效率,还可能影响审计效果。
例如,在经营管理混乱,财会⼯作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则必须采⽤全部审计或详细审计,⽽不宜采⽤局部审计或抽样审计。
3、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 审计按照审计的主体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前者是指各部门、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所进⾏的审计。
后者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所进⾏的审计。
由于各种审计主体的性质及其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它们所采⽤的审计⽅法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
审计学自考本科复习笔记
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第三.(二)权威性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大利亚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三,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如瑞典,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很小。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18年9月7日,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诞生。
2020年自学考试法学类审计学重点笔记第九章
2020年自学考试法学类审计学重点笔记:第九章第九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第一节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一、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
上述业务通常涉及以下部门:产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人事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
(一)计划和安排生产;生产任务通知单(二)发出原材料;一式三联,仓库发料后,一联连同材料交还领料部门,其余两联经仓库登记材料明细账后,送会计部门进行材料收发核算和成本核算。
(三)生产产品;(四)核算产品成本;(五)储存产成品;(六)发出产成品。
出库单一式四联,一联交仓库部门,一联发运部门留存,一联送交顾客,一联作为给顾客开具发票的依据。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一)生产指令又称“生产任务通知单”(二)领发料凭证如:材料发出汇总表,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簿,退料单(三)产量和工时记录如:工作通知单,工序进程单,工作班产量报告,产量通知单,产量明细表,废品通知单(四)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五)材料费用分配表(六)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七)成本计算单(八)存货明细账第二节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一、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包括三大系统: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存货的内部控制;二是工薪的内部控制;三是对产品成本进行记录与控制的成本会计控制。
(一)存货的内部控制存货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购货、验收、仓储、生产、销货等职能1、购货应由独立的采购部门负责。
请购单、购货单,购货单副本需送仓储部门和会计部门,以便随后的材料入库和会计核算2、验收应由专门的验收部门负责验收单送会计部门和仓储部门3、建立储存管理责任制4、领料与发货领料单一式三份,一份存领料部门;一份作为仓储部门的收据;另一份作为会计部门记账的依据。
领料单必须根据用料单、工程通知单或销货单填制。
5、控制生产过程6、销货(二)工薪的内部控制工薪内部控制是指对工薪的支出进行反映和监督的内部控制。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审计指的是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货币资金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现金短缺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法收回的银行存款计入营业外支出。
3. 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应当列入到非流动资产,而不能列入到货币资金。
二、应收票据1.“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票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企业的应收票据可以直接计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三、应收账款1.“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预收款项”项目内填列。
2.企业通常应采用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相关链接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可以直接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3.应收账款出现贷方余额,应作为预收款项,进行重分类调整;[解释] 重分类调整仅仅限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调整,不涉及利润表项目之间调整。
[相关链接应付账款出现借方余额,应作为预付款项,进行重分类调整;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应当重分类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4. 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时,注意某笔应收账款收回部分款项,剩余应收账款不应改变其账龄,还是按照该项应收账款产生之日起计算账龄,企业通过某项交易取得应收账款,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龄从发生之日起计算,而不从企业取得之日起计算。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审计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评估组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的可靠信息。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审计的定义和目标2.审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审计的作用和意义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5.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三、审计的过程和方法1.审计的阶段和流程2.审计程序和方法3.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4.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四、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1.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2.内部控制的组成和要素3.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4.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五、审计报告和意见1.审计报告的组成和要素2.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3.审计意见的种类和表述4.审计报告的修正和补充六、特殊审计1.财务报表审计2.经济责任审计3.合同履行审计4.税务审计5.环境资源审计6.信息系统审计七、作业审计1.作业审计的定义和目标2.作业审计的流程和方法3.作业审计的内容和要求4.作业审计的实施和管理八、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技能1.审计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2.审计师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3.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九、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和方法2.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3.数据分析和电子数据处理的应用以上内容是自考审计学的主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审计的过程、方法和主要内容。
此外,也需要学生了解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技能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将来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基础,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自考审计学笔记
自考审计学笔记自考审计学笔记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第四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第一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第二节独立性第三节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第四节收费、佣金及业务招揽第五节其他职业道德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第一节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第二节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第三节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第四节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第四章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第二节审计业务约定书第三节审计重要性第四节计划审计工作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审计证据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第六章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第二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三节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第七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帐户的审计第四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其他相关帐户的审计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第一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第二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帐户的审计第四节采购与付款循环其他相关帐户的审计第九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第一节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性第二节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生产与存货循环主要帐户的审计第四节生产与存货循环其他相关帐户的审计第十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帐户的审计第四节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他相关帐户的审计第十一章货币资金审计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概述第二节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第三节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第十二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第二节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第三节标准审计报告第四节非标准审计报告1.1.审计对象包括A.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计法》B.1988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2.1.实质上的独立 1.9.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自考00160审计学-自考核心考点笔记-自考重点内部资料
C.菲律宾的B】A.英国B.美A.1918;B.1919;A.爱C.美国内部【A】B.英国式B】B.会计.现代审计【C】C.国家审计C.现代审D.财务B.事前审计C.事国家审计机关B.国D.社会审计组织法规B.会ABCDE】A.独E.效益性【CD】B.“上计”制度D.审计地位提高、ACD】.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设置和隶属关系,C.属A.隶属于D.隶属ABCD】月,财政部发布了D.1996年10月,际会计师联合会详细审计阶段B.资D.现代审A.布亚瑞格会C.安永会计E.德勒会计师事A.审3.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6.鉴证业务3.7.合理保证3.8.有限保证3.9.审计质量3.10.审计质量控制3.11.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3.12.经营失败3.13.普通过失3.14.重大过失3.15.共同过失4.1.审计目标4.2.“公允性”4.3.认定4.4.审计业务约定书4.5.计划审计工作4.6.总体审计策略4.7.具体审计计划4.8.审计流程4.9.重要性5.1.审计证据5.2.认定5.3.审计证据的适当性5.4.审计工作底稿6.1.分析程序6.2.内部控制6.3.特别风险6.4.进一步审计程序6.5.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6.6.实质性程序6.7.实质性分析程序7.1.贷项通知单7.2.函证7.3.肯定式函证8.1.付款凭单8.2.应付账款9.1.生产指令9.2.成本费用管理控制9.3.成本费用会计控制9.4.制造费用9.5.管理费用10.1.银行借款10.2.资本公积10.3.盈余公积10.4.未分配利润11.1.货币资金审计11.2.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12.1.审计报告12.2.合法性12.3.财务报表的公允性12.4.标准审计报告12.5.非标准审计报告12.6.无法表示意见名词解释题答案1.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一、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审计业务1.审计的概念及目的审计是通过对财务会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的调查和核实,对企业进行实质性、独立的判断,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核实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发展。
2.审计的种类和特点审计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
财务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综合性等特点。
3.审计的职责和义务审计师的职责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审计师的义务包括诚实信用、保密、独立性、审慎谨慎等。
4.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报告阶段。
审计的方法包括采样方法、比较方法、逻辑分析方法、计算方法等。
5.审计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审计师应当对自己的审计工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审计师的工作失误导致客户或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失,审计师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1.审计法律法规审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等。
审计师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审计工作的相应职责。
2.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忠诚、保密、独立、尊重、审慎、正直等准则。
审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提供真实、客观的审计意见。
三、内部审计1.内部审计的性质和目标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身建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一种信管活动。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2.内部审计的组织和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一般由内部审计主管、审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评价企业的运营效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认定的种类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6、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向关系
一、 概念
1、 审计(监督活动论):审计是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鉴证,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6、我国国家审计机构的组成:
①最高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
②根据工作需要设在重点地区、部门、城市的派出机构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的审计机构
7、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①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
②下级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
8、民间审计机构:
过低——浪费审计资源
17、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1)判断基础: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费用总额、毛利、净利润。
(2)百分比选择:在确定恰当的基准之后,注册会计师通常运用职业判断合理选择百分比。参考数值的举例,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的5%,或总利润的0.5%;对于非营利性组织,费用总额或总收入的0.5%;对于共同基金公司,净资产的0.5%。
7、 舞弊: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8、 违法行为:被审单位有意、无意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之外的法律法规行为。
9、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法性);②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公允性)。
接受业务委托(约定书) 计划审计工作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控制测试
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19、对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处理
(1)对评估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高 低 大 多
低 高 小 少
19、 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
细节测试 进一步审计程序
20、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21、 计划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为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围绕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付,计划实施审计工作。
22、 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23、 函证: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的现存状况的声明,索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24、 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25、 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①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②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证据和获取的资料③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④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3)确定原则:如果同一期间歌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最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8、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
(1)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册会计师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①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机构
②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机构
9、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范围
(一)审计业务
①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②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③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特殊业务审计)
14、区分重大过失与普通过失
①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事项,而未能讲重大错报事项查出来为重大过失。
②财务报表可能有多出错报,但金额较小,合计起来导致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认定注册会计师有普通过失。
③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而导致重大错报没被查出,注册会计师被认定为重大过失。
17、 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8、 审计风险模型: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范围 审计证据
14、 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5、 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6、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①报表层次、认定层次(账户、报表项目)②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③重大错报风险是一种职业判断④注册会计师通过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风险可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⑤是企业的风险,不受注册会计师控制,但可以通过执行风险评估程序评估重大风险
3、 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进行的审计。
4、 内部审计: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官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5、 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6、 错误: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非故意行为。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呈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向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向越高。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关系。
(3)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过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不正确
(二)审阅业务
(三)其他鉴证业务
(四)相关服务
①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②代编财务信息
③税务服务
④管理咨询
⑤会计服务
10、准则内容:
11、被审单位管理层责任
在被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①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②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③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26、 内部控制:被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27、 内部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不同的。
28、 审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10、 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11、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以账项为基础,完全通过对具体账项的详细检查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
12、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借助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与评价,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
13、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为基础,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模式。
4、审计主体:专职机构人员;审计依据:委托和授权;
5、世界各国政府审计按隶属关系的类型: ①立法型,如美国、加拿大、西班牙 ②政府型,中国、沙特、瑞典、罗马尼亚 ③司法型,法国、意大利、巴西 ④财政型,日本
33、 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二、 简答类
1、注册会计师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了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
2、三个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详细审计阶段
3、1993年通过《注册会计师法》;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48个准则项目
(2)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通过控制检查风险讲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20、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21、风险评估程序的具体程序: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22、审计过程
1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②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3、错误、舞弊、违法行为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