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辅治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辅治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分析
李法涛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1月于许昌市儿童医院就诊的82例秋季腹泻患儿按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两组均以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6,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为(2.97±1.03)d,短于对照组的(4.16±1.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4.18±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8±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结论: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培菲康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迅速缓解患儿病情,临床用药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8(016)019
【总页数】3页(P169-171)
【关键词】双黄连口服液;小儿;秋季腹泻
【作者】李法涛
【作者单位】许昌市儿童医院河南许昌 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秋季腹泻大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因此也称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节常见高发病。

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小儿由于腹泻,进食量大减,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合并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1-3]。

本研究中笔者探究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
于许昌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1例使用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培菲康在用药后的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其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82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诊断标准,①粪便性质异常,呈稀便、水样便;②患儿每日大便次数≥3次;③大便轮状病毒检查呈阳性[4];且该临床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2)入选患儿年龄1~7岁;(3)
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重型腹泻、病情危急者及营养不良、免疫缺陷
患儿;(2)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3)对试验药物过敏者;(4)根据情况判断易造成失访者[5]。

所选患儿轮状病毒检测均为阳性,将82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n=41) 25 16 2.69±1.29 1.17±0.98对照组
(n=41) 19 22 3.01±1.31 1.43±1.01 χ2/t值 1.77 1.11 1.18 P值>0.05 >0.05 >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包括调整饮食、预防或纠正酸碱平衡、离子紊乱及
脱水情况,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1~5岁儿童,1包/次;6岁以
上儿童,2包/次,3次/d,口服,用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儿童
型双黄连口服液(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33010),1~3岁儿童10 ml/次,4~7岁儿童20 ml/次,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72 h内,患儿大便性状和大便次数情况恢复正常,轮状病毒检测成阴性,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72 h时,患儿大便性状和大便次数情况明显改善,轮状病毒检测成阳性或阴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72 h时,患儿大便性状和大便次数情况好转,轮状病毒检测成阳性或阴性,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大便性状、大便次数情况未见改善甚至出现恶化,轮状病毒检测成阳性[6]。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内容采用(±s)进行表示,组间采
用t检验分析,计数数据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患儿总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例(%)观察组(n=41) 31(75.61) 7(17.07) 2(4.88)
1(2.44) 40(97.56)对照组(n=41) 21(51.22) 6(14.63) 5(12.20) 9(21.95)
32(78.05)χ2值 9.686 P值 0.021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对比 [d,(±s)]观察组(n=41) 2.97±1.03 4.18±1.21 4.81±1.17对照组(n=41) 4.16±1.01 5.68±2.13 6.19±1.42 t值 5.28 3.92 4.80 P值<0.05 <0.05 <0.05
2.3 安全性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秋季气温骤变,忽冷忽热,婴幼儿因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完全,体内各系统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差,抵抗力低,所以气候变化引起的感冒、腹部着凉、各种感染等均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发生[7]。

据调查分析,儿童秋季腹泻的发生多由轮
状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主要有大便性状异常、大便次数多、脱水、发热等症状。

轮状病毒通过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引起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腹泻;另外轮状病毒还可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使肠道内菌群数量大量减少。

针对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早期必须加强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肠套叠、脑炎、过敏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8-10]。

培菲康主要含有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

长型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有益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双歧杆菌等抑制人体有害菌的生长,抵抗病原菌的感染;嗜酸乳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不良微生物的增殖;粪肠球菌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物质,改善肠道微环境[11-13]。

所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直接作用在肠道
黏膜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并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防止病原菌对小肠上皮细胞和黏膜绒毛的进一步损伤。

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共同配伍而成,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

经报道,双黄连口服液对轮状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减少轮状病毒对肠道的刺激和损害,减少其病毒作为变态反应原的量,缓解肠道变态反应,促进肠道水分的再吸收,使临床症状得到较快的缓解和消失[14-15]。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儿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性状、大便次数
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卢瑞等[16]所采用的培菲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
季腹泻临床研究中,其总有效率为94.1%,低于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培菲康
治疗总有效率,由此可见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培菲康用于婴幼儿秋季腹泻治疗中,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方面较理想,值得临床用药参考。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朱英莉.小儿氨基酸联合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5,28(9):
151-152.
[2]郑毅文,杨钒,潘虹,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分析[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81.
[3]石来军,赵旸.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培菲康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98-899.
[4]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78-1394.
[5]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
指南[J].药物评价研究,2015, 38(4):350-356.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病毒感染与儿科消化系
统疾病专题研讨会,2012,48(4):260-262.
[7]石艳,程云仙,叶桂梅.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74-75.
[8]梁玉彩,周瑞清,孙文琴.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4):3303-3305.
[9]李碧莹.益生菌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12):871-873.
[10]司玉枝.小儿秋季腹泻发病中轮状病毒的检验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3-24.
[11]胥振国,蔡玉华,刘修树,等.双歧杆菌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30(2):215-220.
[12]韩俊燕,赵国忠,杨波,等.婴儿源益生性双歧杆菌的筛选及肠道定殖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6,32(10):14-21.
[13] Saeed R M,Elyas Y Y A,Yousif N M E,et al.Incid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Isolated from Various Sudanese Fermented Foods[J].University
of Khartoum Dspace,2016,3(6):1-7.
[14]刘会丽.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6,6(6):367-368.
[15]刘俊如.双黄连粉针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9):
77-78.
[16]卢瑞,林足治.培菲康和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5):524-5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