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研究及海洋经济发展带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

《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月(中旬刊)总第626期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浙江省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是我省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我省拓展空间,实现发展的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国际上的海洋经济理论己经趋于成熟,代表性的海洋经济理论主要有:

1.经济增长新空间理论

人类目前的陆地资源已经形成资源危机,而海洋资源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下个世纪人类所需的绝大部分能源、资源都将来自海洋。而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海洋经济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海洋将成为人类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2.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而有关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则是在同时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的: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海洋资源与环境污染是海洋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沿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海洋资源和环境管理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国内外海洋经济带发展现状

国外一些对全球经济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沿海经济带,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经济带、美国西南部太平洋东岸沿海经济带、欧洲西北部沿海经济带、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等。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带来了便利和低成本运输;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市居于沿海经济带的支配地位,在经济带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对海洋经济学多角度、多层次的展开和综合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沿海区域脱颖而出,成为该地区经济带发展的强大引擎。辽宁省提出以“五点一线”为开发战略,打造辽宁省沿海经济带。

无容争辩的事实,海洋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战略前沿,海洋是大陆开放的前沿接触带,海洋通道是我国全面融入国际产业链的关键运输通道。辽阔的蓝色国土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中国陆上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强化海洋经济带的动

力引擎,将有利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及海洋经济发展带构建的构想

——海洋资源丰富。浙江拥有“港、渔、矿、景、涂、岛、能等海洋资源,资源禀赋丰富,深水岸线506公里,约占全国1/5,海岛2878个,约占全国40%,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可捕捞量居全国第一,滩涂资源面积近400万亩,是沿海经济建设的重要新空间,海洋旅游资源占全国13.7%,海洋能蕴藏丰富,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8%、潮流能占全国1/2以上。

——战略区位优势。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纵轴的重要组成,长三角地区与海峡两岸的联结纽带,对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海洋经济发达。2009年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实现总生产值1.56万亿元,人均GDP5.5万元;海洋生产总值2809亿元,形成较完备的海洋产为体系,完成货物吞吐量7.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18万标箱,宁波-舟山港跻全球第二大综合港、第八大集装箱港。石化工业产值约4500亿元,居全国第4位。船舶工业产值约600亿元,居全国第3位。

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带构建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海洋经济质量效率不高;海洋经济重点领域不突出;海洋经济空间结构不合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及海洋经济发展带构建的基本原则:——联动发展。以海带陆、以陆促海,统筹陆海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保护。

——高端发展。推进海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集约发展。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持续发展。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开放发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浙江沿海海洋经济产业带建设成为浙江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大平台。

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极、九区、多点”的发展带总体布局。

一核——即依托宁波—舟山港及其腹地。规划建设我国重要的港口航运、战略物资储运、海洋科技、临港重化、海洋旅游等基地和东海油气开发后方基地,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和生态环保

浙江省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研究及海洋经济发展带构建

■ 孙建红 宁波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 (课题编号:2009Z32),宁波市软科学项目 (课题编号:2009A10035),宁波大学学科项目 (课题编号:xkw09015)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带的研究,结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对浙江省“一港、两带、三极、九区”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沿海经济带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提出推进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及海洋经济发展带构建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 海洋经济带 浙江省

121

《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月(中旬刊)总第626期

体系,增强我国对外贸易和战略物资储运保障能力,提升港口物流、海洋生物、旅游、船舶、石化等海洋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两带——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两大产业带业带,是浙江集约 集群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集聚区,也是长三角与海西区两大经济区相向、融合发展的重要产业纽带

三极——杭州、宁波、 温州三个海洋经济增长极,既是推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促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集聚海洋科技院所与高校、海洋高端人才与信息、海洋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的核心平台。

九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嘉兴国际商务集聚区、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等九大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发展带产业升级发展的主要载体。

三、推进海洋产业的空间优化及海洋经济发展带构建的战略举措

——推进大保护。牢固树立“生态用海”理念,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合理有序利用海域;重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修复。

——建设大港口。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全省港口联盟,逐步建成以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 “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完善大配套。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涉海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电力和油气管网等集疏运体系。

——培育大产业。加快推进临港大工业和临港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构筑开放协同、整合创新的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大平台。构建海洋创新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多元化海洋科技投入体系;优化用人环境,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制定大政策。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在财税 、信贷、 土地 、投资 、产业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何骏 韩增林:浅析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的作用和前景[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3:42--47

[2]李靖宇 袁宾潞: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域与产业布局优化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38

[3]推进海洋经济区域集聚发展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集聚研究[J].产业纵深,2007,9,11—14

[4]增强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J].今日浙江,2010,2,8—9

[5]陆立军 杨海军:《海洋宁波-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2006年

体育产业对于促进一国或地区之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已广为体育产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所印证。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以每年近30%的速度强劲增长,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初步显现。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鲜明地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并明确地提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大决心。

然而,体育产业能否如愿蓬勃发展,走向繁荣,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产业政策是否科学、合理。毋庸置疑,政府已经制定与实施了一些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这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滞作用。立足于此,本文试图运用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深入地分析体育产业政策之经济功能与作用,从认识上厘清体育产业政策制定的根本出发点,然后结合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和有益思路。

一、体育产业政策概述

1970年,日本通产省代表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日本的产业政策》的演讲,正式使用了“产业政策”一词。此后,产业政策在各国的学术研究与经济发展实践中逐步深入,成果层出不穷。现在,产业政策作为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活动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是各国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重要表现。但对于什么是产业政策,目前国际上并无一个统一的定义,由于研究角度和学术观点的分野,所做出的具体解释也多种多样。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详述,本文认同产业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在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体育产业政策进行了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

经济学分析

■ 周 波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摘 要] 运用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认为体育产业政策的重要经济功能应该有四个方面:在市场机制上,是为了发挥政府调控、克服市场缺陷;其干预目标是塑造产业优势、引导超常发展;其信息职能有降低信息成本、减少制度摩擦;在资源配置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效率。以此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认为未能很好发挥其经济功能,应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更具预见性与前瞻性;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强系统性与完整性;讲求一致性与连贯性;更趋具体化与实质化。

[关键词] 体育产业政策 经济功能 完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