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5课教案设计一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种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理解、思考、分析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在长期的锻炼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三(3)班班风良好,刚接手两个星期,上过四节课,师生之间还不算熟悉,不过由于第一节课已经跟学生讲清楚上课的要求以及评价标准,所以师生之间还算比较适应。

这个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好,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弱,思维方式较简单。

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评价细则以及教师及时的鼓励来让他们变得积极起来。

三.学习目标:1.知道与了解:(1)知道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建立、征服与扩张;(2)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

(3)认识罗马帝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2.理解与运用:(1)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

(2)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3.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图获取相关的信息,解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中包含的文明交流、扩展方面的地理、历史信息。

认识古代罗马队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罗马城邦的行程和共和政体的发展2.教学难点:罗马城邦政体五.课时:1课时六.媒体:多媒体平台七.板书设计: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罗马城邦1.罗马城邦(公元前1000年)2.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3.政权与法律:贵族共和与人民权利《十二铜表法》4.扩张与征服二、罗马帝国1. 从共和制到帝制的演变(公元前27年屋大维)2. 帝国的繁荣:疆土范围;文明交融三、罗马帝国的衰亡1.原因:内忧外患2.帝国分裂(395年)3.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常规课,跟平时的上课一模一样。

基本能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解决重、难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众多发明和创新,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已有初步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广,技术更为先进,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和创新为例,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4.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罗马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制度,罗马帝国及其衰落的基本史实。

2.通过讲述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和古罗马帝国的内容,以及罗马带给后世的影响,了解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3.归纳出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的不同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

教学难点: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分裂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条谚语,这是什么意思呢?(“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

这句谚语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也称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由此,产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罗马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找出罗马用武力征服世界的过程。

罗马城(前1000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征服意大利半岛(前3世纪初)─→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2世纪)欧亚非大帝国─→(395年)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子目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1.城邦兴起: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山地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罗马城建立的过程:播放视频。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共和国是在罗马城的基础上建立的。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围一块不大的地方。

从罗慕洛起到前6世纪末,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称为“王政时期”。

初中历史第5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5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5课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的地理和政治组织;
2. 了解古希腊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3. 了解古希腊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的地理和政治组织;
2. 古希腊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教学难点:
1. 古希腊的政治组织;
2. 古希腊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历史》第五单元;
2. PowerPoint幻灯片;
3. 地图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关于古希腊地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古希腊位于哪个地区?”“古希腊的地理条件如何?”引起学生对古希腊的兴趣。

二、讲解古希腊的地理和政治组织(15分钟)
1. 简要介绍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2. 讲解古希腊的政治组织,包括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探讨古希腊的文化和科技发展(20分钟)
1. 介绍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如哲学、文学、建筑等;
2. 讲解古希腊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如数学、医学等。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希腊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并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古希腊文明的作文。

五、板书设计
古希腊的文明
地理和政治组织
文化和科技发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古希腊的地理、政治、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发展,通过让学生对古希腊有更深入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罗马城邦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2.掌握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和基本制度。

3.了解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及演变。

4.了解罗马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罗马城邦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2.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和基本制度。

三、教学难点1.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及演变。

2.罗马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式讲解法3.思维导图法五、教学内容Step1. 导入1.引出“城邦”的概念。

提问:“你们常去过城市吗?城市和城邦有什么区别?”2.简单介绍意大利半岛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

Step2. 罗马城邦的形成和发展1.罗马城邦的兴起:①753BC,罗马城市建立于台伯河畔;②罗马城国形成;③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成立。

2.罗马城邦的特点:①军事力量和土地占有;②共和政体和扩张战争;③奴隶制和贵族统治。

3.城邦发展的契机:①大规模的土地财富;②奴隶制的兴起;③财富致使城邦贵族阶层向外拓展。

Step3. 罗马帝国的建立1.罗马共和政体的转变:①公元前44年,草案被提出,废除共和,在法定地位上成为独裁者的凯撒光荣地接受。

2.共和政权的崩溃:①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克劳迪乌斯·奥古斯都)掌权;②建立帝国制度;③将军制度改变,专制的国家政权产生。

Step4. 罗马帝国的基本制度1.政治制度:①帝国元首独揽大权,称“皇帝”;②推行君主专制,取消共和制度。

2.经济制度:①发展奴隶制,加强国家的经济支配;②开发矿山、大力修筑公路,发展商业贸易,加强经济实力。

3.文化制度:①尊重古代文化,加强文化交流;②翻译和整理古典文献。

Step5. 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及演变1.罗马城邦的影响:①行政管理;②宗教信仰;③语言文字。

2.罗马帝国的演变:①地理范围的扩张;②奴隶制度的发展;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Step6. 罗马文化的贡献和影响1.罗马文化的贡献:①宗教和语言;②法律和政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五章,关于“近代工业化进程与技术变革”这一主题,共有七节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本章的重要一课,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内容,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工业化、科技变革和国际竞争的重要课程之一。

教材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包括课文、图片、解释说明、作业等。

课文简明易懂,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学生理解不深或是不清楚的地方。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在课中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解释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时间段和历史背景;(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3)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提高、缩小策略、关联策略等阅读策略,快速有效地获取文本信息;(2)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思维逻辑;(3)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探究知识;(2)提高学生对技术革命和文化交流理解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开放思维。

三、教学策略1.阅读策略: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关键词或难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提前了解并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提高、缩小策略、关联策略等阅读策略,快速有效地获取文本信息。

2.课堂讲授与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师主导讲授和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并进行相关解释,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流程Step 1 Leading In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多幅描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了解图片中的关键内容和标志;(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多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什么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有哪些重大影响?”搜集学生答案,进行互动交流。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世界殖民扩张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技术领域更广,发明创新更多,对学生来说,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发明创新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发明和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问题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案(无答案)
材料二 ……原因是迦太基……被摧毁之后,抓捕大量战俘……罗马人变得非常富裕。海盗看出用这种方式赚钱非常容易,于是海盗在各地兴起,自己去掠夺和贩卖奴隶。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的进步意义。
(2)材料二中罗马摧毁迦太基的战争历史上称为什么?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罗马奴隶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并由此引发了什么起义?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Ⅴ.训练检测
1.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民族为 ( )
A.犹太民族B.日耳曼民族
C.大和民族D.蒙古族
2.公元前27年,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人是( )
A.伯里克利
BHale Waihona Puke 凯撒C.亚历山大D.屋大维
4.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机构是 ( )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陪审法庭
陆修订人
(一)章节题目: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课标内容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科学家和发明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等基本史实。

目标2: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成就,并分析其影响;(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奔驰、福特汽车在全世界都很知名,同学们知道它们什么时候诞生的吗?同时期,在科技革命史上,还出现了哪些新事物?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科学家和发明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等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特点、主要标志。

学生回答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说说爱迪生一生的发明。

学生回答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等1000多项发明专利【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梳理内燃机的发明过程。

学生梳理、回答。

【合作探究】4.阅读教材,说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哪些行业的兴起。

学生回答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师补充:卡尔·本茨尾部有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时速13千米/小时,是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卡尔·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

后来中国人根据本茨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巧妙而恰当地表现出汽车的特征。

师出示思考题:思考,新交通工具的变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畅所欲言。

影响:积极: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消极:大气污染;交通事故;交通阻塞。

【合作探究】5.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成就。

学生梳理。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解析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中包含的文明交流、扩展方面的地理、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图片展示扑克牌K,趣味知识补充对应象征的人物,引出凯撒大帝。

教师讲述: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踏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罗马的历史。

【新课讲授】一、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1.图片展示:古罗马发源地台伯河畔、古罗马城邦示意图。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众多民族迁移到意大利半岛,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趣味历史补充:母狼乳婴。

PPT呈现相应的图片。

4.教师讲解:罗马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

5.时间轴呈现:6.材料展示:……有谁会如此懒惰、如此漫不经心,竟不希望去了解罗马人是如何、在何种政治下,于不到五十三年的时间里,将几乎所有人类居住的世界征服,并置于罗马单一的统治之下。

——安德鲁·林托特(晏绍祥译)《罗马共和国政制》教师提问: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随着罗马的征服扩展,罗马是如何实行国家的统治的?提示: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核心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设计思想】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

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

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

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罗马的兴衰过程,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

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欧洲,你能看到无数遍地遗存的罗马式建筑。

走近法律,你能看到无数罗马法典的影子。

走近生活,你能在现代化体育场和音乐厅,感受到罗马时期创造的半碗型或碗型的观摩构造与回声系统。

走近信仰,罗马式的教堂遍布欧美。

古罗马文化在欧州大地上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星罗棋布,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2、自然环境: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3、时间: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候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相关史事:永恒之城——罗马城的起源传说著名的“母狼乳婴”故事记载了有关创建罗马古城的传说。

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

阿姆利奥把这两个孪生婴儿抛入台伯河。

落水婴儿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

后来,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

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他们建新都。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罗马城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罗马历史的相关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罗马历史的时间线索,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发展,认识罗马文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文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发展。

2.难点: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史料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异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图片、地图、史料等辅助教学材料。

3.网络资源,如相关视频、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简要介绍罗马城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罗马文明的起源。

2.呈现(10分钟)讲述罗马城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介绍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建立背景。

3.操练(10分钟)分析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如执政官、元老院等,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共和国的运作方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0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0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九年级 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九年级 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灯火辉煌的建筑物。
师:每当夜晚降临,华灯初上,我们便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灯光夜景,令人流连忘返,那么这么美丽的景色为什么出现呢?对,因为有了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看是电是如何应用的。
生:学生认真听讲。

利用滚动播放图片的方式,能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自然奖学生带入课堂。
师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材料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对教材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题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月日
授课教师
单秀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师讲述内燃机发明的地位和过程。
卡尔本茨图片和资料。
师讲述第一台汽车发明过程。
多媒体展示“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齐柏林飞艇和莱特兄弟的飞机”图片。
师讲述汽车制造业的革命、飞艇、飞机的发明过程,以及内燃机发明的影响。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电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部分内容都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

电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结合史料,分析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事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报效祖国、实现人生志向的理想。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出示武汉美丽的夜景图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新课讲授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背景:材料1:“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概况:➢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材料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布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馆并解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导入新课展示:上海世博会会徽、中国馆设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教师讲述: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人合臂相拥,好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广义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而中国馆展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欧美国家再一次兴起科技革新的浪潮,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今天我们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为内容来策划一次博览会。

●探究新知活动一:确立博览会的主题、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设置的展馆。

1.请同学们阅读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找到答案和依据。

2.讨论得出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凡尔登条约;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

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思想品德教育:(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

重点:基督教。

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

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

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

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讲授新课】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

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查理曼帝国
从8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期查理在位四十多年,发动了五十多次战争,几乎和西欧
尽管查理是一国之主,他还渴望得到帝王的尊号。

800年,机会终于来了。

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了查理曼帝国,查理则成了“查理大帝”。

这样,查理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欧洲,教权与王权结成了联盟。

查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下令全国人民信仰基督教,违者一律杀死,从而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查理不仅武功显赫,而且也注意恢复和发展西欧的文化教育。

他为培养传播基督教和管理国
家的人才,积极提倡文化教育,并且带头学文化。

查理的文化教育政策对提高日耳曼人文化和恢复古典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3.西欧封建社会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开始确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历经数百年,而在9世纪,我国却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繁荣的隋唐时期。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

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正如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则规矩所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同的庄园、农奴武装,形成“封建金字塔”,压在广大农奴身上。

从国王到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是统治阶级,他们靠共同压迫剥削处在最底层的农奴为生。

二、西欧城市的兴起
几百年过去了,农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改进生产技术、扩大耕地面积,使农作物的产量不断增长,农作物的增长使商业活跃起来;还有不堪忍受封建主奴役的庄园手工业者,被迫逃出庄园,定居在有集市的地方,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后来又成了专门从事交换的商人。

这些地方逐渐成了日趋活跃的商业城市。

城市的兴起,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开始摆脱原始的孤立状态,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当时的城市遍布欧洲各地。

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的花朵”到处开放。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它们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辐辏的都市。

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

后来又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作拜占廷,所以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拜占廷帝国继续独立发展,6世纪,东罗马帝国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

但后来穷兵黩武,国力走向衰微,四分五裂,处于风雨飘摇中。

13世纪末,西亚又出现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这就是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土耳其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的小亚西亚,又逐渐渗入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弱的拜占廷帝国,1453年,攻占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此后,奥斯曼土耳其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改圣索非亚教堂为清真寺,至此,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存在了近千年的东罗马帝国也终于灭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