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完整版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自我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一档早间档栏目剧,于2012年1月14日开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栏目剧,每期节目播两个故事,12月1日,扩版到130分钟,每期播三个故事,成为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档电视栏目剧。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这些知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那么,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而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

创设符合教材主题,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活跃学习思维,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如在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的第一课时,书中设计以走迷宫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明明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明明就邀请丽丽和静静到家中一起玩,他们玩了一会儿,明明就拿起剪刀想要做手工,这时候问问明明这样做对吗?因为图中明明用的剪刀是安全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和别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是对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品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看法、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教室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

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

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研究惯培养被忽视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

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

依据《试行》中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可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内容。

因此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的落实意义重大。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我国新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之一,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这里的情感既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又包括快乐、爱、审美情趣等心理体会;态度也不是局限于学习的态度,也包含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主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融合,生活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融合等。

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递进性特征,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从低到高的发展整体。

当前课程理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方法、习惯与科目对其产生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培养甚至强于知识的传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因为难以用精确的语言进行量化与限定,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所以难以有效把握与衡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摘要: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职责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未来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时期合格公民。

关键词:创设情境;社会实践;学科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把握课程特点,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把道德引导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落实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渗透其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最终在生活中落实,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要使教育心理学化。

”这事实上指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还是在学生自身,也就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学生才能愉快接受,主动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要以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为基点,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一)利用讲故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更喜欢故事类型的题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感知,让学生自己来谈一谈心得体会,这远比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结论要深刻、形象得多,学生也喜欢参与、喜欢求知。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体验。

例如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铃响了,请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的铅笔盒碰掉在地上,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精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精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精选今天的社会发展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选取了几篇优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旨在为小学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概述》该论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概述。

通过系统的分析,作者建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律意识,以及提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这篇论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研究》该论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

作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注重情境教学和互动式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社交研究和情感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这篇论文为小学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教学方法探索。

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这篇论文研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指出,由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在社会各方面的传递存在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着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建立好的评价机制、培养师资队伍等对策。

这篇论文为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中的难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这些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些精选论文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启发,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

优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经验总结(优选3篇)

优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经验总结(优选3篇)

优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经验总结(优选3篇)优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经验总结【第1篇】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本人尽职尽力,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现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一、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各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优秀,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三、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

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

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

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角色,在实践中不断领悟、感知,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我和学生虽有了收获,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授课程时,缺乏深度性、灵活性。

要想教好这门课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

优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经验总结【第2篇】本学期道德与法治科组的工作在科组成员通力合作下,有序地开展并完成。

教学工作方面,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积极参加活动和培训为抓手,以不断探索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为目标,积极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具体汇总报告如下: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德育教育为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给予帮助个指导,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的实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

在近年来的培训和实践中,我认识到这门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中,一些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何有效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死板地使用教学方法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氛围。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出现了生搬硬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活动化教学,将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等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

事实上,活动化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核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2、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奉行培训中的案例和套路,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品德课程要求教师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然而,一些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1、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发挥主导作用,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放任学生自由发挥。

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学生的研究惯无法养成。

2、一些教师为了展示师生平等,过分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2、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道德与法治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在目的上有着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

以下是合一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2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想象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想象力是人脑在已有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它不仅能够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还能想象出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力是人类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创造新知识、新产品,推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XXX称想象力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XXX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相对固定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成为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和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因此,想象力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其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不断跟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多看儿童读物、科幻片、动画片等,并与孩子一起互相交流。

为了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促进学生想象由无意向有意、由无序向有序、由模糊向清晰、由片面向全面、由易变向稳定、由单向向多向、由顺向向顺逆灵活的过渡。

另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的惯,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实际活动,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如何确立观察中心等。

只有观察得仔细,学生才能想象得准确。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

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的语言,缩短与学生的距离,面带微笑,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社会现状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动机,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普及,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通过生活化的策略进一步优化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法律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探索、求知的过程中逐渐从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实现思维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意义对小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其目的在于树立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树立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更好地确保小学生德育、智育能力的双重发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实地体验提高德育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而在情境中开展模仿活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内容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使学生懂得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打牢基础。

同时,这种情境化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理论与实践的转换,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

(一)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当前,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接触到的多元文化、思想逐步增多,一些不当的语言、过激的行为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最终导致部分不良心理倾向的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

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可以为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意识,达到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论文范文精选7篇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论文范文精选7篇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论文范文精选7篇1.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中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本文探讨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通过研究现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出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品德养成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实施方法方面,重点介绍了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在小学教育中推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社会行为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社会行为素质,减少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研究还发现了影响学生社会行为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促进良好行为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3.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探究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究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研究发现,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还提出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建议。

4. 防范校园欺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介绍了在小学中防范校园欺凌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认识和抵抗能力,有效减少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文章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实施经验,并提出了加强防范校园欺凌工作的建议。

5.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现有课程的优缺点,提出了编制符合小学生认知和发展特点的教材和教具的建议。

同时,还探讨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6.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研究本文研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关系。

通过访谈和调查研究,分析了家庭教育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以及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思政创优总结

小学思政创优总结

小学思政创优总结导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期,思政课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政创优活动,旨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本文将总结我校小学思政创优活动的经验与成果。

活动一:思政课堂教学优化活动背景在传统教育中,思政课往往被一些学生认为是枯燥的、无趣的,导致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针对思政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活动内容•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电子板等技术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结合实际案例教学:将抽象的思政知识和具体的案例相结合,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运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活动成果优化思政课堂教学后,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活动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背景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增长见闻、拓宽视野。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参观社区公园:学生们参观当地的社区公园,了解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实地考察农田生产: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辛苦和农民的艰辛。

•参观博物馆: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活动成果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三:德育主题班会活动背景班会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

为了加强班级内德育教育的力度,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题班会。

活动内容•《诚实守信》:以诚实守信为主题,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

•《友谊的力量》:以友谊为主题,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力量和友情的珍贵,并鼓励他们积极与同学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
府和学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情感,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通过
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
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注重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再次,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注重家校合作。

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
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总的来说,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希望各级政府和学校能够继续加大对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小学思想政治改革工作再创辉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作为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其教学目标同时指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向,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生活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一个拥有参与社会的认知能力的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法治意识的人。

由于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以体验学习为载体,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形式,以提升教学实效。

一、注重儿童生活基础,优化教学内容,规范行为习惯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虽然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即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教育儿童接受社会规则、规范自身行为。

例如,通过一年级上册的“上学路上”一课,学生认识了交通信号灯,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学会保护自己;“校园里的号令”一课让学生知道了各种铃声发出的指令分别是什么意思,能严格遵守班规,规范自己在课堂上和校园里的行为;而“玩得真开心”一课,则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相一致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同册次中,同一教育主题,其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各有侧重,但在小学阶段仍呈纵向螺旋上升的趋势,所以,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如关于“养成习惯”这一相同主题,一年级上册集中在第二单元的“校园生活真快乐”中,如“上课了”一课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以及习惯养成;一年级下册集中在第一单元“我的好…………………………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摘要:法律和道德两者的融合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在小学阶段应该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和构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

因此,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重情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融合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正向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方向迈进。

道德与法治课既要教育学生继承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又要在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法律法规,并以最简洁的文字呈现相关法律条文。

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学法、守法,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名称已经从“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并正式走入课堂。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笔者结合课程标准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在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具体想法和实践如下:一、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

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在法治意识方面有明确要求。

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

初步树立民主意识,崇尚公平与公正。

笔者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都渗透相关的法律条文,做到法润童心。

如2016年5月组织的“爱家乡做守法小公民”主题市级品德学科共同体公开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我是共和国小公民》《法律护我成长》的教学中,向学生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笔者结合学校中草药校本课程,将中草药保护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如五年级上册《我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将“中草药”保护与开发这一小话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中草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第一篇: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九龙县乌拉溪中心小学李尔体马红燕 *** 6262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加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这会对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科学的利用好道德与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知,这样,小学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注意改革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好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教学改革;方法尝试;思考反思小学生的心理和各项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因而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方法。

既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要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基于已有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创新,诞生了一系列的成果。

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一、走进学生生活,主动开展安全教育小学生的个人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难以察觉,从而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

为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首先,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隐患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从而开启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用电、用火等安全主题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简单的安全常识,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完善法治教育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完善法治教育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完善法治教育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如今,现代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文化全面发展、思维多重碰撞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意识理念凭借网络渠道快速传播,给人们的思想认知和价值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意识成长的“进行时”,而高年级学生又同时处在“准青春期”阶段,在意识方面开始出现“自我膨胀”和“个性偏执”等问题,同时十分热衷于以“猎奇”和“炫耀”的心态去追逐新鲜事物。

然而此时小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和自我管控意识还非常薄弱,非常容易在偏激情绪和外界刺激、诱惑的作用下做出极端行为乃至走上违法道路。

和这些客观事实迥然不同的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自身的工作内容没有形成全面认识,仅满足于通过理论宣讲的方式开展“点”性知识的讲解,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和守法、用法精神的培养与优化,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从上述几方面不难看出,如果要真正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并促进小学生法律素养的实质提高,最关键的是让广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当中真正践行“德育+法育”同步进行、同力开展的理念。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法治教育精度不足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还尚未成型,对过于抽象或复杂的知识很难做到深入吸收;然而,也许是出于对小学生上述特点的“照顾”,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普法教育时常常会将知识信息讲述得比较笼统,希望以减少知识点、浅化知识层级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殊不知却恰恰起到了知识内容模糊化的负面效果。

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小学生对法律知识只能做到“一知半解”,在法律应用方面,大多停留在判断一种行为是否违法的层面上,而对为何违法,违反哪方面的法律,会受到什么样的制裁,自己又该如何防范这种违法行为的侵害等问题则无法给出正确的回答,这就必然会让普法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

3-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及落实成果展示

3-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及落实成果展示

3-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及落实成果展示1. 引言本文档旨在展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学管理的成果。

通过简明扼要地介绍相关策略和管理措施,展示我们在教育领域的专业能力。

2. 目标和策略我们的目标是促进中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2.1 系统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年、每个学期都有相关课程安排。

教学计划涵盖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全面覆盖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2.2 建立师资队伍培养并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我们注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教育理念,确保他们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2.3 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研究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2.4 强化家校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传达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表现,共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3. 教学管理措施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3.1 课程评估与监督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确保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时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3.2 学生评价与反馈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方面的研究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3 教师培训与交流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分析,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研究和成长。

3.4 督导与评估设立专门的督导机构,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 成果展示通过以上的目标和管理措施,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道德和法律问题。

3-2关于深化中小学道德法治、思想政治教学成果的报告

3-2关于深化中小学道德法治、思想政治教学成果的报告

3-2关于深化中小学道德法治、思想政治教学成果的报告背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在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小学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教学成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目标本报告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以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2. 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3. 推动中小学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教学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 为中小学教师提供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 鼓励教师参与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完善教材和课程- 修订和完善中小学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使其内容更加丰富、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增加社会实践和互动环节-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公安机关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制度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引入现代技术手段- 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

- 开展在线讨论、网络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预期成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成果:1. 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得到提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加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提高。

3. 中小学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教学成果得到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

结论深化中小学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教学成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材和课程、增加社会实践和互动环节、引入现代技术手段等措施,我们可以实现中小学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教学的全面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完整版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完整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论文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阅历和成果完整版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育同学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对培育同学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阅历和成果。

首先,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留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设置上,留意以同学为中心,接受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发同学的思考和争辩。

同时,老师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授等形式,将课程内容与同学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加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实践力量。

例如,通过学习实际案例,让同学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培育同学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留意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

在教育教学中,留意同学的实践力量的培育,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同学亲身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法律争辩中,提高同学的实际操作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同时,留意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通过鼓舞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制造力。

再次,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留意社会参与和实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留意将同学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项目,让同学了解社会进展和社会问题,并供应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组织同学参观法庭、公安局等机构,让同学亲身感受法治的力气和社会的法制建设,增加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终,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留意家校合作和教育共同体建设。

在教育教学中,留意家校合作,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连接,共同培育同学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同时,建设教育共同体,与社区、法治宣扬教育组织等合作,共同促进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进展。

通过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争辩,我们取得了肯定的成果。

首先,同学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得到有效培育,同学的道德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九龙县乌拉溪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加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这会对学生以后的思维发展和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道德与法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科学的利用好道德与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善恶是非有正确的认知,这样,小学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注意改革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希望各位同仁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好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教学改革;方法尝试;思考反思
小学生的心理和各项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因而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方法。

既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要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基于已有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创新,诞生了一系列的成果。

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

一、走进学生生活,主动开展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个人安全意识不够强烈,对于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难以察觉,从而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

为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首先,教师
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隐患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从而开启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用电、用火等安全主题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简单的安全常识,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或者,传授学生简单的应急事故处理技巧,一旦发生这些事故,尽可能地降低对学生的伤害,从而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其次,校园暴力是如今十分受外界关注的话题,教师也能够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开展安全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旦发现这些暴力事件,要第一时间向家长与老师反馈,从而寻求有效帮助。

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防身技巧,避免受到校园欺凌。

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有效地避免学生受到伤害。

二、关注学生心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位家长自然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高的起点。

因此,总是会占据孩子的课余时间,为孩子安排各项课程学习,然而似乎孩子很难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甚至产生叛逆的心理。

这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疏导,很容易对学生的成长酿成重大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且为学生的成长创建愉快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

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掌握简单的小技巧,缓解学习压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中的净土。

三、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若想得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仅仅学好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

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为此,教师要通过各方面加强道德教育。

首先,教师要将道德教育看作自身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够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到教学落实都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针对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做诚实的孩子”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活动。

通过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重要道理,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其次,教师要根据道德教育的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班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

在这些自主活动上,学生能够主动扩展相关资源,与其他同学探讨相关的主题,从而加深个人的理解。

并且,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向学生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实践,组织丰富实践活动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向来是教师有必要考虑的一项教学策略。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为学生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比如,针对安全教育,教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宣讲,而能够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演练活动,为学生直接创造机会,在实际演练活动中掌握各种技巧与知识。

在防火教育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消防演习,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消防防毒面具。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安全逃生技巧的掌握,取得更好的安全教育效果。

再比如,针对道德教育,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启发。

学生在学习雷锋精神时,教师可以联合相关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改善周围的环境,从中体会为人奉献的雷锋精神。

从而引导学生收获启发,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

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五、观察学生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每个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成果,教师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

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能够与各个学科的教师做好交底工作,了解班上各个学生的大概学习情况,能够对班上的后进生、学困生进行积极引导。

因为在小学阶段,这些学生一旦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则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信心。

这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敢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同时,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做好交流,为学困生后进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因为一些小问题与朋友产生矛盾。

对此,教师也要主动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掌握人际交往的小技巧。

这对于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班级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掌握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也有着帮助。

通过这样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进行沟通交流,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快乐生活保驾护航。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当前的教学改革经验,深入探讨已有的成果,从中收获启发。

同时,需要教师再次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客观分析当前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全面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娟.从“扶不扶”谈道德教育的紧迫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6):77-78.
[2]李丹,王立东.也谈“老人摔倒扶不扶”——关于社会道德问题的一个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220-221.
[3]王晓玲.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老人摔倒扶不扶”为例[J].天中学刊,2016(05):52-54.
[4]胡永兴,韩伽伽.浅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基于2014春晚
小品《扶不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18):6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