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示范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听课心得
高中历史观摩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次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历史观摩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次教学设计与反思本学期我上报了协作区的观摩课比赛,前前后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以及打磨,回头再看感触还是挺多的。
我讲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知道高三一轮复习课来讲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经过了大概三次修改,但是其中细枝末节的修改有十多次。
对,就是这么多,才形成了最终我认为,以及领导组内的老师认为还挺好的一节课。
分为三篇,都分别反思反思我的教学设计吧,每一次教学设计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个反思问题的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提高和打磨,这样才无愧于我近一个半月的努力。
整体上存在的问题: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的。
没有突出一个特别的主线,只是单纯的想要把教材的内容理顺下来,尤其是给整节课的重难点的把握,需要放到整个单元中去考量的,但是我并没有从这一块儿去深入思考,所以,第一次教学设计,立马就被主内,组长和袁老师,马老师推翻,他们,立马就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我这节课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没有扣合单元的主题。
其实这让我备受打击,因为这节课我可是准备了好久,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吧,才形成了我的初步的教学设计。
虽然说是两个月的准备,但是这节课呢,前两个星期,我最主要是苦苦寻求不得思路,不能把知识有效的整合起来。
终于用了两个星期找到了思路,然后立马欣喜若狂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结果一下子被老教师们给推翻,心里面当然五味杂陈,我发现自己原来还是一个小菜鸟。
而且这一课我在设计时是花了心思的,但是如今看来,我的心思主要花费在错误的方向上,所以导致整节课都跑偏了。
一,我的此次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活动。
首先,通过设计材料,让学生来论述,儒家思想,适应了后殿统治的需要,目的有两个,首先让学生发挥自主性,通过学生的书来代替我的教,第二,扣合高考题论述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作出历史解释,这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个重要的学生是让学生,分两个立场进行辩论,而且我的标题就用的是辩论赛,有的人认为汉武帝真正做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的人认为汉武帝并没有做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次教学设计与反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次教学设计与反思这设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次先说一说提升的地方,再说一说整体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立意。
受到崔老师和袁老师,马老师的指导,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立意设定为,时代发展呼唤新思想,思想不断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所以我给了本节课加了一个副标题,汉代治国理政思想的调适。
主要体现在本节课的预习检测上,结合崔老师的建议,我把预习检测的题,设置为,第秦朝统治者采用了什么治国思想,汉初统治者采用什么治国思想,汉武帝采用什么治国思想都能初心如雪,提出了哪些主张?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能够感受到统治者的治国理政思想变化了,然后由此导出本节课的学习,治国理政的思想为什么会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了什么深刻的影响?思想明晰了以后,整个课的线索就明朗了起来。
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一节课的线索和思想的确立对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多么的重要,以前只是在别人的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以及自己模模糊糊的感受中,认为必须要先想思想,但是此次的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头脑风暴。
真真应了那句话,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存在的问题:汉朝的治国理政思想是明晰了,但是与现实结合,仍然没有绕到主题上来,与现实结合,可以说出中国共产党,在面对不同形势不同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的提出了不同的治国理念思想,这本身也是一种时代发展,唤要求新思想的一种体现。
不得克用了三个标题,变一一时代发展的要求,变一一思想内涵的革新,变一一社会发展的向导。
表面上看起来,整节课的线索突出一个变字,但是并没有特别的突出时代发展呼吁新思想这一个主题。
二,整体框架明晰。
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一轮复习为一个整体的框架。
你先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不敢也不确定这节课我到底会讲成什么样子,因为一轮复习的课和新课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但是这节课我非常的明确,一轮复习课的框架先干什么在干什么,我想这也是一种提升吧。
7.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赞同1.历史的选择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大一统的思想权威。
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符合汉代统治阶级的需要,使以儒学为主体的大一统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形成。
2.非文化专制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使儒家的思想成为社会中价值判断的标准,将儒学的地位置于其它学派之上,允许各种学派存在,也并不是只任用儒生。
诸子流派仍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对儒学发展承前启后作用“独尊儒术”的施行使中国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承、发扬和传播,,奠定了的儒学“独尊”的地位,使儒学成为2000多年的主流文化。
同时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来发展儒学,锻造了儒学的兼容能力,这使儒学在后来遇到道、佛思想冲击后仍处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使得儒学能够与时俱进,对儒学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4.促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
这种大一统思想直到现在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
儒学被确定为统一社会思想,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则和建立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基础,对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安定民心和老百姓的生活等等有积极作用。
5.对教育的意义为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教化、兴太学,用德育教化全民,由政府出面、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教育亦即国家教育体制,有深远影响。
6.对选贤任能风气开启它结束了自春秋以来学术与政治的分离状态,使儒学由私学转化为官学,儒学成为解决政府官吏来源、选拔方式的标准。
为后世之儒开辟了仕途,,实现了儒家提倡的“学而优则仕”和历代儒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高二历史必修3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法指导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法指导回顾、掌握、分析、探究
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便不复存在。
由汉至清,儒家思想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因此,必须知道汉代儒学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的史实,探讨其原因。
第2课教材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回顾西汉前期的政治环境,分析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尤其是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儒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主张。
第二,掌握重要历史概念:如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第三,分析汉武帝选择儒学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各派思想得以复苏。
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
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第四,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总之,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学习,我们不难知道治国方略、治国思想的选择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一种学说能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当时的形势和是否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具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1/ 1。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__“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
(2010年北京卷,13 )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 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 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 D.韩非子、董仲舒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汉初“无为而治”
思考: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主 要表现是什么?试对其政策进行评价。 原因: 秦朝以法治国二世而亡;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表现: 与民休息的政策 结果: 积极: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国力增强。 消极:潜伏着危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
代汉的曹魏应为 A. 金德 C. 水德 B.木德 D.土德
D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①大一统。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 的色彩,但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 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③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纯属唯心主义, 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 统治长久的。 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 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 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 的迫切需要。
1.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选官制度:察举制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
2.董仲舒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思想
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对讲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对讲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笔者在讲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时,感觉有以下问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清楚。
1. 儒学的更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先秦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经孟子、荀子的发展,虽然已成为蔚然大宗的思想流派,但仅仅是众多流派中一个较大的派别而已,况且秦统一中国后,以法家思想治国,特别是“焚书坑儒”事件后,儒家学派受到沉重打击。
汉初的统治者以黄老之术作为治国之道(黄老思想是以道家学说为基础,吸收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新道家思想),究其原因有二:客观上是秦末战乱经济破坏严重,国力衰落;主观上是汉高祖吸秦亡的教训(刘邦认为以法家思想治国是秦亡的根本原因),于是,弃法趋道,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六十年的韬光养晦,汉朝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有为”政治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继位,汉经济繁荣,社会较安定,但社会依然潜伏着危机。
(1) 匈奴为患,边境不宁。
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安抚之策,实属权宜之计,并非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长久之策。
匈奴之患不除,国家安全无保障。
(2) 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
虽然汉景帝通过削藩和平叛,收回王国宫吏的任免权,王国势力大大削弱,但是,王国毕竟还是存在。
诸候王一般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以左右,甚至还有轻列重诺的“豪桀之士”,成为政治上的助手和死党,对中央构成一定威胁。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1](3)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西汉前期,就已经出现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在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已经指出土地兼并造成有些地方民不聊生的现象,“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上述种种社会问题,传统的注重道德修养的儒学是无能为力的,作为汉代大儒的董仲舒要想振兴儒学,发扬光大儒学思想,必然大力改造之,为其注入新的血液,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赢得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依靠国家政权力量来谋求儒家学说最大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2学术观点: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
学术观点: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存在的。
翦伯赞认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被当作邪辟之说受到抑压,而儒家学说则被当作天经地义的真理提升到一尊的地位”。
《中国通史纲要》写道:“武帝即位不久,董仲舒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维护‘大一统’的任务,就是要求树立为封建专制政权服务的思想体系。
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推崇儒术,罢黜百家以外的学派,只有通晓儒学的人才能做官。
从此,儒家经典逐渐成为学者们的主要教材,儒家学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张传玺也指出,西汉前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亦很活跃,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董仲舒就指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
从此,儒家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
”(翦伯赞、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存在的。
郭志坤认为: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放宽思想限制的政策”,但“当时只是道家的思想武库里寻找无为而治的思想来作治国安民的法宝”,到“吴楚‘七国之乱’,暴露了黄老思想的局限性,这就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兼合诸说’的措施,寻求更加适应统治的思想。
”董仲舒“所鼓吹的儒术跟原始的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已经糅合了各家各派的主张,成了‘博采百家,自成一体’的思想体系,它兼顾了各方,顺乎时务,也就成为封建统治者得心应手的思想统治工具。
”“董仲舒所提的‘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了,但实际上‘百家’并没有罢黜。
相反,汉武帝的指导思想是博采百家,运用各家各派学说的长处,加以综合利用”,即“汉武帝所独尊的儒术,实际上是一套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各家各派思想的封建专制理论”。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其人
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 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
问题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加强君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仁政思想:轻徭薄赋,反对土地兼并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C
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 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5、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C
三、汉武帝尊儒措施
1、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①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五
经”)
②兴办太学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郡县设立学校)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问题探究3: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 于稳定社会秩序 积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评 价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素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无法〞到“有为〞1.战国后期儒学的发展〔材料〕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
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解读]《儒林列传》对研究古代儒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条资料反映了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历史,对了解儒学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孔子以后,他的贤子弟遍布天下,有的为王侯将相做老师,有的与士大夫为友,还有的直接做了隐士。
到了战国后期的齐威王、宣王的时候,孟子和荀子对儒家学派进行丰富和发展,王道、霸道并用使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战国后期,儒学成为显学。
2.“焚书坑儒〞对儒学的沉重打击〔材料〕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①。
丞相臣斯昧死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②《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③为城旦④,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等。
……制曰:“可。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⑤,乃自除。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解读]这条资料描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经过,这对于了解儒学发展很有参考。
李斯认为会有利于借古讽今,诽谤当今,迷惑老百姓,不利于统治。
因此建议始皇帝:除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诗》《书》诸子百家的著作外,其余诗书都要烧掉。
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从此以后,如果谁还结伙谈论《诗》《书》的,以古非今的,全部都要杀头,官吏明明知道而不检举的与之同罪。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整理ppt
1
一、从“无为”到“有为”
背景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的 “无为
目的
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而治” 政策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休养生息)
结果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积极 背景 社会潜伏着危机
有为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形势
整理ppt
2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整理ppt
20
思想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
政 ②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治 ③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
三、 原
授爵的标准
汉代 因
④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儒学
教育被儒家垄断
成为 正统
教 ⑤兴办太学,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 育 责教授
思想
⑥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 教育系统,儒学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整理ppt
3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 武 帝 任 用 贤 良
整理ppt
4
董仲舒这个“读书虫”,在景
帝朝已经做了博士。……实际就是
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董博士
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整天钻在书
房里,研读儒学。春日,万紫千红
开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
鸣,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有
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请思考:汉武帝为
何采纳董仲舒的主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
张?
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第一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教材本课为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前接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在了解主流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后,讲述了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本课为儒家思想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下面对学情做扼要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所了解,给本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对儒学如何成为思想文化主流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尚缺乏深刻的认知,教学中应予以较多的关注。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如下1.通过西汉儒学发展的学习,了解儒学发展成为思想文化主流的历程,藉史料引导学生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与概括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剖析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第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难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第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史料法,阐述法学法:比较法,归纳法下面汇报的是第六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整合,我将从“罢黜百家”提出的背景、内容、地位极其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新课的教学。
1、导入新课2、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百鸟争鸣”相关内容,提出“孔子创立了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发展,成为战国时期主流思想之一,那么儒学在秦汉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给学生讲授第一个问题“罢黜百家”提出的背景,我会引导学生结合一,2、3相关内容,概括出秦到汉这段历史发展的脉络,又秦的暴政追溯到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再到西汉建立初期采用黄老之术,对“黄老之术”的概念作出解释。
在此基础之上,对汉初在黄老之术的指导思想下国家社会发展状况,我将从“文景之治”、“诸侯王国叛乱”“匈奴侵扰”“土地私有制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再次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回顾所学知识对汉初“黄老思想”的实施作出评价,通过讨论,让学生一方面从汉初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去思考,另一方面从国家面临分裂的、边疆不稳的局面去分析,得出“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发展必然性”理解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出现是和当时具体的社会背景发展条件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稳定与发展 2.推动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消 极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文化专制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维 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色彩
◆实质: 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用思想上的 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 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 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 据。
思想:?
集思广益:“有为”靠哪家?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 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①法家: ②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嘿嘿,只 有老夫靠 得住呀!
新 儒 学
阅读以下材料,总结新儒学有哪些内容? 其实质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 基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人教课标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怀宁中学程周红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2.教法选择: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题,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
3.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所以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
历史必修第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分。
一、 二、
三、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分。
一、从“无为”到“有为”
问题探究一:西汉初年采取“无为而治” 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 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不单纯是为尊儒,其真正目的是要加 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于是所有其他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
他也都会吸取。
实质: 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 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孔
淳于越(左
子
一)谏秦
董仲舒
孔子、淳于越和董仲舒都是儒学专业毕业, 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在找工作时会得到 一样的结果吗?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分。
李斯和淳于越(原齐国博士)是一对好兄弟。秦始皇三十四年(公
元前213年)置酒咸阳宫时,淳于越建议实行分封,以为“事不师古
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遭丞相李斯驳斥。 当时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表
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 )B
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
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分。
3.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C)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与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四点 四分。
问题探究三:董仲舒的基本思想主张是?
人教高二历史3-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 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 其原因何在?(1分)
请主回义答和中:央你集认权为的上需述要观(目点的是相否同有)道,理都?属于结思合想秦文 汉史化专实制指的出措依施据(。性质相同)。
政策
不 同 原因 点
影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秦始皇
汉武帝
排斥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适 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 权的需要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后汉书.食货志》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儒学的自我调节满足了时代的要求。
2、背景 新儒学为儒学赢得正统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临问题 ▼边境不宁
(匈奴、南越)
▼诸侯王势力 膨胀(王国 割据)
▼土地兼并严 重
▼阶级矛盾尖 锐
解决之道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
有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反思
有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反思
有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每周四节新课的节奏,在第二周的现在慢慢适应了。
其实往往是自己夸大了困难和设计了多余的预想。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钻研自己的教学是必备,但完全没有必要让自己负荷超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将要表达的东西一字一句表达清楚。
这节课被督导室的田剑波老师和周显露老师听课,生怕备好的课提前上完了,先是发周记,然后讲讲错题本的价值,再是课前演讲,耽误了好多时间。
所以本节课只是讲完了罢黜百家的背景。
总体除了还是急躁了一点以外,可以打一个及格分数吧。
田老师评课:
1、课堂以问题建构,逻辑清楚,有引导、评价和思维的点拨,但是对学生思考程度的把控有待提高和重视。
问题既然已经抛出来了,那么就要让问题发挥最大的价值。
2、活动太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
3、你要知道自己讲的是什么,通过你的讲授要让学生知道些什么。
已经成了定论的不要讨论,讨论有争议的有价值的。
加油谢谢各位前辈的鼓励。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是一个边学习边反思的过程,因此在学完一课内容时,我们应当适时的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新课程不等于换个新标题。
有些资料硬是把卢沟桥事变说成是卢沟桥上的狮子在吼叫,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成是万人之上,唯我独尊等等,反而显得不伦不类,正如此文课题。
何况它本是董仲舒的一种主张,并不能概括它在西汉时期的发展状态。
用演变来规定单元内容,就必定要求西汉时期的坐标点明确。
西汉儒学思想发展的最大特色不是独尊,而是形成正统。
董仲舒提出独尊主张并发扬新儒学是西汉儒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步骤而已,但也离不开高层领导的支持,即汉武帝的尊儒。
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并让文学儒者参与国政,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这才使儒学逐步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单看课题,除了突出董仲舒及其新儒学,还有谁知道汉武帝的推动?当然,我们不是要强调帝王将相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至少在问题研究中不得不关注问题研究的全面性。
鄙人以为,课文以《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更为合理。
课文三个栏目也更能全面阐述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过程及新儒学内容本身。
就原因方面,主要有三点:1)良好的契机即日益增强的经济势力使得西汉统治者有新的思想统治需要;宽松的政治环境使得儒学在西汉初期有复苏条件;汉武帝举贤良对策又使儒学进入社会上层有了可能。
2)儒学自身的发展。
尤其到董仲舒时期,他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恰好适应了西汉时期封建统治需求,这是西汉儒学走向正统的最根本原因,而前者则是它的外因。
当然,它还离不开统治者的尊儒,这是它走向正统的又一原因。
三个方面深度探讨了儒学走向正统的原因,而期间也正好贯彻了对新儒学内容本身和儒学走向正统过程的学习。
这对于教学本身而言,既完善了教学体系,又加深了教学深度;对整个单元而言,则能更好地反映儒学发展脉络,一举而多得,岂不妙哉?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 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结果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西汉“独尊儒术”的结果和影响? •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 传统文化的主流。
课堂总结
• 一、“无为而治”政策实施原因、表现、评价
•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董仲舒“新儒学”特点
• 2、思想内容
•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1、原因 • 2、影响
知识巩固
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 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朱熹等对儒家学说的发扬继承 B.儒家思想是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历代帝王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课后巩固(默写)
• 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内容? • 2.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3.成效: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 力日盛。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背景
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加强中央集权成为时代的需要
• 土地兼并 • 匈奴威胁 • 王国问题
“无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为”
2、董仲舒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3、新儒学“新” ?
1.为秦朝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的学说是: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示范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听课心得
上周学校为提高新来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新
教师听优秀老教师示范课活动。
裴进庄老师的高二
历史课讲的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裴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史料的运用
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在讲解关键知识点的时候,
裴老师朗诵史书中的相关材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也在朗诵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熏陶,
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课程设计上,裴老师这
节课采取了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框架以及关键点、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教材,学生预习后补充黑板上知
识点的策略,在学生补充完知识点后,教师再讲解
期中的疑难点。
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裴老师
还增加了历史小故事、史料朗读等环节,活跃了历
史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总体来说,裴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教
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展开
各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
动性,对知识点的梳理条理分明。
王凡老师的高一数学课《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从数学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书本中寻找答案。
设置了两个引导探究的环节,让学生探究集合的定义以及集合与元素的关系两个问题。
在引导探究后,适时地设置练习环节,通过相关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两位优秀的老教师上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内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都给我了诸多启发,也给自己今后的教学生涯树立了榜样,今后我要多向听老教师的课,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上周学校为提高新来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新教师听优秀老教师示范课活动。
裴进庄老师的高二历史课讲的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裴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史料的运用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在讲解关键知识点的时候,裴老师朗诵史书中的相关材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在朗诵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熏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课程设计上,裴老师这节课采取了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框架以及关键点、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教材,学生预习后补充黑板上知识点的策略,在学生补充完知识点后,教师再讲解
期中的疑难点。
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裴老师还增加了历史小故事、史料朗读等环节,活跃了历史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总体来说,裴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展开各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对知识点的梳理条理分明。
王凡老师的高一数学课《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从数学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书本中寻找答案。
设置了两个引导探究的环节,让学生探究集合的定义以及集合与元素的关系两个问题。
在引导探究后,适时地设置练习环节,通过相关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两位优秀的老教师上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内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都给我了诸多启发,也给自己今后的教学生涯树立了榜样,今后我要多向听老教师的课,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上周学校为提高新来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新教师听优秀老教师示范课活动。
裴进庄老师的高二历史课讲的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裴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史料的运用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在讲解关键知识点的时候,裴老师朗诵史书中的相关材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在朗诵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熏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课程设计上,裴老师这节课采取了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框架以及关键点、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教材,学生预习后补充黑板上知识点的策略,在学生补充完知识点后,教师再讲解期中的疑难点。
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裴老师还增加了历史小故事、史料朗读等环节,活跃了历史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总体来说,裴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展开各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对知识点的梳理条理分明。
王凡老师的高一数学课《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从数学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书本中寻找答案。
设置了两个引导探究的环节,让学生探究集合的定义以及集合与元素的关系两个问题。
在引导探究后,适时地设置练习环节,通过相关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两位优秀的老教师上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
的内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都给我了诸多启发,也给自己今后的教学生涯树立了榜样,今后我要多向听老教师的课,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