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头部经络

合集下载

头痛 中医内科学口诀

头痛 中医内科学口诀

头痛中医内科学口诀
中医内科学中,有一句经典的口诀是“头痛脑热祛风湿,阳虚里寒多骨痛。

”其中包括以下
几个关键词:
1. 头痛:中医认为头痛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堵塞所致。

2. 脑热:指头部感觉发热,中医认为是由于阳气过盛或阴虚火旺所致。

3. 祛风湿:中医认为风湿是导致头部不适的常见原因,可以选择祛湿、扶正、理气等方法进行
治疗。

4. 阳虚:指体内阳气不足,中医认为阳虚易导致体内寒湿等病邪的侵袭,进而引发头痛等症状。

5. 里寒:指脏腑功能失调,寒气入侵,导致头痛、骨痛等不适。

这个口诀可以提醒中医内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头痛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不同的病机及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中医方案和治疗方法。

头痛--头部经络

头痛--头部经络

头痛--头部经络头部,也是我们身体重要经脉汇集的地方,如果把重要经脉理解成是交通干线的话,那么头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交通要塞。

头部的经脉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密密麻麻,一条挨着一条,交叉纵横,四通八达。

能够数的上的重要经脉几乎占了六成左右全部要通行头部。

这么重要的地方,如果堵车了会有什么结果?如果道路坍塌了又有什么结果?如果缺少维护或是管理有什么结果?头痛由此产生。

类型一:受风头痛(约占30%)1、原因:经意或是不经意的受风,会导致头部的经脉风邪的侵袭,而影响到经脉的内气血运行的通畅,不通则痛,于是头痛。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以及“巅高之上唯风邪可到”等强调的就是说,头部是最易收到风邪的侵袭人体部位。

2、主症:头痛的症状表现以蹿痛为主,没有固定的疼痛部位,甚至疼痛牵涉到颈项部和肩背部,遇风加重,甚至怕风。

3、攻略:(1)药茶:川芎5g、黄芪5g、白术5g、防风5g、桑叶5g、蔓荆子5g,以上剂量为一日量,放入水杯中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2)穴位导引:风池位置:头项后部的两个大筋外侧靠近发际的凹陷中,左右各一。

导引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指甲角的大拇指侧的部位(肺经少商穴所在),按揉风池穴,可以起到沟通两条经脉的经气来治疗受风头痛的治疗效果。

Tips:导引术是中国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很为流行的一种自我保健性疗法,类似于今天的穴位按摩,但不同于穴位按摩的是:导引术更讲究用来按摩的部位的的经脉属性,强调利用经脉之气来激发被按摩部位的经脉之气,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3)尽可能的避开风,当然也包括流动的空气,尤其是家中或是写字楼中的穿堂风,以及空调吹出来的冷风,更重要的是避开背后或是头的后部吹风,因为那些地方有一些很重要的关系到人生命的重要穴位,所以一定要避开风邪的吹拂。

或是我们可以使用防护装备,如带有风帽的衣服、高领的衣服等。

(4)中医讲究对付风邪的法子比较常用的还有就是“治风先治血”,强调的就是如果身体里出现血虚的状态就比较容易受到风邪的侵扰,所以积极采取事前措施来保证我们身体里血的充足,是很重要的一环,比较好的食品有带红衣的花生、干枣等,同时我们也要采取关于血液的降耗措施,比如减少用眼次数(中医讲究“目得血则能视,久视伤血”)等会从源头上来保证我们身体有足够的血来防范风邪的入侵。

头部常用穴位及经络(1)

头部常用穴位及经络(1)

十个常用穴位位置及作用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 )前顶后一寸五分处。 浅动脉和枕动脉的吻合 网,分布着枕大神经。
作用:癲狂疾走、惊悸 、健忘、中风、头痛、 耳鸣、脱肛等……….
十个常用穴位位置及作用
后顶:百会后一寸五分 处。有枕动脉分支, 枕大神经分支。 作用:癫疾狂走、头风 眩晕、偏头痛、顶心 痛。
编后语
每个人的头,别看就西瓜 那么点大,可关系着我们的 整个身体,头上的七经八脉 都与五脏六腑相关联。头部 养生,也就养了我们的身。 所以,请呵护我们的头吧。
谢 谢
祝大家身体健康
大肠经运行时间
早上05:00—07:00卯时。卯时血气流注于 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 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 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 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 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 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经脉的走行
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
十个常用穴位位置及作用
神庭:中上发际线五分 处。额动脉分支,分布 着三叉神经第一支额神 经。 作用:癫痫惊悸、失眠 、头痛、流泪等……….
十个常用穴位位置及作用
上星:前发际入发一寸 处。额动脉分支,分布 着三叉神经的第一支额 神经。
作用:头昏头痛、头皮 肿、目痛不能远视、鼻 塞。
经脉的走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
末端,向上出4和5掌骨间,沿 腕背,前臂外侧,向上通过肘 尖,于上臂外到达肩部,于足 少阳经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 ,分中胸联络心包经,从胸至 腹,属于上、中三焦。于耳部 分支,从耳后至耳中到耳前, 与前脉在面颊部到达目外眦, 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三焦经运行时间
经脉的走行

头疼的位置不同对应的经络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头疼的位置不同对应的经络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头疼的位置不同对应的经络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很多人有经常头痛的问题发生,有些是因为压力大,有些是因为大姨妈来了,还有些是因为受了风寒,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了头疼,但是头疼的位置不同对应的经络并不相同,如果我们能抓住要点,解决头疼的问题就会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治疗。

一,太阳经头痛头痛在太阳经脉循行部位。

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背。

也就是头痛的部位主要是前额,头顶部,和头后枕部,以及项背部。

太阳经头痛大多是因为表邪影响到太阳经。

原因:大多是因为机体受寒邪的入侵,导致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武器:羌活、藁本,善于治疗太阳经头痛。

二,阳明经头痛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一样。

原因:邪气侵犯阳明经而引起的头痛。

外感多因热结或为寒凝;内伤多因积热、湿热、胃火、热毒、酒毒所致。

眉棱骨疼也有可能是太阴脾虚导致。

武器:葛根,白芷、升麻,善于治疗阳明经头痛。

三,少阳经头痛少阳头痛,一般都指少阳胆经引起的头痛,少阳经巡行主要是身体的两侧,两侧连接耳根,痛在头角部,包括头的太阳穴、头的两侧部。

少阳经引起的头痛。

原因:情绪抑郁、忧虑、焦虑等。

会随着情绪的改变出现病情加重。

武器:柴胡、青皮、菊花,黄芩善于治疗少阳经头痛。

四,厥阴经头痛厥阴头痛出自《伤寒论》,为三阴头痛之一,特点为巅顶痛即头顶痛,伴有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

原因:肝经受寒,肝寒犯胃,脾胃虚弱,引起干呕、呕吐清稀涎沫等症状。

武器:吴茱萸、川芎、柴胡,善于治疗厥阴经头痛五,少阴经头痛少阴头痛可以理解为肾经出现头痛,表现为整个头部出现疼痛,头重如裹、头重、昏沉,出现空痛等疼痛。

少阴头痛:多属肾精气虚不能上承,膀胱经气实而上逆而头痛,其痛不移。

也有表现后头痛,与太阳头痛区别是,太阳头痛由于外感后疼痛,外感康复头痛自愈。

少阴头痛也可由外感引发,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原因:心肾阳虚,阴寒内盛而引起的。

武器:细辛,独活,善于治疗少阴经头痛六,太阴经头痛头痛如裹,头重昏沉,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

头痛的经络辨证治疗

头痛的经络辨证治疗

头痛的经络辨证治疗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常突然发病,且病势较剧。

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迁延难愈。

正如王肯堂《证治准绳》所云:“头像天,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

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贼之逆,皆能相害……。

”经络辨证是辨证纲要的主要内容。

布全身,贯穿脏腑,联络内外,运行气血,把人体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临床治疗头痛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外必见诸内”的理论,按照头痛的不同部位,结合经络循行路线,从经络辨治往往可获得意外疗效。

后头痛后头痛多为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所致,常出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并伴有一系列风寒表证的症状,常见于颈椎病患者。

治疗以疏风散寒、调和气血、通达经络为大法,依上病下取的理论,取足太阳膀胱经经气所出之井穴至阴、原穴昆仑以止头痛,局部选用风池、风府等穴。

颈椎病头痛从督脉论治《灵枢?本脏》谓:“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也。

”督脉起于长强,入肾经腰,行于脊柱、颈椎内,上行人脑。

因此,督脉与肾、脑、脊髓有着密切关系。

督脉之阳气,为诸阳之主气,润通脊、颈椎经脉之气血。

颈椎之病,多因邪留督脉关节,或气血凝滞督脉,形成督脉瘀滞不通。

肾主骨生髓,督脉瘀阻不通,肾之精髓不能通过督脉的运行濡养颈椎,上充于脑,使上下不交,精血不贯,发为颈椎病头痛。

治宜温通督脉,祛瘀止痛,调畅气血。

前额头痛从阳明论治前额乃阳明胃经所布之处,该处疼痛多因胃腑积滞壅阻,失其通顺之故,故应从胃腑论治。

“胃宜降则和”,胃腑不降,中焦壅塞,腑气不通,郁久化火,循经上逆,发为头痛。

治宜攻积导滞,通腑止痛。

胃腑得通,浊气下行,则无上逆之变,此乃上病下治也。

泻中脘可清胃腑之热,调理阳明之气血,从而止前额痛。

此外常可配合胃经荥穴内庭治之以清解胃热。

颠顶头痛从厥阴论治《伤寒论》日:“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吴茱萸汤主之。

”足厥阴肝经上行至额,与督脉会于颠顶。

颠顶头痛病因在厥阴,肝脉夹胃,胃受肝疏而和降,其水谷方能排泄有度;寒凝厥阴,肝受寒邪,肝胃不和,胃寒停饮,阻遏清阳,浊阴循经上逆,直犯颠顶,发为颠顶头痛、恶心呕吐。

董氏奇穴之头顶痛、颅内痛

董氏奇穴之头顶痛、颅内痛

董氏奇穴之头顶痛、颅内痛今天火主穴肝经的穴位,足厥阴肝经走行头顶,取太冲穴也可以,另外,也可以取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大敦穴。

门金穴胃经的穴位,头顶的区域与前额有交叉的部分,另外,从董氏奇穴设置穴位的名称来看,五行相克的原理,金克木,治疗木火上冲,用这个原理来治疗头顶疼,那这个穴位本属于胃经,为什么说它与金有关呢?这里面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就是阳明胃,胃气主降,阳明燥金,的特性,燥金其实是肺和大肠,跟胃气也有关系,因为胃和肠是上下相承的,连成一体的,气是上下一贯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金代表肺、胃、大肠的特性,所以金克木,即克制肝气往上冲的特性。

第二个含义就是木克土,肝气往上冲,土被克,不能生金,金气就弱,木气就不受制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选择土经即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土能生金,金来克木。

冲霄穴关于冲霄穴点刺治疗头顶痛用到的头底对应理论,我们可以延伸到,用足跟腱上面的正宗、正筋穴两个倒马针来治疗头顶痛,还可以采用黄帝内经里面的虚实病机来治疗头顶痛,头顶痛是气血走到了头部,我们就将上部的气血往下引,采用涌泉穴,太冲透涌泉、门金透涌泉,或者涌泉透太冲都是可以的。

颅内痛头里面疼痛。

有的人头疼的部位感觉不到,只说头里面疼,这种情况考虑肾经。

一般要用涌泉穴。

不是直接扎涌泉,而是用脚背、脚侧的穴位透到涌泉穴。

束骨穴透涌泉穴从膀胱经透到肾经。

1、肾经通到脑髓,以通为用;2、肾虚会导致头疼,一般是元阳虚浮,所以我们要用潜阳的方法,针尖朝下,透向涌泉穴。

将虚火引向脚底。

还可以用太冲透涌泉、门金透涌泉。

上瘤穴配足三重穴颅内头痛与淤血有关,足三重活血化瘀化痰,治疗身上所有的痰瘀阻结的不通,包块或是一些重证。

疑难重症多从痰瘀去治疗。

上瘤穴是脚跟上的穴位,脚跟是通肾的,也可以对应头部的全息。

颅内痛可以近治,直接扎头顶的穴位,也可以扎耳穴,对应的头部的穴位。

因为神经是通脑的,肾开窍于耳,耳穴治疗神经内分泌的问题是非常快速的。

头痛扎耳垂的效果是不错的,选取耳背的穴位刺激也可以。

中医入门头部经络的辩证及头痛的解决方法

中医入门头部经络的辩证及头痛的解决方法

中医⼊门头部经络的辩证及头痛的解决⽅法⼀、头部经络的辩证从中医经络细分,头上有督脉、任脉、六条阳经和肝经⼀共九条经脉通过。

六条阳经分别是:⾜太阳膀胱经、⾜少阳胆经、⼿少阳三焦经、⾜阳明胃经、⼿阳明⼤肠经、⼿太阳⼩肠经。

所以古⼈把头部称之为六阳之⾸。

阴经中只有⾜厥阴肝经到达头上,《针灸⼤成》上记载:肝经沿着⽓管之后,向上进⼊颃颡(喉头部),连接⽬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出于额头部位,与督脉交会与头顶。

所以肝经⽓⾎亏损的⼈,头顶没有头发。

还有“怒发冲冠”的典故,⼈⼀发怒,过量的⽓⾎沿着肝经冲到头顶,这股⼒量可以把古⼈带的冠给顶起来。

古⼈的⾔语真是字字含义深刻。

⼆、头痛的解决⽅法基于我们对头部经络的了解,我们可以根据头部瘀滞的位置来判断我们是那⼀条经络和那⼀个脏腑出了问题。

我们以头痛为例来讲讲经络辩证。

常见的头痛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头前额部位疼痛属于胃经瘀堵造成的问题。

处理⽅法可以在头前额部位找筋结按摩,还可以点按对侧脚上的厉兑⽳。

2、头两侧部位疼痛属于胆经瘀堵造成的问题。

处理⽅法可以在头两侧部位找筋结按摩,还可以点按对侧脚上的⾜窍阴⽳。

3、头后脑勺部位疼痛属于膀胱经瘀堵造成的问题。

处理⽅法可以在后脑勺部位找筋结按摩,还可以点按对侧脚上的⾄阴⽳。

4、头顶疼痛属于肝经瘀堵造成的问题。

处理⽅法可以头顶找筋结按摩,还可以点按两侧脚上的太冲⽳或⼤敦⽳。

⼤部分⼈的头不痛,只是有软包和硬包,辩证的原理与头痛的辩证是⼀样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头痛医脚”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中医如何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头疼

 中医如何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头疼

中医如何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头疼头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解决头疼问题常常需要通过药物缓解,然而,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学中的穴位按摩也是一个有效且自然的疗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如何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头疼。

一、了解头疼的中医观点中医学认为,头疼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气血失调所致。

根据不同的原因,头疼可以分为诸多类型,如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火上扰头痛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头疼,中医师会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穴位按摩就是一种治疗手段。

二、穴位按摩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有经络,经络中有穴位。

通过对相关穴位的按摩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促进经络的通畅,从而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按摩穴位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使得相关穴位所代表的器官和组织得到刺激和调节。

三、常用穴位按摩法1. 攒竹穴攒竹穴位于双目眉毛中点的凹陷处,通过以双手的食指指腹分别按压攒竹穴,可缓解前额头疼。

每天按压攒竹穴约1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前额头疼。

2. 人迎穴人迎穴位于耳垂下1寸的边缘,通过以食指指腹按压人迎穴,可缓解头部颞颜部的头疼。

每天按压人迎穴约1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头疼。

3.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项部的窝中央,通过以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风池穴,可缓解颈项部的头疼。

每天按压风池穴约1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头疼。

4.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弓上纵行1横指的部位,通过以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太阳穴,可缓解头部侧面的头疼。

每天按压太阳穴约1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头疼。

5. 翳风穴翳风穴位于无名指掌侧第一骨节指关节凹陷处,通过以双手无名指的指腹分别按压翳风穴,可缓解头部顶部的头疼。

每天按压翳风穴约1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头疼。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千万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引起不适或者伤害。

2. 按摩时可以用力适度,但不要过轻或者过重。

3. 可以使用适量的按摩油来增加按摩效果。

4. 如果按摩过程中感到不适或者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按摩。

如何用中医方法缓解头痛

如何用中医方法缓解头痛

如何用中医方法缓解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紧张压力、颈部问题、过度疲劳等。

虽然头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依赖药物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中医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天然且有效的方式来缓解头痛。

以下是几种使用中医方法缓解头痛的技巧。

1. 冷敷冷敷是缓解头痛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方法。

可以将冰袋或冷毛巾轻轻敷在头部疼痛的位置,可缓解血管扩张和炎症引起的头痛。

冷敷还有助于减轻神经紧张和压力。

每次冷敷应该持续15到20分钟,并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

2. 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在人体上有一些特定的穴位,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缓解头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 太阳穴:使用拇指轻轻旋转太阳穴约2分钟,可缓解头痛和眼部紧张。

- 攒竹穴:位于两眉毛中央,用食指和中指点压这个穴位数十秒钟,有助于减轻头痛和眼部疲劳。

- 鱼腰穴:位于两眉毛上方1寸处,用食指和中指点压这个穴位,有利于缓解头痛和脑部紧张。

在按摩穴位时,应用适度的力量,刺激穴位约1分钟。

每天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帮助缓解头痛。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些特定的食物和草药可以用来缓解头痛。

例如:- 薄荷茶:将一茶匙干薄荷叶放入一杯开水中浸泡,10分钟后饮用。

薄荷具有清凉舒缓的效果,对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陈皮茶:将5克干燥陈皮放入一杯开水中,沸腾后煮10分钟后饮用。

陈皮有助于舒缓肝气郁结,缓解头痛。

- 花椒水:将一小撮花椒磨成粉末,加入一杯温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花椒可以活血祛寒,对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除了这些具体的食物和草药之外,合理饮食习惯也很重要。

避免过度饮酒或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摄取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营养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4. 中药疗法中医中有许多草药可以用来缓解头痛,其中一些草药可以单独使用,而另一些则需要配合使用。

这些草药通常可通过煎煮成药汤或制成颗粒剂。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不同,寻求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的咨询是十分重要的,以了解最适合个人需求的草药配方。

头部经络

头部经络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和任脉和督脉。

头部侧面经络图头部前面、正面经络图人体足部经络穴位(一)、足阳明胃经1、解溪位置:趾长伸肌健与跟长伸肌腱中间陷凹中,在足背和小腿交界的横纹处。

主治:足踝关节痛,偏瘫,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头痛。

2、冲阳位置:在足背第二、三跖骨间,趾长伸肌腱外侧足背最高处。

(在横隔膜反射区内)。

主治:足背痛,下肢瘫痪,牙痛,牙龈炎,癫痫。

3、陷谷位置:第二趾外方直上,第二、三跖趾关节后的凹陷中。

(在胸反射区内)主治:浮肿,足背肿痛,腹痛,扁桃腺炎,痢疾。

4、内庭位置:在第二、三趾缝正中略后,第二、三跖趾关节前。

(在胸反射区内)。

主治:牙痛,胃痛,扁桃腺炎,三叉神经痛,头痛,痢疾。

5、厉兑位置:在第二趾外侧去爪甲角一分。

(在眼反射区附近)主治:热症,多梦,癫痫。

(二)、足太阴脾经1、隐白位置:在拇趾内侧距趾甲根角一分处(鼻反射区处)。

主治:腹痛,腹胀,多梦,月经过多,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失眠,精神错乱。

2、大都位置:位于跟趾根部的胚侧,在第一趾跖关节前。

(相当于甲状旁腺反射区处)。

主治:腹胀,腹痛,高热,水肿等。

3、太白位置:第一跖骨小头的后下方距离跖骨小头约一寸。

(在胸椎反射区处)。

主治:胃痛,腹胀,痢疾,便秘,上吐下泻。

4、公孙位置:正当第一跖趾关节后约一寸处。

(胸椎反射区处)。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胃痛,呕吐,消化不良心悸,月经过多。

5、商丘位置:内踝前下方,胫骨与距骨间。

(髋关节反射区处)。

主治: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足背痛,胃炎,肠炎,消化不良。

(三)、足太阳膀胱经昆仑位置:在足外踝之后侧陷凹处,当外踝后缘(与外踝尖平齐)与跟腱的中间。

(相当于下腹部反射区处)主治:头项痛,眩晕,腓肠肌痉挛,小儿抽风,下肢瘫痪。

头部九宫穴位按摩有奇效

头部九宫穴位按摩有奇效

头部九宫穴位按摩有奇效按摩头部九宫的作用:可有效的防治顽固性头痛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中风,偏瘫,感冒,癫痫,颈项强直疼痛,恼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

头部九穴位置:一宫风府穴在头颈后,用手指自头上方顺头后正中线往下摸到凹陷处即是。

五宫百会穴是头顶最高点,在两个耳尖连线的中点。

九宫神庭穴在前额上方、头正中线入发际半指(指拇指)或印堂穴(两眉中间)直上四指处。

四宫(头左前额)和二宫(右前额)叫左右头维穴在额角发际直上半指处,或五指并拢成梅花指、将拇指对着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指凹处),上面的中指尖处即是本穴。

三宫和七宫叫左右承灵穴在耳尖直上四指再往前一指处,或神庭与头维之中点往头后约四指处。

八宫和六宫是左右风池穴,在风府两侧大筋外凹处、与风府平行。

一宫:风府穴:督脉。

行气活血开窍。

适应于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中风、癫狂、失音、颈部疾病、半身不遂、精神病。

八及六宫:风池穴:胆经。

调理气血,疏风解表,通窍明目。

适应于头痛、中风、偏瘫、感冒、暑病、目眩、高血压、颈项强直、失眠、腰背痛、眼耳鼻病。

五宫:百会穴。

督脉。

阳经之首,醒脑、升阳、镇静,调理脏腑。

适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偏瘫、癫痫、高血压、低血压、脑充血、胃及子宫下垂、久泄、脱肛。

九宫:神庭穴。

督脉。

活血止痛,安神养脑。

适应于头痛、泪出、眩晕、癫痫、昏睡、失眠、惊悸、鼻流清涕、呕吐、精神病、躁狂。

四及二宫:头维穴。

胃经。

头痛、眩晕、眼痛、中风、癫痫、鼻塞。

三及七宫:承灵穴。

胆经。

头痛、眩晕、目痛、鼻病、脑病、恶风寒、喘息不利。

简要按摩法:晚11时至上午11时由一宫开始按一二三到九的顺序按摩,其余时间由九宫开始到一宫的顺序按摩。

按摩次数是凡单数(13579宫)是9的倍数,要顺时针旋转,2468宫是6的倍数逆时针转(按摩哪时想着在那挂着一块表),九个穴位按摩后,再在一宫处加按9次,最后在五宫(百会)处双手叠压顺转36次、逆转24次。

中医经络与头痛

中医经络与头痛

中医经络与头痛:头痛与经络循环走行有关:阳明《胃》经、经前额、前额痛称阳明头痛;太阳《膀胱》经、经头后部、头后部痛称太阳头痛、头侧面左或右是少阳《胆》经、偏头痛称少阳头痛。

厥阴《肝》经、经头顶、头顶痛称厥阴头痛。

头顶怕风、怕冷、向外冒风,感觉有重物压顶。

请参阅(虚弱人常发病),阳明头痛即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样,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有力见于火热上攻证。

治法:清阳明经热。

方药:白虎汤加减。

葛根15克,升麻5克,白芷9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炒粳米15克,生甘草5克。

………………………………………………………………………………………………….少阳头痛时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

临床上以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

治疗:和解表里。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0克,黄芩6克,党参10克,姜半夏10克,炙甘草5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

………………………………………………………………………………………………….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疼痛,连及颈项背部,发热恶风寒,脉浮。

多见于风寒、风热等外感证。

治法:疏风解表。

方药:羌活防风汤。

羌活6克,防风6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川芎5克,甘草3克。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治法:温散厥阴寒邪。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6克,生姜10克,姜半夏10克,藁本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3克。

…………………………………………………………………………………………………. 头痛针灸法:太阳头痛治拟疏通太阳经脉穴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

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针刺过深,通常深度0.5~1寸,后溪直刺0.3~0.5寸,昆仑直刺0.3~0.5寸,玉枕沿皮刺1寸,束骨直刺0.5~1寸。

头部经络的功效

头部经络的功效

头部经络的功效中医经络理论与气功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互为渗透,互为补充、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探讨经络与气功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经络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气功的实践和临床应用。

那么头部经络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头部经络的功效,欢迎参阅头部穴位及作用1、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具有除湿化湿的功效。

2、百会穴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目眩失眠等,具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功效。

3、上星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出血,痫证,具有降浊升清的功效。

4、囟会穴: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痔,癫疾,嗜睡,小儿惊风,具有补益肺气,传导水湿的功效。

5、完骨穴: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癫痫,疟疾。

具有疏导水液的功效。

6、天柱穴:主治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具有化气壮阳功效。

7、四神聪: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具有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的功效。

8、印堂穴:主治头晕、前头痛、鼻病等,具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的功效。

9、阳白穴:主治头晕、前头痛、鼻病等,具有生气壮阳的功效,和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一起按摩主治目赤肿痛、视物不清、上眼睑下垂。

10、人中穴:主治休克、昏迷、急性腰扭伤等,具有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的功效,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11、四白穴:可预防近视、改善色盲、改治疗头痛头晕、增加肌肤弹性,具有散发脾热,向头部提供水湿的功效。

12、承泣穴:可改善视力、消除眼肿、淡化黑眼圈等,此穴是治疗眼疾的大穴,能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至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13、鱼腰穴: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具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被点中后会出现气滞血淤、头晕目眩。

14、迎香穴:可改善嗅觉疲劳、鼻塞、面部浮肿等,具有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的功能。

15、睛明穴:主治近视、远视、散光等,具有降温除浊的功能,被点中后会出现头昏、眼花乃至倒地。

曲黎敏:头痛与经络

曲黎敏:头痛与经络

曲黎敏:头痛与经络X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

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

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

这里不过多地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我们有了病还是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以便对证下药。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头痛。

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

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头痛很有效果。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

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

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

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

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

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

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

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

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头顶痛为厥阴肝头痛。

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

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

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

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

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人体头痛的功效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人体头痛的功效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人体头痛的功效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严重时会给人带来不适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经络堵塞或脑部功能紊乱引起的。

而中医穴位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中医穴位按摩缓解人体头痛的功效。

一、人体常用的头部穴位1. 太阳穴(太阳经)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太阳经的起点。

按摩太阳穴可缓解头痛、眼痛、眩晕等症状。

2. 攒竹穴(睛明穴)攒竹穴位于眼睛上方,眼眶内眦旁。

按摩攒竹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痛、鼻塞等症状。

3. 像骨穴(阳白穴)像骨穴位于鼻翼外侧,人中凹陷处。

按摩像骨穴可以舒缓头痛、鼻塞、中鼻炎等症状。

4. 象鼻穴(迎香穴)象鼻穴位于鼻翼外侧,比鼻孔略高。

按摩象鼻穴可以缓解头痛、流鼻血、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二、头部穴位按摩方法1. 主动按摩主动按摩是指自己用手指或按摩器按摩头部穴位。

首先,用温水洗手并清洁头部;接着,用双手轻轻按摩太阳穴、攒竹穴、像骨穴、象鼻穴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一次。

2. 被动按摩被动按摩是指通过外力,如家人或专业按摩师的帮助来按摩头部穴位。

被动按摩在力度和节奏上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或造成不适。

三、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头痛的机理1. 促进血液循环中医穴位按摩可以促进头部穴位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缓解头痛。

按摩过程中,适度的按压和按摩刺激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头痛症状。

2. 舒缓紧张情绪中医穴位按摩还可以通过舒缓紧张情绪来缓解头痛。

常见的头痛类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情绪、压力密切相关的。

通过按摩穴位,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放松,减轻紧张情绪,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3. 平衡气血运行中医穴位按摩可以平衡头部穴位周围的气血运行,调节身体阴阳平衡。

按摩穴位时,可以刺激穴位,使得体内气血得到调整和平衡,缓解头痛的发作。

四、中医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穴位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按摩有助于缓解头痛。

董针治疗各种头痛

董针治疗各种头痛

董针治疗各种头痛董氏针灸治疗头痛:转载若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内经中《素问.风论篇》有「首风」、「脑风」之称。

难经第六十难则提出「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不去为─厥头痛」及「入连在脑者为─真头痛」之区别。

伤寒论中张仲景则按六经辨证将头痛列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及「厥阴头痛」等条文qi。

中医之头痛病因与病机*外感头痛:起居不慎,感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上犯头顶,清阳之气受阻,气滞血瘀,阻碍经络,而导致头痛。

1.风寒入侵。

2.风热入侵。

3.风湿入侵。

*内伤头痛:主要与肝、脾、肾及瘀血有关。

1.肝阳上亢。

2.肾精亏虚。

3.脾胃虚弱。

4.瘀血头痛。

董氏针灸疗法以下为董公及恩师胡文智医师之数十年临床经验摘录如下:1.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效。

(笔者经验再加神耳上穴为治各种头痛之基本配穴)2.血虚头痛:针心灵一、二、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佳。

3.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

4.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金穴、水通穴。

5.神经衰弱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

6.高血压头痛:针三圣穴奇佳。

7.舒张压过高头痛: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此为笔者运用于治疗各种头痛,最为神速有效之方法)。

8.发高烧头痛:五岭穴点刺,针重魁穴有卓效。

9.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二穴特效。

10.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金吉穴及火球穴点刺出血奇效。

11.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二穴有奇效。

12.脑部疾病引起之头痛:针火菊穴、火散穴。

针正筋穴、正宗穴。

针土顶穴、水顶穴。

针正脑一、二穴。

13.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通穴、金铃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水溪穴等点刺放血。

14.前头痛:镇静穴点刺出血再针心灵穴。

四花穴、腑阳穴点刺出血。

针通心穴、通灵穴、通关穴。

针神耳上、中、下穴配金耳穴特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也是我们身体重要经脉汇集的地方,如果把重要经脉理解成是交通干线的话,那么头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交通要塞。

头部的经脉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密密麻麻,一条挨着一条,交叉纵横,四通八达。

能够数的上的重要经脉几乎占了六成左右全部要通行头部。

这么重要的地方,如果堵车了会有什么结果?如果道路坍塌了又有什么结果?如果缺少维护或是管理有什么结果?头痛由此产生。

类型一:受风头痛(约占30%)1、原因:经意或是不经意的受风,会导致头部的经脉风邪的侵袭,而影响到经脉的内气血运行的通畅,不通则痛,于是头痛。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以及“巅高之上唯风邪可到”等强调的就是说,头部是最易收到风邪的侵袭人体部位。

2、主症:头痛的症状表现以蹿痛为主,没有固定的疼痛部位,甚至疼痛牵涉到颈项部和肩背部,遇风加重,甚至怕风。

3、攻略:(1)药茶:川芎5g、黄芪5g、白术5g、防风5g、桑叶5g、蔓荆子5g,以上剂量为一日量,放入水杯中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2)穴位导引:风池位置:头项后部的两个大筋外侧靠近发际的凹陷中,左右各一。

导引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指甲角的大拇指侧的部位(肺经少商穴所在),按揉风池穴,可以起到沟通两条经脉的经气来治疗受风头痛的治疗效果。

Tips:导引术是中国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很为流行的一种自我保健性疗法,类似于今天的穴位按摩,但不同于穴位按摩的是:导引术更讲究用来按摩的部位的的经脉属性,强调利用经脉之气来激发被按摩部位的经脉之气,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3)尽可能的避开风,当然也包括流动的空气,尤其是家中或是写字楼中的穿堂风,以及空调吹出来的冷风,更重要的是避开背后或是头的后部吹风,因为那些地方有一些很重要的关系到人生命的重要穴位,所以一定要避开风邪的吹拂。

或是我们可以使用防护装备,如带有风帽的衣服、高领的衣服等。

(4)中医讲究对付风邪的法子比较常用的还有就是“治风先治血”,强调的就是如果身体里出现血虚的状态就比较容易受到风邪的侵扰,所以积极采取事前措施来保证我们身体里血的充足,是很重要的一环,比较好的食品有带红衣的花生、干枣等,同时我们也要采取关于血液的降耗措施,比如减少用眼次数(中医讲究“目得血则能视,久视伤血”)等会从源头上来保证我们身体有足够的血来防范风邪的入侵。

类型二:情绪头痛(约占25%)1、病因:郁闷、恼怒、忧伤、沉思、惊恐,几乎所有不良的情绪都会让我们的气血在经脉或是出现阻滞、或是激进、或是发散、或是凝结、或是乱行等不正常的运行情况,从而最终影造成经脉的瘀阻,不通而痛。

现代这个时代,这些情绪又是几乎无法逃避的,难以承受度精神压力,成为仅次于自然环境致病因素的第二大导致头痛的原因。

2、主症:头痛头晕,心烦易怒,失眠,口苦面红,常伴有郁闷、恼怒等不良情绪,多以太阳穴处头痛或是头部的两侧疼痛为主,同时在明显情绪刺激后容易发作。

3、攻略:(1)药茶:柴胡5g、香附5g、佛手5g、香橼5g、川芎5g、黄芩5g,以上剂量为一日量,放入水杯中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2)穴位导引:太冲位置: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左右各一。

导引法:以双手中指靠近指甲处(中冲穴处)按揉太冲穴,这样做能够利用心包经脉的经气来帮助疏散肝经的气血,以酸胀为佳。

(3)练习打坐法。

打坐就是盘起腿来,闭目,手心向上,什么都不要想就可以了,一般要持续约30分钟或以上。

打坐可以让我们达到物我两忘的目的,自然而然就会把那些并不是十分重要但有很令我们困扰的念头去掉。

无物忘我,自然无欲。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习惯性过程,要长期坚持,而非一次二次即可速效的法子。

(4)疯狂运动法。

如果你觉得比较难做到(3)中的内容,索性就积极主动的把不良的情绪通过疯狂运动的形式发泄出去也好。

推荐运动:打沙袋、跑步、游泳、跳绳等发泄程度:不要去管是否汗流浃背,只要你在疯玩的过程中压根就没想起来那些烦心的事情即可。

(5)中医认为薄荷脑或是薄荷油的特殊芳香气味具有改善不良情绪的作用,从而间接的解决了头痛的治疗。

强力绿箭或是清凉油都是不错的选择。

(6)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这几乎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把它放到了最后一步。

类型三:劳倦性头痛(约占25%)1、病因:每个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太忙了,太累了,事实也确实如此。

忙完了单位的,再来忙家里的,然后再个人充电,即使是成人也有考不完的试……,于是你虚了,气血运行的动力弱了,气血被迫缓慢的在经脉中缓动,不通则痛。

当然,劳累分为三种,身体的劳累的劳身、思维上劳累的劳神、性生活频繁的房劳,遇到其中一个就够你一受的了。

2、主症:头脑空痛(感觉头脑中空)、心慌神疲、腰酸耳鸣、头晕、疲乏倦怠、力不从心等3、攻略:(1)药茶:黄芪5g、当归5g、破故纸5g、黄精5g、川芎5g,以上剂量为一日量,放入水杯中反复冲泡饮用即可。

(2)穴位导引:足三里位置:膝盖外下缘凹陷处向下移四指,再向外移一指处。

两腿各一。

导引术:用两个食指的指甲角的大拇指侧的部位(手阳明经商阳穴所在),按揉足阳明经的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沟通两条手足阳明经脉的经气来治疗劳倦头痛的治疗效果(3)两个基本原则:一要节制能源的浪费,从源头上来保证劳倦产生的减少,比如在现有基础上减少房事的次数、减少用眼的时间、如果已经很累就要减少去健身房的时间等等。

二要拥有足够数量的能源的储备,比如加强营养饮食、保持适当的不觉得后疲乏的运动量等。

(4)泡脚法,如果人是一棵大树,那么脚就相当于是树的根,头就相当于是树的枝叶果实,而劳倦就相当于耗费了养分的大树一样,光靠给树枝喷水施肥是不起作用的,一定要把肥料水分施在树的根部,由此你想象到泡足的重要意义了吗?对,就是这个道理。

泡足时可以选择热水,或是在水里加入川芎10g、红花10g来增强热水对于头痛和疲劳的缓解,这种方法对于三种类型的劳倦所伤均有效。

类型四:饮食不适痰湿(约占10%)1、病因:巅顶部位(头顶的中医术语)是不可以有湿邪的,因为湿邪的性质是往下而流的,所以一旦出现湿邪就是病态。

湿邪是如何产生的呢?中医认为我们的脾胃是负责消化饮食的器官,如果每次都可以及时把消化过后的垃圾清理干净也就没事了,如果因为什么特殊情况而没有及时清理干净,垃圾就会越堆越多,它们在体内也真的很像你在垃圾堆里看到的湿乎乎粘腻腻的垃圾一样,湿邪由此产生,分布于全身各处,于是乎,我们2中所述的主症相继出现,头部也很难幸免,这些湿邪堆积在经脉的里外,气血不通而痛。

2、主症:头痛似用布带缠裹或是胀痛、或是闷痛,贪睡,醒后不解乏,形体多肥胖,胸闷腹胀便溏,肢体困倦,恶心3、攻略:(1)药茶:苍白术各6g、川芎6g、半夏3g、泽泻6g,用热水反复冲泡代茶饮用。

(2)穴位导引:丰隆位置:足部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导引法:用两个食指的指甲角的大拇指侧的部位(手阳明经商阳穴所在),按揉足阳明经的丰隆穴,可以起到沟通两条手足阳明经脉的经气来治疗饮食不适(痰湿)头痛的治疗效果。

(3)节制下列食品,他们是身体内最容易产生湿邪并伤害你的脾胃的元凶:1)甜食2)粘腻食品,如凉粉、粉条、年糕3)油炸食品4)低温食品(指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和寒性食品(具有寒凉性味的食品,如梨、西瓜、绿豆等)(4)禁止食后即睡或是睡前饮食,这都是导致身体内湿邪大盛的重要诱因。

(5)平时多吃些山西老陈醋、山楂,这样会随时帮助我们减少身体里的湿邪,随时保证我们脾胃的正常运转,不要担心它们助消化会让你发胖,不信吗,看看山西TV,自古世界上最爱吃醋的人群,胖子可真的没几个。

类型五:外伤瘀血(约占10%)1、病因:磕了、碰了、摔了、撞了,我们的脑袋到今天已经不知和坚硬物体遭遇了多少次的亲密接触,绝大部分的人没有问题,不过有一些人却没有那么幸运,脑部的血也会像你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外伤一样溢出脉外,虽不至于像脑溢血那么严重,但那些出了经脉的瘀血却也暂无去处,于是,稍有诱因,风开始兴,浪开始作,你头痛了。

2、主症:可能曾有头部外伤或是磕碰的经历,疼痛时痛处固定不变,痛如针刺,夜晚加重,休息后加重3、攻略:(1)药茶方:川芎6g、乳香粉3g、没药粉3g、西红花2g,开水反复冲泡代茶饮。

(2)穴位导引:至阴穴位置: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导引术:用手太阳经所属的小手指的指甲来掐按足太阳经的至阴穴可以使两条太阳经的经气互相激发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洗头:这个办法在清宫里是很盛行的,那个年代的领导是很讲究“是药就有七分毒”的,所以除了没办法外,几乎很少吃药,能外用就尽量外用,而且药物直接作用在局部的经脉上,效果反而较内服药物效果明显,川芎10g、当归15g、赤芍15g、何首乌30g、丹参15g、鲜桑叶30g,煎煮出一盆,然后找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位置,趁热把整个头部浸泡在药汤中,约10分钟即可,每日1-2次,重点疼痛部位,可以重点浸泡,水温一定不能过低,但要避免过烫。

(4)头低足高法睡眠。

头部不枕枕头,足部加1-2个枕头,意在适当增大而非过度加快头部的血流速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正常范围内的较高血流素的会让我们体内的瘀血被逐渐冲散,头痛会渐渐缓解。

此法初起肯定觉得不适应,坚持几天适应了就习以为常了。

(5)时刻注意保护头部接受第二次的伤害。

Tips:关于导引术中我们应该用哪个手指,还有一种原则就是取决于我们头痛是哪些部位,具体如下:部位:1、巅顶(头的顶部)疼痛:导引按摩时以中指为佳2、少阳(两个太阳穴及耳部周围)疼痛:以无名指为佳3、太阳(后头部以及颈椎部位)疼痛:以小指为佳4、阳明(前额及眉棱骨)疼痛:以食指为佳真心忠告:1、不要试图服用只有止痛作用的止痛药,那样只会掩盖我们头痛的真实病因,而不会起到任何治疗作用,反而会让我们处于可能的危险中。

2、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头痛,一定要禁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