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 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

K12课件
8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 大的国家
卫青、霍去病破匈 奴
概况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派卫青、霍去病 出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结果 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其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 背景 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
和好盟约
概况
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 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意义 促进了边境安定,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K12课件
9
西域的概念 目的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称为西域
西汉初年,西域为匈奴控制,汉朝与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政治上
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加强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中央集权制 度的措施
经济上
(1)统一度量衡(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又叫秦半两)(3)统一车轨、修 筑驰道
思想文化 (1)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后来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焚书
张骞通西域
概况
(1)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没有达到初始目的,但了解到西 域各国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最终开辟了通
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018年中考历史第一篇教材梳理复习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2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2018年中考历史第一篇教材梳理复习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12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 新宪法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12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重难突破
1 . 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巨变
巨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启 示 辛亥 革命 新中国 的成立 改革 开放 指导思想 三民 主义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结 果 领导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12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加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 面展开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 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加紧全 面立法
平反冤 假错案
推翻了清政府,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梳理
重难突破
第12课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4
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历程
1.建设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 坏。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了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5)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有力地保障了城 乡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考点梳理

2018年历史中考各册复习要点

2018年历史中考各册复习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P652、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后起义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导致秦灭亡的关键性战役是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

P663、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楚汉战争,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P674、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P695、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分封,立郡县。

(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其中丞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使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上,废除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P696、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①统一了车辆形制(车同轨);②统一了文字(书同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后来又推行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③统一了全国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④统一了度量衡;⑤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⑥焚书坑儒 P70-727、秦统一文字的作用: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P718、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P749、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①思想上,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②政治上,由于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③监察制度上,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区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018年历史中考知识点

2018年历史中考知识点

2018年黄冈中考历史知识点中中古代部分一、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秦的统治(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都:咸阳(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制)。

②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作用: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③思想:焚书坑儒,控制思想。

(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④军事: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定南越,凿灵渠。

(2)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2、汉武帝大一统(1)措施:①政治: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颁布推恩令),②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③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

④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2)评价汉武帝:先列举汉武帝的功绩(主要是大一统的措施),然后指出其过失(穷兵黩武),最后总结,表达观点,肯定他。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基本如此,注意客观公正,一分为二)3、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西亚,再转到大秦(古罗马)。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唐的兴盛)1、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1)科举制的诞生①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

(之前选拔官吏主要门第的高低。

)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

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

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2018.03.05)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018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坦桑尼亚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4、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都是按一定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群体)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部落。

2、“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母系氏族社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是父系氏族社会。

3、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课后题)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进行分类(标上相应的字母):A.早期猿人B.晚期猿人C.早期智人D.晚期智人①_____中国山顶洞人②_____德国尼安德特人③____印尼爪哇人④____中国丁村人⑤_____法国克罗马农人⑥____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⑦_____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答案:①D②C③B④C⑤D⑥B⑦A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1、四大文明古国:它们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王国)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建立了国家。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国王制定了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三、印度的种姓制度1、古代印度被雅利安人征服。

2、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②被统治阶级:吠舍(雅利安平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印度人);3、特点:等级森严(课后题)连线金字塔古代中国种姓制度古代印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埃及分封制古巴比伦王国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发源于海洋)一、雅典城邦的繁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1、雅典城邦的繁荣: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归纳

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1——10课)原始社会(石器时代)1、元谋人发现于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县,距今大约___________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___________原始人类。

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____________龙骨山洞穴里。

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已经学会使用____________火。

3、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____________龙骨山山顶洞穴里,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已经学会____________火,用__________针缝制衣服。

4、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_省,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是我国____________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6、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_省,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__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7、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说明他们过着________和_________的生活。

8、_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结成联盟,在________(战役)打败了___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____。

人文初祖”是指____________。

9、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___”。

夏、商、西周的更替(奴隶社会)1、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2018年中考考点课本知识汇编

七年级上册历史2018年中考考点课本知识汇编

七年级上册历史1、夏朝的建立P18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夏商周的更替P18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开国之君亡国之君重要事件夏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桀夏历、二里头遗址商约公元前1600年亳汤纣盘庚迁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牧野之战、国人暴动东周公元前770年洛邑周平王3、西周分封制P21(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3)义务:向周王进纳贡品,并服从周王调兵。

(4)权力: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受封。

(5)意义: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青铜器P23商周时期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代表器物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5、甲骨文P24(1)含义: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2)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3)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6、商鞅变法P33(1)时间:公元前356年(2)在位国君:秦孝公(3)目的:富国强兵(4)内容及影响:内容影响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制度有深远的影响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维护了社会秩序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变法性质)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富国)3、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强兵)(6)作用:P33(7)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历史: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

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
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