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自考考试重点整理
审计自考复习知识点
审计自考复习知识点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审计是一种为了发表意见或提供其他形式的专业服务,以增加用户对财务信息的信任度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调查活动。
审计的任务主要包括:1.确定被审计主体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状况;2.检查被审计主体的财务信息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3.判断被审计主体的财务信息是否与审计师对其进行审计的相关准则的要求一致;4.就被审计主体的财务信息提供独立的意见或发表专业意见。
二、审计的原则和方法1.审计的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审慎原则、证据原则、一贯性原则、专业判断原则、机密原则、工作程序原则、费用公正原则;2.审计的方法包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内部控制评价、重要事项的确认和验证、风险评估、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审计调整和分析、编制审计报告。
三、审计的程序与技术1.资料收集和整理程序:了解被审计主体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等资料;2.内部控制评价程序:评价被审计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3.重要事项的确认和验证程序:对重要事项进行确认和验证;4.风险评估程序:评估被审计主体的风险状况;5.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程序:设计并执行审计工作程序;6.审计调整和分析程序:根据审计调整和分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7.编制审计报告程序: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
四、审计的类型1.依据目的分为:财务审计、综合审计、合规审计;2.依据被审计主体划分,可分为:企业审计、事业单位审计、金融机构审计、政府审计;3.依据审计方式划分,可分为:常规审计、特殊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4.依据内容划分,可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综合财务审计、运营审计。
五、审计的责任与义务1.审计师的职责与义务:保护被审计主体的利益、保守审计师的机密、勤勉尽责、保持独立和诚信、保持专业素质、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审计技术。
2.被审计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保护审计师的合法权益。
00160审计学自考重点
00160审计学自考重点(实用版)目录一、审计学的概念与意义二、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三、审计证据的分类与运用四、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五、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六、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七、审计法律法规的适用与遵循八、审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规范九、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十、审计学自考的重点内容与学习方法正文一、审计学的概念与意义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学科,旨在通过对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财务报表、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审计学在保障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这些原则指导着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应具备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三、审计证据的分类与运用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的用于证明财务报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各种信息。
审计证据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等,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这些证据。
四、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步骤。
审计程序的设计应遵循审计标准和审计证据的运用原则,而审计程序的实施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审计技能。
五、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后,向有关方面提交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的编制应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要求,而审计报告的披露则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社会公众传递审计信息。
六、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可能面临的错误审计意见、审计失误或其他不确定性的影响。
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对审计结果的影响。
七、审计法律法规的适用与遵循审计法律法规是对审计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依据。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审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分类①按审计的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②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③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④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⑤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审计的职能: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审计的作用: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注册会计师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应有关注,保密,职业行为,技术准则。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注册会计师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这种心态能使审计意见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任何因素的影响,做到公正行事,保持客观和职业谨慎。
注册会计师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避免出现重大的事实和情况,致使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和三方合理推定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成员的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谨慎性受到威胁。
注册会计师在三种情况下中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第一,取得客户的授权。
第二,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律行为。
第三,接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可能威胁独立性的情形:有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外界压力等。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招待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它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的尺度和标准。
审计学自考考试重点整理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启示:1.注会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2.注会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3.注会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注会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独立、客观、公正(结合第二节独立性)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①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②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保密)4.职业行为②对客户的责任:竭诚为客户服务,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
)5.技术责任独立性:要求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独立。
影响因素: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收费考虑因素: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所需时间、所需承担的责任。
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会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制度在审计实务中,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制度上保证了质量控制制度的地位和执行力业务执行:指导、监督和复核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经营失败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含义。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是指会计师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和对企业及其他组织所制定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对财务报表进行查核、核对和论证,以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合规性和运营效率进行评价。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独立、客观地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为公众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以便公众做出投资和决策。
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财务报表的审计、内部控制的评价、合规性的考核和运营效率的评价。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保密性和尽职调查。
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客观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基于客观、可验证的证据进行审计工作,不受主观情感和个人偏见的影响,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和公正。
专业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具备专业的审计技能和知识,按照国际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进行审计工作,确保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保密性是指审计师应当对客户的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予以保密,不得泄露客户的私人信息和企业的商业机密。
尽职调查是指审计师应当认真负责地进行审计工作,充分了解客户的业务和财务状况,确保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审计的职业道德审计师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遵循国际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履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审计师应当保持独立、客观的态度,不受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审计师应当尊重客户的意愿,保护客户的利益和商业机密,不得违反职业道德和泄露客户的商业秘密。
审计师应当保持审慎和谨慎的态度,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得故意疏忽或存在舞弊行为。
四、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包括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证据、审计程序和报告发表。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师根据客户的业务和风险状况,制定审计工作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工作安排,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本科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审计概论本章重要考点串讲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
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二、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3)证明作用本章典型试题串讲[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自考00160审计学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审计学(00160适用全国)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审计的特征。
答:1.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包括: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最大特征)2.权威性。
独立性决定权威性。
考点2:简述审计的分类。
答:1.按审计主体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民间)在审计监督体系中,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各司其职、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不存在主导与服从关系,不能相互替代。
2.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
3.按审计实施时间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4.按审计执行地点分: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5.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政府、社会审计)6.按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按顺序):(1)账项基础审计。
重心是以发现和防止资产负债表错弊。
(2)制度基础审计。
重心是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
重心是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考点3:简述证实客观事物的审计方法。
答:1.盘点法,根据账簿记录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查盘点。
2.调节法,通过调节相关数据,证实所证明数据的正确性。
3.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取得书面资料之外的审计证据。
4.查询法,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或质疑等方式来证实。
5.鉴定法,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等进行分析、鉴别。
考点4:简述注册会计师的基本原则。
自考《审计学》各章重点(完整版)
⾃考《审计学》各章重点(完整版)⾃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第⼀章审计概论第⼀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专门的⽅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经济效益的⼀项独⽴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个⽅⾯理解:(⼀)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员。
(⼆)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定时期内能够⽤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的审计的⽬的,就是审计⼯作预期要达到的⽬的。
审计的⽬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本质审计的本质应概括为具有独⽴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是指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
它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性和权威性⽅⾯。
(⼀)独⽴性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它⾏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的⼲涉。
审计的独⽴性主要表现在三个⽅⾯:第⼀,机构独⽴。
第⼆,业务⼯作独⽴。
第三,经济独⽴。
(⼆)权威性(审计正常发挥作⽤的保证)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的主要保证。
审计机构的独⽴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节审计的产⽣和发展⼀、政府审计的产⽣和发展(⼀)我国政府审计的产⽣和发展1.“上计”制度,是审计制度的雏形;2.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阶段,主要表现在:1)是初步形成了统⼀的审计模式。
00160审计学自考重点
00160审计学自考重点
审计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公司或个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
性的学科。
以下是审计学自考的重点内容:
1. 审计基础知识,包括审计的定义、目的、原则和职责,审计
师的职业道德和职责等。
2. 审计规范和法律法规,包括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国内
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应用。
3. 审计程序和方法,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风险评估、内部控
制评价、取证程序、抽样方法、审计调整和审计报告的编制等。
4.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目的、要素和评价方法,
以及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和监督等。
5. 财务报表分析,包括财务报表的结构和要素,财务比率分析、财务趋势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等。
6. 审计证据和取证技术,包括审计证据的性质和特征,取证技
术的应用和方法,以及对证据的评价和分析。
7. 审计报告和意见,包括审计报告的要素和格式,审计意见的分类和表述,以及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审核等。
8. 非财务审计,包括综合审计、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等非财务领域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9. 审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审计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
10. 审计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是审计学自考的重点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为你的审计学自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自考00160审计学 考点汇总复习
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20题20分10题20分2题4分2题10分1题10分3题36分合计章节分析(客观题,名词解释,简答每个章节都有可能出现)章节分析(客观题,名词解释,简答每个章节都有可能出现)课程重点课程难点考试方法考试方法(简答10+名词解释4+论述10=24)考试技巧复习要点要点内容题型审计目标和计划审计工作,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报告具体业务审计本章考点归纳考点1 审计概念、发展、特征例题(1910,1)答案:B例题(1910,4)答案:A考点2 审计职能、分类民间审计例题(1910,22)答案:ADE例题(1804,6)答案:A例题(1904,34)例题(1904,34)答案:考点3 审计方法分析法盘点法例题(1810,29)答案:BCE例题(1810,4)答案:B本章考点归纳考点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基本原则独立例题(1910,5)答案:D例题(1904,2)答案:D例题(1810,2)答案:D例题(1804,32)答案:考点2 收费、佣金及业务招揽或有收费佣金例题(1710,32)(1704,31)答案:本章考点归纳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考点1 审计准则的含义、目标和作用例题(1910,6)答案:A例题(1904,31)答案:考点2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审计业务例题(1910,7)唯一答案:C例题(1904,4)下列不属于答案 C考点3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对违反处理)例题(1910,25)正确答案:CD考点4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例题(1910,34)(1710,35)答案:例题(1910,11)答案:A例题(1810,30)答案:CDE 。
自考本科审计学-高频考点
32.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69.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1)取本期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检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或协议、记账凭证等一致。
(2)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检查入账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销售发票、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或协议等一致。
(3)销售的截止测试。
对销售实施截止测试,其目的主要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应记入本期或下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否被推延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
同一适当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截止测试之一就是发货日期,发货日期是指仓库开具出库单并发出库存商品的日期。
因此,为了确保销售收入截止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发运单连续编号并在发货当日签发。
70.“存在或发生”认定或“完整性”认定,说明是想证明销售收入是否虚构或漏记。
将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核对是最佳的审计程序。
(由账簿记录追查至原始凭证针对发生认定,由原始凭证追查至账簿记录针对完整性认定)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71.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函证的方式。
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应于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并已将发票账单提交银行、办妥收款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通过函证应收账款,可以比较有效地证明债务人的存在和被审计单位记录的可靠性。
对于资产,重点关注其高估;对于负债,重点关注其低估。
72.概念: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73.函证应收账款主要实现的认定是存在。
“函证”应收账款就是向应收账款相关的债务方询问债权的真实性,金额是否正确,以防止被审计单位高估资产。
函证应收账款的目的在于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证实应收账款的存在,防止或发现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销售交易中发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74.概念:检查原始凭证是最为有效的替代程序。
自考审计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1《审计学》(课程代码00160)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总分:60分)1、审计最初形态是()。
∙ A.上计制度∙ B.官厅审计∙ C.审计院∙ D.诸军诸司专勾司标准答案:B2、审计工作的核心是()∙ A.审计监督∙ B.审计检查∙ C.审计证据∙ D.审计报告标准答案:B3、审计的客体是指()∙ A.被审单位∙ B.审计委托人∙ C.财产所有者∙ D.审计机构、审计人员标准答案:A4、下列项目中不可以作为审计收费依据的是()∙ A.审计项目所费时间长短∙ B.审计项目参与人员的技术等级∙ C.服务成果大小∙ D.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标准答案:C5、《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时间是()∙ A.1993年1月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标准答案:B6、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日内,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 A.30日内∙ B.3个月内∙ C.20日内∙ D.10日内标准答案:A7、列示于报表上的会计要素等会计帐项的金额是否恰当属于()∙ A.表达与披露的认定∙ B.估价或分摊的认定∙ C.权利与义务的认定∙ D.完整性的认定标准答案:B8、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3000万元,认定在资产负债表是否存在是属于()。
∙ A.完整性的认定∙ B.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C.估价和分摊的认定∙ D.存在或发生的认定标准答案:D9、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的分类标准是()∙ A.按照证据的形式∙ B.按照证据的证明力∙ C.按照审计证据的来源∙ D.按照审计证据充分性标准答案:A10、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相关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调查所获取的证据属于()∙ A.内部证据∙ B.基本证据∙ C.书面证据∙ D.环境证据标准答案:D11、对会计帐簿审阅的重点是()∙ A.总分类帐∙ B.辅助帐∙ C.明细帐和日记帐∙ D.记帐凭证汇总表标准答案:C12、审计工作人员到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执行业务的情况,了解业务处理程序是否遵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属于()∙ A.追踪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标准答案:D13、审计人员进行肯定式函证时,如果没有收到回函()∙ A.应进行分析性复核∙ B.应另选样本函证∙ C.应放弃对该项会计记录的审定∙ D.应实施替代程序标准答案:D14、下列属于内部会计控制的为()∙ A.质量控制制度∙ B.生产控制制度∙ C.统计控制制度∙ D.永续盘存制度标准答案:D15、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数量主要取决于()∙ A.对内控制度的了解∙ B.内部控制初步评价的结果∙ C.审计人员的经验∙ D.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环境标准答案:B16、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称为()∙ A.固有风险∙ B.审计风险∙ C.控制风险∙ D.检查风险标准答案:D17、在被审计单位财产物资种类较多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可根据()有选择地进行盘点∙ A.成本效益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例外管理原则∙ D.审计风险标准答案:B18、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中,第一级属于()的复核∙ A.审计机构负责人∙ B.被审计单位负责人∙ C.部门负责人∙ D.项目负责人标准答案:D19、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如果认为必要可以在()增加说明段,增加对重要事项的说明。
自考00160审计学 自考核心考点笔记 自考重点内部资料.
C.菲律宾的B】A.英国B.美A.1918;B.1919;A.爱C.美国内部【A】B.英国式B】B.会计.现代审计【C】C.国家审计C.现代审D.财务B.事前审计C.事国家审计机关B.国D.社会审计组织法规B.会ABCDE】A.独E.效益性【CD】B.“上计”制度D.审计地位提高、ACD】.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设置和隶属关系,C.属A.隶属于D.隶属ABCD】月,财政部发布了D.1996年10月,际会计师联合会详细审计阶段B.资D.现代审A.布亚瑞格会C.安永会计E.德勒会计师事A.审3.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6.鉴证业务3.7.合理保证3.8.有限保证3.9.审计质量3.10.审计质量控制3.11.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3.12.经营失败3.13.普通过失3.14.重大过失3.15.共同过失4.1.审计目标4.2.“公允性”4.3.认定4.4.审计业务约定书4.5.计划审计工作4.6.总体审计策略4.7.具体审计计划4.8.审计流程4.9.重要性5.1.审计证据5.2.认定5.3.审计证据的适当性5.4.审计工作底稿6.1.分析程序6.2.内部控制6.3.特别风险6.4.进一步审计程序6.5.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6.6.实质性程序6.7.实质性分析程序7.1.贷项通知单7.2.函证7.3.肯定式函证8.1.付款凭单8.2.应付账款9.1.生产指令9.2.成本费用管理控制9.3.成本费用会计控制9.4.制造费用9.5.管理费用10.1.银行借款10.2.资本公积10.3.盈余公积10.4.未分配利润11.1.货币资金审计11.2.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12.1.审计报告12.2.合法性12.3.财务报表的公允性12.4.标准审计报告12.5.非标准审计报告12.6.无法表示意见名词解释题答案1.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
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审计指的是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自考审计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货币资金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现金短缺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法收回的银行存款计入营业外支出。
3. 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应当列入到非流动资产,而不能列入到货币资金。
二、应收票据1.“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票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企业的应收票据可以直接计提坏账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三、应收账款1.“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预收款项”项目内填列。
2.企业通常应采用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相关链接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可以直接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3.应收账款出现贷方余额,应作为预收款项,进行重分类调整;[解释] 重分类调整仅仅限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调整,不涉及利润表项目之间调整。
[相关链接应付账款出现借方余额,应作为预付款项,进行重分类调整;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应当重分类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4. 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时,注意某笔应收账款收回部分款项,剩余应收账款不应改变其账龄,还是按照该项应收账款产生之日起计算账龄,企业通过某项交易取得应收账款,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龄从发生之日起计算,而不从企业取得之日起计算。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审计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评估组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运作的可靠信息。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审计的定义和目标2.审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审计的作用和意义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5.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三、审计的过程和方法1.审计的阶段和流程2.审计程序和方法3.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4.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四、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1.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2.内部控制的组成和要素3.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4.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五、审计报告和意见1.审计报告的组成和要素2.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3.审计意见的种类和表述4.审计报告的修正和补充六、特殊审计1.财务报表审计2.经济责任审计3.合同履行审计4.税务审计5.环境资源审计6.信息系统审计七、作业审计1.作业审计的定义和目标2.作业审计的流程和方法3.作业审计的内容和要求4.作业审计的实施和管理八、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技能1.审计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2.审计师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3.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九、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和方法2.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3.数据分析和电子数据处理的应用以上内容是自考审计学的主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审计的过程、方法和主要内容。
此外,也需要学生了解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技能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将来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基础,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一、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审计业务1.审计的概念及目的审计是通过对财务会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的调查和核实,对企业进行实质性、独立的判断,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核实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发展。
2.审计的种类和特点审计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
财务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综合性等特点。
3.审计的职责和义务审计师的职责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审计师的义务包括诚实信用、保密、独立性、审慎谨慎等。
4.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报告阶段。
审计的方法包括采样方法、比较方法、逻辑分析方法、计算方法等。
5.审计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审计师应当对自己的审计工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审计师的工作失误导致客户或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失,审计师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1.审计法律法规审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等。
审计师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审计工作的相应职责。
2.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忠诚、保密、独立、尊重、审慎、正直等准则。
审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提供真实、客观的审计意见。
三、内部审计1.内部审计的性质和目标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身建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一种信管活动。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2.内部审计的组织和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一般由内部审计主管、审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评价企业的运营效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启示:1.注会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2.注会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3.注会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注会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独立、客观、公正(结合第二节独立性)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①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②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保密)4.职业行为②对客户的责任:竭诚为客户服务,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
)5.技术责任独立性:要求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独立。
影响因素: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收费考虑因素: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所需时间、所需承担的责任。
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会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制度在审计实务中,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制度上保证了质量控制制度的地位和执行力业务执行:指导、监督和复核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经营失败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2.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将审计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或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具体目标——在审计总目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审计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期望取得的最终结果,它是对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1.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认定来确定.)2.对应关系)3.具体目标是对认定的确认审计程序:接受业务委托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定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审计重要性运用的情形:①审计计划阶段,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②评价审计结果时,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1.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反向关系。
3.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注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
推断误差——注会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①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注会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②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或低于但接近于重要性水平: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相爱无报表并且扩大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会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则考虑出具非无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若汇总数接近,则考虑是否可能超过了计划审计工作——指注会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大道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2、初步业务活动: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管理层和治理层是否诚信,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会计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②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③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3、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内容:①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②想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③何时调配这些资源④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4、具体审计计划——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作的详细规划和说明。
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5、其他相关要求:①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计划审计工作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整个审计业务中)②指导、监督与复核(对项目组的成员工作,影响因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审计领域,重大错报风险,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③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计划的重大修改等记录)④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一、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内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虽然一般情况下外部证据的可靠性高于内部证据,但是审计工作不可能甩开内部证据而只依靠外部证据,相反,注册会计师还是需要大量的内部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特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会的审计意见。
(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考虑因素: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注会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报或舞弊、审计证据质量、总体规模与特征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相关性和可靠性1.相关性——注会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实被审计单位所认定的事项。
2.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4、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类型---按目的划分①.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②.控制测试----A.在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B.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③.实质性程序----A.细节测试B.实质性分析程序二、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是审计证据的载体目的:①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②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会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2、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控制程序的目的:①安全保管并对其保密②保证其完整性③便于其使用和检索④按照规定的时间保存3、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可以同时使用其他文字4、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因素:①审计程序的性质②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③审计的范围④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⑤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⑥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5、要素:①被审计单位名称、②审计项目名称、③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④审计过程记录、⑤审计结论⑥审计标识及其说明、⑦索引号及编号、⑧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⑨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⑩其他应说明事项7、需要变动情形: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到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
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风险评估程序: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2.实施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控制的设计、获取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了解内部控制与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的关系。
方法有:询问、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内部控制——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内部控制的要素: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过程3.信息系统与沟通4.控制活动5.对控制的监督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以下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2.观察特定控制的应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内部控制的局限性(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二、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三)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控制环境)、认定层次(业务层面内控、业务活动)特别风险——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此类风险称之为特别风险。
(一) 确定特别风险时应考虑的事项: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风险是否属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交易的复杂成度、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2、下列情况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了重大错报,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发现这些重大错报(2)控制环境薄弱(3)存在高层管理人员舞弊迹象(无论涉及金额大小)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