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从五大救国运动的失败看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专题辅导
三次救国方案失败的启示
三次救国方案失败的启示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及其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为: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
②维新派的局限性。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惧怕人民群众。
(2)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3)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及其意义(1)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专题总结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清末“新政” 1.含义: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 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 2.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3.内容: (1)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 机构。 (2)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3)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4)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4.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并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 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客观上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 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政府 1937 年 9 月 6 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林伯渠任主席。政权结 构为:参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参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政府机关,设边区、县、 乡三级,主要领导人由同级参议会选举产生;司法机关,设高等法院。陕甘宁边区的 政权是抗日人民的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它的阶级基础除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 级外,还包括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建设作出 了巨大贡献。
——1945年9月5日 《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半世纪以来”,日本对 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结论] (1)①发动或参与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屠 杀中国军民: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等;③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④违 反人道主义,推行“慰安妇”制度,蹂躏中国女性;⑤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 “三光”政策;⑥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下)》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下)》知识点归纳一、原因(根源) 因素关键前提条件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3.造成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的主要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
4.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帝制很快失败的主要的原因:违背社会发展趋势(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民主革命相继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足。
7.清朝统治结束不久,出现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直接原因:中央政权的严重削弱(或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8.张勋复辟的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9.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原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1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统治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12..新文化运动把反对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1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一股思潮。
14.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的根本原因:当时的政权是封建性的。
15.护法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西南军阀的破坏。
16.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民族工业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扩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7.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18.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的根本原因: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
19.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最主要原因:孙中山等人对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依靠力量有了新认识。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与思潮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与思潮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与思潮概述近现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与思潮的浪潮。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与思潮进行归纳与分析。
I. 甲午战争与中国的社会变革甲午战争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场战争让中国彻底认识到自身的脆弱,以及与西方列强的差距。
中国自此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开始探索现代化的途径。
A. 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挑战甲午战争的失败触发了中国社会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挑战。
人们开始质疑封建制度的合理性,逐渐形成了推翻旧制度的思潮。
这一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提倡科学、民主、自由的观念,并呼吁进行社会改革。
B. 推动教育改革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为了弥补与西方列强的差距,中国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
学校的设立和课程的调整,为培养具有现代化思维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同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II.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政治变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又一里程碑。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为中国建立一个民主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A. 推动政治体制的变革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走向了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起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政府机构。
这其中包括宪政运动、民主革命等。
B. 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随着辛亥革命的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也逐渐兴起。
在这一时期,妇女开始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提出了许多改革妇女地位的主张。
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III.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的重要思潮之一。
这一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化的观念。
A. 反对封建文化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批判封建文化的思想,呼吁摒弃陈旧观念,追求新的思潮和科学知识。
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的进程。
高中历史的解析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的解析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挑战的过程,通过对高中历史的深入学习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通过分析清末的晚清政治环境、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来探讨现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1. 清朝末年的政治环境清朝末年,国家政权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清政府陷入混乱之中。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内外交困逐渐引发了群众的不满情绪,并在晚清时期逐渐形成了一股寻求变革的力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从封建专制向民主革命的转型。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联合俄国、西方列强统治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大规模群众性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
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4.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通过推进土地革命、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和武装反抗,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6.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一场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阶段。
通过对高中历史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种种变革和挑战。
从清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再到五四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这些事件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则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社会主义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高三历史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近代中国的外交与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发展变化。
本文将从外交方面和社会阶级变革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近代中国的外交近代中国的外交是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冲突和互动的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阶段主要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重要事件。
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使中国政府首次面对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并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人民深感国家的危机,启发了近代中国的改革思潮。
2.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又一次军事冲突。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利,签订了《天津条约》。
中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开始意识到自身技术和军事落后的问题,进而改革现代化的步伐。
3. 中英战争中英战争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军事冲突的代表之一。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再次落败,签订了《北京条约》。
这场战争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独立和自强不息的追求。
二、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的发展变化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变革是由于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变迁而引起的。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乡村剧变、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工人阶级的出现。
1. 乡村剧变近代中国乡村剧变主要指田地的兼并、农民负担的加重以及农民起义的爆发。
这一时期,地主阶级逐渐形成并剥夺了大量农民土地,造成了乡村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农民阶级的觉醒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埋下了伏笔。
2. 市民社会的兴起近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个时期,商人和知识分子开始兴起,他们积极推动商业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
市民社会的兴起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3. 工人阶级的出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兴办工厂,大规模的劳动者阶级开始产生。
工人阶级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中国的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革命运动
高中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革命运动一、引言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与革命运动,这些事件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本教案将介绍近代中国经历的一些重要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为学生提供对于这段历史时期的深入了解。
二、社会变革与革命运动的背景在近代,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者的腐败以及国内外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和革命运动发展的背景因素。
2.1 西方列强入侵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等方式侵占了中国的领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屈辱感。
2.2 封建统治腐败清朝晚期,封建统治集团腐败无能,导致人民生活贫困、不满情绪高涨。
2.3 内部矛盾与社会不公平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负重过大,社会不公平程度加深。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标志着封建政权被推翻,开启了新的民主主义时代。
以下是辛亥革命的几个重要事件:3.1 吴哥胡起义吴哥胡起义于1900年在湖南发生。
虽然最终失败,但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反思。
3.2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地响应革命呼声,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3.3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领导下,宣布中华民国成立。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示威抗议活动。
以下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4.1 对待巴黎和约不满由于巴黎和约对中国未能给予公正对待,激发了学生们强烈反对的情绪。
4.2 背离传统文化与崇拜西方五四运动中,一些学生倾向于背离传统文化,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等西方观念。
4.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也催生了新文化运动,出现了众多新派作家、思想家和青年活动家。
五、总结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革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民主主义时代,五四运动则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努力推进社会进步和改革。
历史高二近代史第三节课高中历史近代史优质课中国近代历史的奋斗与探索
历史高二近代史第三节课高中历史近代史优质课中国近代历史的奋斗与探索近代史是高中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示了中国在近现代时期所经历的磨难和探索。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中国近代历史的奋斗与探索,探讨中国人民为了追求民族独立、振兴和发展的历程。
一. 清朝的衰落19世纪后半叶,清朝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逐渐走向衰落。
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还面临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清朝政府无力应对这些挑战,导致国家的整体衰退。
二. 百年国耻与康梁式改革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节点是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中国在战败后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导致百年国耻的形成。
面对国耻,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了改革的迫切性,他们推崇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然而,清朝政府对于改革的态度往往犹豫不定,常常因为保守的势力而阻碍了改革的进行。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康梁式改革,它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对改革的抵制和局限性,康梁式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和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建立了共和制度。
辛亥革命的成功源于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他们包括了革命党人、激进军官和普通百姓。
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一个民主与富强的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
中国在建立共和国后仍然面临着政治动荡、社会问题等诸多挑战。
然而,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进行了长期的奋斗。
四. 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国在建立共和国后,面临了大量的问题和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人民开始了一系列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努力。
他们学习西方列强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努力改善国家的工业与农业。
此外,中国还通过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近代史纲要论文——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
近代史纲要论文——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关键词:救亡图存社会性质认清国情概论:中国近代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最终都归于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弄清中国的国情,没有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愈发严重,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陷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西方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阻断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开始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在列强船坚炮利的生生侵略下,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睡梦中醒来,开始“开眼看世界”,研究西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均以失败告终。
各阶级对救亡图存道路探索的失败证明“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必须要以认清社会性质,从国情出发,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一味的照搬西方模式只会适得其反。
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下面我具体说说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
一、不重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由于各阶级在探索救亡道路的过程中不重视对西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因而忽视了中西方国情的差别。
历史和文化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历史中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文字和语言是文化的缩影,要研究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向西方学习,必须首先从西方的文字和语言下手,在这方面林则徐做得比较好。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博学多才,办事干练又远见。
鲁迅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
新思潮迈出了探索救亡道路的第一步,而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近代史五次对中国出路的探讨
3、过程:
(1)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发展: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确立
A.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其革命纲领是: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是《民报》.
6.启示: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洋务派单靠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而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画“ ”为失败的根本原因)
地主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二)戊戌变法——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政治民主化)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筹划海防。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海军规模最大。
(4)开办新式学堂。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4)结果:1898年9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废新法、囚光绪,杀新党,戊戌变法失败。
4.意义:① 它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②它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5.失败原因:①维新派力量弱小,且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没有发动人民群众。②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力量强大,反对变法。
2.(1)派别、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朝的统治。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知识点重要剖析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知识点重要剖析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抵抗外侮、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奋斗史,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史。
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高考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知识点进行详细剖析。
一、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1.1 鸦片战争背景与原因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其背景是中国封闭的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以及中西方贸易的不平衡。
1.2 鸦片战争过程与结果鸦片战争从1840年开始,历经两年,最终以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结束。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 晚清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晚清社会经历了多次变革。
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变革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侮、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
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具有进步性的《天朝田亩制度》;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国家的富强;义和团运动则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决心。
二、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2.1 辛亥革命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统治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剧,促使中国人民寻求变革。
2.2 辛亥革命过程与结果辛亥革命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迅速蔓延至全国。
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制度。
然而,革命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导致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陷入混乱。
2.3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辛亥革命后,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事件,使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三、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3.1 抗日战争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帝国主义加剧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测验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救亡图存(附解析)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已具有国际法意识2.1876李鸿章针对领事裁判权问题提出:“中西律例迥殊,本难合一,若如所议另立通商章程详细规条……凡通商各口交涉讼案,皆按西律判断……华民可免吃亏,西人亦无借口。
”由此可知,李鸿章目的在于A.学习西方的法律法规B.促进外交体制近代化C.变革中国传统的律法D.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3.1858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出“皇上驭天下之大柄,唯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
这表明A.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B.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C.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D.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4.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清日修好条规》,条规共十八条,其中第八条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即领事),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例核办”。
这表明A.两国交往将遵循国际准则B.两国对近代外交均缺乏了解C.日本迈出侵略中国第一步D.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有所提高5.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
这一现象表明A.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B.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D.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外交事宜的机构经历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演变。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从晚清的崩溃到近代化的迈进,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转折与发展。
这些转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现代面貌,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进行归纳总结。
一、晚清的崩溃与列强侵略19世纪末,晚清王朝的崩溃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的压力。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他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的侵蚀。
中国的封建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二、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为了改革与挽救国家危机,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即戊戌变法。
这一改革试图以西方的现代化理念来改造中国社会。
然而,由于改革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列强的干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
而义和团运动则是封建保守势力对外来侵略的一次反抗,然而由于运动的极端行为,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
随后,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政治上的改变,也为中国社会的民主与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一次运动。
这场运动由于反对列强的剥削和压迫而爆发,成为中国新思潮的代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觉醒和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对付日本侵略者的彻底抗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团结。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抗击精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高中历史从五大救国运动的失败看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专题辅导
从五大救国运动的失败看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努力。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救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由于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维新运动很快失败。
二、农民阶级——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
但由于处于自发状态,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又有笼统排外的性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以失败告终。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救国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及维新改良和“扶清”救国的义和团运动的相继失败,革命派逐渐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
为了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他们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提出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主张。
由于形势的发展,革命派经过一系列准备,最终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坚强的领导组织,也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进攻下,最后将革命果实让给了袁世凯,救国愿望没有实现。
四、资产阶级实业派——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获得了一次发展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一、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背景与原因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变革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起因主要包括国内社会矛盾的积累以及外部压力的影响两方面。
首先,从内部来看,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后,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得中国社会需要进行自我更新。
其次,外部压力主要源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割据,这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震动与冲击。
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1. 第一阶段:晚清维新运动晚清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开端,在这一阶段,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变革思潮。
其中,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社会变革实践,它致力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另外,戊戌变法的尝试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对近代中国新政治体制的探索,也为中国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2.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终结与民主革命的开始。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逐渐迈向了民主制度的道路。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辛亥革命宣言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指导。
3. 第三阶段: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最高峰,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阶段。
五四运动以抵制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国人开始崇尚科学与民主,积极追求现代文明与文化的转型。
4. 第四阶段: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政治舞台的重要契机,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国共合作、相继成立农民协会与工人运动,逐渐建立苏维埃政权,为中国社会变革注入了新的力量。
5. 第五阶段: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建立抗日战争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对外部压力的坚决回应。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农村进行土地改革与社会改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易考知识点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革命
高中历史易考知识点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革命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革命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革命。
这些变革和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高中历史易考知识点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革命。
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起点之一。
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落后的军事技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惨败,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的失败揭示了中国的封闭与落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中国政府不得不面对外来势力的压迫,开始积极探索改革的道路。
二、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建设的追求逐渐增强。
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探索。
这一运动主要集中在清末至民初的时期,通过引进西方技术与知识,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在军事、工业、教育、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被视为中国维新运动的一种表现。
戊戌变法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仍然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维新思潮、改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社会中逐渐传播开来。
四、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进程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彻底变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不仅对中国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思想上开启了中国民主进程。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对民主、平等、自由的追求,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奠定了基础。
五、五四运动与思想解放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和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运动开始于对巴黎和会的不满和愤怒,进而转化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大规模示威游行。
历史课高二年级第五节课优质课探究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历史课高二年级第五节课优质课探究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指的是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究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的进程和发展。
一、政治变革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主要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
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打破了传统封建社会的等级固化,为人才选拔提供了更加公正的机会。
洋务运动也是中国政治变革的重要一环,通过引进西方的科技和知识,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而辛亥革命则彻底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民主共和国,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主要体现在自强运动、战胜饥荒和实行改革开放等方面。
自强运动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封闭状态,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20世纪中叶曾多次遭受大规模饥荒的困扰,但通过加强农业生产和实行经济改革,成功战胜了饥荒问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变革的里程碑,它带来了外资、技术和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变革近代中国的文化变革主要表现在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和传媒发展等方面。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社会逐渐远离封建传统,接纳了西方思想和价值观,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白话文运动则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使汉字书写逐渐转向白话文表达,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化知识。
传媒的发展在近代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扩大了信息的传递范围,促进了社会的交流和思想的开放。
这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革新与进步。
通过这些变革,中国逐渐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国外势力的侵略使得中国处于动荡和混乱之中。
总之,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历史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五大救国运动的失败看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努力。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救国
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维新思想,力图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并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为维新运动,进而进行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由于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维新运动很快失败。
二、农民阶级——扶清救国
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
但由于处于自发状态,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又有笼统排外的性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以失败告终。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救国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及维新改良和“扶清”救国的义和团运动的相继失败,革命派逐渐认清了清政府的本质。
为了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他们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提出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主张。
由于形势的发展,革命派经过一系列准备,最终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坚强的领导组织,也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进攻下,最后将革命果实让给了袁世凯,救国愿望没有实现。
四、资产阶级实业派——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获得了一次发展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使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以实业救国的思想,力图通过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强大。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走下坡路,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
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民主派——思想救国
辛亥革命失败后,由于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纷纷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在这种条件下,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但由于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可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能真正实现救国的目的。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五大救国运动中,我们不难看出:近代中国在没有民族独立的前提下,实现以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不论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的各个派别,由于自身的局限,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因此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