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3综述

合集下载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P2P文件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作者姓名(学号计科系XX级XX班)摘要:对等网(P2P)主要指计算机之间以对等方式形成的网络连接,弱化或完全取消了服务器的作用。

文章首先将对P2P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实现、主要应用进行介绍; 然后分析P2P技术与C/ S模式互联网的区别; 最后介绍了JXTA协议。

关键字:P2P; 文件共享; C/S模式; JX-TA1 引言随着像Napster、Gnutella、Freenet等P2P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的流行,P2P(Peer- to—Peer,即对等网络)这种完全不同于客户/ 服务器的新一代分布式计算机模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被《财富》杂志誉为将改变互联网未来的四大新技术之一。

P2P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通过直接交换信息,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在这种网络中所有节点是对等的,这些对等节点具有共同的责任与能力并协同完成服务,它们之间通过直接互连实现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以及存储资源的全面共享,而不需要依赖集中式服务器的支持,消除了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现象。

2 P2P网络技术的研究2.1 P2P网络的基本概念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网络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主要代表形式是在应用层上基于P2P网络协议的客户端软件。

IBM为P2P下了如下定义:P2P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系统依存于边缘化( 非中央式服务器) 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 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角色; 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

P2P网络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TCP/IP协议并没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设备都是平等的一端。

P2P技术改变了“内容”所在的位置,使其正在从“中心”走向“边缘”,也就是说内容不再存于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PC机上。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参考论文(2)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参考论文(2)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参考论文(2)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参考论文篇二《计算机操作系统探讨》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了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应该对操作系统基本了解,因此本文主要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史进行探讨,并对Windows,UNIX和Linux操作系统做了简单的介绍,使广大读者加深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理解。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当今现代,人们学习、生活等都已经不能离开计算机,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在计算机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如同指挥官一样,指挥着计算机里的所有部件,并指挥它们按照某个计划协同工作。

计算机系统越复杂,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就越重要。

一、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并通过这种管理为用户提供服务,成为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处理机管理;(2)存储器管理;(3)文件管理;(4)设备管理;(5)用户接口。

基本上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具有如下的特征:(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5)不确定性。

二、操作系统发展史操作系统的产生迄今已有70年的时间,最早期的操作系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只是简单的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接着演变成了多道程序批处理系统,与此同时,实时操作系统也应运而生;最后伴随着微型机、多处理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微机OS、多处理机OS和网络OS也随之迅速发展。

(一)串行处理系统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诞生之时,并没有操作系统,当时程序员直接和硬件打交道,具体流程是:首先程序员将已经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或开关启动程序运行,最后当程序全部运行完毕,取出纸带(或卡片)和运算结果。

该系统严重地降低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了所谓的人机矛盾。

操作系统重点概念

操作系统重点概念

操作系统重点概念1、进程:进程是计算机中的程序关于某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2、线程:线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

它被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的实际运作单位。

一条指令,必须在一个线程中被执行。

3、进程状态:进程状态是用来表示进程在内存中的状态,包括:新建、就绪、阻塞、运行、终止等状态。

4、进程调度: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调度,也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唯一接口。

5、死锁: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

6、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7、文件控制块:文件控制块是用来表示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结构。

8、虚拟内存:虚拟内存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内存,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可用的内存,实际上是被分割到多个不同的物理内存碎片中。

9、中断:中断是指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意外情况而由硬件或者软件引起的计算机执行顺序突然发生改变的现象。

10、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表是用来存放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的。

11、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为其服务的一种方式。

12、作业调度:作业调度是操作系统中用来控制作业进入内存的程序。

13、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是用来控制硬件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

14、目录树:目录树是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系统中文件的树形结构。

15、文件权限:文件权限是指对文件可以进行读、写、执行等操作的权限控制。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它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有序、安全地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并提供给用户一个友好、易于使用的操作环境。

一、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统一、标准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分配和释放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如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等。

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综述

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综述

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综述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是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进行综述,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维护内容。

一、硬件维护1. 清洁定期清洁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等硬件设备,使用专用清洁工具,如清洁布、吹气球等,清除灰尘和污垢。

特别是键盘,经常会积聚灰尘和食物残渣,及时清理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2. 内部清洁如果计算机系统使用较长时间,应该进行内部清洁。

将计算机主机打开,清理内部积聚的灰尘和污垢。

内部清洁应该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造成损坏。

3. 检查硬件连接定期检查计算机硬件的连接线和插头是否牢固。

如果发现松动或损坏,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保持硬件的正确连接有助于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

4. 更换电源计算机系统使用电源进行供电,电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电源老化或变得不稳定,应及时更换,避免损坏硬件设备。

1. 更新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定期更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相关的驱动程序,可以获得最新的功能和修复已知的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安装和更新防病毒软件计算机系统安装防病毒软件是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

定期更新病毒库和软件,确保能够及时识别和清除最新的病毒威胁。

3. 硬盘清理和整理计算机硬盘上的文件和数据会不断增加,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清理和整理,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定期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清理和整理工具,清除无用的临时文件和垃圾文件,整理碎片文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4.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计算机系统上的数据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生意外损坏或数据丢失,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可以选择使用外部存储设备或云存储服务进行备份。

5. 控制开机启动项计算机开机启动项是指开机时自动启动的程序或服务。

过多的开机启动项会占用系统资源,导致开机速度变慢。

可以通过系统设置或第三方工具进行控制,选择性启动必需的程序和服务,提高系统的启动速度。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

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计算机类文献综述范文P2P文件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作者姓名(学号计科系XX级XX班)摘要:对等网(P2P)主要指计算机之间以对等方式形成的网络连接,弱化或完全取消了服务器的作用。

文章首先将对P2P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实现、主要应用进行介绍; 然后分析P2P技术与C/ S模式互联网的区别; 最后介绍了JXTA协议。

关键字:P2P; 文件共享; C/S模式; JX-TA1 引言随着像Napster、Gnutella、Freenet等P2P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的流行,P2P(Peer- to—Peer,即对等网络)这种完全不同于客户/ 服务器的新一代分布式计算机模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被《财富》杂志誉为将改变互联网未来的四大新技术之一。

P2P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通过直接交换信息,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在这种网络中所有节点是对等的,这些对等节点具有共同的责任与能力并协同完成服务,它们之间通过直接互连实现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以及存储资源的全面共享,而不需要依赖集中式服务器的支持,消除了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现象。

2 P2P网络技术的研究P2P网络的基本概念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网络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主要代表形式是在应用层上基于P2P网络协议的客户端软件。

IBM为P2P下了如下定义:P2P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系统依存于边缘化( 非中央式服务器) 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 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角色; 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

P2P网络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TCP/IP协议并没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设备都是平等的一端。

P2P技术改变了“ 内容”所在的位置,使其正在从“ 中心”走向“ 边缘”,也就是说内容不再存于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PC机上。

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综述

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综述

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综述计算机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计算机的支持。

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则是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计算机系统日常维护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计算机系统。

一、硬件维护1. 清理内部灰尘计算机内部积聚的灰尘会影响散热效果,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甚至出现故障。

定期清理计算机内部的灰尘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

2. 注重散热散热是硬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要确保计算机周围的散热孔不被堵塞,安装好风扇并保持风扇正常运转。

3. 定期检查硬件连接检查硬盘、内存、显卡等硬件设备的连接是否松动,确保设备连接良好。

4. 定期更换硬盘、内存等易损件硬盘、内存等易损件的寿命较短,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和性能,定期更换这些易损件是硬件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系统维护1. 及时做好系统更新操作系统、软件程序等都会定期推出更新,这些更新通常包含了一些安全补丁和优化,可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

2. 定期清理系统垃圾系统垃圾会占用硬盘空间,降低系统运行速度,因此定期清理系统垃圾是非常必要的。

3. 安装杀毒软件计算机系统经常会受到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的侵害,安装一款有效的杀毒软件是保护系统的重要手段。

4.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时,重要数据可能会丢失,因此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是系统维护的必备之举。

三、网络维护1. 防火墙设置防火墙可以有效地阻止网络攻击,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2. 及时更新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也需要定期更新固件和软件,以保证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3. 定期更改网络密码网络密码定期更改可以有效减少被破解的可能性,提升网络安全性。

四、数据维护1. 数据归档对于不经常使用的数据,及时进行归档存储,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2. 数据加密对于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可以有效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恶意窃取。

国产系统现状与发展综述

国产系统现状与发展综述

国产系统现状与发展综述国产系统是指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中国在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以下是国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综述:1. 现状:- 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服务器操作系统如"麒麟"、"新版麒麟"等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然相对较小。

- 桌面操作系统:中国自主研发的桌面操作系统如"中标麒麟"、"中国牛"等在国内市场份额较小,受制于国际巨头微软、苹果等的竞争。

- 移动操作系统:中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操作系统如"鸿蒙"、"深度操作系统"等正在逐渐发展起来,但面临来自谷歌安卓和苹果iOS的竞争压力。

2. 发展方向:-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加大投入,提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水平,如操作系统内核、系统架构、安全性等。

- 推动标准化和开放化:加强国内操作系统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与国际操作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 深入应用领域:在特定领域进行系统优化和定制开发,满足国内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参与到国产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中。

3. 支持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出台相关政策和计划,为国内企业提供政策和财税支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总之,国产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化和开放化、深入应用领域和创新商业模式,以及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国产系统有望在未来实现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山东省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大纲综述

山东省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大纲综述

操作系统(50分)第一部分操作系统引论1.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从三个角度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定义、特征、优缺点;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定义及特征;3.操作系统的定义及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4.操作系统在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方面的基本功能;5.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三种接口;6.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微内核定义及基本功能;7.Dos、Windows、Unix等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二部分进程管理1.为什么引入进程,进程的定义及特征;2.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及状态转换,会画进程基本状态转换图;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3.进程控制块的基本组成及组织方式;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4.操作系统内核定义,原语的定义,进程控制的四个原语操作的理解;5.进程同步定义及基本类型,临界资源、临界区的概念;进程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四个规则;6.进程信号量机制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信号量在实现进程互斥、进程同步以及描述进程前趋图等方面的应用;三个经典进程同步问题;管程的基本概念;7.进程通信的三种类型,管道的定义,消息缓冲队列通信机制;8.线程的基本概念,线程的属性,线程与进程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部分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处理基调度的基本类型;高级调度的定义,作业的定义;低级调度的定义及两种调度方式,中级调度的定义;2.三种类型的调度队列模型;作业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的定义;3.各种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优先权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的轮转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4.死锁的定义及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四个必要条件;5.预防死锁的三个方法;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的定义,银行家算法及安全性算法检查避免死锁;死锁的检测及解除死锁,死锁定理。

第四部分存储器管理1.程序运行的几个步骤,三种程序装入方式和三种程序的链接方式;重定位、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的定义;2.连续分配方式:单一连续分配技术;固定分区;动态分区的定义、分区分配算法、分配与回收过程;可重定位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对换;3.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页、块、页表的概念,地址结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地址变换;快表的定义,具有快表的地址变换过程;4.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优点;分段的逻辑地址、段表;分段的地址变换;分页与分段的主要区别;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的实现原理及地址变换过程;5.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及特征;程序执行的局部性原理;虚拟存储器实现的技术;6.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页表机制,缺页中断机制,地址变换机制;内存分配策略及调页策略;7.页面置换算法:OPT算法;FIFO置换算法;LRU置换算法及硬件支持;CLOCK置换算法(NRU算法);LFU算法;8.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段表机制;缺段中断机制;地址变换过程;分段的共享(共享段表);分段保护。

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究综述

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究综述

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究综述作者:俞雯亮马佳依顾芸菡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20期【摘要】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协调着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几个主流的操作系统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操作系统服务器发展【Abstract】Operating System is to configure the first layer of software on the computerhardware. It manages the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work,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and users. The passage expounds and analysis several mainstream operation systems.【Keywords】Operating system Development一、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研究操作系统的形成其实是用一种历史的观点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以便从中体会到操作系统产生的必然性和促使它逐渐成熟的根本原因。

(一)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1.人工操作方式。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完全使用人工方式运转,程序员将数据装入磁带中,由监督程序控制磁带上程序的运行过程,这里的监督程序就是现在操作系统的雏形,人工操作方式严重降低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让CPU和内存大部分处于空闲状态。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0)技术正是为了解决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该技术是利用装有程序、数据的纸带输入机,在外设的控制下,把纸带上的程序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数据时,再高速地调入内存,该技术有效提高了CPU资源的利用率。

(二)单道批处理系统为减少CPU与内存的空闲时间,管理员把需要计算机处理的所有作业都放在磁带上,让计算机自动地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单道批处理系统,也是最早的操作系统,不难看出,这种最早期、最简单的系统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超级计算机系统综述与未来发展趋势

超级计算机系统综述与未来发展趋势

超级计算机系统综述与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章: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定义与历史超级计算机系统是指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其计算能力在范围上超越了一般的计算机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具有大规模的并行处理能力和高度专业化的硬件架构。

超级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数据分析等领域。

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美国国防部及其研究机构开始开发一种新型计算机,以满足空间航行、核武器研究等领域的需求。

这些计算机最初是采用单个处理器实现高性能计算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架构也越来越复杂。

第二章: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硬件架构、软件系统、并行算法以及计算性能评估等方面。

其中,硬件架构是超级计算机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通常采用大规模并行处理器、分布式文件系统、高速网络等技术。

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系统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操作系统无法适应超级计算机系统的高性能需求,因此需要采用专用的操作系统。

另外,超级计算机系统中的并行算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这些算法能够实现高效的并行计算,并充分利用超级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

第三章: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领域超级计算机系统在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数据分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超级计算机系统能够模拟大规模的计算问题,并提供准确的模拟结果。

在工业领域,超级计算机系统可以用于设计汽车、航空器等复杂系统,并进行数字样机测试和优化。

在金融领域,超级计算机系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超级计算机系统可以用于进行高频交易算法的开发和测试,提高交易效率和准确性。

在医疗领域,超级计算机系统可以用于生物计算、药物筛选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章: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超级计算机系统已经具有了很高的计算能力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级计算机系统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未来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超级计算机系统将会更加专业化,定制化。

操作系统 第三版 第8章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 第三版 第8章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2 操作系统的威胁源 5. 隐蔽通道
隐蔽通道:系统中不受安全策略控制的、违反安 全策略的信息泄露路径 – 隐蔽存储通道 – 隐蔽定时通道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2 操作系统的威胁源 6. 后门
后门(Back Door):指后门程序,它能够绕过完 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的访问权
坏磁盘上的数据、引发硬件失效异常、操作系统运行速度 减慢或系统崩溃等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2 操作系统的威胁源 4. 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指伪装成一个实用工具 或一个可爱的游戏等友好程序,表面上在执行合法的任 务,实际上却具有用户不曾知晓的非法功能 – 与病毒程序不同,它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不具备自 我复制能力 – 同病毒程序一样具有潜伏性,且常常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和危害性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4 操作系统漏洞扫描与安全评测的概念 1. 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扫描
操作系统安全扫描的内容主要包括:
• 设置错误 • 发现入侵者踪迹 • 发现木马程序 • 检查关键系统文件的完整性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5 操作系统安全评测方法 1. 形式化验证
嗅探(Sniff):一种窃听手段。一般指使用嗅探 器对数据流进行非法截获。它是某种形式的信息泄 露,可以获取敏感信息,如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等机 密信息。
操作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综述

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综述

户 的密码设 置的 比较 简单 。这样 的账 户应 该 要求 用 户首 次登 陆 3.2 禁 用 Dump文 件 Dump文 件能给黑 客提 供一些敏 感信 息 ,
时更 改成复 杂的密码 ,还 要注 意经常更 改密码 。
比如 一些应用 程序 的密码 。用来 禁止 dump文件 ,可 打开 “控制 面
1.1 停 止 Guest账号 在计算 机管理 的用户里 面把 guest账号停 HKEY LOCAL MACHINE主 键 下 修 改 子 键 Softwart、Microsoft、


用 ,任何时候 都不允许 Guest账 号 登陆 系统 ,为 保 险起 见 ,最 好 给 WindowsNT\CurrentVersion l Winlogin t DontDisplayLastUserName,将
检查 。Windows 2000作 为 服 务 器 可 禁 用 的 服 务 包 括 一 下几 种 : 硬 盘挂到别 的机器上 读出里 面的数据 。
2 安全 配置方案 中级篇
板 ”选 择“系统属性 ”的“高级选 项卡 ,并选 择“启动 和故 障恢 复 ”,
2.1 关闭不 必要的服 务 为 了能够 在远 程 方便 的管理 服 务器 , 在 打开 的“启 动 和故 障恢 复 ”对话 框 中 ,把 写入 调试 信 息修 改成
很多 计算 机的终 端 服务都 是 开启 的 ,如 果 开启 了,要确认 已经正 “无 ”。
1.4 安全密码 一些 网络管 理员 创 建账 号 时往 往 用公 司名 、计 耱 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GraphicsDrivem |DCI\Time—
算 机名或者 一些别 的容 易猜到 的字 符做用 户名 ,然后 又 把这 些账 out,将键值 修改 为 0即可 。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综述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综述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综述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综述摘要: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是计算机科学的⼀个重要分⽀。

为了获得计算机系统在执⾏某类操作的性能,⼈们构造了各种评测程序,通过这些评测程序来获得计算机系统在运⾏任务时的性能特征,从⽽获得计算机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测试数据,这些数据就显⽰了计算机性能的⾼低。

关键词:性能评测,操作系统,计算性能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益进步,计算机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性能作为计算机最重要的特性之⼀,⼀直被受⼈们的关注。

在现代,计算机各种功能的增加,运⾏程序的增加,程序需要迅捷,⾼效的被处理,那么计算机性能就是重中之重。

因此对⼀个计算机进⾏系统性能评测就是必须且必要的。

1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性能代表系统的使⽤价值。

性能评价技术研究使性能成为数量化的、能进⾏度量和评⽐的客观指标,以及从系统本⾝或从系统模型获取有关性能信息的⽅法。

前者即测量技术,后者包括模拟技术和分析技术。

性能评价通常是与成本分析综合进⾏的,借以获得各种系统性能和性能价格⽐的定量值,从⽽指导新型计算机系统(如分布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以及指导计算机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选择计算机类型、型号和确定系统配置等。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任务、多⽤户的计算机系统,随着⼤家对这种系统的应⽤,⼈们发现这些系统表现出来的实际性能并没有预计的好,从⽽引发了对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研究。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就是采⽤测量、模拟、分析等⽅法和⼯具,研究计算机系统的⽣产率、利⽤率、响应特性等系统性能。

这⾥,性能代表系统的使⽤价值。

性能评价技术就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能转换为⼈们能够数量化和可以进⾏度量和评⽐的客观指标,以及从系统本⾝或从系统模型获取有关性能信息的⽅法。

前者即测量技术,后者包括模拟技术和分析技术。

性能评价通常是与成本分析结合在⼀起,以获得各种系统性能和性能价格⽐的定量值,然后可以指导新型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件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以及指导计算机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选择计算机类型、型号和确定系统配置等。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考点(必看)(1)综述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考点(必看)(1)综述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起源:1936年图灵发表论文《论应用于决定问题的可计算数字》;提出了思考实验原理计算概念。

1946年冯·诺依曼发表论文《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提出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思想”。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1949年5月,世界上第一台“存储控制”的实验室计算机EDSAC在英国的剑桥大学研制成功。

计算机的发展:1、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磁鼓,机器语言,数值计算2、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磁芯,磁盘,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3、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4、第四代(1971—至今)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0—大规模集成电路,微机出现198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处理各种信息(声音,文字,图像...)多媒体出现。

1990—网络(Net)和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与电话,传真,光纤融合为一体,出现了信息高速公路。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计算机的分类:按规模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用途分为:专用机、通用机(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功能、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存储能力强。

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辅助系统(CAD,CAM, CAI,CAT,CAE),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数制及转换: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各种进制的转换规则。

计算机中信息的存储单位:位(bit):最小信息单位,表示一个二进制数码0或1字节(byte):8个二进制位。

常用(最基本的数据单位)Byte 1Byte=8bitKB 1KB=1024ByteMB 1MB=1024KBGB 1GB=1024MBTB 1TB=1024GB1.字:在计算机内进行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取、加工、传送的数据长度称为一个字,一个字一般由若干个字节组成。

计算机操作系统2综述

计算机操作系统2综述

计算机操作系统(本科)自测试卷二第1题参考答案:C第2题参考答案:C第3题参考答案:A第4题参考答案:C第5题参考答案:B第6题参考答案:A第7题参考答案:C第8题参考答案:B第9题参考答案:C第10题参考答案:A第11题参考答案:D第12题参考答案:D第13题参考答案:A第14题参考答案:B第15题参考答案:D第16题参考答案:C第17题参考答案:B第18题参考答案:B第19题参考答案:C第20题参考答案:C第21题参考答案:EBD第22题参考答案:ACD第23题参考答案:EBCA第24题参考答案:ABE第25题参考答案:ACD第26题参考答案:正确第27题参考答案:正确第28题参考答案:错误第29题参考答案:正确第30题参考答案:正确第31题参考答案:错误第32题参考答案:正确第33题参考答案:错误第34题参考答案:正确第35题参考答案:错误第36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37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38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39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0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1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2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3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4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5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6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7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8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第49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综述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综述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综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安全的日益关注,操作系统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包括许多方面,例如:身份认证、安全审计、加密和解密、攻击检测和防御等。

本文将综述当前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操作系统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操作系统安全技术现状操作系统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安全管理、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攻击检测和防御等方面。

其中,安全管理是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访问控制是指对系统资源进行合理的访问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数据加密是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防止被黑客窃取。

安全审计是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记录系统运行日志、用户操作记录,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攻击检测和防御则是对系统发生攻击时的响应措施,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攻击对系统造成的破坏。

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和Linux等,而这些操作系统的安全技术也不断地得到完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安全保护的核心是用户账户控制(UAC)和Windows Defender安全中心;在Linux操作系统中,安全保护的核心是防火墙、SELinux和AppArmor等。

此外,虚拟化技术在保障操作系统安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虚拟环境。

二、操作系统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尽管操作系统安全技术不断得到完善,但是面对着越来越多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操作系统安全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首先,恶意软件的威胁不断加剧。

恶意软件是指一类具有破坏和病毒特性的软件,会对系统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恶意软件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进入系统,例如:下载文件、邮件附件、垃圾邮件或者通过漏洞攻击等。

同时,恶意软件的攻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常见的恶意软件有病毒、蠕虫、木马和广告软件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类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类论文—

合肥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综述论文题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系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张向东2016 年 6 月 1 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内容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以数字逻辑为基础的课程。

同时也是计算机结构、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的学习基础。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将各部件接连成整机的方法,建立CPU级和硬件系统级的整机概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分析、开发与设计能力。

同时该课程也是学好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重要基础。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系统以及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学习计算机的各个基本组成部件及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掌握有关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各基本组成部件有机连接构成整机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软件结构控制单元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顾名思义计算机组成原理就是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冯-诺依曼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分别是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现今绝大部门都是此类型计算机。

通过对这么课的学习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个整体的概念。

计算机组成原理从内容上看一、虽然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自成体系,较为独立,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具有明显的整体性;二、某些设计思想可应用于不同的部件,具有相通性,例如并行性思想。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一)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所谓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的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如主机、外部设备等。

所谓软件,它看不见摸不着,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

通常把这些程序寄寓于各类媒体(如RAM、ROM、磁带、磁盘、光盘、甚至纸袋),他们通常存放在计算机的主存或辅存内。

(二)系统总线计算机系统的五大部件之间的互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各部件之间使用单独的连线,称为分散连接;另一种是将各部件连到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上,称为总线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操作系统(本科)自测试卷三
第1题参考答案:A
第2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3题参考答案:A
第4题参考答案:B
第5题参考答案:A
第6题参考答案:B
第7题参考答案:C
第8题参考答案:A
第9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10题参考答案:D
第11题参考答案:A
第12题参考答案:B
第13题参考答案:C
第14题参考答案:C
第15题参考答案:C
第16题参考答案:B
第17题参考答案:C
第18题参考答案:B
第19题参考答案:A
第20题参考答案:D
第21题参考答案:ACE
第22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23题参考答案:ABC
第24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25题参考答案:BCD
第26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27题参考答案:错误
第28题参考答案:正确
第29题参考答案:错误
第30题参考答案:正确
第31题参考答案:正确
第32题参考答案:错误
第33题参考答案:正确
第34题参考答案:正确
第35题参考答案:正确
第36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37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38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39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0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1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2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3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4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5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6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7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8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49题参考答案:同其它试卷,在其它试卷中找
第52题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