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培训之刀线
【传阅】这么全的凹版印刷满版刀线故障解决方案,刚入行就靠它了!
【传阅】这么全的凹版印刷满版刀线故障解决方案,刚入行就靠它了!【看点】在凹版印刷的过程中,常常因印刷满版刀线故障而造成印刷误差,这会影响成品的美观。
因此,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油墨的粘度刮刀要将版面的余墨刮去,刮刀必须要穿透油墨层,而油墨粘度越高,一般油墨粘性也越大,刮刀穿透油墨层将油墨刮去的力就相对要高;也就是说在相同条件下粘度升高增加了刮刀刮墨的难度。
二、油墨刮刀的磨损及其本身的弹性刮刀的刃口应研磨成25°的斜口弧度,这样其与版面接触时既不伤版面,又能起到钝刀的作用,且刮刀的刮墨效果良好。
随着刮刀的使用磨损,其刃口与版面的接触宽度增大,刮墨性变差,应及时研磨。
刮刀的弹性。
由于电雕版辊在微观上都是不平的,高速运转时,刮刀相对地在版面上不断地浮动,如果刮刀具有较好的弹性,那么刮刀在版面上浮动后能较快地恢复原位,刮墨效果会很好。
三、油墨的细度颗粒粗糙的油墨,在高速印刷时对刮墨刀有较大的冲击力,更易将刮刀从局部抬起,流体更易通过刮刀刃口而形成刀线。
实际上高档油墨很少出现间断性的、粗细变化的刀线。
造成油墨粗糙的原因:①油墨本身的细度不达标。
②溶剂对树脂或助剂的溶解性不良,导致油墨颜料发生凝聚、分散性变差,油墨返粗。
③在聚氨酯油墨的使用中,要注意溶剂平衡对油墨溶解性的影响。
在溶解性失衡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油墨的返粗及流动性变差。
四、版面光洁度当版面耐摩擦力较低或刮墨刀压力过大时,版面易形成明显的纵向版纹,这些条纹的存在实际上形成了刮刀与版面间的局部间隙,刮刀在版面浮动时,油墨流体易通过这些间隙,形成刀线。
对于满版的间断性的由细丝状的逐步变成带状的刀线,一般通过抛光版面,多数情况都可以解决,这是因为提高了版面的光洁度,刮刀更易将余墨刮尽的缘故。
五、刮墨刀刮墨时的运转精度版辊转动的不平衡现象,将对刮刀形成冲击,使刮刀不能总是紧贴版面,因而油墨流体在高速运转状态下易通过,将刮刀从局部抬起,形成刀线。
印刷之刀线浅析
印刷之刀线浅析在凹版印刷生产过程中,刀线(较细的刀线也称为刀丝)问题一直困扰着操作人员,上月刀线出现频繁,使得很多产品报废,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从事软包装印刷的企业及操作者,需对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找到相应解决措施,尽可能减少刀线质量问题的出现。
产生刀线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油墨粘度过高二、油墨粒度较大三、印版滚筒表面精糙及镀层硬度不够四、刮墨刀的好坏及安装五、生产环境现着重阐述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油墨粒度的关系及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
一、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的关系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生产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这类刀线在印品上大致呈现两种形式。
第一种的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地出现在印品上,在实际生产中若不仔细观察,这种微细的流丝状刀线很容易被忽略。
解决这种流丝状刀线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适应的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
这是因为,溶剂加入后油墨粘度降低,流动性能相应提高的原故,所以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与流动性能变差也相关。
第二种刀线是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而且比较粗糙,并且很有规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容易被发现。
出现这种刀线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网点转移不良,油墨内助剂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干固层,时间长了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积累的墨层就会将刮墨刀顶起,从而产生这种刀线。
解决这种刀线方法是:首先调整刮墨刀角度,同时向粘度高的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应的添加剂或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增加油墨的流动性。
加溶剂时应随溶剂的走向对油墨进行搅拌,另外一种解决方法则是在油墨槽中放入搅拌辊,随着版筒的旋转、搅拌辊也相应旋转。
有防止油墨表面结层,也是降低刀线产生的一种方法。
以上两个解决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在无特殊情况下的时候,上述集中的粗细不一的刀线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必须说明一点刮墨刀的角度不宜增加太大,以防损伤牌滚筒。
凹版印刷“刀线”故障的原因
刀线的产生。2.溶剂的影响在印刷过程中,常 常使用溶剂来调整油墨的黏度和干燥性。实际操 作时,应尽可能使用溶解性强.挥发速度快的溶 剂,如醋酸乙酯、异丙醇等。不同种类的油墨应 使用不同种类的溶剂。如果溶剂使用不当,使油 墨溶解不充分,粘连在一起,一旦黏附在刮墨刀 上,就会形成刀线。这种刀线一般是暗线,时有 时无。使用金墨印刷实地色块时较为常见,由于 金墨是用金粉、调金油和溶剂调配而成的,金属
连结料、助剂等成分组成。如果颜料研磨不充分, 颗粒较粗,且不溶于连结料和溶剂中,印刷时停 留在刮墨刀口,就会导致印刷品出现细小,不规 则的刀线。颜料颗粒的细度对刀线的出现频率有 直接影响,例如蓝墨中所使用的颜料颗粒硬度 高,即使经过充分研磨也很难达到很细的颗粒 度,在印刷过程中就容易损伤刮墨刀或影响刮墨 效果,印刷蓝墨时经常出现刀线故障。4.油墨 活性的影响在油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加入一定
比较频繁,则需要过滤油墨,或者更换质量较好 的纸张。油墨因素 1.油墨黏度的影响油墨黏度 应与印刷速度相匹配,高速印刷时,油墨的黏度 控制在 12~15 秒(3 察恩杯)之间;中速印刷时, 油墨的黏度应控制在 16~18 秒(3 察恩杯)之间。 油墨黏度过高,对印版滚筒的黏附性过强,不利 于刮墨刀将版面多余的油墨刮干净,印刷品出现 刀线的几率就高。印刷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和控制 好油墨黏度,一般隔 20—30 分钟测量一次。 2.油
累时坐地,捧起一把细沙,渐渐握紧,任其流逝,顿悟,这何尝不是一种执着
墨刀受力均匀。另外,刮墨刀的压力和角度对印 刷品刀线也有很大的影响。印刷时还要根据版面 刮墨程度和印刷品的着墨情况,适当调整刮墨刀 的角度和压力,以达到很好的刮墨效果,从而减 少印刷品刀线故障的产生。选用材质紧密、软硬 适度的自磨形刮墨刀比较适合。操作中要注意掌 握好刮墨刀的角度和压力,这样,既能将油墨刮 干净,又能减轻刮墨刀对印版的磨损和刮墨刀自 身的磨损,从而提高印版和刮墨刀的寿命,减少
塑料凹版印刷产生刀线原因及解决方法
塑料凹版印刷产生刀线原因及解决方法塑料薄膜进行凹版印刷常会出现许多的质量故障,其中产生刀线就是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
刀线的产生使产品报废,易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从事软包装的印刷企业,亟需对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使刀线故障降低到最低点。
一、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的关系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实际生产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这类刀线在印品上大致呈现两种形式。
第一种的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地出现在印品上,微细流丝状刀线的起始点大多靠近印刷图案,而且刀线的起始点处一般都比未端粗大一些,在实际生产中若不仔细观察,这种微细的流丝状刀线很容易被忽略。
这种流丝状的刀线往往是造成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解决这种流丝状刀线的方法有好几种,这也是印刷员工常用的方法,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a.将一把宽5cm、长15cm、厚140um的软刀片研磨得非常光滑,在出现刀线处轻挑一下,正常情况下,这种微小的流丝状刀线会得到改善的。
这种操作一般在机器运转情况下完成,这就要求必须熟悉操作工来完成,以免容易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b.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适应的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
这是因为,溶剂加入后油墨粘度降低,流动度相应提高的原故,所以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与流动度变差也相关,这一点须注意。
第二种刀线是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而且比较粗糙,并且很有规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容易被发现。
出现这种刀线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网点转移不良,油墨内助剂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干固层,时间长了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积累的墨层就会将刮墨刀顶起,从而产生这种刀线谋。
解决这种刀线方法是,首先调整刮墨刀角度,一般情况下,刮墨刀与印版之间的角度为60°,但有些时候可将刮刀与印版的角度增大到65°左右,这样刮墨刀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了。
凹版印刷刀线的成因、预防及处理对策
4 使用过程 中,印版 与刮墨刀 . 之问磨损后也会产生刀线 。
擦 ,随着 印版在 墨槽 内运转时 间的
推移 ,印版 、刮墨刀会有磨损 。由
一
二 、 印 版
因此 ,在制版工 艺中抛 光处理
般情况下 ,印版最 里层为较 要充分 ,达 到表面光洁 。在印前准
于多方面 原因,油墨 中也会慢慢聚 厚 的铸铁层 ,再往 外为镀铜层 ,分 备过程 中对 新版尤其要重视研磨 , 集大 的颗粒 ,油墨颗粒在刀 口被 阻 色 后 的 图案 电雕 在 版 辊 的镀 铜 面
要求的油墨。
一
2 为满足 图案设计 的要求 ,版 .
、
凹 印工 艺
在实际操作 中,控制 刀线 的所 面上有 的部位 网点过深 ,棱 角处硬
凹 印机 长 都 有 这 样 的 困 惑 : 为 有措施 ,也只 能减 少刀线 出现 的频 度就较大 ,很容易把刮 墨刀弄出缺
解 决 凹 印刀 线 ,做 了很 多预 防 措 率和数量 ,但不 能完全杜绝 。刀线 口,这样印刷 时也会 出现刀线 。 施 ,刀线 问题仍屡禁 不止。其实刀 是 凹 版 印刷 难 以彻 底 排 除 的质 量 故 3 网点的疏密及深 浅过渡 、网 .
2 装刀 的方式 不对 ,角度和压 有多方面 的原因,主要是带 电粒 子 . 力选择 不合 适 。
吸 附 、溶 解 不 充 分 、油 墨 细度 不 度和机器上是否有灰 尘等均会影响
3对 刮墨刀 的研 磨不充分 ,没 够 、油墨黏度过 高、存放 时间过 长 刀线产生 。 . 有把 刀刃上 的小缺 口磨平 。
等 。为防止 油墨内大 的颗粒 出现 ,
1 车 间 温 度 过 高 , 如 超 过 . 3 ℃ ,溶剂挥发较快 ,油墨干燥就 0
凹版印刷刀线的成因、预防及处理对策
凹版印刷刀线的成因、预防及处理对策在凹版印刷生产过程中,刀线(较细的刀线也称为刀丝)问题一直困扰着操作人员.现从以下几方面简单阐述刀线产生的原因、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希望能为凹印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一、凹印工艺凹印机长都有这样的困感:为解决凹印刀线.做了很多预防措施.刀线问题仍屡禁不止。
其实刀线与凹印工艺本身困有的缺陷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因工艺特点.印刷过程中油墨、刮墨刀和印版之间总会有摩擦.随着印版在墨槽内运转时间的推移.印版、刮墨刀会有墨损.由于多方面原因.油墨中也会慢慢聚集大的颗粒.油墨颗粒在刀口被阻档.就会有痕迹带到印版上,进而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刀线.2.凹印的油墨路径(刮墨点到转印点的距离)较短.油墨的流平性报本不能弥补刀口上的缺陷,也会产生刀线。
既然凹印工艺的“短墨路”不能根本解决,那么处理好油墨就是解决刀线的关健。
其有效措施是增加油墨的溶解性和流平性.但目前还没有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的油墨。
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刀线的所有措施,也只能减少刀线出现的频率和数量.但不能完全杜绝。
刀线是凹版印刷难以彻底排除的质量故障之一,所以凹印机长手中的竹签还不能彻底丢弃.用竹签处理杂质性刀线还是很有效的。
二、印版一般情况下,印版最里层为较厚的铸铁层.再往外为镀铜层,分色后的图案电雕在版辊的镀铜面上。
为增强版辊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要再镀一层金属铬.铬层硬度一般在750---1000HV.有特殊要求的会在1000HV以上,国内凹印界一般认为达到800HV 即可.因印版引发刀线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按制版的工艺要求.镀铬后要经过抛光处理.若抛光处理不充分.铬尼表面粗糙,上机使用时就会出现刀线。
2.为满足图案设计的要求.版面上有的部位网点过深,棱角处硬度就较大.很容易把刮墨刀弄出缺口,这样印刷时也会出现刀线.3.网点的疏密及深浅过渡、网点的圆清光洁度不良等.都会产生刀线。
4.使用过程中.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磨损后也会产生刀线。
软包装凹版印刷“刀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软包装凹版印刷“刀线”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塑料薄膜进行凹版印刷常会出现许多的质量故障,其中产生刀线就是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
刀线的产生使产品报废,易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从事软包装的印刷企业,极需对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使刀线的故障降低到最低点。
刀线的产生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并找到对策,其中就要求印刷操作工有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同时具备负责任的心态。
下面就发生的故障现象加以分析,供同行业参考,并在技术上探讨。
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的粘度有关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的粘度有着直接关系。
在实际生产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这类刀线在印品上大致呈现两种形式。
第一种的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地出现在印品上,微细流丝状刀线的起始点大多靠近印刷图案,而且刀线的起始点处一般都比末端粗大一些,在实际生产中若不仔细观察,这种微细的流丝状刀线很容易被忽略,而这种刀线往往是造成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解决这种流丝状刀线的方法有好几种,以下是印刷员工常用的方法,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对策有:1.将一把宽5cm、长15cm、厚140cm的软塑料片研磨得非常光滑,在出现刀线处轻挑一下,正常情况下,这种微小的流丝状刀线会得到改善。
这种操作一般在机器运转情况下完成,这就要求必须由熟练操作工来完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适应的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以后,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
这是因为,溶剂加入后油墨的粘度降低,所以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与流动度变差也相关,这一点必须注意。
第二种刀线是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而且比较粗糙,并且很有规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容易被发现。
出现这种刀线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网点转移不良,油墨内助剂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干固层,时间长了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积蓄的墨层将刮墨刀顶起,从而产生这种刀线。
印刷中刮墨刀与刀线的关系和解决方法
印刷中刮墨刀与刀线的关系和解决方法刮墨刀与刀线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不小心就会碰撞出火花。
刮墨刀的硬度要低于印版表面铬层的硬度。
如果刮墨刀的硬度太高,会加速印版磨损,产生刮痕:如果刮墨刀质量较差,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磨损,从而导致版面的油墨未能刮干净,出现刀线,此时需频繁调刀、换刀。
当刮墨刀口受损出现缺口时,印刷品上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左右移动的刀线,这种刀线比较容易识别。
如果刮墨刀上的缺口比较细微,可用油石或细砂纸打磨至光洁平整。
如果缺口较大,则需要更换新的刮墨刀。
更换新刀时,必须先将压刀片和刀槽的积墨彻底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刮墨刀安装的平整度,且刮墨刀露出压刀片部分的长度要一致,约5mm左右。
在印刷过程中,有的刮墨刀需要与印版磨合较长时间之后才能达到很好的刮墨效果,此时可用金相砂纸将刮墨刀的刃口打磨平滑,以使刮墨刀达到较好的刮墨效果,并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刮墨刀安装的平整度差也会造成印刷品刀线。
因此,安装刮墨刀时要确保平整度好,使刮墨刀受力均匀。
另外,刮墨刀的压力和角度对印刷品刀线也有很大的影响。
印刷时还要根据版面刮墨程度和印刷品的着墨情况,适当调整刮墨刀的角度和压力,以达到很好的刮墨效果,从而减少印刷品刀线故障的产生。
刮墨刀遇到刀线:第一、刀片本身引起的刀丝往往是由于我们刀片的角度平坦所造成的,这样就需要通过加大刀片的压力才能足够抵抗主要来自于油墨的阻力。
从而增加了的刀片与版辊接触面积会产生较大热量,刀片就易磨损。
当刀片的压力太大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暂时克服问题,但随后问题又会重新出现。
有时细如发丝,有时粗如钢丝,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刀片的刃口一段段地崩裂下来。
这主要是由于刀片在超压印刷时,刃口的前端被翘了起来。
当我们在所有的操作因素尽量减少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印刷中出现的问题大致可以总结出一些办法来解决。
例如:1.当刮墨刀出现细小的刀丝时,往往是由于刀片的本身也就是角度和压力引起的。
2.当出现粗如发丝的刀丝时,往往是油墨的颗粒引起的。
印刷培训之刀线
刀线在印刷过程当中,刀线是每个包装印刷厂家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难题,首先我们先要分析刀线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在凹版印刷当中,刀线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一、刮墨刀的调节二、油墨三、环境条件四、印版一、刮墨刀的调节1、对刮刀轴向平行度的调节调节刮刀的初步角度,使刮刀轻压在印刷版辊上,调节刀体左右两进退, 以保证印刷版辊上油墨均匀、2、对刮刀压力及角度进行准确调节这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在相同角度下,刮刀的压力越大其刮墨性能越好,但压力过大会损伤版版,过小又刮不净油墨,且会引起刀线,所以刮刀压力应适可而止,应慢慢增加压力。
在相同压力下,刮刀的角度越大其刮墨性能越好,同样,角度过大也会使刮刀与版版损伤严重,过小则易刮不净及窜墨, 拖墨。
3、磨刀,刮刀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一定的打磨,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
首先,将刀架清洁干净,然后以硬刀片夹软刀片露出1/3,注意两头的距离要保持一致。
磨刀时,将刀架夹在台上,用油石打磨,打磨角度为40 度左右,然后用360 水砂纸粗磨,之后用1000 精砂纸细磨。
磨损较严重时就得更换刮刀了。
二、油墨油墨是印刷图案再现的承担者,但它对刀线的影响也是突出的。
凹版印刷油墨可分为:雕刻凹版油墨和照相凹版油墨。
其中雕刻凹版油墨主要用于印刷有价证券,而照相凹版油墨主要是在软包装领域。
照相凹版油墨属于挥发干燥型的液体油墨,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粘度较低,而产生刀线主要会由以下几个方面影响:1、细度2、粘度3、干燥度4、硬度5、活性1、细度如果油墨的细度不够,也就是颗料太大,则有可能嵌在刮刀中或者损伤刮刀,从而造成刀线。
印刷厂在选购油墨时要检测油墨的细度,用刮板细度来检验, 采用适合本厂情况的检测方法来测量,一般凹印油墨细度在15u m左右,细度越小对减少刀线越有利。
但会对干燥有所影响。
其实细度的因素并不止这一点,油墨在使用中被混入杂质、油墨长时间使用造成树脂接触空气氧化交联形成较粗颗粒、刮刀与印版摩擦产生的金属硝都会产生刀线。
这么全的凹版印刷满版刀线故障解决方案,刚入行就靠它了
这么全的凹版印刷满版刀线故障解决方案,刚入行就靠它了一、油墨的粘度刮刀要将版面的余墨刮去,刮刀必须要穿透油墨层,而油墨粘度越高,一般油墨粘性也越大,刮刀穿透油墨层将油墨刮去的力就相对要高。
也就是说在相同条件下粘度升高增加了刮刀刮墨的难度。
二、油墨刮刀的磨损及其本身的弹性刮刀的刃口应研磨成25。
的斜口弧度,这样其与版面接触时既不伤版面,又能起到钝刀的作用,且刮刀的刮墨效果良好。
随着刮刀的使用磨损,其刃口与版面的接触宽度增大,刮墨性变差,应及时研磨。
刮刀的弹性。
由于电雕版辑在微观上都是不平的,高速运转时,刮刀相对地在版面上不断地浮动,如果刮刀具有较好的弹性,那么刮刀在版面上浮动后能较快地恢复原位,刮墨效果会很好。
三、油墨的细度颗粒粗糙的油墨,在高速印刷时对刮墨刀有较大的冲击力,更易将刮刀从局部抬起,流体更易通过刮刀刃口而形成刀线。
实际上高档油墨很少出现间断性的、粗细变化的刀线。
造成油墨粗糙的原因:①油墨本身的细度不达标。
②溶剂对树脂或助剂溶解性不良,导致油墨颜料发生凝聚、分散性变差,油墨返粗。
③在聚氨酯油墨的使用中,要注意溶剂平衡对油墨溶解性的影响。
在溶解性失衡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油墨的返粗及流动性变差。
四、版面光洁度当版面耐摩擦力较低或刮墨刀压力过大时,版面易形成明显的纵向版纹,这些条纹的存在实际上形成了刮刀与版面间的局部间隙,刮刀在版面浮动时,油墨流体易通过这些间隙,形成刀线。
对于满版的间断性的由细丝状的逐步变成带状的刀线,一般通过抛光版面,多数情况都可以解决,这是因为提高了版面的光洁度,刮刀更易将余墨刮尽的缘故。
五、刮墨刀刮墨时的运转精度版辑转动的不平衡现象,将对刮刀形成冲击,使刮刀不能总是紧贴版面,因而油墨流体在高速运转状态下易通过,将刮刀从局部抬起,形成刀线。
影响版辐运转精度的有:①机械本身的传动精度。
②版辑的动平衡。
③装配精度。
六、刮墨刀角度、压力的影响刮墨刀的角度过小时,油墨流体对刮刀的冲击力在刮墨刀与版面接触点的方向上的分力较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刮墨刀对版面施加的正向压力,刮墨时流体易将刮墨刀从局部抬起而形成刀线。
分享!如何凹印五方面控制印刷刀线,原理和解决办法
分享!如何凹印五方面控制印刷刀线,原理和解决办法一、油墨因素1、油墨黏度的影响油墨黏度应与印刷速度相匹配,油墨黏度过高,对印版滚筒的黏附性过强,不利于刮墨刀将版面多余的油墨刮干净,印刷出现刀线的几率就高。
印刷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和控制好油墨黏度,一般隔20分钟~30分钟测量一次。
案例分析实际生产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这类刀线在印品上大致呈现两种形式。
A、第一种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地出现在印品上,微细流丝状刀线的起始点处一般都比未端粗大一些,在实际生产中若不仔细观察,这种微细的流丝状刀线很容易被忽略。
这种流丝状的刀线往往是造成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解决方案:解决这种流丝状刀线的方法有好几种,这也是印刷员工常用的方法,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①将一把宽125px、长375px、厚140μm的软刀片研磨得非常光滑,在出现刀线处轻挑一下,正常情况下,这种微小的流丝状刀线会得到改善的。
这种操作一般在机器运转情况下完成,这就要求必须熟悉操作工来完成。
②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适应的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
这是因为,熔剂加入后油墨粘度降低,流动度相应提高的原故,所以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与油墨的流动性变差也一定的关系,敬请注意.B、第二种刀线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而且比较粗糙,并且很有规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容易被发现。
出现这种刀线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网点转移不良,油墨内助剂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干固层,时间长了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积累的墨层就会将刮墨刀顶起,从而产生这种刀线谋。
解决方法:首先调整刮墨刀角度,一般情况下,刮墨刀与印版之间的角度为60°,但有些时候可将刮刀与印版的角度增大到65°左右,这样刮墨刀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了。
印刷之刀线浅析
印刷之刀线浅析在凹版印刷生产过程中,刀线(较细的刀线也称为刀丝)问题一直困扰着操作人员,上月刀线出现频繁,使得很多产品报废,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从事软包装印刷的企业及操作者,需对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找到相应解决措施,尽可能减少刀线质量问题的出现。
产生刀线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油墨粘度过高二、油墨粒度较大三、印版滚筒表面精糙及镀层硬度不够四、刮墨刀的好坏及安装五、生产环境现着重阐述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油墨粒度的关系及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
一、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的关系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生产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这类刀线在印品上大致呈现两种形式。
第一种的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地出现在印品上,在实际生产中若不仔细观察,这种微细的流丝状刀线很容易被忽略。
解决这种流丝状刀线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适应的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
这是因为,溶剂加入后油墨粘度降低,流动性能相应提高的原故,所以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与流动性能变差也相关。
第二种刀线是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而且比较粗糙,并且很有规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容易被发现。
出现这种刀线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网点转移不良,油墨内助剂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干固层,时间长了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积累的墨层就会将刮墨刀顶起,从而产生这种刀线。
解决这种刀线方法是:首先调整刮墨刀角度,同时向粘度高的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应的添加剂或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增加油墨的流动性。
加溶剂时应随溶剂的走向对油墨进行搅拌,另外一种解决方法则是在油墨槽中放入搅拌辊,随着版筒的旋转、搅拌辊也相应旋转。
有防止油墨表面结层,也是降低刀线产生的一种方法。
以上两个解决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在无特殊情况下的时候,上述集中的粗细不一的刀线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必须说明一点刮墨刀的角度不宜增加太大,以防损伤牌滚筒。
干式复合中刀线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干式复合中刀线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刀线的定义刀线主要出现在凹印中,可以定义为:在印刷品无墨区域出现的与刮刀相关的线形墨迹。
由于采用了正向凹版涂胶方式的溶剂型干式复合工艺的涂胶方式与凹印的油墨转移方式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在凹印中经常出现的刀线,在溶剂型干式复合加工过程中也会不时显现。
刀线的分类在实践中,刀线通常被分为三类六种。
(1)按刀线的形态,可区分为空刀线和实刀线。
(2)按刀线的长度,可区分为长刀线和短刀线。
(3)按刀线的位置,可区分为固定刀线和可移动刀线。
1.空刀线图1红色箭头所指示的即为空刀线,其特点是在墨迹的中间部位有一条或连续或间断的无墨线条。
图1 空刀线形成空刀线的主要原因是:墨/胶盘中的杂质、异物附着在刮刀刃部,将刮刀局部顶起,版面上的油墨从刮刀与版面的间隙之间“漏过去”,从而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刀线;而与附着在刮刀刃部的杂质或异物相对应的部位的油墨,因杂质或异物的阻挡而不能转移到印刷基材上,从而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或连续或间断的无墨线条”。
2.实刀线实刀线与空刀线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两点。
(1)在墨迹的中间部位没有或连续或间断的无墨线条。
(2)实刀线一般比空刀线要细/窄一些。
形成实刀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刮刀刃部发生破损,形成“豁口”,版面上的油墨或胶黏剂从“豁口”通过并转移到印刷/复合基材上。
3.长刀线长刀线是指已经出现在印刷/复合基材上的刀线,如果没有操作工干预,不会自己消失。
形成长刀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实刀线。
(2)附着在刮刀刃部的较大异物。
4.短刀线短刀线是指已经出现在印刷/复合基材上的、不需要操作工干预就能自己消失的刀线。
形成短刀线的主要原因是:附着在刮刀刃部的较小异物。
5.固定刀线固定刀线是指相对于印刷/复合基材而言,出现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不会随着刮刀的摆动而移动的长刀线。
形成固定刀线的主要原因是:刮刀已将版/涂胶辊划伤,形成了连续凹槽,油墨或胶黏剂通过该凹槽转移到了印刷/复合基材上。
凹版印刷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的关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凹版印刷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的关系
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实际生产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这类刀线在印品上大致呈现两种形式。
第一种的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地出现在印品上,微细流丝状刀线的起始点大多靠近印刷图案,而且刀线的起始点处一般都比未端粗大一些,在实际生产中若不仔细观察,这种微细的流丝状刀线很容易被忽略。
这种流丝状的刀线往往是造成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解决这种流丝状刀线的方法有好几种,这也是印刷员工常用的方法,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a.将一把宽5cm、长15cm、厚140um的软刀片研磨得非常光滑,在出现刀线处轻挑一下,正常情况下,这种微小的流丝状刀线会得到改善的。
这种操作一般在机器运转情况下完成,这就要求必须熟悉操作工来完成,以免容易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b.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适应的溶剂,以降
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
这是因为,溶剂加入后油墨粘度降低,流动度相应提高的原故,所以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与流动度变差也相关,这一点须注意。
第二种刀线是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而且比较粗糙,
并且很有规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容易被发现。
出现这种刀线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网点转移不良,油墨内助剂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干固层,时间长了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积累的墨层就会将刮墨刀顶起,从而产生这种刀线谋。
解决这种刀线方法是,首先调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印刷出现刀线的原因解析
印刷出现刀线的原因解析
在凹版印刷过程中,印刷品刀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故障.其多出现在印刷品的空白部分,是由于刮墨刀未能将版面空白处的油墨刮干净造成的,且易干,经检查和发现。
有的刀线出现在印刷品的图文部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是由于刮墨刀过多地将图文某处的油墨刮去,使该处的墨量较其他位置少,以致墨迹发虚,墨色比印刷图文略浅(以下简称暗线),印刷大实地色块时,这种刀线出得相对多一些,而且比较明显。
刀线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的、有规则的刀线;另一种是间歇性的、不规则刀线。
纸张因素
在造纸过程中,为了提高纸张表面的平滑度,通常要加入填料等助剂广州爱堡解析。
如果填料的填充效果较差,纸张在运动和受力时,其表面的填料就会脱落。
其次,造纸大都采用再生纤维原料,其纤维短且发脆,加上造纸施胶工艺存在不足,印刷时受印力和油墨粘性的作用,纸张会出现起毛、掉粉现象。
脱落的填料、纸毛、纸粉黏附在印版表面,随着印版的转动,可能会积聚在刮墨刀上或混入油墨中,当这些物质附着在刮墨刀口时,影响刮墨刀的刮墨效果,造成刮墨不干净,形成刀线。
这种刀线通常较粗,且位置不固定,随着刮墨刀的串动而沿版面横向来回移动。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用软硬适中的材料,如竹片,小心地将附着在刀口处的异物刮去,刀线一般可消除,且不会损伤印版。
如未能消除刀线,则只能停机,将刮墨刀口擦干净后再
开机印刷,如果刀线仍然出现得比较频繁,则需要过滤油墨,或者更换质量较好的纸张。
塑料凹版印刷产生刀线原因及解决方法
塑料凹版印刷产生刀线原因及解决方法塑料薄膜进行凹版印刷常会出现许多的质量故障,其中产生刀线就是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
刀线的产生使产品报废,易造成经济损失。
作为从事软包装的印刷企业,亟需对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使刀线故障降低到最低点。
一、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的关系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实际生产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这类刀线在印品上大致呈现两种形式。
第一种的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地出现在印品上,微细流丝状刀线的起始点大多靠近印刷图案,而且刀线的起始点处一般都比未端粗大一些,在实际生产中若不仔细观察,这种微细的流丝状刀线很容易被忽略。
这种流丝状的刀线往往是造成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解决这种流丝状刀线的方法有好几种,这也是印刷员工常用的方法,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a.将一把宽5cm、长15cm、厚140um的软刀片研磨得非常光滑,在出现刀线处轻挑一下,正常情况下,这种微小的流丝状刀线会得到改善的。
这种操作一般在机器运转情况下完成,这就要求必须熟悉操作工来完成,以免容易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b.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适应的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
这是因为,溶剂加入后油墨粘度降低,流动度相应提高的原故,所以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与流动度变差也相关,这一点须注意。
第二种刀线是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而且比较粗糙,并且很有规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容易被发现。
出现这种刀线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网点转移不良,油墨内助剂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干固层,时间长了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积累的墨层就会将刮墨刀顶起,从而产生这种刀线谋。
解决这种刀线方法是,首先调整刮墨刀角度,一般情况下,刮墨刀与印版之间的角度为60°,但有些时候可将刮刀与印版的角度增大到65°左右,这样刮墨刀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刀线
在印刷过程当中,刀线是每个包装印刷厂家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难题,首先我们先要分析刀线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在凹版印刷当中,刀线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一、刮墨刀的调节
二、油墨
三、环境条件
四、印版
一、刮墨刀的调节
1、对刮刀轴向平行度的调节
调节刮刀的初步角度,使刮刀轻压在印刷版辊上,调节刀体左右两进退,以保证印刷版辊上油墨均匀、
2、对刮刀压力及角度进行准确调节
这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在相同角度下,刮刀的压力越大其刮墨性能越好,但压力过大会损伤版版,过小又刮不净油墨,且会引起刀线,所以刮刀压力应适可而止,应慢慢增加压力。
在相同压力下,刮刀的角度越大其刮墨性能越好,同样,角度过大也会使刮刀与版版损伤严重,过小则易刮不净及窜墨,拖墨。
3、磨刀,刮刀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一定的打磨,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
首先,将刀架清洁干净,然后以硬刀片夹软刀片露出1/3,注意两头的距离要保持一致。
磨刀时,将刀架夹在台上,
用油石打磨,打磨角度为40度左右,然后用360水砂纸粗磨,之后用1000精砂纸细磨。
磨损较严重时就得更换刮刀了。
二、油墨
油墨是印刷图案再现的承担者,但它对刀线的影响也是突出的。
凹版印刷油墨可分为:雕刻凹版油墨和照相凹版油墨。
其中雕刻凹版油墨主要用于印刷有价证券,而照相凹版油墨主要是在软包装领域。
照相凹版油墨属于挥发干燥型的液体油墨,具有很好的流动
性能,粘度较低,而产生刀线主要会由以下几个方面影响:1、细度
2、粘度
3、干燥度
4、硬度
5、活性
1、细度
如果油墨的细度不够,也就是颗料太大,则有可能嵌在刮刀中或者损伤刮刀,从而造成刀线。
印刷厂在选购油墨时要检测油墨的细度,用刮板细度来检验,采用适合本厂情况的检测方法来测量,一般凹印油墨细度在15um左右,细度越小对减少刀线越有利。
但会对干燥有所影响。
其实细度的因素并不止这一点,油墨在使用中被混入杂质、油墨长时间使用造成树脂接触空气氧化交联形
成较粗颗粒、刮刀与印版摩擦产生的金属硝都会产生刀线。
对于长期使用的应定期过滤墨盘中的油墨或在油墨循环系统中加入
金属丝网进行过滤,旧油墨在使用前应进行过滤,油墨凝絮结块时应更换油墨,此外还可加入一些助溶剂并充分搅拌以使其颗料分散均匀,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采用密闭式喷墨装置,它可大大减少油墨与空气的接触。
2、粘度
油墨粘度过大,会导致其对刮刀的冲击增大,使得刮刀无法将油墨彻底刮净。
油墨的粘度与溶剂有很大关系。
凹印油墨采用的是挥发溶剂,而且为了减少油墨对版辊的亲和性,不使树脂大量析出,采用的是溶解力强、挥发快的溶剂。
随着印刷的进行,油墨中的溶剂不断挥发,将导致油墨的粘度上升。
为此在印刷过程中应随时注意粘度的变化,根据溶剂的损失情况用粘度控制器或人工适时补充溶剂,以保持粘度的稳定性。
在实际中可采用粘度杯来测量粘度,凹印一般用察恩流杯,根据开口大小可将其归类为几种规格,合理的选择流杯对粘度测量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3、干燥度
凹印油墨属于挥发干燥型,所以其干燥度也就是溶剂的挥发度,当溶剂挥发太快时,版辊与刮刀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增大,导致刮刀难以刮下版面上的油墨,从而造成刀线,但是干燥速度太慢,
又会使非图文部分的微量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版污,所以溶剂的挥发速度要适中。
在分析粘度时,曾提到要用挥发快的溶剂,
这就有了矛盾,为此可通过调节刮刀的压力、角度来解决干燥过度问题,凹印油墨还是选择溶解性强、挥发快的溶剂为好,如醋酸乙酯、乙醇等。
4、硬度
其实这一环节可归于细度一样。
对于硬度高的颜料,如红、蓝,即使研磨也不可能达到很小的颗粒度,且易损伤刮刀,这样必然会产生刀线。
那么在使用红、蓝油墨时,一要把好细度这一关,在购买油墨时尽量使供应商提供较细的油墨,然后要预选做好防范措施,不让其他因素来影响油墨的细度,随时注意刮刀的状况,保证刀刃的完整性。
5、活性
在油墨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加入了一定量的活性剂。
版辊滚筒镀铬后也有一定的活性。
如果油墨或版辊滚筒的活性太高,在印刷时,活性物质不会较为牢固的粘附在版滚筒上,刮刀也很难将其刮净,由此形成了刀线。
此种情况下,刀线呈流星状或微丝状.这时可先将版辊滚筒洗涤清洗一下,以清除其表面的活性物质,接着加入表面活性减缓剂,可消除刀丝。
采用这种添加剂时,最好是应用油墨循环系统,以便于反复使用。
油墨的质量对刀线影响很大,在条件许可时最好选用较高质量的油墨,要保证新鲜油墨的比例,只要注意上文提及的选购、使用中的一系列措施,刀线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三、环境条件
凹印车间里保持良好的环境是十分重要。
这里的环境主要指:
1、灰尘
2、环境温、湿度
1、灰尘
灰尘会产生细刀线,塑料薄膜在印刷时容易产生静电吸附,这些尘埃在印刷时会从薄膜上转移到版辊滚筒上,从而带至油墨盘里,在油墨中聚集成团,便会粘附在刮刀上,产生刀线。
为此应安装静电消除器,在塑料基材膜上方悬挂抗静电丝网或搞静电带,提高空中的湿度来减轻静电吸附现象。
灰尘还可能直接来源于空气,这就要求印刷车间有一个好的卫生环境,对于油墨中的灰尘,可在油墨循环系统中加入过滤装置,对墨槽、墨箱进行清洗。
使用旧油墨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可用1/3-1/2旧油墨,但最好不要全部使用旧油墨,使用旧油墨前用120目以上的金属线网将其过滤一下。
2、温湿度
印刷过程当中环境温度过高,溶剂挥发太快,溶剂平衡失衡,干燥过度;油墨溶解不良,粘度变大,刮墨困难,这二者均易造成刀线。
因此应尽可能保持凹印环境的封闭,安装空气过滤器并作尘埃含量测定,安装空调以保持环境温、湿度的稳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刀线的产生有很多因素,且相互关联,
如版辊滚筒与刮墨刀、刮墨刀与油墨、油墨与环境等,刀线还常与版污、糊版等现象同时出现,所以出现故障时往往难以判断是可种因素造成的,解决方法也无法具体规定,但只要根据刀线产生的不同特点,通过上文提及的判断方法,抓住主要方面,即主要影响的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可以消除它的。
四、印版
版筒光洁度和镀铬质量较差、版筒机械加工精度不够,版滚旋转时有偏心,对刮刀形成冲击成为刀线的原因。
此时则需要重新装版或校正。
确认版筒有无偏心。
印刷版筒直径尽量避免过大或过小,以利于控制版筒墨穴中油墨发生转移时的状态。
如果是新版则在印刷之前用金相砂纸对版面进行抛光处理后才印刷。
刀丝的处理
如果刀线出现得比较有规则,而且会阻碍刮刀的移动,可断定其主要是由刮刀和刮刀粘附的杂质引起的,通过研磨或更换刮刀以及刀刃背面的异物来解决。
若移动刮墨刀位置,刀丝是固定的,说明印版网孔嵌有硬性物,可用细砂纸把出刀丝处擦掉,或者用风管对准出现刀丝处吹。
若刀丝跟着刮墨刀移动,说明刀口有缺陷或夹有杂质,必须磨刀口或更换刮墨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